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章节题库 (小说(三))【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25
第7章散文(一)一、填空题1.瞿秋白的________以游记的形式报道了赴俄的沿途经历。
(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案】《赤都心史》【解析】1920年8月,瞿秋白作为《晨报》的记者出访苏俄,并在此加入共产党。
访苏期间,他写下了《赤都心史》这部游记体散文著作,记录了他在莫斯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一个先进的中国人在“赤都”的思想演变过程。
2.语丝体包括杂感、短评、小品等文学样式,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形式。
【答案】文艺性短论;随笔【解析】语丝体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其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事物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
二、名词解释1.“随感录”作家群(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随感录”作家群是指在“五四”时期,以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为主,用随感形式对现实做出敏锐的反应,充分体现“五四”的青春精神并以写杂文为主的文学创作群体。
其杂文现实性强,论战色彩浓厚,其中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
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他们创作都保持着鲜明的个人风格。
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4号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发表杂文。
《新青年》随感录作者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
2.小品散文(四川大学2011年研)答:小品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开创期的散文作品,一般是指散文中短小隽永而偏重于记叙、抒情、述感一类文章,又称小品文。
林语堂、周作人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作家,高举“闲适”文学的大旗,对明代小品文推崇备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探索和发展,小品散文开始兴盛。
周作人是一个负有盛名、具有影响的小品散文作家。
至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文学审美观念的成熟,小品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越发引人重视,小品散文再掀热潮。
3.语丝文体(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语丝文体是现代散文的一种文体形式。
第2章鲁迅(一)一、填空题1.鲁迅在1907年发表的________中提出了“首在立人”的主张。
(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案】《文化偏至论》【解析】1907年鲁迅发表的《文化偏至论》,谈到立人的话题,他明确提出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其首在立人”,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最重要的就是立人,人是一个个体,鲁迅非常重视这个个体。
2.《阿Q正传》最初在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的________上连载,署名________。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晨报副刊》;巴人【解析】《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代表作,写于1921~1922年,文章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阿Q正传》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
它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共九章,是采用章回体的形式写成的。
《阿Q正传》中的人物有赵太爷、阿Q、吴妈、假洋鬼子、王胡、小D等。
3.鲁迅的小说________以弗洛伊德学说解释创造的源起,曾以《不周山》为题收入《呐喊》。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补天》【解析】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第一篇《补天》写于1922年,曾以《不周山》为题收入《呐喊》第一版,是根据弗洛依德“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缘起”。
