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复习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70.16 KB
- 文档页数:2
初三语文专题复习一——古诗词背诵赏析学习目标:1、熟练背诵并默写古诗2、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和技巧3、巩固情境填空句知识链接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一、温故1、自查2、小组抽查难写易错的字:二、知新赏析诗词的方法技巧三、学以致用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按照赏析步骤进行赏析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的赏析:四、含英咀华入情景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前景无限美好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用典怀念旧友,感慨人事变迁: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杜牧的《赤壁》中诗人以小见大,以奇特的想象重新评价赤壁之战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变,铜雀春深锁二乔。
3、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用比喻写国势、身世动荡: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以地形的险恶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表现诗人舍生取义决心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苏轼《水调歌头》表现诗人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表达对离人美好祝愿的句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从视听觉写潼关地势险要: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触景生情写历史变迁的句子:至今遗恨迷烟树,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揭示劳动人民悲惨命运主旨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6、白居易《观刈麦》极写农家劳累辛苦的句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表现他们矛盾心情的句子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表达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和关心的句子是: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7、陆游《卜算子咏梅》表现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战斗精神的句子: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表现梅坚贞不屈形象的句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第一篇:古诗词复习教案古诗词复习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积累运用,掌握知识。
“以三维目标”为指导,突出“方法与能力”的目标。
引导学生在复习实践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提升能力,增加积累。
教学目标:1、复习古诗。
2、灵活积累、运用古诗,感受古诗的美和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3、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读古诗文,并学会灵活运用古诗词。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中国的文化源渊流长,古诗是其中的一座大观园,那一首首古诗就是花园里奇丽的小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大观园。
1、先说说你熟悉的诗人有哪些?2、李白、杜甫、王安石、苏轼、王维、陆游、王昌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诗人。
他们的诗篇有着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可以说是自成一派。
于是,人们便送给他们各种各样的美称。
3、同学们知道这些称号分别是指哪个诗人吗?诗仙白居易《赠汪伦》诗圣王维《春夜喜雨》诗佛李白《忆江南》诗魔杜甫《游子吟》诗囚孟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知识补充。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他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
后来人们就称李白为“诗仙”。
诗圣——唐代诗人杜甫他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
诗魔——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写诗非常刻苦,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诗囚——孟郊:孟郊把诗看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好像成为诗的囚徒一般。
诗佛——王维:王维一生信仰佛教,而且在他的诗歌中也透露出浓浓的佛教意味。
二、回顾交流,熟记诗词1、其实 ,我国各个朝代都有许多著名的诗人、词人 ,都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词,同学们都记住了哪些呢?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组里背背吧。
《古代诗歌三首》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韵律结构。
2. 熟悉《古代诗歌三首》中的每首诗歌的内容和作者。
3. 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二、导学内容:1. 诗歌一:《静夜思》2. 诗歌二:《将进酒》3. 诗歌三:《登鹳雀楼》三、导学步骤:1. 诗歌一《静夜思》- 请学生阅读《静夜思》,思考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王之涣的写作意图。
- 讨论诗歌中的主题和内涵,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思考和交流。
2. 诗歌二《将进酒》- 学生阅读《将进酒》,了解李白的豪迈风格和饮酒主题。
-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探讨诗人对人生和快乐的理解。
- 与学生一起讨论诗歌中的酒文化和诗人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
3. 诗歌三《登鹳雀楼》- 学生阅读《登鹳雀楼》,理解王之涣通过登高远眺表达的情感和思考。
-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探讨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意义和价值,与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导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古代诗歌三首》中每首诗歌的内容和作者。
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3.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的欣赏和分析,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 掌握《古代诗歌三首》的背景和作者;3. 分析诗歌内容和意境,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4.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导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 《古代诗歌三首》的背景和作者;3. 诗歌内容和意境分析;4. 诗歌鉴赏与赏析。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诗歌的图片或音频,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古代诗歌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静夜思》:作者李白,描述了作者在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感。
《将进酒》教案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李白诗意;2.思想教育目标:李白的品质;3.能力培养目标:诵读、鉴赏。
教学重点:诗意。
教学难点:诗意。
教学类型:鉴赏。
电教或实物展示手段:;。
教学过程与步骤:【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一、诵读提示——(先范读;再指导;再范读;再生读)这首诗的旨趣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
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
诵读时应当伴随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适当地变换声调和节奏,力求再现诗人的形象。
指导诵读的要点如下: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揭岑夫子、丹丘生。
要读得从容、亲切。
“黄河”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诵读时头脑中须有黄河奔流的视象。
“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
“高堂”一联系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
“悲白发”,犹言人生易老,叹意极浓,“悲”字当重读,再用“朝如”句补足其意。
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2.以下节奏逐渐加快。
“人生”一联为人题语,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
“天生”一联说明“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
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为突出这一句,上句“烹羊宰牛且为乐”宜轻读。
《诗词五首》导学案一、导入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代表了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
