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期末复习指导》综合练习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99.00 KB
- 文档页数:39
电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期末复习题习题及解答一、名词解释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2、绩效评估: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4、公共部门人力资本:5、360度绩效评估: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8、调任:9、转任:10、挂职锻炼:11、公共部门的工作分析:12、品位分类:13、职位分类:14、人才测评:15、交流培训:16、无领导小组讨论:17、公文处理:18、管理游戏:19、角色扮演:2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获取:2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22、选任制:23、委任制:24、降职:25、人力激励:26、绩效:二、简答题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与人事行政管理具有哪些不同?2、产生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损耗的原因有哪些?3、发达国家公共部门人事制度具有哪些特点?4、发展中国家的公共人事制度存在哪些问题?5、各国公共人事制度共同的发展趋向是什么?6、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有哪些?7、人力资本具有哪些特点?8、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与一般人力资本有哪些不同?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是什么?10、在运用德尔菲法进行预测时应遵循哪些原则?11、简述公共部门人力使用应遵循的原则。
1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意义是什么?1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需要遵循哪些原则?14、工作分析的程序是什么?1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获取的意义是什么?16、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哪些问题?17、公共部门如何实现培训成果的转化?18、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与约束系统有什么特点?19、与工商界的绩效特征相比较,公共部门的绩效具有哪些特征?20、简述双因素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2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应遵循哪些原则?22、简述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约束体系存在的问题。
23、人力激励具有哪些功能?24、公共部门工作说明书的内容有哪些?25、简述目标设置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期末综合练习一、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1、非正式的行政人事制度安排就是人们对原发性规则的尊重,依靠(),这些规则人们构建了整个人事行政秩序。
A 道德B 法律C 意识形态D风俗习惯2、制度合法性的内涵说到根本处就是()。
A 权威B 公平C 正义D民主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必需的基本功能是()。
A人力资源规划B人力资源获取C人力资源开发D人力资源纪律与惩戒4、根据人力资源理论,“人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包括()。
A 智力B 技能C 知识D体力5、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有多种,其主要因素有()。
A人口总量及其变动状况B人口的年龄构成状况C劳动力的参与率 D 人口的受教育情况6、人力资源的质量,指人力资源所具有的()。
A 知识和技能的水平B 智力C 劳动者的劳动态度D体质7、劳动者的心理素质是指劳动者心理特征的总体状况,包括劳动者的(),它是人力资源质量的心理基础。
A 人格素质B 心理结构素质C 情商D心理功能素质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损耗依据损耗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
A 前期投资损耗B 制度性损耗C 管理损耗D后续投资损耗9、员工的()是最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也是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
A培训B教育 C 激励D管理10、理性经济人性观和封闭性的环境观的代表人物有()。
A 韦伯B 泰勒C 法约尔D 马斯洛11、公共部门包括“纯粹”的政府组织,还包括“准”公共部门即()。
A公益企业B公共事业C非政府公共机构D国有企业12、各国公共人事制度的发展有其共同的趋向,这一趋向反映在()。
A、在发展的方向上都指向现代的功绩制B在发展的路径上都是由封建制而官僚制,继而为民主型的开放制C在对公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上,由传统的通才模式向专才模式过渡D在人事价值观上由重视个人权威及特权观念向对事不对人的平等价值观过渡1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基本内容上相比较,进一步健全了干部人事管理的()。
四、期末综合练习题(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1、非正式的行政人事制度安排就是人们对原发性规则的尊重,依靠(道德法律意识形态风俗习惯),这些规则人们构建了整个人事行政秩序。
2、制度合法性的内涵说到根本处就是(公平正义)。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必需的基本功能是(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获取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纪律与惩戒)。
