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设计的优化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6
单元式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的优化设计
武俊梅;黄翔;陶文铨
【期刊名称】《流体机械》
【年(卷),期】2003(031)001
【摘要】通过对两种使用不同填料的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的性能实验研究,提出单元式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优化设计的主要措施,以提高其综合性能,为该种绿色空调设备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作出贡献.
【总页数】4页(P59-62)
【作者】武俊梅;黄翔;陶文铨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科技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西
安,710048;西安工程科技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西安,710048【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925.12
【相关文献】
1.核电站常规岛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的测试分析 [J], 吴生;黄翔;李成成
2.探讨核电站常规岛应用的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J], 王晓丹
3.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结构特性的探讨 [J], 康健;陆襄;黄翔;李成成
4.转轮式热回收型间接-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J], 罗绒;黄翔;靳贵铭
5.单元式直接蒸发冷却空调在西安某交通岗亭的应用 [J], 严政; 黄翔; 黄凯新; 安苗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蒸发冷却设计指南蒸发冷却是一种常见的空气调节技术,它通过将水蒸发来降低空气温度。
在设计蒸发冷却系统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空气湿度、水质、水流量、风速等等。
下面是一份蒸发冷却设计指南,帮助您更好地设计和使用蒸发冷却系统。
1. 确定系统类型蒸发冷却系统分为两种类型:直接式和间接式。
直接式蒸发冷却系统将水喷洒到空气中,通过蒸发来降低空气温度。
间接式蒸发冷却系统则通过热交换器将水和空气分开,以避免空气中的湿度过高。
在选择系统类型时,需要考虑空气湿度、温度和质量要求。
2. 确定水质蒸发冷却系统需要使用清洁的水,以避免水垢和细菌的滋生。
在选择水源时,需要考虑水的硬度、PH值和微生物含量。
如果水质不佳,可以使用水处理设备来净化水源。
3. 确定水流量水流量是蒸发冷却系统的重要参数,它决定了系统的冷却效果和能耗。
在确定水流量时,需要考虑空气温度、湿度和流速。
一般来说,水流量越大,冷却效果越好,但能耗也越高。
4. 确定风速风速是蒸发冷却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它决定了空气的流动和湿度。
在确定风速时,需要考虑空气温度、湿度和流速。
一般来说,风速越大,冷却效果越好,但能耗也越高。
5. 确定系统布局蒸发冷却系统的布局需要考虑空间和气流。
在布局时,需要考虑空气流动的方向和速度,以避免死角和局部过热。
同时,还需要考虑系统的维护和清洁。
6. 确定控制系统蒸发冷却系统需要一个可靠的控制系统,以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在选择控制系统时,需要考虑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
一般来说,大型系统需要更复杂的控制系统,以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7. 确定维护计划蒸发冷却系统需要定期维护和清洁,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长寿命。
在制定维护计划时,需要考虑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
一般来说,大型系统需要更频繁的维护和清洁。
总之,蒸发冷却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空气调节技术,它可以有效地降低空气温度。
在设计和使用蒸发冷却系统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系统类型、水质、水流量、风速、系统布局、控制系统和维护计划。
