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乘用车行业研究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29.15 KB
- 文档页数:22
2020年汽车制动系统深度研究报告目录•汽车制动系统的前世今生•汽车制动系统如何演变?•制动器轻量化趋势渐明朗?•线控制动是未来趋势•L3+级自动驾驶打开线控制动成长空间•投资建议汽车制动系统如何演变?时间EPB汽车制动发展历史|制动控制:机械制动—传统液压—电子控制—线控制动汽车制动系统输入:制动控制执行:制动器技术机械式制动机械式驻车制动1900s 线控制动液压式制动液压式行车制动1930s 1980s-2000s 2010s线控制动EHB 、EMB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盘鼓式制动器ABS 、ESP电子控制制动驻车制动行车制动制动器|执行层:阻止车轮转动的机械装置固定件(制动钳、制动蹄)与运动件(制动盘、制动鼓)相互摩擦,阻止车轮转动。
盘式制动器制动钳制动盘鼓式制动器原理FFFF制动蹄制动鼓制动盘制动钳制动蹄制动鼓盘鼓式制动器制动鼓制动蹄制动钳制动盘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乘用车中主要使用盘式制动器,少量使用鼓式/盘鼓式制动器;商用车中主要使用鼓式制动。
对比盘式制动器内扩式两侧夹紧盘鼓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乘用车商用车散热能力刹车力度成本可维护性重量刹车线性优良差线性适中高先大后小大低易难轻量化重------注:制动钳中包括活塞与制动块(刹车片)行车制动|发展历史:液压制动是基础,电控制动为主流,线控制动是方向1概述作用行车过程中,采用行车制动(脚刹)使车辆减速停车。
发展趋势⏹过去:液压制动硬件升级→电子制动的软件升级⏹现在:线控制动硬件+ 软件的升级2发展历史+ECU液压制动电子制动线控制动+线控关键产品作用行车制动的硬件基础ABS 、ESPEHB 、EMB时间现状1930s1980s-2000s2010s制动主缸、真空助力器等盘式制动为主ABS 为标配ESP 为主流配置EHB 为目前方向EMB 为未来方向融入了ECU 电子控制主动安全技术的软件基础电线替代部分制动线路和传动机构电动化与自动驾驶进步的关键行车液压制动|原理:帕斯卡定律为基础构建的传统液压制动系统制动液是液压制动作用力传递的关键图:帕斯卡定律在液压制动中的应用制动踏板真空助力器制动主缸输入执行盘式制动器图:液压控制系统帕斯卡定律液压制动系统活塞制动液F 1F 2帕斯卡定律:FF 11PP 11=FF 22PP 22FF22=FF 11∗PP 11PP 22注:F 1、F2指活塞受力P 1、P 2指活塞面积注:图中未画出盘式制动器前轮制动器后轮制动器踩下制动踏板发生作用力由真空助力器放大作用力推动主缸活塞制动液被压出制动液推动活塞制动块夹制动盘行车电控制动|原理:融入电子控制的液压制动系统图:ABS 系统的组成传感器轮速传感器+ ECU + 制动液压调节器(ABS 泵)ABS 电控制动= 液压制动+将车轮转速转化为信号发送到ECU计算合适的制动力向ABS 泵发出指令根据ECU 指令调节制动器的制动力制动踏板真空助力器制动主缸输入执行盘式制动器踩下制动踏板发生作用力由真空助力器放大作用力推动主缸活塞制动液被压出制动液推动活塞制动块夹制动盘识别ABS计算、分配制动力电控制动过程电控制动组成制动踏板踩下制动踏板输入信号注:液压泵包括制动主缸;省略了ABS ;备用阀指EHB 断电失效时启用无助力液压制动(需要更大的力量踩制动踏板)ECU 接收信号电机驱动ECU/电机制动主缸输入执行盘式制动器推动主缸活塞制动液被压出制动液推动活塞制动块夹制动盘识别ABS传感器计算、分配制动力EHB 制动过程EHB 制动组成EHBEHB ECU + 电机EHB 线控制动= 电控制动–真空助力器+123真空助力器:被电机替代踏板:踏板可用于输入信号,由电机发生作用力(踏板解耦)集成度高:EHB 集成了ECU 、电机与制动主缸,并可集成ABS 等功能与电控制动的区别注:省略了ABSEMB 制动组成EMB ECU + 电机EMB 线控制动= 电控制动–真空助力器–制动主缸+ 123液压系统:完全被电子机械结构替代。
新能源汽车市场放量四大要素、新能源汽车巨头新车型投放情况——新能源乘用车需求分析深度报告之三报告发布日期:2020年01月08日与市场认知不同之处一、新能源汽车市场放量四大要素:性价比(购置成本低于同级别燃油车)、充电基础设施、车型、品牌效应,挪威最为典型。
1、我们选取挪威畅销电动车型——电动版高尔夫为例,发现在实际消费者的购置成本上,燃油版已经显著高于电动版,与此同时,挪威车桩比虽然不高,但人口集中,充电便利,两要素共振,使得挪威新能源汽车新车渗透率在2018年达到49%。
2、当前车型提升空间大:电动版高尔夫续航里程为仅为255km,并非理想车型,预计2020年随着特斯拉、大众等车企新车型投放,挪威市场将齐聚四大放量要素,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3、四大要素中性价比是核心,效用逐级累加,将持续推动新车型放量。
