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发展史概述经典课件(PPT67页)
- 格式:ppt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68
第1章: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史▫世界移动通信的发展•第一阶段(从二十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第二阶段(从40年代中至60年代末)•第三阶段(70年代至80年代)•第四阶段(920年代至今)▫中国移动通信的发展•第一代•第二代•第2.5代•第三代世界移动通信的发展第一阶段:从二十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运用在专用系统和军事通信▫使用频段主要是短波段▫人工交换和人工切换频率▫移动通信设备采用电子管,又大又笨重,效果很差第二阶段:40年代中至60年代末▫开始运用于民用系统▫主要使用VHF(甚高频)频段的150MHZ,到了后期发展到400MHZ频段▫从人工交换到专用自动交换系统▫移动通信设备小型化第三阶段:70年代至80年代▫开始运用于个人领域▫使用频段为800/900MHZ▫集成交换系统▫移动设备小型化,系统大容量化,信息传输实时化▫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时代▫美国Bell实验室推出的蜂窝系统概念▫典型系统•美国的AMPS•英国的TACS系统•北欧的NMT系统•日本的NAMTS系统蜂窝系统蜂窝系统也叫“小区制”系统。
是将所有要覆盖的地区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的半径可视用户的分布密度在1-10KM。
在每个小区设立一个基站为本小区范围内的用户服务。
并可通过小区分裂进一步提高系统容量。
第四阶段:90年代至今▫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的广泛应用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具体的设计、规划和实施阶段▫2G是以数字传输、时分多址或码分多址为主体技术的通信系统▫典型的2G系统•欧洲的GSM系统•美国的DAMPS系统和美国的IS-95A CDMA系统•日本的JDC系统▫90年代中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进入到具体的设计、规划和实施阶段▫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形成了北美、欧洲和中国三大国际性集团•北美的CDMA2000•欧洲的WCDMA•中国的TD-SCDMAITU提出IMT-2000概念▫ITU: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国际电信联盟▫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 System-2000,国际移动电话系统-2000 ▫ITM-2000规范:•标准全球性、频带全球性、终端全球性、漫游全球性•移动业务质量更高、频率使用效率更高、数据传输速率更高•高速的分组数据传输率:∙固定位置:能达到2Mbps∙步行用户:能达到384Kbps∙车载用户:能达到144Kbps中国移动通信的发展第一代(1G)移动通信网络:▫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第一代移动网络开通▫只支持话音业务▫采用英国的TACS体制第一代移动通信的特点:▫易受干扰▫保密性差▫系统容量少▫提供有限的业务▫手机体积大,价格昂贵(大哥大)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2G):▫1992年在嘉兴地区,第二代移动蜂窝网开始试运转▫90年代初、中期,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全国开通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网络▫90年代中期,部分省市的IS-95A CDMA实验系统▫2001年,中国联通在全国开通IS-95A CDMA网络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2G)的特点:▫系统容量提高▫语音质量更好▫便于实现安全通信保密▫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用系统的通用性▫能实现更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可降低设备成本和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第2.5G时代移动通信网络:▫2000年,中国移动在全国开通商用网—GPRS系统∙在GSM网络基础上演化的一个过渡网络∙数字制式∙采用包交换技术∙更为广泛的数据业务▫2003年,中国移动在全国开通商用—EDGE系统第三代(3G)移动通信网络:▫2002年,中国联通开通全国商用网CDMA 2000-1X系统▫数字制式▫语音质量更好▫通信安全保密性好▫系统容量大▫采用包交换技术▫支持高速的数据业务第二章:移动通信系统概述▫移动通信的特点•区分移动通信与无线通信•移动通信的复杂性问题▫移动通信的分类•寻呼系统/无绳电话/集群调度/卫星系统/蜂窝移动▫蜂窝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蜂窝概念/宏蜂窝/微蜂窝/微微蜂窝/智能蜂窝•切换/漫游▫标准化组织▫OSI参考模型▫S7信令▫网络的概念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工作于复杂的干扰环境▫可利用的频谱资源有限▫移动性使得网络管理复杂▫用户数量庞大移动通信的复杂一:发射信号传播方式的多样式▫直射▫反射▫绕射▫漫反射▫移动产生的特殊效应多径效应:由于不同途径传输过来的信号产生衰减(解决:RAKE接受技术) 移动通信的复杂二:外来信号的多样式▫干扰▫噪声移动通信的复杂三:对移动台的特殊要求▫外界环境的影响▫性能的稳定可靠▫携带方便、小型、低功耗、耐高温、耐低温▫操作方便通信系统的分类:▫核心网▫接入网:•有线接入:∙光纤接入∙光纤同轴混合网∙Cable Modem∙XDSL•无线接入:∙卫星接入∙蜂窝接入∙微波接入∙WLAN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寻呼系统(BB机)▫无绳电话(寻呼机)▫卫星通信系统:•铱(Iridium)星系统•全球星(Global