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主要的免疫程序及紧急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4
规模化猪场建议免疫程序第一篇:规模化猪场建议免疫程序规模化猪场建议免疫程序一、后备种猪的免疫1、140日龄免疫猪瘟脾淋苗2头份;2、150日龄免疫蓝耳圆环二联苗或蓝耳蜂胶苗4ml/头;3、160日龄免疫伪狂犬苗(进口)1头份/头,2周后加强一次; 4、180日龄免疫乙脑,细小病毒苗,分别免疫2头份;5、产前可根据现场情况决定进行链球菌多价苗、口蹄疫、大肠杆菌苗接种;二、经产种猪的免疫(包括公猪)1、每4个月全群种猪接种伪狂犬苗(进口)1头份/头;2、每4个月全群种猪接种猪瘟脾淋苗2头份/头;3、每6个月接种蓝耳圆环二联苗或蓝耳蜂胶苗4ml/头;4、每4个月接种口蹄疫疫苗。
产前1个月种猪禁止接种,分娩后补种;5、每6个月接种链球菌多价苗和肺疫苗;6、每年3—4月份接种乙脑,细小苗;7、每年10月份,全群猪接种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产前15天种猪加强免疫一次,从而小猪得到足够母源抗体;三、仔猪的免疫1、1日龄伪狂犬苗(哈兽)滴鼻1头份;2、7—10日龄蓝耳圆环二联苗(南农高科)或蓝耳蜂胶苗(沈氏)2ml/头3、18—25日龄猪瘟脾淋苗1头份/头,链球多价蜂胶苗2ml/头;4、40—55日龄伪狂犬蜂胶苗2ml/头;5、55—60日龄猪瘟脾淋苗1头份/头;6、60—70日龄口蹄疫苗2ml/头;8、建议:定期抽血进行检测以建立更科学的免疫程序。
四、猪群的药物预防保健方案1、种猪群的保健:(1)、预防呼吸道、附红体、弓形体病的预防(每三个月投7天),1吨料添加枝原净125g+附红净1kg+呼泻净350g(2)、预防呼吸道、腹泻、魏氏梭菌、裂蹄无力等的预防(每三个月投7天),1吨料添加氟奇霉素500g+钙能20k+回肠康1kg(3)每3—4个月对全群猪应用高效、安全、方便的驱虫药“依诺芬”(成份是芬苯达唑+依维菌素)拌料投喂,1kg/吨料连喂7天。
有效驱除蛔虫、肾线虫、肺丝虫、绦虫、肠胃原虫、蚧螨等,提高营养转化率和抗病能力。
规模化养猪场的免疫及相关注意事项1 主要免疫程序1.1 种公猪1.1.1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的预防每年春、秋两次免疫接种或每半年免疫接种一次,可用三联苗4~5头份。
1.1.2 猪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和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预防每年免疫接种1~2次。
后备公猪应在配种前4~6周免疫一次,间隔10~15天再免疫接种一次;或者5月龄第一次免疫,问隔4~6周再加免一次。
1.1.3 猪乙型脑炎的预防每年在蚊蝇活动季节到来之前(3月份~4月初)免疫接种一次(1~2头份),后备公猪应间隔10~15天连续免疫接种两次。
1.1.4 猪气喘病的预防每年免疫接种一次(在右侧第5或第6肋间隙胸腔或肺内注射1头份)。
1.1.5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预防每年春、秋季各免疫接种一次或每半年免疫一次(2 ml/头)。
1.1.6 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预防3月份和9月份分别免疫一次,每次2mV头。
1.2 种母猪 1.2.1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的预防每年免疫接种两次(4~5头份/次),尽量安排在空怀期。
1.2.2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预防妊娠母猪产前4~6周皮下注射2 ml(如能在每胎分娩前4周和2周各接种一次更好)。
1.2.3 链球菌病的预防妊娠母猪空怀期,后备猪配种前1个月免疫,每年2次。
1.2.4 猪大肠杆菌病(预防黄痢为主)的预防妊娠母猪于产前40~45 天和15~20天两次免疫接种K88或K99,每次1~4头份。
1.2.5 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预防母猪配种前1个月免疫1 次,用量2ml/头。
1.2.6 仔猪红痢的预防附近或本场如有该病发生则应对妊娠母猪于产前30天和15天左右两次免疫接种(1剂量/头)。
1.2.7 仔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的预防 10月份~次年3月份分娩的妊娠母猪于产前20~30天免疫接种一次 T_P二联苗(1剂量/头,后海穴注射)。
猪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和蓝耳病、猪乙型脑炎、猪气喘病的预防同种公猪。
1.3 仔猪 7日龄用猪气喘病弱毒菌苗免疫接种一次(右侧胸腔或肺内注射1头份/次);3月份~10月份出生的仔猪,14~18日龄接种一次仔猪水肿病灭活油苗,或断奶前1周左右接种一次仔猪水肿病灭活苗(1-2剂量/头);20日龄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接种一次(1.5~2头份/头)或仔猪出生后未吃初乳前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接种。
规模化猪场猪病的综合防疫措施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猪场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随着规模化猪场的发展,猪病的防控也显得尤为重要。
