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6态度与消费者行为
- 格式:pptx
- 大小:440.56 KB
- 文档页数:37
1.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2.消费者的需要:是指消费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即感到缺少些什么,从而想获得它们的状态3.知觉质量:消费者对产品适用性和其他功能特性适合其使用目的的主观理解4.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5.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受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趋于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6.家庭生命周期:大多数家庭都会经历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儿女成人自立门户、夫妻退休、丧偶等变化,家庭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这一系列不同阶段被称为家庭生命周期1.消费者态度:学术界对态度所下的定义,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态度主要是情感的表现,反映的是人们的一种好恶观。
第二种看法认为,态度是情感和认知的统一.第三种看法则将态度视为由情感、认知和行为构成的综合体2.消费者的动机:人们从了解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与目标能否在大多程序上满足人的需要 P1203.知觉风险:在产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因无法预料其购买结果的优劣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性感觉4.生活方式: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在与社会诸因素交互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活动、兴趣和态度模式5.社会阶层:是由具有相同或类似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相对持久的群体6.意见领袖:有些消费者会较其他消费者更频繁或更多地为他人提供信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别人的购买决策,这样的消费者被称为意见领袖1.简述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答:主要内容:1.研究消费者为什么购买 2。
研究消费者怎样购买 3。
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种种因素(找不到答案,自己领悟)基本框架:1.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识,信息收集,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行为 2.影响和决定消费者行为的个体与心理因素:消费者资源,需要与动机,消费者知觉,学习与记忆,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 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情境,消费者保护政策与法律2.简述消费者的信息处理过程答:外部营销刺激经由感觉器官被感知,这一阶段作为信息处理的第一阶段,是暴露阶段。
消费者行为学知识点【篇一:消费者行为学知识点】第一章消费: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和生产、分配、交换一起构成社会经济的整体,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
消费者: 1、广义消费者: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2、狭义消费者: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家庭。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的特点: 1、广泛性、分散性。
2、多样性、复杂性。
3、易变性、发展性。
4、非专家性、可诱导性消费者的意识: 1、含义:指人的神经系统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因素等变化的知觉和认识。
简言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自觉反映。
它的产生依赖于劳动和语言。
2、意识的层次:前意识;潜意识也称无意识;边意识;半意识。
3、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问卷法;实验法;投射法;深度访谈法;在线调查法。
第二章科特勒的刺激反应模式:刺激作用于消费者,经消费者本人内部过程的加工和中介作用。
最后使消费者产生各种外部的与产品购买有关的行为。
消费者购买决策:含义:是指为了满足需求这一特定目标,消费者作为决策主体,在购买过程中进行的评级、选择、判断、决定等一系列活动。
购买决策的内容: 1、为什么买?即购买动机。
2、买什么?即确定购买的对象和内容。
3、买多少?即购买的数量。
4、在哪里买?即确定购买地点。
5、何时买?确定购买时间。
6、如何买?确定购买方式消费者决策:根据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介入程度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广泛的问题解决、有限的问题解决、常规的反应行为。
问题解决策略:机械解决、理解、顿悟、直观决策、信息加工。
消费者决策的原则: 1、最大满意原则。
2、相对满意原则3、遗憾最小原则。
4、预期---满意原则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确认问题---收集信息---比较评估---购买行动---购后反应顾客满意:指一个人购买和使用某产品之后通过对该产品的感知效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之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
顾客让渡价值: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差。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1、消费者:狭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与住户,广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2、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了获取、使用、处置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为,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为的决策过程。
