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1.28 MB
- 文档页数:73
中卫旅游十大景点中卫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拥有众多令人陶醉的旅游景点。
以下为您介绍中卫旅游的十大景点。
一、沙坡头沙坡头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处,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
这里有中国最大的天然滑沙场,“沙坡鸣钟”是中卫八景之一。
游客可以乘坐滑板从百米沙坡上滑下,耳畔传来嗡嗡的轰鸣声,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除了滑沙,还能骑骆驼穿越沙漠,领略无垠沙海的壮阔。
黄河在这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 S 形弯道,乘坐羊皮筏子顺流而下,欣赏两岸的美景,是一种难忘的体验。
二、腾格里沙漠湿地·金沙岛金沙岛休闲度假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这里有大片的薰衣草花海,每逢花期,紫色的花朵如梦如幻,仿佛置身于普罗旺斯。
除了薰衣草,还有各种花卉和植物,形成了五彩斑斓的景观。
游客可以在湖边散步,欣赏水鸟嬉戏,或者参加一些户外拓展活动,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三、寺口子风景区寺口子分为东、西两个景区,东区以峡谷奇观著称,西区则是丹霞地貌。
这里的山势陡峭,怪石嶙峋,有的像狮子,有的像大象,形态各异。
沿着峡谷前行,清澈的溪流在脚下流淌,让人心情舒畅。
在西区,红色的丹霞地貌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壮观,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四、高庙高庙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建筑风格独特,结构紧凑。
高庙的建筑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在不大的面积内,集中了 260 多间殿堂。
寺庙内的壁画和雕塑精美绝伦,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
登上高庙的顶部,可以俯瞰中卫市区的全貌。
五、中卫鼓楼中卫鼓楼位居城市中心,是中卫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鼓楼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四面门洞上分别刻有“迎恩”“镇远”“澄清”“拱极”的字样。
夜晚,鼓楼被灯光照亮,更加显得庄严肃穆。
六、通湖草原通湖草原位于腾格里沙漠腹地,这里沙峰林立,绿草如茵。
游客可以在这里参加篝火晚会,品尝烤全羊,欣赏蒙古族的歌舞表演,感受浓郁的草原风情。
白天还可以骑马、射箭,体验草原生活的乐趣。
七、黄河宫黄河宫主体建筑高 369 米,创意采用唐朝诗人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词寓意,将黄河之水凝练成水滴建筑形态。
《航拍中国》宁夏中卫介绍600字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六盘山和贺兰山分别矗立在它的南北两端,宁夏南部是干旱少雨的黄土高原,它的北部同时被3片沙漠包围,穿行而过的黄河孕育出了富庶的塞上江南。
我们的旅程从宁夏的最南端开始,飞越六盘山脉,拜访一片失而复得的森林,沿着清水河一路北上,探寻黄土地里的生机,在它与黄河的交汇处,见证宁夏最甜蜜的果实。
中卫市中宁县鸣沙镇有了水,再甜的梦想也可能实现,这是“西瓜”号专用水车,它满载着来自黄河的灌溉用水,为西瓜的生长提供保障,在这里,灌溉就像是一场接力,到站之后,水车里的水被分给每一位瓜农,再由它们送达给地里的每一株瓜苗,浇水之后的土地会被立刻蒙上一层地膜减少蒸发,长期缺水的历史曾让这片荒滩无人问津,如今黄河水一来,荒滩积攒的财富立刻兑现,超长的日照时间,悬殊的昼夜温差,加上地里丰富的硒钾元素,都是西瓜的最爱,7月硒砂瓜铺满大地,人们终于相信宁夏的夏天也可以甜美多汁。
黄河清水河最终在中宁县注入黄河,这是黄河支流与主流的相遇,也是宁夏的水系当中重要的一次汇流,黄河和清水河的泥沙淤积形成了富含矿物质的土壤,这里孕育出了宁夏最火红的果实——枸杞,这是一种难以保鲜的果实,成熟的枸杞果一旦被摘下,常温下大约只能保存2到3天,枸杞干果,是这们最常见到的它的样子,说起来,枸杞与茄子和辣椒的关系最近,都属于茄科,但只有它拥有甘甜的口感。
这趟旅程从沙漠深入开始,欣赏难得一见的白色奇观,沿着铁路前进,看人们如何捆住流动的沙漠,邂逅一群悠然自得的奶牛,看一看戈壁上建起的高科技。
腾格里沙漠腾格里沙漠,雪是最意想不到的客人,来自西伯利亚的寒冷气流,把空气中稀少的水汽凝结成雪,大地也在一夜间变了颜色,在腾格里沙漠,这样的景色并非难得一见,每年,这里几乎都会有两次以上的降雪,不过想要亲自见证这样的奇观,唯有在最寒冷的时刻穿越沙漠,至少在180万年前,这片中国第四大沙漠就形成了,遇上大风天气,它就会展现出狂躁的一面,宁夏只是挨上了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就足以感受到它的威胁,一支队伍向沙漠发起了挑战,按照1米乘1米的尺寸,人们用麦草扎成一个接一个的方格,就这样,流动的沙被锁住了,草格间,绿草开始生长,先成条,再成片。
中卫景点介绍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风景优美的城市。
中卫市内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以下将为您介绍中卫市的几个著名景点。
首先是中卫市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沙坡头。
沙坡头位于中卫市西南50公里处,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公园。