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设计的优化摘要:本文对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计算机编程模拟了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一些性能,为制冷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流速压降优化分段分析法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选用合适的风速和制冷剂质摘要:本文对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计算机编程模拟了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一些性能,为制冷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流速压降优化分段分析法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选用合适的风速和制冷剂质量流速对于其换热性能及能耗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利用计算机采用分段分析法模拟了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一些性能,为制冷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
1 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结构空气冷却器的表面式蒸发器都采用翅片管式。
氟利昂翅片管式蒸发器的结构常用紫铜管外套铝片制成。
铜管直径由至,铝片厚。
在以上工作的蒸发器翅片节距在之间,并采用整套片式。
空调用空冷器由于传热系数高,因而排数少,一般不超过6排。
2 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传热过程空冷器中的传热过程包括:管内制冷剂的流动沸腾换热;通过金属壁、垢层的导热过程;管外空气的放热过程(对流换热)。
2.1 制冷剂侧的换热制冷剂侧沸腾换热采用分段分析法,即按照干度来分段计算。
每一段的制冷剂侧的沸腾换热系数的求法按照文献 [2]推荐的公式计算。
2.2 空气横向掠过肋管管束时的换热空气横向掠过肋管管束时的换热系数的计算按照文献[3]中提供的公式计算。
这里就不做重复了。
2.3 通过管壁与垢层的附加热阻管壁热阻为(),对于铜管,由于其导热系数很高,该项热阻可以不计。
但对于钢管则应予以考虑,本论文的想象程序中取为。
油膜热阻的考虑,若为氟里昂制冷剂,一般控制含油浓度,想象时可以不考虑。
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肋管外表面积灰等造成的附加热阻,计算时一般取0.0003~0.0001 。
3 采用分段分析法对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计算机模拟的计算步骤在这里,我们只给出制冷剂为纯质时的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计算机模拟的计算步骤:1)输入已知蒸发器入口制冷剂参数,蒸发压力或蒸发温度,并求入口焓;2)输入结构参数及物性参数:结构参数中需给出基管外径,壁厚,肋片厚度,肋片节距,排列方式,管中心距;物性参数中需给出空气的导热系数,动力粘性系数,密度,比热,空气的进口状态参数,空气的出口状态参数和冷却空气量,并调用湿空气的热物性计算程序来计算空气进出口的其余参数;3)计算空气侧换热系数,初步确定沿气流方向的管子排深数;4)确定制冷剂循环量及每排并联的肋管根数;5)根据干度分段,,分为段;6)计算局部微元段换热量;7)假设局部微元段长度,可求局部微元面积;8)局部微元段热流密度(以管内表面积为基准),是计算制冷剂侧换热系数的必需已知量;9)调用制冷剂侧换热系数计算程序,算;10)计算局部传热系数(以管内表面积为基准)其中为肋化系数,为空气侧垢阻,为空气侧的当量换热系数;11)计算局部微元段热流密度;12)与比较,调整;13)计算该干度段的压降,下一干度段的压力为,返回6),进行下一干度段的计算;14)每个通路肋管总长;15)计算蒸发器的长宽高。
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设计的优化摘要:本文对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计算机编程模拟了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一些性能,为制冷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流速压降优化分段分析法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选用合适的风速和制冷剂质量流速对于其换热性能及能耗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利用计算机采用分段分析法模拟了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一些性能,为制冷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
1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结构空气冷却器的表面式蒸发器都采用翅片管式。
氟利昂翅片管式蒸发器的结构常用紫铜管外套铝片制成。
铜管直径由至,铝片厚。
在以上工作的蒸发器翅片节距在之间,并采用整套片式。
空调用空冷器由于传热系数高,因而排数少,一般不超过6排。