4、根据人力资源理论,“人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包括(智力技能知识体力)。
5、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有多种,其主要因素有(人口总量及其变动状况人口的年龄构成状况劳动力的参与率)。
6、人力资源的质量,指人力资源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的水平智力劳动者的劳动态度体质)。
7、劳动者的心理素质是指劳动者心理特征的总体状况,包括劳动者的(人格素质心理功能素质),它是人力资源质量的心理基础。
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损耗依据损耗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制度性损耗管理损耗后续投资损耗)。
9、员工的(培训教育)是最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也是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
10、理性经济人性观和封闭性的环境观的代表人物有(韦伯泰勒法约尔)。
11、公共部门包括“纯粹”的政府组织,还包括“准”公共部门即(公益企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
12、各国公共人事制度的发展有其共同的趋向,这一趋向反映在(在发展的方向上都指向现代的功绩制在发展的路径上都是由封建制而官僚制,继而为民主型的开放制在对公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上,由传统的通才模式向专才模式过渡在人事价值观上由重视个人权威及特权观念向对事不对人的平等价值观过渡)1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基本内容上相比较,进一步健全了干部人事管理的(新陈代谢机制竞争择优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监督约束机制)。
14、微观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具体可以表现为(人力政策法规环境人力管理环境人力市场环境人力战略环境)。
15、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后期,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势头更加猛烈,其主要代表有(罗默的经济增长—收益递增型的增长模式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斯科特的资本投资决定技术进步模式)。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综合练习与解答一、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1、非正式的行政人事制度安排就是人们对原发性规则的尊重,依靠(),这些规则人们构建了整个人事行政秩序。
A 道德B 法律C 意识形态D 风俗习惯2、制度合法性的内涵说到根本处就是()。
A 权威B 公平C 正义D 民主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必需的基本功能是()。
A 人力资源规划B 人力资源获取C 人力资源开发D 人力资源纪律与惩戒4、根据人力资源理论,“人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包括()。
A 智力B 技能C 知识D 体力5、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有多种,其主要因素有()。
A 人口总量及其变动状况B 人口的年龄构成状况C 劳动力的参与率D 人口的受教育情况6、人力资源的质量,指人力资源所具有的()。
A 知识和技能的水平B 智力C 劳动者的劳动态度D 体质7、劳动者的心理素质是指劳动者心理特征的总体状况,包括劳动者的(),它是人力资源质量的心理基础。
A 人格素质B 心理结构素质C 情商D 心理功能素质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损耗依据损耗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
A 前期投资损耗B 制度性损耗C 管理损耗D 后续投资损耗9、员工的()是最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也是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
A 培训B 教育C 激励D 管理10、理性经济人性观和封闭性的环境观的代表人物有()。
A 韦伯B 泰勒C 法约尔D 马斯洛11、公共部门包括“纯粹”的政府组织,还包括“准”公共部门即()。
A 公益企业B 公共事业C 非政府公共机构D 国有企业12、各国公共人事制度的发展有其共同的趋向,这一趋向反映在()。
A 、在发展的方向上都指向现代的功绩制B 在发展的路径上都是由封建制而官僚制,继而为民主型的开放制C 在对公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上,由传统的通才模式向专才模式过渡D 在人事价值观上由重视个人权威及特权观念向对事不对人的平等价值观过渡1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基本内容上相比较,进一步健全了干部人事管理的()。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1、非正式的行政人事制度安排就是人们对原发性规则的尊崇,依靠(ACD),这些规则人们构建了整个人事行政秩序。
A道德B法律C意识形态D风俗习惯2、制度合法性的内涵说到根源处就是(BC)。
A权威B公平C正义D民主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必需的基本功能是(ABCD)。
A人力资源规划B人力资源获取C人力资源开发D人力资源纪律与惩戒4、根据人力资源理论,“人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包括(ABCD)。
A智力B技能C知识D体力5、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有多种,其主要因素有(ABC)。
A人口总量及其变动状况B人口的年龄构成状况C劳动力的参与率D人口的受教育情况6、人力资源的质量,指人力资源所具有的(ABCD)。
A知识和技能的水平B智力C劳动者的劳动态度D体质7、劳动者的心理素质是指劳动者心理特征的总体状况,包括劳动者的(AD),它是人力资源质量的心理基础。
A人格素质B心理结构素质C情商D心理功能素质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损耗依据损耗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BCD)。
