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文远楼”设计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6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瑞安楼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瑞安楼2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瑞安楼大厅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国立柱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校门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文远楼
文远楼建造于1954年,是典型的三层不对称的错层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其建筑面积达5050平方米。
主要建筑师是黄毓麟、哈雄文,主要结构师是俞载道。
据了解,文远楼当时是为建筑系教学使用而设计建造的,现在作为土木学院办公楼。
这幢建筑从平面布局到立面处理,从空间组织到结构形式都大胆而成功地运用了现代建筑的观念和手法,它的形象很自然地令人想到“包豪斯”。
同济校园:图书馆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教学北楼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中德学院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建筑城规学院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结构实验馆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一·二九礼堂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学生宿舍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大礼堂内景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大礼堂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同心河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三好坞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三好坞喷泉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三好坞之石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逸夫楼内景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逸夫楼外貌
同济大学校园风景:逸夫楼外貌侧面。
上海艺术考察报告(5篇)第一篇:上海艺术考察报告艺术考察报告为期一周的艺术考察,在我的不舍中落下了帷幕。
在本次考察中,得到实质的收获但对我来说,意义深刻,受益匪浅。
从古到今,每一件事物随着时间的洗礼,不断地快速发展,但原汁原味的旧上海,却早已成为过去。
只能凭着外界的传播,获得信息,来加深对它的印象。
我们该用审美的眼光,去分析它,解剥它。
美也能形容得这么具体。
原始在于它的本质,那颗纯朴的心是永远不会老,不会变。
依然这么美。
美得脱俗,美得可贵。
自豪之心,禁不住诱惑,情不自禁地在作怪。
敬佩之心油然而生,在心里默许着设计师可歌可泣的创作。
繁华的南京路,高雅的博物馆,每一处不让人记忆犹新,留连忘返。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中国馆运用立体构成手法对传统元素进行开创性的演绎,层层叠加,向上展开的倒金字塔型有一种展翅飞翔,御风而上的动感。
使这个建筑具有很强的标志性和不同凡响的外观,并予人超时空的想象。
它通体披一层鲜亮的红色,予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外墙参照了故宫外墙的颜色。
官内的每个展区的设计都不同,陈列的书法作品,绘画作品使我们感叹真是人才辈出,不得不佩服,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也了解不许多国家的设计理念。
我们来到了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新馆外圆内方和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够成了新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
作为一所一流的综合性艺术博物馆,多年来,上海博物馆以其收藏的大量精美的艺术文物而享誉国内外。
其中,又尤以青铜器、陶瓷器和历代书画为特色。
上博的青铜器主要是晚清以来江南几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传有绪的名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
三十年代以后发现的精粹之品也不在少数,如浑源彝器中的精华牺尊等。
建国前出土的保卣、召卣,也都是著称于史学界和金文学界的重器。
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时代的良渚文化细刻陶器,为稀见之品。
6时代建筑Time+Architectui'e2019/3李振宇钱锋LI Zhenyu,QIAN Feng栽花插柳、源远流长德绍包豪斯校舍与同济大学文远楼Origins and EvolutionsComparing Dessau Bauhaus Building and Tongji University Wenyuan Building摘要德绍包豪斯校舍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一面旗帜,影响了现代建筑和现代建筑教育的进程;文远楼亦被称为中国的"包豪斯"校舍,是同济大学建筑系长期的所在,是中国现代建筑的"钥匙盒在包豪斯诞生100年之际,作者对这两座建筑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对比它们的历史意义和建筑本体的异同,由此管窥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和现代建筑教育理念的源流。
