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生存”还是“生活” 发现宜居城市的品质

  • 格式:doc
  • 大小:18.54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生存”还是“生活” 发现宜居城市的品质

"生存"还是"生活":发现宜居城市的品质--《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宜居城市篇凤凰国际智库城市课题小组导语:中国的城市化已经成为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成为中国奇迹最重要的支撑。凤凰国际智库推出《"城市改变中国"--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将中国城市的发展概括为:经济活力、宜居城市、智慧城市、开放城市、一带一路、城市化水平、创新水平等关键词,并依据关键词盘整城市发展的典型案例,树立新的标准,为中国新型城市的发展提供必要参考。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搬进了城市,开始享受城市鳞次栉比的商业,充满活力的环境。然而随着大城市病的出现、人们开不得不面对糟糕的空气、拥堵的交通以及冰冷的水泥森林。于是人们开始找寻那些适合居住的城市,为的是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我们常常听到的宜居城市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又有哪些要素构成了宜居城市,而国内哪些城市又是符合这一标准,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将对宜居城市进行深入的探讨。生存还是生活,为什么人们需要宜居城市人类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形成了一部城市发展史,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越来越成为人类主要的居住地。如何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美好城市家园,不断

满足人类对自身生活日益增长的追求成为社会各界纷纷关注的焦点。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口超过50万的城市只有51个,在2010年时,已有185个城市的人口超过50万,人口超过100万的也有140多个,同时千万级人口的城市也再创新高。可以说,中国目前正经历着城市化的重要转型期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一方面人们享受着城市化带来的诸多福利,另一方面人们却很难解决城市发展与"城市病"之间的矛盾,在当今的中国城市尤其如此。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忽视了协调各项机能的联动。加上过度膨胀的人口资源,各种城市问题层出不穷,城市病成为困扰社会发展的顽疾之一。拥堵的交通是内心煎熬之痛。中国现在已经进入恶劣城市病的集中爆发期,在北京,平常上下班堵车几个小时,已经是很正常的事情。到节假日或重大活动期间,几百米的路程,车走半个小时非常稀松平常。开车族往往伴随着"路怒症",严重影响了个人情绪和生活品质。糟糕的空气是难以承受之重。近年来,除了交通之外,人们更是饱受雾霾侵袭,随着PM2.5的长期高位运行,人们不得不戴上了口罩出行,大量的空气净化设备开始脱销,然而这一切仍然难以消除人们对于健康的担忧,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找寻宜居的城市。人们常说,"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却不是为了吃饭",这就是人们讨论"生存"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在当今的中国,

不仅仅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特大城市,甚至在许多二三线城市,"城市病"依旧泛滥。除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之外,入托难、就医难、城市缺乏人文氛围等诸多问题都严重困扰城市居民的生活。而城市建设者们却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面子工程之上:试图拓宽城市道路、花重金将临街的房子重新刷油漆等。然而这一切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病"的实质问题。拥堵的交通、糟糕的空气、污染的水源、冷漠的环境让人们喘不过气来,以往人们热切向往和追求的城市生活,如今在很多身居其中的市民看来,仅仅是在城市中"活着"而已,人们很难感受到城市生活的幸福和满足。为了追寻更高的生活品质,人们对宜居城市充满了向往。什么才是宜居城市的物质与精神要素?对于宜居城市的提法很多,人们一般认为至少需要环境优美、社会安全、文明进步、生活舒适、经济和谐、美誉度高等。而对于到底什么才是衡量宜居城市的标准,人们也越来越看重。1991年6月8日联合国人居环境中心北京信息办公室成立,国内部分城市开始参与联合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评比;2001年我国建设部设立了"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使我国城市发展逐步与国际接轨。厦门、青岛、威海、大连等获奖城市成为中国城市的明星和典范,被公众称为最适宜居住的城市。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宜居的?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然而无论是基于何种角度思考,对于宜居城市的期待无外乎在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同时展开。宜居城市创建的物质要素是生存的保障。一个城市的宜居性首先应该是可持续的。而能够达成持续发展动力的前提首先是城市经济的发展。所以一个城市想要实现宜居,城市的经济系统必然得运转良好,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才能考虑其他要素。除了经济因素之外,宜居城市在物质之外也要考虑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因素。大到区域环境,小到住区环境,生态环境要素宜居城市)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交通以及通讯设施的便利也是考量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标,这里面不仅包括交通、通讯设施的基础完善程度同时也包括服务的品质。宜居城市创建的精神要素是生活的追求。在物质之外,人们往往更加注重精神世界的追求,而这才是追寻品质的关键要素。作为精神要素的主导,人的要素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说宜居的城市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的城市,公众各阶层要不断进步,形成良好社会氛围。人的要素涉及到公众的道德素养、文化程度、精神面貌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美国波士顿就是这样一座城市,人们可以参与到众多名校的学术盛宴中去,对于精神的追求使得城市的氛围和谐融洽。有了良好的人的因素,就会有良好的社会风气,公众自然会有归属感,并且为自己是城市的一员而感到骄傲,人们会更加开放,积极接纳外来文化和事物,社会各阶层可以相处

融洽,这一切又是城市宜居性在精神层面的重要体现。当然,除了这些之外,城市的安全要素也是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指标之一。哪些宜居城市更值得被看好关于哪些宜居城市更值得被看好,人们更多的关注是全球范围发布的各个榜单,不管是《经济学人》还是美世咨询都各有各的看法。在社会公众之中也是众说纷纭。就中国内地而言,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因此我们从北到南推荐了三个不同的城市作为代表,向民众展现一幅全面的宜居城市画卷。青岛:打造胶东半岛的"东方瑞士"青岛处于一面为陆,三面环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城市特色的滨海性特征明显。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青岛的海滨避暑名闻天下。除此之外,青岛的海洋资源也是亚洲领先,海洋科技文化资源在国内乃至亚洲都是首屈一指。综合而又均衡的海滨城市青岛市总体规划结构从"两点一环"的布局体系向"多极多核分散式多中心"的布局模式。此外,青岛市更是通过综合规划,划定开发边界。青岛全域11282平方公里陆域和12240平方公里海域,划定蓝线、绿线、城市发展边界红线,以及历史文物紫线、市政交通黄线、城市安全橙线、高压走廊黑线等7条控制线,实现全市范围的均衡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