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复合驱注采系统流体流变特性
- 格式:pdf
- 大小:98.65 KB
- 文档页数:2
喇嘛甸油田三元复合驱动态变化周明阳【摘要】喇嘛句油田由于距物源近,油层厚度大,非均质性强,油层性质与已开展的三元复合驱油试验区差异较大.为研究非均质厚油层三元复合驱油技术应用的可行性,2008年在北东块开展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油先导性矿场试验.试验效果明显,从动态反应看,三元试验区视吸入指数在前置聚合物段塞下降较快,而后逐渐变缓,下降幅度高于二类油层聚驱;产液指数在前置段塞和主段塞阶段降幅较大,产液能力与聚驱相当;含水降幅高于聚驱,井组间含水降幅差异大;复合驱主段塞阶段采出程度高,阶段采收率高于聚驱.【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2页(P28-29)【关键词】三元复合驱;变化特征;注入能力;见效【作者】周明阳【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1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46+31 试验区基本情况试验目的层萨Ⅲ4-10油层,平均砂岩厚度11.7m,平均有效厚度 8.8m,平均有效渗透率0.676μm2,采用120m井距五点法面积井网。
共有油水井106口,其中注入井44口,采油井62口。
2 试验过程动态变化特征2.1 三元复合驱注采能力变化2.1.1 三元试验区视吸入指数在前置聚合物段塞下降较快,而后下降幅度逐渐变缓趋于平稳[1],下降幅度高于二类油层聚驱试验区水驱视吸入指数0.63m3/d·m·MPa,前置段塞视吸入指数0.42m3/d·m·MPa,与水驱相比,下降33.3%;三元主段塞阶段视吸入指数为0.31m3/d·m·MPa,与前置段塞阶段相比,下降26.2%;三元副段塞阶段视吸入指数为0.27m3/d·m·MPa,与主段塞阶段相比,下降12.9%;后续聚合物保护段塞阶段视吸入指数为0.30m3/d·m·MPa,与副段塞阶段相比,升高了11.1%。
三元复合驱的特点与技术分析作者:王云超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2019年第07期摘要:三元复合驱技术可以实现较高的原油采收率,随着超低界面张力技术问题被解决,将很快投入到工业生产当中。
本文对三元复合驱技术对提升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并对超低界面张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对如何配制三元复合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三元复合驱;技术特点;采收率三元复合驱技术比聚合物聚油更适用于国内的油藏开采,受到技术水平的制约在较长时间内无法实现大规模工业应用,通过科研人员的努力攻关,很技术难题已经被攻克,研制出新型的三元复合配方,特别是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使用,使得三元复合驱技术可以在注入参数、井网间距及层系组合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配套技术得到较大进步,利用三元复合驱技术要比水驱和聚合物驱油提高20%、10%的采收率。
1 三元复合驱技术对提升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性国内的很多油田都较长时间的应用水驱技术,从测井数据解释资料中可以看出,油井水淹厚度较大,剩油饱和度不高,油层平面水淹达到了100%,水淹厚度达到67%左右。
将来的原油开采综合含水率会高达到98%,该种状态会在原油开采中继续存在。
油田生产井地下储层区域在纵向和平面都存在较高的水淹厚度,保持一种水驱残作油状态,再利用水驱技术进行开采已经不会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
在该种状况下,应用三元复合驱技术来进行原油开采,可以起到更好的增油降水作用,在高水率高的油井内把含水率控制在50%左右,从而更好的提高原油采收率。
2 超低界面张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很多原油都具有较低的酸值,表面活性剂应用到三元复合驱,需要对活性剂体系内添加碱性物质来进一步减弱原油中的低水界面张力。
但原油中所含有的物质有着较在的不同,采用相同的加碱处理方式无法达到较大的降幅,不能满足超低界面张力的需求,这对原油的开采十分不利。
处于超低界面张力的原油中的碱浓度区间不大,这就表明原油内还存在可以与碱性物质产生化学反应的物质,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了活性物质,可以和外加表面活性剂形成协同作用,进一步减小表面具备的界面张力。