规模化猪场猪病的综合防疫措施对于猪场的生产经营以及猪肉品质的保障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规模化猪场猪病的综合防疫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体系规模化猪场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体系。
包括建立疫病监测系统,定期对猪场的猪只、环境等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建立完善的隔离和检疫制度,对新引进的猪只进行隔离和检疫,确保引进猪只的健康状况符合要求。
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疫苗接种制度,定期对猪只进行疫苗接种,增强猪只的抵抗力,降低疫病的发生率。
二、保持环境卫生规模化猪场的环境卫生是疫病防控的重要环节。
需要做好猪舍的清洁卫生工作,保持猪舍的干燥、通风、卫生。
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垃圾,定期进行消毒和杀虫工作,确保猪舍的环境干净卫生。
需要注意猪场周边环境的卫生,避免野生动物和其它传染源进入猪场,以免引起疫病的传播。
三、严格控制疫源在规模化猪场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疫源,防止疫病的传播。
控制猪只的数量,避免过密饲养。
要严格控制饲料和饮水的质量,避免饲料和饮水受到污染引起疫病。
要加强对猪场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视和认识,保障猪场的正常运营。
四、加强饲养管理规模化猪场在饲养管理上也需要加强防疫措施。
要严格选择种猪,并对种猪进行疫病检测,确保种猪的健康状况符合要求。
要合理安排猪只的饲养密度和饲养密度,避免猪只之间过于拥挤,造成压力过大导致免疫力下降。
还要合理安排猪只的饮食结构,保证猪只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增加猪只的抵抗力。
五、定期进行疫病防控规模化猪场在疫病防控方面,需要定期进行疫病防控工作。
包括定期进行疫病监测,隔离和检疫新引进的猪只,定期对猪只进行疫苗接种等。
还需要加强对环境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猪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保持猪场的环境卫生。
规模猪场实用免疫程序前言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规模猪场数量日益增加。
对于养猪场主来说,如何保障猪的健康,提高养殖效益,免疫程序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实用的规模猪场免疫程序,并给出相应的养殖建议。
1. 疫苗及免疫计划疫苗是预防疾病的常见方法之一,规模猪场需要拟定完善的免疫计划,将疫苗接种计划化、系统化。
在正式施工前,需提前制定好免疫计划表,结合猪栏和猪群数量,决定接种品种和接种时间,保证接种充分、科学化。
一般情况下,规模养殖场的免疫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1 新生猪新生猪出生后,视情况14-21天内注射口服流感和蓝耳病疫苗。
1.2 断奶猪断奶猪在离开母猪前,接种口服细胞壁破碎菌和口服毒素重组病毒疫苗;离开母猪后,接种口服萨尔蒙病毒和百日咳病疫苗。
1.3 生长猪生长猪每年进行2次萨尔蒙病疫苗接种,每次间隔4~6个月。
1.4 出栏猪出栏前1周接种口服疫苗,并闭环式育种,不断更新种猪基因库。
2. 感染预防感染预防是规模养殖场免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猪群健康的前提。
下面简单介绍几点感染预防建议:2.1 管理淘汰猪群淘汰猪群是养殖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不良健康状态、疾病耗费大量成本,拉低产出效益,所以需严格控制。
建议每年选择1-2次进行换群操作,减少感染物质积聚在养殖猪群中的时间,降低感染风险。
2.2 健康检测对采样检验,尤其常见疫源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识别,例如蓝耳病、口蹄疫等疾病,期间可有误差,所以需要定期进行检测。
3. 合理营养管理猪群营养需求与健康、免疫状况息息相关。
一旦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便会影响其免疫效果,导致接种效果下降,感染风险增加,甚至会加重猪群疾病。
这里给出几点养殖建议:3.1 猪的饲料管理新生猪和断奶猪的饲料成分需要更为细致地控制,生长猪的饲料及量的布置,需要根据生长阶段、性别、机体质量等综合考虑。
3.2 猪群干净卫生保持养殖场卫生堆积清洁,争取猪群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可减少病原菌的积聚,降低感染风险。
和美华集团规模化猪场防疫程序一、分娩舍:1、分娩母猪:2、哺乳仔猪:四、配怀舍和妊娠舍:五、后备种猪:六、种母猪群普打疫苗:七、生产公猪免疫程序:八、免疫接种注意事项1、由专人(一般由主管和技术员)负责疫苗注射,不得交给生手注射。
由专人跟踪免疫实施,严禁漏免。