这里有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最高处海拔高达约1700米,是沙漠中的一座绿洲。
沙坡头景区内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着壮丽的沙漠风光和丰富的植被。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沙漠的壮美,还可以体验沙漠滑沙、骆驼骑行等项目。
其次是中卫市的另一著名景点——古羌城。
古羌城位于中卫市南部的羌塘镇,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城池遗址。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研究古代羌族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
古羌城内有古代城墙、城门、宫殿、寺庙等建筑,还有大量的古代文物和遗址。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古羌文化的魅力,了解古代羌族的生活和历史。
除此之外,中卫市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点。
比如位于中卫市西南的沙湖景区,是一个以湖泊、沙漠、植被和野生动物为主要景观的自然风景区。
这里有着湖光山色、奇峰异石、翠林茂草,是一处理想的休闲度假胜地。
此外,中卫市还有大通山、南明湖、银川大峡谷等风景名胜,各具特色,值得一看。
总的来说,中卫市拥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无论是沙漠风光、古城遗址,还是湖泊山川,都能让游客领略到中卫市的独特魅力。
希望您有机会前来中卫市旅游观光,亲自体验这里的美丽景色和独特风情。
中卫市简介中卫地处黄河前套之首,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宁、甘、内蒙古三省区交界点上,是宁夏最年轻的地级市,辖沙坡头区以及中宁、海原两县,市人民政府驻沙坡头区滨河西路。
总面积16986.1平方公里,其中川区面积3681.1平方公里,占21.67%,山区面积13305.2平方公里,占78.33%。
人口103万,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32%。
中卫历史悠久。
3万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春秋时期为羌族和戎族的杂居地,秦并六国后将中卫纳入版图,自此有10代王朝设郡建县。
因其东连陕晋,西通甘新,北抵内蒙,南达川滇,是“丝绸之路”边陲要塞;前有黄河之险,后接贺兰之固,扼守宁夏西大门,自古为西北地区兵家必争之重镇。
2003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中卫县(改设为中卫市沙坡头区),成立地级中卫市。
中卫得黄河自流灌溉之利,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是西北重要的商品粮、畜产品、水产品和果菜生产基地,被誉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
而今现代农业向精品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了枸杞、设施蔬菜、西甜瓜种植、家禽养殖、草畜、马铃薯、优质米、生猪、水产养殖和红枣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中国枸杞之乡”、“世界枸杞之都”、“中国压砂硒砂瓜第一市”、“西部养鸡第一市”的美名享誉全国;现代工业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蓬勃发展,形成了造纸、酿酒及农副产品加工、冶金化工、建筑建材、机械制造、电力及能源工业等优势产业群体,培育壮大了中冶美利纸业集团公司、宁夏红集团公司、宁夏发电集团中宁分公司、赛马水泥中宁分公司等优势骨干企业,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2家。
机制纸、枸杞酒、珩磨机床、水泥、电石、铁合金等主要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美利、宁新、石空工业园区及宁夏红科技园、常乐陶瓷园等工业基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入园企业逐步增多,增强了经济实力。
中卫市位于宁夏城镇一级轴带发展区与二级轴带发展区的交汇点,定位为宁夏中西部中心城市,也是宁夏四大城市片区之一的中心城市。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风景区简介宁夏中卫市沙坡头风景区,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距离中卫市区约60公里,占地面积约777平方公里。
这个风景区是中国著名的红、白、黑三河交汇处,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壮丽的沙漠风光和沙丘奇观,因此被誉为中国的“沙漠明珠”。
这里的沙丘纵横交错,高低起伏。
风景区内最著名的景点是沙坡头,这是一座形状独特的巨大沙丘,其模样酷似一张端坐的巨人面孔,因此得名沙坡头。
沙坡头高约150米,长约约5公里,它坐落在湿地之中,东临茨夫之湖,西通巴丹吉林沙漠,北临敖鲁古雅山,南接满坑光伏电站,境内沙丘连片,分布有红、白、黑三种不同颜色的沙丘,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观赏选择。
沙坡头风景区除了沙丘外,还有一片辽阔的湿地,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
每到春秋两季,成千上万只候鸟会在这里栖息、觅食,形成壮观的候鸟飞行盛宴。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观赏候鸟的飞行和栖息,还能欣赏到壮美的湿地风光,感受到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此外,沙坡头风景区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
