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祁连牛羊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及防治情况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195.12 KB
- 文档页数:2
祁连县阿柔乡规模羊场主要疫病流行情况调查报告一、概述本调查报告针对祁连县阿柔乡规模羊场主要疫病流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等方法,总结了该地区主要疫病的种类、流行情况、防控措施等方面的信息,为相关部门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二、主要疫病种类及流行情况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种疫病:口蹄疫、疯牛病、布鲁氏菌病和羊痘。
调查发现,阿柔乡规模羊场主要存在以下疫病流行情况:1. 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会造成口蹄齿部疱疹、蹄蹄受损和蹄蹄出血等症状。
调查发现,在过去一年内,该疫病在阿柔乡规模羊场中有发生,部分羊只出现了典型的口蹄疫症状,导致一定的损失。
2. 疯牛病:疯牛病是一种由于狂牛病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
调查显示,疯牛病在阿柔乡规模羊场中尚未出现流行情况,但部分场主对疯牛病的防控措施不够重视,存在一定的风险。
3. 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家畜和野生动物疾病。
调查显示,在阿柔乡规模羊场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部分羊只出现了乳房肿胀、腹泻和不孕等症状。
4. 羊痘:羊痘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毛发脱落、皮肤溃烂等症状。
调查发现,在阿柔乡规模羊场中尚未发现羊痘的流行情况,这与场主对羊痘的防控措施较为重视有关。
三、防控措施情况根据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情况,我们对阿柔乡规模羊场的防控措施进行了分析。
调查发现,部分羊场对疫病防控措施的重视程度较高,包括定期检查羊只健康情况、实施疫苗免疫、定期消毒等。
但仍有一部分羊场对防控措施的重视不够,导致疫病的流行风险仍然存在。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建议:1. 提高羊场主对疫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强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对疫病防控措施的认识和实施水平。
2. 加强疫苗免疫工作,在规模羊场中实施常规的疫苗免疫,并做好记录和追踪工作。
3. 加强羊场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防止疫病传播和扩散。
为了进一步掌握青海省湟中区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发生流产情况,于2019年到2021年连续三年选择使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以及试管凝集试验进行初次筛查和复检的方法,对青海省湟中区6个乡镇的牛羊养殖场开展了布鲁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三年间共有采集了牛羊血清分别为2390份和4223份,阳性血清有173份和223份,阳性率分别为7.24%和5.52%,三年间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阳性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态势。
各个乡镇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感染率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牛羊的年龄结构来看2~6岁的羊群最容易受到该种疾病的感染。
尽管近年来湟中区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发生流行率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但仍然需要当地防疫部门加强疾病监测要规范牛羊的引种行为,规范养殖户的养殖行为,认真做好牛羊的检疫检验和扑杀无害化处理,加强牛羊群的有效净化,防范该种疾病大范围的传播流行,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选取2019年到2021年,在青海省湟中区的6个乡镇(鲁沙尔镇、西堡镇、上新庄镇、田家寨镇、甘河滩镇、共和镇),开展了牛羊布鲁氏杆菌病调查采集新鲜血液样本,共采集了牛羊血清样本2390份和4223份。
鲁沙尔镇、西堡镇、上新庄镇、田家寨镇、甘河滩镇、共和镇6个乡镇牛血清样本分别采集了382份,383份,391份,401份,381份和462份。
羊血清样本分别采集了703份,713份,702份,700份,703份和702份。
从0~2岁、2~3岁、3~6岁和6岁以上4个维度对采集的牛羊进行研究划分,分别采集了上述牛血清样本563份,921份522份和484份。
