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病人的静脉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82.38 KB
- 文档页数:1
肺癌病人静脉化疗的血管护理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人体造成巨大的威胁。
目前,通过化疗来治疗肺癌已经成为普遍的方法。
而在化疗过程中,静脉注射药物是一种常用的方式。
正确的血管护理对于化疗成功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肺癌病人静脉化疗的血管护理,以保证药物顺利注入病人体内,减少不良反应。
1. 静脉通道的选择•首选静脉:在治疗开始之前,查找病人的静脉,找到较粗大且容易插管的血管,如锁骨下或侧颈静脉等。
一般情况下,选择较粗大的静脉进行插管,能够减少疼痛和出血的风险。
•透壁性较好的静脉:选择透壁性较好的静脉,注射药物后流速快,可避免药物进入组织引起肿胀和疼痛。
2. 插管前的准备插管前需要进行严谨的准备工作,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清洁手部:在进行插管操作前需要认真清洗双手,并使用消毒液清洗双手,避免引入细菌感染病人。
•检查器材:检查所需的输液器、针头、注射器等器材是否齐全,并确认器材是干净、无肉眼可见的裂痕和缺陷。
•选择止血贴:可以选择带有硬化剂的止血贴。
当针头脱离静脉时,止血贴能够通过压力优先将血流停止,减少出血的风险。
3. 插管过程中的细节护理插管过程中,需要进行严谨的护理和监测,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
•活动手臂:在插管前需要告知病人将手臂放松,并让病人做出握拳和张开手指的动作。
这样可以使静脉凸显,增加插管的准确度。
•固定位置:对于已经插管成功的针头,需要使用专门的贴带固定其位置。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保持针头的稳定,避免摇晃。
•检测血管通畅:治疗过程中,需要不断检测静脉是否通畅。
如果出现了血液回流不畅的现象,可以轻轻拍打针头周围,或是调整针头的深度。
4. 插管后的护理在插管成功后,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避免感染和其他不适。
•检查安全带:安全带的松紧程度需要经常检查。
如果过紧,会影响血液回流,过松则无法固定针头造成针头脱出,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
•给药前检查:进行化疗药物治疗前,需要对静脉插管进行检查,确保插管依旧稳定。
白血病化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需要进行药物的静脉注射。
以下是白血病化疗注射护理的要点:
注射前准备:
确认患者的身份和医嘱的准确性。
检查药物的配制和标签,确保药物种类、剂量和有效期等信息正确无误。
准备好所需的注射器、静脉通路装置、药物溶剂、溶液容器等。
洗手并采取无菌操作,确保注射过程的卫生和无菌。
注射过程:
根据医嘱和药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进行注射。
通常选择静脉穿刺或者已经建立的静脉导管。
使用正确的注射器和针头,确保药物的准确剂量和注射的顺利进行。
缓慢注射,遵循药物的给药速度和方法,以避免药物过快或过慢导致不良反应。
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药物的输注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完成后处理:
完成注射后,将注射器和针头放入医疗垃圾容器,确保废弃物的正确处置。
检查注射部位,观察是否出现注射相关的并发症,如药物渗漏、血肿等。
及时处理并报告医护人员。
记录注射过程的相关信息,包括药物名称、剂量、注射时间、注射部位等。
此外,白血病化疗药物可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常规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需要强调的是,白血病化疗注射是一项专业的医疗操作,应由经过相关培训和持证的医护人员进行。
患者在接受注射治疗时应严格遵循医嘱,并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和协调。
化疗静脉炎的护理措施简介化疗静脉炎是指在化疗过程中,由于静脉内注射的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症反应。
它是一种常见的副作用,症状包括疼痛、红肿、硬结和灼热感等。
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预防和处理化疗静脉炎至关重要。