在这里,游客可以参观到回族传统村寨,了解回族的风情民俗和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
此外,沙坡头风景区还有丰富多样的沙漠运动体验项目,如驼队穿越、沙漠滑沙、沙地越野等,让游客可以充分感受到沙漠的神秘和魅力。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风景区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也注重开展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
政府在风景区内修建了多个便利设施,如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休息区等,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体验环境。
此外,也制定了严格的保护规定,禁止游客破坏植被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持了风景区的原始风貌和生态平衡。
总之,宁夏中卫市沙坡头风景区以其独特的沙漠风光和湿地生态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这里不仅有壮丽的沙丘奇观,还有丰富的候鸟资源和传统文化底蕴,是一处集自然景观、生态保护和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前来宁夏旅游的游客不容错过沙坡头风景区这个迷人的地方。
中卫市大风气候特征分析
中卫市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南部,是一个具有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的城市。
该市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四季分明、干旱少雨、温差大、风大等。
中卫市的四季分明。
该市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天寒冷,夏天炎热,春秋季
温和。
年平均气温在12摄氏度左右,无明显的季节性逆温现象。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秋季气温逐渐下降,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
四季的变化非常明显,适宜人们的活动和
生产。
中卫市的干旱少雨。
该市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呈现明显的干湿季节分
明特点。
年总降水量在250毫米左右,属于干旱少雨区域。
尤其是冬季和春季的降水量非
常少,几乎没有下雨的天气,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中卫市的温差大。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中卫市地处内陆,距离海洋较远,没有海洋
的调节作用,使得该市的温差非常大。
白天和晚上的温差一般在15摄氏度以上,甚至可以达到20摄氏度左右。
特别是在春季和秋季,早晚温差最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中卫市的风大。
该市位于黄土高原的北缘,地势较高,海拔差异明显,山脉纵横交错。
中卫市的地形地势使得该市的风力较大,在春季和秋季尤为明显。
沙尘暴的频发也与此有关,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
中卫市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四季分明、干旱少雨、温差大、风大等。
这些特点对于
该市的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人们根据气候条件来调整自己的生活
方式和产业结构,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
中卫市大风气候特征分析中卫市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是一个内陆省市,其气候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制约因素等。
大风是中卫市气候的一个显著特征。
本文将对中卫市大风气候特征进行分析。
1. 气候地理背景中卫市位于中国的东经105°10′~106°56′,北纬36°23′~38°50′之间,总面积7.56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之一。
地处高原和沙漠地区交汇的边缘地带,气候独特。
2. 大风发生的季节分布中卫市的大风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
春季大风主要出现在3月至5月期间,主要是由于大面积冷空气南下引起的。
秋季大风主要出现在9月至11月期间,主要是由于冷空气南下和温带气旋的影响。
3. 大风的主要风向中卫市大风主要由西北风和东北风组成。
西北风主要在春季和秋季负责带来强风,而东北风主要在冬季和初春负责带来大风。
这是由于青藏高原冬季强冷空气的南下和温带气旋的影响。
4. 大风的气象特征中卫市的大风具有较高的风速和剧烈的风力。
平均风速在5米/秒以上,有时甚至可超过10米/秒。
大风常伴有沙尘暴和沙尘天气,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农作物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和损失。
5. 大风的影响中卫市的大风对当地的农作物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风常常会造成农作物的倒伏和减产,尤其是在春季播种前后和秋季丰收期间。
