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州电视塔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后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其设计理念是对现代主义建筑所强调的规则、整洁和功能性的反思,强调个体性、多样性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进行探讨,分析其特点、影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的建筑风格和理念相继引入中国。
在这一时期,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和实践开始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一些知名建筑师开始尝试将后现代主义的理念融入到中国的建筑实践中。
随着国内外建筑教育的更新换代和建筑师的专业培训,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在90年代末期以及21世纪初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新型建筑需求不断增长,后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在中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许多大型城市开始涌现出一大批后现代主义建筑作品,如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州的广州塔等。
这些建筑作品不仅在外观上采用了后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更重要的是在建筑功能、空间利用以及城市规划方面也体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的特点。
1. 多样性与个性化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呈现出了明显的多样性与个性化特点。
由于中国的文化底蕴和城市面貌的多样性,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采用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设计语言和手法。
这些建筑作品常常融合了传统的中国元素与西方的建筑理念,如轻盈的曲线、丰富的色彩,充分展现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2. 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在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实践中,设计师们更加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他们在设计建筑时,常常会考虑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力求在现代化的同时保留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气息。
这些建筑在外部造型和内部空间设计中,常常采用了丰富的符号和象征,传达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简述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后现代主义设计,源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以现代主义为根基,通
过对当代社会、文化和科学积极发展的反思和重新定义,以达到超越
传统设计模式,实现艺术自由创新的一种设计思想。
它集合当代哲学、艺术和科学的元素,利用现象学的观念来重新定义设计,使之具有更
多的前瞻性和创造性。
首先,后现代主义设计拥有独特的色彩风格。
继承了现代主义的简约
风格之外,后现代主义还把夸张的、艳丽的、生动的图形色彩加入其中,使得设计变得更具有表现力。
其次,后现代主义设计善于利用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最大
限度地发挥新元素的创意特性,表现出一种特有的“科技结合文化”
的涵义,以此来创造更具有时尚气息的设计风格。
例如利用数码技术
和新兴网络技术开发移动端以及客户端应用,把现代科技与文化融合
能够实现使用者最大限度的满足。
再者,后现代主义设计善于创造空间特色,空间分割、空间缝隙、空
间变形等,以这样的方法来创造表现力强、充满创意的后现代主义空
间风格。
同时,它也重视空间利用率,强调分割开的空间要灵活多变,让空间看起来更加简洁和整洁,同时又能兼容多种的使用需求,以满
足不同的审美要求。
最后,设计师在运用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时候,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装饰,因为后现代主义着重于把简约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立足于当下,强调“简单更美”,使设计更加简洁大方,以此来表达后现代主义的
精神内涵。
总而言之,后现代主义设计将现代精神、文化和科学有机地结合,使之去传统现代主义设计的桎梏与束缚,以自由创造性的设计理念追求艺术极致,是给人以时尚、科技美学、审美感受的理想设计方式。
后现代装修风格特点设计思潮与理念一、后现代装修风格设计理念1.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历史的装饰主义。
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运用了众多隐喻性的视觉符号在作品中,强调了历史性和文化性,肯定了装饰对于视觉的象征作用,装饰又重新回到室内设计中,装饰意识和手法有了新的拓展。
2.主张新旧融合、相容并蓄的折衷主义立场。
后现代主义设计并不是简单地恢复历史风格,而是把眼光投向被现代主义运动摒弃的广阔的历史建筑中,承认历史的延续性,有目的、有意识地挑选古典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意义的东西,对历史风格采取混合、拼接、分离、简化、变形、解构,综合等方法。
3.强化设计手段的含糊性和戏谑性。
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师运用分裂与解析的手法,打破和分解了既存的形式、意向格局和模式,导致一定程度上的模糊性和多义性,将现代主义设计的冷漠、理性的特征反叛为一种在设计细节中采用的调侃手段,以强调非理性因素来达到一种设计中的轻松和宽容。
二、后现代装修风格特点后现代主义风格代表作有: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巴黎蓬皮社艺术与文化中心,摩尔的新奥尔良义大利广场等。
可以说,室内设计方面直接沿用后现代建筑风格,在进行创作时,出现“隐喻”、“装饰”和“文脉”等手法,在形式上突破现代主义单一标准的风格,更多地表现了地域文化、习俗,引向多元化风格。
