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讲义1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97
第一章引论一、教学目的本章讲授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总体概括西方经济学基本内容,了解什么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它企图解决什么问题,并明确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应持怎样的态度去研究西方经济学。
使学生不仅对西方经济学有梗概了解,而且能够确立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贯穿于西方经济学整个学习过程中。
二、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含义,研究对象的特性,分析方法的特性。
三、教学难点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的分析理解四﹑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相结合五、教学安排本章安排2个学时六﹑教学步骤(一)课程导入在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比较分析中展开教学,特别针对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相对立的、认为政治经济学无现实意义等模糊认识,从社会经济活动具有社会性和自然性两方面属性入手,引申对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的讲授分析。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讲授,例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区别?由此导致两大理论体系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对立或互补)?从西方经济学对象与方法的了解中如何体会认识和研究经济现象的思维方式应发生的变化?这一章从整体上概括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主要分析方法及为什么研究西方经济学?如何研究西方经济学等。
通过学习,要求了解什么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它研究经济活动的什么内容?企图解决什么问题?所运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有什么特点?同时要明确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在学习和研究中应持怎样的态度(或者说应确立怎样的指导思想)。
(二)授课内容: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总结起来至少包括三种领域的文献:第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的经验和方法总结。
如企业质量管理分析。
强调:完整的研究体系而非一个具体操作方法。
特点:偏重于纯粹的管理技术。
第二:对某一领域(部门)专题研究成果。
如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
特点:仅涉及经济生活中的某一特定领域,技术分析较上一类少,经济理论成分较上一类多些。
西方经济学总讲义一、导言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学科,是社会科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它通过对资源的分配、利用、需求、供给和市场价格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
本讲义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原理、方法和基本理论,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和实用技能。
二、课程内容西方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和决策,以及市场价格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则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表现,如国民收入、通货膨胀、失业率等。
1、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个体的需求、供给和决策行为,以及市场价格的决定,揭示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本部分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1)需求与供给:研究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行为,以及生产者如何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和价格。
(2)市场均衡:分析市场均衡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市场失衡时的调整过程。
(3)市场结构:研究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的行为和绩效,如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
(4)生产要素市场:探讨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和市场供求关系。
2、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民收入、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揭示了经济周期和政策调控的基本原理。
本部分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1)国民收入:探讨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
(2)通货膨胀:分析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影响和治理方法。
(3)失业率:研究失业率的测量方法、原因和影响,以及降低失业率的政策措施。
(4)货币供应与货币政策:探讨货币供应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和调控原理。
三、学习方法学习西方经济学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一些建议:1、理论实际: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相结合,加深理解和应用能力。
2、注重数学工具:掌握数学工具如微积分、统计学等,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经济学原理和方法。
《西方经济学》讲义教案完整版西方经济学讲义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1 经济学的定义和范畴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财富的社会科学。
其范畴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层面。
1.2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稀缺性原理: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经济学就是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学问。
2) 选择成本原理:做出选择时必然会放弃其他可行的选择,选择的成本即为放弃的机会成本。
3) 边际分析原理:人们在做决策时会考虑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
4) 市场均衡原理: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供求达到均衡时实现最优资源配置。
5) 激励原理:人们行为往往受到期望收益的激励。
6) 隐性成本原理:除了明显的成本外,还存在着隐性成本,如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第二章:西方经济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2.1 古典经济学派2.1.1 亚当·斯密(Adam Smith)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体系能够自动调节资源分配,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
2.1.2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李嘉图提出了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理论,主张国际贸易的互惠互利。
2.2 边际主义经济学派2.2.1 马歇尔(Alfred Marshall)马歇尔是现代经济学奠基人之一,主张通过边际分析来解释经济现象。
2.2.2 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米塞斯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自由市场和个人主义。
2.3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2.3.1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凯恩斯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来稳定经济,提高总需求以解决失业和经济危机。
2.4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2.4.1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哈耶克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自由市场和个人主义,强调市场的信息传递功能。
2.4.2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弗里德曼主张市场自由和货币供应稳定,并提出了著名的“通货膨胀是追求充分就业的必然代价”。
引言概述: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体系,涵盖了广泛的经济理论和方法论。
在西方经济学讲稿(一)中,我们已经介绍了西方经济学的历史和基本概念。
在本讲稿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并重点探讨五个主要的经济学理论和理论家,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的原则。
正文内容:一、供求理论1.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供给与需求a.供给的概念与特征b.需求的概念与特征2.价格与市场均衡a.价格形成和影响因素b.市场均衡的条件和机制3.供求弹性a.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概念与计算方法b.供求弹性对价格和数量调整的影响二、边际分析1.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a.边际效用的概念与计算方法b.边际成本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边际效用递减定律a.边际效用递减定律的原理与应用b.边际效用递减定律的局限性与扩展3.边际分析在资源配置中的应用a.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平衡b.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的最大化三、消费者理论1.效用理论a.效用理论的基本假设与概念b.边际效用与消费者理性选择2.消费者选择与预算约束a.预算线与消费者均衡选择b.收入与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3.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a.替代效应与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b.收入效应与收入变动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四、生产与成本理论1.生产函数与生产过程a.生产函数的概念与特征b.生产过程的要素与特点2.边际产品递减定律a.边际产品递减定律的原理与应用b.边际产品递减定律的局限性与扩展3.生产因素配置与最优化a.生产要素的选择与组合b.生产效率与生产弹性五、市场结构与垄断理论1.市场结构的分类与特征a.完全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b.寡头垄断市场与垄断竞争市场2.垄断定价与利润最大化a.垄断定价与边际成本b.垄断利润最大化与社会福利损失3.垄断市场的监管与控制a.反垄断法与垄断行为的界定b.垄断市场的管制与公平竞争总结:通过本讲稿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西方经济学的五个重要理论和对应的理论家,包括供求理论、边际分析、消费者理论、生产与成本理论,以及市场结构与垄断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