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在我心、安全伴我行——汤中主题班会教案004
- 格式:docx
- 大小:18.85 KB
- 文档页数:2
安全伴我行——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教案背景为了加强学生们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我们围绕“安全伴我行”的主题,设计了一堂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们能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养成安全行为习惯,构建安全校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防火、防盗、防骗等安全行为习惯。
3. 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交通安全:讲解交通规则,提醒学生们遵守交通信号灯、不在路上打闹、不乘坐非法营运车辆等。
2. 防火安全:教育学生们正确使用电器、不玩火、遇到火灾时如何报警和逃生等。
3. 防骗安全:提醒学生们不轻信陌生人的甜言蜜语,不泄露个人信息,遇到诈骗时如何应对。
4. 网络安全:教育学生们正确使用互联网,不浏览不良信息,不随意加陌生人为好友,遇到网络陷阱时如何处理。
5. 个人安全:教育学生们保管好个人物品,不随意离开教室,遇到危险时如何求助。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以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安全事故案例引起学生们的关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分别讲解交通安全、防火安全、防骗安全、网络安全和个人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3. 讨论:学生们分组讨论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如何避免和应对。
4. 情景模拟:设置一些安全场景,让学生们参与表演,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安全意识提升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们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何改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情景模拟表现: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环节的表现,包括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们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我反思能力。
安全伴我行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目的:让学生懂得安全是很重要的,关心身边的安全,为创建和谐校园而努力。
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活动形式:主题班会、讨论交流。
三、活动时间:班会课。
四、活动过程:导入:举例子说明安全事故的频繁,让学生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
主题部分:(1)身边的安全: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的安全事故,如交通事故、火灾、溺水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以及如何预防。
(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们讨论在这些安全事故中,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如学习急救知识、了解疏散逃生的方法等。
(3)做安全宣传员:引导学生认识到安全不仅与自己有关,还与周围的人有关。
可以让学生们分享一些关于安全的知识,或者设计一些安全提示语,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结束部分:总结班会内容,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希望学生们能够从自身做起,关注身边的安全,为创建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五、活动效果:通过这次班会,学生们对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能够更加重视身边的安全问题。
同时,学生们也学会了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为创建和谐校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活动资源:人员:班主任、班长、安全委员等。
物资:投影仪、屏幕、音响设备等。
场地:教室。
七、活动安全:活动期间,确保学生们能够安静地听讲,维持秩序,防止意外发生。
在进行活动时,注意学生们的安全,避免因过于激烈而发生意外。
在活动结束后,做好清理工作,确保教室整洁。
八、活动后续:组织学生参加安全知识竞赛,增强安全意识。
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对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激励大家继续关注安全问题。
九、活动评估:评估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活动效果。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活动的满意度和建议,为后续活动提供参考。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不断改进和优化活动内容和形式。
十、活动总结:本次“安全伴我行”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
《安全在我心,平安伴我行》主题班会教案一、班会背景与目标背景分析:安全是生命之本,是幸福之源。
对于在校学生而言,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等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多,因此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班会目标:1.增强学生对各类安全问题的认识,了解安全知识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确保自身及他人的安全。
二、班会准备1.资料收集:整理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案例、图片、视频等资料。
2.环境布置:教室布置以“安全在我心,平安伴我行”为主题,营造温馨、安全的学习氛围。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安全话题进行讨论。
4.邀请嘉宾:如有条件,可邀请学校安全负责人或校外安全专家进行讲座。
三、班会流程1.开场导入(5分钟)班主任通过讲述一个简短的安全小故事或展示一组安全相关的图片,引出班会主题。
2.安全知识普及(15分钟)利用PPT或视频展示,分别介绍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强调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鼓励学生认真听讲。
3.案例分析(10分钟)播放或讲述几个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事故原因、后果及防范措施。
讨论: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4.分组讨论与分享(20分钟)各小组围绕分配的安全话题展开讨论,如“如何预防校园欺凌”、“网络交友的注意事项”等。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提问或补充。
5.专家讲座或分享(视情况而定,15分钟)如邀请嘉宾,则请嘉宾进行安全知识讲座或分享个人经验,加深学生对安全问题的理解。
6.安全承诺与签名活动(5分钟)全体学生起立,共同宣读安全承诺书,表达自己对安全的重视和承诺。
在安全承诺书上签名,作为自己遵守安全规则的见证。
《安全伴我行》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安全规定。
3. 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心,使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行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
2. 教学难点:如何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迅速采取正确的行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安全知识资料、实物道具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安全事故案例,引发学生对安全的关注,导入新课。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讲解安全知识:教师讲解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如交通规则、防火防盗、地震逃生等。
(2)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掌握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互相学习。
(3)实物演示:教师利用实物道具,演示遇到危险时如何正确行动,如遇到火灾如何逃生。
3.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学到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做到自我保护。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本次班会学到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安全。
六、教学拓展:1. 邀请消防队员或警察前来讲解专业知识,增加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演练,如火灾逃生、地震避险等,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安全知识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和家长对本次班会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延伸:1. 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安全知识。