后现代主义特别有一种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设计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柱式和断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构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组合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和象征、隐喻等手段。
三、后现代装修风格注意事项后现代风格是比较流行的一种风格,追求时尚与潮流,非常注重居室空间的布局与使用功能的完美结合,而后现代风格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风格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
注意后现代风格是对现代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装潢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的柱式和断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构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组合在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和象征、隐喻等手段。
158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2.02提倡形式与功能结合,体现建筑的多元化,给城市景观增添一分色彩。
但有些地区的建筑造型奇异,难以满足大众的审美,基于此类情况,怎样去评判一个建筑形式的好坏?建筑造型与地域的关系又如何处理?是否满足大众的审美?本篇基于这些问题,探讨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圆大厦建筑形式与美观、地域和差异。
2后现代主义的形成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西班牙作家菲德里柯·德·奥尼斯(Federico de Onis)1934年出版的《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类诗选》一书中,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特别有一种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即为后现代风格。
后现代主义在理论上没有一个精准的定义,是基于现代主义僵化下社会随之发展形成的,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工业革命进步和材料革新带来的创新性的产物。
后现代主义设计以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为代表,逆反思维下提出“少即是乏味”(less is bore)的看法,这是人们对于现代主义的复杂情况下展现出的矛盾性。
后现代主义有以下几个特点:①隐喻性,强调符号化,进行装饰;②强调设计手段的含糊性和戏谑性;③多元化和情感化。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在外观形式上不再是方盒子般的刻板印象,而是追求形式和功能并存,使人们在情感世界可以达到共鸣。
3广州高层建筑现状及启示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一些地区为了凸显区域的经济情况,会建造许多高层建筑来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象征着一座城市的繁荣,因为高层建筑直观地反映了一座摘要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中国现代化建设程度越来越高,在追求现代化经济的同时也在追求现代建筑的多样化。
人们不再满足于普通型建筑,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高层建筑在城市拔地而起,出现了许多后现代风格的建筑,其造型各异,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指的是一种风格,其主要特点是在构造、形态、色彩、空间、节奏
等方面体现出来的非线性、多元化、多样性等。
它强调材料的质感和本质,突出建筑空间
的品味和设计的创新性,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感、艺术感和个性化。
在中国的应用研究中,
后现代主义建筑凭借着其独特的风格,成为了当今中国建筑界热门的话题。
在中国建筑界,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应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当时
国内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建筑的发展和建筑风格的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应运而生,很快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在大量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中,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例如北京的光华门大厦、上
海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广州的广州电视塔等。
这些建筑不仅符合现代化建筑的要求,
更体现出独特的设计创新和个性化风格,极富艺术价值。
近些年来,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变化。
特别是在当今大
环境下,后现代主义建筑不仅仅是一个风格,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具有时代性的意义。
同时,后现代主义建筑中注重个性化和创新的特点也逐渐得到了发扬,以特色和独特性为
主导的建筑风格成为了一大特色。
除了出现在城市中的大型建筑物之外,后现代主义建筑也逐渐应用于社区和住宅建筑。
一些设计大师开始将后现代主义风格小而精致的构造方式融入到住宅建筑中,让人始料未
及的创新越来越多地出现。
这种以个性化和创新为核心的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逐渐被普
通消费者所接受和欣赏。
浅论当今建筑设计中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理论的相互因借\兼而并用摘要:当今市场经济社会,建筑设计缺乏理论支持,显得繁杂而没有方向。
有世界大环境的因素也有我国历史的传统因素,很多人都只重视前者致使设计的思想片面且局限性很大。
本文通过对上世纪以来两种主要建筑思潮的说明,指出其优缺点,并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简单梳理、分析,提出结合历史和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两种建筑思潮结合应用,建筑师应该持什么样的思想理念进行设计创作。
