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走进具象艺术》详细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71.00 KB
- 文档页数:19
人美版第3课走进具象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具象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掌握具象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能够欣赏具象艺术作品并加以评价;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知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二、教学重点•具象艺术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技巧;•具象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方法;三、教学内容1. 具象艺术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技巧1.1 什么是具象艺术?具象艺术是用真实的客观形象表现主题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以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实和具有普遍共性的人类经验为表现内容,力求揭示生命和情感深处的真谛。
具象艺术通常采用写实的表现手法和细腻的技巧,力求给人带来直观感受和触动人心的艺术体验。
1.2 具象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形态的再现:具象艺术重视形态的真实再现,力求给人带来真实感受和生动的形象;•色彩的运用:色彩是具象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不仅能够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还能够传达画家对主题的情感表现;•構图的设计:通过视角的改变、画面構图的设计等手段,使具象艺术的作品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情感共鸣;2. 具象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方法2.1 具象艺术作品欣赏的基本要素•主题:具象艺术作品的主题通常是以人、物、景为主;•形式:形式是具象艺术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直观地反映画面的感觉效果;•特点:具象艺术作品的特点是聚焦于现实生活的某个经验或主题。
2.2 具象艺术作品的评价方法•表现技巧:对具象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及技巧进行评价;•内容意义:评判具象艺术作品是否能够深入人心,表达主题所要表达的含义;•艺术价值:评判具象艺术作品是否具有艺术价值,是否具有生活的实用性和观赏性。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介绍具象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表现技巧和其重要性等方面的内容。
2. 课堂讨论通过对具象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加深学生对具象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3. 听取专家讲座邀请具有相应经验的艺术家或艺术专家,进行具象艺术讲座和艺术现场实践。
走进具象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具象艺术的定义和特点,认识具象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2. 培养学生对具象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对具象艺术的兴趣,鼓励他们尝试创作具象艺术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具象艺术的定义和特点2. 具象艺术家的代表作品3. 具象艺术的欣赏和评价4. 具象艺术创作技巧5. 学生实践:创作具象艺术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具象艺术的定义、特点和欣赏评价。
2. 难点:具象艺术创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具象艺术作品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雕塑等创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具象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具象艺术的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具象艺术的定义、特点和欣赏评价,介绍具象艺术家的代表作品。
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具象艺术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4. 创作实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具象艺术创作,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收集具象艺术家的资料,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8.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具象艺术在历史中的发展脉络。
2. 介绍具象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和区别。
3. 引导学生关注当代具象艺术家的创作动态。
七、课堂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具象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2. 开展具象艺术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
3. 组织学生参观具象艺术展览,拓宽视野。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具象艺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具象艺术创作中的表现。
3. 收集学生对具象艺术的反馈意见,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计划1. 制定具象艺术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重点。
2. 安排具象艺术教学课时,确保教学计划的实施。
3. 制定具象艺术教学活动的时间表,引导学生有序学习。
2. 反思教学方法,提出改进措施。
3. 展望未来具象艺术教学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美术教案走进具象艺术教案标题:探索具象艺术的魅力教学目标:1.了解具象艺术的定义和特点;2.探讨具象艺术的发展历程;3.分析具象艺术对观众的视觉冲击;4.培养学生对具象艺术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教学准备:1.电脑、投影仪和音响设备;2.展示具象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素材;3.画笔、颜料和画纸。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课题(15分钟)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具象艺术家的访谈视频,让学生感受具象艺术的独特魅力。
2.引发思考: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具象艺术,具象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是什么。
Step 2:了解具象艺术的定义和特点(30分钟)1.介绍具象艺术的定义:具象艺术是以客观自然的物象为基础,通过形态、色彩等手法表达艺术创作主题的一种艺术形式。
2.分析具象艺术的特点:a.真实性:具象艺术作品能够准确地展现事物的外貌与特征;b.形象化:通过具象表达,让观众能够直观地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信息;c.表达情感:艺术家通过色彩、构图和线条等手法表达内心情感,引起观众的共鸣。
Step 3:探讨具象艺术的发展历程(30分钟)1.回顾具象艺术的起源:从古代洞穴壁画开始,直至现代具象艺术的兴盛;2.分析具象艺术的发展趋势:b.强调个体表达:艺术家通过具象表达展示个人的独特视角和情感表达;c.超越自然:具象艺术不仅仅是简单的仿真,还能够通过细节的创造和变形来突破现实的限制。