3、知觉:是消费者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感觉的材料加以综合整理,从而形成的对事物的完整映像,观念。
4、感觉:是消费者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个体通过眼鼻耳舌等感觉器官对事物的外形,色彩、气味、粗糙程度等个别属性做出的反应。
5、感觉阀限: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的刺激作出反应,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刺激才叫感觉阀限。
包括绝对阀限和差别阀限。
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被称为绝对阀限。
能够引起个体感觉到的最小刺激变动量被称为差别阀限。
6、学习:是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首先学习是因经验而生的,其次,其的学习伴有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最后,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是相对持久的。
7、态度: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为上的倾向。
态度不是与身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态度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一致性的特点,态度是一种后天习得的一种偏好,以不利或有利的方式对一个对象作出反应。
8、个性:是指决定和折射个体如何对环境作出反应的内在心理特征。
内在心理特征包括使某一个体与其他个体区别的具体品质、特征、行为方式等多个方面。
9、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自我概念回答的是“我是谁”和“我是什么样的人”一类的问题,它是个体自身体验和外部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消费者行为学之态度及其改变一、引言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心理、动机和行为的学科。
在消费者行为中,态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消费者的态度会影响其购买决策和行为,同时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本文将围绕消费者行为学中的态度以及其改变进行探讨。
二、消费者行为学中的态度2.1 概念解释态度是指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持有的评价、信念和情感构成的总和。
在消费者行为中,态度可以被视为消费者对产品、品牌或服务的看法和感受。
2.2 形成因素消费者的态度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特征、社会环境和市场营销活动等。
个人特征如个人性格、价值观等会影响个体对产品的态度。
社会环境如文化、群体和家庭等也会对消费者的态度产生影响。
此外,市场营销活动如广告、促销等也是塑造消费者态度的重要手段。
三、态度的改变消费者的态度是可以被改变的,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态度改变机制。
3.1 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当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之间存在冲突时,个体会感受到心理上的不适,从而倾向于改变态度以减轻冲突感。
例如,如果一个消费者购买了一件昂贵的产品,但后悔了自己的决定,就会倾向于改变自己对该产品的态度,从而减轻后悔感。
3.2 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指他人对个体态度的影响。
通过社会比较和社会认同等机制,社会影响能够改变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态度。
例如,当一个消费者发现其他人都对某个产品持有积极态度时,他可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而改变自己对该产品的态度。
3.3 商家的营销策略商家的营销策略也是改变消费者态度的重要手段。
通过广告、促销等方式,商家能够改变消费者对特定产品的态度。
例如,通过打造积极的品牌形象和宣传,商家能够塑造积极的消费者态度,从而促进产品销售。
3.4 个体经验个体的消费经验也是改变态度的重要因素。
一个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会对产品的性能、质量等有自己的切身感受,这些感受会影响他对产品的态度。
例如,如果一个消费者在使用某个产品时遇到了很多问题,他就可能对该产品产生负面的态度。
消费者⾏为学考试重点教学提纲消费者⾏为学名词解释1、社会阶层:是由具有相同或类似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相对持久的群体。
2、消费者态度:消费者对于某⼀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或反⾯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为上的倾向。
3、记忆:凡是⼈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以及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保留在⼈的头脑中,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把它们再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4、刺激物的辨识:指消费者将某⼀刺激与另⼀类似刺激相区分的学习过程,或者说是消费者对相互类似的刺激予以不同反映的过程。
5、刺激物的泛化:指消费着对某种特定刺激所做的反映会扩⼤到其他相似刺激的反映中。
6、学习:指⼈在⽣活过程中,因经验⽽产⽣的⾏为或⾏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
7、认识质量:消费者对产品适⽤性和其他功能特性适合其使⽤⽬的的主观理解。
8、注意:理解为意识的指向性和集中性。
指向性是指消费者将意识指向某⼀营销对象,⽽离开其他对象。
集中性是指消费者对特定营销对象倾注⽐较多的⼼⾥资源。
9、刺激物的展露:刺激物展现在消费者的感觉神经范围内,使其感官有机会被激活。
10、感觉:⼈脑对于直接作⽤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1、知觉:⼈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和解释的过程。
12、重复购买: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选择⼀个品牌或极少⼏个品牌。
13、品牌忠诚:是消费者对某⼀品牌形成偏好、试图重复选择该品牌的倾向。
