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医学类院校学生非处方药个人用药安全认知度调查
- 格式:docx
- 大小:29.59 KB
- 文档页数:3
医药专业大学生合理使用OTC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
张彬;李玲;蔡慧儒
【期刊名称】《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年(卷),期】2007(4)1
【摘要】目的了解医药类院校的学生合理使用非处方药(OTC)的状况,为市民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60.56%医药类专业学生平时有意识的学习并运用一些合理用药的知识,高于非医药类专业学生(43.84%);88.73%医药类专业学生会按照说明书使用非处方药,与非医药类专业学生(87.67%)相差不大。
结论医药类专业学生与非医药类学生对合理使用OTC在意识与行为方面差异不大。
由于医药类专业学生今后将面对病人生命与健康,应加强对医药类学生合理使用OTC知识的教育。
【总页数】4页(P15-18)
【关键词】大学生;非处方药品;意识;行为
【作者】张彬;李玲;蔡慧儒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高校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关于南京理工大高大学生体育行为意识个案分析 [J], 房杰
2.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意识与体育锻炼行为习惯调查研究r——以滨州学院为例[J], 王丹丹
3.广州非医药类专业大学生自我药疗现状及对OTC认识和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J], 李雪莹;梁鸿富
4.当今大学生责任意识与行为调查研究--对全国二十所高校两千余大学生的调查报告 [J], 顾春生;张红;姜媛
5.使用与满足:大学生微信使用行为调查研究 [J], 汤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院校非医药类学生专业认知现状调查分析李俊芝;郭小磊;徐丽萍;白利朋;魏向楠【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3(000)005【摘要】医学院校非医药类专业的开设使医学院校增添了更多的活力,同时为医学院校增加了更多综合型人才。
但是非医药类专业的不成熟给非医药类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本文通过对医学院校非医药类学生的调查,研究分析出了非医药类学生在专业认知方面出现的问题。
%The existence of non-pharmaceutical major adds to medical colleges with more vigor and vitality , as well as more comprehen-sive talents. But , the immature professional settings brought students a lot troubl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non-pharmaceutical majors , 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problems in professional cognition.【总页数】3页(P32-33,53)【作者】李俊芝;郭小磊;徐丽萍;白利朋;魏向楠【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450000;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450000;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450000;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450000;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相关文献】1.医学院校口腔专业与非口腔专业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J], 吴雨筱;孟可婧;张古泉;秦德川;王辉;孙岳鹏2.非中医类普通医学院校医学生对中医药认知度调查分析 [J], 孟令涛;赵峰;兰智诚;梁慧敏;姚黎英;赵玮;王元奕3.广州非医药类专业大学生自我药疗现状及对OTC认识和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J], 李雪莹;梁鸿富4.新疆高校医学类及非医学类大学生灾难救援心肺复苏知识认知现状调查分析 [J], 陈凤辉;马彦莉;张春月;赵阳阳;朱莉;代亚丽;樊新霞5.某医学院校非临床专业学生艾滋病认知现状调查 [J], 夏怡;国实;唐梦莎;王国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生对非处方中成药类感冒药认知和使用的调查组织中医药教学内容。
在满足学生临床需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结合典型病例讲解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培养学生在辨证论治基础上使用中成药的能力。
4.2提高执业中药师数量与能力,加强中药药学服务非处方中成药类感冒药可以由消费者在药店自行购买,就需要药店的执业药师进行合理的用药指导。
参照发达国家的执业药师配备的平均水平,我国应有90多万执业药师[18]。
而截至2022年6月30日,已注册的执业药师执业类别分布情况:药学178237人,中药学103196人,药学与中药学3271人[19]。
执业药师的数量远远不够,而执业中药师的数量更加稀少。
另外,我国中药本科毕业生中医功底普遍较差,很多毕业生分不清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在自己或亲友面临一些可以通过非处方药治疗的疾病时,不会辨证,不能准确用药。
对于毕业后获得了执业中药师资格证的人员来说,也缺乏指导合理用药的药学服务能力,根本无法胜任执业药师这一职位[20]。