Step 4:分析具象艺术的视觉冲击(30分钟)1.展示具象艺术作品:通过展示一些具象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素材,让学生感受具象艺术对视觉的震撼力;2.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构图、色彩运用和线条表现等要素对视觉效果的影响;3.学生欣赏作品:让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具象艺术作品,以小组形式讨论作品的特点和感受。
Step 5:培养学生对具象艺术的欣赏和创作能力(30分钟)1.模仿绘画:给予学生一幅具象艺术作品的图片,让他们尝试模仿画出同样的作品;2.自由创作:鼓励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运用具象艺术的手法进行创作;3.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鼓励他们分享作品背后的意义和表达。
走进具象艺术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走进具象艺术教学设计教案走进具象艺术教学目标:让学生对具象艺术有更加深入、具体的认识,具象艺术的特点是、具象艺术是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形象的,具象艺术有哪些功能。
教学重点具象艺术三个主要特点及功能的讲解。
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分辨具象艺术的能动性,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
新课导入: 欣赏黄筌的《写生珍禽图》提问:看到作品时有什么感想?学生讨论:总结:黄筌的《写生珍禽图》他画的花草及各种动物栩栩如生以至引得一只进献的白鹰数次展翅欲啄而受到皇帝的高度赞赏,画面描绘了、麻雀、鸠、蜡嘴、蚱蜢、蝉、蜜蜂、牵牛等禽鸟、昆虫24只之多,还有大小龟两只,不求章法,各自独立存在,是一幅写生作品,勾勒精细,神态毕现,栩栩如生,情趣盎然。
说明具象艺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
新课:一、具象艺术有什么特点和功能1、欣赏《清明上河图》生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盛景象。
内容结构大体分为三段,开首为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当时俗称“上河”,是当时国家的漕运枢纽,南北商业交通要道)及其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后段为市区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人流如潮、车水马龙的繁华场面。
作者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理解,从反映当时的社会动态和人民生活状况的主题需要出发,选择那些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时代特点的事物及情节加以表现,如载运江南粮米财物的漕船,与北方经济交流的骆驼队,以及各阶层人物的活动。
其中有力夫、纤夫、小贩、市民,还有少数官宦人家的上流社会人物。
整个画面有静场、有高潮,跌宕有序。
船过虹桥的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的位置,是画面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紧张的场面。
桥下河面水深流急,为使漕船过桥,船工情绪激动紧张,有的撑船,有的掌舵,放桅杆的、掷缆绳的、呼喊指挥的,加上桥上的人为之奔走呼号,显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走进具象艺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具象艺术的基本概念、技巧和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具象艺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掌握绘画、雕塑等基本艺术技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具象艺术的创作和评价;培养观察、表达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具象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流派;绘画、雕塑等基本技法;艺术创作和评价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具象艺术概述,介绍具象艺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2.第二章:绘画技法,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第三章:雕塑技法,介绍雕塑的基本手法,如塑造、雕刻等。
4.第四章:艺术创作与评价,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艺术创作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具象艺术的基本概念、技法和创作方法。
2.演示法:展示绘画、雕塑等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艺术魅力。
3.实践法:学生动手进行艺术创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具象艺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艺术书籍,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利用课件、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绘画、雕塑等实践所需的设备和支持。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具象艺术作品、创作练习等,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3.考试:设置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具象艺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美术《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案、教学设计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3 课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是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三课。
综观本课教材以“具象艺术的特点”“如何鉴赏”“如何评价具象艺术”为主要线索,重点介绍了《清明上河图》《教皇英诺森十世》等经典名作。
旨在通过赏析让学生直观清晰地认识到具象艺术的语言和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识美、感悟美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经过多年的学校课堂美术学习,他们掌握了一些美术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美术学习经验。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具象艺术作品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他们对具象艺术的特点,以及如何欣赏和评价具象艺术作品,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浅显的层次,知识储备明显不足,因此这就成为本课学习的难点。
我所执教的学校处于市区的中心,学生思维活跃,接触新鲜事物积极主动。
另外,我校还紧邻河北省博物馆,因此学生经常参观场馆的展出活动,同时我也在课上促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和了解具象艺术的真实性、典型性和情节性三个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比较、实践体验等方法,感受具象艺术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具象艺术的基本特点。
难点: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且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
因此在上课伊始,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景:不同类型的几幅美术作品通过展示给学生。
画面中人物清晰的明眸,动物鲜明的色彩、变化的肌理效果无一不在吸引着学生们的兴趣。