2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传热过程空冷器中的传热过程包括:管内制冷剂的流动沸腾换热;通过金属壁、垢层的导热过程;管外空气的放热过程(对流换热)。
2.1制冷剂侧的换热制冷剂侧沸腾换热采用分段分析法,即按照干度来分段计算。
每一段的制冷剂侧的沸腾换热系数的求法按照文献[2]推荐的公式计算。
2.2空气横向掠过肋管管束时的换热空气横向掠过肋管管束时的换热系数的计算按照文献[3]中提供的公式计算。
这里就不做重复了。
2.3通过管壁与垢层的附加热阻管壁热阻为(),对于铜管,由于其导热系数很高,该项热阻可以不计。
但对于钢管则应予以考虑,本论文的设计程序中取为。
油膜热阻的考虑,若为氟里昂制冷剂,一般控制含油浓度,设计时可以不考虑。
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肋管外表面积灰等造成的附加热阻,计算时一般取0.0003~0.0001。
3采用分段分析法对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计算机模拟的计算步骤在这里,我们只给出制冷剂为纯质时的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计算机模拟的计算步骤:1)输入已知蒸发器入口制冷剂参数,蒸发压力或蒸发温度,并求入口焓;2)输入结构参数及物性参数:结构参数中需给出基管外径,壁厚,肋片厚度,肋片节距,排列方式,管中心距;物性参数中需给出空气的导热系数,动力粘性系数,密度,比热,空气的进口状态参数,空气的出口状态参数和冷却空气量,并调用湿空气的热物性计算程序来计算空气进出口的其余参数;3)计算空气侧换热系数,初步确定沿气流方向的管子排深数;4)确定制冷剂循环量及每排并联的肋管根数;5)根据干度分段,,分为段;6)计算局部微元段换热量;7)假设局部微元段长度,可求局部微元面积;8)局部微元段热流密度(以管内表面积为基准),是计算制冷剂侧换热系数的必需已知量;9)调用制冷剂侧换热系数计算程序,算;10)计算局部传热系数(以管内表面积为基准)其中为肋化系数,为空气侧垢阻,为空气侧的当量换热系数;11)计算局部微元段热流密度;12)与比较,调整;13)计算该干度段的压降,下一干度段的压力为,返回6),进行下一干度段的计算;14)每个通路肋管总长;15)计算蒸发器的长宽高。
蒸发式空冷器换热性能的优化作者:段瑞娇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年第24期摘要:蒸发式空冷器由循环水泵、风机、换热盘管等部分构成,属于内部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及时进行蒸发式空冷器换热性能的优化具有较高重要价值。
该文基于传统蒸发空冷器结构,结合传热传质原理等进行了探讨,从3种结构优化的角度出发进行改造设计,旨在提高空冷器的换热性能。
同时改造后设备操作方便、噪声降低,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新型高效节能产品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换热温差;蒸发式空冷器;换热性能中图分类号:TQ051 文献标志码:A1 蒸发式空冷器概述蒸发式空冷器将空气冷却器和管式喷淋水冷却器融为一体,借助盘管外端水膜和其表面的对流空气实现换热,对流空气可快速带走水膜中热量,属于汽化放热过程,保证管外传热满足预期要求,提高了其传热效率。
空冷器从结构方面出发,具有操作稳定、节水节能的优势,当下国家大力推广绿色节能项目的开发,因此蒸发空冷器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为此,及时加强高性能空冷器的研发具有重要的价值,具有良好的節能降耗效果,同时可为新设备的研发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图1为复合型高效蒸发空冷器的结构图,其工作原理为:借助循环水泵将冷却水运送至喷水装置,喷洒后液体在惯性作用下会从最高点下落,液体和喷淋设备内部填料充分接触后便可在填料表面形成水膜。
重力作用下水膜会流向蒸发盘管外表面,在管子外表面形成的水膜吸收热量并最终流向回收水槽,完成整个循环。
该过程中,风机作用下会增加管子表面迎面风速。
冷却水在管壁位置发生蒸发,将管内高温冷凝冷却介质的热量带走,同时与管外向上流动的空气发生对流换热。
考虑到水汽化潜热较高,蒸发盘管外表面的蒸发换热会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
波纹填料作用下,空气和冷却水的接触面积增加,盘管外表面液膜稳定得到明显下降,从而实现换热过程。
蒸发结构中捕雾器可降低冷却水的损失,水雾也会降低干冷管翅片和相邻设备的腐蚀程度。
高效节能环保系列蒸发式冷却设备的研制及应用高效节能环保系列蒸发式冷却设备的研制及应用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摘要】本文阐述了高效节能环保系列蒸发式冷却设备的特点,介绍了蒸发式冷却设备的工作原理,并与传统的壳管式冷却设备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蒸发式冷却设备的优点。
通过对不同行业中实际推广应用的总结,提出了我国推广应用蒸发式冷却设备及配套换热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引言热污染当前正引起严重关注,用水冷却化工设备、发电透平机或冷冻和空调设备,随后再把热水直接排放掉是不容许的,热工艺用水应该冷却后在排放,或者冷却后在循环。
