高三语文复习小说中环境描写
- 格式:ppt
- 大小:2.55 MB
- 文档页数:39
练案10鉴赏小说环境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换茬刘正权春酒还没吃完,春分就开始刨园子了。
园子里其实没啥可刨的,除了不包心的白菜就是菠菜,小青菜也有,不过都像纽扣似的扣在地上,春寒刚过,还没来得及舒展叶片。
春分是对那畦老韭菜动上了心思,二贵跟在春分身后,不情不愿的。
二贵说:“春捂秋冻,园子的菜刚缓过劲儿,还得在土里再捂捂才好!”春分白一眼二贵,就没好话还嘴了:“是你自己想捂酒杯子才对吧?春捂秋冻是说气候和穿着上的事呢,跟园田无关。
”春分把锹递给二贵,说:“你把韭菜给全挖出来,我把根分一分,去掉老根老系,选那壮实的,芽旺的,重新排!”“排”是“栽”的意思,韭菜根小,得一丛一丛排一起,排着长,那长相才欢实。
二贵还是不想动锹,就扯由头说:“小刚来电话了!”二贵知道春分最惦记小刚,年前一听说他打工不回家过年,连腊货都少备了一半。
春分这回却没把宝贝儿子的电话当宝,只淡淡“嗯”了一声:“哪天他不来一回电话?”二贵只好怏怏下了锹,气不顺使劲就大,一锹翻起一大丛韭菜根来。
春分弯下腰,拎起那丛韭菜,用铲子敲散土,把韭菜一根一根理开,剪去根须,往一边放,准备待会儿排。
二贵撇了下嘴说:“好端端地长土里,非得挖出来再排进去,当是移栽油菜,能增产啊!”春分不吭气,她知道二贵有情绪,男人的德行得顺了毛摸,惹急了免不了鸡飞狗跳的。
二贵又嘟哝:“小刚说,去年形势不怎么好,那个厂今年怕待不下去了!”春分说:“是吗?换个厂也好。
地不换茬不长,人不挪窝不旺,儿子想换新环境跟这韭菜地换茬不也一样吗?”一茬一茬剪得齐齐整整的韭菜根,就在你一句我一句的闲话中重新排进了土。
小刚的电话又来了。
这次是打给春分的,小刚说:“娘,我联系了个新厂。
新厂离市区远,我不想在厂里住,条件差!”春分冷了口气说:“那你回来住吧,家里条件不差,有爹娘侍候着!”小刚没了声音,挂了电话,小刚听出娘是话里有话。
二贵说:“你咋这样跟孩子说话呢?”春分说:“出门在外就要吃得苦,不然啥能耐也不会长!”二贵还要说话,春分说:“你忘了去年那畦萝卜啊!”二贵就想起来了,去年入秋时,他把一车鸡粪全肥进那畦萝卜地里,结果腊月里,那萝卜全烧得空了心。
小说环境描写
环境特点
描写手法
概括步骤
自然环境作用
社会环境作用
描写技巧
描写角度场面描写白描细描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烘托映衬修辞手法感觉角度
观察角度写景顺序
审题干分类型
依类型找角度
抓修饰作归纳
区别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抓景物的形声色,总结共同特点
概括社会环境
时代背景活动场所人物关系
工作状态人物心境地域风情风俗习惯
抓住修饰性词语归纳环境特点
环境方面
人物方面情节方面烘托心情主题方面环境方面
时间地点人物方面
情节方面主题方面
时间地点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体现性格暗示命运暗示推动铺垫悬念情节线索呼应标题揭示主题深化主旨
社会关系交代身份揭示心境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突出主题社会本质特征。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资料小说专题一小说环境描写[知识应用]《东坛井的陈皮匠》(2013江苏)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1)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蘊。
(2)为陈皮旺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
【典题举例】(2017潍坊一模)1.开头一段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1)描写了小村临近春节的雪景,渲染了宁静冷寂的氛围。
(2分)(2)暗示出小村少人居住的现状,为下文写老两口不辞辛苦地给无人居住的邻居家贴春联作铺垫。
(2分)2.老两口给邻居贴春联的故事很感人,但本文还反映了一些引人深思的现象。
请结合全文和现实,谈谈你有哪些思考。
(6分)(1)己到年底,家中只有老两口写春联、贴春联,虽然他们恩爱情深,但孩子们因故不能回家陪伴老人,老人难免有不能享受天伦之乐的缺憾。
(2)春联是春节的重要符号,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邻居们过年也不回家贴春联,反映出当下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淡漠。
(3)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乡村,在更广阔的空间找到自己的位置,也造成了古朴清新的乡村鲜有人迹,乡村空心化逐渐加剧。
(每点2分,其它合理答案也可)【高考展望】东藏记(节选)宗璞1. D2.①作者写了纯净的蓝天被战争玷污,但蓝天的美丽不会因为战争而改变,既交代了时代背景(战争环境),又蕴含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懑。
②蓝天象征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性,含蓄地表现了在残酷的战争中,师生依然教书读书做学问,彼此间的情谊和关爱未改变,保持了人格的高贵与尊严。
③运用排比的修辞突出了蓝天的美,美丽的蓝天与空袭的敌机形成对比,体现战争的残酷。
散文化的写法突显了小说的诗性,雅致隽永。
3.①他们在颠沛流离中坚持学术研究,有严谨的学术精神:孟樾研究宋史,梁明时专研数论,庄卣辰醉心物理,通过学术研究来实现人生价值。
②他们教书育人,传承文化:警报声中坚持上课,教“太极图说”,讲数论;敌机轰炸时舍生护卫实验设备。
《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目标】(1)理解并熟知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相关术语;(2)掌握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的答题常规;(3)学会结合具体文本合理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同上【教学难点】学会结合具体文本合理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具】电脑【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导入小说和散文是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考查的两大重点。
其中,小说因其情节的跌宕起伏,可能比散文具有更高的趣味性。
在小说三要素中,人物、情节和环境都可以单独设题。
今天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复习的是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投影第一个趣味性材料材料一:(多媒体展示)小李飞刀李寻欢打了一个哈欠,将两条长腿在柔软的貂皮上尽量伸直,车箱里虽然很温暖很舒服,但这段旅途实在太长,太寂寞,他不但已觉得疲倦,而且觉得很厌恶,他平生厌恶的就是寂寞,但他却偏偏时常与寂寞为伍。
(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又名《风云第一刀》,为古龙小说代表作之一,属于小李飞刀系列第一部分,本书的艺术成就很高,情节生动,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一直被公认为古龙武侠作品的巅峰之作和最高成就。
对人物的评价是:小李飞刀,例无虚发。
)提问: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读看,然后说说这段文字中小李飞刀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你哪里感觉到的?回答:很厌倦,很寂寞。
“打了一个哈欠,将两条长腿在柔软的貂皮上尽量伸直”“他不但已觉得疲倦,而且觉得很厌恶”。
过渡:确实,这里呈现出的是略带慵懒感觉的江湖浪子小李飞刀。
那再请同学们把他放在这样的背景下再体会一下。
材料二:(多媒体展示)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