二、名词解释1.摩罗诗力说(北京大学2012年研)答:摩罗诗力说是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提出的文艺观点。
鲁迅在介绍摩罗诗人的同时,猛烈地批判了旧传统、旧文化,抨击了洋务派、维新派和复古派,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早年的文艺思想及美学观点,《摩罗诗力说》是“五四”运动前思想启蒙时期的重要巨作,是揭露批判封建意识形态的檄文,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倡导浪漫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2.《彷徨》(南京大学2010年研)答:《彷徨》是鲁迅的小说作品集,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
首篇《祝福》写于1924年2月16日,末篇《离婚》写于1925年11月6日,实际的时间跨度是一年半多。
第22章赵树理一、填空题1.1943年9月,赵树理的________由华北新华书店出版。
(北京大学2012年研)【答案】《小二黑结婚》【解析】赵树理最具魅力的作品是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1943年9月这篇小说出版,半年间发行四万册,创下了新文学作品在农村畅销流行的新记录。
2.周立波的________和赵树理的________是二部描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代表小说。
(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研)【答案】《山乡巨变》;《三里湾》【解析】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是《暴风骤雨》的续篇。
它由正、续篇组成,艺术地展现了合作化运动前后,中国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时的精神风貌和新农村的社会面貌,剖析了农民在历史巨变中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和理想追求,从而说明农业合作化是中国农村的第二次暴风骤雨。
《三里湾》是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代表作,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
通过几个旧式农民家庭的变化,揭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这场变革在农村所引起的巨大反响。
二、简答题1.简述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赵树理崛起于40年代,是解放区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邪不压正》《传家宝》是他40年代的优秀作品。
他自觉为农民写作,以创作农民小说著称,为新文学增添了新的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密切了新文学与农民的关系,填补了五四以来新文学在某些方面的空白,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具体表现如下:(1)从现实主义出发,描写了40年代解放区农民的生活斗争,表现了中国农村的历史性变革赵树理继承了鲁迅、叶紫等新文学作家描写农民生活,关注农民命运,揭示农民在封建压迫下形成的精神病态的优良传统,又以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表现了前所未有的40年代共产党新政权领导下解放区农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变化。
其中有农村基层政权建立初期,农民与混入政权内部的封建地主、恶势力以及蜕化的农民干部的矛盾斗争;有对农民身上的封建观念、小生产者的落后意识的批判,以及对农民的教育改造;还有反映农民生活方式、思想感情、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新变化,歌颂解放区新的时代、新的生活、新的思想、新的政权。
第4章通俗小说(一)一、填空题1.《玉梨魂》是________派的代表作品。
(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案】鸳鸯蝴蝶【解析】《玉梨魂》是“鸳鸯蝴蝶派祖师”徐枕亚的代表作品。
小说写书生何梦霞教馆,与主人家无锡富绅崔姓的守寡媳妇白梨娘相恋,最后一个殉情一个殉国演成悲剧。
小说中穿插两人的诗词酬答,缠绵悱恻,也合于当时文人读者的欣赏习惯。
2.周作人称________创作的小说《玉梨魂》为“鸳鸯蝴蝶派祖师”,张恨水的长篇小说________被人称为“民国《红楼梦》”。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徐枕亚;《金粉世家》【解析】徐枕亚是近现代小说家,《玉梨魂》是其代表作。
其小说不仅以哀感顽艳著称,而且也以骈四俪六之文体为其显著特点,对鸳鸯蝴蝶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从而使徐枕亚成为“鸳鸯蝴蝶派祖师”;《金粉世家》是张恨水早期新闻生涯积累的生活素材的一次喷发,以一个豪门弃妇为贯穿线索,描写平民女子冷清秋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国务总理金铨的小儿子金燕西从恋爱、结婚到婚变、出走的悲剧过程,被人称为“民国《红楼梦》”。