冷却用水占工业用水的70%以上,冷却用水直接排放不仅造成热污染,还会造成较大的经济和资源浪费,需要将这些冷却用水循环重复利用,缓解当前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另外,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我国的耗能现象十分严重,生产同样的产品,往往得比国外多消耗几倍的能量,这样就是我们的产品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缺少竞争力。
蒸发式冷却设备就是冷却水重复利用的创新产品,蒸发式冷凝器节能、节水的效果不仅在理论上是明显的,在实际应用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证明。
我国水资源十分紧张,能源危机和节水环保促进了有关蒸发式冷凝器的研制和应用。
河北威力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组织科技人员,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针对我国水资源贫乏等国情,研制成功了以节水、节电、节约占地为主要目的的高效节能环保系列蒸发式冷却设备,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化工、医药、冶金、水利水电和煤矿建设等行业的工程制冷,与同类传统的壳管式冷却设备相比,蒸发式冷却设备可节水90%、节电50%、节约设备占地60%,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
研制的蒸发式冷凝器已于2007年5月16日获得了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620024243.X),蒸发式空冷器已于2008年3月19日获得了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820076555.4),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蒸发式空冷器结构优化方案设计
郑大宇;于海峰;李想
【期刊名称】《冷藏技术》
【年(卷),期】2015(0)2
【摘要】基于传统蒸发式空冷器的结构基础,通过对熵产单元数以及传热传质原理分析,通过采取喷嘴上喷水、蒸发盘管段上部合理布置无机填料以及蒸发盘管段最下排光滑圆管由低翅片椭圆管代替三种方式对蒸发式空冷器进行优化改进,使其结构更加紧凑,换热效果得到加强,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蒸发式空冷器的性能,而且除垢操作更加简单,设备噪音程度得到降低。
同时对高效型蒸发式空冷器的应用前景和市场进行分析阐述,指出研发新型高效节能新产品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
【总页数】4页(P25-28)
【作者】郑大宇;于海峰;李想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能源与建筑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124
【相关文献】
1.直接空冷机组空冷岛结构优化研究
2.直接空冷机组空冷单元内喷雾增湿系统的结构优化
3.蒸发式空冷器和全凝器在氯乙烯精馏中的应用比较
4.空冷式冷凝器和蒸发式冷凝器的节能性能对比分析
5.高效节能蒸发式冷凝器和空冷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题目:电冰箱空调器制冷系统冷凝器蒸发器的优化设计姓名:专业:制冷与空调技术班级:制冷061指导教师:设计完成日期2009 年4月15 日目录第一节:中文摘要 (2)关键词. ..................................................2-3绪论 (3)电冰箱的发展趋势 (4)电冰箱蒸发器冷凝器的设计..................................4-5空调器的发展及强化传热措施 (6)冷凝器蒸发器的优化方法...................................7-13电冰箱空调器制冷原理图 (14)结束语 (15)参考文献 (15)中文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冷设备的应用几乎遍及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同时也带动着制冷效果和冷藏技术的日益更新。
电冰箱的出现越来越得到商业各领域的不断需求。
在当今社会随着国际间的贸易越来越成为经济的主体,地区与地区的合作交流越来越平凡。
商品在此当中得到了很好的流通。
一直以来我们都为食品存放时间一久就会变得不再新鲜甚至腐败而烦恼。
那么靠什么来维持产品的新鲜从而达到不腐败的目的呢?电冰箱的制冷系统很好的发挥了这一作用。
商用电冰箱的应用就是为了适应商业不同需要而研制的,根据不同的商业用途可分为冷藏柜、陈列柜、小型制冰机、冰淇淋机、小型冷饮机等装置。
商用电冰箱是商业用小型制冷装置的总称,它与家用电冰箱相比较具有容积大、形式多、功能强的特点。
商用电冰箱中的制冷系统和电气系统实用性强、能够循环制冷使产品能够长时间保持新鲜状态,从而使产品达到制冷保鲜的目的。
关键词:电冰箱空调器的优化制冷系统电气系统绪论一、电冰箱空调器冷凝器与蒸发器的发展背景随着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和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合作交流越来越平凡,由此引发的产品保鲜问题得到了多方的共同讨论话题。
