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架构分析的理论脉络
- 格式:ppt
- 大小:484.00 KB
- 文档页数:28
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研究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或准则,这些原则来自于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方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同时又受到新闻活动的特殊规律(如新闻价值规律)的制约。
在新闻报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作为媒体为新闻事件定性的主导性框架,它对受众认识、理解新闻事件以及对新闻事件做出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又称框架效果。
一、新闻框架的形成及作用新闻框架的形成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新闻媒体的立场和编辑方针,二是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
新闻媒体在处理新闻事件时,总是会站在一定的立场上,根据编辑方针去选择、处理和报道新闻事实。
同时,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和提高新闻的传播效果,新闻媒体还会根据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选择特定的报道角度和内容,从而形成一定的新闻框架。
新闻框架在新闻报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主导着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还影响着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反应。
通过特定的符号体系(定性的关键词或具有特定意义的图像符号等)表现出来,这些符号形成对新闻事件意义的建构。
在新闻报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它能够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新闻事件,从而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二、新闻框架的影响及效果新闻框架作为媒体为新闻事件定性的主导性框架,对受众认识、理解新闻事件以及对新闻事件做出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框架有助于受众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新闻事件。
通过特定的符号体系表现出来的框架,能够引导受众对新闻事件进行正确的解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新闻事件。
2、框架会影响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评价和态度。
不同的框架会导致受众对同一新闻事件产生不同的评价和态度,因为框架本身就是一种认知和理解方式的体现。
3、框架会影响受众的记忆和回忆。
通过特定的符号体系表现出来的框架,能够影响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记忆和回忆,从而影响受众对整个事件的认知和理解。
4、框架会影响受众的行为反应。
受众在接收到一个新闻事件后,会根据自己对事件的理解和认知,采取相应的行为反应。
“中国特色”灾难报道新闻框架分析作者:叶芳来源:《采写编》2015年第02期灾难报道具有别的新闻题材不可替代的地位,几乎涵盖了新闻价值的所有要素:突发性、显著性、接近性、人情性等等。
中国灾难报道近年来发展迅速,地位显著提升。
有学者指出,在汶川地震之后,中国灾难报道已经发生变化,进入“后灾难报道时期”。
事实果真如此吗?从媒体呈现的报道文本来看,中国灾难报道仍有很多不尽完善的地方,本研究拟以框架理论为基础,以具有典型特征的个案为分析对象,探究“中国特色”灾难报道的特色及框架构建模式。
一、理论脉络与研究设计(一)理论脉络框架分析(framing analysis)理论一直以来都是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1974年,欧文·戈夫曼(E·GofFman)首次将框架概念应用于传播情景中(李特约翰,2004/2007)。
戈夫曼将框架定义为人们用来认识和解释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认知结构:“它能够使它的使用者定位、感知、确定和命名那些看似无穷多的具体事实。
”(E·GofFman,1974)Entman(1993)认为:“框架涉及选择和凸显。
”他认为媒介从业人员对事物的选择和凸显会影响受众对事物的理解,即影响到媒介框架的建构。
Gitlin(1980)在戈夫曼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框架就是“关于存在着什么、发生了什么、选择这样的问题有什么意义、在强调与表现时究竟应当遵循怎样的原则”。
他把框架定义为持续不断地选择、强调和排除。
框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分析新闻框架在媒体报道中是如何呈现的。
新闻框架常被界定为“煤体和个人用以传递、解释和评估信息的概念工具”。
新闻框架为新闻内容提供核心观点,新闻内容常常围绕所选用的新闻框架选择、强调、剔除和扩展相关的事实。
新闻框架作为新闻文本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一方面作为新闻记者的写作模板贯穿于相关事实的采集、引语以及其他新闻要素的使用;另一方面,新闻框架引导受众对新闻内容进行解读,帮助受众“对信息进行定位、感知、确定和分类”。
第1讲新闻编辑的框架理论壹、新闻编辑工作的核心一、最近一年我一直在探索新闻编辑工作的核心要点探索不同时代、不同媒体、不同报社都适用的编辑理论探索媒体定位、新闻企划、版面规划、标题写作、原稿整理共通的分析架构。
最近我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这个核心的、理论的分析架构新闻编辑工作涉及主题、素材、语言等三个层次而其核心在於选择和重组。
二、臧国仁199932-44在阐述框架理论内涵时也将新闻讯息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