笔者认为,要提高执业中药师数量与能力,加强中药药学服务,最重要的是要在中药学高等教育上加大投入,以“药学服务”为指导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向零售服务业发展。
同时,对已注册的执业中药师,应当从继续教育入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优化内容,严格考核,促进执业中药师水平的提高。
4.3规范药品信息,发挥宣传作用5结语[参考文献][1]黄文丽.感冒药零售市场,由中成药强势领跑[N].21世纪药店,2022-03-21(F02).[2]赵静,张弛,郭玉明,等.重视针对疾病治疗的中成药使用过程中中医证候分类的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12(5):837-839.[3]常章富.全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教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陈文慧.中医学概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2.[5]王建.中医药学概论[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7]程琼.含西药成分类的感冒药的合理用药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2,15(57):173.[8]马瑜红,李玲.含西药成分中成药的药学服务[J].中外医疗,2022,30(4):181-182.[9]张玉娟,万蕾.谈含西药成分的感冒类中成药的合理用药[J].中国医药导报,2022,6(9):133-134.[10]姜兵武.中成药的合理使用[J].首都医药,2022,17(6):45-47.[11]杨延音,董志,朱舒兵,等.2005至2022年重庆市中成药不良反应监测及安全性再评价[J].中国中药杂志,2022,37(23):3659-3663.[12]杨文勇,张晓龙.对中药不良反应防范之我见[J].甘肃中医,2005,1(6):36-37.[13]邱小婷.维C银翘片引起不良反应76例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25(8):1760-1761.[14]吴蓬,杨世民.药事管理学[M].4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15]仲崇山.中成药被滥用堪比抗生素[N].新华日报,2022-11-03(B06).[16]王海莲,王蕾,郭景仙.感冒处方用药评价及适宜性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22,21(11):543-544.[17]阎秀菊,周亚兵,吴敏,等.以“合理使用中成药”为目标的西医院校中医教学探索[J].西北医学,2022,16(5):1020-1022.[18]国家食品监督管理局人事司.我国执业药师管理工作有关问题战略研究报告[R].2022.(收稿日期:2022-08-01本文编辑:程铭)。
非处方类药物滥用调研报告非处方类药物滥用调研报告一、引言非处方类药物滥用是指个人在没有医生指导或处方的情况下,滥用和过量使用非处方类药物。
这类药物广泛应用于缓解轻微疼痛、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症状,但在不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和健康问题。
本报告旨在了解非处方类药物滥用现状及影响因素。
二、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共有500名受访者参与了调查。
问卷涵盖了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对非处方类药物的滥用情况、滥用原因及其影响等内容。
三、调查结果1. 受访者的基本信息从受访者的性别分布来看,男性占52%,女性占48%。
年龄分布方面,18-25岁年龄段的受访者占比最高,为40%,其次是26-35岁年龄段的受访者,占35%。
教育程度上,大学学历占67%,高中占20%,初中及以下占13%。
2. 非处方类药物滥用情况调查显示,64%的受访者曾经滥用过非处方类药物,其中56%是偶尔滥用,8%是频繁滥用。
常见的非处方类药物滥用包括镇痛药、止咳药和感冒药等。
3. 非处方类药物滥用原因调查结果显示,51%的受访者滥用药物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缓解压力和焦虑。
其他原因包括求快速缓解症状(29%),追求身体健康(13%)以及追求娱乐和逃避现实(7%)。
4. 非处方类药物滥用的影响调查显示,非处方类药物滥用对个人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40%的滥用者表示出现了药物依赖现象,导致病情恶化。
另外,34%的受访者表示滥用非处方类药物导致他们对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五、讨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非处方类药物滥用在年轻人中较为普遍,特别是在18-25岁年龄段。
滥用非处方类药物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缓解压力和焦虑,这可能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和高竞争压力的结果。
滥用非处方类药物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药物依赖、病情恶化和生活或工作受影响等。
六、结论该调研表明非处方类药物滥用在年轻人中较为普遍,主要是为了缓解压力和焦虑。
滥用非处方类药物会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和生活影响。
尊敬的大学生朋友们:您好!为了解当前大学生对药品的认知、使用习惯以及对药品安全的关注程度,我们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请您放心填写。