走进具象艺术教案走进具象艺术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走进具象艺术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本课讲解的主要内容是具象艺术的特点及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由于属于心里上、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的逐渐成熟期。
对于艺术美的认识,虽然有了一定的自我判断,但从某些方面来说,对于美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客观、片面的主观认识。
本节课就是从客观的,整体的,有针对性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和认识具象艺术,从而更好的鉴赏具象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对具象艺术有更深入,更具体的认识,其中主要包括:1、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2、具象艺术是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3、具象艺术有那些功能过程与方法通过几方面的教学,使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讲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感受,提高学生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对其三个主要特点及其功能的讲解,以及对美术鉴赏方面的具体运用,并进而认识具象艺术的意义。
难点在于分辨具象艺术的能动性,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与摄影。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故事导入,古希腊有两个画家,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都已高超的写实技术而闻名一时,为了压倒对方,双方决定公开比赛一决雌雄,比赛的那天宙克斯首先得意的解开画的档布,画的是一个儿童头顶一筐葡萄,正在观众惊叹他的画技高超之时突然,从远处飞来一只麻雀欲琢葡萄,更引得观众齐声喝彩,宙克斯十分得意,然而帕尔哈西奥斯却不为所动,这是观众中有人喊着要赶紧看他的作品,可帕尔哈西奥斯仍然无动于衷,易于取胜的宙克斯也忍不住催他快揭去画上的档布,并不由自主地自己伸手去揭,可是他的手却突然停在半空中不动了,并回过头对帕尔哈西奥斯说:“你赢了”,原来,帕尔哈西奥斯画上的档布也是画上去的。
走进具象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具象艺术的定义和特点,认识具象艺术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具象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具象艺术的知识和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艺术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具象艺术的定义和特点a. 具象艺术的定义:具象艺术是指以客观事物为表现对象,以形象、轮廓、色彩等元素为表现手段,创造出符合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形象和场景的艺术形式。
b. 具象艺术的特点:真实、具体、可感,具有较高的再现性和表现力。
2. 具象艺术的发展历程a. 古代具象艺术:以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为代表,注重对人物和场景的真实再现,具有严格的规范和比例要求。
b. 中世纪具象艺术:以基督教艺术为代表,强调宗教主题和象征意义,表现手法逐渐多样化。
c. 文艺复兴时期具象艺术: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家为代表,注重人体解剖和透视原理,作品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表现力。
d. 现代具象艺术:以毕加索、莫奈、齐白石等艺术家为代表,探索具象与抽象的融合,注重个人情感表达和形式创新。
3. 具象艺术的欣赏和鉴赏a. 欣赏具象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形式、色彩、构图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b. 鉴赏具象艺术作品:教授学生运用具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具象艺术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和欣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具象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3.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具象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具象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具象艺术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具象艺术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手法。
3. 分析具象艺术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认识具象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成就。
4. 教授欣赏和鉴赏方法:培养学生对具象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走进具象美术教案高中生教案标题:走进具象美术教案(高中生)教学目标:1. 了解具象美术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具象美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3. 培养学生对具象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4. 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能够运用具象美术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1. 具象美术的定义和特点;2. 具象美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具象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的培养;2. 学生的创作能力的提升。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和相关教学素材;2. 学生绘画用具和纸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展示一幅具象美术作品,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作品的特点。
2. 引发学生对具象美术的兴趣,提出问题如:“你认为具象美术的特点是什么?”“你喜欢具象美术作品吗?为什么?”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具象美术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绘、形象的再现等。
2. 分析具象美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如线条运用、明暗对比、色彩运用等。
三、示范与实践(20分钟)1. 教师进行具象美术技法的示范,如线条勾勒、明暗处理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绘制简单的具象美术作品。
3.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练习过程,提供个别指导和建议。
四、作品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展示多幅具象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的构图、线条运用、色彩运用等方面。
2. 引导学生讨论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情感等。
五、创作实践(25分钟)1. 学生自由发挥,运用具象美术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可以选择客观事物进行描绘。