Star)系统▫蜂窝移动▫集群调度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功能部件:▫移动台(MS)▫基站系统(BSS)▫网络交换系统(NSS)▫操作维护系统(OMS)蜂窝概念的引入:▫大区制移动通信系统•信号传输损耗、通信距离有限•大区制系统覆盖范围30-50KM、发射功率50-200W、天线很高(>30CM)•具有网路结构简单、频道数目少、没有无线交换机、直接与PSTN(公共电话网)相连▫大区系统的局限性•覆盖范围有限•服务的用户容量有限•服务性能较差•频谱利用率低▫1974年美国Bell实验室提出蜂窝(CELL)的概念•无线覆盖区域的一种理论化的模型•六边形•宏蜂窝(Macrocell):∙每小区的覆盖半径大多为1-25KM∙用于大面积覆盖∙基站天线置于相对较高的地方∙基站的发射功率较强∙存在盲点问题•微蜂窝(Microcell):∙覆盖半径大约为30-300M∙发射功率相对较小,一般在1-2W∙基站天线置于相对较低的地方∙用于解决盲点问题•微微蜂窝(Picoell):∙微蜂窝的一种∙覆盖半径更小,一般只有几十米∙基站发射功率更小∙用于解决盲点问题•智能蜂窝:∙扩大系统覆盖区域∙提高频谱利用率、增加系统容量∙降低基站发射功率,减少信号间干扰∙存在于TD-SCDMA系统中•切换:∙在通话(业务处理)过程中发生∙MS业务处理过程中,从一个小区的覆盖移动到另外一个小区的覆盖区域,MS可能发生小区间的切换∙切换过程对于MS用户来说是不易察觉的,也就是说用户不知道已经发生切换,即:切换过程对用户是透明的。
移动通信发展史概述1.早期探索(1900s - 1940s)在20世纪初,无线电通信技术逐渐发展起来。
1909年,马可尼成功实现了跨大西洋无线电通信。
随后,移动通信的概念开始出现。
194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开发出了第一台移动电话,但由于技术限制,其通信范围非常有限。
2.初期的模拟移动通信(1950s - 1980s)195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推出了第一部商业化移动电话,标志着移动通信时代的开始。
随后,各国纷纷研发出自己的移动通信系统。
例如,1960年代,日本推出了PHS(个人手持电话系统)。
1980年代,美国推出了AMPS(高级移动电话系统)。
这一时期的移动通信技术以模拟信号为主,通信质量受到环境影响较大。
3.数字移动通信时代的到来(1990s - 2000s)1990年代,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移动通信开始取代模拟移动通信。
1991年,芬兰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络。
随后,数字移动通信技术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普及。
这一时期的代表技术有TDMA(时分多址)和GPRS(通用分组无线服务)。
4.3G、4G和5G时代的到来(2000s - 至今)2001年,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正式商用,数据传输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随后的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和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和网络容量。
4G时代,人们开始广泛使用移动互联网,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
5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将进一步支持大规模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兴应用。
移动通信技术自20世纪初发展至今,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从1G到5G的演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将继续发展,为人类带来更多便捷和创新应用。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对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些影响的概述:1.经济影响–产业带动:移动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增长,包括设备制造、网络建设、运营服务等多个环节。
移动通信发展史概述移动通信发展史概述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的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
它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对移动通信发展史进行概述,并介绍一些关键的里程碑事件。
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
它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技术,包括全球系统移动通信(GSM)和北美的第一个移动通信系统。
这种技术的主要特点是通过模拟信号传输语音和简单的数据。
然而,1G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如通信质量不稳定、容量有限和隐私保护问题。
因此,人们开始寻找更高级的解决方案。
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开始在20世纪90年代普及。
与1G 系统不同,2G采用了数字信号传输技术,包括全球通信系统(GSM)和第二代数字蜂窝方式(CDMA)等。
2G系统的推出使得通信更加可靠稳定,并引入了新的功能,如短信和多媒体消息。
这些系统还提供了更大的容量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
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在2000年代初开始商用化。