二、我们经过详细测算发现,欧美市场电车购买端已经平价,电动车放量的最核心要素已经具备1、欧洲电车购置端已事实平价,放量最重要前提已经更具备:经过我们的详细测算,由于欧洲燃油车征收相关税费较多,加之各国对电动车均有补贴,因此在挪威、德国、法国消费者的电动车采购成本已经低于燃油车(平均10%-20%)2、运营成本低,欧洲电动车经济性更明显:欧洲油价相对较贵,相比燃油车,电动车使用经济性更加明显,100km节省60-90元人民币。
3、发展空间大:除挪威外,其他欧洲国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2-3%23三、2020年是新车型投放大年,四要素共振在即,欧洲电动化转型雄心万丈1.2020年车型丰富度提升明显:以特斯拉、大众、宝马、奔驰为代表的传统车企,新增车型提升明显,2020年持续投放市场。
2.充电便利性有待提升,各国政策聚焦:挪威车桩比高,但人口分布集中,充电便利,电车高渗透率重要因素;德、法、英充电基础设施仍有待提升,近期德国政府对症下药,拟投入35亿欧元扩建充电基础设施,至2030年全国将拥有100万根充电桩。
2020年吉利汽车研究报告1、核心解决问题110 年全球汽车历史长河是一部比戏剧还戏剧化的演出,各个车企的起起伏伏,似乎给人一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感觉。
万物皆有周期,车企也是如此。
投资而言,关键在于如何把握一家车企的周期变化。
周期有长短之分,产能与需求错配产生的库存周期对于一家车企而言是短周期(平均约 3 年),需求变迁引起的技术变革从而引起的组织变革周期对于一家车企而言是长周期(平均约 10 年)。
汽车行业自下由众多车企组成,自上受宏观经济影响,汽车行业亦有自身周期性。
一家车企周期与汽车行业周期并不总是同步而行,两者交织融合,给前瞻预测分析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站在目前时点,若未来 10 年周期中国市场维度:C (网联化)A(智能化)S (共享化)E(电动化)是汽车行业百年一遇的大革命,“汽车产品附加值+核心壁垒+市场边界”三大核心要素均发生质变,从而引起供应链大变革,传统车企与跨界力量之间围绕着主导权的反复持久博弈。
我们认为 CASE 革命将汽车产品附加值的大幅提升,总体带动的市场规模将指数级上升,但也增加了众多竞争对手,对于传统车企利弊哪方更占优势,需要结合车企战略调整能力而定。
若基于 3 年周期中国市场维度:经济增长放缓且经济结构面临转型压力的大背景下,节油减排依然是汽车消费的核心矛盾,双积分是约束车企的核心政策,传统车市场内存量博弈是关系国内整车企业业绩的核心变量。
本报告落脚点是乘用车自主品牌龙头企业,吉利汽车。
2010-2019 年公司经历了明显的周期轮回。
2014-2018 年收入/净利润齐升,净利润 2018 年峰值达到 125 亿元,2019 年开始下降,净利润下降至 80 亿元附近。
展望未来 3 年公司业绩能否进入改善周期,向上弹性多大?这便是本篇报告核心解决的问题。
2. 影响未来 3 年车企研究的行业核心变量核心变量 1:乘用车市场总量及内部结构(存量博弈)。
借鉴日韩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我们认为国内乘用车千人保有量2019-2025 年将逐步攀升至200 辆,2019-2025 年国内乘用车总体消费复合增速约 3%,也即到 2025 年国内乘用车销量 2510 万辆。
行业报告 | 行业点评汽车证券研究报告2020年10月13日投资评级 行业评级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上次评级 强于大市作者邓学 分析师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8010001 ****************陆嘉敏分析师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0080001 *****************文康 分析师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9040002 **************** 资料来源:贝格数据相关报告 1 《汽车-行业专题研究:重卡:9月同比高增,环比转正,旺季到来》 2020-10-082 《汽车-行业投资策略:一文看透汽车景气现状》 2020-09-233 《汽车-行业点评:8月乘用车批发同比+7%,金九银十即将开启》 2020-09-09行业走势图 9月乘用车批发同比+9%,“金九”已至“银十”可期事件:10月13日, 乘联会发布数据:9月乘用车批发销量206.1万辆,同比增长8.5%,环比增长18.7%;零售销量191.0万辆,同比增长7.3%,环比增长12.1%;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2.5万辆,同比增长92.3%,环比增长25.0%。
点评:9月乘用车零售同比+7%,行业回暖趋势加强。
9月乘用车零售销量191.0万辆,同比增长7.3%,实现了连续3个月7%以上的近两年较高增速;环比增长12.1%。
今年1-9月的零售累计增速-12.5%,较1-8月累计增速提升3个百分点;1月至9月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速分别为-21%、-79%、-40%、-6%、+2%、-6%、+8%、+9%和+7%,“V 型”反转复苏趋势不断强化。
豪华车市场维持高景气,自主龙头份额加速扩张。