预防措施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选择静脉通路是预防化疗静脉炎的关键措施之一。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例如静脉状况、化疗药物的性质和剂量等,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
常用的静脉通路包括外周静脉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
对于一些刺激性较大的化疗药物,应优先考虑使用中心静脉通路。
规范操作步骤规范操作步骤是预防化疗静脉炎的重要措施。
护理人员应该接受专业的培训,并熟悉操作流程。
在给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化疗药物之前,护理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洗手、消毒和穿戴手套等操作规范,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有助于早期发现化疗静脉炎的征兆,及时采取措施。
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注射部位,注意有无红肿、疼痛和硬结等症状,同时还需要询问患者有无灼热感、发热和寒战等感觉。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处理措施停止静脉注射一旦发现化疗静脉炎的症状,应立即停止静脉注射,并停止使用该静脉通路。
对于使用的化疗药物,需要妥善保存并向医生报告。
停止静脉注射可以减少炎症的扩散,防止进一步损伤。
高位抬举患肢在处理化疗静脉炎时,可采用高位抬举患肢的方式,以减少局部血流,减轻症状。
护士应嘱咐患者将患肢抬高,尽量避免活动和增大静脉压力,以防止炎症进一步扩散。
使用冷敷物冷敷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和红肿等症状。
护士可以使用冰袋等冷敷物,在患处冷敷15-20分钟,每天多次重复。
冷敷有助于收缩血管,减轻炎症反应。
使用局部药物在医生指导下,护士可使用局部药物来处理化疗静脉炎。
如抗生素软膏、糖皮质激素软膏等。
局部药物可以消炎、镇痛,并加速伤口愈合。
红肿疼痛患肢活动红肿疼痛患肢活动有助于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
肿瘤科病人的化疗静脉通路护理在医院肿瘤科,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式之一。
化疗药物的静脉注射是常见的给药途径,因此正确的化疗静脉通路护理对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和保障患者的安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前期准备、化疗注射、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肿瘤科病人的化疗静脉通路护理。
1. 前期准备化疗静脉通路的护理开始于前期准备,这是保证化疗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1 安全材料准备在化疗开始前,护士应确保准备好相应的安全材料,如一次性手套、口罩、护目镜、无菌敷料、透明贴膜等。
这些材料的使用有助于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1.2 静脉通路选择与评估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对于化疗静脉注射至关重要。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最佳的通路,常见的通路包括外周静脉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
在选择通路之前,护士需要对患者的静脉进行评估,包括静脉的通畅程度、直径、位置等。
1.3 静脉置管操作静脉置管是确保化疗静脉通路畅通的关键步骤。
护士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掌握正确的静脉置管技术,确保操作过程无菌、准确、熟练。
2. 化疗注射成功完成前期准备后,护士可以开始进行化疗注射。
在注射化疗药物时,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2.1 药物配置根据医嘱准备化疗药物时,护士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配置药物,确保准确无误。
2.2 注射技巧注射化疗药物时,护士需要掌握正确的注射技巧,包括推注速度、注射部位等。
推注速度要缓慢均匀,避免快速注射导致不良反应。
注射部位应选择静脉通畅、无明显损伤的部位。
2.3 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随着化疗药物的注射,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肤过敏等。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护士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记录。