大风还会影响中卫市的交通、能源供应和人们的出行。
6. 大风的防范与应对由于中卫市的大风气候特征已经形成,并且不可避免,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轻大风对当地的影响。
在农业方面,可以选择适应大风气候的农作物和栽培方式,采取有效的风防措施。
在交通方面,可以加强道路设施的抗风能力,加强对驾驶员的宣传教育。
在能源方面,可以加强电力设备的抗风能力,确保供应的稳定性。
中卫市的大风是其气候的一个显著特征,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由西北风和东北风组成。
大风具有较高的风速和剧烈的风力,常伴有沙尘暴和沙尘天气。
中卫市简介中卫地处黄河前套之首,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宁、甘、内蒙古三省区交界点上,是宁夏最年轻的地级市,辖沙坡头区以及中宁、海原两县,市人民政府驻沙坡头区滨河西路。
总面积16986.1平方公里,其中川区面积3681.1平方公里,占21.67%,山区面积13305.2平方公里,占78.33%。
人口103万,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32%。
中卫历史悠久。
3万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春秋时期为羌族和戎族的杂居地,秦并六国后将中卫纳入版图,自此有10代王朝设郡建县。
因其东连陕晋,西通甘新,北抵内蒙,南达川滇,是“丝绸之路”边陲要塞;前有黄河之险,后接贺兰之固,扼守宁夏西大门,自古为西北地区兵家必争之重镇。
2003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中卫县(改设为中卫市沙坡头区),成立地级中卫市。
中卫得黄河自流灌溉之利,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是西北重要的商品粮、畜产品、水产品和果菜生产基地,被誉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
而今现代农业向精品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了枸杞、设施蔬菜、西甜瓜种植、家禽养殖、草畜、马铃薯、优质米、生猪、水产养殖和红枣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中国枸杞之乡”、“世界枸杞之都”、“中国压砂硒砂瓜第一市”、“西部养鸡第一市”的美名享誉全国;现代工业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蓬勃发展,形成了造纸、酿酒及农副产品加工、冶金化工、建筑建材、机械制造、电力及能源工业等优势产业群体,培育壮大了中冶美利纸业集团公司、宁夏红集团公司、宁夏发电集团中宁分公司、赛马水泥中宁分公司等优势骨干企业,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2家。
机制纸、枸杞酒、珩磨机床、水泥、电石、铁合金等主要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美利、宁新、石空工业园区及宁夏红科技园、常乐陶瓷园等工业基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入园企业逐步增多,增强了经济实力。
中卫市位于宁夏城镇一级轴带发展区与二级轴带发展区的交汇点,定位为宁夏中西部中心城市,也是宁夏四大城市片区之一的中心城市。
中卫市大风气候特征分析中卫市是我国内陆西北地区的一个地级市,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北接蒙古国,东临陕西省,南接甘肃省,地处我国沙漠化、风蚀、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典型的荒漠气候区。
中卫市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在大风气候上,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中卫市的大风气候特征。
中卫市的大风气候特征主要表现在风速和风向上。
中卫市的年平均风速在3级以上,最大风速可达每小时20米以上,早、晚风速多较小,大多在4~6m/s之间,而白天就要增大许多,有时要达到10m/s,除雪期、风力较大,西风和东风较多。
中卫市的风力状况呈现出昼夜起伏明显的特点,尤其是春夏秋三季,风力大、风向不定。
中卫市还有严重的风蚀、风尘、沙尘暴和雨夹雪等自然灾害。
中卫市的大风气候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
中卫市是一个典型的半干旱区域,受干旱和风沙的影响,植被覆盖程度较低,植被分布不均匀,局部十分稀疏。
植物的生长受到风力的影响,风力大的地方植物生长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也影响了中卫市的农业生产。
由于风大,会影响作物的结实和收成,甚至引发土质流失。
在这种情况下,当地的农民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大风气候的影响,比如植树造林,护坡治沙等措施,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中卫市的大风气候特征还会对当地的建筑和交通产生影响。
在大风气候条件下,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都需要特别注意,防风是建筑物的一个重要设计要素。
大风气候对交通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空中交通。
大风气候会影响飞机的起降和飞行,加大了对机场设施的要求,在飞机降落和起飞时需要特别小心谨慎,以免对飞行安全造成影响。
中卫市的大风气候特征还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大风气候条件下,当地居民需要注意防风保暖,避免被风沙侵袭。
