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培训中心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6.99 MB
- 文档页数:30
华北油田培训中心三证培训资料一、培训中心概述华北油田培训中心是华北油田公司下属的专业培训机构,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三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培训服务。
该中心成立于2005年,拥有丰富的培训经验和专业的师资队伍。
通过持续不断地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素质,培训中心为华北油田公司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三证的重要性1.营业执照:营业执照是企业合法经营的基本凭证,是企业法人身份的象征。
它记录了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等信息,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
2.组织机构代码证:组织机构代码是国家对企事业单位进行统一编码管理的一种制度。
它反映了企事业单位在国家行政管理体系内所处的位置和层次。
3.税务登记证:税务登记证是企事业单位纳税人身份认定和纳税登记的凭证。
它是进行纳税申报、缴纳税款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
这三个证件的获得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是企业合法运营和发展的基础。
三、培训内容华北油田培训中心为员工提供全面的三证培训内容,包括:1.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中心将详细介绍有关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员工了解相关政策,并指导他们如何在合规范围内运营企业。
2.申请流程和材料准备:培训中心将详细介绍申请三证的流程,并提供相关材料准备指南。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操作演示,帮助员工掌握办理三证所需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3.问题解答与案例分析:在培训过程中,员工可以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或疑惑,并得到专业老师的解答。
同时,培训中心还会以实际案例为基础进行分析,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培训方式华北油田培训中心采用多种灵活的培训方式,以满足不同员工的学习需求:1.线下面授:培训中心设有专门的培训教室,定期举办线下面授课程。
通过教师授课、互动交流和实践操作等形式,提供系统全面的三证培训。
2.在线学习:为了方便员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培训中心还开设了在线学习平台。
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在线观看录播课程、参与在线讨论和提交作业。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部甲醇团体标准一、背景介绍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是我国石化企业的行业组织,负责制定和发布石油和化学工业的行业标准。
联合会下属的科技部是负责科技创新、工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工作的部门。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部甲醇团体标准是联合会在甲醇化工领域着力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规范甲醇生产、储运、使用等环节的技术规范,促进甲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背景分析甲醇,化学名甲醇,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具有低毒性和易燃的特点。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合成甲酸、乙二醇、丙二醇等化工产品,也可以用作溶剂、燃料等。
由于甲醇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生产、储存和使用环节的安全和环保问题备受关注。
当前,我国甲醇产能不断扩大,甲醇行业的技术标准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日益突出。
一些龙头企业在不同的地方生产的甲醇产品存在质量差异,给甲醇市场带来一定的困扰。
为了加强甲醇行业管理,提高甲醇产品质量,联合会科技部积极组织相关专家和企业代表,制定了《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部甲醇团体标准》。
三、目标与意义甲醇团体标准的制定是联合会科技部积极响应国家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需要,旨在加强对甲醇行业的技术管理,推进甲醇行业的健康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和意义:1.统一标准:制定甲醇团体标准,可以统一甲醇产业的生产、储运、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提高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
2.规范管理:通过团体标准的制定,可以规范甲醇生产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提高甲醇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和环境污染。
3.促进合作:制定团体标准可以促进甲醇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互利共赢。
4.提升竞争力:规范统一的团体标准有助于提高甲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
四、标准内容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部甲醇团体标准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甲醇生产工艺:包括甲醇合成工艺、反应装置选型与设计、能源消耗与排放控制等内容。
本文由alexchem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理事名单 姓 名 所 在 单 位 职 务 李勇武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会长、党委书记 王福成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王天普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党组成员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副董事长、总裁 周守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韩根生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杨兴强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副总经理 张玉卓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党组成员、总经理、董事 金克宁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 总经理、党委书记 沈 浩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尤小平 华峰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局主席 王印海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 会长 王永健 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王立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总经理助理 胜利石油管理局 局长、党委书记 王光军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任晓善 四川化工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党委副书记 李 兴 江阴澄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局主席、总裁 李寿生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党委委员 国资委机关服务管理局临时党委 书记 李国璋 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沈殿成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 杜世源 巨化集团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杨业新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首席执行官、总裁、党委书记 张耀伦 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党委书记 吴秀章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工程师 欧阳平凯 南京工业大学 校长 周竹叶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副会长 周德良 中国北方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周德春 中海石油炼化与销售事业部 