3G系统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如宽带无线接入、多媒体通信和高速数据传输。
3G系统的最大亮点是提供了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它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动了移动应用的兴起。
4.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在2010年代初开始商用化。
4G系统采用了全IP网络和全新的OFDM调制技术,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4G系统的推出使得高清视频流畅播放和高品质实时游戏成为可能。
它的普及也促进了移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5.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是当前最新的移动通信技术。
5G系统采用了更高频率的无线波段和更先进的天线技术,提供了更大的容量、更低的延迟和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
5G技术的推出将催生许多新的应用场景,如智能城市、物联网和自动驾驶。
通信发展史通信技术发展史通信技术发展史系部:计算机工程系班级:通信13-1班学号:**********姓名:XXX日期:2015年5月23日通信技术发展史目录通信技术发展史一、古代通信利用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人的基础感官(视觉,听觉等)可达性建立通信系统,是人类基于需求的最原始通信方式。
广为人知的“狼烟传讯(2700多年前的周朝)”、“信鸽传书”、“伐鼓传声”、“鹞子传讯(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XXX和XXX为代表)”、“天灯(代表是三国时期的孔明灯的使用,开展到后期热气球成为其延伸)”、“旗语”以及随之开展依托于文字的“信件(周朝曾经有驿站出现,传递公文)”都是古代传讯的方式,而信件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成为人们主要传递信息的方式。
这些通信方式,或者是播送式,或者是可视化的、没有连接的,可是都满足当代通信信息传递的要求,或者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多对一。
图1-1图1-2而这种通信方式,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有的消散在历史的潮流中,有的依然在使用,可以说,其时间是从4000年前到现在;1661年英国XXX和使用第一个有日期的邮戳;1840年5月6日,英国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一便士黑票”;图1-3通信技术发展史二、近当代通信以电磁手艺为肇端,是电磁通信和数字时代的开始。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有,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铁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利用电和磁的技术,来实现通信的目的,是近代通信起始的标志,代表性事件如下:1835年,美国雕塑家、画家、科学快乐喜爱者XXX (Samuel Morse)成功地研制出生避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式(有线)电报机。
他发明的莫尔斯电码,利用“点”、“划”和“间隔”,可将信息转换成一串或长或短的电脉冲传向目标地,再转换为原来的信息。
1844年5月24日,XXX在XXX进行了“用莫尔斯电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而完成了远程电报通信。
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年3月26日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成立。
1994年12月底广东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1995年4月中国移动在全国15个省市也相继建网,GSM数字移动电话网正式开通。
1996年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1997年7月17日中国移动第1000万个移动电话客户在江苏诞生。
1997年10月22日、23日广东移动通信和浙江移动通信资产分别注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
1998年8月18日中国移动客户突破2000万。
1999年4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
1999年7月22日0时"全球通"移动电话号码升11位。
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它是在分离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和业务的基础上新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00年5月1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揭牌。
2001年7月9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2.5G)系统投入试商用。
2001年11月2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第一亿客户代表在北京产生,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已成为全球客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2001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通信关闭TACS模拟移动电话网,停止经营模拟移动电话业务。
2002年3月5日中国移动通信与韩国KTF公司在京正式签署了GSM-CDMA自动漫游双边协议。