高层次macrostructure是对某一事件主题的界定即「这是什麼事」经常以标题、导言等形式出现中层次则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包括主要事件、先前事件、历史、结果〃影响、归因、评估等低层次则是指语言符号包括由字、词等组合而成的修辞与风格。
三、本文的主题、素材、语言三层次接近臧国仁的高中低三层次但将适用范围从一组新闻题文扩及媒体企划、新闻企划、版面规划、标题写作、原稿整理等面向。
因此本文指的主题一个媒体、一个事件、一个版面、一篇文章、一个标题的核心要旨本文指的素材包括新闻事实的各面向主要事件、先前事件、历史、结果〃影响、归因、评估等也包括媒材文字、照片、漫画、插图、资讯图表等、人才美编、核稿、校对、摄影等、科技组版软体、印刷设备等本文指的语言包括文字语言也包括图像语言、版面语言。
贰、新闻编辑工作的情境一、情境既是资源也是限制新闻编辑在进行主题、材料、语言的选择重组时必须了解情境、优游情境、突破框限、创新情势。
主题厘清、锁定语言修饰、雕琢材料选择、重组知识1.政治、经谩⑸缁帷⑿睦怼⑽幕 死嘌?2.台湾现代史、中国现代史、国际现势 3.新闻学、传播理论、新闻法规4.专版专线知识5.语意学、修辞学、认知心理学、美学… 行动1.媒体定位2.新闻企划3.版面规划4.标题写作 5.原稿整理二、社会情境选定在政经情势中、社会文化中、媒体生态中的最佳定位并选定特定读者、组织特定内容来吸引他们阅读。
三、组织情境在编辑政策下折冲、在组织分工下集结资源、截长补短并且善用科技资源进行新闻建构。
新闻的框架理论简介新闻学传播学研究中的框架理论(Framing theory),源自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的思想。
不过,戈夫曼的框架概念却是借用人类学家、心理学家柏特森(Bateson,G)的。
框架概念经历了从柏特森的人类学到戈夫曼的符号互动理论,再到传播学的历程。
1959年,戈夫曼出版社会学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在讨论个体如何向他人呈现自我的方式时,引入了框架分析,他认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呈现的各种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一种框架”,“这一框架涉及各种动态问题”,既有助于“把读者已经具有的零散经验联结在一起”,也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值得检验的指导”,“框架按逻辑展开”。
若对上述观点进行解读,可知戈夫曼同时在三个层面上使用框架概念:1.研究对象(个体);2.读者;3.研究者。
对个体来说,在社会中展开活动,必须对情景进行定义,这是个人行动的前提。
框架就是人们界定情景的组织类型。
对读者来说,当框架帮助读者将“零散的经验联结在一起”时,实际上就是指导读者(受众群体)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
对研究者来说,框架“提供了一种值得检验的指导”,也即说,框架有助研究者对事件进行回溯、检验或指导,通过检验原有架构,可对事件作出主观解释与结构性思考。
1974年,戈夫曼出版《框架分析:关于经验组织的一篇论文》一书,进一步阐述他早年的框架思想:“框架”是属于个人“解释的图示”,“通过这么一个图式,每个人可以发现、了解、确认和区分信息或事件”。
高夫曼认为,人们的日常活动隐含或使用了特定的诠释框架,它可使原本混沌的情境变得具有某种意义。
它还是人们建构某特定现实所遵循的规则,或者说是“意义的一个特定范畴”(one finite province of meaning)。
框架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管思想的重要凭据,也是传者提供给受者应当如何理解符号的诠释规则。
——这多少已涉及符号及信息流动的问题。
新闻传播中的框架理论研究近年来,随着新闻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媒体环境的变革,对新闻传播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中的框架理论研究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从框架定义、框架功能以及框架研究的最新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是一种解释新闻传播中观众对信息的理解方式的理论。
简单地说,框架指的是一种认知结构,即人们对于某个特定问题或议题的看法和态度。
不同的框架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认知,从而影响人们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评价。
因此,框架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新闻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和接收。
框架理论在新闻传播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首先,框架理论可以帮助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者选择和呈现新闻内容。
通过使用不同的框架,他们可以通过引导观众的视角和理解方式来塑造新闻事件的形象和意义。
其次,框架理论可以帮助观众构建自己对新闻事件的认知和理解。
不同的框架可以使观众对同一个新闻事件产生不同的认知和评价,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态度。
此外,框架理论还可以通过研究媒体对特定话题的框架使用情况,了解新闻传播中可能存在的偏见和倾向。
近年来,框架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一方面,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框架理论在不同媒体环境下的适用性。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此,研究者们开始探讨框架理论在网络新闻和社交媒体传播中的适用性,以及这些新媒体环境对框架的影响。
另一方面,研究者们还开始关注框架理论在不同文化和国家背景下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和国家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认知方式,因此框架理论在跨文化研究中的应用也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总结起来,新闻传播中的框架理论研究在理解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接收起着重要的作用。
