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 格式:docx
- 大小:115.08 KB
- 文档页数:10
浅谈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新材料作文是针对2006年全国卷ⅰ、卷ⅱ的作文题提出来的一种说法,指由命题者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让考生阅读后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理解、感悟,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写作。
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讲究审题;但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
这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更有利于学生临场发挥,展示才华,但与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相比,新材料作文审题难度加大了。
很多同学在审题立意上会出现失误,导致作文跑题、偏题,出现这种情况,高考总分肯定高不了。
因此,审题立意的准确尤为重要。
下面,我就来谈谈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三种常见方法:一、由果析因法事物是联系的,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
所以阅读材料后从原因切入立意,是一种把握材料主旨的有效方法。
以下面这则材料为例,我来谈谈如何运用由果析因法。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
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在这则材料中,蜗牛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也没做,死在野草丛中。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结果呢?一方面是因为它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
它想干“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可东游泰山和南下爬到长江边,对它来说目标都太遥远,无法实现。
另一方面,蜗牛放弃了远大目标后感到“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
由于它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所以最终一事无成。
这就是材料的寓意,也是材料的主旨。
从蜗牛的悲剧中,我们可以确立如下立意:⑴目标要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不能好高骛远;⑵目标明确后要勇于拼搏,永不放弃;⑶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⑷心动不如行动。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所谓“新材料作文”,是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的作文。
一、新材料作文与传统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联系和区别1.新材料作文它保持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三自”(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限文体;传统的材料作文:只能写成议论文。
2.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为了引出“话题”,作文围绕“话题”范围展开;新材料作文: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作文围绕提炼的观点展开。
二、新材料作文所供材料的分类1.内容(1)事实材料:新闻事实,社会现象类;(2)观点材料:名人言论,格言警句,精短诗歌类;(3)比喻材料:带有象征意义的哲理故事类;(4)寓意材料:童话,寓言,神话,传说类。
2.形式:文字型、图画型三、新材料作文审题的常用方法1.关键词句法例1.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抓住“下一个”,可立之意为:永不满足;再接再厉;追求是无止境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等。
2.多向立意法例2.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
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
”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1)从螃蟹角度看:①没有正确方向,就很难达到目标。
②没有正确的方法,“横着爬”是很难实现理想的。
③没有正确的态度,不自究自查原因,一味责怪别人指导错误,无济于事。
(2)从青蛙角度看:①帮助别人要从实际出发。
②指导别人要具体,要耐心。
3.因果探究法例3.“啃老族”指这样一些人,由于找不到工作,或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四攻略”以及作文案例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写作之新材料作文审题新材料作文审题是要求考生阅读材料,然后从对材料的审读中,提炼出题意。
从材料的数目上看,新材料作文可以分为单一材料作文,多则材料作文;从材料的内容上看,新材料作文可以分为名言材料、事例材料(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当今时代故事等)、图形材料等。
对新材料作文审题,主要是要求从每则材料的关键词中提取观点,从多则材料的关系中求同寻异提取观点。
易错原因——1.不会从单一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中确定立意2.不会从多则材料的求同寻异之比较中确定立意易错题例析(2023新课标1卷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指导】上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属单一型材料,材料的关键词句主要有三个层面:1.关键词句一:好的故事。
什么是“好的故事”?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的真人真事;富有正义性的神话故事,民间故事。
字典中“故事”意义是死呆的,生活中的故事是灵动的。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自古以来的故事,只要富有教育意义,皆可以纳入此次写作。
好的故事不仅具有可读性,而且需要对听众、读者产生积极影响、共鸣震撼。
好的故事,触动心灵之弦,让我们心情澎湃,有情感渲泄后的释然;好的故事,能够开启智慧的灵光,让我们豁然开朗,有醍醐灌顶的顿悟!好的故事,让我们洗心革面、脱胎换骨,有凤凰涅槃的重生!是的,好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以情的感染,智的启发,和美的享受!作文中到底讲什么样的好故事,这个就由考生自主选取。
2.关键词句二:四个“可以……”。
四个“可以”分别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好故事的作用,“更好地表达和沟通”“触动心灵、启迪智慧”“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命题人在拟题时材料够简,但解读连用四个“可以”,可谓用情颇深,给考生以足够的提示。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例析高考新材料作文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写出一篇文章。
