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 阅读训练题库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咏雪练习题和答案1. 阅读以下咏雪的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雪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 请列举至少三种雪在古代诗歌中的常见象征意义,并给出相应的诗句作为例证。
3. 根据以下诗句,解释“雪”在诗中所扮演的角色。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4. 阅读以下诗句,讨论雪如何影响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
-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其一》)5. 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咏雪诗,并写一篇短文,描述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以及它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1. 柳宗元的《江雪》中,雪的意象与孤独、寂静的情感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脱和内心的孤独。
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则通过雪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北国风光,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惋惜和对壮美景色的赞美。
2. 雪在古代诗歌中的三种象征意义包括:- 纯洁无瑕:如“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寒冷与孤独:如“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变化无常:如“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3. 在杜甫的《绝句》中,“雪”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
它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
4. 雪在卢梅坡的《雪梅·其一》中,通过与梅花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不同事物的独特之美。
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多样性的感悟。
5. (示例答案)我最喜欢的咏雪诗是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它启发我,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内心的平和与温暖才是最重要的。
咏雪一、课内阅读(一)(2022·河南信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咏雪谢太傳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俄而雪骤.(2)撒盐空中差可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3.“公大笑乐”意味深长,你是怎样理解的?4.因为“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咏雪名句,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后世称女子的文采为“咏絮才”。
请你对这一咏雪名句做简要赏析。
【答案】1.(1)急(2)相比2.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或: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或:不如比作柳絮凭着风满天飞舞)。
3.示例:谢太傅听了侄儿侄女关于下雪的比喻后非常高兴,他更赞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文学才华)。
(意思对即可)4.示例:把纷纷扬扬的雪花比作飞舞的柳絮,既写出了雪花轻盈的姿态、飞舞的神韵,还给人暖意融融、春天将至的感觉,有着丰富的意蕴和优美的意象。
(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
骤:急。
(2)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拟:相比。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
3.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
“公大笑乐”表达的是谢太傅高兴的情感。
可以作多种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结合文本内容可知,孩子们积极踊跃发言,谢太傅的大笑说明他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内心欣慰无比: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笑乐”也是对谢道媪这种比喻的认可和对她才情的欣赏;同时他为家庭聚会的欢迎气氛而乐,为谢家后辈爱学上进而“大笑乐”,等。
《咏雪》理解性默写、阅读理解题(答案版)填空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古今词义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字词阅读思考1.《咏雪》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选择一个寒雪日?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
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正是赏心乐事。
2.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的看法吗?谢安认为“柳絮因风起”更好。
我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3.《咏雪》一文中哪些地方透露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从“雪内日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子外风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
“公欣然”与“大笑乐”,可看出谢安与子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家庭气氛温馨美好。
句式判断判断“白雪纷纷何所似?”属于哪种特殊句式,并进行分析。
这是一个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翻译下列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2)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3)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咏雪》对比阅读训练一、【甲】太傅寒雪日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梁国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梅。
孔君平指着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4 分)①俄而雪骤:一会儿②未若柳絮因风起:凭,乘③九岁,甚聪惠:同“慧“聪明④孔指以示儿:给……看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白雪纷纷何所似?②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甲、乙两文中的少年有怎样的共同特点?你还知道类似的少年吗?请举出一例。
(3分)才思敏捷、机智善辩。
诸恪得驴冲称象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夫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wěi]大趿躇。
翻译: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
当时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府君的亲戚。
”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咏雪》《雪》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咏雪南北朝吴均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雪唐代罗隐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14.(3分)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题目可知,这两首诗作都是以雪作为直接描写、吟咏对象的咏物诗。
B.吴诗通过“微风摇”“细雪下”“如雾转”等词体现出江南雪景的特点。
C.吴诗五六句对比鲜明,眼前不见杨柳的绿意,但见桂树枝头上的白雪。
D.罗诗在看似平和的叙写中流露出冷隽的讽刺,蕴含着诗人深沉的愤怒。
15.(6分)同样是写雪,两首诗的内容和情感却各不相同,请结合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14.A 15.内容:吴诗直接描写了庭院中的细雪在帘隙间、空中、阶上、桂枝头等的景象;罗诗并未直接写雪,而是借题发挥。
情感:吴诗表现诗人“不见杨柳春”的叹惋以及“相思”无人倾诉的感伤与孤独;罗诗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怒,流露出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这两首诗作都是以雪作为直接描写、吟咏对象的咏物诗”错误。
罗诗并未直接描写雪,且不是咏物诗。
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分析内容:《咏雪》首句写风摇庭院之树,是因树动而知风,并且知是微风,显然庭树之动不同于大风下之摇动。
次句的“细雪”与前面的“微风”相应,都具有江南雪景的特点。
“下帘隙”的“下”,正与风之微、雪之细相应,故能从竹帘缝隙中落入。
“萦空”二句写雪在空中、阶上之姿。
这里的“转”为回环飘动之意。
雪萦绕于空中如雾一样回转不定,这种状态唯“细雪”才能有。
“凝阶”与“萦空”相对,但见“萦空”,但见阶上之雪凝积如花,而不见其飘落。
这与“下帘隙”不同。
诗人立于帘下,见帘边之雪,故知从帘隙落下。
至于阶上,已为白雪凝积,则不觉其飘落。
人教版《咏雪》比较阅读训练4篇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4分)【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黄琬①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