本次进修的《诗词五首》选取了五首经典的古代诗词,通过进修这些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情感表达和文学创作技巧,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二、目标1. 了解《诗词五首》选取的五首古代诗词的作者、时代背景和主题内容。
2. 掌握这五首古代诗词的基本意义和表达方式。
3. 能够通过诗词欣赏,感悟其中的情感和意境,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进修内容1. 《静夜思》——作者:李白2.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3. 《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4. 《将进酒》——作者:李白5. 《青玉案·元夕》——作者:辛弃疾四、进修过程1. 阅读诗词《静夜思》,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宁创作背景,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 阅读诗词《登鹳雀楼》,了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宁时代背景,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文学技巧。
3. 阅读诗词《春江花月夜》,了解诗人张若虚的生平宁诗歌特点,感悟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 阅读诗词《将进酒》,了解诗人李白的风格和创作特点,分析诗中的豪放与豪情。
5. 阅读诗词《青玉案·元夕》,了解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宁时代背景,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五、教室讨论1. 请同砚们就每首诗词的主题、意境和情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2. 通过诗词的欣赏,探讨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文学价值。
六、思考题1. 你认为《诗词五首》中哪一首诗词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为什么?2. 你觉得古代诗词对摩登人有何启迪和价值?3. 你是否有兴趣尝试创作一首诗词?如果是,请简要描述你的创作主题和情感表达。
七、总结通过本次进修,《诗词五首》带给我们不仅是对古代诗歌的欣赏,更是对古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感悟。
希望同砚们在进修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愿我们能够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智慧,不息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
14.诗词三首素养目标1.熟记三首诗词的作者的基本信息及相关背景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三首诗词。
2.学会品味诗中的精妙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词抒发的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描绘的意境。
3.培养对祖国古代诗词文化的兴趣,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重点:1.通过吟咏背诵,理解诗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诗词运用的表现手法。
情境预设本课的三位作者,他们一个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蔑视权贵,追求狂放自由的“诗仙”;一个是多次遭贬却性格刚毅的“诗豪”;还有一个是一生仕途坎坷,但学识渊博,诗文书画皆精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他们,一起去感受他们的诗意诗情吧!·导学建议·读是本节课的首要任务,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预习导学】【走近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 。
其诗抨击黑暗现实,同情底层人民,热爱祖国山河。
他的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
杜甫称赞他的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而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这两句诗也是对他自己的诗歌语言的最生动的概括。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现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晚年为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和白居易并称为“刘白”。
其代表作有《秋词》《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浪淘沙》等。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弟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背景介绍:《行路难》(其一):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有被唐玄宗重用,反而受到权臣的诋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被变相撵出了长安。
1.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鉴赏。
2.感知古诗词中的艺术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3.理解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4.品析古诗词的语言。
5.揣摩古诗词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6.品析古诗词的写作技巧。
1.知人论“诗”,在平时阅读中多注意了解诗人的身世经历。
2.借助诗歌的意象去领悟情感。
3.注意标题后的注释内容和题干提示。
常见的情感表述:欢快、喜悦、愉悦;恬淡、闲适、豁达;孤寂、落寞、烦闷;惆怅、忧愁、伤感、苦闷、愁苦;留恋、喜爱、依依不舍;离愁别绪、忧国忧民、壮志难酬、报国之志等。
答题模式: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2.概括诗歌主旨:描绘了……的景物,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
二、赏析诗词语言(一)赏析字词1.赏析动作性词语,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辅”和“望”字用得极精辟,“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态势,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雄伟;“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
2.赏析描写性词语,要分析其对描绘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传神”“朴实”“隽永”“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等词语。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并加以赏析。
“初平”生动地描绘出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渐”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3.赏析典故,要挖掘所用典故的本义,探寻诗人的用意(即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
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对“闻笛赋”怎么理解?——“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这里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已逝老友的怀念之情。
第26课诗词五首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结合诗词表达的情感,感受诗词独特的韵律。
2.结合诗词的创作背景,感悟诗词中寄寓的情感,体会诗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3.感受诗人、词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处世与入世之间的持守,明确责任与担当、气节与风骨的内涵。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步了解作者所表达的出世之情、入世之怀。
✸课堂流程【自学导思】一、课前预学1.将下面的诗词与相对应的内容连起来。
《饮酒》(其五) 乐府诗陶渊明《春望》五言律诗李清照《雁门太守行》古体诗杜牧《赤壁》词李贺《渔家傲》七言绝句杜甫2.利用课文注释、查阅相关资料,查找整理五首作品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1)《饮酒》(其五) 作于陶渊明看破东晋黑暗(刘裕在朝廷中称王称霸),辞官隐退之时。
陶渊明在偏僻山村,没有世俗侵扰,时常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
(2)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
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春望》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3) 《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中唐时代,藩镇割据,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多次重大战争,国家的安定和统一受到严重威胁,《雁门太守行》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的。
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诗。
(4)《赤壁》:诗人经过赤鼻矶时 ,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此诗。
此诗虽以地名为题,实则是借题发挥,怀古咏史。
(5)《渔家傲》: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
南渡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
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
从此,她只身漂泊江南 ,孤单寂寞地度过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