2、疫苗使用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及公司的免疫方案,规范操作,不得更改程序和剂量。
3、疫苗使用时必须对以下项目进行复查:生产日期或批号、有效期或失效期、颜色、质地是否符合要求、贮存温度是否正确、密封是否良好及冻干苗是否失去真空等。
4、疫苗在稀释及使用中应避免阳光直射,避免环境高温并尽快用完。
如猪瘟疫苗稀释后在气温15℃以下时4小时内用完,气温15-25℃时2小时内用完,25℃以上时1小时内用完。
5、免疫接种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注射器、针头要清洗干净,防止药物或疫苗残留对即将使用的疫苗产生不利影响,并煮沸消毒或高压蒸气消毒后降至正常温再使用6、免疫时注射器内的疫苗不得返回到疫苗瓶中。
7、疫苗使用前必须充分摇匀,每次吸苗前再充分振摇。
8、每接种一头猪要观察疫苗有无从接种部位泄露,如有泄露应立即补免适当剂量。
9、免疫接种时环境应稳定。
避免在环境恶劣或剧变时接种,避免猪只移动或转群、并栏时接种。
防止各种环境应激。
10、夏季接种时宜在清晨气候凉爽时进行,其它季节宜在上午进行,以便接种后及时观察被接种猪的状况及反应。
11、病猪不宜接种疫苗,但要及时登记,待痊愈后补免。
12、对生产母猪普注的疫苗如口蹄疫、乙脑等,普注时产前、产后1周内的母猪暂不免疫,登记待产后15天时补免(可与细小灭活苗同时免疫)。
13、哺乳仔猪一窝猪一个针头;其它猪接种时必须1头猪1个针头。
14、根据猪的大小选用规格合适的针头:哺乳仔猪:9×12或9×15,保育猪:12×20;生长肥育猪:14×20或14×25;后备猪:16×30;生产公母猪:16×38(经产母猪)或16×35(头胎母猪)。
规模猪场免疫程序的制定及实际应用一、引言养猪业是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猪病对养猪业的发展和养猪户的收益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了确保猪场养殖的顺利进行,规模猪场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落实和执行。
二、免疫程序的制定1. 研究疫情和猪病防控知识:猪场应根据自身情况,了解常见的猪病种类和传播途径,并学习相关的猪病防控知识,为制定免疫程序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免疫目标:根据研究结果和养猪业的实际需求,确定猪场的免疫目标,包括预防和控制猪病的范围和目标。
3. 设计免疫方案:根据免疫目标,制定免疫方案,包括疫苗选择、免疫时间和免疫方法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成本等因素。
4. 制定免疫计划:将免疫方案转化为具体的免疫计划,包括免疫时间表、免疫程序和免疫记录等。
免疫计划应具体明确,便于猪场管理人员进行实施和监控。
三、免疫程序的实际应用1. 疫苗接种:根据免疫计划,定期对猪只进行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猪病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2. 疫苗质量控制:猪场应严格执行疫苗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所使用的疫苗质量合格。
包括购买正规渠道的疫苗、储存和运输疫苗的条件控制等。
3. 免疫记录和监控:猪场应建立完善的免疫记录系统,并对免疫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
通过记录疫苗接种情况和猪只的免疫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 环境卫生管理:猪场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洁消毒、做好防虫、防鼠等工作,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5. 人员培训和健康管理:猪场管理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提高免疫技术水平,同时要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免传染病给猪只带来风险。
四、免疫程序的重要性和效果1. 预防猪病:免疫程序的执行可以有效预防常见的猪病,减少猪只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
2. 保证产品质量:免疫程序的实施可以保证猪肉和猪产品的质量安全,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和食用。
3. 提高养猪业竞争力:规模猪场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可以提高自身的养猪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
规模化猪场猪病的综合防疫措施目前我国规模化养猪已经成为主流,但猪病的发生频率也随之增加。
为了有效防控规模化猪场的猪病,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从疫苗接种、环境控制、饲料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防疫工作。