关键词德绍包豪斯校舍;文远楼;现代建筑;建筑教育,同济大学ABSTRACT The Dessau Bauhaus Building is a symbol ofmodem architecture that has in f lue n eed the process ofmodem architecture and modem architectural education.Wenyuan Building,known as the"Chinese BauhausBuilding",is where th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tTongji University has been fdr a long time.It has beenconsidered as the"key box"of Modem Architecturein China.Upon the centen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Bauhaus,authoors try to mak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two buildings,comparing their historical significanee andanalyzing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so as to traceback the origins and evolutions of modern architecturalthoughts and ideas of modem architectural education.KEY WORDS Dessau Bauhaus Building;Wenyuan BuildingModem Architecture;Architectural Education;Tongji University中图分类号:TU20l;TU-86;TU2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84X(2019)03-006-0061“Bauhaus”的名与实,文远楼的词和意德国包豪斯(Bauhaus)学校1919年成立于魏玛,距今刚好100年。
文远楼浅析1关键词:文远楼平面立面功能结构节点节能文远楼简介:静静地横卧在同济大学东北部葱茏草木间的文远楼,可以说是同济最具历史意义与深远影响的建筑之一。
虽然外表朴实无华,但这座建筑已经近花甲年岁,却又是中国现代建筑上的一座丰碑。
文远楼总建筑面积5050平方米,属于混凝土框架结构,这在50年代的中国可谓稀有。
建筑属包豪斯风格,平面布局自由流畅、功能分布于流线安排合理、立面设计简洁有力,可以说是“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第一栋”,是“同济建筑规划设计的一座精神财富”。
走进文远楼,无论是进厅、房间、楼梯还是细部设计,都显示了设计者对于现代建筑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它不仅娴熟而恰当地运用了现代建筑的手法,更主要的是它真正从建筑理念到空间、功能的布局、处理,以至构件、细部的设计都贯穿了现代建筑思想。
尽管我们以现代的眼光去看,它仍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当初,文远楼在设计时很注重结构和材料的节省,巧妙运用了工程学和力学原理。
”有位老师曾经告诉我们,“虽然用料节省了,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建筑的质量。
反而,经过岁月的考验,事实证明它更具牢固性和耐久性。
”作为09级的一名建筑学学生,文远楼对我也有着不一般的意义。
初入高等学府,文远楼便成为我学习专业课的基地,每天在这里听课、做模型、赶图,可以说对这座声名在外而又久经风雨的建筑有了亲身的体会。
虽然已经离开文远楼,但这里仍旧是我在同济最为熟悉的建筑,对它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感与归属感,因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远楼作为分析对象。
建筑结构文远楼是典型的三层不对称的错层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
框架结构的承重部分是由钢筋混凝土或钢材制作的梁、板、柱形成的骨架结构承担,墙体只是起围护和分割作用。
由于墙体无需承重,这种结构防震性能好,比砖混结构更坚固,保温隔热隔音,使用寿命长,且可以灵活布置房间,不受楼板跨度的限制,随意分割内部空间。
因此文远楼平面和空间布局自由,空间相互穿插,内外彼此联系。
朱慈勉语录完整版同济史上最受争议的老师(转)朱慈勉,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结构力学研究室主任,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会员,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固体力学专业,此后几年在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八设计院从事结构设计工作,1978年进入同济大学。
长期从事结构力学等课程的教学和结构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发表论文数十篇。
提出了“概念结构力学”与“计算结构力学”并进发展的结构力学学科发展思想,并付诸于教学实践。
1997 年和2003年曾先后获得上海市育才奖和高校名师奖。
曾先后主持和参加数十项大型结构工程的设计和技术咨询,具有深厚的学科造诣,并善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研究方向:概念结构力学,结构非线性分析,结构与地基的共同工作工号:1981128 姓名:朱慈勉性别:男籍贯:上海民族:汉出生日期:保密政治面貌:中XXXXX员参加时间:保密系/所:建筑工程系部门:结构力学教学管理室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务:结构力学研究室主任传真:65986345 办公电话:65982927最高学历:博士研究生最高学位:博士第一外语:英语家庭电话:保密博导任职时间:1999年08月享受津贴时间:电子由E件:zcm@抽烟,骂人,捧自己,瞧不起女生…朗诵俄文,抨击时政……上课时幽默到极点,下课时古怪到极点1。