3.________的言情小说________引发了民初文坛的言情小说热,周作人称这部小说为“鸳鸯蝴蝶派祖师”。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徐枕亚;《玉梨魂》【解析】徐枕亚的《玉梨魂》写书生何梦霞教馆,与主人家无锡富绅崔姓的守寡媳妇白梨娘相恋,最后一个殉情一个殉国演成悲剧。
小说中穿插两人的诗词酬答,缠绵悱恻,也合于当时文人读者的欣赏习惯。
周作人评价《玉梨魂》“近时流行的《玉梨魂》虽文章很是肉麻,为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祖师,所记的事,却可算是一个问题”。
二、名词解释1.鸳鸯蝴蝶派答:鸳鸯蝴蝶派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第24章通俗小说(三)一、名词解释1.沦陷区文学答:沦陷区文学是指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孤岛文学时代结束后的文学发展轨道。
在此之前,已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沦陷区文学,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以北平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文学,统称为“沦陷区文学”。
1941年上海完全沦陷时,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万象》,团结了一大批在上海的进步作家,发表了大量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爱国主义理想的作品,如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等,苏青的《结婚十年》等。
在北平沦陷区,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闲适小品,他的《药堂语录》等散文集典型地表现了一个民族变节者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灵。
2.战国策派答:战国策派是1940年前后在国统区出现的一个颂扬国民党统治、宣传法西斯主义的文艺派别,因出版《战国策》杂志和在《大公报》开辟《战国》副刊而得名。
代表人物是陈国济、陈铨、雷海宗等。
他们提倡历史重演说,鼓吹强权政治。
在文学上他们力图使文学恭恭敬敬地为国民党法西斯政治服务,主张以“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并把文学纳入表现恐怖的特务文学和表现狂欢的色文学的轨道。
陈铨的话剧《野玫瑰》把国民党间谍作为民族英雄歌颂,是其创作标本。
3.新浪漫派小说答:新浪漫派小说是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一个文学派别,主要作家是上海“孤岛”和国统区内典型的通俗、先锋两栖能手,即徐讦和无名氏。
这类作家的出现,一定意义上反映了40年代城市读者对小说的欣赏趣味的提高。
也有人称之为“后浪漫主义小说”,强调了他们的文学品位,因既有浪漫主义理想,又渗入现代主义精神。
他们的小说具有浪漫主义的手法,抒情的笔调,但又不同于郁达夫代表的前期浪漫派小说,而是具有更多神秘荒诞色彩。
代表作品有无名氏的《塔里的女人》《北极风情画》,徐讦的《鬼恋》《风萧萧》等。
4.《传奇》答:《传奇》是张爱玲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创作于1943~1945年间。
第6章新诗(一)一、填空题1.胡适在________杂志上发表白话新诗标志着白话新诗的兴起。
(四川大学2013年研)【答案】《新青年》【解析】1917年2月,胡适在《新青年》2卷6号发表的白话诗词8首,是中国新诗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
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则是胡适的《尝试集》。
2.中国现代文学中第一部诗集是________。
(北京大学2010年研)【答案】《尝试集》【解析】胡适的《尝试集》是新文学运动期间第一篇以白话写成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诗集。
1920年出版,共三编。
第一编大多是脱胎于旧诗词的作品,第二、三编在运用自由诗体和音韵节奏的改革等方面作了尝试,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
作品或诅咒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旧礼教的虚伪,或表现个性解放和积极进取精神,或歌颂劳工神圣。
3.________提出了新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原则,并在创作中身体力行。
(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案】闻一多【解析】为了创立“中国式”的新诗,闻一多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鼓吹诗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闻一多同时还强调“格律是艺术必须的条件,实在艺术自身便是格律”。
4.初期象征诗派,________的《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