而选材料、审题、立意是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关键环节,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一、仔细阅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高考新材料作文通常由两篇短文组成,每篇短文都是由若干篇段落组成的,考生在审题时要仔细阅读两篇短文,抓住关键信息。
文章中的主题、中心思想、立意、情感色彩等都是考生在审题时需要关注的重点。
二、把握文章的写作要求在阅读完材料后,考生要明确文章的写作要求。
文章是要求叙述、议论、说明还是应用文,这将直接影响到考生在审题时所需要抓住的重点和立意角度。
三、选择合适的立意角度在审题之后,考生需要选择合适的立意角度。
对于高考新材料作文来说,立意是决定文章是否成功的关键。
考生要根据文章的写作要求和自己的理解能力选择合适的立意角度,突出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四、结合材料展开想象和联想在审题立意时,考生还可以结合材料展开想象和联想。
这样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想象和联想要符合事实和逻辑,不能脱离文本而空想。
五、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审题立意之后,考生要清楚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在审题过程中确定了立意角度,就要明确文章主题和内容该如何展开,如何组织。
反复思考、构思,确保文章主旨无误。
六、确保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在审题立意后,考生在写作时要注重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这意味着要在文中合理地安排材料的展开,使文章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谨,表达得体。
七、注意语言的表达审题立意完成后,考生要注意语言的表达。
合适的词语和短语选用,正确的语法和句式结构是文章得以成功的保障。
在写作时要尽量避免语言的不准确、含混和模糊,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八、把握文章的基本要求高考新材料作文中,文章的基本要求包括要写透题意、言之有理、语言得体、文字通顺、结构完整等。
在审题立意时,考生要把握这些基本要求,确保文章符合标准,避免犯低级错误。
一、新材料作文的概念所谓“新材料作文”,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
与传统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联系和区别:1、新材料作文:它保持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三自”(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限文体;传统的材料作文:只能写成议论文。
2、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为了引出“话题”,作文围绕“话题”范围展开;新材料作文: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作文围绕提炼的观点展开。
二、分类内容:1.事实材料新闻事实,社会现象类2 .哲理材料名人言论,格言警句,精短诗歌类3 .比喻材料带有象征意义的哲理故事类4. 寓意材料童话,寓言,神话,传说类5.漫画材料提供一幅或几幅漫画形式:1.文字型数量:1.单则材料2.图画型 2.多则材料三、新材料作文的类型及各自的审题方法(一)事实材料这类作文强调“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对于中学生写作时评来说,尤其要注意针对性和说理性。
1、要有针对性。
它不能像一般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引出一个道理,然后哲理化写作。
而是必须针对材料所列出的现象进行评论,有的放矢;2、要有准确立意角度。
甚至你的评论标题能让读者清楚地知道你的鲜明的态度或观点;而且角度要小,切合材料,不要扣上大帽子。
3、要有说理性。
定是以理服人,让读者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审题方法:第一步:概括现象(是什么)第二步:分析现象(为什么)现象反映了什么,观果思因,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三步:如何解决(怎么办)第四步:确定立意切入点要小,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感触较深的,有素材积累的。
典题引路: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近年来有些低俗话语开始在一些校园流传。
“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
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无独有偶,无论在《水浒传》还是在《金瓶梅》里,都是一个地痞恶棍形象的西门庆,眼下却成了“红人”。
山东临清市推出“金瓶梅文化旅游区”招商项目,“西门庆院落”是重点内容之一;山东阳谷县即将向游人开放的狮子楼旅游城扩建工程中,“西门庆府院”也成为一大看点。
而现在,与低俗文化有关的事件接二连三:电视里的相亲节目被叫停,“凤姐”和“伪娘”相继走红,日本女优苍井空访问上海时受到热捧……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所写内容不得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不得抄袭。
注意:作为考生,要准确揣测出题者的意图,坚持高雅、正确、健康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这样才不会迷失在材料所展示的现象中。
防止概括过于抽象,既能就事论事,又能适当提升。
小试身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我们中国人比较注重“面子”,日常聊天、办事,经常会说“看我面子”“给点面子”。
交朋会友、穿衣用餐也力求体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比如穿漂亮时尚的衣服出入公众场合,会被认为撑足了面子;请别人吃饭,宁愿剩下倒掉也要多点几个菜,认为这样有面子。
还有些时候,人们指责那些贪婪无耻或丧失人格的家伙,往往会说:这种人什么都要,就是面子不要!你有哪些关于“面子”的人生经历和身边故事?你如何看待“面子”或“面子现象”?要求:①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800字。
(二)哲理材料很多名言警句,富有诗意哲理。
诗意,像诗那样给人以美感。
名言警句诗句类材料可以是富有诗意的一句或几句话,也可以是一首小诗。
这一类型的作文,有赖于对诗歌材料本身的解读。
冷静品读,仔细体味,悟出诗的意蕴,把握住诗的主旨,才能确定写作的重心。
审题方法:第一步:读(一抓意象,二抓含蓄的词句,进而读懂句子)第二步:联(联想不仅有助于对诗歌深意的把握,而且有助于我们审题立意以至行文构思。
可化虚为实或化实为虚,即要从关键词句的寓意或喻义入手。
关键词往往含有比喻义或象征意义,因此,我们要根据题意,找出喻体所隐含的意思,由表及里地分析材料内容,深化文章的主题。
)第三步:悟(结合诗歌与现实确定诗句对我们自身的启发。
需再次把握材料全局,确立几个关键词之间的必然联系,联系现实,准确立意。
)典题引路: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这句名言表达形象,意义深刻,它会引发我们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结合这句名言,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试身手:阅读下面小诗,结合你对生活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三)比喻材料所谓比喻是指文章的题目、话题、命题所给的材料不是写文的直接切入点,而是以比喻的形式出现的,考生须通过喻体,追本溯源,寻找喻体可能涉及到的本体。