关键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精华糟粕历史继承创新在我们今天浩浩荡荡的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在中国大陆建筑业蓬勃发展的时候,很多建筑创作都缺乏清晰完整的理论和思想,有人冠名曰实践主义。
此时无论是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都已走过了它最辉煌的岁月,正遭来批判和诘难。
同时,国际上已步入建筑思潮多元化时期。
但不管怎样,我们都仍然能够在建筑发展的各个层面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中,深深感受到它们潜在的影响。
曾昭奋先生在《八十年代世界建筑的回顾》一文中也有这样的总结,即“作为一个‘时期’,后现代还没有结束”。
事实上,现代主义亦然。
它们客观地存在于多元化的世界建筑思潮中,不再以历史纪念碑式的形象出现,更多的是在思维的线索上,继续发挥一种与历史相关联的特殊作用。
因此,我们仍然须要从它们的精神财富中吸收养分。
现代主义理论概述现代主义理论在二十世纪中叶的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
这种理论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它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
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
1919年,代表人物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使包豪斯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
密斯·范德罗也在20年代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
结合实例,论述你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理解。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
它强调建筑及室内装潢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的柱式和断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构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组合在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和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溶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筑形象与室内环境。
后现代主义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这是由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决定的。
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这一概念具有多重含义。
后现代主义对当代人的精神冲击是全方位的,在思维理论论层面上可以肯定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否定精神和异质多样的文化意向。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它是对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
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理念完全抛弃了现代主义的严肃与简朴,往往具有一种历史隐喻性,充满大量的装饰细节,刻意制造出一种含混不清、令人迷惑的情绪,强调与空间的联系,使用非传统的色彩。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代表作品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纽约电讯公司(AT&T) 总部大楼。
这座建筑建于 1973 年,由菲利普·约翰逊设计,采用了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它外表看起来像是一座巨大的博物馆,结构复杂,形式多样,充满了隐喻和象征。
它的存在成为了纽约城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代表了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精髓。
总之,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它追求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注重与空间的联系,使用非传统的色彩,充满了隐喻和象征。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代表作品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纽约电讯公司 (AT&T) 总部大楼,它成为了纽约城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代表了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精髓。
浅谈现代建筑思潮与流派[摘要] 所谓现代建筑思潮,这仅仅是对当前的建筑派的一个泛称,在这个名称之下包含多个流派,各家的侧重点也各不一样,创作主旨也各有特色。
现代主义思潮起源于20世纪初期,是西方建筑物中最重要且最具有深远影响的建筑思潮。
一个时代的建筑反应一个时代的历史特征,本文从现代建筑思潮展开,阐述了现代建筑思潮和后现代建筑思潮,从而反应了当时真个时代的历史特征。
[关键词]现代建筑思潮流派[Abstract] The so-called modern architectural thought, this is only for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a pie pan that under this name that contains multiple genres, each of the focus also varies, creating thrust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Modernism originated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he West building the most important and far-reaching architectural thought. An era buildings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action of an era, the paper launched from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thought, elaborated modern architectural thought and postmodern architectural thought, which reflects the history of the era was really a feature.