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中国现代美学研究专题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6
中国现代美学与审美一.什么是中国现代美学中国现代美学指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美学家在借鉴西方美学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一种美学形态。
这种美学形态既不同于中国古典美学,也不同于西方现代美学。
从世界美学的范围来看,它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美学形态。
中国现代美学不同于中国古典美学。
中国古典美学基本上是在比较封闭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如果用西方美学的标准来看,中国古代根本就没有美学。
比如,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王国维就曾经感慨中国无纯粹之美术。
中国现代美学也不同于西方现代美学。
尽管中国现代美学是在学习西方现代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中国古典美学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强行推行从前苏联借鉴过来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现代美学又非常不同于西方现代美学。
西方现代美学的核心观念,在中国现代美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现代美学的独特性表现在,它是中国传统美学、现代西方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相互排斥、相互影响、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
二、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历史从宏观大势上说,中国现代美学的进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前期的美学四模式与中国学术和文化初步建立:20世纪五六十年美的本质四派与中国学术和文化“苏式”转向:20世纪80年代后的美学演进四关结与中国学术和文化的另一转向。
在清末的政治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中,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入中国,在学术、社会、政治的紧密关联里,产生了四种基本模式:一是梁启超式的社会学模式,要求美学为政治服务,服务于中国现代性的国民性转换,让中国民众由古代的臣民变成现代的新民。
在这一模式中,可以看到欧洲大陆的启蒙思想、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的多重影响。
这一模式在后来的演变中,俄国革命的思想又叠加进来,并在中国现代性的现实演进中成为一种精神核心。
二是蔡元培式的教育学模式。
受西方近代以来宗教不断地被科学和哲学所替代的大势的明显影响,受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重于宗教的影响,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让美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有基础的地位,让美成为中国现代性的人生境界。
现代美学现代美学是一种认为美是一种主观经验和人类文化的维度的学说。
其基本理念认为美是对于感官的愉悦,而不是一种客观的真理或美的“本质”。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方式,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艺术和文化。
本文将探讨现代美学的一些核心理念和其在当代美学中的应用。
一、美的本质现代美学学者认为,“美的本质”是一个不存在的概念。
他们认为美不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是一种主观经验。
美是在被观看者与观看对象之间的关系中产生的。
因此,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而是观察者的感受。
这意味着美是一种人类文化的维度,而非客观存在的属性。
二、审美主体现代美学中,观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成为了审美艺术的创造者。
观者从现场的题材中获取感受、思想、意见并被主题启发,审美成为了一种有益的、个人的、参与式的活动。
因此,艺术家的工作不再是为了创造一种“正确”的审美体验,而是创造一个可能的、开放的、多样化的体验。
三、艺术和审美经验现代美学认为艺术应以感性为基础,并允许不同的经验和解释。
它鼓励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以不同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欣赏。
正是这种开放性和多样性,使艺术成为了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现象。
审美经验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解释。
我们可以从感性角度去理解对于美的经验,同时我们也应该从知识及历史背景等维度去解读艺术作品。
因此,审美经验应该包含艺术的全面认知。
四、文化和价值观现代美学认为,文化和价值观是我们对于艺术和美的理解和感受的重要来源。
我们可以从不同文化中获取不同的审美经验。
因此,文化和价值观是影响艺术创作和鉴赏的重要因素。
同时,现代美学也提倡对于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五、美学的政治学和伦理学现代美学提出美学与政治和伦理学的关系及其影响。
政治和伦理有助于确定某些审美价值,因为我们对于人类和社会的理解是与我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和感受有关的。
在这方面,美学研究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社会政治环境的理解。
六、现代美学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在当代艺术领域,现代美学的理论已被广泛应用。
第一讲绪论(什么是美学)一、美学的历史1美学作为一种思想:不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美学思想都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1)西方:①古希腊②中世纪③近代④现代⑤后现代(2)中国:①先秦(第一个黄金时代)②魏晋南北朝(第二个黄金时代)③唐宋元③清代(第三个黄金时代)④近现代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1)西方:①18 世纪初唯理主义哲学体系②鲍姆加通③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深化鲍姆加通被誉为美学之父。
他在1735 年所写的博士论文《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提出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感性认识,这门学科称为“Aesthetics”。
1750 年,他的《美学( 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2)中国:①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初创期):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②两次美学热潮二、美学的研究对象1西方美学有关美学研究对象分为四派:第一种: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本身。