(南开大学2010年研)【答案】穆木天【解析】穆木天是早期象征派诗人,他在1926年发表的《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中提出“纯诗”的概念,他坚持“诗与散文的纯粹的分界”,要求创作“纯粹的诗歌”。
5.诗人李金发在国内出版的三部诗集《微雨》、________与________受到了法国象征派先驱波德莱尔德影响,革新了新诗写作的观念与技巧。
四十年代初,________的问世,标志着冯至新诗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的全面成熟。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十四行集》【解析】李金发在1925~1927年间,连续出版了《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等三部诗集,在中国新诗坛上率先把法国象征诗派的手法介绍过来,并以具有鲜明特色的创作引起了文坛的注目,被称为“诗怪”。
第25章艾青一、填空题1.《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作者是________。
(四川大学2011年研)【答案】艾青【解析】《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发表于1937年12月28日。
全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
展现了旧中国的图景,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赤子之心。
2.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作者是_______。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艾青【解析】出自艾青的著名诗作《我爱这土地》,表达了一个赤子对祖国深沉而细腻的爱,该诗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影响深远。
二、选择题1.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叙事诗的是()。
(北京大学2010年研)A.《王贵与李香香》B.《赶车传》C.《漳河水》D.《向太阳》【答案】D【解析】1938年4月,艾青从战火蔓延的北方回到武汉不久,以激越而丰厚的情感创作了抒情长诗《向太阳》。
由于这首诗所显示的作者对人生和艺术不断探求的精神,以及它达到的宽广的审美境界,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学评论家一致把它誉为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优秀诗篇。
它不仅标志着艾青的创作道路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对我国诗歌创作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
A.土地与太阳B.土地与天空C.太阳与天空D.太阳与高山【答案】A【解析】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
“土地”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还凝聚着诗人对于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
三、论述题1.论艾青对七月派诗歌创作的影响。
(北京大学2011年研)答:艾青对七月派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有:(1)诗歌形式上,提倡诗的“散文美”艾青是自由诗体的自觉提倡者,专门提倡诗的“散文美”。
现代文学三十年试题(钱理群版)第一篇:现代文学三十年试题(钱理群版)现代文学三十年试题(钱理群版)1.比较分析沙汀与张天翼的讽刺艺术。
答:沙汀的讽刺艺术重在“农民式的幽默”,讽刺时不漏声色、感情凝重,善于通过人物谈吐举止的细节刻画深层心理、场景气氛的烘托交织着某种诗意,等等。
张天翼善于抓住人物习惯动作与用语,凸现其灵魂,讽刺锋利劲捷,泼辣夸张。
2.为什么说30年代上海风行的“新感觉派”是现代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流派?答:首先是对“现代派”的界定。
“现代派”文学也称作“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与19世纪传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迥然不同的文学类型,表现为形式上的荒谬与变形,内容上的危机感、幻灭感,重主观和心里,强调非理性等特征。
之所以说“新感觉派”是现代中国最完整的一支流派,有两个最基本的理由:一、“新感觉派”深受法国现代派文学和日本新感觉派文学的影响,用现代人的眼观来观照都市,表达现代商业文明覆盖下的城市人群生存形态。
这主要是内容上的分析;二、在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上,借鉴大量的西方写作方法,包括心理分析、蒙太奇、意识流,以及以性爱心理发掘人性深层的方法。
3.评萧红《呼兰河传》的文化内涵与文体特色。
答:关于文化内涵上,《呼兰河传》具有童年回忆的性质,主要描写记忆中的家乡人民的生存方式,特别是传统落后的文化习俗对人的残害,所描写的东北风情,既有浓郁的地域性或地方性,又具有某种普遍性。