分品牌看,(1)9月豪华车零售同比增长约33%,环比增长5%,市场份额保持约15%的历史高位。
(2)9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同比增长约7%,环比增长约12%。
(3)9月自主品牌零售同比增长约1%,环比增长约16%;其中头部自主品牌如长城、广汽自主、吉利的9月销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7.8%、+12.8%、+11%,龙头份额进一步提升。
上半年我国汽车行业产销统计和结构分析一、汽车产销量统计2020年1-6月我国汽车产量为10112439辆,销量为10256886辆。
由2016-2020年6月我国的产销量可以看出:我国的汽车供需量在2017年的时候达到最大值,2018年和2019年都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统计2020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96857辆,销量为392777辆。
由2018-2020年6月我国的产销量可以看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供需量在2018年的时候达到最大值,2019年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三、乘用车产销量统计和结构分析2020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乘用车产量为7753577辆,其中:柴油汽车24572辆,占比0.33%;汽油汽车7280444辆,占比93.9%;其他燃料汽车447661辆,占比5.77%。
2020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乘用车产量为355128辆,其中:纯电动汽车26224辆,占比72.84%;燃料电池汽车0辆,占比0%;插电式混合汽车92884辆,占比26.16%。
2020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乘用车销量为7872511辆,其中:柴油汽车25855辆,占比0.33%;汽油汽车7397275辆,占比93.96%;其他燃料汽车449381辆,占比5.71%。
2020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乘用车销量为352351辆,其中:纯电动汽车266741辆,占比75.7%;燃料电池汽车0辆,占比0%;插电式混合汽车85610辆,占比24.3%。
四、商用车产销量统计2020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商用车产量为2358862辆,其中:柴油汽车1612558辆,占比68.36%;汽油汽车632315辆,占比26.81%;其他燃料汽车113989辆,占比4.83%。
2020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商用车产量为41729辆,其中:纯电动汽车38861辆,占比93.13%;燃料电池汽车390辆,占比0.93%;插电式混合汽车2478辆,占比5.94%。
2020年汽车产业现状与前景分析2020年汽车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一、汽车行业发展特点与现状及市场分析汽车产业是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汽车产业在制造业中占有很大比重,并对相关产业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具有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附加值大等特点。
全球汽车工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步入稳定发展的成熟期,产销量增长平稳,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是国民经济的发动机。
近十余年来,全球汽车行业呈现“快速增长-整体下滑-迅速增长-稳定增长”的发展趋势。
1、行业下行、竞争加剧,企业盈利恶化行行业销量下行、竞争加剧,车企盈利能力削弱。
受销量下滑影响,2019年第二季度乘用车行业实现净利润76.3亿元,同比下滑45.6%,延续了2018年第三季度以来的下滑趋势。
其中XXX对行业整体盈利影响较大,2019年XXX净利润同比减少37.6亿元,主要是因为公司合资品牌加大促销,利润下滑大于销量下滑;自主品牌产品结构变化导致毛利率下降。
2019年第二季度乘用车行业净利润率2.71%,同比减少1.5pct,环比减少0.6pct,行业销量承压下净利润率进一步下滑。
2019Q2乘用车净利润持续下滑2019Q2乘用车行业净利润率持续降低毛利率方面,2019年第二季度乘用车行业毛利率(剔除XXX投资)为13.0%,同比下滑4.0个百分点,毛利率下滑较多的原因主要在于:1)行业销量持续下滑,产能利用率降低;2)行业竞争加剧下车企促销力度加大,单车盈利受到了较大影响。
2、现金流改善,行业周转效率下降受益于XXX、长城汽车经营性净现金流大幅回正,行业经营性现金流好转。
