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与青少年肥胖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4.05 MB
- 文档页数:18
儿童青少年肥胖症的预防与干预策略探讨在当今社会,儿童青少年肥胖症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运动量的减少,越来越多的孩子面临着肥胖的困扰。
肥胖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探讨儿童青少年肥胖症的预防与干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儿童青少年肥胖症的现状及危害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症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据相关数据显示,部分地区儿童肥胖率甚至超过了 10%。
肥胖症会给孩子带来诸多健康问题,首先是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增加了患心脏病的风险。
其次,肥胖还会影响呼吸系统,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
此外,肥胖儿童更容易患上糖尿病,这对他们的胰腺功能和代谢调节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骨骼方面,过重的体重会给关节带来过大的压力,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增加了患关节炎的可能性。
除了身体上的疾病,肥胖症还会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由于身材的肥胖,孩子们可能会遭受同学的嘲笑和歧视,从而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其未来的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造成阻碍。
二、儿童青少年肥胖症的成因1、不良饮食习惯现代社会,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随处可见,孩子们往往难以抵挡这些美食的诱惑。
过多摄入油炸食品、快餐、饮料等高热量食物,而蔬菜、水果等富含营养的食物摄入量不足,容易导致热量摄入过剩,从而引发肥胖。
2、缺乏运动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的普及,孩子们的课余时间更多地被电视、电脑、手机等占据,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幅减少。
缺乏运动使得能量消耗不足,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导致体重增加。
3、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肥胖症的发生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肥胖,孩子肥胖的几率也会相应增加。
但需要明确的是,遗传因素并不是决定肥胖的唯一因素,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同样重要。
以北京为例我国肥胖儿童青少年发展趋势及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群体。
肥胖不仅影响个体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以北京为例,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我国肥胖儿童青少年的发展趋势及现状,并为未来的健康干预提供参考。
一、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肥胖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据统计,我国肥胖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趋势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如北京,肥胖率更是呈现出惊人的上升趋势。
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已经超过20%,其中超重率更是高达30%以上。
这一发展趋势令人担忧,肥胖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二、现状分析1. 生活方式影响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问题产生了直接影响。
城市化进程加快,家长工作忙碌,儿童和青少年在学校和家庭的生活中缺乏规律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和缺乏户外活动,导致青少年体能下降,肥胖率上升。
2. 饮食结构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家庭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热量、高糖分、高脂肪的食品成为了儿童和青少年的日常饮食,加上零食和饮料的过度消费,直接导致了肥胖问题的加重。
3. 学习压力大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儿童和青少年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为了应对各种竞赛、考试和升学压力,他们长时间坐姿学习,缺乏足够的运动,导致体能下降,肥胖问题加剧。
4. 社会环境因素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儿童和青少年在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饮食不规律,睡眠不足,加上家长工作繁忙,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照顾不够,直接导致了肥胖问题的加重。
三、应对措施1. 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对家长和学生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肥胖问题的认识,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并且健康教育应落实到课堂和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2. 增加体育课程加强学校体育课程的力度,增加体育锻炼时间,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超重和肥胖是指由于体重过大而导致健康受损的情况,是一种慢性病风险因素。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学龄儿童青少年群体也面临着超重、肥胖问题的严重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现状及其分类标准,为预防和管理超重、肥胖问题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当前的情况和趋势,探讨超重、肥胖对学龄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与管理策略。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共同努力为学龄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包括了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会概述文章的主题,介绍文章的结构以及明确文章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探讨超重与肥胖的定义、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现状以及BMI分类标准及其意义。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影响,提出预防与管理策略,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种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结构,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文章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筛查和BMI 分类标准进行研究和探讨,深入理解超重和肥胖对学生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社会对此问题的关注度,促进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有效防控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同时,本文旨在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学科研究领域的进步。
": {} }}}请编写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超重与肥胖的定义超重和肥胖是指人体脂肪组织过多所导致的健康问题。
超重是指体重超过正常范围,但未达到肥胖的程度;而肥胖则是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超过了身体所需的健康水平。
