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蜀僧浚弹琴 教学思路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听蜀僧濬弹琴》注释译文【注释】⑴蜀僧濬:即蜀地的僧人名濬的。
有人认为“蜀僧濬”即李白集中《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中的仲濬公。
绿绮:琴名。
晋傅玄《琴赋序》:“楚王有琴曰绕梁,司马相如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
”司马相如是蜀人,这里用“绿绮”更切合蜀地僧人。
⑵峨嵋:山名,在今四川省峨嵋县。
⑶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
挥手:这里指弹琴。
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⑷万壑松:指万壑松声。
这是以万壑松声比喻琴声。
琴曲有《风入松》。
壑:山谷。
这句是说,听了蜀僧濬的琴声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⑸“客心”句是说,听了蜀僧濬弹的美妙琴声,客中郁结的情怀,像经过流水洗了一样感到轻快。
客:诗人自称。
流水:《列子•汤问》:“伯牙鼓瑟,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乎若江河。
’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
”这句诗中的“流水”,语意双关,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
⑹余响:指琴的余音。
霜钟:指钟声。
《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
”郭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这句诗是说琴音与钟声交响,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
⑺“碧山”句是说,因为听得入神,不知不觉天就黑下来了。
⑻秋云:秋天的云彩。
暗几重:意即更加昏暗了,把上句“暮”字意伸足。
[2]【译文】四川僧人抱弹名琴绿绮,他是来自巴蜀的峨嵋峰。
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高山流水音调一洗情怀,袅袅余音融入秋天霜钟。
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秋云也似乎暗淡了几重![3]。
李白诗二首《行路难》《听蜀僧濬弹琴》-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李白诗歌的学习,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2.掌握唐诗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方法,理解唐诗的价值意义;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4.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文艺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李白的诗歌特征、诗歌背景及时空背景、诗歌艺术技法,并能朗读诵读两首诗歌。
•难点:分析李白诗歌的内涵、意义及现代意义,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个性化阐释。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入两首李白的诗歌《行路难》和《听蜀僧濬弹琴》的背景和作者生平。
第二步:诗歌阅读1.教师进行朗读,并让学生跟读,感受音韵、韵律和节奏感。
2.学生进行诗歌阅读,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3.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难句、生僻字词,并进行注释和解释。
第三步:诗歌分析1.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文学特征,包括韵律、音韵、格律、修辞手法等。
2.学生解读诗歌的内涵、寓意和主题,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3.学生进行现代诠释,探讨诗歌的现代意义,并结合自己的思考、体验和感悟进行个性化阐释。
第四步:朗诵演绎1.学生进行个人朗读或朗诵比赛,展示自己的文艺才华。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诗歌表演或朗诵,展示团队合作和表现能力。
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的朗读演绎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通过学生的文学创作,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现能力。
教学反思对于初学者来说,唐诗难度较大,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朗读和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李白诗词《听蜀僧濬弹琴》的诗意赏析李白诗词《听蜀僧濬弹琴》的诗意赏析《听蜀僧濬弹琴》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表现音乐的诗作。
此诗写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技艺之高妙,极写琴声之入神。
首联写和尚来自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琴声之高妙诱人。
全诗一气呵成,势如行云流水,明快畅达,风韵健爽,在赞美琴声美妙的同时,也寓有知音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诗词《听蜀僧濬弹琴》的诗意赏析,欢迎阅读。