3. 注意事项除了前期准备和化疗注射外,护士在化疗静脉通路护理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个事项:3.1 通路护理在化疗完成后,护士应对患者的静脉通路进行护理。
护理包括对通路部位进行消毒、更换输液贴膜、观察通路是否红肿、渗血等并在每次输液前进行冲洗。
化疗静脉反应的分级及护理化疗静脉反应的分级[1];0级为无疼痛;Ⅰ级局部皮肤发红,轻微疼痛;Ⅱ级为轻度肿胀、灼热,中度疼痛;Ⅲ级为局部中度肿胀,重度疼痛,水疱形成,直径<1cm,Ⅳ级为中度或重度肿胀,顽固性疼痛,水疱直径超过1cm,影响肢体功能。
国外文献报道[3]将静脉炎按症状及程度轻重分为6度。
0度仅穿刺局部不适感,无其他异常;Ⅰ度静脉周围有硬结,可有压痛,但无血管痛;Ⅱ度局部轻度不适,插管尖端压痛、发红,滴速加快时局部不适感加重;Ⅲ度局部中等度不适,滴速加快时出现血管痛,插管尖端皮肤发红并扩延5 cm左右;Ⅳ度局部明显不适感,输液速度有时突然减慢,插管尖端皮肤发红扩延>5 cm;Ⅴ度不仅具有Ⅳ度症状外,拔管时针尖可见脓液。
护理措施[2]Ⅰ级反应:局部用75%酒精湿敷或外涂氢化可的松软膏,用冰块间断冷敷12~24h。
禁用热水冲洗局部或热敷。
1~2天可恢复正常。
Ⅱ级反应:根据范围大小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00~200mg加利多卡因1~2ml做局部环形封闭(即由疼痛或肿胀区域外缘做多点注射),间隔1~2天再行封闭1次,一般不超过3次。
表面涂以氢化可的松软膏,并间断冰敷24~48h,冰敷时注意避免冻伤。
1周左右即可痊愈。
Ⅲ级处理方法同Ⅱ级,水疱处用无菌注射器抽干后,用0.75%碘酊消毒,再涂抹氢化可的松软膏。
避免水疱脱皮。
如果已脱皮,此处不宜涂抹氢化考的松软膏,以免影响局部愈合。
疼痛较重者遵医嘱应用止痛药,多数2周以内痊愈。
Ⅳ级处理方法同Ⅲ级。
但对水疱已脱皮,创面较深者,应按无菌换药处理。
对疼痛严重,影响肢体功能,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
加强生活护理,一般3周左右可痊愈。
中药治疗[20]治疗方法有很多,如冷、热敷,理疗及硫酸镁湿敷等[8]。
中草药有孙立志等[19]用新鲜木芙蓉花和叶捣碎敷在患处,对静脉炎中的血管硬化效果较好。
高玉珍等[5]的七叶一枝花对静脉炎的疼痛疗效较好。
何成全等[9]用30%生桐油加70%生石膏拌成油膏防治化疗药物引起的皮下外渗和静脉炎。
题目:化疗药物使用静脉护理规范制定部门:护理部制订日期:2012.5 页码:3执行日期:2012.5. 监管部门:护理部执行部门:全院各临床科室化疗药物使用静脉护理规范一、化疗药物静脉输入的护理:1 .化疗前护士要掌握药物的性质,进行有效的血管评估:如是发疱剂,应选择粗直、弹性好、回流通畅的前臂静脉血管,且穿刺点上方向心方向无血管外伤史、手术史及尚未完全闭合的针眼。
避免在手指、关节、下肢等处穿刺;如伴有上腔静脉综合征,选择下肢时另外。
乳腺手术的患者,患肢禁止使用化疗药物。
对容易引起局部灼伤坏死的药物,不应选择手足背小血管。
2 .选择适当的血管通道器材:输液时间在三周以上者,PICC置管为首选;使用静脉留置针,建议当日用当日拔。
最好不留留置针;使用7号头皮针,需妥善固定。
3 .根据医嘱,选择无刺激性的液体。
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一般在使用化疗前30分钟内滴完止吐药。
4 .检查穿刺局部有无红肿药液外渗的现象,有无回血,检查无误后方可输注化疗药。
5 .遵医嘱调节好滴数。
6 .向患者交代输注化疗药的注意事项。
7 .化疗药物输注期间加强巡视,发现故障及时处理,减少重穿机会,并取合适卧位,让患者处于身心最佳的状态,一旦发现渗漏及时中断输液,予以相应处理,同时要观察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8 .化疗药物输注完后,应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水快速滴冲尽管壁上残留的药物,再滴注其他药物。
9 .输液完毕后,顺血管走向拔针,再迅速压迫3分钟,并抬高该肢体。
防止针眼渗血渗药,刺激局部。
10 .观察患者穿刺局部情况,并嘱患者做肢体运动,减少药物停留时间、使化疗造成的损伤有一定的修复时间。
11 .长期化疗患者应根据化疗方案,计算静脉使用次数,制定计划交替使用血管、使化疗造成的静脉损伤有一定的修复时间。
二、化疗药物渗漏时的护理:1 .立即停止化疗药物输注,回抽漏于皮下的化疗药物,然后拔出针头。
2 .通知主管医生及护士长。
3 .抬高患肢48小时,超过心脏水平。
化疗患者的静脉血管护理目的预防静脉化疗渗漏,做好静脉血管的护理。
方法将化疗病人随机分组,对照组43例,自我护理组43例。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期、中期、后期进行护理干预。
自我护理组进行常规的操作护理。
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在穿刺过程中焦虑恐惧程度、疼痛程度及药物外渗现象差异显著。