接下来,将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加强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规模化猪场防疫工作的基础。
通过及时、有效地接种疫苗,可以帮助猪群建立免疫防线,增强猪只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在实际操作中,猪场管理者需要根据当地的疫情情况和季节特点,合理安排疫苗接种计划。
要定期对猪只进行免疫效果检测,及时补种,确保猪只的免疫力处于较高水平。
二、加强环境控制规模化猪场内部环境的清洁卫生直接关系到猪只的健康状况。
猪场管理者需要加强对猪舍的管理和清洁工作,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垃圾,保持猪舍内空气清新,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要做好猪场的消毒工作,定期对猪舍、饮水设施、饲料槽等场所进行消毒,有效减少疾病的传播。
三、严格饲料管理合理科学的饲料配比对猪只的健康和免疫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规模化猪场管理者需要根据猪只的生长阶段和不同季节的需要,合理调整饲料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确保猪只的养分摄入达到合理标准。
在饲料保存和投喂过程中,要防止饲料受潮、发霉以及杂质混入,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猪只罹患疾病的概率,还能促进猪只的生长发育。
四、加强疾病监测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规模化猪场需要加强对猪只健康状况的监测和疫情调查。
猪场管理者要定期对猪只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有异常情况立即隔离,并及时通报当地动植物防疫部门,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要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发生的规律,为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五、加强员工培训规模化猪场的防疫工作不仅需要猪场管理者的重视,也需要猪场员工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猪场管理者要加强对员工的防疫知识培训,包括疫苗接种技术、环境消毒知识、疫情监测方法等。
只有员工具备了丰富的防疫经验和技能,才能更好的保障猪只的健康和安全。
猪场免疫程序与卫生消毒制度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人们饮食需求的变化,养猪业不断发展,在市场上的需求越来越大。
对于养猪场而言,良好的免疫程序和卫生消毒制度是保证猪场正常运营和猪群健康的重要保障。
下面就养猪场免疫程序和卫生消毒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是指养猪场根据猪群健康状况和生产需要,有计划地使用合适的疫苗和药物,对猪群进行防治疾病的一系列措施。
1.疫苗使用。
针对不同种类的疫苗,养猪场需要根据疫苗的使用场合、注射时间和注射点数等要素进行细致的安排,制定疫苗使用计划。
在使用疫苗前,应对疫苗进行全面了解,做好疫苗质量检测工作,确保疫苗安全有效。
此外,疫苗的储存条件也是十分关键,需要保持疫苗的冷链,避免疫苗失效。
2.药物应用。
针对不同的疾病,应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应用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的用量、用法和用药时间。
对于连用多种药物的情况,应避免交叉使用,以免抵消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3.追踪管理。
在免疫程序实施中,应对猪的免疫情况进行跟踪管理,掌握疫苗和药物的使用效果,修正疫苗使用计划,保障猪的健康。
二、卫生消毒制度1.卫生管理。
养猪场应制定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卫生档案,定期检查污染源,及时清理卫生死角和杂物,控制污染和传染源。
2.消毒工作。
消毒是防止猪场疾病传播的关键。
养猪场可以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但应注意控制消毒剂的浓度和喷雾量,避免伤害猪的呼吸道和皮肤。
3.环境整治。
养猪场的环境整治包括自然环境和设施设备两个方面。
对于自然环境来说,需要着重从饲料、水源和空气三个方面制定管理措施,保证猪粮水质量安全卫生;对于设施设备,需要定期清洗保养,并对出现破损部位进行及时修缮,避免疫情传播。
4.定期检查。
养猪场应制定具体的检查制度和表格,并定期进行检查。
检查的范围包括猪群的健康状况、消毒情况、环境卫生和设施设备状况等。
对于存在问题的地方,及时对其进行修正和改进。
以上是对于养猪场免疫程序和卫生消毒制度的详细阐述。
一、育肥猪免疫程序如果本地无猪伪狂犬病,育肥猪可不进行防疫。
如有该病:可在20日龄左右免疫一次,剂量为1.5ml/头。
二、种用母猪免疫程序1、后备母猪基础免疫程序:2、后备母猪:妊娠后免疫程序3、经产母猪:(1)、分娩后的免疫程序经产母猪:(2)、妊娠后的免疫程序猪15种疫病免疫程序1、猪瘟仔猪:20日龄、60日龄分别免疫接种一次猪瘟弱毒疫苗。