A前期投资损耗B制度性损耗C管理损耗D后续投资损耗9、员工的(AB)是最有用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也是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
A培训B教育C激励D管理10、理性经济人性观和封闭性的环境观的代表人物有(ABC)。
A韦伯B泰勒C法约尔D马斯洛11、公共部门包括“纯正”的政府组织,还包括“准”公共部门即(ABC)。
A公益企业B公共事业C非政府公共机构D国有企业12、各国公共人事制度的发展有其共同的趋向,这一趋向反映在(ABCD)。
A、在发展的方向上都指向现代的功绩制B在发展的路径上都是由封建制而官僚制,继而为民主型的开放制C在对公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上,由传统的通才模式向专才模式过渡D在人事价值观上由重视个人权威及特权观念向对事不对人的同等价值观过渡1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基本内容上相比较,进一步健康了干部人事管理的(ABCD)。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期末复习指导各位同学,大家好:根据中央电大考试中心和中央电大财经部下发的本课程复习指导,现将其中的综合练习进行解答,请各位同学在复习中参考。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碍鳝绢。
希望同学们在复习中,要准确理解教材中的相关容,不要单纯的死背复习题,只有理解了,才能灵活应用相关的知识解答问题。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锯鳗鲮。
在解答下列相关问题时,为了让同学们把握相关容,对个别题目涉及的知识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和解释,希望同学予以关注。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戇鳖納。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注意:此项答题一定要准确无误,一定要结合题目的所有问题回答,否则,就不能得分。
下面答题给出了答案。
同时,为了便学生复习和理解题目完整要求,将问题所在教材的页码标注出来,请同学们认真复习、消化。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詢鳕驄。
非正式行政人事制度安排就是人们对原发性规则的尊重,依靠(A、C、D )这些规则,人们构建了整个人事行政秩序。
P3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亿鳔简。
A.道德B.法律C.意识形态D.风俗习惯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薔點鉍杂篓鳐驱。
2.制度合法性的涵,说到根本处就是(B、C)。
P7A.权威B.公平C.正义D.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龔长鳏檷。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必需的基本功能是(A、B、C、D)。
P8A.人力资源规划B.人力资源获取C.人力资源开发D.人力资源纪律与惩戒注:四个功能中,人力资源纪律与惩戒是四个当中最重要的功能4.根据人力资源理论,“人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包括(A、B、C、D)。
P12A.智力B.技能C.知识D.体力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鈞摟鳎饗。
5.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有多种,其主要因素有(A、B、C)。
P14A.人口总量及其变动状况B.人口的年龄构成状况C.劳动力的参与率D. 人口的受教育情况6.人力资源的质量,指人力资源所具有的(A、B、C、D)。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复习应考指南(一)选择填空(请将适当的选项填入对应的空中)1、对员工的_______教育和培训__________是最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也是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
2、____纪律与惩戒_______是人事管理四个核心功能中最重要的功能,其过程体现了行政效率、个人权利与有关组织正义的合理作用的冲突。
3、_____工作分析___的结果形成职位说明书和职位规范书。
4、工作人员的________职务工资_________以职务高低、责任大小、工作繁简和业务水平为依据,按照其所担任的实际职务加以确定,并随职务的变动而变动。
5、____司法机关_____在公职人员监控与约束的系统中具有比较独特的地位,它的独特体现在它的监控与约束是一种“被动”的监控与约束,这一“被动”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监控与约束是有限的。
6、可以认为,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乃至整个组织管理的基础。
7、我国现行的公务员福利制度,项目的设置都带有“供给制”的色彩,社会属性体现较多,劳动属性和分配属性则体现较少。
8、价值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范式架构的核心。
9、培训.需求分析是组织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系统的首要和必经环节,也是其他培训与开发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1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获取是系统性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性环节,是促进人力资源形成并增值的前提。
11、人力激励的实质就是通过目标导向,使人们出现有利于组织目标的优势动机并按组织所需要的方向行动。
12、自力监控是指行政首长或人事管理机关自上而下地对各级工作人员实施的制约与监控,完成这种监控的主要手段就是激励和制裁。
1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根本途径。
14、在我国,以人为本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石,物质文明建设的动力,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