14冲动购买:通常是指消费者在进⼊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进⼊商店后基于突然或⼀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动。
15、消费者满意: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于认知的实际⽔平。
16、消费者不满:指消费者由于对于交易结果的预期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出⼊⽽引起的⾏为上或情绪上的反映。
简答题1、研究消费者⾏为的意义?答:①消费者⾏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
②消费者⾏为研究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填空1.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极态度转为积极态度,属于态度的(功能性改变)。
2.一般而言,在消费者情境中,(心理情境)是影响其购买决策的最重要因素。
3.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心理科学和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应用科学。
4.AIO主要是指:活动、兴趣、意见等三方面的内容。
5.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有个人因素和外部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个性)因素和认识因素。
6.消费者决策过程可分五个阶段:认识需求、信息调查、比较评价、决定购买、(购后评价)。
7.消费心理是消费行为的(内在驱动力),而消费行为则是消费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
8.消费者面临三种类型的冲突情形: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9.消费心理是消费行为的(内在驱动力),而消费行为则是消费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
10.消费者的购后过程包括产品处置、(购后评价)和(购后行为)等三个阶段。
11.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各类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及其(产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应用科学。
12.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有个人因素和外部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个性)因素和认识因素。
13.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因素。
14.消费者经验获得与积累的途径总的说来有两种,一是(直接进行实践活动);二是间接地学习他人经验。
15.动机的特征是动机具有不可观察性或隐性、多重性、实践性与学习性、复杂性。
16.消费者性格不同,消费行为也不同,归纳起来有四种类型,即自由型、顺应型、保守型、(节俭)型。
17.卡茨认为,态度有四种基本功能,即适应功能、自我防御功能、知识或认识功能、(价值表现)功能。
单选题1.我国历来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食品调味传统,这体现了亚文化中的哪一种文化?( C)A.民族亚文化 B.宗教亚文化 C.地理亚文化 D.年龄亚文化2.根据施瓦茨价值量表,具有独立的思考与行动,喜欢抉择、创造与探险,具有创造力、好奇心、追求自由的人。
属于下列哪种价值类型( B )A . 享乐主义B .自我指引 C. 权利 D. 成就3.利用音乐.幽默,引起快感的视觉刺激等营销方法,这是根据( D )A.刺激的突出性B.刺激的熟悉感C.消费者专业性D.消费者情绪4.度假、孩子上学、购买和装修住宅一般是由什么方式的家庭决策来作出决定的?( A )。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汇总1、消费者:P1a、狭义的: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用品(包括服务)的个人或居民户。
b、广义的: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2、消费者行为定义:P2是指消费者为获得、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为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3、自然探询法P15是指在平常的生活、工作和娱乐环境下,研究人员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甚至通过自身的直接参与,了解有关感兴趣的事件与活动。
4、痕迹判断法P15是指通过观察消费者的某些外显行为,掌握事实,然后根据行为与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所观察到的外显行为,来判断其内隐行为。
5、介入程度P20是指消费者对购买或购买对象的重视程度、关心程度。
6、心理域P25是指消费者在作出决策前某一时点上的心理状态。
7、扩展型决策P20当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或对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而且也未建立起相应的产品与品牌评价,更没有将选择范围限定在少数的几个产品上,此时,消费者面临的就是扩展型决策。
8、有限型决策P21又称解决限定问题的决策,通常是指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了一定的了解程度,或者对产品和产品品牌的选择建立了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但是没有建立起对其特定的偏好,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搜集某些信息,一边在不同的品牌之间做出比较理想的决定。
9、名义型决策P22实际上其本身并没有参与决策。
是指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脑海里马上浮现出某个受偏爱的产品或品牌,该产品或品牌随之被选择和购买。
10、内部信息搜集P27是指消费者将过去储存在记忆中的有关产品、服务的信息提取出来,以服务于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
11、外部信息搜集P28是指消费者从外部来源,如同事、朋友、商业传媒及其他信息通道获得的与某特定购买决策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12、“搜集工具”P28是指通过调查,了解消费者对于从朋友、同事、大众传媒等信息渠道的求助程度和从这些渠道获得信息的依赖程度。
13、信念P39是指人们由于对某些事物、观念抱有坚定的确信感和深刻的信任感而形成的意识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