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金明达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郝长江 中国化工报社 社长、党委书记 胡文瑞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会长 赵立志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俊贵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副会长、秘书长 柳华民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会长 秦志强 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 会长 顾宗勤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 院长、党委书记 俸培宗 化学工业出版社 社长 钱嘉斌 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董 华 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蒋远华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潘德润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党委副书记 罗海章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理事长 刘淑兰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 副理事长、秘书长 武希彦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 理事长 齐 焉 中国硫酸工业协会 理事长 张文雷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 秘书长 曾宪成 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 理事长、秘书长 底同立 中国纯碱工业协会 会长 范仁德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 会长 孙莲英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 理事长 王 擢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 理事长 孙伟善 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秘书长 于希椿 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 理事长 杜 军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 理事长 杨启炜 中国胶粘剂工业协会 理事长 季 刚 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 理事长 李海廷 中国化学矿业协会 理事长 姚献平 中国造纸化学品工业协会 理事长 李志强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 理事长 尤金德 中国膜工业协会 常务副理事长 张 林 中国化工装备协会 副理事长 荣世立 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 秘书长 潘宗高 中国化工施工企业协会 秘书长 任振铎 中国工业防腐蚀技术协会 常务副会长、秘书长 陈明海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 秘书长 孙腾良 中国化工机械动力技术协会 理事长 方晓骅 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 副会长 周献慧 中国化工环保协会 秘书长 揭玉斌 中国化工情报信息协会 副理事长 吴锦容 中国监控化学品协会 理事长 齐润通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 秘书长 刘均安 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 副理事长、秘书长 孟宪杰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协会 秘书长 李希宏 中国石油化工信息学会 秘书长 徐京燕 中国磁记录材料工业协会 理事长 任耀生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 秘书长 温 洪 中国化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副会长、秘书长 龚七一 中国化工学会 副理事长 吴明钰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 副会长 傅兴顺 中国石油化工劳动学会 副理事长、秘书长 樊晶光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秘书长 曹其效 中国化工体育协会 常务副主席 费广泰 北京化学工业协会 常务副理事长 许秋塘 上海市化工行业协会 会长 佟加安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会长 张莉萍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常务副会长、秘书长 曲桂莲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会长 张 旭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秘书长 李 韵 安徽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会长 周雨清 福建省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 会长 罗小茶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常务理事 刘 言 山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会长 苏 东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秘书长 刘益民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主任、党组书记 冯惠流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常务副会长、秘书长 喻少帆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秘书长 赵 玢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理事长 褚英豪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会长 马中学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会长 牛桂然 青海省化工协会 秘书长 李东辉 大连市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 副会长、秘书长 章燕庆 宁波市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 秘书长 钱兴坤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副院长 谢在库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股份公司) 科技开发部主任 朱一然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办公厅副主任、对外联络部主任 齐 斌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 文亚非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生产经营办副主任 梁仕普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煤制油化工部总经理 徐保良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 企管部主任 李大鹏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助理 陈谋乔 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 代总经理 汪世宏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陆正平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总裁 尤金德 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济师 付 旭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主任 魏 云 中联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张 勇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院长、党委副书记 李钟华 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 副院长、总工程师 王子镐 北京化工大学 校长 刘汉君 国务院国资委石化离退休干部局 局长、党委副书记 潘五星 国务院国资委石化机关服务局 局长 魏乃新 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 副主任 刘东方 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主任助理 曹志德 化工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副主任 刘继刚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化工行业分会 秘书长 胡迁林 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主任 韩豫川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 局长、党委副书记 余亿尧 北京中寰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总经理 