15、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组织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制定人力资源计划,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基础。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综合练习参考答案一、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1、ACD2、BC3、ABCD4、ABCD5、ABC6、ABCD7、AD 8、BCD 9、AB 10、ABC 11、ABC 12、ABC D13、ABC D 14、ABCD 15、ABC 16、ABCD 17、ABCD18、ACD 19、ABCD 20、ABCD 21、AB 22、A BCD 23、A BC24、A B 25、ABC 26、ABC 27、ABCD 28、ABCD 29、ABCD30、ABCD 31、BCD 32、ABCD 33、ABC 34、ABCD 35、AB36、AB 37、ABCD 38、ABCD 39、ABCDE 40、BCD 41、ABCD42、ABCD 43、ABCD 44、AC 45、ABCD 46、ABC 47、ABC48、ABCD 49、ABC 50、BCD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在括号中打×)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三、名词解释1、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
2、人力资源开发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提高其智力、激发其活力。
3、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其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力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指以国家行政组织和相关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管理机关以社会公正和工作效率为目的、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保障等管理活动的过程的总和。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期末复习题库(含)答案1. 简述公共部门的含义和特点。
(1)公共部门是泛指拥有公共权力,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以谋取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体系,以及由政府投资、开办,以国有制形式运作的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国有事业单位体系。
(2)与私人部门相比,公共部门具有以下基本特点:公共部门的基本职能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公共部门行使得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公共部门掌握和运用的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公共部门为社会所提供的产品是以一种公共物品;公共部门行为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2. 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1)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国家和各种组织对于其管辖范围内人力资源的现状和未来进行预测、规划、投资、培训、配置、使用、研究和开发等一系列组织和决策的行为。
(2)特点:开发性与可执行的统一;引导性与前瞻性的统一;宏观性与微观性的统一;以人为中心。
3. 简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特征。
(1)公共性;(2)服务性;(3)道德性;(4)复杂性;(5)法制性。
4. 试分析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1)组织运作的目标不同;(2)绩效管理的不同;(3)价值取向差异使管理目标不同;(4)管理对象行为取向的不同;(5)对员工任职资格的要求差异;(6)管理重点的不同;(7)适用法律方面的差异。
5.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和任务有哪些?(1)基本原则: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以人为本;德才兼备;适才适用;使用与开发并重;激励竞争。
(2)任务:一是营造良好环境;二是加强求才、用才、育才、留才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三是培养造就三支人才队伍,即一支高效、精干、廉洁的党政人才队伍,一支精通管理、善于经营的企业管理人才队伍,一支庞大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四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6. 简评人力资本理论。
(1)资本总体上可分为物质的资本和人力资本两大类;(2)人力资本,即人的知识和技能是资本的一种形态;(3)人力资本投资的核算集中体现在人力资源身上的知识、技能、资历、经验、工作熟练程度等因素上;(4)人力投资的目的是要获得投资收益。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期末复习指导》综合练习题答案多项选择题1、非正式的行政人事制度安排就是人们对原发性规则的尊重,依靠( ACD ),这些规则人们构建了整个人事行政秩序。
A 道德B法律 C意识形态 D风俗习惯2、制度合法性的内涵说到根本处就是( BC )。
A 权威B 公平C 正义 D民主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必需的基本功能是( ABCD )。
A人力资源规划 B人力资源获取 C人力资源开发 D人力资源纪律与惩戒4、根据人力资源理论,“人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包括( ABCD )。
A 智力 B技能 C知识 D体力5、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有多种,其主要因素有( ABC )。
