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勾】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6讲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中国的古代艺术及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随堂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2.50 MB
- 文档页数:8
复习课: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成就—教案万竺学情分析(高考考点):14年全国卷共占30分科技:艺术/文学(6:4)(选择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熟练记忆:古代科技、文艺相关成就理解:文化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关系(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化艺术是政治经济的反应)教学重难点: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①四大发明的特点和成就(扩充了解数学、天文历法、农学、医学方面的知识);②中国古代科技思想;③中国古代科技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2.中国古代的艺术:①汉字;②绘画;③戏剧(京剧)3.中国古代的文学:各时期不同的文学(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教学过程: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1)纸的发明①发明与改进:__________时期已发明植物纤维纸。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所知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称为“蔡侯纸”。
②传播: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传往欧洲。
③意义: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也最为显著。
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__________的进步。
(2)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①概况:战国时期发明了“司南”;北宋时期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②传播:12、13C,由阿拉伯传往欧洲。
③意义:指南针应用于__________测定,对于军事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航海);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保证。
(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①发明: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在唐代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最早记载于孙思邈著的《丹经》,称作硫磺伏火法,记载世界上最早的火药配方;唐末用于军事,北宋时军事上广泛使用;明朝制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在当时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详细阐述:一、科学技术1.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初期,纸作为书写材料已初现雏形,但质地粗糙,难以普及。
东汉时期,蔡伦凭借其智慧,对造纸工艺进行了重大改进,创制出质地优良、价格低廉的“蔡侯纸”,这一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被誉为书写材料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对全球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印刷术:隋唐之际,雕版印刷术的出现标志着书籍复制技术的重大突破。
至北宋,毕昇更是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创举不仅大幅提高了印刷效率,还极大地降低了印刷成本,加速了文化的传播与知识的普及,对后来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火药:唐代,中国炼丹家在追求长生不老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火药,这一发现最初被用于娱乐和庆典,但很快便应用于军事领域,改变了战争的面貌。
唐末至宋,火药武器逐渐成熟,并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传播至欧洲,对欧洲的社会变革和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助力了欧洲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的胜利。
指南针:战国时期,中国先民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原型。
至北宋时期,指南针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开始广泛应用于航海领域,极大地促进了远洋航行的发展,为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技术基础。
2.天文学中国古代的天文学观测与研究,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系统的记录闻名于世。
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不仅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其中的《石氏星表》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展现了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对星辰运行的深刻理解和精准观测。
唐代僧一行主持的子午线实测,以及元代郭守敬创制的“简仪”和编定的《授时历》,均体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在观测仪器、历法编制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数学中国古代数学以其独特的体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著称于世。
高三历史专题4古代中国科技文化的主要成就基础知识梳理一、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重点)(1)造纸术:(西汉、东汉)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2)印刷术:(隋唐、北宋、西传)提高印刷效率,加速文明进程,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
(3)火药:(唐朝、宋朝、西传)加速西方封建骑士阶层的衰落(4)指南针:(战国、北宋、西传)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5)马克思关于三大发明作用的论述:“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2、天文学:(1)天文学著作:(2)天体测量:东汉——唐代——元代3、数学:(1)计算方法:(2)数学著作:(3)圆周率:4、医学:(1)医学成就:《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华佗(2)药物学:李时珍5、农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6、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2)政府巩固统治的需要和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
(3)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广泛的对外交往,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进一步发展。
(4)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不懈探索,7、明清科技落后的原因:(1)对中国而言 A、中国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传统阻碍和压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B、封建闭关政策既使中国失去了外贸主动权,更隔绝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C、明代的八股取士制度使读书人不讲究实际学问,清代的“文字狱”更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这些文化政策使中国科技的发展失去了客观条件。
(2)对西方而言 A、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动力,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B、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专题12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纸的发明(1)发明:西汉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东汉蔡伦独创“蔡侯纸”。
(2)外传:公元8世纪传到中亚,之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3)贡献:纸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指南针(1)发明:战国时已有司南;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
(2)外传: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
(3)贡献:为明代郑和远航东非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3.火药(1)发明和应用: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使用火药箭等。
(2)外传:12、13世纪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入西欧乃至世界各地。
(3)贡献: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4.印刷术(1)雕版印刷技术:唐代已有雕版印刷技术,《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活字印刷技术: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此后出现木活字、铜活字等。
(3)意义:提高了印刷效率,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四大发明对中国文化、科技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能因肯定四大发明对西方的贡献,而否定对中国的巨大作用。