《听蜀僧濬弹琴》【年代】:唐【作者】:李白【内容】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译文蜀僧濬怀抱着绿绮琴,他来自西面的峨眉山。
为我挥手弹奏名曲《风入松》,仿佛听到万壑松涛声。
我的心灵像被流水洗涤,馀音缭绕和着秋天霜钟。
不知不觉,暮色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
注释蜀僧濬:即蜀地的僧人名濬的。
有人认为“蜀僧濬”即李白集中《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中的仲濬公。
绿绮(qǐ):琴名。
诗中以绿绮形容蜀僧濬的琴很名贵。
峨眉:山名,在四川省峨眉县。
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
挥手:这里指弹琴。
万壑(hè)松:指万壑松声。
这是以万壑松声比喻琴声。
琴曲有《风入松》。
壑:山谷。
这句是说,听了蜀僧濬的琴声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客:诗人自称。
流水:语意双关,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
余响:指琴的余音。
霜钟:指钟声。
“碧山”句:意思是说,因为听得入神,不知不觉天就黑下来了。
秋云:秋天的云彩。
暗几重:意即更加昏暗了,把上句“暮”字意伸足。
创作背景: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认为,此诗乃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李白在宣城(今属安徽)期间所作。
裴斐《李白年谱简编》也从其说。
作品赏析:这首五律写的是听琴,听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弹琴。
听蜀僧浚弹琴尾联理解嘿,咱来说说《听蜀僧浚弹琴》的尾联呀!“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你想想看,这诗人听着人家弹琴,居然都没意识到天已经快黑啦,那得是有多入迷呀!这就好像咱平时看一部特别精彩的电影,看着看着,哎呀,都忘了时间啦!那琴声得多美妙,才能让诗人沉浸其中到这种程度呢?就好像一道超级美味的菜肴,你吃着吃着就完全陶醉了,哪还管别的呀。
这蜀僧浚的琴技肯定是相当高超,才能营造出这样一种氛围,让诗人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咱们平时也有这样的时候吧,比如做一件特别喜欢的事情,或者听一首特别好听的歌,不也是会不知不觉就投入进去,然后回过神来发现时间过得好快呀。
这尾联不就是把这种感觉完美地表达出来了嘛。
你说这诗人咋就这么厉害呢,简简单单几个字,就把那种感觉给写活了。
咱要是也能有这本事就好啦!这就提醒咱们呀,平时得多观察,多感受,这样才能在遇到特别的事情时,也能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呀。
再想想,要是咱也能像那蜀僧浚一样,有一项特别厉害的技能,能让人着迷,那该多棒呀!也许咱成不了大诗人,但咱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发光发热呀。
就像那琴声能打动诗人一样,咱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打动别人呀。
这尾联看似简单,可里面蕴含的东西可多着呢。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沉浸其中的那种美好。
咱的生活中不也应该多一些这样的时刻吗?放下那些烦心事,专注于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说不定也能有“不觉时光逝,恍然已几重”的感觉呢。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咱可不能小瞧了这简单的几个字,它可是能给咱带来好多启发呢!所以呀,好好去体会体会,说不定能让咱的生活也变得更有意思呢!反正我是觉得这尾联特别有意思,特别有味道,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香!你难道不这么觉得吗?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李白《听蜀僧浚弹琴》原文及赏析李白《听蜀僧浚弹琴》原文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李白《听蜀僧浚弹琴》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原文】: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解】:1、绿绮:琴名。
晋傅玄《琴赋序》:“司马相如有绿绮。
”相如是蜀人,弹者是蜀僧,故以绿绮切之。
2、加强语气的助词。
3、挥手:指弹琴。
4、流水:相传春秋时钟子期能听出伯牙琴中的曲意,时而是志在高山,时而是志在流水,伯牙乃许为知音。
见《列子·汤问篇》。
这句是说,客中的情怀,听了“高山流水”的曲意,为之一洗。
5、霜钟:指钟声,《山海经》:丰山“有九种焉,是知霜鸣”。
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入霜钟:余音与钟声交流,兼喻入知音者之耳。
【韵译】:四川僧人抱弹名琴绿绮,他是来自巴蜀的峨嵋峰。
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好象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高山流水音调一洗情怀,袅袅余音融入秋天霜钟。
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秋云也似乎暗淡了几重!蜀僧濬怀抱着一张绿绮琴,从西面的峨眉峰上下山来。
感谢他挥手为我弹奏一曲,像听到万山滚动松涛澎湃。
我的心灵就像被流水洗涤,余音缭绕和着钟声响天外。
不知不觉青山已披上暮色,高空中又布满了重重雾霭。
【评点】本诗写的是诗人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的情景,琴声优美,引人入胜。
题目中的蜀僧濬是四川的僧人,名濬。
首联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是说弹琴的琴师来自四川峨眉山。