[Key words] Genre Modern Architectural Trends一、现代建筑思潮概述十九世纪末期,一些西方国家因为人口的急剧增长,出现了许多大城市,建筑物的类型也大大地增加。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后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它摒弃了传统的建筑规范和限制,注重个性化和创新性,追求在建筑中体现出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在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本文旨在对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独特性和多样性,摒弃了传统建筑的规范和限制,以更加开放和自由的态度来构思建筑。
它主张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注重材料的质感和表现力,追求在建筑中表现出现代社会的多元化与复杂性。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造型上大胆、奇特,常常使用抽象的形态和非对称的结构,强调建筑的动态与张力。
后现代主义建筑也注重功能与美学的结合,追求建筑的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那时,中国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许多国际知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开始将后现代主义风格引入中国,将其运用于一系列重要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中。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中国先后出现了诸如广州电视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北京国家大剧院等一系列后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作品,这些建筑继承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成为中国城市的新地标。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重大城市更新和CBD建设项目中,后现代主义建筑更是成为了建筑设计的首选风格之一。
北京的国家体育场、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广州的广州塔等一系列标志性建筑都展现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色,奠定了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独特的造型风格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和抽象的形态著称。
在建筑外立面和结构设计中,常常运用大量的曲线、抽象的几何形状和非对称结构,构成了建筑的奇特风格。
比如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就采用了抽象的椭圆形外观,外部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整体造型宛如一个水晶宫殿,被誉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杰作。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建筑风格,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它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关注景观设计,追求丰富的表面效果,注重建筑体量与形态的变化,强调建筑的活力与动感。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也逐渐有所增加。
后现代主义建筑与中国的艺术和建筑有很大的关联,它的独特形式与另类表现风格早已与中国的文化和审美观念相接近。
在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体现了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城市人群需求的关注。
在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应用并不局限于城市中心的重要公共建筑,还广泛出现在各种商业建筑、住宅建筑以及休闲娱乐场所。
例如位于上海浦东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它采用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表现出建筑造型的流线感和科技感。
而以中式园林为设计灵感的北京鸟巢,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杰出代表。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应用也提高了人们对建筑的关注和认知度。
在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通常具有醒目的外观和独特造型,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也成为当地的地标建筑。
例如,位于广州的广州塔就是一座后现代主义建筑,它高达600米,是中国第二高的建筑物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欣赏其美景。
此外,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应用也促进了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在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为建筑行业提供了机会,推进了建筑材料和装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的研究和应用。
总之,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代建筑设计的重要一环。
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设计理念,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城市建筑的审美需求,同时也成为城市发展的象征,为城市形象的提升和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浅析广州电视塔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作者:吴茜陶亮亮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以新建的广州电视塔为例,阐述了后现代主义相关理论,分析了广州电视塔功能结构的独特思想,以及后现代主义在电视塔设计中的渗透,探讨后现代主义对当代建筑的影响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广州电视塔;人性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物质生活匮乏,人们对现代化充满渴望。