浅议“青少年肥胖症原因及预防措施”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蛋白质和糖类摄入增加,加上膳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量减少等原因,使儿童、青少年肥胖有不断增多的趋势。
为了解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状况,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先将我校学生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标签:肥胖症;危害性;因素;体育运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困扰我国多年的学生低体重与营养不良等学生健康问题开始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肥胖和不当减肥等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我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我校四至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共发放问卷1045份,收回有效问卷1032份,占总数的98.8%。
其中男生564人,超重人数75人,占13.3%,肥胖人数36人,占6.4%。
女生468人,超重人数55人,占11.8%,肥胖人数24人,占5.2%。
我对调查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
根据《2000年全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评定超重、肥胖状况,即体重超过同等身高标准体重的110%为超重,超过120%为肥胖。
二、研究成果与分析肥胖青少年沉重的精神压力、心理冲突和对自信心的打击,是对他们的个性、气质、潜能发育以及日后各种能力的发展、人际交往等都会有久远的影响。
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不仅关系到他们当前的健康和心理发育,而且影响其成年后的健康和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是一个关系到生命过程的公共卫生问题。
(一)影响肥胖症状的因素。
儿童、少年时期发生的肥胖绝大多数属于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是指学生吃得多、运动少,体内脂肪堆积造成的,超过正常体重20%以上的肥胖。
单纯性肥胖受遗传因素、社会观念、进食习惯、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例如,父母肥胖者,子女肥胖者的比例较高。
环境因素:营养过剩是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最重要原因,吃进去的食物过多,以致使多余的热量转变成脂肪,在体内蓄积,同时,又缺乏足够运动,那么,缺乏运动也是造成儿童少年肥胖的最重要因素。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成因的研究目前全球有1.55亿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3000万~4000万儿童青少年肥胖。
儿童肥胖的流行病学报道越来越多,其全球流行趋势已引起高度关注。
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发现,2000年我国发达城市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呈全面流行趋势。
同时,国内的很多研究也表明,我国的青少年肥胖发展速度比欧美发达国家发展速度还要快。
儿童青少年期体重超重和肥胖最严重的后果是到成年期的延续,发生于6~11岁和12~17岁的肥胖,分别有约55%和75%将持续到成年,而延续到成年的肥胖又与心血管疾病、非传染性疾病相互影响,从而加剧其发生与发展。
目前,我国很多学者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生的现状及流行趋势作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关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成因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就如何进一步研究超重、肥胖的成因进行探索。
1 我国目前推荐使用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评价标准WHO认为,身高别体重是评价青春期前(10岁以下)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最好指标,对于10~24岁青少年超重和肥胖,WHO则建议采用年龄-性别-BMI评价。
这一评定标准使用简单、方便,比较客观,也有利于世界各国间横向比较。
在欧美等国家使用较多。
我国无论采用“身高别体重法”或者“BMI方法”,7岁以上低年龄组肥胖的检出率都很高,并随着年龄增长,检出率明显下降。
2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现状研究进展自1975年起,我国有关部门已在不同儿童青少年群体中每间隔5~10 a进行1次体格发育抽样调查或监测评估。
2005年中国9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结果提示,我国儿童实际生长水平正在接近或赶上一些发达国家,但也更明确地表明了我国儿童体格发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体重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身高增长幅度,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增高。
3次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变化提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超重与肥胖已进入全面增长期,我国7~22岁儿童青少年2010年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与1995年比,成倍乃至10倍以上的增加。
最新:儿童肥胖症的诊治与筐理近几十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问题成为了全球的健康问题,因为宫大大增加了罹患真他疾病的冈险,比如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LFD L高血压、心肌模死、卒中、痴呆、青关节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以及癌症等,从而导致生命质量和预期寿命的下降。
而且肥胖呈现低龄化,儿童肥胖问题亦不容忽视。
基层医生在临床中面对儿童期肥胖群体,可以开展综合筐理与治疗。
一、流行病学快速经济发展平日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导致肥胖人群的大量增加。
研究表明,全球5~19岁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患病率从1975年的4%上升到2016年的18%以上[1 ].. 2015-2016年,美国学龄前儿童(2~5岁L 学龄儿童(6~11岁)和青少年(12~19岁)肥胖患病率分别为13.7%、18.7%、20.6%[ 2]..对于儿童肥胖,我国使用采用中国儿童和青少年性别和年龄别体重指数(BMI)值参考标准的第95百分位数值为肥胖临界值全国儿童与青少年人群的肥胖患病率在不断增加,以上海为例,与1985年相比,2014年上海市7~18岁男生超重检出率增加了11傲19.3%比1.7%),肥胖检出率增加了29倍(11.7%比0.4%),平均增长率为12.3%;上海市7~18岁女生肥胖检出率增加了31倍(6.4%比0.2%), 平均增长率为12.7%[ 3]..二、病因和发病机制热量摄入多于热量消耗,使脂肪合成增加是导致肥胖的病理生理基础。
造成儿童肥胖的因素较多,具体病因、致病机制复杂多样。
根据病因分类,肥胖可分为单纯’性肥胖与继发’性肥胖。
95%的儿童肥胖为单纯性肥胖,内因为脂肪细胞数量和体积的增加,外因以饮食过多而活动过少为主。
发病机制上主要与遗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以及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5%的肥胖为继发性肥胖,也称为症状性肥胖,与药物、疾病如内分泌代谢病、遗传综合征有关,伴有体脂分布异常、肢体或智力异常。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成因研究【关键词】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儿童超重肥胖患病率增加及其产生的严重不良后果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住。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症状如不加以控制会持续到成年阶段,增加心血管、代谢系统疾病的风险。
本文就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成因进行综述,为更有效地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象提供参考。