程嘉树 赛拉尼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区总裁 杨雪岗 旭阳化工有限公司 董事长 贺孟升 拜耳(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对外联络处首席代表 王述纲 昊华华东化工公司 总经理、党委书记 徐大刚 上海化工研究院 院长 王绪江 天津合材树脂有限公司 董事长 郑书忠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院长 么志义 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平海军 沧州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王一宁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副总经理 狄重阳 太原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王光彪 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 李 彬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总经理 逄玉俊 沈阳化工大学 校长 严根山 梅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总经理 顾和祥 常熟三爱富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陈 群 常州大学 副校长 游立志 江苏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 芮敬功 南京红宝丽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王 伟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蒋慧儿 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 总裁、总会计师 王伟松 浙江皇马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 席伟达 宁波化工园区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丁 叮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潘学松 巢湖香枫塑胶助剂有限公司 董事长 黄光明 江西贵溪化肥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周时平 固铂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 总经理 张建宏 山东东岳化工有限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 君 海洋化工研究院 院长、党委书记 苗聚才 国务院国资委青岛培训中心 主任、党委书记 马连湘 青岛科技大学 校长、党委副书记 吴俞岐 中国漯河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局主席 李志强 黎明化工研究院 院长、党委书记 江涤清 武汉葛化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李作荣 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吴元欣 武汉工程大学 党委书记 肖 勇 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 曹 光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董事长 谢学端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 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古共伟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 院长、党委书记 宋晓军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济师 郑才友 贵州赤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黄建华 凯迪西北橡胶有限公司 董事长 肖世猛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院长、总工程师 梁 杰 新疆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郭庆人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孙珩超 宁夏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局主席、总裁 杨志敏 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金光中 乐金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大中华区总裁 黄晓东 河北华安天泰防爆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王继泽 中橡集团曙光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 院长1。
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引言:化学工业是一个广泛涉及产品和技术的领域。
为了保证化学工业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和素质,各国纷纷设立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本文将介绍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以及它对化学工业从业者的影响。
一、定义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是一个专门负责评估和认证化学工业从业者技能的机构。
该中心通常由政府、行业协会或相关组织设立,旨在提高化学工业从业者的技能水平,确保他们具备适应行业变化和需求的能力。
二、功能1. 技能评估: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通过设立一系列的技能鉴定考试,评估从业者的技能水平。
这些考试涵盖了化学工业的各个领域,包括化学品生产、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等。
通过考试后,从业者可以获得相应的技能认证,证明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
2. 职业指导与培训: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不仅评估技能,还承担着职业指导与培训的责任。
中心会根据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制定培训计划,提供相关的职业指导和培训服务。
这些培训涵盖了技术操作、安全知识、质量控制等方面,帮助从业者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3. 职业认证与管理: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不仅对个体从业者进行技能评估,也对整个行业进行职业认证和管理。
中心会与相关行业协会、政府机构合作,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中心也会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等进行评估,促进行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三、重要性1. 保障产品质量:化学工业涉及的产品往往与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其质量要求严格。
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设立,可以有效提高从业者的技能水平,保证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2. 促进行业发展: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职业指导与培训服务,有助于从业者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这将促进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3. 提升从业者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技能认证,从业者可以证明自己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关于举办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公布日期】2011.06.08•【文号】•【施行日期】2011.06.08•【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培训正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关于举办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行业管理部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各大型石油和化工企业集团、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及有关单位:为大力推进石油和化工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行业优秀技能人才,提高石油和化工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向石油和化工强国迈进,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决定联合举办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以下简称“竞赛”)。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竞赛以“技能-中国化工”为主题,本着“紧贴生产、注重实效、打造精品、提升水平”的原则,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和激励方面的积极作用,努力搭建展示技能人才技能水平的平台。