2. 教师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建议,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具象美术的表现方式。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欣赏更多具象美术作品,并写下自己的观后感;2. 组织学生参加具象美术比赛或展览,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方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教课方案一、教材简析本课是人美版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课《照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本课内容是美术鉴赏基础知识认识的开篇环节,向学生介绍了人类艺术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种类——具象艺术,由学生较能“看得懂”的艺术作品,走进美术鉴赏知识的学习,是较切合人的认识规律的。
本课侧重经过几件作品详细解说具象艺术的特色、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及社会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的认识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色,并能初步掌握辨别具象艺术的能力。
二、学情剖析讲课班级为高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已经过多年的学校讲堂美术学习,对线条、色彩、构图等美术语言及这些语言的组织有了必定的认识,对一般具象绘画的赏识与剖析有了必定的技巧和感悟能力。
但因为地方教课条件的限制,美术教育认识的不足,美术教课遇到忽略,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单薄,学习主动性不高,对本学科的学习目标模糊,偏离现象广泛存在。
所以教师的正确指引对学生的成长、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拥有踊跃的作用。
三、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经过赏识若干中外具象艺术著作,掌握具象艺术的特色、作用。
2.能力目标:掌握鉴赏具象艺术的方法,提升学生对具象艺术的剖析能力,理解美术作品中对典型形象的塑造。
3.感情目标:懂得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如何塑造的,培育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觉生活,关注社会。
(设计企图: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觉、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 ,获取审美享受 ,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识与评论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敬世界多元文化的感情和态度。
走进具象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具象艺术的定义和特点,认识具象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2. 培养学生对具象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具象艺术的手法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具象艺术的定义和特点2. 具象艺术家的代表作品3. 具象艺术的欣赏和评价4. 具象艺术创作的技巧和方法5. 学生实践:具象艺术创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具象艺术的定义、特点、代表作品及创作技巧。
2. 难点:具象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具象艺术的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手工材料等创作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具象艺术的图片和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具象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具象艺术的定义、特点、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具象艺术的基本知识。
3. 欣赏:教师展示具象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实践:教师示范具象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技巧,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践,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
6.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一幅具象艺术创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改进的建议。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具象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壁画、雕塑、广告等。
2. 组织学生参观具象艺术展览,加深对具象艺术的理解和感悟。
3. 邀请具象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学习具象艺术。
七、评价与反馈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给出建议和意见。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3. 鼓励学生多欣赏、多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九、教学案例1. 案例一:学生通过学习具象艺术,提高了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高中美术鉴赏《走进意象艺术》的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美术鉴赏第4课《走进意象艺术》。
本文由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和如何理解意象艺术?两个问题构成,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去思考意象艺术作品。
让学生自主找到意象艺术所追求的艺术目标。
通过欣赏意象作品联系到前面所学的具象艺术使学生明白这是艺术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同时为学习抽象艺术做好了铺垫,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意象艺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从初中的美术以及生活中的装饰品等视觉艺术中已经接触到不同的美术类型。
他们能列举出中国画的写实性作品——工笔画,表现性作品——写意画等。
但没有认识到意象美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对艺术美缺少全面的了解,学生不能意识不同形态的作品表达艺术家不同的创作意图,不懂得“怪异”的艺术形象中包含着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和艺术观念。
高中学生具有好学,善于思辨的特点。
班级中已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勇于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良好学风,他们的洞察力较敏锐,凸显个性思考,抒发个人情感的欲望较强,对问题学习有研究精神。
三、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以及新课标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意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
能力目标:让学生对意象艺术有所认识和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在于具象艺术和意象艺术都是美术创作中是常见的表现形式,要使学生分清意象与具象艺术的区别。
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难点是如何明白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以一位女士与马蒂斯的对话为例,指出美术作品并不是完全对现实的“如实”再现,他表达这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这一点在具象艺术中也有表现,但是意象艺术中更为突出。