1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在过去的5年中,来自7个发展中国家报告[1]表明在5-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肥胖患病率(包括超重)>15%;其中墨西哥占41.8%,巴西占22.1%,印度占22%,阿根廷占19.3%。
此外,长期发展趋势也表明,在发展中国家肥胖的增长速度非常惊人。
在巴西1974年——1997年儿童肥胖率从4.1%上升到13.9%;在中国1991年——1997年儿童肥胖率从6.4%上升到7.7%;在印度从2003年3月——2005年6月儿童肥胖率从4.9%上升到6.6%。
美国的研究[2]显示在美国20个城市的3岁孩子的肥胖患病率为18%。
这项研究表明未婚父母和低收入家庭的儿童与传统家庭相比儿童肥胖的风险较高。
智利的研究[3]显示在2-5岁儿童肥胖的患病率16.4%。
与美国的研究相比智利研究结果显示肥胖的患病率相对较低。
在智利进行的研究是大样本,但研究对象多来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因此可能不能代表智力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的整体水平。
来自意大利肥胖的研究[4]表明,儿童肥胖的患病率在16%。
研究同时也表明,在意大利2-6岁儿童与美国相比有一个类似的肥胖患病率,但与德国和英国相比肥胖患病率较高。
中国的研究[5],对中国北方和南方26个市县的城市和农村地区3.5岁-6.4岁的儿童262738人进行研究。
结果超重肥胖到达19390人,其中超重16738人,肥胖2652人,呈现出总体超重、肥胖的患病率为7.4%,低于新加坡华人年龄在24-72个月的儿童(11.5%)肥胖患病率。
以北京为例我国肥胖儿童青少年发展趋势及现状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肥胖病人口在不断增加。
其中,肥胖儿童和青少年的发病率多年来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分析我国肥胖儿童青少年发展趋势及现状。
一、肥胖儿童青少年人口比例据统计,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症的患病率大约为15%左右,其中一线城市的儿童青少年肥胖症发病率更高,如北京市的儿童肥胖率约为18%左右。
肥胖儿童青少年的危害很大,不仅对个体健康产生影响,而且会对社会带来很大负担。
首先,肥胖会引起血压升高、胆固醇异常、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长期发展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肝病、骨质疏松、紫外线照射等疾病的产生;其次,肥胖的孩子们容易受到别人的歧视,影响其心理健康,还可能影响其成年后的就业、配偶选择以及生活质量等。
1. 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不规律、偏食、吃零食等不良习惯,导致能量过剩,形成脂肪堆积。
2. 体质遗传因素:有些孩子天生体质较胖。
3. 家庭环境:家长饮食不规律,生活方式不健康,孩子容易在家长的影响下形成不良生活习惯。
4. 缺乏运动:孩子长时间沉迷于学习、上网、游戏等,缺乏体育锻炼,影响身体发育及生长。
四、肥胖儿童青少年预防与治疗1. 注意饮食:饮食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瘦肉等食品,少吃高脂肪、高糖分食品。
2.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肥胖及相关疾病的早期症状。
3. 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适当的体育锻炼。
4. 生活环境改善: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营造健康、积极的生活氛围。
预防肥胖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远离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品,避免生活压力过大。
针对肥胖的青少年,医生也提供了很多可行的治疗方案,并建议家长及时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帮助孩子制订科学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计划,督促孩子遵循执行,预防肥胖的发生。
汶川县青少年儿童超重与肥胖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分析摘要:目的:了解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学生超重肥胖防制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利用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数据分析青少年儿童的超重与肥胖现状,然后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汶川县4所中学、14所小学的9~19岁中小学生共9465名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汶川县学生的超重率与肥胖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内部对比情况为藏族、汉族男生均高于羌族男生,小学生高于中学生,男生高于女生。
经常吃零食或吃夜宵、饭后不活动、喜欢西式快餐、软饮料、油炸品、烤熏卤制食品是导致肥胖的危险因素,而体育锻炼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
结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饮食习惯、体力活动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加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工作是预防的关键。
关键词:汶川县;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影响因素;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nd risk factors among students in wenchuan,aimed at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methods with data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hysique health test,the status overweight and obesity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ere analysis,and with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9465 students aged 9~19 years in 4 middle schools,14 primary schools in wenchuan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results the rat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students in wenchuan county was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internal contrast showed that the rate of tibetan and han boy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qiang boys,and the rat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and boys` rate was higher than girls`often eating snacks or supper,no activities after dinner,liking western fast food,soft drinks,roast,smoked meat,marinated food or gravy were the risk factors to students` overweight and obesity,but physical exercises were the protective factorsconclusion the diet habit,physical activity and life style are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students` overweight and obesityto strengthen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is the crux of prevention projects.key words: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wenchuan;nutrition knowledge;survey;aba tibetan and qia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不断减少,静态活动时间不断增加,这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可能导致青少年儿童超重与肥胖问题日趋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