60-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高度发展,物质丰富了,房荒问题相对解决了。
然而,人们感受到工业高度发展带来的负面效果。
此外,经过70年代的能源危机,许多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并不比传统建筑经济实惠,需要改变对传统建筑的态度。
这是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建筑领域的发展
设计中的后现代概念首先出现于建筑设计领域。
美国建筑家、理论家罗伯特·文图里于1966年出版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堪称一本反对国际主义风格和现代主义思想的宣言。
文图里虽然没有清楚地提出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法则,但他对风格混乱、含义模糊、具有隐喻和象征意义的建筑表现出来的浓厚兴趣,引导了后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
可以说,文图里提出的传统和混乱的审美趣味是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形成的雏形。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
强调传统和历史主义。
对传统的不同理解,导致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不同风格,一些日本建筑师将传统理解为民族文化中具有特质的东西,倾向于从传统文化的精神上把握它。
在理论上,后现代主义有逐渐导入历史主义的倾向。
装饰性与隐喻性。
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对符号学和色彩学往往都有着精深独到的研究。
广州电视塔在设计时,设计师所采用的装饰性和隐喻性等设计手段,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最外在的特征,随着它的国际化趋势,这几乎也被强调为它的唯一特征。
激进的折衷主义。
在这里,后现代主义体现出较为突出的折衷性,而这种折衷性主要是相对于现代主义那激动人心的伟大实践而言。
因此,后现代主义建筑最终表现出来的,并不是它的深奥隐喻,而是从它的外观表现出来的愉悦性和通俗性。
精美愉悦的美学追求。
后现代主义作品是现代主义的变形,并且增添了传统的符号和愉人的色彩,它使人们的生存环境更舒适、优美和富有人情味。
三广州电视塔结构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
广州塔于2009年九月建成,包括发射天线在内,广州新电视塔高达600米。
为国内第一高塔,世界第二高塔。
建于广州市海珠区赤岗塔附近,距离珠江南岸125米,与海心沙岛及珠江新城隔江相望。
是一座以观光旅游为主,具有广播电视发射、文化娱乐和城市窗口功能的大型城市基础设施,为2010年在广州召开的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提供转播服务。
塔身主体450米,天线桅杆150米,总高度600米,成为世界第一高自立式电视塔,也成为广州的新地标。
广州塔塔身设计的最终方案为椭圆形的渐变网格结构,其造型、空间和结构由两个向上旋转的椭圆形钢外壳变化生成,一个在基础平面,一个在假想的450米高的平面上,两个椭圆彼此扭转135度,两个椭圆扭转在腰部收缩变细。
格子式结构底部比较疏松,向上到腰部则比较密集,腰部收紧固定了,像编织的绳索,呈现“纤纤细腰”,再向上格子式结构放开,由逐渐变细的管状结构柱支撑。
平面尺寸和结构密度是由控制结构设计的两个椭圆控制的,它们同时产生了不同效果的范围。
整个塔身从不同的方向看都不会出现相同的造型。
顶部更开放的结构产生了透明的效果可供瞭望,建筑腰部较为密集的区段则可提供相对私密的体验。
塔身整体网状的漏风空洞,可有效减少塔身的笨重感和风荷载。
400多米高的摩天轮,由于椭圆轨道平面与水平面成15°,为使略微倾斜的球舱在运转过程中保持平稳,有关部门为球舱装上了“调平机构”,通过机械和结构的巧妙组合,让球舱水平度实时调整;16个球舱之间通过柔性索连接成环,在动力车的推动下作同步运转。
据悉,可靠的定位和抗倾侧装置将保证在8级地震、12级台风下系统依旧“安然无恙”。
四后现代主义在广州电视塔设计中的功能表现
广州电视塔定位是以观光旅游为主,兼容广播电视发射功能的综合性设施,建成后将成为广州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带有四大功能:观光、发射、展示以及娱乐功能。
充分体现其作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环境性和美学性。
1.观光
观光塔建设用地处在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和珠江景观轴线的交汇处,市民站在观光塔上,就可看到两大轴线的各大景观。
塔基部分为介绍广州历史、文化、经济和旅游景点等展示功能,并设置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塔冠部分设置餐饮、娱乐功能及观景平台。
2.发射
观光塔也是发射塔。
观光塔周边地区城市设计范围面积约56.6万平方米。
区域内包括拟建的观光塔、绿化休闲广场、广电中心以及规划的赤岗塔公园、公共设施等用地。
广电中心将利用观光塔作为发射塔,塔顶设置发射机房和发射天线,用以发射电视、广播和微波信号。
3.展示
观光塔内将建造城市规划展览馆,用于陈列大型城市规模型及其它城市建设成果展示,总建筑面积不小于5000平方米。
因此,观光塔有城市建设展示功能,塔基设展馆塔冠可观景。
4.娱乐
电视塔上包含了4D影院,空中云梯,横向摩天轮,高空蹦极等多个娱乐项目。
此外,人们对后现代主义的看法非常分歧,又往往同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看法相关。
部分人认为现代主义只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的影响,忽视和切断新建筑和传统建筑的联系,因而不能满足一般群众对建筑的要求。
在形式问题上,后现代主义者搞的是新的折衷主义和手法主义,是表面的东西。
因此,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人认为:现代主义是一次全面的建筑思想革命,而后现代主义不过是建筑中的一种流行款式,不可能长久,两者的社会历史意义不能相提并论。
参考文献:
[1] 许力.后现代主义建筑二十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2] 王其钧.后现代建筑语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 [美]罗伯特.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M].罗卜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