您的宝贵意见将对我国大学生药品使用现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感谢您的参与与支持!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a. 男b. 女2. 您所在的年级:a. 大一b. 大二c. 大三d. 大四e. 研究生3. 您的专业:(请填写具体专业)二、药品认知4. 您是否了解以下常见药品类别?a. 抗生素b. 非处方药c. 处方药d. 中成药e. 中药f. 其他(请说明)5. 您认为以下哪种药品类型最安全?a. 抗生素b. 非处方药c. 处方药d. 中成药e. 中药6. 您是否了解以下常见药品成分?a. 氯霉素b. 阿莫西林c. 感冒药成分d. 中药成分e. 其他(请说明)三、药品使用习惯7. 您是否有过自行购买药品的经历?a. 是b. 否8. 当您生病时,您通常会采取以下哪种方式?a. 自行购买药品b. 咨询医生c. 咨询朋友d. 网络搜索e. 其他(请说明)9. 您在购买药品时,最关注以下哪个方面?a. 价格b. 品牌知名度c. 成分d. 适用人群e. 其他(请说明)10. 您是否了解以下药品不良反应?a. 是b. 否11. 当您发现药品存在不良反应时,您会采取以下哪种措施?a. 停止使用b. 咨询医生c. 继续使用d. 其他(请说明)四、药品安全关注12. 您认为以下哪种情况最可能影响药品安全?a. 药品质量问题b. 药品使用不当c. 药品过期d. 药品广告误导e. 其他(请说明)13. 您是否了解以下药品安全知识?a. 药品说明书b.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c. 药品召回制度d. 药品质量抽检e. 其他(请说明)14. 您认为以下哪种途径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药品安全意识?a. 课堂教育b. 实践活动c. 媒体宣传d. 社会活动e. 其他(请说明)感谢您的参与!祝您身体健康!问卷调查结束。
儿童用药安全认知度调查问卷尊敬的朋友:您好!为更好的了解公众对儿童安全用药的认知情况,同时为相关部门提供依据和参考,现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感谢您的配合。
1、您的文化程度A、初中及以下B、高中C、中专或大专D、大学本科及以上2、您的职业A、职员、公务员、干部B、教师、工程师及技术人员C、医务人员D、工人E、农民及自由职业者3、您的年龄A、30岁以下B、30-40岁C、40-50岁D、50岁以上4、孩子生病时A、马上去医院就医B、自行购药C、用家里的备用药D、用家里大人的药E、用小孩以前未用完的药5、当医生给小孩开处方时,你想不想知道医生开的是什么药?A、很想知道B、不想知道C、一定要知道6、当医生开处方时,您通常:A、由医生决定用药B、要求医生用中药C、要求用新的或贵的药D、要求用“特效药”7、是否会按医生处方中的用法用量给孩子服药A、完全按医生要求服B、看用药说明书自己定C、用大人用量的一半D、根据用药效果自行加减8、给小孩喂药时,你选择A、温开水B、牛奶或果汁C、糖水D、矿泉水或茶E、其他()9、对用药途径的看法A、能口服尽量不输液B、要求医生静脉输液C、静脉输液+口服10、孩子发热时何时使用退烧药A、38℃左右马上给服用B、体温超过38.5℃,物理降温无效时才给服用11、维生素、补钙、补铁、补锌品使用A、对身体有好处,自行购买使用B、经医生建议后使用12、是否会给孩子用成人的外用药(包括软膏、眼膏、洗液、外用贴膏等)A、会B、不会13、您在用药的时间忘了给孩子服药,您会:A、立即补给服药B、到下次服药时间按正常一次用量服C、到下次服药时间按两倍剂量服用14、抗生素的使用A、感冒、发烧一定要用抗生素B、自己在家给小孩用C、配合医生使用,按医生或药师交待用药D、病情好转马上停用15、抗生素服用两种好的快,比只用一种好A、是B、否16、小孩用药后出现异常现象,您是否考虑到可能与药物有关?A、考虑过B、没考虑过17、当小孩用药出现过敏等反应,您的反应是:A、立即去医院诊治B、自行去药店购药处理C、停用可疑药物或减量D、观察不予处理下列题您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8、每个药品都有副作用。
在校大学生对药品及药品安全使用方面知识的了解普及调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题)中国已经逐渐强大起来,无论从国防实力、经济实力还是从这几年医药事业的良好发展态势来说,这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医药事业?不用惊讶,当你清楚了解到中国医药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就不会怀疑这一点了。
据中国中医药报报道, 2006 年,中国医药生产、销售、出口和效益均创历史最好记录,医药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句医药快报统计,全年医药生产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完成超过 2332 亿元。
处方药药品市场日趋完善,非处方药药品市场虽然尚处在发展初期,但发展势头强不可挡。
中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势如破竹,前景一片广阔。
然而,作为社会的栋梁之材,祖国的希望之火 ---- 广大在校大学生,对这些又有多少了解呢?他们对药品及药品安全使用方面的知识又有多少了解呢?他们能否做到符合时代要求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特意做一次专门的调查 ---- 在校大学生对药品及药品安全使用方面知识的了解普及调查。
但结果并不理想,甚至比我们所预料的相差甚远,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显示,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对药品知识了解不多,而对药品的安全使用更是知之甚少。
这些主要体现在:首先,对药品没有具体的概念。
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用药安全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用药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用药安全隐患,进行一次药物安全调查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用药安全问题展开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公众对于用药安全的认知程度、常见用药错误以及用药经验等方面的情况。