种公猪:在做好仔猪阶段免疫之后,于每年春、秋各注射一次猪瘟弱毒疫苗。
种母猪:在母猪配种前7-15天注射一次猪瘟弱毒疫苗。
2、猪口蹄疫仔猪:25日龄接种一次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Ⅱ)1毫升,体重25公斤以上的猪每头2毫升。
3、猪丹毒、猪肺疫仔猪:30日龄、70日龄分别注射丹毒、猪肺疫弱毒疫苗。
种公、母猪:春秋两季分别注射一次丹毒、肺疫弱毒疫苗。
4、仔猪副伤寒仔猪断奶时(28-35日龄),口服或注射副伤寒弱毒菌苗一次。
5、大肠杆菌病(仔猪黄白痢)妊娠母猪产前45天和15天分别用大肠杆菌(K88、K99、987P)免疫接种一次。
6、仔猪红痢妊娠母猪于产前30天和15天各免疫注射一次仔猪红痢苗1头份。
7、猪细小病毒后备母猪:配种前1个月免疫接种一次细小病毒灭活苗。
种公猪:每年用细小病毒疫苗免疫接种1次。
8、链球苗病仔猪出生后25-45天,皮下注射猪败血性链球苗病活疫苗1毫升或口服4毫升。
9、猪乙型脑炎种公猪、种母猪:每年4至5月份用乙型脑炎弱毒苗接种一次。
10、猪伪狂犬病种公猪:春、秋各注射一次伪狂犬灭活苗。
种母猪:断奶后注射一次伪狂犬灭活苗。
仔猪:20-25日龄注射一次伪狂犬灭活苗。
11、传染性胃肠炎仔猪:12-18日龄注射一次传染性胃肠炎二联苗。
孕母猪:产前30天注射一次传染性胃肠炎二联苗。
12、猪水肿病仔猪出生后15天,颈部皮下肌肉注射水肿病油乳剂灭活疫苗1头份。
13、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种公猪及后备母猪:春、秋两季各注射支气管败血液氏杆菌灭活菌苗1次。
仔猪:70日龄注射1次。
规模猪场猪群的科学免疫程序第一篇:规模猪场猪群的科学免疫程序规模猪场猪群的科学免疫程序集约化、规模养猪生产的迅速发展,其目的是追求高产、优质和高效,此目的的实现取决于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及疫病的防治水平,否则集约化程度越高,给生产带来的损失也越大,因为这种方式给疫病的传播、发生创造了适宜条件。
经对浙江省数十个规模猪场的调查研究发现,多个危害较严重的疫病在局部地区有爆发或散发的趋向,造成生产性能的严重下降,经济遭受到重大损失。
更为可怕的某些疫病呈隐性感染、亚临床表现,给养猪生产带来潜在性威胁。
为了提高机体的主动免疫机能,有效地控制疫病的发生与传播,经多年实践总结,提出规模猪场群较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供不同情况猪场参照执行。
一、后备母猪1.猪乙型脑炎:应用猪乙型脑炎活疫苗1头份,临用前用PBS液(磷酸缓冲液)或生理盐水1毫升稀释后肌注。
注射时间为每年3-4月份,蚊子尚未活动时进行,南方最迟不超过5月上旬,北方最迟不超过5月下旬。
一般接种一次即可,但是下列情况必须过半月或1月后再重复接种一次才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
1第一次接种时猪月龄不足5月龄;2乙型脑炎严重污染地区。
浙江、江苏、上海等,到第二年3-4月份最好再接种一次,免疫期可达三年。
现在有些学者提出,流行区必须每胎配种前都要免疫接种一次,才能有效地防治本病所致的死胎、流产的发生。
作者认为后备母猪必须注射两次,第二胎经产母猪最好再免疫接种一次。
此外,已配种了的后备母猪是否可以补注射疫苗的问题,经证实,在怀孕早期可以补接种,但必须用2头份剂量注射。
2.猪细小病毒病:应用猪细小病毒活疫苗1头份,临用时用猪细小病毒稀释液(PBS)或生理盐水1毫升稀释后肌注,过半月再接种一次。
注射时间为配种前一个月,或者与乙型脑炎活疫苗同时分点心注射,也可在乙型脑炎疫苗注射后一周再注射细小病毒活疫苗。
注意本疫苗必须于配种前注射,配种后注射无效。
3.猪瘟:配种前应用猪瘟细胞活疫苗2头份,临用前用生理盐水或0.2%亚硒酸钠生理盐水液2毫升稀释后肌注。
规模化猪场免疫程序1、仔猪:(1)7-10日龄猪喘气病疫苗应用猪气喘病活疫苗1头份,用1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后给仔猪胸腔注射,方法是左侧横卧,于右侧肩甲骨后缘1.5-2.0cm处,用16G的针垂直刺入1-1.5cm深,缓缓注入药液,注射时必须把猪的头部和后躯固定好,避免猪挣扎乱动,以免针头划破肺组织,注射药液前后一周停止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
也可用进口猪霉形体灭活苗或弱毒苗分别给10日和30日龄仔猪肌注一头份(方便、效果好,但价格贵),瑞倍适。
(2)21日龄喘气病疫苗1头份。
(3)25日龄猪瘟应用猪瘟组织活疫苗(又称猪瘟兔化弱毒苗)或猪瘟细胞活疫苗(必须用猪瘟单联苗,并最好用猪瘟组织活疫苗)2头份,用生理盐水1 毫升稀释后肌注。
如场内有猪瘟的发生,全场猪群必须采取紧急预防接种措施:①初生仔猪实施超前免疫(又称乳前免疫)接种,即仔猪出生后立刻肌注猪瘟组织活疫苗1-1.5头份,过1.5-2小时才能给予仔猪吃乳。
如果吃过乳后再注射疫苗就会受母源抗体干扰,影响免疫抗体的产生。
②所有20-35日龄哺乳仔猪可用猪瘟细胞苗4头份用生理盐水2毫升稀释后肌注(因有母源抗体存在,必须用高剂量抗原刺激才能使抗体效价升到高值)。
③断乳仔猪、培育仔猪、育成猪、母猪(除怀孕后期母猪外)、公猪用猪瘟细胞苗4头份肌注。
经上述处理后的发病猪场可采用下列免疫方法:首免实施超前免疫,应用猪瘟组织苗1.5-2.0头份,注射后经2小时才能吃乳。
二免为55-60日龄,剂量为2头份。
现有报道二免剂量可用到4头份,才能显著提高免疫效价。
(4)30日龄猪链球菌病:应用链球活疫苗1头份,临用前用生理盐水1毫升稀释后肌注。