2019年第二季度乘用车行业经营性净现金流为255.8亿元,占收入比重为9.1%,同比和环比皆有明显好转,主要受益于XXX和长城汽车经营性净现金流大幅回正(2019年第二季度分别为180.6亿元和78.5亿元),其中XXX季度加强现金流管理,金融回款增加;周转率来看,2019年第二季度行业周转效率下降,反映出行业对下游客户账期延长。
疫情影响铁锂乘用车渗透提速,技术变革趋势渐显证券研究报告所属部门 । 行业公司部 报告类别। 行业周报 所属行业 । 制造/汽车 报告时间 । 2020/10/17分析师黄博证书编号:S1100519090001 ****************张天楠 证书编号: S1100520070001*********************川财研究所北京 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28号中海国际中心15楼,100034上海 陆家嘴环路1000号恒生大厦11楼,200120深圳 福田区福华一路6号免税商务大厦32层,518000成都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市高新区交子大道177号中海国际中心B 座17楼,610041——汽车行业周报(20201017)❖ 川财周观点据中汽协,9月,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13.8万辆,同比增长67.7%。
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售完成10.0万辆,同比增长70.2%;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售完成2.5万辆,同比增长55.7%。
从车型来看,五菱宏光MINI 销量20150辆,超过特斯拉Model3成为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特斯拉model 3虽然环比有所回落,但依旧牢牢占据第二,国庆期间官方宣布未来国产标准续航版全部使用铁锂电池,9月已经开始批量出货,未来铁锂电池将占据model 3超过70%的销售量;比亚迪汉EV 产量环比增长200%,出货量超4000台。
通过对上述三款走量车型的分析,我们认为铁锂在乘用车的渗透率快速提升,从去年的5%已经提升至三季度的18%,而更重要的是提升的趋势依旧持续,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车型采用该技术路线。
因此我们建议关注铁锂正极企业:德方纳米、湘潭电化、富临精工等,铁锂电池企业:比亚迪、宁德时代、鹏辉能源、国轩高科等。
❖ 市场表现本周,川财汽车家电指数涨3.09%,收于18097.45点。
沪深300指数涨2.36%,收于4791.676点。
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特斯拉指数幅度变化分别为2.49%、1.68%、2.22%、0.10%。
2019-2020年汽车制造业研究报告汽车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等特性。
汽车制造上游行业主要为钢铁、化工等行业,下游主要为个人消费、基建、客运和军事等。
汽车制造行业景气度与宏观经济、居民收入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而钢材价格、油气价格、消费者偏好以及产业政策等外部因素也是影响汽车制造行业的重要因素。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得到大幅提升。
2019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者信心下降、前期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逐步退坡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我国汽车制造行业景气度进一步下行,行业产销量萎缩。
受行业收入下降及原材料钢材价格维持高位等因素影响,汽车制造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减弱,信用风险有所加大,行业内规模体量小、盈利能力弱及对新能源补贴等政策敏感度高的企业信用风险或将明显上升。
受行业景心胸下行影响,样本企业汽车销量2018年来出现下降,产能使用率有所下降,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财务方面,由于销量下降及原资料成本坚持高位,样本企业毛利率出现下降,且2019年前三季度降幅较为明显。
得益于回款较好及费用掌握,样本企业经营性现金流表现尚可,但投资性现金流持续净流出,非筹资性现金流对短期债务的覆盖程度一般,且样本企业财务杠杆程度普遍较高,个中部分样本企业偿债压力大。
2019年前三季度,行业内仍以发行中期票据和公司债等传统债券为主,当期发行的债券信用评级全部为AA+级以上(含AA+级),发行利差总体较小。
级别调解方面,受行业景心胸下行及自身经营问题影响,2019年前三季度汽车制造行业共有3家主体信用等级下调,个中1家违约,其他主体信用等级无变动。