为了应对大风天气带来的影响,当地居民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自己和财产安全,比如在屋顶、阳台等易受风沙侵蚀的地方加固,做好紧固工作,保持家中的卫生和整洁,防止风沙侵入室内。
中卫宝典——旅游从业人员须知一、市情时政1、中卫市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黄河前套之首,东阻大河,西接沙山,是宁、蒙、甘3省的交界点,也是黄河自流灌溉第一地。
2、中卫市总面积1.74万平方公里,人口112万人,回族人口占1/3。
3、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彦格拉山北麓,流经九个省区,流长5464公里,注入渤海。
著名峡谷: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等。
4、九曲黄河贯穿宁夏境内长达397公里,横贯中卫市182公里。
5、中卫是黄河上游的第一个冲积平原。
自古就有“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之说。
6、中卫素有“关中屏障,河陇咽喉”之称,是宁夏的西大门。
7、1933年分中卫、中宁两县,(清雍正三年称中卫县,属宁夏府)。
8、中卫市于2004年设立,辖沙坡头区、中宁县、海原县,行政管理40个乡镇,443个行政村。
9、与中卫相邻的市、县有:同心县、海原县、甘肃的靖远县、景泰县、内蒙古的阿拉善左旗。
10、中卫市城市建设目标:建设生态旅游和交通枢纽城市。
11、中卫围绕建设生态旅游和交通枢纽城市的目标,着力实施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城建兴市、旅游活市、生态立市、依法治市六大战略。
12、中卫市旅游活市战略:打响沙坡头品牌,打造黄河漂流、沙漠探险、古刹建筑、生态观光、回乡风情、登山攀岩六大精品,建设沙坡头、寺口子、边关沙漠湿地、枸杞观光园、南华山等十大景区,把中卫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13、中卫市的城市文化定位是“黄河古城、浪漫沙都、花儿杞乡”。
14、中卫市建成了:西北地区最大的造纸工业园区、最大的造纸业上市公司——宁夏美利纸业集团公司;中国枸杞之乡——卫宁平原的优质枸杞基地;全国最大的枸杞保健果酒(宁夏红)企业——宁夏香山酒业集团公司;国家级无公害设施蔬菜示范基地;中国硒砂瓜第一市和西部最大的商品鸡生产养殖基地。
15、中卫市区建成了:中央大道、迎宾大道、平安大道、卫谢南街、应理南街、五葡路等骨干道路,拉大了城市框架。
中卫市概况中卫市辖沙坡头区和中宁、海原两县,共40个乡镇446个行政村,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2011年常住人口109.29万。
有汉、回、满、蒙古等21个民族。
其中,回族人口占34.6%。
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13.4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7.9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4.5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1亿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586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5178元。
一、历史沿革。
中卫历史悠久,渊源流长,3万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春秋时期为羌戎杂居地,秦纳入版图,属北地郡富平县,西汉属安定郡眴卷县,南北朝属灵州郡鸣沙县,隋唐属雄州和丰安县,北宋属昌化镇,西夏建制为应吉里寨和应理州,元朝仍设应理州,明永乐(1403年)改宁夏右护卫为宁夏中卫,清雍正二年(1724年)设中卫县,属宁夏府,1933年分设中卫、中宁两县,1954年宁夏并入甘肃省,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中卫、中宁先后划归银川专区、银南地区和吴忠市管辖,海原先后划归固原地区和固原市管辖,2004年4月,中卫立市。
二、地理气候。
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宁、甘、蒙三省区交汇处,是黄河中上游第一个自流灌溉市。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市区平均海拔1225米,地貌类型分为黄河冲积平原、台地、沙漠、山地与丘陵五大单元,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受沙漠影响,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在7.3~9.5℃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57%,无霜期158~169天,年均降水量180~367毫米。
市政府所在地沙坡头区,东“锁扼青铜”,南“对峙香岩”,西“爽邑沙山”,北“控制边陲”。
黄河平缓中流,滨河水乡,景色秀美。
三、矿产资源。
中卫市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之说,引黄灌区111万亩,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水产品和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境内矿产资源种类众多,储量丰富,主要有煤炭、石膏、硅石、黏土、石灰岩及金、银、铜、铁等20多种。
中卫市大风气候特征分析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地处祁连山脉的东麓,是中国唯一的沙漠博物馆之一。
中卫市地处内陆干旱地区,气候特点显著,其中大风气候特征尤为明显。