分别采集了羊血清样本763份,1423份,1123份和914份。
将养殖场采集到的血液常规方法分离得到血清分别进行边际登记,年龄掌握养殖场的来源,在零下20℃冷冻条件下保存,等待检验。
2、试验方法本次试验选择使用牛羊布鲁氏杆菌病虎红平板凝集抗原检测试验法和血管凝集检测试验法。
147祁连县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情况分析赵元胜(祁连县野牛沟乡柯柯里畜牧兽医站,青海祁连 810499)摘 要:为了对祁连县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充分了解和掌握,对祁连县七个乡镇专业合作社和一些个别村实施布鲁氏菌病监测调查工作,了解和掌握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点,获取相应的结果,更好地指导我县有效防治布鲁氏菌病,达到良好的净化效果。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分析伴随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畜禽产品方面的质量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净化布鲁氏菌病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分析研究祁连县畜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流行情况,对该病流行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科学判断该病流行趋势提供有效参考,还能有效指导相关防控工作的高效开展,这对净化畜间布鲁氏菌病意义重大。
1 祁连县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情况依照相关要求,并充分考虑祁连县布鲁氏菌病流行和分布特点,针对性的开展畜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共进行100头份乳畜检测和700头份种畜检测,调查范围涉及祁连县七个乡镇和14个行政村,共对17个专业合作社进行调查以及90户散养户进行调查。
2 调查范围针对祁连县七个乡镇牛羊养殖场以及重点自然村,调查研究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针对两个乡镇乳用牛进行检测,并对五个畜牧乡镇种羊种牛开展检测。
3 监测范围在实施流行病学调查时,将流产,发热,关节肿大等情况作为重要的采样对象进行检测,并将乳畜检测和非免疫种畜检测作为重点。
4 检测结果针对祁连县七个乡镇开展布鲁氏菌病抽样检测工作,针对两个农业乡镇开展乳用牛检测工作,五个牧业乡镇开展种畜检测,共进行800份样品抽检,其中14份为阳性,达到1.75%的阳性率,其中包括100分奶牛样品,1份为阳性,达到1%的阳性率。
200份种牛样品,其中有11份为阳性,达到5.5%的阳性率。
500分种羊样品,其中两份为阳性,达到4%的阳性率,运用虎红平板凝结试验进行初检,并利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复检。
祁连县牛羊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及综合防治情况调查报告麻文林【摘要】布氏杆菌病是严重威胁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病可造成牛羊大范围流产,生产性能下降,妨碍出栏牲畜调运和畜产品卫生质量安全,给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我们对几年来布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综合防治情况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调查、整理和分析,现汇总如下:【期刊名称】《兽医导刊》【年(卷),期】2016(000)016【总页数】1页(P66-66)【关键词】祁连县;牛羊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作者】麻文林【作者单位】青海省祁连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祁连 810499【正文语种】中文2010年在全县5个牧业乡镇10个行政村展开调查,共走访牧户157户。
经了解,近几年牛羊流产普遍有所回升,但一般流产率不超过4%;牛羊流产现象较为突出的地区有默勒镇老日根、才什土、瓦日尕3个村和峨堡镇黄草沟、峨堡2个村。
上述5个村共有牧户1192户,年流产牛羊10头只以上的有80户,占到12.46%。
5个村共存栏牦牛3.9442万头,羊13.5138万只;其中母牛1.38万头,母羊7.84万只;种公牛652头,种公羊2613只;母牛流产在5~7%之间,个别牧户母牛群流产高达80%,发生流产母牛以4岁以上经产母牛为主,流产多发生于怀孕中后期(妊娠7~8个月),胎儿多为死胎,少数弱胎,值得注意的是个别牧户流产胎儿无毛。
今年布病检测结果上述5村也明显高于其它地区。
限于该病流行特点和检测范围,目前尚不能确定流行趋势和范围,但上述5个村作为重点发病区和牧区布病感染普遍回升是不容置疑的。
2011~2013年将布氏杆菌病做为本地区重点疫病开展专项流行病学调查,将默勒镇、峨堡镇和野牛沟乡确定为重点调查乡镇;八宝镇和扎麻什乡确定为奶牛布病重点调查乡镇。
每个重点乡镇确定两个村、10个牧户为定点调查牧户。
五个牧业乡镇各确定20个牧户为重点调查户。