框架理论不仅可以帮助新闻媒体和从业者选择和呈现新闻内容,还可以帮助观众构建自己对新闻事件的认知和理解。
近年来,框架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关注点逐渐从传统媒体拓展到网络新闻和社交媒体传播,同时也开始关注框架理论在跨文化研究中的应用。
新闻学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拥有自己独特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介绍新闻学的理论框架以及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新闻学的理论框架1.马斯洛金字塔理论马斯洛金字塔理论是新闻学中应用最广泛的理论之一。
它认为新闻的价值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新闻媒体通过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提供了各种形式的信息和服务。
2.媒介效应理论媒介效应理论旨在研究新闻媒体对受众的影响。
其中包括媒体对观众态度、价值观、信念和行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该理论通过观察人们对新闻报道的反应,揭示了媒体在公众舆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3.门控理论门控理论认为,新闻媒体是信息流动的门控者,决定了哪些信息能够进入公众视野。
该理论强调了新闻编辑、报纸、杂志和电视台等传媒机构在选择和呈现新闻内容时的主动性和影响力。
二、新闻学的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新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受访者的意见、看法和对新闻报道的评价。
通过统计和数据分析,可以了解观众对不同新闻内容和报道方式的接受程度和态度。
2.实地调研法实地调研法是新闻学研究中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入访谈的方式,了解新闻现场的背景、新闻报道的过程和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状态。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丰富的细节和个案,对于深入理解新闻产业和新闻报道有着重要的作用。
3.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定量研究方法,常用于分析新闻报道的文本和图片。
研究者可以通过制定研究规范,对新闻报道中的信息量、主题、观点进行统计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揭示新闻报道的趋势和偏向,了解新闻内容的多样性和呈现方式。
4.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在新闻学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研究者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控制变量,观察不同因素对公众观念、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准确地分析和验证新闻媒体对受众的潜在影响。
总结:新闻学的理论框架包括马斯洛金字塔理论、媒介效应理论和门控理论等。
框架理论——梳理一、框架的定义及其发展框架的概念源自贝特森,由高夫曼引入文化社会学,后来再被引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成为定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高夫曼社会学家代表作:《框架分析》【主要观点】高夫曼认为对一个人来说,真实的东西就是他/她对于情景的定义,这种定义可以分为条和框架,条是指活动的顺序,框架是指用来界定条的组织类型。
高夫曼对于框架的定义:框架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也就是人们或组织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
框架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源自过去的经验,二是受到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
美国西北大学政治系学者丹尼斯&詹姆斯传播学者和政治学家所称的“框架”一词主要涉及两种情况:①媒介框架(或称传播框架):当有关议题或事件的信息传递给某听众时,讲述者所使用的字词、图像、短语和讲述风格,强调讲述者想要突出的重点。
②受众框架(或称思维框架):指某受众对事件情况的认知性理解,强调受众所认定的事件最重要的部分究竟是什么。
美国天普大学学者Zizi Papacharissi&Maria de Fatima Oliveira框架即是选取已知事实的某些因素,并使之在用于沟通的文本中更加引人注目,目的是促使人们对被描述事件产生某种特定的认知,因果判断,道德评价、应对措施。
美国学者加姆桑在高夫曼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框架的定义,认为框架定义可以分为两类:界限:包含了取舍的意思,代表取材的范围框架架构:人们通过架构的方式来解释外在世界n.&v.作为名词:即形成了的框架(臧国仁,1999)作为动词:是界限外部事实,并心理再造事实框架的过程对于动词的框架,其具体机制有以下几种说法:基特林:认为是选择、强调和排除恩特曼:认为是选择和凸显钟文蔚&臧国仁:认为是选择与重组等二、框架理论1、框架理论的理论假设框架理论的理论假设(理论前提)来自两方面的研究:黑尔德(Heider)的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宏观层面: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高夫曼(Goffman)的框架分析(frame analysis)舍瑞夫(Sherif)的参照框架理论(frames of reference)微观层面: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从个人层面分析入手,认为框架是个体处理和建构信息的方法)凯尼曼和特威尔斯基:预期理论(prospect theory)对于大众传媒来说,框架理论意味着在新闻媒介中存在不同的、用以观察、描述媒介事件的方法,这依赖新闻记者使用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