全世界的结构力学书上就我编的有这个内容,不信你去看2。
你平时也算是好学生,怎么每次都出这些低级错误?3。
我上周去中南地区开会,那些人都说是我的"粉丝",叫我出个题目讲解一下, 我看下面全是五六十岁的老教授,都教了一辈子结构力学了,不想为难他们,但是他们就是要我讲,没办法,我就讲了一个,就是我刚才问你们的这个,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唉,概念都没掌握,教了一辈子结构力学,连最基本的都做不来,还搞出什么抛物线形4o ――(朱)实际上振型是由第一,第二…第n个振型合成的,就像你的基因里有你爸爸的,你妈妈的。
防患于未然——文远楼防火隐患调查研究2006级建筑学一班杨旻杲2010年1月2日防患于未然——文远楼防火隐患调查研究文远楼建造于1954年,是典型的三层不对称的错层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建筑面积达5050平方米。
这幢建筑从平面布局到立面处理,从空间组织到结构形式都大胆而成功地运用了现代建筑的观念和手法,它的形象很自然地令人想到“包豪斯”。
作为同济大学知名度最高的一幢建筑,其本身的历史意义远大于其现实的使用价值。
而在2007年百年校庆后,经过翻修的文远楼重新投入教学使用。
其一、二层现作为1、2年级的专业课教室所在。
三层则是亚太遗产文化研究中心。
在不更改主题结构布局的情况下,只是对保温防水、外墙表面做了部分的翻新。
因此在防灾防火上,文远楼应该和其本身的设计出发时的设想情况相一致。
文远楼东西向长约97米,东向南北向长约42米,是典型的L字型平面布局,其功能、人流分布、消防通道就是随着L字的走向而一路展来的。
下面是一张文远楼一层的平面图。
左侧南北向是文远楼的前后主入口,北侧通往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明成楼(红楼),南侧是教学北楼及图书馆。
平面图右侧南北也有两个个较大的入口,尽管身为整个文远楼的次入口,但是其功能上起到的意义联通了里侧的教室、两个阶梯大教室与外界的联系。
从平面图上可以看出,整个文远楼有三部垂直交通系统,左侧的一步楼梯及右侧南北的两部楼梯。
对于四个阶梯教室,教室后方均设有逃生出口和独立的逃生楼梯。
左侧的大阶梯教室设有两个逃生出口,出门后通过阶梯连接到北侧的室外。
对于中部的教室而言,两侧的门厅内的楼梯成了他们从二、三层逃生的选择。
下到一层后,再分别由两侧的四个出口逃生。
二、三层中部的教室通往两侧的楼梯距离大约16米,而一层中间教室通往两侧入口的距离大约18米。
甚至符合现在的相关规范要求。
对于文远楼的成L形的这个长走道面言,东西向的走道是暗走道,虽然直接联系了两个大的公共空间能从公共形成回路来通风采光的,但在改造后在一楼的走道两个尽端都安装上了一道玻璃大门便于日常的管理,这样一来便使原来能直接从大空间通风的暗走道又被人为的隔断了。
1.校门同济大学的校门原建于1950年,校门采用牌楼门样式,整体凝重而朴素。
1997年时进行了改造,采用了一个本科生的设计方案,保留老门的主体,整个校门往后退,增建一个现代感强的玻璃环廊,传统与现代在此融为一体。
2.毛主席像很多高校都有毛主席像,但交大,复旦的毛主席像手是背在后面的,而同济的毛主席像手是挥出去的,器宇轩昂。
据说让雕像挥手必须经过严密的结构力学计算,否则雕像会倒下来或者手臂掉下来,只有建筑学科较强的学校才敢这么设计。
3.大草坪、国立柱在同济门口草坪正中立着著名的国立柱,也叫同济大学华表。
国立柱出自苏州明末清初的石木牌楼,1933年移至同济大学,木结构用于制作古建筑模型,石柱被就地掩埋。
抗日战争期间曾遭日本侵略军轰炸,好在埋于地下,未完全毁灭。
2000年在校园整治中被挖出,材美工巧,实为难得,于是重新装顶,立于显要,以示纪念,并命之为“继往、开来”。
大草坪周围的梧桐树,几乎是同济校园最老的树木了,茂盛挺拔,斑驳陆离,有种经历沧海桑田的亲切感。
4.南楼、北楼建于1955年,至今仍是学校最主要的教学楼。
对称布局,分立草坪两侧,建筑风格呈中国复古主义风格,层层叠加的红砖更透漏出了一种古韵与暇思。
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就是在这拍的。
5.同济大学图书馆巍巍图书馆,是一所大学中最神圣的知识殿堂。
同济大学图书馆原本只有2层楼,改造时从老建筑的两个院子分别建起两根巨大的混凝土柱,撑起了两座11层的塔楼。
它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先进的高层跨度悬挑预应力空间结构体技术,源于同济老师的设计灵感。
6.校史馆同济大学的校史馆,又叫做同创楼。
建于百年校庆,由校友捐建。
内部通过近千张历史照片、150多件实物、模型,系统展现了同济大学自建校以来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
7.综合楼曾获2005年度上海建筑工程金属结构金钢奖最高荣誉——金钢特别奖。
同济大学综合楼是为庆祝同济百年校庆建造的全国高校钢结构第一高楼。
8.文远楼绿树浓荫中,掩映着一座淡灰色的老建筑,简洁典雅,平整无奇。
文远楼中上课学生行为之调查分析1 背景及意义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环境行为学作为建筑环境设计理论之一,主要通过研究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所具备的行为和心理,用以指导建筑设计以及景观规划设计。
选取同济大学校园东北部的文远楼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上课的学生在其中的行为活动方式进行调查和分析,结合环境行为学理论进行分析。
环境行为学涉及到的理论比较广,本文只选择就环境中人的移动行为、路径选择与探索以及环境的易识别性理论进行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c912.6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 对象介绍(1)被调查的建筑环境特点文远楼建于1954年,是典型的三层不对称的错层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建筑里面的交通流线十分简洁通顺,外部体量组合灵活,体量的纵横虚实处理精当。