此联笔墨不多,却把这位琴师写得气派十足,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十分倾慕琴师。
同时,诗人生长在四川,对故乡四川自然有一种独特的感情。
此联点明琴师来自四川峨眉山,是诗人的老乡,一方面表明诗人因此而对这位琴师很有好感,另一方面也吐露出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听蜀僧浚弹琴》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是写作者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极写琴声之入神。
开头两句,写他来自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
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
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弹琴之高妙诱人。
全诗一气呵成,势如行云流水,明快畅达。
这首诗在赞美琴声美妙的同时,也寓有知音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听者(或作者自己)的感受上,从侧面表现了音乐的高妙。
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了自己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和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作者具有济苍生的抱负,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
【原文】《听蜀僧浚弹琴》作者: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解】⑴蜀僧濬:即蜀地的僧人名濬的。
有人认为“蜀僧濬”即李白集中《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中的仲濬公。
绿绮:琴名。
晋傅玄《琴赋序》:“楚王有琴曰绕梁,司马相如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
”司马相如是蜀人,这里用“绿绮”更切合蜀地僧人。
⑵峨嵋:山名,在今四川省峨嵋县。
⑶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
挥手:这里指弹琴。
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⑷万壑松:指万壑松声。
这是以万壑松声比喻琴声。
琴曲有《风入松》。
壑:山谷。
这句是说,听了蜀僧濬的琴声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⑸“客心”句是说,听了蜀僧濬弹的美妙琴声,客中郁结的情怀,像经过流水洗了一样感到轻快。
客:诗人自称。
流水:《列子;汤问》:“伯牙鼓瑟,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乎若江河。
浅议音乐诗歌的阅读方法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二单元出现了愈的《听颖师弹琴》和贺的《凭箜篌引》两首音乐诗歌,于是我就这两首诗歌以比较阅读的方式进行了音乐诗歌鉴赏模式探究。
教学目标立体化。
知识与技能层面通过比较二首诗在容和表达技巧方面的异同进行学法建模,归纳音乐诗歌的比较阅读方法;过程与方法层面则以诵读法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进行深入挖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则是从复杂多变的乐声中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
作者经历为先导。
清代学者王国维说过:“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因此以作者生活经历为先导能使学生更容易把握作者心深处的情感。
愈(768-824),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幼丧父,兄会抚养之。
19岁的愈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三次皆不中,直到第四次,才考中进士。
此后又连续应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三次皆不中。
直到29岁才在董晋幕府中得到了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官职。
36岁时,任监察御史,不久因上书论天旱人饥、减免赋税,而被贬为阳山县令。
元和十一年,47岁,屡次上书剖析政事,希望革除弊端,结果屡遭贬斥,一不小心由中书舍人降为太子右庶子,此时创作《听颖师弹琴》。
贺(790~816),字长吉,号四明狂客。
世称长吉、鬼才、诗鬼、昌谷、奉礼,与白、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
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
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
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虽家道没落,但勤奋苦学,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
但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
最终贺遭馋落第。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文本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比较两首诗歌在容和在上面了解作者的经历和比较了两首诗歌在容和表达技巧方面的异同点之后,在小组总结音乐诗歌鉴赏的模式,然后上黑板展示,最后总结分析。
音乐诗歌的比较阅读方法1、看写作容顺序,思作者写作意图。
听蜀僧浚弹琴
一、朗读、解释、翻译诗歌
二、提出问题:
1、李白在哪里听到的?
2、他听到了什么?