(柏拉图、鲍姆嘉通)第二种: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及艺术理论)(黑格尔)第三种:美学研究人的美感经验。
(立普斯、布洛)2我国有关美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美的问题。
第二,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第三,艺术问题。
三、美学的学科性质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研究人的生活世界,即人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
从这里引出美学的两个特点:第一,美学与人生有着密切的关联。
第二,美学和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2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美学是哲学的分支,它不属于形象思维,美学属于理论思维,哲学思维。
3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与艺术、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有密切的关系。
4美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美学所要体现的是其所处时代的精神,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会生成不同的美学体系。
第二讲美的本质(一)一、美的语义的区分1.“美”的字源学:(1)“羊大为美”:偏重于美的生理性和自然性。
( 2)“羊人为美”:偏重于美的宗教性和社会性。
当代美学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需要对当代美学的定义进行简单介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在当代社会中,美学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审美理论,而涉及到更广泛的文化、社会和政治议题。
其次,当代美学强调个体的审美体验和主体性,注重审美实践和个人感受。
最后,当代美学还与现代技术和媒介密切相关,拓展了美学研究的领域和方法。
因此,当代美学的定义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艺术审美范畴,成为一个更加综合和多元的学科领域。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逻辑框架,以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本文的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首先会对当代美学的概念进行简要概述,介绍当代美学的起源和背景,并明确本文的目的。
引言部分将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框架,引导读者进入全文。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当代美学的起源和背景,阐述当代美学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这部分内容将重点呈现当代美学的定义和内涵,展示当代美学对文化艺术领域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概括当代美学的定义,对当代美学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思考,并展望当代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结论部分将对全文的论述进行概括和归纳,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指引读者对当代美学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以上三个部分的交叉呼应和内在关联,将构成一篇完整而有序的文章,为读者呈现当代美学的多维面貌,引发读者对当代美学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1.3 目的目的部分:本文旨在探讨当代美学的定义,分析其起源、特点、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当代美学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艺术和审美观念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深入思考美学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最终,通过对当代美学的研究和展望,希望能够为美学领域的学者和艺术家提供一些启发,促进美学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中国美学史大纲》——绪论一.研究中国美学史的意义:建立现代美学体系●现代美学体系四原则:(1)古典美学与现代美学相互贯通。
(2)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相互融合。
(3)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
(4)基础美学和应用美学相互推进。
●总结: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分属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不能混为一谈。
应该尊重中国美学的特殊性,对中国古典的美学进行系统的研究。
如果不系统研究东方美学尤其是中国美学史所具备的独特范畴和体系,不把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融合起来,就不可能使美学成为真正的国际性学科,也就不能建立一个真正科学的现代美学体系。
二.中国美学史的对象和范围●看法一:中国美学史主要研究历史上关于美的理论(作者认为过于狭窄)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包括哲学美学,审美发生学,审美心理学、审美文艺学、审美应用科学。
有些在古代已得到发展,有些仅有萌芽。
中国古典美学体系是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的。
“美”并不是最中心的范畴,也不是最高层次的范畴。
)●看法二:研究中国人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发生、发展、变化的历史。
所以不仅仅要研究中国美学史上那些美学理论著作,而且要研究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识。
(宽泛)作者:1.美学不属于形象思维而是属于逻辑思维。
2.中国古典美学不是由具体的想象构成,而是由范畴和命题构成的思想体系。
3.美学史应研究每个时代的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4.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一个时代审美意识的理论结晶。
5.一部美学史,主要就是美学范畴、美学命题的产生、发展和转化的历史。
●审美意识史作者:我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是历史上各个时期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也就是历史上各个时期出现的美学范畴:比如唐代历史上的“境”就是唐代的美学范畴;宋代历史上的“韵”就是宋代的美学范畴。
还有美学命题以及由这些范畴、命题构成的美学体系。
作者:研究中国美学史,我们应当把每个历史时期的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研究清楚,以便于区分中国美学史和中国艺术批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