管式蒸发冷却器的优化设计山东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邵东岳刘乃玲摘要根据蒸发式冷却器的结构特点,建立了蒸发式冷却器结构优化的数学模型。
使用枚举法对优化模型进行了求解。
优化结果表明换热盘管内径对机组结构及运行能耗影响显著。
结构优化后蒸发式冷却器的初投资有所下降,运行费用大大减少,优化效果明显。
关键词蒸发式冷却器优化模型枚举法Optimization of Tube Evaporative CoolerShao Dongyue★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 of evaporative cooler, the computationalmodel for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is established. The model is solved by enumerative method .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ner diameter evidently influence the structure of evaporative cooler, and the first investment and the operating cost of tube evaporative cooler decrease evidently.Keywords evaporative cooler, optimization model, enumerative method0.引言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迅速的发展、第三产业GDP比例的加大以及制造业结构的调整,建筑运行能耗将会不断提高,这将对我国能源供应造成巨大压力,同时也成为减少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障碍之一。
空调能耗是建筑运行能耗中的大户,因此空调行业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如何节省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设计的优化
摘要:本文对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计算机编程模拟了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一些性能,为制冷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流速压降优化分段分析法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选用合适的风速和制冷剂质量流速对于其换热性能及能耗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利用计算机采用分段分析法模拟了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一些性能,为制冷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
1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结构空气冷却器的表面式蒸发器都采用翅片管式。
氟利昂翅片管式蒸发器的结构常用紫铜管外套铝片制成。
铜管直径由至,铝片厚。
在以上工作的蒸发器翅片节距在之间,并采用整套片式。
空调用空冷器由于传热系数高,因而排数少,一般不超过6排。
2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传热过程空冷器中的传热过程包括:管内制冷剂的流动沸腾换热;通过金属壁、垢层的导热过程;管外空气的放热过程(对流换热)。
2.1制冷剂侧的换热制冷剂侧沸腾换热采用分段分析法,即按照干度来分段计算。
每一段的制冷剂侧的沸腾换热系数的求法按照文献[2]推荐的公式计算。
2.2空气横向掠过肋管管束时的换热空气横向掠过肋管管束时的换热系数的计算按照文献[3]中提供的公式计算。
这里就不做
重复了。
2.3通过管壁与垢层的附加热阻管壁热阻为(),对于铜管,由于其导热系数很高,该项热阻可以不计。
但对于钢管则应予以考虑,本论文的设计程序中取为。
油膜热阻的考虑,若为氟里昂制冷剂,一般控制含油浓度,设计时可以不考虑。
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肋管外表面积灰等造成的附加热阻,计算时一般取0.0003~0.0001。
3采用分段分析法对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计算机模拟的计算步骤在这里,我们只给出制冷剂为纯质时的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计算机模拟的计算步骤:1)输入已知蒸发器入口制冷剂参数,蒸发压力或蒸发温度,并求入口焓;2)输入结构参数及物性参数:结构参数中需给出基管外径,壁厚,肋片厚度,肋片节距,排列方式,管中心距;物性参数中需给出空气的导热系数,动力粘性系数,密度,比热,空气的进口状态参数,空气的出口状态参数和冷却空气量,并调用湿空气的热物性计算程序来计算空气进出口的其余参数;3)计算空气侧换热系数,初步确定沿气流方向的管子排深数;4)确定制冷剂循环量及每排并联的肋管根数;5)根据干度分段,,分为段;6)计算局部微元段换热量;7)假设局部微元段长度,可求局部微元面积;8)局部微元段热流密度(以管内表面积为基准),是计算制冷剂侧换热系数的必需已知量;9)调用制冷剂侧换热系数计算程序,算;10)计算局部传热系数(以管内表面积为基准)其中为肋化系数,为空气侧垢阻,为空气侧的当量