调查采用线上问卷的方式进行,共有1000名受访者参与,涵盖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背景。
二、调查结果分析1. 用药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药物的基本知识和用法有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部分人对于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了解不足。
这提示我们在用药教育方面还需要加强,提高公众的用药认知水平。
2. 常见用药错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常见的用药错误。
首先是自行购买药物并自行服用,不经医生指导。
其次是忽视药物说明书和医嘱,随意更改用药剂量。
此外,还有一些人在服药期间未及时告知医生其他正在使用的药物,导致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增加。
这些错误的存在说明了公众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和细致。
3. 用药经验分享除了了解公众的用药错误,我们也收集到了一些宝贵的用药经验。
例如,有些人在服药期间会主动记录药物的剂量和时间,以便更好地掌握用药情况。
还有一些人会在用药前进行必要的咨询和调查,以确保选择合适的药物。
这些经验对于其他公众来说具有借鉴意义,可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调查结果启示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1. 加强用药教育用药教育是提高公众用药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
医疗机构和药店可以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用药知识,提高用药认知水平。
2. 完善药物管理制度药物管理制度的完善是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和药店应加强对药物的储存、配送和使用过程的监管,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3. 强化医患沟通医患沟通是用药安全的关键环节。
医生应认真倾听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向患者详细解释药物的用途、剂量和注意事项。
在校大学生用药安全的认知度调查【摘要】目的调查在校大学生对安全用药的认知度,分析原因并探究相应的解决措施。
方法以我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数据资料,并将采集结果存入数据库,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在校大学生虽然对安全用药有一定的认识,但大学生普遍安全用药意识淡薄,安全知识片面,甚至存在一定的错误。
结论通过加强安全用药知识宣传,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用药知识教育,同时采用规范药品管理的方法促进大学生的安全用药。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用药安全;认知度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59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00-02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程度的日益重视,对于药品用药安全的认知度也在不断上升。
但是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所以也就常常不注意用药安全问题,而是随意用药。
相关调查显示[1],我国每年学生错误用药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成为了药品中毒死亡的首要原因。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错误用药伤害,笔者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针对调查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调查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校区一、二年级本科学生7877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3726人,女生4151人,年龄范围为19-23(平均年龄215)岁。
12 方法发放笔者设计的调查问卷3000份,并在学生填好后及时收回,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452份,问卷有效率817%。
13 调查问卷笔者设计的调查问卷共包含20道选择题和5道主观题,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日常用药习惯;②药品选择、用药依从度;③安全用药知识的掌握情况;④获得途径;⑤对乱用药可能造成伤害的认知度;⑥认同的用药知识宣传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本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和excel 2003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21 大学生用药安全意识缺乏笔者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校大学生用药安全知识相对匮乏。