A人口总量及其变动状况 B人口的年龄构成状况 C劳动力的参与率 D 人口的受教育情况6、人力资源的质量,指人力资源所具有的( ABCD )。
A 知识和技能的水平B 智力C 劳动者的劳动态度 D体质7、劳动者的心理素质是指劳动者心理特征的总体状况,包括劳动者的( AD ),它是人力资源质量的心理基础。
A 人格素质B 心理结构素质C 情商 D心理功能素质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损耗依据损耗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 BCD )。
A 前期投资损耗B 制度性损耗C 管理损耗 D后续投资损耗9、员工的( AB )是最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也是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
A培训 B教育 C 激励 D管理10、理性经济人性观和封闭性的环境观的代表人物有( ABC )。
A 韦伯B 泰勒C 法约尔 D马斯洛11、公共部门包括“纯粹”的政府组织,还包括“准”公共部门即( ABC )。
A公益企业 B公共事业 C非政府公共机构 D国有企业12、各国公共人事制度的发展有其共同的趋向,这一趋向反映在( ABC D )。
A、在发展的方向上都指向现代的功绩制B在发展的路径上都是由封建制而官僚制,继而为民主型的开放制C在对公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上,由传统的通才模式向专才模式过渡D在人事价值观上由重视个人权威及特权观念向对事不对人的平等价值观过渡1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基本内容上相比较,进一步健全了干部人事管理的( ABC D )。
A新陈代谢机制 B竞争择优机制 C 权益保障机制 D监督约束机制14、微观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具体可以表现为( ABCD )。
A 人力政策法规环境B 人力管理环境C 人力市场环境 D人力战略环境15、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后期,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势头更加猛烈,其主要代表有( ABC )。
A罗默的经济增长—收益递增型的增长模式B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C斯科特的资本投资决定技术进步模式D贝克尔的微观进步模式16、人力资本的性质主要体现在( ABCD )。
A人力资本的生产性 B人力资本的稀缺性C人力资本的可变性 D人力资本的功利性17、由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是一种“特殊市场合约”,致使其存在着不同于一般人力资本产权的更为复杂的特殊性质即( ABCD )。
A产权交易的非最优性 B产权收益的递增性 C产权的强外部性 D产权的相对残缺性1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的运作必得以(ACD )为基础。
A市场机制 B竞争机制C契约机制 D保障机制19、公共部门人力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必须围绕着公共利益的实现,回答( ABCD )这些基本问题。
A我们所处的环境怎么样 B我们的使命和目标是什么 C我们怎样才能实现目标 D我们做得如何20、从规划范围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有( ABCD )。
A全国性人力资源规划 B地区性人力资源规划C部门人力资源规划 D某项任务或具体工作的人力资源规划21、从规划的性质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 AB )。
A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 B战术性人力资源规划C指令性规划 D指导性规划22、根据规划的内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 A BCD )。
A录用规划 B培训开发规划 C使用规划 D绩效评估与激励规划23、人力资源数量层次规划主要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A BC )。
A分析人力资源的需求 B分析人力资源供给 C协调人力资源供需缺D 分析人力资源的分布24、用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预测法有(A B)。
A德尔菲法 B自上而下预测C回归分析法D比率分析法25、根据流动的范围,可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分为( ABC )。
A公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流动 B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C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D非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2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内在动因是( ABC )。
A物质生活环境的需求 B社会关系的需求 C发展的需求 D 竞争的需求2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意义是( ABCD )。
A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提高公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B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优化公共部门人才队伍结构C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促进用人与治事的统一D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改善组织的人际关系2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BCD )。
A用人所长的原则 B人事相宜的原则 C依法流动的原则 D个人自主与服从组织相结合的原则29、转任的主要特点是( ABCD )。
A是公务员在机关系统内部的流动活动 B不涉及到公务员身份问题 C只能是平级调动,不涉及公务员职务的升降 D目的是有计划抽调公务员加强某一方面的工作等30、人力资源市场具有的功能是( ABCD )。
A调配功能 B信息储存和反馈功能 C教育培训功能 D管理功能31、工作设计是对组织内的( BCD )进行的设计,以提高工作绩效和实现组织目标。