注射后7天产生免疫力,14天后产生强大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
(5)35日龄仔猪副伤寒应用仔猪副伤寒活疫苗1头份,用20%氢氧化铝胶溶液1毫升稀释后肌注。
也可应用仔猪副伤寒活疫苗口服苗饮水或拌料给予。
如发病场,要求30日龄首免后隔3-4周再注射或口服一次,免疫期可达9个月。
文/ 郓城县潘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戴峰规模猪场 制定合适免疫程序及注意事项21第12月 下半月刊免疫1头份,时间根据母源抗体水平决定,一般 55~70 日龄;后备猪配种前免疫2次,间隔 2 周,剂量 1头份;种公每半年免 疫一次,剂量 1 头份。
母猪配种前和产仔前各免疫一次,剂量 1 头份。
(4)细小病毒。
初配公、母猪配种前 42、21天分别免疫细小病毒疫苗,二胎配种前再免疫一次,剂量 2 头份。
(5)乙型脑炎。
初配公、母猪 150 日龄免疫一次,间隔 2~3 周再免疫一次,剂量 2 头份;种公、母猪 每年 3 月普遍免疫1次,剂量 2 头份。
2.根据各场自身疾病流行情况,可选择防疫的疾病。
(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选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弱毒活疫苗,肌肉注射。
仔猪 30~35日龄免疫一次,剂量1头份;后备种猪配种前免疫2次,间隔 2 周,剂量1 头份。
种母猪妊娠55~65 天,免疫一次,剂量1 头份。
种公猪春秋各免疫一次,剂量1头份。
但要根据本场情况,避免因注射疫苗带进不同型号的毒株。
(2)猪霉形体肺炎病。
仔猪 7~10日龄一头份,活苗胸腔注射;后备猪配种前,免疫一头份;种公、母猪每年 春秋各免疫1次,剂量 1 头份,灭活苗肌肉注射。
(3)链球菌。
仔猪 25、45日龄,链球菌苗 1 头份两次注射免疫;种公、母猪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 剂量 2 头份。
(4)萎缩性鼻炎。
仔猪28~30日龄:进行疫苗萎缩性鼻炎免疫,肌肉注射1头份;母猪临产前4周肌肉注射 1.5 头份。
(5)大肠杆菌。
选用猪大肠杆菌基因缺失多价苗,后海穴或肌肉注射。
仔猪 18 日龄、母猪产前 18~21天,肌肉注射大肠杆菌多价疫苗 1 头份。
(6)仔猪副伤寒。
仔猪 28~35 日龄,仔猪副伤寒活疫苗 1 头份肌肉注射。
(7)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
选择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疫苗,后海穴或肌肉注射。
每年10 月,全场 普遍免疫 2 次,间隔 2 周,剂量中、大猪 4毫升,仔猪(20~70 日龄)2毫升。
规模化猪场主要的免疫程序及紧急处理1、猪瘟免疫程序为:①仔猪20-25日龄首免,60-65日龄免剖量为2头份/头;②超前免疫:出生后在哺乳前注重射1头份,在注射结束2小时后才能哺乳,60-65日龄再加强注射2头份;③母猪配种前5-6天接种一次,种公猪每年接种一次。
紧急处理:在猪群中,一旦发现有1头确诊为猪瘟时,即对整个猪瘟进行逐头测温,对体温不高的猪,采用大剂量4-5头份猪瘟疫苗,紧急预防注射,并注意一头一针头。
对已出现猪瘟症状的个体或注苗后不到4-5天就发生体温升高的猪只无效;但可采用猪瘟血清或猪用免疫球蛋白十抗病毒药有一定的效果。
2、猪丹毒:免疫程序:仔猪70-75日龄首免,间隔20-30天进行二免,种母猪每次配种前按种1次,种公猪每6个月按种1次。
紧急处理:对病猪按常规剂量、用复方氨基林注射液稀释青霉素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3-4天,或用油剂青霉素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
3、细小病毒:免疫程序:选择猪细小病毒弱毒疫苗,后备母猪在配种前1个月肌肉注射1ml,种公猪初配前首免,隔15天后二免以后每年接种1次。
紧急处理:本病目前没有特药物治疗,当发现发情时,对栏舍要彻底消毒、流产胎儿进行烧毁,对超期末产母猪应用氯前列烯醇进行人工分娩,加快繁殖周期,一般下一胎可正常分娩。
4、猪Ⅰ型脑炎:免疫稀释:用猪Ⅰ型脑炎灭活苗于配种前或每年蚊子出现的季节前20-3天按种,青年公、母猪注射2次,每次间隔15天,经产母猪及成年公猪每年注射一次,每次2ml。
紧急处理:注意消毒和东灭蚊蝇。
对流产胎儿进行烧毁,对超期末产母猪进行人工分娩,用氯前列烯醇1-2ml肌内注射,加快繁殖周期。
5、伪狂犬免疫程序:选用伪狂犬病弱毒冻干苗:①妊娠母猪产前21-28天肌肉注射2ml;②10周龄后的仔猪肌注2ml;③成年公猪每年免疫一次肌注2ml;④滴鼻:对一些发病日日龄较早的猪场可在早期进行滴鼻。
紧急处理:①对病猪、早期可用刺激疗法,即写下注射枸缘酸钠马血或猪血(3%枸缘酸钠1份加马血或猪血9份)。
规模猪场免疫程序的制定及实际应用随着现代养殖业的发展,规模化养猪场越来越普遍。
在这些养殖场中,疾病的防控和免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免疫程序,对于保障猪群健康和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模猪场免疫程序的制定1. 疫苗选择在制定免疫程序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养殖场的疫苗。