超高分三元共聚物流变特性及驱油性能祝仰文【摘要】常规水解聚丙烯酰胺在高温高盐油藏下粘度较低,将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耐温抗盐单体引入聚丙烯酰胺主链制备超高分三元共聚物是提高聚合物耐温抗盐特性的有效方法.对比研究常规水解聚丙烯酰胺和含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单体的超高分三元共聚物的基本物化性能、流变特性及驱油效果.在模拟水总矿化度为32 868 mg/L的条件下,与常规水解聚丙烯酰胺相比,超高分三元共聚物流体力学有效直径增加30%以上,分子链更加舒展,网络结构更加完整,粘度提高1倍以上.流变特性研究表明,超高分三元共聚物剪切流变方程中增稠系数提高2倍,假塑性指数降低22%,因此,超高分三元共聚物具有更高的粘弹性,在地层运移时产生的拉伸粘度提高1倍以上.双管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常规水解聚丙烯酰胺提高采收率仅为15.7%,超高分三元共聚物提高采收率达24.1%,驱油效果更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8(025)006【总页数】6页(P78-83)【关键词】高温高盐油藏;超高分三元共聚物;剪切流变;拉伸流变;驱油效果【作者】祝仰文【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46+1根据进行化学驱的难易程度,将胜利油田油藏分为3类。
一类和二类油藏由于温度和矿化度相对较低,现场化学驱效果显著,截至2017年,化学驱累积增油量已超过2 950×104t。
三类油藏由于温度、矿化度及钙镁离子质量浓度均较高,常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在该类油藏条件下增粘性及耐温抗盐性均较差[1],无法满足三类油藏化学驱技术要求。
目前,新型耐温抗盐驱油剂的研发主要有2大方向,一是对聚丙烯酰胺进行改性,合成改性聚丙烯酰胺,二是利用小分子或大分子间的自组装形成超分子驱油剂[2]。
对常规聚丙烯酰胺进行改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改性方法是在合成过程中引入刚性环状基团[3-4]、疏水缔合基团[5-6]或者耐温抗盐基团[7]和丙烯酰胺共聚。
弱碱三元复合驱开采特点及综合调整方法研究林秀萍【摘要】弱碱三元复合驱油技术已在大庆油田全面推广,但不同试验区块注采井动态反映、受效规律和调整方法不同.为明确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开采特点和调整方法,分析了北二西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油矿场试验的驱油动态变化特点,研究了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油的油层动用状况及驱油效果,总结了弱碱三元复合驱综合调整方法。
结果表明:弱碱三元复合体系与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配伍性好,中心井区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0%以上;弱碱三元复合驱具有较强的注采能力、较高的采油速度,扩大了驱替液的波及体积,提高了油层的动用状况;与强碱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相比,其注采能力强,提高采收率与强碱三元复合驱相当,但高于聚合物驱10%以上;总结出了“梯度增黏,均衡压力”等综合调整方法。
【期刊名称】《非常规油气》【年(卷),期】2014(001)003【总页数】6页(P37-42)【关键词】弱碱三元复合驱;注采能力;开发特征;调整技术【作者】林秀萍【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1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1三元复合驱是利用三元体系中的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3种化学剂的协同效应驱油,它在扩大波及体积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从而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4]。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油技术攻关研究已有20多年,取得了提高采收率18%以上的好效果,已进入工业化推广,是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接替技术之一。
本文以北二西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试验为重点,针对不同试验区块开采效果差异较大的问题,深入剖析弱碱三元复合驱开采特点及综合调整方法,为更大幅度提高三元复合驱采收率和技术推广提供借鉴。
试验区位于萨北开发区北二区西部 (简称北二西),面积为1.21km2,地质储量为116.31×104t,孔隙体积为219.21×104m3,采用125m×125m五点法面积井网,共有注采井79口,其中注入井35口,采油井44口。
强碱三元复合驱开采动态特点
李洁;陈金凤;韩梦蕖
【期刊名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年(卷),期】2015(034)001
【摘要】以4个强碱三元复合驱工业性试验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注采能力、综合含水率、采油速度、油层动用状况、采出化学剂变化以及结垢与乳化规律,将三元复合驱全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结果表明:注采能力在前置聚合物段塞大幅度下降,整体水平略低于相近地质条件的聚合物驱;油层动用程度明显增加,含水率下降幅度高于聚合物驱,采油速度是聚驱的2倍左右;采出化学剂顺序是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三元主段塞后期开始结垢,随着pH值的升高,由碳酸盐垢变为与硅垢的混合垢,保护段塞以后结垢减轻;含水率进入低值期采油井开始乳化,主段塞阶段随含水率升高乳化类型由油包水型转变为水包油型,副段塞阶段为水包油型乳化.