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溶万物为白银。
雪将住,风未定,一辆马车自北而来,滚动的车轮碾碎了地上的冰雪,却碾不碎天地间的寂寞。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这段环境描写给你的感觉,然后结合环境再来感受一下人物。
回答:这段环境描写写的是冬天的景色,给人以凄冷的感觉。
在这段环境中的小李飞刀显得更寂寞了,环境使人物原有的寂寞升华了。
2024届高三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夺分点---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考点分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还能深化作品的主题,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种。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景物描写和气象描写,旨在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
社会环境描写则涉及时代背景、社会习俗、人际关系等方面,旨在展示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揭示社会现实和矛盾冲突。
在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还能深化作品的主题,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因此,在阅读小说时,我们需要认真分析环境描写,提炼出关键信息,理解其在作品中的作用,进而把握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例如,在鲁迅的《祝福》中,作者通过描写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无情。
在祥林嫂遭遇不幸后,她的亲人和邻居们都对她冷嘲热讽,甚至有人利用她的不幸来取乐。
这种社会环境的描写,不仅展示了祥林嫂所生活的时代背景,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人性的扭曲。
又如,在莫泊桑的《项链》中,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玛蒂尔德参加舞会的场景,展示了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虚伪和浮华。
舞会上的灯光、音乐、华丽的服饰和虚伪的社交氛围,共同构成了一个浮华的社会环境。
这种环境描写不仅烘托了玛蒂尔德内心的虚荣和不安,还揭示了当时社会上层人士的虚伪和堕落。
环境描写在小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能够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还能深化作品的主题,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因此,在阅读小说时,我们需要认真分析环境描写,理解其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运用环境描写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备考指导】1. 细致观察:首先,读者需要仔细阅读文本,留意作者对环境的具体描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二章环境描写重点列表重点、难点类型重要指数重点1 环境描写☆☆☆☆☆重点1:环境描写【要点说明】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⒈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⑴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⑵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时间、地点、气候、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答题指要命题指向⑴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⑵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⑶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⑷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典例分析】(2017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周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借给你的温暖江文胜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
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
忽然,狗叫。
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
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
环境描写的特点及描写手法的作用一、环境描写特点(一)自然环境描写的特点1、知识要点【自然环境的类型】自然环境,是指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自然景物特点常用词语】宁静清幽、安适恬静、宁静祥和、生机勃勃、春机盎然万物复苏、清新明丽、清新脱俗、轻松和谐、鲜妍明媚温馨和谐、绚丽多彩、宏伟壮丽、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凄凉、萧瑟、寒冷、凋零、稀疏、单调、萧条、丑陋衰败、凝重、沉郁、压抑、凄美、恶劣、恐怖、阴森2、解题方法【提问方式】(1)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特点?(2)小说第二段描写自然环境有何用意?【审题要点】此类考题的题干中往往有“自然环境”“景物描写”“特点”等提示考点答题的关键词。
【答题思路】(1)找出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全面找出写时令、天气、地点、景物等的文字,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
(2)分析自然景物的特点(寓意)①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分析,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尤其注意文中描写这些景物的修饰词,体会感情色彩。
②从手法的角度分析,如比喻,拟人,象征等,并结合文章写作背景和主旨准确判定其寓意。
【答题格式】写了.......内容,从......角度,写出了景物......特点。
(二)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1、知识要点【社会环境的类型】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家庭环境等。
2、解题方法【设问方式】(1)人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
(2)小说xx段的社会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析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以及这样写的用意。
【审题要点】题干中往往有“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社会背景”等提示考点的关键词。
【答题思路】(1)找出描写社会环境的语句。