文体特色:创造了“诗化小说”或者“散文化小说”。
其小说结构、语言和抒情方式也很有艺术个性。
4.略评李劼人《死水微澜》中的蔡大嫂的形象。
答:在李劼人的“大河小说”中,《死水微澜》在艺术成就上最高,既写出了历史时代的风云,又写出了地方风情和民俗,人物刻画也非常成功。
人物刻画是在辛丑条约签订期间,四川社会的冲突及地方风习的变迁,折射到具体人物中,在蔡大嫂身上体现了一个富于幻想、泼辣爽直,敢作敢当的女性,她有蔑视礼教的大胆行为,但她也有着虚荣、追逐浮华精神侧面。
第27章散文(三)27.1 复习笔记一、报告文学的勃兴1.报告文学的兴起抗日战争时期要求文学能迅速反映战况,担负起传递战斗信息、记录抗战业绩的任务,因此,自1937到1940年,报告文学成为许多作家首选的文体。
2.报告文学作家作品(1)一些以小说出名的作家也开始了报告文学的创作,如邱东平、骆宾基、丁玲、姚雪垠等。
(2)职业记者此时也很活跃,如范长江的《台儿庄血战经过》,萧乾的《血肉筑成的滇缅路》《一个爆破大队长的独白》《岭东的黑暗面》等。
(3)也出现了一些实写抗战中著名人物的纪实性散文,或称人物特写,比较接近传记的写法,文学性比一般报告文学更强,极受读者欢迎。
如沙汀的《我所见之H将军》,卞之琳的《第七十二团在太行山一带》,刘白羽、王余杞的《八路军七将领》等。
(4)1941年后,介绍解放区或苏联的文学性通讯多了起来,报告文学的中心转向了解放区,如赵树理的《孟祥英翻身》等。
二、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1.国统区国统区在艰苦环境下坚持鲁迅杂文传统的,有围绕着文学杂志《野草》形成的以聂绀弩、秦似、夏衍等为代表的杂文作家群。
(1)聂绀弩其杂文结集的有《历史的奥秘》《蛇与塔》《早醒记》《血书》等。
在抨击腐朽事物与黑暗现实之外,批判旧的伦理道德,力求改变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是其杂文的基本主题。
(2)秦似其杂文用广博的生活与历史知识做基础,厚积薄发,舒缓有致,文化气息较浓厚。
行文如同拉家常、说闲话,却又诙谐精到,充满智慧。
他更多的文字是对抗战中的官僚统治的积弊予以揭露。
主要杂文集有《感觉的音响》《时恋集》《在岗位上》等。
(3)冯雪峰其写作内容广泛涉及社会政治症结,写出尖锐的诗的政论。
其文笔曲折、深透,而且亲切,充分地展开了杂文的新机能。
他的杂文集有《乡风与市风》《有进无退》《跨的日子》等。
(4)其他杂文作品夏衍的《此时此地集》《长途》《劫后随笔》《蜗楼随笔》等,孟超的《长夜集》《未偃草》,宋云彬的《破戒草》《骨鲠集》。
第24章通俗小说(三)本章知识点:1.新鸳鸯蝴蝶派(或“新洋场小说”)2.《万象》月刊3.秦瘦鸥的《秋海棠》4.予且的“都市百态”小说5.北派武侠的崛起6.解放区的“新英雄传奇”一、雅俗对立的渐趋消解(一)通俗文学面临特殊的文化境遇新文学作家向内地后方和农村移动——新文学的通俗化党派性强烈的激进的文学——爱国的、统一战线的抗战文学大后方和沦陷地区,给消闲的文学留出空档(二)雅俗合流俗——现实批判性,历史的、文化的探索精神,文体形式和审美情感——雅雅——争取广大读者——俗刊物调和新旧关系(三)雅俗融合特点沦陷区:通俗文学市场需求突然增大,显得分外繁盛国统区:多样的雅俗联手解放区:用行政手段鼓励写作包含新思想的农民读物二、各类型通俗小说的“现代化”(一)社会言情小说1.秦瘦鸥的《秋海棠》以悲情动人,主题严肃,升华故事的同情平民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已无章回形式,多采新文学手法,情调是通俗的2.予且新型市民小说“百记”:都市百态《试婿记》《埋情记》《觅宝记》《拒婚记》沪上男女婚恋、弄堂人们的生活样式从经济来解剖“言情”新文学式的通俗写法纯文学创新成分迅速转化为大众的成分:心理分析方法、侦探推理的结构、追求趣味市民风情叙述系列(二)北派武侠小说北派四(五)大家:还珠楼主、(宫)白羽、郑证因、王度庐(朱贞木)1.对“侠”的精神进行现代的阐释:武侠社会在现代社会的困境;以侠的世界来批判现实,更向深层延伸,除了揭露现实,还增强了隐喻的性质;以侠的人格、生命境界的开拓,来肯定现代人的抗争、搏战、反省、进取,肯定现代的人道主义思想,肯定人性。
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白羽:社会武侠受新文艺的影响很深武侠于现实社会的背景下活动《青衫豪侠》《十二金钱镖》《联镳记》《武林争雄记》《偷拳》借武侠的故事来宣泄对社会、人生的真实体验于武侠中写社会、写情、写“武”的套路、写“侠”的思想境界郑证因:技击武侠《鹰爪王》系列擅长写天津黑社会内部的秘密、帮会的复杂仪式、争斗的场面王度庐:悲情武侠《鹤惊昆仑》《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铁骑银瓶》江小鹤和阿鸾:命运和性格的双重悲剧李慕白和俞秀莲:“义”对“情”的虐杀罗小虎和玉娇龙:门户不对与心灵撕裂以性格心理、性格动作为重心朱贞木:奇情武侠《七杀碑》布局技高一等,笔法细腻,侠情兼长2.章回体的改造留下了故事讲述模式,章回的格式可有可无叙述人称的多变化描写能力的加强以人物为中心的结构形式三、解放区的文学通俗化运动由抗日民主政府的政权力量加以自觉推行(一)解放区通俗文学的一般特征1.理论推动的结果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大众通俗文学的创作为解放区惟一的文学成就2.全面收获通俗小说:章回体、演义体和新小说体通俗诗歌:街头诗、枪杆诗、墙报诗,有仿民歌体等通俗戏剧:广场剧、农村小话剧、秧歌剧等3.两大潮流仿民间的通俗文学化民间的通俗文学(二)新英雄传奇柯蓝:《洋铁桶的故事》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革命的新思想、新内容与新色彩。
第23章小说(三)一、填空题1.被夏志清称为“流浪汉的喜剧旅程录”的小说是________。