换热系数;11)计算局部微元段热流密度;12)与比较,调整;13)计算该干度段的压降,下一干度段的压力为,返回6),进行下一干度段的计算;14)每个通路肋管总长;15)计算蒸发器的长宽高。
4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设计的优化随着现代科技和生产的发展,人们在设计一个工程系统时,总是希望得到一个最优的方案。
所谓最优,往往表现为投资最少,利润最大,时间最省,产量最高,运行费最省等等。
从数学的角度看,最优化的问题实质就是求最大最小的问题。
从优化的对象看,我们在这里进行运行参数的优化,即通过优化制冷装置的参数来节能。
因此,制冷装置设计的优化问题,就是确定一组设备结构和运行参数的最优值。
我们在这里选用作为性能指标,其中,为空气侧耗功,为制冷剂侧耗功。
选用风速和制冷剂质量流速作为独立变量。
以下我们将要讨论这两个独立变量对性能指标的影响,以及其最佳取值。
4.1蒸发器中制冷剂的质量流速与压力降问题制冷剂在管内蒸发时,管内制冷剂的质量流速越大,管内沸腾换热系数越高,然而流速的加大又将引起管内制冷剂的压力降增大,所以对每一种情况,必然存在一个最优值。
4.1.1沿程压降公式Jung等人(1989,1993)【4】针对R22,R114,R12,R152a 等工质及其混合物在水平管内受迫对流沸腾时的压降实验数据与以往的知名公式作了比较,并拟合出更符合实验数据的压降公式。
(1)其中本公式适用于纯质和混合物。
4.1.2局部
压降公式局部压降公式我们采用文献【3】推荐的公式:(2)其中为每个通路的弯头数;为弯头的局部阻力系数,无油时约等于0.8~1.0;为弯头的摩擦阻力系数,无油时,此处是弯曲半径;为制冷剂的平均比容,单位为;为制冷剂质量流速,单位为4.1.3制冷剂最佳质量流速的选择制冷剂最佳质量流速处在使最大的时候,其中,为制冷剂通过蒸发器时的压降,为制冷剂的体积流量。
经比较,作者推荐的取值范围为,具体取值请通过程序参照下面的例子选择。
此取值对实验起指导作用,实验用值还需根据具体情况由实验确定。
比较举例:R22在、、时表1制冷剂侧最佳流速的选择801.44901.476941.486952.131002.091102.021201.94由上表可知,此时的最佳值为4.2考虑压降和不考虑压降的比较作者在这里只比较一下R22和R134a考虑压降和不考虑压降情况下设计出的蒸发器尺寸值。
表2R22考虑压降和不考虑压降的比较R22蒸发温度被冷却空气进出口温度(℃)蒸发器结构考虑压降H1.081.110.923~12B10.9951.181L0.1560.1560.156压降(kpa)2.782.02.2温降(℃)0.120.080.09不考虑压降H1.081.110.9B1.0.99741.184L0.1560.1560.156面积变化00.24%0.25%制冷热负荷(w)705706200050460表3R134a 考虑压降和不考虑压降的比较R134a蒸发温度被冷却空气进出口温度(℃)蒸发器结构考虑压降H1.111.170.9623~
12B10.9761.15L0.1560.1560.156压降(kpa)3.862.582.74温降(℃)0.250.160.17不考虑压降H1.111.170.96B1.010.981.155L0.1560.1560.156面积变化1%0.410.43%制冷热负荷(w)705706200050460由以上比较可以看出,考虑压降比不考虑压降设计出的蒸发器尺寸稍微小一点,这主要是因为随压力降低,蒸发温度降低。
但考虑压降和不考虑压降情况设计出的蒸发器尺寸相差不大。
4.3空气侧流速空气流经空气冷却器时的流动阻力可按文献【3】中推荐的公式计算(3)式中,为表面状况系数,对于不平整的表面,对于精工制作的表面,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空气侧最佳流速处在使最大的时候,其中,,为空气横向掠过肋管时的压降(参见文献[3]),为空气的体积流量。
作者经比较知当管外为平翅片时最佳空气流速为左右。
5小结1.采用分段分析法对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对空气侧和制冷剂侧的压降都给予了考虑,并推荐出了最佳空气流速和最佳制冷剂侧流速的决定方法。
模拟的结果比较表明,考虑制冷剂侧压降对换热的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1施林徳尔,换热器设计手册(第二卷),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2陈民,R134a及R32/R134a水平管内流动凝结与沸腾换热的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博士论文,1997.33彦启森,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4JungandRadermacher,Predictionofpressuredropduri
nghorizontalannularflowboilingofpureandmixedrefrigerants,I nt.J.HeatMassTransfer,1989,vol.32,No.12,PP2435-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