本文将对中卫市大风气候特征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地区的气候状况。
一、气候特点中卫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炎热短促,昼夜温差较大。
总体上表现为干燥、少雨、多风的气候特点。
大风是中卫市气候的一大特征,尤其是春秋两季,大风频繁,风力较大,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和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大风形成原因1. 地理位置中卫市地处祁连山脉的东麓,受到青藏高原的气流影响较大,因此大风频繁。
而且祁连山脉峻峭,地势复杂,容易产生地形风,增加大风的强度和频率。
2. 洼地效应中卫市地处内陆干旱地区,地表覆盖沙漠和戈壁,地形平坦,形成了洼地效应。
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大风会通过侧向吹拂,使得洼地内的大风强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
3. 高温影响中卫市夏季气温高,气温上升,地面气流活跃,造成大风频繁。
三、大风对当地的影响1. 农业生产中卫市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大风会造成农作物的倒伏、风蚀等问题,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给农户带来经济损失。
2. 人民生活大风对人们的生活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春秋交替的季节,大风频繁,影响人们的出行、交通安全等,还会带来沙尘天气,影响空气质量,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3. 生态环境大风也会对中卫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造成土壤风蚀,破坏植被,影响生态平衡,甚至导致生态退化。
四、应对措施1. 农业防风措施针对大风对农业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防风措施,比如搭建防风墙、种植防风林、调整农作物的播种结构等,减轻大风对农业的影响。
2. 加强环境治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实施植树造林工程,增加植被覆盖面积,减轻大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 增强公众防风意识加强对大风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防风意识,做好防风措施,减少大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中卫市大风气候特征分析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北部,是一座典型的内陆干旱气候区城市。
该市处于贺兰山脉向黄河平原过渡的过渡带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在这里,大风现象比较普遍,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气候和人们的生活。
一、气候特征中卫市属于温带半干旱气候区,主要特征为干燥、少雨、多风、昼夜温差大。
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
年均温为9.2℃,最高气温39.4℃,最低气温-23.9℃;年降雨量平均为181毫米,集中于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年均相对湿度为44%,较低。
季节性大风频率较高,尤以春、秋两季为甚,更具有不规则性和突发性。
中卫市的气象因素使得该城市的自然环境复杂而严峻,不利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人类的定居。
二、大风天气对城市的影响该市的大风主要分为西北风和东南风两种。
西北风是冬季和春季的主要大风天气过程,最高风速可达30-33米/秒;东南风主要出现在夏秋季,最高风速可达25米/秒。
大风天气对城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破坏力强:大风强度较大,风力可以将建筑物的屋顶、窗户、门等部分直接吹走,同时也会折断树木、电线杆、电缆等物品,影响人们的出行和生活。
2. 沙尘暴较多:气候的干燥性和风力的强大,容易造成沙尘暴的发生。
沙尘暴会从沙漠带来大量的尘沙,威胁城市的卫生和人们的健康,同时也对交通运输产生不利的影响。
3. 影响城市顺畅发展:大风天气时,对于城市中的各个行业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比如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
三、应对措施针对中卫市的大风气候特征,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降低大风天气对城市的影响:1. 加强预警和指导:加强对灾害性大风的预警和科学指导,及时通报预警信息,引导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优化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注意增加绿化面积,加固建筑和树木,减轻大风对建筑和植物的破坏。
3. 强化对交通领域的管理:加强市内交通领域的管理工作,加大巡查力度,严格控制车辆超速,确保人们的交通安全。
中卫导游词范文介绍大全中卫(简称:卫)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水产品和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卫导游词范文介绍,供大家参考学习。