【初中主题班会教案】安全记在心平安伴我行一. 教材分析“安全记在心,平安伴我行”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本节课通过讲解安全常识、分析安全事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
二. 学情分析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好动、好冒险,但同时也容易忽视安全问题。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安全问题,如交通安全、校园暴力、火灾、溺水等。
因此,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非常必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防范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模拟各种安全事故场景,让学生学会应对方法。
2.案例分析:分析安全事故案例,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安全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4.实践演练:学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安全事故案例和图片。
2.准备安全知识宣传资料。
3.准备安全演练道具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安全事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安全事故案例,让学生分析事故原因,讨论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3.操练(10分钟)根据安全事故案例,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演练,让学生学会应对方法。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答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5.拓展(5分钟)讲解其他安全知识,如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安全意识,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整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
《安全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教案《安全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教案一、引言本次班会旨在加强学生对安全问题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确保个人和他人的安全。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安全知识,掌握防范措施,培养他们自觉遵守安全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安全隐患和应对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自救和互救技巧。
3. 态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积极参与安全宣传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述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案例,激发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呈现:展示安全知识PPT,介绍常见的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
3. 概括:总结安全知识要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安全问题。
4. 作业:布置安全知识问答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
四、教学内容1. 交通安全:介绍交通规则,强调行人、骑车、乘车等应遵守的交通法规。
2. 防火安全:讲解火灾危害,教授火场逃生技巧和火灾预防措施。
3. 网络安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防范网络诈骗和网络暴力等。
4. 防疫安全:介绍传染病预防知识,强调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班会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安全知识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2. 效果评估:通过安全知识问答作业,检验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反馈评估:收集学生对本次班会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今后的教学。
六、结论本次班会通过对安全知识的学习和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将这些安全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做到安全第一,珍爱生命。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安全伴我行》主题班会教案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遵守安全的意识和习惯。
3. 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1. 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2. 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安全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2. 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安全知识宣传材料3. 紧急情况模拟道具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安全事故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安全的理解和经验。
Step 2:基本安全知识学习(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讲解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如交通安全、防火安全、防溺水等。
2. 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互动。
Step 3:紧急情况模拟(10分钟)1. 教师设置一个紧急情况模拟,如火灾、地震等,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
2. 学生根据所学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进行自我保护,并协助他人。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紧急情况模拟中的体验和感受。
Step 5: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安全知识,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安全检查。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并进行反馈。
三、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在紧急情况模拟中的表现来进行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的安全知识掌握程度、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情况。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习惯,以及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巩固所学的安全知识。
还可以定期进行紧急情况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师还可以邀请消防员、警察等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安全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专业知识。
《安全伴我行》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安全规定的良好习惯,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安全观,明白安全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班级安全常识介绍2. 交通安全知识讲解3. 防火、防盗、防骗知识普及4. 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与互救5.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发生在校园内的安全事故案例为引子,引发学生对安全的关注。
2. 班级安全常识介绍:讲解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安全注意事项。
3. 交通安全知识讲解:介绍交通安全规则,如遵守交通信号、不闯红灯、不在车流中穿行等。
4. 防火、防盗、防骗知识普及:讲解火灾逃生方法、如何防止盗窃和诈骗。
5. 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与互救:介绍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逃生和自救方法。
6.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讲解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保护个人隐私。
7. 总结: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呼吁学生时刻注意安全,做到安全行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安全事故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安全经验和心得。
4. 实践活动法:进行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安全意识提升:通过课后访谈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安全意识的变化。