【总页数】7页(P91-97)
【作者】李洁;陈金凤;韩梦蕖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46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7.46
【相关文献】
1.强碱三元复合驱的调配注入工艺结垢特点分析 [J], 王正丽
2.强碱三元复合驱集输系统淤积结垢特点及对策 [J], 张凯
3.强碱三元复合驱含水低值期动态调整技术研究 [J], 张莉莉
4.强碱三元复合驱含水低值期动态调整技术研究 [J], 刘妍
5.强碱三元复合驱硅结垢特点及防垢措施研究 [J], 刘东升;李金玲;李天德;郑彦;张新;王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成分1.引言1.1 概述在撰写长文《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成分》中,本文将通过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成分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其组成和特点。
该文章旨在全面了解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成分,并对其在石油采出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将概述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成分的定义和背景。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是一种常用于油田开发中的技术手段,通过将水、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三种成分混合使用,以增强原油的采收率和改善采出液在地下储层中的流动性。
其成分的选择和比例是实现高效采油的关键因素。
其次,本文将着重介绍三种主要成分的作用和特点。
水作为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主要成分,起到稀释和输送其他成分的作用,同时在驱替原油时也有一定的驱油能力。
聚合物作为增粘剂,能够增加驱替液的黏度和粘度,提高其与原油的相容性,从而有利于增加驱替效果。
表面活性剂作为界面活性物质,能够降低驱替液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改善两相之间的润湿性,提高驱替效率。
最后,我们将总结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成分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成分的选择和比例是影响采油效果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成分配比能够提高采油效率和采收率,降低驱油剂的使用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深入研究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成分的特点和优势,对于提高我国油田开发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本文通过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成分的概述,旨在深入探讨其组成和特点。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油田开发中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促进我国油田开发技术的进步和提高。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编写如下:文章结构部分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和内容安排。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主题和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成分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然后,文章提供了整体的文章结构,以方便读者更好地掌握全文的脉络。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由多个要点组成。
三元复合驱体系粘弹性测定三元复合驱体系粘弹性测定是一种测定物料粘性的重要方法,常被用于评价物料粘度、黏度、流动性以及粘度变化特性等。
它采用三元复合驱动系统将物料挤出,随着物料循环挤出而变化,依据测出的粘度力值分析出物料的粘弹性特性。
本文首先对三元复合驱动系统技术进行了介绍,包括它的原理、结构及其动作原理,然后阐述了三元复合驱动系统粘弹性测定的典型流程,主要涉及粘弹性测定仪的初始调整、物料的装载、驱动系统的调节及数据采集,最后介绍了粘弹性测定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其解决方法,以及粘弹性测试结果的实用价值和技术应用。
三元复合驱体系统是由电机、联轴器、涡管、减速机等组成的系统,此系统的原理是在旋转轴上安装一个由涡管和减速机组成的组合装置,当电机旋转时,由涡管组成的组合装置就可以分别通过三条油管将液体挤出,实现三元复合驱动动作。
并且,它把物料挤出压力作为控制参数,可以调节物料挤出压力以及物料挤出量和速度,达到调整流体特性的目的。
三元复合驱动系统粘弹性测定系统的目的是通过它以测定物料的粘弹性特性,帮助分析物料的流变特性,通过物料的挤出压力的测定,可以获得物料粘度和粘度变化的趋势,用来分析物料的流动性、溶解度及渗透性能等。
在三元复合驱动系统粘弹性测定过程中,要注意测定仪器的正确组装,正确控制环境条件,确保安全运行系统,以及查看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错误的调节设置或者设置不当可能会对测量结果造成极大的影响,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三元复合驱体系统粘弹性测定的结果可以评估物料的粘度、黏度、流动性及粘度变化特性等,粘弹性测定可以用来评定流体变化以及物料对环境温度、压力变化产生反应的能力,这是粘弹性测定特别重要的技术。
另外,粘弹性测定还可以用来研究物料在工业流程当中安全运行的可行性,这也是粘弹性测定应用价值极高的地方。
由于三元复合驱体系统粘弹性测定非常重要,因此,要求实验必须进行现场控制,物料的环境条件要与实际的条件一致,如温度、压力等,以便获取准确的测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