展望2020年,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汽车保有量进一步上升以及前期新建产能继续释放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预计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且在前期政策刺激并较大量释放有效需求之后,政策空间及效果或将受到一定约束。
乘用车行业景气监测2020年10月15日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强于大市(上调)证券研究报告王德安投资咨询资格编号S1060511010006************曹群海投资咨询资格编号S1060518100001***********************************.CN李鹞一般证券从业资格编号S1060119070028*******************.CN目录汽车累计销量降幅收窄至7%以内,9月SUV销量创同期新高新能源乘用车:多元化发力,9月销量同比大增从终端看景气:9月渠道库存明显下降,折扣幅度环比加大长城汽车:全新平台产品初露峥嵘广汽集团:广本广丰继续强劲增长上汽集团:总体表现仍弱于行业,复苏尚需时日吉利汽车:9月领克高增长,发布纯电架构,科创板顺利过会长安汽车:自主表现强劲、发布高端产品序列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风险提示208.8,+8%050100150200250300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据中汽协,汽车整体9月销量256.5万辆,增长12.8%;前三季销量累计降幅已收窄至7%以内。
乘用车9月销量208.8万辆,同比增长8%,前三季销量下降12.4%,降幅较1-8月收窄3个百分点。
9月SUV 同比增16%达98万台,创同期历史新高,超越轿车同期销量;前三季度SUV 累计降幅收窄至5.5%,显示私人乘用车消费复苏较为强劲。
新能源汽车9月销量创同期新高为13.8万辆(+68%),前三季我国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73.4万辆,下降17.7%。
中汽协认为:9月国内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六稳”“六保”任务落实成效日益显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持续好转,供需循环逐步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叠加各地促销费相关政策、活动及双节效应,汽车市场恢复形势继续向好,致9月产销呈现双位数增长。
中汽协认为4Q20乘用车利好因素有主流企业新品开始全面投放、各地促消费政策延续。
2020年我国汽车行业运行情况及今年发展预测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汽车行业运行呈现先抑后扬、稳中有进的态势,一季度市场基本停滞,二季度逐步复苏,三季度逆势爬坡,四季度全面恢复。
2020年全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保持增长,汽车产销量超2500万辆,同比降幅收窄至2%。
受基础设施建设和老旧车淘汰政策拉动,商用车表现突出,单月产销量屡创新高,全年产销量首度超度500万辆。
整体来看,尽管汽车产量小幅下降,但由于商用车产量增长明显,因此2020年汽车行业钢材需求量同比增加。
2021年,国家“六稳”“六保”相关措施持续发力,国内经济加快恢复,国家及地方促消费政策将继续促进汽车行业复苏,但同时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海外疫情等不稳定因素也将对我国汽车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预计2021年汽车行业将实现恢复性正增长,汽车产销量约2630万辆,同比增长约4%,其中乘用车增长约7%,商用车下降约10%,新能源汽车增长约40%。
“十四五”期间我国汽车市场将保持基本稳定,2025年产销量有望达到3000万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机遇。
一、2020年我国汽车行业运行及用钢情况(一)汽车行业运行情况1. 汽车产量累计降幅逐步收窄,单月产量呈波动上扬态势2020年,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增幅高于制造业平均增幅3.2个百分点,高于工业平均增幅3.8个百分点。
2020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522.5万辆,同比下降2.0%,降幅较上年同期收窄5.5个百分点,较1-11月收窄1.0个百分点,累计降幅呈逐月收窄趋势(见图1)。
图1 2015-2020年我国汽车产量及增长情况万辆,%从汽车单月产量数据可见,2020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呈波动上扬态势。
2月汽车产量仅完成28.5万辆,同比降幅达79.8%。
从4月开始产量结束21连降,呈波动上扬态势。
12月汽车产量为284.0万辆,环比下降0.3%,同比增长5.7%(见图2)。