当然也要认识到社会环境是科技能否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5.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1)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1.“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1)汉字的起源:刻画在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2)字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3)历代书法名家①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
②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被尊为“书圣”。
③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以楷书闻名,怀素、张旭以草书著称。
【红对勾】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26讲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中国的古代艺术及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随堂训练(含2013年高考真题,含解析)人民版考纲考点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1.(2013·北京文综)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国外,这足以证明英国已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故C项正确。
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以后,雕版印刷术仍在使用,故A项逻辑关系错误。
B项以偏概全;D项与逻辑不符。
答案:C2.(2013·重庆文综)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 )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四大发明。
“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A项表述错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出现于西汉,“蔡侯纸”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出现的,B项错误;火药在唐末开始用于军事,C项正确;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中期,活字印刷书籍不可能始于元朝,D项错误。
故本题选C项。
答案:C3.(2013·山东基本能力)古代中国的发明大多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经验和生活体验。
下列与发明火药密切相关的活动是( )A.耕作B.采矿C.铸造D.炼丹解析: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故D正确。
答案:D考纲考点二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
文献的记录都带有主观色彩,A项表述过于绝对。
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文献中有对黄帝的赞誉,可见,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故B项正确。
C项“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在题干中不能得到体现。
D项表述过于绝对。
答案:B5.(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小说蓬勃发展。
从材料信息看,明代以来,士、农、工、商都喜欢小说,小说的教化影响比儒、佛、道的影响更广泛。
这从本质上说明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了世俗文化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C6.(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解析: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
这一形式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如关羽的红脸代表其忠义,曹操的白脸代表其奸诈等,故选B项。
A、C两项均与史实不符;脸谱并未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排除D项。
答案:B7.(2013·江苏单科)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 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 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 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 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解析:甲骨文经过多次演变才发展为楷体汉字,故A项表述错误。
飞舞飘逸不是楷体汉字的特征,故B项错误。
大多数甲骨文字已被识读,故C项错误。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甲骨文字已经具备了现代文字的某些特征,故D项正确。
答案:D8.(2013·浙江文综)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
这说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解析:本题考查甲骨文及史学研究方法。
从题干材料可知,文献材料同样真实可信,A 错;某些历史记载也是比较客观的,B错;多项历史记载相互印证,不通过考古也可形成定论,C错;D符合题意。
答案:D9.(2012·浙江文综)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
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研究方法。
古代文学作品可以佐证历史,但也要对文学作品进行充分的考证,故D项表述最为科学。
李白的诗同样可以用来佐证历史,故认为“其诗不足为信”过于武断,A项表述不尽合理。
我们并不能因为历史人物著名与否而认定其意见是否具有权威性,故B项表述不合理。
以诗证史的研究方法中国早已有之,并不是外国学者开创的,故C项中“耳目一新”表述错误。
答案:D10.(2012·课标全国)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度适中。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中流传的故事的实质。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在思想观念中的反映。
宋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发展壮大,反映市民阶层生活的文学兴起。
从材料信息看,人们同情“自由相恋”的许仙和白娘子,鞭挞破坏“自由相恋”的法海,赞扬维持人间正义的济公,都反映了市民阶层热爱自由、推崇正义的价值取向。
因此选D项。
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
答案:D切入点京剧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同光十三绝》,绘有老生、武老生、武生、小生、青衣、花旦、老旦、丑角,是当时各行当的代表人物,他们都是为京剧艺术做出卓越贡献的奠基者。
由此可见,在这幅名画中你看不到的角色是( )解析:据题干所述可知《同光十三绝》中没有绘出“净角”。
A项是生角;B项是净角;C项是丑角;D项是旦角。
本题正确答案为B。
答案:B切入点主干知识:指南针的应用2.“针路”出现于宋代,指的是古代人们在罗盘指引下将不同地点的航行方向连结而成的一种航线。
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的出现是宋代航海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B.它的出现使得古代海上航行更加安全便利C.我国在宋代就已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D.宋代开始突破“海禁”政策鼓励对外贸易解析:“海禁”政策是明代出现的,故D项表述不正确。
答案:D切入点主干知识:中国古代文学3.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题干中提到的文学主流形式是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不存在落后、先进的区分,D项不正确,符合题意要求;A、B、C三项都正确。
答案:D4.王国维先生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下列我们耳熟能详的精美文句,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④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成就。
①为楚辞,②为唐诗,③为元曲,④为宋词。
答案:A切入点主干知识:书画艺术5.下为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其字体属于( )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解析:根据教材中对书法字体的相关叙述可得出篆书的特点是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楷书的特点是结构形体严整;隶书的特点是扁平、工整、精巧;草书的特点是笔画简约,勾连不断。
图片中的文字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故应为行书。
据此可排除A、B、C三项。
答案:D切入点主干知识:京剧艺术6.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贵妃醉酒》是其代表作之一,在戏中梅兰芳饰演的角色属于( )A.生B.旦C.净D.丑解析:梅兰芳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故选B项。
答案:B切入点核心概念:文人画7.下列关于不同时期文人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于魏晋B.“吴带当风”是对吴道子绘画技巧的赞誉C.北宋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宏伟D.明清时期文人画与宋元文化没有任何渊源解析:明清文人画或继承宋代宫廷画风,或沿袭文人山水意趣,故D项错误。
答案:D切入点新价值观:注重个人道德修养8.下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
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
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 )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解析:据“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可排除A、B;“用极简淡之笔墨”可排除D;另据“南宋遗民”可知作者所处的大致时代,进入宋代,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画注重内心修养,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本题正确答案为C。
答案:C切入点关于《诗经》与楚辞的文学风格9.楚辞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