2022届高三语文复习【小说阅读题常考题型及答题方略】一、关于环境自然环境: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环境类题目常考题型】【环境+情节+人物+主题+读者】1.小说第一段【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环境上: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
(2)情节上:引起下文,为下文…人物的出场或……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埋伏笔)。
(3)人物上:(4)主题上:与下文……相照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5)读者上: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小说某段【中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环境上: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
(2)人物上:暗示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心情。
烘托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暗示了人物……命运。
(3)主题上:揭示了小说……主题(4)情节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情节,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
3.小说结尾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环境上: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
(2)人物上:丰富了人物……形象特点。
(3)主题上:深化了小说……主题。
(4)情节上:总结全文,与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
(5)读者上: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文中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的手法)【答题思路】指出手法+简析运用+分析作用【作用口诀】环境描写有妙用,营造氛围见背景。
人物性格它表现,后面行文作铺垫。
主题思想来深化,小说(散文)阅读不用怕。
【描写手法知识点】(1)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
绘形、绘声、绘色、视听结合、声色结合;(2)手法: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白描、细描点面结合、对比映衬、简笔勾勒、精笔细描(3)视角: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高三语文小说复习之小说的环境描写学习目标1.夯实基础,熟知并学会运用相关术语,能整体概括小说的内容和主旨。
2.了解出题思路,规范答题思维。
预习案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常考的题型:指明环境描写手法、概括环境的特点、分析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社会环境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环境描写手法作用修辞手法比喻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无形为有形,化繁冗为简洁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强化感情,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章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排比结构紧凑,文章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借代生动活泼,使评议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意内容,增强说服力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情感,深化文章主题表达技巧作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托物言志(象征) 、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白描用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细描(细节描写)突出事物的主要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便于表达感情抑扬有先抑后扬及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3.描写角度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从形、声、色、味等角度对景物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平视,等等;③写景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由外向内(或由内向外)等。
高三复习教学案例之小说阅读专题复习——环境描写的作用作者:沈自华来源:《新课程·下旬》2017年第07期【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高考小说阅读考查的重要方面,于是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
【案例背景】复习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知识的归纳、整理与构建,并体现出知识的扩展、延伸和挖掘。
在高三教学的第一个学期,既要注重归纳整理,又要侧重扩展延伸。
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是语文教学上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因此,在复习必修三和必修五小说单元的时候,鉴于在高考试卷中现代文阅读板块小说阅读作为热点这一现象,笔者决定借《祝福》等重点篇目的复习,来使学生明晰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并能理解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完成由基本的知识归纳整理向更高的分析鉴赏能力的过渡。
【学情分析】我所教的学生相对而言基础比较差,而且偏科想象比较严重,归纳梳理的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我重点训练学生归纳梳理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析读法、讨论法、归纳法、训练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
【课前积累】优美语段。
师:请大家自由诵读下面的文段,谈谈感受。
大屏幕投放: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
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师:这段文字选自哪篇文章?生:鲁迅的《社戏》。
师:这段文字是小说《社戏》里的景物描写。
从这段文字,你读出了什么?生:读出了看社戏时的急切心情。
师:这段景物描写是怎样表现人物的急切心情的呢?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生:通过船行的速度快和“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来表现急切心情。
生:通过“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