比喻性材料文中的比喻不同于一般的比喻句,一般的比喻句是一个本体一个喻体,一一对应的,如,爸爸的头像地球,有山,有水,有河流;或一个本体从多个角度设喻(博喻),如,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或馥郁,因为诚信,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或悲戚,因为诚信,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丽,或黯淡,或素雅,因为诚信,它变得美丽。
而比喻性的材料文的喻体是固定的,也就是命题者给定的,他让考生根据这个给定的喻体去推断可能涉及到的本体,然后依据本喻体的相似性,从本体出发然后立意、谋篇布局。
审题方法:1.整体把握文意,找到理解的突破口(关键词句)。
2.紧扣关键词,把握准喻体的特点,悟出比喻意。
3.从材料的因果关系中挖掘主旨。
典题引路: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面对真实的社会和人生,只有付出一步一步攀登险峰的实践,才能领略那无限的风光。
而使你疲倦的不是脚下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
为什么我们在费尽心机地设定高峰,计划路线的同时,不弯腰倒掉鞋里的沙砾呢?根据上面所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小试身手: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型船只的船舱底部有一舱室,空船状态时专门用来装水或石头,装上水就叫“压舱水”,装上石就叫“压舱石”。
有了它,船吃水深了,即使遇上大风大浪,也可以避免大幅摇晃和翻沉。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四)寓言故事类这类材料往往只给出寓言故事,寓意则隐含在故事中。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根据寓言内容概括寓意,然后再紧扣寓意行文。
因此,准确概括出寓意是写作的关键。
审题方法:1、找关键语句具体操作时需要精读材料,提取揭示寓意的关键语句。
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找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议论类的找出观点句,便可明确材料主旨(寓意)。
2、找对象及结果充分挖掘材料内涵,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找出每个陈述对象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从而进行多角度思考。
3、由果溯因指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4、确定立意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假托的故事作相似联想,联系现实(人生、社会等),根据材料主旨确定立意,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典题引路: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一把坚实的锁挂在门上,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啪”的一声锁开了。
铁棒好奇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你却轻而易举就把他弄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所写内容不得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不得抄袭。
小试身手: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一天,龙虾与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见龙虾正把自己的硬壳脱掉,只露出娇嫩的身躯。
寄居蟹非常紧张地说:龙虾,你怎可以把唯一保护自己身躯的硬壳也放弃呢?难道你不怕有大鱼一口把你吃掉吗?以你现在的情况来看,连急流也会把你冲到岩石上去,到时你不死才怪呢?龙虾气定神闲地回答:谢谢你的关心,但是你不了解,我们龙虾每次成长,都必须先脱掉旧壳,才能生长出更坚固的外壳,现在面对的危险,只是为了将来发展得更好而作出准备。
寄居蟹细心思量一下,自己整天只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没有想过如何令自己成长得更强壮,整天只活在别人的护荫之下,难怪永远都限制自己的发展。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所写内容不得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不得抄袭。
(五)漫画材料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批评性的图画。
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因为漫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所以在材料作文回归高考的日子,漫画类材料的立意作文,便成为一种新颖别致的高考作文题型。
而作为材料作文素材的漫画大多属于讽刺性的漫画,是对生活中的不良现象进行讽刺或批判的。
审题方法:第一步:观察漫画,概括漫画内容。
1.看画面。
我们在审漫画题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仔细观察画中的人(服饰、表情、动作及人物间相互关系)、物、景的特点,特别是细节内容,进而推断出发生的事件、时间、地点等,抓住画面所包含的褒贬对象,这样才能全面领会漫画的寓意。
2.品文字。
标题和画中字。
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这“画眼”,可洞察整幅画的主题。
漫画中的文字有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环境)、概括内容、揭示主旨的作用。
第二步:看夸张之处,分析漫画寓意。
夸张变形就是改变人或物正常的比例关系,有意识地让其夸大或缩小,拉长或缩短,通过大与小,方与圆,曲与直,虚与实的对比手法,使表现出的形象鲜明、典型,表达的意旨更明确,更深刻。
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第三步:思考问题,确定立意。
1.由结果推原因(揭示事件的本质)2.由图画到生活(把握漫画的寓意)3.选角度定立意(符合题意彰显个性)典题引路:阅读下面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信把儿子砸不成牛顿第二小试身手:认真观察这幅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作文。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六)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什么是多则材料作文?多则材料作文就是由两则或两则以上的单则材料所构成的一组材料作文形式。
学生的困惑在哪方面?多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绝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全面归纳,常常顾此失彼,不能快速准确的把握立意。
所以,多则材料作文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要想准确立意,首先必须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它们的聚焦点,然后将其导入我们熟悉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