结论注重血管护理能有效地防止静脉炎或静脉栓塞、肢体功能障碍、局部组织坏死等的发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标签:化疗; 静脉; 护理肿瘤化疗在目前肿瘤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化疗药物绝大多数在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的正常细胞均有毒害作用,在有效的肿瘤化疗中毒副作用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对血管内膜刺激性较大的药物作静脉注射时可引起静脉炎或静脉栓塞,如药物不慎漏于皮下,导致肢体功能障碍。
引起化疗渗漏的因素较多,后果严重,不仅对患者产生严重的损害,而且易产生医疗纠纷。
据资料估计,化疗渗漏率为0.1%~6%,实际的发生率可能更高[1]。
预防静脉化疗渗漏已引起广泛重视,因此,肿瘤患者在进行化疗时做好静脉血管的护理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86例,男47例,女39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3岁;随机分为自我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3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护理措施2.1 预防因化疗药物渗漏后危害严重,在输注化疗药物前作好预防以减少化疗药物的外渗,关键是要加强对使用化疗药物的医生和护士的专业培训。
使用腐蚀性化疗药物时重在预防,避免外漏。
在作化疗前应了解病人的药物过敏史,给药前作好预防措施,随时准备好抗过敏等抢救用物。
化疗给药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执行,注射前应告知病人,在静脉给药时如有疼痛或不适应立即告诉医护人员。
如有外渗立即停止药物注入,按抗癌药物外渗予以处理。
强刺激药物给药过程中护士必须在床旁密切监护直至药物输入体内,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液,按化疗外渗处理。
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化疗后静脉炎的原因(1)化学因素:主要是药物因素,如药物的酸碱度、药物的浓度、渗透压、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
(2)物理因素:包括环境温度、液体输液量、温度、速度、时间、针头对血管的刺激。
(3)血管因素:主要指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淋巴循环状况以及患者的营养等全身状况。
若为特异性体质,输入丝裂霉素、顺铂等化疗药物后表现出局部过敏反应。
【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选择一条合适的静脉。
根据药物选择血管:发泡性、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不宜选手、足背小血管,最佳的血管选择是深静脉(CVC、PICC)置管。
必须使用外周静脉时的顺序是:前臂→手背→手腕→肘关节。
长期化疗的患者,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
除上腔静脉综合征者,不宜选择下肢静脉输液。
(2)用一次性头皮套管针建立静脉通路。
(3)用一次性注射器冲入8~10ml生理盐水,检查注射部位有无红肿、疼痛、回血情况,确认静脉回血通畅。
(4)确认静脉通畅后,才可接上稀释好的抗癌药物,药物使用的前10~15分钟要特别认真观察。
(5)如果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先注入非发泡性药物;如两种均为发泡性,先注入量少的一种,两次给药之间应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冲洗管道。
(6)缓慢注射,阻力要小,每注射1~2ml应检查有无回血。
(7)有任何阻塞的迹象均需立即停止输液并检查原因。
(8)如发现或疑似外渗,应立即另选注射部位,避免使用同一静脉远端。
原注射部位必须按外渗处理。
(9)拔针时应迅速,用无菌棉球压迫穿刺部位3 ~5 分钟, 同时抬高穿刺的肢体,以避免血液返流,防止针眼局部瘀斑,有利于以后再穿刺。
(10)选择适宜的输注装置,强刺激性药物要使用专用精密过滤器的输液器,其滤膜孔径为3μm,对药物微粒滤出率90%,明显减少静脉炎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1)化疗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做好心理疏导。
2.化学性静脉炎的处理(1)抬高患侧手臂,以利于血液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