中卫导游词1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的沙坡头旅游区是一处景观独特的游览区。
过去,沙坡头是以治沙成果而闻名。
包兰铁路在中卫境内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头坡度,风沙最猛烈,为了保证铁路畅通,避免路轨被沙埋住,从50年代起,在铁路两侧营造防风固沙工程。
这项工程取得了成功,铁路两侧巨网班的草方格里长满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绿色的波浪,包兰铁路沙漠段几十年来安然无恙。
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关注,不少外国专家慕名前来考察。
到了80年代,旅游部门发现沙坡头有着独特的景观,便将它建成一个颇具特色的游览区。
沙坡头游览区的特色之一是滑沙。
游人从高约百米的沙坡头的坡顶往下滑,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滑沙时座下会发出一种奇特的响声,如洪钟巨鼓,沉闷浑厚,称之为“金沙鸣钟”。
特色之二是沙山北面是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
而沙山南面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沙漠绿洲。
游人既可以在这里观赏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兰铁路如一条绿龙伸向远方; 又可以骑骆驼在沙漠上走走,照张相片,领略一下沙漠行旅的味道。
特色之三是乘古老的渡河工具羊皮筏,在滔滔黄河之中,渡向彼岸。
这种羊皮筏俗称“排子”,是将山羊割去头蹄,然后将囫囵脱下的羊皮扎口,用时以嘴吹气,使之鼓起,十几个“浑脱”制成的“排子”,一个人就能扛起,非常轻便。
游人坐在“排子”上,筏工用桨划筏前进,非常有趣。
中卫导游词2各位游客:欢迎大家来到宁夏。
提起宁夏,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沙坡头。
来到沙坡头,你就会沉醉于它浓郁的壮美风韵,留恋于它的迷人景色。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沙坡头,共同去感受一下它的神奇魅力吧!游客们,沙坡头旅游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城西20公里,距首府银川市189公里。
景区内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体,既具江南景色,又有北国风光,景观奇特,驰名中外,是国家4A级旅游区和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
中卫市的建筑风格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卫市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卫市的建筑风格。
一、背景介绍中卫市地处黄河上游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活动的记录。
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文化交流,这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在建筑方面,中卫市主要分布着明清时期和现代时期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
二、明清时期建筑1. 宗教建筑在明清时期,宗教信仰盛行,因此许多宗教建筑得到了兴建和发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回族特色的清真寺。
这些清真寺通常采用木结构和灰泥墙体,并配以独特的装饰图案和雕刻技法。
例如位于沙坡头镇的哈密大寺就是一座典型的回族清真寺。
2. 民居建筑在明清时期,中卫市的民居建筑主要采用木结构和砖木结构。
这些建筑通常具有庭院和花园,以及精美的雕刻门窗和墙壁装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中宁县城的鲁家大院,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大型民居建筑群,被誉为“宁夏民居之冠”。
三、现代时期建筑1. 政府机关建筑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卫市开始兴建一些现代化的政府机关建筑。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混凝土结构和玻璃幕墙,外观简洁大气,展现出城市现代化的形象。
例如位于沙坡头区政府大楼就是一座典型的现代化政府机关建筑。
2. 商业综合体建筑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中卫市开始兴建一些商业综合体建筑。
这些建筑通常集合了购物、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并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展现出城市现代化的面貌。
例如位于中宁县的万达广场就是一座典型的商业综合体建筑。
四、总结中卫市的建筑风格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化的特色。
明清时期的宗教建筑和民居建筑展现了回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而现代时期的政府机关建筑和商业综合体建筑则展现了城市现代化的风貌。
这些建筑为中卫市增添了无限魅力,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独特而美丽的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