通过举办技能竞赛,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加快石油和化工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二、竞赛组织竞赛为国家级二类竞赛,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办;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中国化工报社、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承办;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江苏化工职教集团及有关企业协办。
竞赛主办、承办和协办单位共同组成竞赛组织委员会(见附件),负责竞赛的组织实施。
中石油培训计划2024年为了适应全球经济和市场的变化,中石油将继续加大对培训的投入,并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确保员工具备面向未来挑战的能力和素质。
2024年的中石油培训计划将主要围绕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领导力展开,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
一、培训目标中石油培训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能力,推动员工的职业发展和公司的整体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2. 增强员工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推动公司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3. 培养员工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构建高效团队,实现共同目标;4. 增强员工的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
二、培训内容中石油培训计划的内容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专业技能培训(1)技术革新及新工艺、新技术应用;(2)装备维护和管理培训;(3)油田勘探、开发和生产技术培训;(4)石油加工和化工技术培训;(5)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培训。
2. 职业素养培训(1)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培训;(2)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培训;(3)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培训;(4)项目管理和绩效评估培训。
3. 创新能力培训(1)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培训;(2)问题解决和决策技巧培训;(3)创新管理和创新团队建设培训。
4. 领导力培训(1)领导力理论和实践培训;(2)团队建设和团队激励培训;(3)变革管理和组织发展培训。
5. 其他培训(1)文化交流和跨文化沟通培训;(2)信息技术应用和数字化转型培训;(3)风险管理和危机处理培训。
三、培训方式为了更好地实现培训目标,中石油将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包括:1. 线下培训通过组织专业讲座、课程培训、专家讲座等形式,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2. 线上培训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开展在线学习和远程培训,方便员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培训覆盖面。
中石油2024年培训计划引言随着全球石油行业的日益竞争,中石油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深知培训和发展员工的重要性。
为了确保公司的持续发展和员工个人发展,中石油每年都会制定一份全面的培训计划。
本文将对中石油2024年培训计划进行详细介绍。
一、培训目标1. 提升技术能力:通过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员工在石油勘探、生产、加工等领域的专业技能。
2. 培养领导力:通过领导力培训,培养和发展中层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 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客户服务培训,提高员工的沟通技巧和服务意识,提高客户满意度。
4. 培养创新意识:通过创新培训,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推动公司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发展。
二、培训内容1. 技术培训:包括地质勘探技术、石油开采技术、炼油技术等领域的专业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2. 领导力培训:包括团队管理、决策管理、沟通协调等领域的培训,提升员工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
3. 客户服务培训:包括客户沟通技巧、服务流程管理、投诉处理等领域的培训,提升员工的客户服务水平。
4. 创新培训:包括创新思维培训、技术创新培训、管理创新培训等领域的培训,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 安全培训:包括生产安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三、培训方式1. 在岗培训:利用员工的工作时间进行培训,提高培训的效率和质量。
2. 离岗培训:安排员工参加外部培训课程,吸取外部优秀经验和知识。
3. 线上培训:通过网络教育平台进行远程培训,方便员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4. 线下培训:组织各类研讨会、讲座等形式的培训活动,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5. 实地实训:组织员工参加实地考察、实地操作等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技能。
四、培训计划1. 技术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参加国内外石油技术论坛、研讨会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技术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
石油化工行业培训方案一、培训目标石油化工行业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持续增长。
为了满足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制定一套全面有效的培训方案势在必行。
本培训方案旨在提升石油化工行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技术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成为行业中的专业精英。
二、培训内容1.基础知识培训1.1 石油化工行业概述1.2 石油、天然气及其加工1.3 石油化工工艺原理1.4 石油化工设备与工艺1.5 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2.专业技能培训2.1 生产操作技能培训2.2 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技能培训2.3 质量监控与质量管理技能培训2.4 实验室分析与测试技能培训2.5 新技术应用与创新培训3.管理能力培训3.1 团队建设与协作能力培训3.2 项目管理与执行能力培训3.3 决策分析与问题解决能力培训3.4 沟通与领导力培训3.5 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培训4.行业前沿知识培训4.1 石油化工新技术与研发动态4.2 石油化工产业政策与法规解读4.3 国内外石油化工市场形势与趋势分析4.4 石油化工行业的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三、培训方式1.面授培训1.1 专业知识讲座1.2 技能实训与演练1.3 专题讨论与案例分析1.4 现场参观与考察2.在线培训2.1 远程直播课程2.2 互动学习平台2.3 在线学习资源共享3.实操实训3.1 实验室实操训练3.2 生产车间实操训练3.3 模拟工厂实训四、培训评估和考核1.学员考核1.1 学习成果测试1.2 技能操作考核1.3 综合能力评估2.反馈与改进2.1 学员经验分享与总结 2.2 培训成果统计与分析2.3 培训方案优化与改进五、培训计划与资源投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培训需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时间、地点、人力资源、物资设备等方面的投入。
同时,合理利用内外部培训资源,与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合作,引进专业讲师和专家组织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六、总结通过制定石油化工行业培训方案,可以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China Association of Chemical Education,简称CACE)是中国化学会的下属分支机构,成立于1984年。