(浙江大学2011年研)【答案】《围城》【解析】《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夏志清称为“流浪汉的喜剧旅程录”。
2.徐訏1943年发表的长篇小说________,被列为全国畅销书之首,该年被称为“徐訏年”。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风萧萧》【解析】1943年3月,徐訏的《风萧萧》开始在《扫荡报》副刊连载,名声大噪。
这一年被称作“徐訏年”。
二、名词解释1.南玲北梅(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南玲北梅是指沦陷时期上海的张爱玲与北平的梅娘两位女作家。
1942年北平的马德增书店和上海的宇宙风书店联合发起“读者最喜爱的女作家”评选活动,梅娘与张爱玲双双夺魁,从此有“南玲北梅”之誉。
两人的小说有相似性,均是在婚姻恋爱的题材中凸现追求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以及她们的生活遭遇。
然而,相较张爱玲融古典小说、现代小说于一炉的古今杂错、华洋兼备、雅俗共存的文学气味而言,梅娘的叙述要比张爱玲“俗”。
2.七月派小说答:胡风主持的《七月》《希望》等杂志在抗战时期国统区进步文艺界很有影响,团结了邱东平、路翎等小说作者,由于他们的作品多数都被编入《七月文丛》,并由胡风亲自撰写序文,故称之为“七月派小说”。
这些小说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胡风的理论主张,高扬现实主义旗帜,反映活的一代人的心理状态。
作品充满了生活的血肉感,以及对于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
“直入”生活、紧贴时代,把小说的美学意义与其相应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密切联系起来,在承认创作反映生活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发扬“主观战斗精神”去能动地影响、改造现实,表现“精神奴役的创伤”挤压下底层民众的苦难。
代表作家及作品有路翎《财主底儿女们》《饥饿的郭素娥》,邱东平《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等。
3.精神奴役的创伤答:精神奴役的创伤是胡风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胡风认为应该继承五四时提倡过的“改造国民性”主题,应看到人民群众的精神要求虽然伸向解放,但随时随地都潜伏或扩展着前几年的精神奴役创伤。
这一观点意在纠正当时创作显露出的一种贬低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一味将人民抽象化、理想化的“民粹主义”错误倾向。
他要求作家不仅要弘扬人民精神的光明面,同时也要揭示其精神病弱,这一主张是对鲁迅暴露家庭制度和礼教的弊害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并且在路翎《财主底儿女们》、邱东平《第七连》等七月派作家的创作中得到丰富和实践。
4.无名氏答:无名氏原名卜宝南,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作家。
他的创作以抗战胜利分为两个部分,前期创作充满浪漫主义风格,代表作品《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
小说有着高雅华贵的格调,用“谜”来把读者引到一幕幕人生的哀恸的爱情悲剧面前;后期受海派文学气影响,现代主义色彩与哲理意识增强。
代表作品《无名书稿》共六卷,是一部现代主义巨著,作品从大文化角度思考与探讨人生和社会问题,通过印蒂这个人物,让人们看到一个禀有理性和良知的知识分子的艰难而不懈的人生追求和执著的思想历险,也折射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动荡不安的社会现象,以及部分灰色人群的灵魂苦吟。
5.新英雄传奇答:新英雄传奇小说是解放区长篇小说的一种类型,以描写敌后武装斗争或农村阶级斗争为主要题材,刻画敌后农民抗日英雄形象,表现他们的英雄气概,映现中国人民不屈的抗日反帝的战斗精神;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富有传奇色彩;采用章回体形式,语言通俗,借鉴评书手法。
由于从内容到形式上均不同于以前的英雄传奇小说,有人把这类作品统称为“新英雄传奇”。
其中成就较高的有柯蓝的《抗日英雄洋铁桶》、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等。
6.《寒夜》答:《寒夜》是巴金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描写了一个家庭逐渐走向破裂的过程。
一对理想主义者因恋爱而同居,丈夫汪文宣心地善良、忠厚老实,妻子曾树生是位新女性,他们和爱情结晶而形成的三口之家,由于战争、物质的贫困和疾病的折磨,特别是在长期抑人鼻息的社会环境中讨生活,他们的理想、性格、心理状态都发生了大的扭曲。
贫困及心理的沉重负担给家庭带来严重危机,汪文宣母亲与媳妇的不和又使原有潜在的感情矛盾进一步复杂化,终于陷入无法自拔的悲剧。
作品通过小人物的苦难来谴责旧社会、旧制度,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了沉痛控诉。
艺术风格朴素自然,结构上没有刻意的布局,情节的每一场起伏发展,都是在一系列日常生活琐事中不知不觉地推进。
这部作品的诞生,标志着巴金在现实主义艺术探索中所达到的最高成就。