万联证券证券研究报告|汽车行业持续回暖,特斯拉供应商值得关注同步大市(维持)——汽车行业周观点报告日期:2020年09月20日[Table_Summary] 投资要点:⚫ 投资建议:根据乘联会数据,8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70.3万辆,同比去年8月增长8.9%,实现了自2018年5月以来的最强的正增长,今年1-8月的零售累计增速-15.2%,较1-7月累计增速提升3.3个百分点,体现行业的快速回暖态势,随着经济继续平稳恢复、消费信心的逐渐改善,预计下半年国内汽车有望保持加速复苏态势,因此建议重点关注一线自主乘用车企。
题材方面,特斯拉电池日即将到来,预计特斯拉将在动力电池容量、寿命、能量密度、生产效率与成本方面均有颠覆性的突破,涉及到的技术可能包括百万英里电池、无钴电池、干电极技术、硅纳米线技术等,特斯拉电池技术的突破能够进一步夯实特斯拉产品的竞争优势及凸显公司的成长特性,另外根据此前消息,特斯拉正计划将中国制造的Model 3汽车出口到亚洲和欧洲市场,进一步体现中国工厂齐全的供应链及制造优势,特斯拉电池技术的突破及中国工厂供应范围的扩大对特斯拉供应链来说是重要发展机遇,建议重点关注特斯拉重要零部件如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电机电控、底盘、中控系统等供应商。
⚫ 行情回顾:上周汽车(申万)行业指数上涨了8.15%,跑赢沪深300指数5.77个百分点。
汽车行业子板块中,乘用车板块上涨13.83%、商用载货车上涨4.07%、商用载客车上涨9.27%、汽车零部件上涨5.92%、汽车服务上涨 3.37%、其他交运设备上涨0.95%。
汽车行业185只个股中154个股上涨,31只个股下跌。
涨幅靠前的有西菱动力38.55%、比亚迪26.64%、双林股份26.47%、*ST 海马20.41%和川环科技18.84%等,跌幅靠前的有路畅科技-26.33%、上柴股份-6.87%、南京聚隆-5.23%、豪能股份-4.92%和钱江摩托-4.25%等。
2020年9月11日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复苏态势持续向好,新能源车销量创历史新高——2020年8月汽车销量跟踪报告行业动态◆汽车市场:8月销售218.6万辆,同比+11.6%/环比+3.5%随着疫情影响减弱、中央及地方政府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出、叠加Q1积累需求逐步释放,自四月以来汽车销量连续5个月实现同增长。
8月乘用车销量同比/环比+6.0%/+5.4%,商用车同比/环比+41.6%/-3.5%,商用车延续强势表现。
8月汽车产量低于销量,行业库存水平有所回落。
去年6月国五车去库,部分透支7月、8月销量形成低基数,故8月维持较高同比增速。
因8月为淡季末期,销量环比小幅上涨。
◆新能源汽车:8月销量10.9万辆,同比+25.8%/环比+11.7%8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0.9万辆,同比+25.8%,环比+11.7%;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0.6万辆,同比+17.7%,环比+6.0%。
总体来看,受地方购车补贴、下乡活动等政策利好,本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刷新过往8月历史记录。
其中,国内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为8.0万辆,同比+22.7%,环比+14.6%;插电混动乘用车销量为2.0万辆,同比+24.5%,环比+6.8%。
总体来看,8月份插混乘用车同比增速好于纯电动乘用车。
◆投资建议:受此次疫情影响,汽车时钟于2-4月进入复苏时区内“颠簸期”,伴随疫情的控制,2020年3月成为汽车时钟复苏时区内的二次拐点。
8月乘用车销量恢复至我们预测值的115%,疫情对此次汽车周期的影响已经完全消除,行业已经确认持续运转于光大汽车时钟复苏时区。
展望四季度,行业增速将再次边际加速上行,三季报前后零部件子板块或成为汽车板块配置主线,并开始产生超额收益,建议重点配置。
A股汽车方面,维持行业“买入”评级,个股建议关注长安汽车、上汽集团。
零部件板块建议关注行业龙头华域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供应商德联集团和中鼎股份以及未来有望受益于进口替代的兆丰股份。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了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本报告通过对大量汽车行业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为汽车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汽车行业统计数据;2. 行业协会发布的汽车市场研究报告;3. 各大汽车厂商发布的销售数据;4. 互联网公开数据平台(如汽车之家、易车网等)。
在数据处理方面,我们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市场分析1.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780万辆和2781万辆,同比增长5.1%。