其宗旨是促进化工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化工教育的素质和水平,推进中国化工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一、历史沿革1984年,中国化学会在全国高校化工教育范围内发起了组建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的倡议,并于同年11月在南京召开了首届全国化工教育工作会议。
会议提出了成立化工教育协会的设想,并选举产生了创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
经过多年的努力,CACE已成为中国化工教育领域的权威机构,其研究成果和活动对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组织架构CACE设有主席团、常务理事会、秘书处、专业委员会、地方分会等机构。
目前,协会拥有来自高校、研究院所、企事业单位的近5000名会员,其中优秀会员享有荣誉称号。
三、主要工作1. 推动化工教育改革CACE通过研究反思国内外化工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经验,为高校化工专业教学提供指导性意见,推进化工课程结构和内容的优化,提高化工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 促进化工人才培养CACE组织开展教学改革研究、课程设计、教学标准制定等活动,探寻化工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
此外,协会还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实习就业等活动,促进化工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衔接。
3. 开展科学研究CACE开展化工教育科研项目申报、科研成果展示等活动,推广教育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促进化工教育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4. 举办学术会议和活动CACE定期举办学术会议、论坛、讲座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探讨化工教育的前沿问题和热点话题,促进化工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四、展望与建议未来,CACE将继续秉承“注重实效、追求卓越、服务化工、服务社会”的宗旨,为化工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我们也建议CACE在以下方面加强努力:1. 提高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CACE应充分发挥其权威性和专业性,积极倡导化工教育的先进理念,并通过研究、评估和推荐先进教育模式,推动我国化工教育的发展。
巴斯夫助力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推动行业责任关怀与全
球化学品战略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化工》
【年(卷),期】2011(036)009
【摘要】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和下属各专业协会及事业单位举行上半年工作会议。
应联合会邀请,全球领先的化学公司巴斯夫给全体参会人员介绍了“责任关怀”全球宪章、全球化学品战略(GPS)以及化工行业可持续供应链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总页数】1页(P47-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7
【相关文献】
1.支撑可持续发展抢占全球制高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谈“十三五”行业科技发展 [J], 陈国兴
2.中国正成为全球会计师行业发展的推动者——访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执行总裁法耶泽尔·乔杜里 [J],
3.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全球石化行业呈现九大转型发展新动向 [J], 边际
4.以绿色消费为导向,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理事长周竹叶 [J], 宋心怡
5.创新节能技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卓越能效管理助力行业转型升级——“2016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可持续纺织产品开发—卓越能效奖”新闻发布会在石狮举行[J], 张荫;楠陈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以下简称石油企协)是于1984年由原石油工业部批准成立,后经国家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全国性石油石化企业社团组织。
石油企协通过20多年来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一个涵盖中国三大石油石化公司和部分地方石油企业的比较全面的协会组织体系。
目前的各类石油石化企事业会员单位已达300多家,并设立了海洋石油、公路运输等石油企协专业分会。
在全国性社团组织中,有着良好的声誉和比较大的影响。
石油企协在不断巩固和完善多年来形成的评先树优、政策咨询、课题研究、成果发布、考察交流、培训资质认证等几十项传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和企业发展的新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推进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积极维护和协调广大石油石化企业在改革和发展中的权益和关系;支持和帮助会员企业全面提升管理、发展能力;不断推动和促进现代石油石化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加强自身建设,规范运作,努力塑造品牌形象。
在协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充分而有效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为企业服务。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会长胡文瑞会长感言协会的“天职”就是服务,市场经济需要服务。
实践证明,我国协会、商会的服务和协调,在推动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步和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当前,我国的社团组织正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规范和发展行业协会、商会工作的指示精神,是协会充分发挥功能和优势作用的最佳机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必然要带来政府职能的转变,新形势为协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公有与非公有经济的共同发展,为协会功能的发挥展现了更大的空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给协会参与企业国际性的交往与合作,提供了新的服务领域。
有为就有位。
只要我们坚持“社团化性质、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职能定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规范运作,石油企协就一定能够在全国乃至世界石油石化企业和企业家面前有所作为。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关于成立石油和化工行业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专家委员会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日期】2011.06.03•【文号】•【施行日期】2011.06.03•【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关于成立石油和化工行业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专家委员会的函有关石油化工企事业、行业组织、专业协会、职业院校、培训鉴定机构等单位:为做好石油和化工行业承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修订工作,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指导和引领带动作用,提高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科学性、权威性,按时保质完成大典修订任务,经研究,决定成立石油和化工行业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下设若干专业调研组。
现将专家委员会工作职责、组成方案和专业调研组确定如下:一、专家委员会工作职责1、负责石油和化工行业《大典》修订工作技术方案的拟定;2、牵头组织各专业修订工作,指导调研组开展信息采集工作;3、负责整理、归纳信息采集的意见和建议;4、负责石油和化工行业承担的职业修订结果的审核;5、为新职业评审论证提供咨询与建议;6、为工作委员会提供工作建议并完成工作委员会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专家委员会成员(排名不分先后):主任:刘迺兰副主任:张冬梅、薛淑清、杨厚俊、于红军、刘佩田成员:王绍良、陈炳和、邬宪伟、潘小洁、蒋兰、富志侠、景红玲、杨占军、焦洪桥、黄新平、刘淑兰、武希彦、齐焉、左英明、洑春干、姜世光、曹承宇、田利明、杨渊德、任富聪、岳苓水、刘永生、高云雪、高明贤、张永清、袁騉、王秀萍、王治方、潘传九、陈明海、何谦、侯文顺、张晓黎、信群、李良忠、叶皓、张璇,专家委员会成员单位名单见附件1。
三、专业调研组组成方案根据修订工作的需要,专家委员会下设若干专业调研组,具体负责组织开展本专业内职业的修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