7.《财主底儿女们》答:《财主底儿女们》是路翎的一部长篇小说,共分为两部,以“一·二八”事变至苏德战争爆发之间共10年间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苏州首富、大财主蒋捷三~家的分崩离析,着重描写了财主的儿女们不同的生活道路和命运归宿,力图挖掘并表现出身财主家庭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民族战争年代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揭示了中国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必要性。
小说的特点在于挖掘人物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格,表现“人民的原始的强力,个性的积极解放”和“精神奴役的创伤”,这主要体现在蒋纯族的与封建家庭斗争,及参加抗日预演后心里面始终存在的巨大煎熬。
小说结构庞大,气势恢宏,预演都用欧化句式,极富哲理思辨意味。
8.《在其香居茶馆里》答:《在其香居茶馆里》是沙汀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部短篇小说。
通过四川一个小镇在兵役问题上统治阶级内部狗咬狗的矛盾,揭露了兵役问题上的黑幕。
国民党基层政权镇联保主任方治国借壮丁费进行敲诈勒索,中饱私囊,而有地位、有势力的人家的适龄青年可以不服兵役,由此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败。
艺术上寓讽刺于写实中,布局集中紧凑,结尾出人意料,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给整部小说造成了强烈的讽刺喜剧效果。
三、简答题1.选择一位作家,结合文学史知识解读他(她)分别写于1949年前和写于1949年后的两部作品,并作比较。
(南京大学2010年研)答:(1)张爱玲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而又才华旷世的女作家。
四十年代是张爱玲小说创作主要时期,这一时期作品比较集中,1944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集《传奇》,这部小说集收集整理了张爱玲最经典的10篇作品,《金锁记》《沉香屑》《倾城之恋》《茉莉香片》都收集在这部集子里。
五十年代以后张爱玲的小说作品就比较零散,但是优秀的作品还是比较多,1951年发表了《十八春》和《小艾》,随后1954年的《秧歌》和《赤地之恋》,1966年的《怨女》,1979年的《色戒》,1981年《海上花列传》,以至2009年4月发表的《小团圆》。
张爱玲前后期的作品从人物的刻画,语言的运用和意象手法上都有所改变。
(2)《金锁记》和《小团圆》现对《金锁记》和《小团圆》进行分析和比较:①《金锁记》:封建社会女性悲剧的典范《金锁记》是张爱玲1943年所作小说。
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像疯子一样被折磨了30年,在欲望的压迫下,形成了病态的性格,葬送儿女的幸福。
曹七巧被誉为“我国文坛最美丽的收获之一”。
她出身于一个小户人家,为了攀附权贵,做了姜家的二奶奶,门不当户不对,导致了她的婚姻悲剧,使她得不到爱和尊重,受尽了凌辱和践踏,扭曲的灵魂和变态的心理使她将这种仇恨转嫁给自己的儿女。
她彻夜不断问自己儿子的私生活,并在麻将桌上将自己儿子和儿媳的生活公开于众,逼死了自己的儿媳。
她看到自己的女儿和童世舫来往,百般阻挠,金钱和性欲使灵魂扭曲的七巧像疯子一样,她对童世舫散布了阴森的谎言,扼杀了女儿的幸福。
她知道自己身边的人恨她,但是疯狂欲望使她丧心病狂,在绝路上越走越远。
最终她的绝望和压抑泯灭了良知和人性,在挣扎中扭曲了人格,变得疯狂狠毒。
曹七巧是无奈的,她的悲剧根源是她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金锁记》成了张爱玲刻画女性悲剧的典范。
②《小团圆》:现代女性错误选择导致悲剧《小团圆》是张爱玲后期的主要作品,更被称为是一部“自传式”的小说。
这部小说既继承和发展了张爱玲以往小说中的艺术风格,同时又表现出诸多新的亮点。
她有着独特而又执着的艺术观,同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个人阅历的丰富,又使作品呈现出异样的丰采。
相比之下张爱玲后期代表作《小团圆》虽然也是描写了一段男女爱情的故事,同样是一个悲剧,但是悲剧的内涵式不一样。
《小团圆》中最主要的两个人物是九莉和邵之雍。
九莉不同于前期作品中的缺乏独立意识的女性,而是一个独立、自尊、自爱的现代女性。
九莉不同于白流苏有着自私心,不同于敦凤想借助婚姻求得生存,不同于葛薇龙既有虚荣心又贪图享乐,也许她也有太多的缺点和不足,但是在九莉身上看不到扭曲的心灵和撕裂的灵魂,她的爱情悲剧并不是由于她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是她固执的爱情和错误的选择,即使她知道邵之雍是汉奸是情场的高手但是她任然坚守自己的那份爱情,由此而导致了自己的悲剧。
2.简述张爱玲《金锁记》和巴金《家》的创作态度和审美价值取向的差异。
(南开大学2010年研)答:(1)张爱玲《金锁记》和巴金《家》的创作态度的差异①张爱玲以悲情观事、冷眼观看的态度写作《金锁记》以冷静理智近乎“残酷”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曹七巧一生的命运及其心理变态的过程。
长期以来情欲的压抑,使她的心理变态、扭曲,被黄金枷锁紧紧套住,为了金钱丢失了亲情,变得自私、刻薄、恶毒。
这部小说真正展示了中国妇女破碎人格中最为惨烈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