3.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演练,评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安全伴我行》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六、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形象的PPT展示,结合现实案例,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2.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利用模拟演练,让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各种安全知识要点和案例分析。
《安全伴我行》的主题班会方案主题班会方案:《安全伴我行》一、主题:安全教育二、班会时间:约45分钟三、班会目标:1. 增强学生对安全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
3. 提升学生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四、班会内容: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事故案例或图片,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让他们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对安全的理解是什么?安全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 安全知识普及(15分钟)- 分组形式,让每组学生选择一个安全话题(如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进行调查和准备。
-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向全班介绍自己所选择的安全话题,并分享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
3. 主题讲座(10分钟)- 邀请学校的安全专家或交警来给学生进行一次讲座,传授更深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 讲座内容可以包括交通安全、安全防范、自我保护技巧等。
- 学生通过听讲座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重要的安全知识。
4. 安全应急演练(10分钟)- 通过模拟突发事故场景,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安全应急演练。
- 演练内容可以包括地震、火灾、溺水等常见的突发事故情境。
- 学生通过参与演练,学习掌握紧急逃生和自救的基本技巧。
5. 总结(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简单总结学到的安全知识和技巧。
- 鼓励学生主动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安全方面的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
六、班会延伸活动:1. 安全实践活动- 配合安全课程的开展,在学生中推行一系列安全实践活动,例如消防安全演习、交通安全宣传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加深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2. 家庭安全教育- 联系家长,组织家庭安全教育讲座或工作坊,让家长了解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工作,共同关注和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安全问题调查- 学生可组织调查小组,深入学校和社区,了解常见的安全问题并收集相关数据。
- 调查结果可通过展板、报告等形式,向学校和社区进行宣传,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安全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安全规则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安全常识教育:防火、防盗、防骗、防溺水、防交通事故等。
2. 安全心理教育:如何应对焦虑、恐慌、挫折等心理问题。
3. 安全法制教育:了解法律法规,遵守校规校纪。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 主体环节:分别讲解防火、防盗、防骗、防溺水、防交通事故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安全事故案例,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安全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安全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享安全事故案例,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3. 互动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安全知识的兴趣。
2. 学生掌握程度:通过安全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 课后实践: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行为,评估安全教育的成效。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安全知识资料,包括法律法规、安全事故案例等。
2. 准备安全知识竞赛题目。
3. 准备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七、教学资源:1. 安全知识资料。
2. 安全知识竞赛题目。
3. 教学PPT或黑板。
八、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整洁,安全设施齐全。
2. 教学设备正常运行,如投影仪、音响等。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安全教育馆,深入了解消防安全知识。
2. 开展安全演练活动,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
3. 邀请法制副校长或警察等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
安全在我心、平安伴我行
一、班会主题:安全在我心、平安伴我行
二、活动目的:
今年3月30日,是第14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07〕9号)精神,推进中小学生自护安全教育的有序开展,积极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生命意识,增长基本的安全自护知识,提高避险抗灾能力,县教育局决定在全县中小学开展2009年“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
1.让学生了解学校、家庭、社会等生活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2.提高学生的预防、自护和自救能力,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班会设想
(一)中小学生的安全隐患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许多危险往往就潜藏在我们的身边。
1.你知道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1)交通安全方面
(2)消防安全方面
(3)卫生防病方面
(4)网络交友安全方面
2、谈论主题
安全事故是否可以避免
(1)讨论(2)辩论
二、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1、中学生如何防止上当受骗?
在与陌生人的接触交往中,要识别一些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方法的诈骗行为,不要轻信别人的花言巧语;不要随意将自己的家庭住址等情况告诉陌生人;要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不要把社会上闲杂人员带入学校。
2、发生火灾时有哪些自救方法?
在火灾面前,被困人员应沉着冷静,选择有利的时机、路线和方向进行自救。
(1)争取时间,尽快逃离现场。
不要为一些琐碎小事延误宝贵的逃生时间,要选择与火源相反的通道迅速逃脱险境。
有浓烟时,尽量放低身体或爬行,以免被被浓烟窒息。
(2)选择通道,果断脱离。
如果火势并不很猛烈时,可披上用水浸湿的衣裤或床单从楼上快速冲下。
如果火势猛烈而不能通过时,可以利用绳子或把床单撕成布条连接成绳子,将一端固定,再顺着绳子从窗口滑下。
若楼层只有二三层高,可以考虑从窗户跳下,先前可抛一些软质物品,要脚先落地以保证安全。
(3)争取时间,等救援。
当各种逃生之路均被切断时,应退回居室,关闭门窗不浇水,以延缓时间。
要用多曾湿毛巾捂住口鼻做好个人防护。
同时可向室外扔东西,夜间可向外打手电,发出求救信号。
或用手机、电话同外界联系。
3、游戏时如何保证安全?
1.要选择安全的游戏来做。
不要做危险性强的游戏,不要模仿电影、电视中的危险镜头,例如扒乘车辆、攀爬高的建筑物、用刀棍等互相打斗、用砖石等互相投掷、点燃树枝废纸等。
这样做的危险性很大,容易造成预料不到的恶果。
2.游戏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
游戏的时间不能太久。
这样容易过度疲劳,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最好不要在夜晚游戏,天黑视线不好,人的反应能力也降低了。
容易发生危险
4、如何注意交通安全?
1、禁止校园内任何地方骑自行车,违者自行车暂扣并按违纪处理。
2、校内自行车存放在指定位置,且摆放整齐,停车落锁,不得在非指定位置的任何地方存放。
3、自行车要有铃、闸,且使用良好,上路要靠右行使,拐弯、过路口须伸手示意,主动避让过往机动车。
4、出校门向西学生应观察过往车辆后,再横穿公路西行,且靠右侧路边骑行,向东学生出校门要观察来往车辆,靠右边侧骑行。
5、禁止骑快车,禁止骑车带人、双手离把、扶肩并行、撑伞骑行或攀扶其他车辆。
6、学生在校内外统一走便道,无人行便道的靠右边侧行,不准逆行或马路中间行走。
四、总结
向学生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以“安全在我心、平安伴我行”为主题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通过讲故事、辩论赛、办安全手抄报、写安全作文等形式,向学生重点普及防火、防盗、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以及食品安全卫生等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安全意识。
孩子们在主题中队上总结出很多安全警示语,“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一生都安全”“上下楼梯慢慢行”“你追我赶危险多”“校园是我家,平安靠大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