中国移动通信率先实现了GSM-CDMA两种制式之间的自动漫游。
2002年5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实现短信互通互发。
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业务正式投入商用。
2002年10月1日中国移动通信彩信(MMS)业务正式商用。
2003年7月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和用户总量均居世界第一,手机产量约占全球的1/3,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机生产大国。
移动通信发展史概述移动通信,是指利用无线电技术实现移动性设备之间的通信,它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交流方式,对加快信息时代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概述移动通信的发展史,从早期的无线电通信到现代的5G时代,逐步展示移动通信的发展脉络。
一、无线电通信的诞生无线电通信是移动通信的起源,它利用无线电波传输信号进行通信。
19世纪末,无线电技术开始崭露头角,著名科学家马克士韦尔在理论上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并由此奠定了无线电通信的基础。
1901年,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利用无线电通信实现了跨大西洋的通信,开创了无线电通信的先河。
二、2G时代的到来20世纪80年代末,移动通信进入了2G时代,即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
2G时代采用了数字化传输技术,代表性的通信制式有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GSM的出现标志着移动通信从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变,通信质量和容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同时,2G时代还初步实现了短信功能,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发送和接收短信,这对人们的通信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三、3G时代的突破进入21世纪,移动通信进入了3G时代,即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3G时代以WCDMA、CDMA2000等为代表,提供了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好的数据服务。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上网、收发电子邮件等。
3G时代的到来,开启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人们开始享受到移动通信带来的全新体验。
四、4G时代的快速发展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4G时代应运而生。
4G时代以LTE技术为代表,提供了更快的传输速率和更稳定的网络连接。
人们可以随时观看高清视频、进行高质量的语音通话等。
4G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移动应用的发展,移动支付、在线购物、移动办公等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即将到来的5G时代目前,全球正处于迎接5G时代的关键节点。
5G时代将为移动通信带来更大的突破和革命。
5G技术将大幅提高网络速度,降低延迟,为人们提供更稳定、更快速的通信体验。
移动通信的发展史移动通信的发展史概述:移动通信是指利用无线技术和网络设备进行的无线通信方式。
本文将对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进行详细介绍,包含方式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演进、移动通信标准的制定等内容。
一、方式的发展1.1 早期移动通信设备1.1.1 手持对讲机1.1.2 车载方式1.2 方式的诞生1.2.1 第一部移动方式的诞生1.2.2 早期方式的特点和功能1.3 2G网络时代1.3.1 GSM标准的制定1.3.2 2G网络的建设和普及1.3.3 短信功能的引入1.4 3G网络时代1.4.1 CDMA2023、WCDMA和TD.SCDMA三大制式的竞争 1.4.2 高速数据传输和互联网接入1.4.3 视频通话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1.5 4G网络时代1.5.1 LTE标准的发布1.5.2 高速数据传输和网络容量提升1.5.3 移动应用和云计算的普及二、网络技术的演进2.1 低速数据传输时代2.1.1 数据传输的原始方式2.1.2 数据通信标准的制定2.2 高速数据传输时代2.2.1 2G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提升2.2.2 3G网络的高速数据传输实现2.2.3 4G网络的更高速数据传输和全球漫游三、移动通信标准的制定3.1 GSM标准3.1.1 GSM标准的起源和发展3.1.2 GSM标准的技术特点和功能3.2 CDMA标准3.2.1 CDMA标准的起源和发展3.2.2 CDMA标准的技术特点和功能3.3 LTE标准3.3.1 LTE标准的制定和发布3.3.2 LTE标准的技术特点和功能四、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移动通信发展中的重要事件时间线图附件2:各个时代的方式机型图片集合附件3:移动通信标准的具体技术规范文档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基于数字通信技术的全球移动通信标准。
2.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技术,是一种基于扩频技术的全球移动通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