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我国汽车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增速有所放缓。
2. 市场结构(1)乘用车市场:乘用车市场是汽车市场的主力军,近年来市场份额持续上升。
其中,SUV和轿车是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2)商用车市场:商用车市场近年来增长较为平稳,但增速较乘用车市场有所放缓。
(3)新能源汽车市场: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速,成为汽车市场的新亮点。
3. 区域市场(1)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汽车消费需求旺盛,市场份额较大。
(2)中部地区:中部地区汽车市场发展迅速,增速较快。
(3)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汽车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
四、竞争格局1. 企业集中度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主要表现为大型企业市场份额扩大。
如上汽、一汽、东风等企业市场份额持续上升。
2. 产品竞争(1)技术竞争:汽车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技术水平,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2)品牌竞争:汽车品牌竞争激烈,企业通过品牌建设、营销推广等方式争夺市场份额。
(3)价格竞争: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通过降价促销来提高市场份额。
五、政策环境1. 产业政策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支持汽车产业发展。
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联合新浪汽车发布《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网络关注度分析报告》,以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为分析时段,以大数据视角解析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从市场概况、人群画像、品牌热度、产品关注点等方面对国内汽车行业进行洞察分析,以下为报告详版。
2020年汽车行业逐渐回暖产销量连续多月增长随着生产能力、核心技术等方面的进步,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行业实现了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及消费市场,但近几年市场形式出现了新的变化。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自2018年起,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出现下滑,且同比下降4.2%,而2019年市场表现持续低迷,产量下降幅度扩大至7.5%。
2020年初期,受特殊因素影响,我国汽车行业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国内大环境好转,汽车行业也逐渐回暖,但市场总体表现依然处于负增长态势。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下降2.0%和1.9%,与2019年相比,分别收窄5.5%和6.3%。
受特殊因素影响,2月、3月汽车产销量较低,随着国内市场逐渐回暖,产销情况也回归正常,第四季度产销量较为突出,或与国庆黄金周、大型车展活动、年末销售旺季等因素有关。
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狭义乘用车累计产量1945.3万辆,同比下降6.2%。
对比2019年数据可见,自2020年5月起,各月产量均高于2019年,全国狭义乘用车产量呈现相对平稳且较快的增长态势。
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狭义乘用车整体销量为1928.8万辆,同比累计下降6.8%,但增速相较1-11月累计增速提升了1.5%,乘用车市场终端零售销量连续6个月实现增长,侧面体现出狭义乘用车市场稳步回暖的态势。
此外,从乘用车细分市场来看,2020年SUV整体降幅最小,全年销量为894.8万辆,同比下降2.4%;轿车全年销量为925万辆,同比下降8.8%;MPV下降幅度最大,全年销量为109万辆,同比下降20.8%,侧面体现出消费者更加青睐SUV 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