河南省医学类院校学生非处方药个人用药安全认知度调查摘要:目的调查医学院校本科学生对非处方类药物的知识掌握、用药习惯和用药安全等情况,以及专业教育对合理用药的影响,并尝试探讨简单高效的推进安全用药教育的方式方法。
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郑州市、新乡市、洛阳市等地1 422名受访者进行非处方药个人用药安全认知度调查。
结果在此次调查中,1 422名受访者的平均得分为23.27分。
统计学分析显示,受访者的非处方药个人用药安全认知水平存在专业、年级、家庭环境因素的差异(P﹤0.05)。
学校层面对学生该方面的普及程度不高,仅有不到4.00%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的院校经常开展一些关于用药安全的知识讲座。
绝大部分受访者(>99%)具有接受用药安全方面的知识普及及强化的意愿。
关关键词:医学类院校;非处方药;个人用药安全;认知度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对非处方药的定义为:为了达到自我诊断、自我治疗和自我保健的目的,无需医师处方,可在药店中自行购买,能自我阅读药物说明书上有关用药方法,并能正确使用的具有安全有效性的药物。
自2000年《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以来,我国进入了处方药(Receptor x,Rx)和非处方药(Over the counter,OTC)分类监管的时代[1]。
药物的合理使用,可以使药效得到充分发挥,不良反应降至最低[2],发挥出应有的生物医学效益。
随着市场上非处方药种类的不断增多,药物联合应用的普遍存在,加之药物不合理的应用,安全用药问题愈来愈成为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为了更好地了解医学类院校在校学生对非处方药用药安全的认知情况,提高医学生对个人用药安全的关注度,并为推进用药安全教育提供参考,特开展本次问卷调查。
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方法及研究对象根据年级、专业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郑州市、新乡市以及洛阳市等地区医学类院校本科学生,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共计7个医学类专业,除药学和护理学专业为大一到大四4个年级外,其余专业为大一到大五共5个年级。
1.2 问卷设计根据已有的调研资料[3-11]、专家意见和组内讨论形成原始问卷,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预调查后形成正式问卷。
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受访者基本信息、药物基本知识认知、安全用药意识、药物知识获得途径4部分,共计24道题目。
其中11道客观题为计分题,每小题满分3分,总分计33分。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推断比较组间差别,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比较率的差别。
显著性检验水准α=0.05,若P﹤0.05,则认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500份,回收问卷1 449份,回收率为96.60%,其中有效问卷数量为1 422份,有效率为94.80%。
2.2 认知度分析2.2.1 受访者基本情况在1 422名受访者中,男性529人(37.20%),女性893人(62.80%);基础医学专业111人(7.81%),临床医学专业339人(23.84%),预防医学专业137人(9.63%),口腔医学专业133人(9.35%),护理学专业308人(21.66%),药学专业150人(10.55%),医学影像学专业244人(17.16%);家庭中有亲属从事医药卫生工作393人(27.64%),家庭中无亲属从事医药卫生工作1 029人(72.36%)。
2.2.2 用药安全意识情况分析受访者平均得分为23.27分。
如表1所示:专业平均得分由高至低依次为药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基础医学(P﹤0.05);大一至大五年级的平均得分依次升高(P﹤0.05);受访者有亲属从事医药卫生工作的平均得分高于无亲属从事医药卫生工作的平均得分(P﹤0.05)。
可以认为受访者的非处方药个人用药安全认知水平存在专业、年级、家庭环境因素的差异。
表1 用药安全认知水平分析结果(N=1 422)2.2.3 药物基本知识认知在受访者中,有668人(46.98%)对用药安全方面的信息特别关注,有625人(43.95%)和129人(9.07%)分别对用药安全方面的信息偶尔关注和基本不关注,各专业间未见明显差别(2=18.656,P>0.05);对于受访者了解安全用药知识的层面,不了解、简单了解、在某一方面较为了解、熟知大量专业知识分别为175人(12.30%)、512人(36.01%)、637人(44.80%)、98人(6.89%);另外,对于非处方药物的分类原则和使用的第一原则,各专业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2。
表2 药物基本知识认知情况(N=1 422)* Q1为非处方药物的分类原则,Q2为非处方药物使用的第一原则。
2.2.4 安全用药意识图1示,受访者在购买或服用药物时对药物的适用病症和不良反应关注度最高,分别达到了75.88%和75.46%,药物是否过期、用法用量及生产厂家次之。
而在服用药物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305名(21.45%)受访者选择立即停药,短期内不再服用此类药品,954名(67.09%)选择结合所学专业知识或咨询医生后再决定是否服用,另有163名(11.46%)选择只要发生的不良反应不严重,则继续服用。