一般来说,疫苗的选择应该根据猪群的年龄、品种、生产环境和疫情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还需要注意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期,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免疫计划在选择好疫苗后,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免疫计划。
免疫计划应该包括疫苗接种时间、接种剂量、接种方法、接种部位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根据猪群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疫情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免疫计划。
3. 免疫记录为了更好地掌握猪群的免疫情况,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免疫记录系统。
免疫记录应该包括疫苗名称、接种时间、接种剂量、接种方法、接种部位、免疫效果等信息。
通过免疫记录,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二、规模猪场免疫程序的实际应用1. 疫苗接种在规模猪场中,疫苗接种是免疫程序的核心。
根据免疫计划,疫苗应该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方法和适当的部位进行接种。
同时,还需要注意疫苗的保存和运输,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性。
2. 免疫记录在规模猪场中,免疫记录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免疫记录,可以及时了解猪群的免疫情况,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还可以为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提供有力的支持。
3. 免疫效果评估在规模猪场中,免疫效果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免疫效果评估,可以了解疫苗的效果和猪群的免疫情况,为下一步的免疫工作提供参考。
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免疫失败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之,规模猪场免疫程序的制定和实际应用对于保障猪群健康和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制定免疫程序时,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养殖场的疫苗,并制定详细的免疫计划和免疫记录系统。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疫苗接种、免疫记录和免疫效果评估等方面,确保免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规模化猪场主要的免疫程序及紧急处理
1、猪瘟
免疫程序为:
①仔猪20-25日龄首免,60-65日龄免剖量为2头份/头;②超前免疫:出生后在哺乳前注重射1头份,在注射结束2小时后才能哺乳,60-65日龄再加强注射2头份;③母猪配种前5-6天接种一次,种公猪每年接种一次。
紧急处理:
在猪群中,一旦发现有1头确诊为猪瘟时,即对整个猪瘟进行逐头测温,对体温不高的猪,采用大剂量4-5头份猪瘟疫苗,紧急预防注射,并注意一头一针头。
对已出现猪瘟症状的个体或注苗后不到4-5天就发生体温升高的猪只无效;但可采用猪瘟血清或猪用免疫球蛋白十抗病毒药有一定的效果。
2、猪丹毒:
免疫程序:仔猪70-75日龄首免,间隔20-30天进行二免,种母猪每次配种前按种1次,种公猪每6个月按种1次。
紧急处理:对病猪按常规剂量、用复方氨基林注射液稀释青霉素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3-4天,或用油剂青霉素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
3、细小病毒:
免疫程序:选择猪细小病毒弱毒疫苗,后备母猪在配种前1个月肌肉注射
1ml,种公猪初配前首免,隔15天后二免以后每年接种1次。
紧急处理:
本病目前没有特药物治疗,当发现发情时,对栏舍要彻底消毒、流产胎儿进行烧毁,对超期末产母猪应用氯前列烯醇进行人工分娩,加快繁殖周期,一般下一胎可正常分娩。
4、猪Ⅰ型脑炎:
免疫稀释:用猪Ⅰ型脑炎灭活苗于配种前或每年蚊子出现的季节前20-3天按种,青年公、母猪注射2次,每次间隔15天,经产母猪及成年公猪每年注射一次,每次2ml。
紧急处理:注意消毒和东灭蚊蝇。
对流产胎儿进行烧毁,对超期末产母猪进行人工分娩,用氯前列烯醇1-2ml肌内注射,加快繁殖周期。
5、伪狂犬
免疫程序:选用伪狂犬病弱毒冻干苗:①妊娠母猪产前21-28天肌肉注射
2ml;②10周龄后的仔猪肌注2ml;③成年公猪每年免疫一次肌注2ml;④滴鼻:对一些发病日日龄较早的猪场可在早期进行滴鼻。
紧急处理:①对病猪、早期可用刺激疗法,即写下注射枸缘酸钠马血或猪血(3%枸缘酸钠1份加马血或猪血9份)。
用量15日龄以内仔猪10-15ml,16-30日龄仔猪21-25ml,2月龄以上的猪30-50ml。
②病死猪的尸体应深埋或烧毁。