经过对七个乡镇、30个定点调查户和100个重点调查户3年来牛羊流产和空怀情况现场调查,牦牛平均流产率为0.28%、空怀率为27.11%;羊流产率为1.57%、空怀率为5%(详见附表1、2)。
2017年第4期(总第243期)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祁连县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马生元(青海省祁连县畜牧兽医站 810499)中图分类号:S851.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733(2017)04-0047-02为了系统掌握本地区主要动物疫病发病和流行情况,于2014年单位专业骨干人员对全县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共开展疫情巡查285次。
调查范围覆盖全县7个乡镇、45个行政村,现将牛羊专项流行病学和定点流行病学情况调查分析与相关建议作一总结。
1 调查方法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按照《人畜共患病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规定的调查方法执行。
牛病毒性腹泻、牛出败、羊痘、梭菌类疫病等本地常发动物疫病,按照《普通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规定的调查方法进行。
(1)牛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依照《普通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进行,由野牛沟乡兽医站负责完成,调查地点为野牛沟乡大泉村。
(2)全县七个乡镇兽医站严格按照《人畜共患病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完成牛羊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3)峨堡镇兽医站完成黄草沟村“牛出败”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央隆乡兽医站完成夏格村“牛出败”定点调查工作。
(4)扎麻什乡兽医站和野牛沟乡兽医站,分别完成下塘村、大浪村“羊痘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2 调查结果2.1 牛羊布氏杆菌病流行情况2.1.1 基本情况 祁连县辖三镇四乡(八宝镇、牧勒镇、峨堡镇、扎麻什乡、野牛沟乡、央隆乡、阿柔乡),45个村(牧)民委员会,153个生产合作社,9175户,人口38787人。
全县存栏各类牲畜117.8万头(只),其中藏羊100.2万只,占85.06%,可繁殖母羊57.62万只,母畜比例57.5%;牦牛17.6万头,占14.5%,可繁殖母牛6.37万头,母畜比例36.19%;黄牛存栏5500头,占0.4%,可繁殖母牛2319头,母畜比例42.17%。
2.1.2 普查情况在全县5个牧业乡镇10个行政村展开调查,共走访牧户385户。
疫病防治LIVESTOCKANDPOULTRYINDUSTRYNo.9,2020牦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情况调查安静玲(青海省祁连县扎麻什乡畜牧兽医站,青海祁连810499)摘 要:对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防控措施进行简要概述,以供青海省的牦牛养殖人员做参考,促使其可以依照对牦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情况调查报告的相关内容,做好对此类病菌的防控工作。
关键词:牦牛布鲁氏菌病;防控情况;调查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0.09.065 流行病学分析1.1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牦牛所患的布鲁氏菌病侵入牦牛体内的部位是消化道及生殖系统,而此种传染病的传染源便是患病牦牛,其混杂在健康牛群之中同吃喝同住,且这种传染病的致病菌可以通过定期外排毒素的方式,污染牦牛饲养圈周遭的环境,而此时,该圈便形成了一个较大的传染基地。
然而,也因其所具有的人畜共患特性,相关养殖人员在出入牛舍,进行牦牛养殖场的日常管理活动之时,应该做好杀菌消毒及日常防护工作,如若不然,便极易导致自身感染此种疾病。
毛牛布鲁氏菌病的潜伏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在发病前期,患病牦牛并无明显特征,而在已经受孕的牦牛身上所体现的病症现象就是其极易出现流产及早产,或是于妊娠期的8个月之内,患病牦牛产出死胎的概率极高。
而牦牛在妊娠期间感染上此种传染病的致病菌是有明显征兆的,体现在身体上就是临产期的母牛具有早产的征兆,且其乳房及阴唇部位会提前出现肿胀,而最为明显的性征,就是母牛所排除的阴道分泌物量大增,其颜色也由原本的乳白色转化灰色及灰白色。
而且流产过后的母牦牛,其附着在阴道的胎衣也无法自行剥离,或是阴道内部散发出浓烈的腥臭味,在经由发展后的14d左右,母牛的阴道分泌物便逐渐转化成带着血气的红褐色,长此以往,将会造成牦牛不孕不育[1]。
而当公牦牛感染上此种致病菌之时,其睾丸及附睾将会发生炎症反应,除此之外,还有一小部分会引发乳腺炎,更有甚者,整个牛体均被此布鲁斯菌病的致病菌所侵染,其关节部位也在开启自我防御机制之时,遭受到损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