图1 购买或服用药物时关注药物的信息情况在受访者中,388名(27.29%)表示会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指导自身用药,755名(53.09%)表示偶尔会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指导自身用药,279名(19.62%)表示不会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指导自身用药;在判断服用药物的剂量时,有30.17%和57.31%的受访者分别选择按照药物说明书、咨询医生或谨遵医嘱,另外,还有9.49%和2.61%的受访者分别选择按照以往经验和自我感觉疾病严重程度。
受访者生病服药时,服药规律从不漏服、偶尔忘记服药和经常忘记服药分别有652名(45.84%)、649名(45.64%)、121名(8.51%);而在病症减轻或消失后,分别有275名(19.34%)、422名(29.68%)和725名(50.98%)受访者表示会立即停止服药、偶尔会立即停止服药、不会立即停止服药。
2.2.5 药物知识获得途径图2示,在1 422名受访者中,绝大部分(89.87%)会从专业知识中获取用药知识,可见专业知识教育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是通过医生、专家和身边的人获取用药知识。
而对于药品广告的信任程度,分别有172名(12.10%)、551名(38.74%)、699名(49.16%)受访者表示相信、偶尔相信和不相信。
图2 药物知识获取途径情况仅有50名(3.51%)受访者表示其所在的院校经常开展一些关于用药安全的知识讲座,177名(12.45%)和1 195名(84.04%)受访者分别表示其所在院校偶尔开展和未曾开展关于用药安全的知识讲座。
另外,有1 290名(90.72%)受访者认为在专业教育背景下,医学生很有必要熟练掌握安全用药相关知识,129名(9.07%)受访者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仅有3名(0.21%)受访者认为没有必要熟练掌握安全用药相关知识。
对于接受用药安全方面的知识普及及强化的意愿,1130名(79.47%)受访者表示非常愿意接受,179名(12.59%)和112名(7.88%)受访者分别表示可以接受和视情况而定,另有1名(0.06%)受访者表示不愿意接受。
3 讨论3.1 个人安全用药意识淡薄,对安全用药重视程度不足。
此次调查的平均得分较低,表明受访者对个人安全用药认知状况不佳。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受访者对安全用药的关注度较高,但在实际行动中,用药的不良习惯较多,例如不能正确判断药物服用的剂量、服药不规律等。
另外,受访者对药物的适用病症及不良反应较为关注,而对于其它方面关注度较低。
笔者建议,在购买或服用药物时,应客观、全面地获取药物信息,做到心中有数。
医学生对非处方药正确使用的掌握情况和用药习惯有待改善,非专业院校大学生的情况可能会更不乐观[12]。
3.2 大力普及药物使用常识,加强用药安全知识宣传。
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使医学生掌握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十分必要。
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例如制作用药安全宣传卡片,在患者就诊时发放;在宣传栏、院报及校园网络上开辟一些用药安全知识的专栏,增加覆盖面;开设一些用药咨询处,方便同学们的用药咨询[13]。
此外,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时下流行的即时通讯软件以及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相关知识讲座,达到提高用药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用药知识的目的。
3.3 有必要加强对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
专业教育是医学生获取药物相关知识最主要的一条途径,可见专业教育对于树立合理安全用药的意识意义重大。
高校机构,如各二级学院、社团,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安全用药宣传,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
对于课程安排,在阐明药物作用机制、使用的基础上,应适当侧重于药物安全使用等知识的讲授。
另外,可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开展一些关于安全用药的知识竞赛,使同学们参与其中,受益其中。
非处方药的使用,体现了患者自我诊断、自我用药选择、自我观察的有机结合。
与此同时,安全用药涉及到人类社会和文化方面的进步和发展[14],需要个人、学校、社会的共同关心及参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大学生对合理、安全使用药物的愿望愈发迫切。
掌握安全用药相关知识、提高大学生合理用药水平,改变不良用药行为,促进合理用药行为习惯的养成,做到认知与行为相统一,以切实的行动维护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结论医学院校学生对非处方类药物的知识掌握有待提高,用药习惯有待加强。
专业知识教育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着重从教育方面注重医学生对个人用药安全认知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1]龚会,李颖.居民非处方药购买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4,(04):314-317.[2]杨杰,张瑜.医学生用药认知水平量表的信效度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6,(07):1280-1282+1290.基金项目: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大学生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6030SC)作者简介:吕双(1997-),男,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临床医学通讯作者:马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