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 【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
②魏郡:古郡名。
③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④食:同“蚀”,侵蚀。
⑤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⑥诏:皇帝的命令。
⑦初:一开始,刚刚。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4分)(1)与儿女..雪骤()..讲论文义()(2)俄而(3)未若柳絮因.风起()(4)为.魏郡太守()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A.俄而.雪骤 B.黄琬幼而.慧C.学而.不思则罔 D.而.深奇爱之3.下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甲】文通过写谢家子弟咏雪的事,表现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B.【甲】文中谢道韫用柳絮比喻白雪,突出雪的洁白和轻盈。
C.【乙】文中的黄琬用初月类比日食,形象说明日食的形状,表现出他聪慧的才思。
D.【乙】文中黄琬父亲黄琼按照黄琬说的回答皇后,并更加喜爱他。
4.给下面句子划分节拍。
(划两处)(2分)左将军王凝之妻也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撒盐空中差可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咏雪》题集一、选择题1. 《咏雪》是哪位南北朝时期作家创作的?A. 刘义庆B. 谢安C. 谢朗D. 谢道韫答案:A2. 《咏雪》中,谢安和他的儿女们是在哪个季节聚集讨论文学的?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D3. 谢安的侄子谢朗是如何比喻雪花的?A. 像撒盐空中B. 像柳絮因风起C. 像落叶飘零D. 像雨滴落地答案:A4. 谢安的侄女谢道韫是如何比喻雪花的?A. 像撒盐空中B. 像柳絮因风起C. 像落叶飘零D. 像雨滴落地答案:B5. 《咏雪》中,谢安的侄女谢道韫是谁的女儿?A. 谢无奕B. 谢安C. 谢朗D. 王凝之答案:A6. 谢安的侄女谢道韫是谁的妻子?A. 谢无奕B. 谢安C. 谢朗D. 王凝之答案:D二、填空题1. 《咏雪》这篇散文的作者是_______(填“刘义庆”或“谢安”)。
答案:刘义庆2. 《咏雪》中,谢安和他的儿女们是在_______(填“春季”或“冬季”)聚集讨论文学的。
答案:冬季3. 谢安的侄子谢朗比喻雪花像_______(填“撒盐空中”或“柳絮因风起”)。
答案:撒盐空中4. 谢安的侄女谢道韫比喻雪花像_______(填“撒盐空中”或“柳絮因风起”)。
答案:柳絮因风起5. 谢安的侄女谢道韫是_______(填“谢无奕”或“谢安”)的女儿。
答案:谢无奕6. 谢安的侄女谢道韫是_______(填“左将军王凝之”或“谢朗”)的妻子。
答案:左将军王凝之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咏雪》这篇散文的主题和情感。
答案:《咏雪》这篇散文的主题是描述谢安和他的儿女们在雪天里集会,讨论文学的问题。
情感上,通过谢朗和谢道韫的回答,展现了他们对雪景的不同理解和比喻,以及谢安对侄女谢道韫的赞赏和喜爱。
2. 请分析《咏雪》这篇散文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
答案:《咏雪》这篇散文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咏雪》这篇散文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谢安和他的儿女们在雪天里讨论文学的情景,展现了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才华。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咏雪》阅读题及答案(五篇模版)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咏雪》阅读题及答案《咏雪》课后练习题1、本文选自南朝宋2、解释文中的字词。
寒雪日内集()讲论文义()即公大兄无奕女()...俄而()雪骤()欣然()何()所似().......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3、翻译: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④公大笑乐。
⑤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分析古今词义①与儿女讲论文义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本次活动拟定六月份举行..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的家庭气氛。
6、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7、按原文中的句子填写①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②咏雪的直接原因:③两个比喻句分别是:;④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⑤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⑥暗示谢太傅赞赏谢道韫才气的句子:8、谢太傅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为什么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9、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10、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咏雪》习题答案:1、刘义庆、《世说新语》2、(家庭聚会)(讲解诗文)(就是)(不久,一会儿)(急速、大)(高兴的样子)(什么)(像)(大致、差不多)(相比)(不如,比不上)(凭借)3、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力飘在天空。
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儿女:①子侄辈的人、家中年轻的一代人;②孩子、儿子和女儿。
拟:①相比②计划、筹划5、寒雪日,内,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欢快、轻松、融洽6、暗示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
《咏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12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2分)
⑴俄而雪骤⑵未若柳絮因风起
18、翻译(4分)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19、写出文中两个比喻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7、⑴不久⑵凭借(2分)
18.(1)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4分)
19.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2分)
20.对兄女的答案满意。
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表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4分)。
咏雪文言文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胡儿(称呼北方民族)B. 咏(歌颂)C. 翘首(抬头看)D. 俄而(不久)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与儿女讲论文义B. 俄儿雪骤C. 未若柳絮因风起D. 撒盐空中差可拟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C. 撒盐空中差可拟D. 未若柳絮因风起二、填空题1. 《咏雪》选自《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是东晋时期的______。
2. “撒盐空中”这一比喻写出了雪的______特点,“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比喻写出了雪的______特点。
3.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中的“寒”字,不仅交代了______,还写出了______。
三、翻译题1. 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撒盐空中差可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与儿女讲论文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撒盐空中”和“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两个比喻的优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本文通过“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什么才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 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寒雪(______)(2)骤(______)(3)欣然(______)(4)差(______)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阅读《咏雪》,解答下列题目。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俄而
..讲论文义
..雪骤④与儿女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3.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
文
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4.兄妹两人的“解答”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5.谢太傅对于“白雪纷纷何所似”的两个答案的优劣没有作出评价,只是“大笑乐”而已,你认为谢太傅为什么这样?其理由是什么?
6.写出咏雪的两句诗:
7.“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参考答案:1.①家庭聚会②差不多可以相比③不久,一会儿④指子侄辈 2.①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或“和谐”“欢快”“轻松”等正确说法)的家庭气氛 4.(言之成理即可,不讲理由不得分)(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 5.谢太傅为谢道韫的比喻新奇贴切而高兴地笑了,虽未作评价,但是他的神态已经表现出来了(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6.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寒雪日内(集)谢太傅、儿女讲论文义(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