走进具象艺术教案标题:走进具象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具象艺术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常见的具象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
3. 学习具象艺术家的作品,理解其风格和意图。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 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具象艺术的定义和特点:a. 解释具象艺术概念,与抽象艺术进行对比。
b. 引导学生分析具象艺术所表达的现实主题和形象。
2. 常见的具象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a. 绘画:介绍著名具象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例如梵高、达芬奇等。
b. 雕塑:引导学生观赏并讨论一些代表性的具象雕塑,如大卫雕像、西斯廷圣母像等。
c. 摄影:介绍一些优秀的具象摄影作品,让学生感受摄影在具象表现中的独特性。
3. 具象艺术家的作品:a. 选择几位具象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如毕加索、安迪·沃霍尔等。
b. 解读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风格,让学生理解不同艺术家的表现方式。
4. 学生作品创作:a.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主题进行绘画、雕塑或摄影创作。
b.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和材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象艺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讨论学生对于具象艺术的初步认识。
2. 知识讲解:讲解具象艺术的定义、特点,以及不同形式的表现方式。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具象艺术作品的特点。
3. 示例展示:介绍几位著名具象艺术家的作品,与学生一起分析其中的主题、表现手法等,增加学生对具象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 创作实践: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选择适合的具象艺术创作任务,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创作。
5. 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让他们互相欣赏和评价,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对艺术作品的看法。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对艺术作品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创意、表现技巧和表达意图等方面。
4、走进具象艺术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2、通过比较分析,初步掌握什么是意象艺术,通过对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的分析,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3、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提高审美素养,开阔眼界,理解多元化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意象艺术的艺术特点。
难点:感受意象绘画所表达的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组绘画作品,分别是《布罗格利公主像》《带帽的妇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不同。
并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引出马蒂斯的一句话“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画”,带着疑问揭示课题。
环节二:欣赏作品,探究意象艺术(一)感知怪异多媒体展示一系列意象艺术的作品,引导学生并谈一谈对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怪异)继续追问:这些作品为什么会产生“怪异”的感觉?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造型与色彩夸张。
(二)分析怪异1、展示蒙克的《呐喊》,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给你以什么感受?学生回答:一个受到惊吓的人,给人一种神秘不安的感受。
2、继续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并小组讨论:蒙克是如何描绘这种不安的.?试从色彩、形象、线条等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1)造型—骷髅般神经质的人物;(2)色彩—红色与深蓝、墨绿形成鲜明对比;(3)线条—直线与曲线形成对比。
3、教师点名蒙克会描绘不安是与他的生活经历分不开的,有哪位同学分享一下蒙克的相关资料?学生自愿分享,教师总结:蒙克,1863年出生在挪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然后相继经历了父母与姐姐的死亡以及妹妹的精神分裂,这一系列的打击使蒙克深深的感受到了恐惧与不安。
走进具象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具象艺术的定义和特点,认识具象艺术在视觉艺术领域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具象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具象艺术的基本技巧进行创作,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具象艺术的定义与特点2. 具象艺术的发展历程3. 具象艺术的代表作品及艺术家4. 具象艺术的基本技巧与创作方法5. 具象艺术在我国的现状与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具象艺术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艺术家。
2. 教学难点:具象艺术的基本技巧与创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具象艺术的相关资料、图片、作品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画纸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具象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具象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2. 讲解:教师讲解具象艺术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艺术家。
3. 欣赏:教师组织学生欣赏具象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4. 实践:教师示范具象艺术的基本技巧与创作方法,学生跟随实践。
5. 创作:学生独立进行具象艺术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交流。
8. 拓展:教师推荐具象艺术相关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具象艺术展览,加深对具象艺术的理解和感悟。
2. 邀请具象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具象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3. 开展具象艺术作品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艺术素养。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学生作品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技巧运用、创意表达等。
3. 学生课后拓展情况:关注学生在课后对具象艺术的学习和探索,如参观展览、听讲座等。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