猪舍或污染的场所,用百毒杀溶液(1:600)或其他药物进行彻底消毒。
6、猪呼吸-----繁殖综合症
免疫程序:后备母猪6月龄时注射弱毒苗1ml;
经产母产前30天注射弱毒苗1ml;
公猪每年平均3次,每次2ml;
仔猪28-35日龄注射1头份。
紧急处理:在猪呼吸---繁殖综合症最发时,选用猪PRRS灭活苗为全场种猪紧急免疫,每头4ml;母猪配种前的10-15天注射4ml,此产仔猪可以获得免疫。
假定健康猪可选用PRRS弱毒注射,效果也比较理想。
7、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
免疫程序:选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氢氧化铝灭活苗,初产母猪于产前35-40天首免4ml,间隔20天,二免。
经产母猪产前20-30天,于交巢穴1次注射4ml。
仔猪25-30日龄于交巢穴注射1ml。
紧急处理:患病的成年猪一般不会死亡,经5-7天可自然康复。
但带仔母猪为了减少时仔猪的影响,进行对症治疗,可加快康复,缩短病程。
仔猪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可用鸡新城疫Ⅰ系苗治疗。
即将鸡新城疫Ⅰ系苗按50-100溶稀释,进行皮下或肌内注射,现配现用、稀释后3小时内用完,每头仔猪3-4ml。
一天一次,连续2-3天。
同时内服“口服补液+氟派酸”混合液,每次10-30ml,每天若干次。
可降低死亡率和缩短病程。
8、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免疫程序:选用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
妊娠母猪于产前4-6周,皮下注射2ml,仔猪于1周龄和7周龄各注射1ml。
紧急处理:对可疑病猪和假定健康猪内服阿散酸,按每kg饲料添加80mg
的比例,混合均匀,现配现用,日喂3-4次,连续4-5天。
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氧嗪,七霉素或金霉素按0.1%拌料喂服,连喂3-4周;
对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隔离治疗,按常规剂量使用先锋霉素或林可霉素肌肉注射,每天早晚各一次,连续3-6天。
用百素杀溶液(1:600)带猪喷雾消毒,连续5-7天。
9、猪霉形体肺炎:
免疫程序:用江苏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猪气喘病天细胞培养168
弱毒冻干疫苗,在猪右侧第6肋骨和肩胛骨后综部位,刺透胸壁、仔猪每头1ml,公母猪2ml,(2头份剂量),仔猪10-15日龄首免,40-50日龄二免。
母猪在怀孕右期二个月内接种,公猪每6个月接种一次。
一般根据各猪场实际情况,在猪霉形体肺炎发病前一个月接种,才会有较好的保护率。
紧急处理:以50kg病猪为例,2%盐酸环丙沙星10ml,1%亚甲蓝注射液8ml,1%硫酸附毛品2ml,分别在颈侧耳后肌肉注射,一天一次,一般3-4次可愈。
10、猪链球菌病:
免疫程序:选用猪链球菌弱毒冻干苗。
生长猪10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
种公、母猪每年免疫二次。
紧急处理:对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首次使用抗菌数比常规用量大2-3倍,并可联合用药。
待体温、食欲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2-3天。
对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同栏做定健康猪可用常规剂量逐头用敏抗生素治疗、连续使用2-3天。
11、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免疫程序:选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菌,种公猪每年3月和9月各接种一次,每次2ml,种母猪产前1个月免疫一次,每次2ml,后备公、母猪配种前1个月免疫1次,每次2ml。
生长猪35-45日龄首免,0.5ml/头,100-200日龄二免,1ml/头。
紧急处理:对临床出现症状的病猪分别注射敏感抗生素和复方氨基比林针剂、效果理想。
对同群未发病或无临床症状的假定健康猪、用恩诺沙星原粉饮水或拌料,连续4-5天,可控制疫情。
12、仔猪断奶后交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
目前没有疫苗预防,但细小病毒,伪狂犬,副嗜血杆苗病,蓝耳病等疫苗打好之后,能减少PMWS的发生。
根据实际情况,做自家苗对控制疫情有一事实上的实际意义。
病猪用抗生素治疗无议,但有助于控制重感染;在实际生产当中,用氟苯尼考或其他抗生素在断奶前后进行混饲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主要是控制继发感染,对临床症状明显的猪,用抗生素加抗病毒药物或免疫增效剂有一定的效果。
13、猪副嗜血杆菌病:
免疫程序:灭活菌。
后备猪:在100日龄左右,首次免疫,在产前3-6周时加强一次,剂量2ml。
种公猪:每年免疫二次,剂量2ml。
经产母猪:在产前3-6周加强一次,剂量2ml。
小猪:7-10日龄或稍大一点免疫一次,1-2ml,隔2-3周加强一次,剂量1-2ml。
紧急处理:
①自家苗有较好的效果。
②青毒素为首选药物治疗,氯霉素,磺胺类、四环素类药物都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