(2)被调查人群的特点以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院2010届研究生作为调查的人群,具体的上课行为是在调查研究所关注的行为是发生在每周五的下午1点到3点半之间。
这个时候是该学院建筑前沿课程时间,教室位于二楼的阶梯教室,学生人数大概200人左右。
3行为现象调查明确了调查的建筑环境特点以及被调查人群的特点后,结合文远楼的建筑平面布局图,进行人的移动行为以及路径选择调查,并且绘制出相应的分析图。
分析图分为两个部分。
按照时间按顺序分为上课前和下课后的这两个不同时间段的人流移动和路径选择的特点。
3.1 路径选择的特点(1)上课前(1点至1点半)人群所选择的路径建筑一层平面中人群的路径示意图建筑二层平面中人群的路径示意图(2)下课后(3点至3点半)人群所选择的路径建筑一层平面中人群的路径图3 筑二层平面中人群的路径示意图从上图可知,学生下课时所选择的路径一般是从右侧的阶梯教室出来后,下几步台阶后,多数的学生一般继续左拐,直接沿着楼梯下到一楼,而只有少量的学生会选择继续沿着这个过道向前,到前面一个楼梯口再下楼。
这个和开始来上课的时候的路径有鲜明的对比。
3.2 人群分布的特点(1)上课前(1点至1点半)人群分布的密度特点一层平面中人群分布密度图1 二层平面中人群分布密度图2从上面的分析图可知,学生上课时人群分布的密度主要特点是:第一.由于上课的时候学生选择进入教室的时间段相对比较宽,所以上课前的人群密度相对不是很大,单位时间内的人流量也适中。
同济大学文远楼周边风环境研究杨丽【摘要】通过计算机对规划方案进行风环境模拟分析尚处在探索阶段.该文通过对同济大学文远楼周边建筑风情况模拟,以上海市多年平均气象要素作为初始条件,计算过程中选用Fluent Airpak软件进行流场模拟分析.通过模拟结果分析旋涡、风影区……在建筑周围分布的情况,并分析产生的影响.实验表明,运用Fluent Airpak 对建筑物周边的微观气候环境进行模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对建筑群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0(028)005【总页数】2页(P29-30)【关键词】文远楼;建筑群;布局;风环境【作者】杨丽【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119+.21文远楼坐落在同济大学东北角,它于1953年建成,是典型的三层不对称错层式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
整座建筑布局合理、体型丰富、外形简洁,是受近代中国现代主义风格深入影响的优秀本土现代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国最早的包豪斯风格的代表建筑。
2007年5月同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文远楼正式改造完成,文远楼改造过程中利用了十项先进的生态节能方式。
有效利用自然通风降温节能就是其中一项,本文将利用Air-Pak流体力学软件对文远楼周边自然通风环境进行分析。
流体流动的数值模拟即在计算机上离散求解空气流动遵循的流体动力学方程组,并将结果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这样的数值模拟技术就是所谓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技术。
自1974年以来,人们进行了将大量的CFD技术应用于建筑环境的模拟研究工作。
如今,CFD技术已经在建筑环境和设备模拟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FD以其廉价、便利的方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次模拟采用Fluent软件,Fluent软件是CFD商业软件的一种,用来模拟从不可压缩到高度可压缩范围内的复杂流动。
A楼·B楼·C楼——同济校园新建筑评述BuildingA,BandC:NewBuildingsinTongjiCampus支文军宋丹峰ZHIWen-jun,SONGDan-feng摘要同济大学校园在几十年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个性建筑。
从20世纪50年代的文远楼到80年代的建筑城规学院明成楼再到2l世纪的建筑城规学院新楼,代表了三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特色.并共同坚持着同一种精神.那就是勇于创新、紧跟潮流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同济大学校园建筑特色个性创新时代精神务实作风ABSTRACTTherehasbeenbuildingswithvariousindividualcharacteristicsappearedinTongjicampusinthepastdecades.BuildingA,BuildingBandBuildingCbuildingsfOrtheCollegeofArchitectureandUrbanPlanningcompletedrespectivelyin950s,I980sand2004,representingdisversecharacteristicsofthreehistoricalperiods.butpersistedinthesamespiritwhichistobringforthnewideasandtokeepabreastwiththetrendsofthetimesKEYWORDSTongiUniversity,CampusBuilding,Characteristic.Individual,Innovation,SpiritoftheTimes,PragmaticAttitude中图分类号:TU一86(25I):TU244.3(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5—684X(2004)06—0044—08坐落于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园I东北角的建筑城规学院新楼(2004年建成)的出现,无疑为平静的校园掀起~阵小小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