A工作目标 B工作内容 C工作职责D工作关系32、在实际运用中,直接观察法必须贯彻( ABCD )的原则。
A观察的工作相对稳定 B适用于大量标准化的、周期短的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工作C尽可能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不要干扰被观察者的工作D观察前应拟定观察提纲和行为标准33、在编写工作说明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 ABC )的准则。
A清楚 B准确 C专门化 D全面化34、工作评估的基本方法包括( ABCD )。
A排序法B分类法C因素比较法 D点数法35、工作评估的非量化评估方法是( AB )。
A排序法 B分类法 C因素比较法 D点数法36、( AB )采用的是品位分类方法。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37、人才测评的方法包括(ABCD )。
A笔试 B心理测验 C面试 D评价中心技术38、公共部门人才笔试具有( ABCD )的特点。
A经济高效 B测评面宽 C误差易控 D督导力强39、和笔试相比,面试具有( ABCDE )的特点。
A测评的素质更全面 B测评内容的不固定性 C主观性强 D考官与考生交流的互动性 E测评手段的灵活性与针对性40、、一般来讲,公共部门在发布人员甄选与录用信息时应遵循( BCD )。
A 权威原则 B地域原则 C面广原则 D及时原则4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和常规教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ABCD )。
A性质不同 B目的不同 C内容不同D形式不同4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通用的培训形式包括( ABCD )。
A部内培训 B交流培训C工作培训 D学校培训43、当今各国公职人员的任用形式各种各样,采用较多的是( ABCD )。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聘任制44、从激励内容角度,可以将激励划分为( AC )。
A物质激励 B外在激励 C精神激励 D内在激励45、外附激励方式包括( ABCD )。
A赞许与奖赏 B竞赛 C考试 D评定职称46、与工商界的绩效特征相比较,公共部门的绩效明显呈现出( ABC )的特征。
A公共部门绩效目标的复杂性 B公共部门绩效形态的特殊性C公共部门绩效的评价机制不健全 D公共部门绩效测量的困难性47、绩效评估系统主要由( ABC )构成。
A工作数量 B工作质量 C工作适应能力 D工作效益48、薪酬,就是组织成员向其所在的组织或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直接的和间接的经济收入,包括( ABCD )。
A工资 B奖金 C津贴 D各种福利保健收入49、一般而言,适用于对公共部门人员比较严重的违纪行为和考绩“较劣”者的惩戒是( ABC )。
A减薪 B停薪 C停升 D降级50、从总的趋势看,西方各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与约束呈现出( BCD )的特征。
A 约束与监督以“道德人”假设为前提,与公共部门公职人员的利益相结合B注重法律建设,规范行政行为 C监督与约束的主体独立性强D约束与监督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与公共部门公职人员的利益相结合。
判断题1、制度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范式架构的核心。
(×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需要强有力的动力机制来推动,而价值就是这种动力机制的内核。
(√ )3、人力资源规划是现代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的重点和核心。
(× )4、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是是人力资源质量的核心部分。
(√)5、一般来说,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部门的管理方法与私营机构是没有质的区别的。
(× )6、理性官僚制的弊端在企业组织比在行政组织体现得更加明显,帕金森效应更容易在企业组织中发挥作用。
(× )7、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系统结构基本上属于美国模式。
(× )8、人力资本理论的思想渊源向上可以追溯到具有现代意义的经济学创始之前。
(√ )9、人力资本思想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那里得到萌芽式的阐述,他提出的“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著名论断具有极强的人力资本含义。
(× )10、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但提高人口质量是关键。
(√ )11、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组织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制定人力资源计划,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基础。
(√ )12、调配功能是人力资源市场的基本功能。
(√ )13、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乃至整个组织管理的基础。
(√ )14、工作分析的思想来源于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
(√ )15、访谈法不能单独使用,只适合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 )16、工作分析与工作评估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
工作分析是展开工作评估的前提和基础,而工作评估则可被看作是工作分析活动的进一步延伸。
(√ )17、排序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速度快、花费少,缺点在于其评估结果主要依赖于评估人员的主观判断能力,因此只适合于规模较小的组织。
(√ )18、职位分类的最大特点是“因事设人”,它强调的是公务员的职权和责任,而非担任该职位的公务员本人。
(√ )19、无领导小组讨论,是公共部门人才测评中探索并使用的一种新的适用于集体测试的方法。
(√ )20、文件筐作业又称公文处理,它是一种效度高、而又能为多数参加者所接受的一种面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