3、他的感觉如何?
从几个方面来写自己听琴的感觉:神态、动作、内心感受、(幻觉)虚声——万壑松涛、实声——琴声钟声会合、时间流逝、余音扩散远去
4、这个蜀僧是音乐家吗?请用素描勾勒一下他的形象。
三、分析重点
1、李白心里的感动点在哪里?
●音乐本身的力量诗人内心与音乐的相通性,大气豪迈铿锵有力之声,不是阴柔小
调,音乐里有说不出来的心情和性情。
高僧的高洁与音乐的超凡脱俗,与诗人浪漫
精神一致。
●思乡感情来自故乡的高僧,带来峨眉山的气息,怀乡之情被激发(李白在游历中,
年已52岁),带着亲切和敬慕来倾听。
●知己之遇僧人琴音不染凡尘,雅正平和中自有坚定之气,僧人的内敛,诗人的狂
放,阴柔相济,和谐共生,在音乐声里如伯牙和子期一般共鸣。
●三者相遇:一颗自由之心,实际上是需要拴系的。
他怕被约束,但又时刻需要一种
牵扯。
当遇到知音乡情等内在需求的时候,这种关注、触动、感慨、共鸣就格外强
烈。
所有放荡不羁的人,都有一个或多个比常人更敏感的心结。
2、李白的感动与白居易的感动(比较《琵琶行》)
浪漫主义:感情强烈2、善于运用大胆的想象、丰富的夸张。
现实主义:一是细节的真实性。
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
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
二是形象的典型性。
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
可以说,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区别于自然主义的标志。
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
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
3、表现手法
重点表现听琴是的主观感受。
侧面烘托琴声的魅力,避实就虚,遗貌取神。
五个典故的运用:绿绮、挥手、流水、余响、霜钟。
四、我看李白的沉醉。
一种超越境界,物我两忘、神游八极。
《和自己在一起》
发呆发愣的时候,兀自微笑的时候,专注到心无旁骛的时候,陶醉到物我两忘的时候,哭到涕泗滂沱笑到前仰后合的时候,这个时候,人是纯粹的,他在和他自己在一起——肉体和灵魂在一起,实体和影子在一起,他是清晰完整的自己。
多数时候,我们只是一部分的自己。
另外一部分被社会游离走了——我们挣扎着做好人而不是真人、打起精神做社会所付予的而未必喜欢的事——不是不由自主,这是理智命令的结果。
因为总在追赶靠拢那个时刻外逃的影子,我们总是不放松。
和自己在一起,是片刻的聚首合拢,有排水口终于无缝对接的通畅感——也许这个时候,恰恰是忘了自己,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个老者,德高望重的老教育家,曾经官至某行业主管单位副座。
退休后才开始学习书法绘画,很快成痴。
他对我说,他每天画画练字的时候,特别投入,那个时候心里最安静,什么都不想,不知不觉几个小时。
多么纯粹的干净的“我”啊,严丝合缝地叠合在一起。
人的压力、欲望、烦恼只有一个地方能存在,那就是“我”和“自我”的空隙,空隙越大等于储藏的空间越大,人就越痛苦。
人和自己在一起时,才没空隙盛放杂质。
只是,我们总是常常和自己貌合神离。
看,那个空隙里拖着一个黑黑的长长的影子,疲惫而颓废、压抑而愤怒、失落而焦虑、空洞而又执迷不悟,哪怕连发呆发愣都要怀疑、自责。
所以,和自己在一起,只能是偶尔的失误,无法成为自觉追求。
我等庸人,就是空隙有点大杂质有点多,跟自己在一起的机会太少。
这是因,也是果。
发散联系
1、给李白推荐一首符合他性格特点的歌曲或者乐曲。
2、送一个性格浪漫爱幻想的女生一个苹果画。
送一个假小子式豪爽性格的女生一个苹果画。
3、画出风、声、力等,使抽象的内容具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