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网技术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74.50 KB
- 文档页数:14
无线路由组网技术论文组网技术是以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将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构成可以互相通信和实现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无线路由组网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无线路由组网技术论文篇一无线组网技术在物联网方面的应用摘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在物联网中对事物的智能控制,无线组网技术就成为物联网技术的基础。
文章通过对无线组网技术的研究,并在物联网各个领域的应用例证,详细论证了无线组网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物联网;无线通讯技术;自组网;无线网络中图法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4)04-0054-030 引言物联网融合了新一代的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通过把各种传感器组成的终端嵌入到各种实体中,把实物组建成网络的形式,与目前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利用传感器收集信息和互联网快速传递数据信息的功能,以及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信息能力,能够高效快速地管理实物,并充分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最终达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生产水平的目的。
1 物联网技术在物联网中,物体可以实时地被识别、定位和进行数据交互,这是形成物联网的基本要求,物联网的功能决定了其大体上分为3个层状的网络结构,图1所示是物联网的技术结构。
图1 物联网技术结构物联网中的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网络和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组成,用于完成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协同处理信息,主要涉及传感器、RFID、多媒体信息采集和实时定位等技术[1];传输层也叫网络层,是由互联网、无线网络、移动通讯等组成的网络结构,用来实现从信息采集到信息传输的功能[2];应用层则通过上位机(PC机)、手机、智能控制系统等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计算和管理,形成与业务需求相适应,并可实时更新的动态数据资源库,为各类业务提供统一的信息资源服务,从而实现物联网各个行业领域应用,主要体现的是对信息的智能处理能力[3]。
EPC核心网组网技术研究的论文1.1 EPC系统架构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提升和移动通信技术日趋成熟,更多的用户和运营商开始关注宽带无线接入的概念。
同WiMAX和WiFi等无线接入的迅猛开展相比拟,由3GPP所制定的WCDMA、HSUPA、HSDPA虽然在支持QOS和移动性方面有比拟大的优势,但其在传输时延和无线频谱利用率等方面较有劣势。
首先,当前的数据类业务种类多而且数据量巨大,这就对空口的数据传输数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次,以OFDM技术作为核心的无线接入技术日趋成熟,空口速率的大幅提升可以变为现实。
然而当前由HSDPA提供的14.4 Mbit/s,由WCDMA所提供的2 Mbit/s的峰值速率已满足不了需求。
未解决上述问题,xx年底, 3GPP决定使用现在为3G分配的频段,利用新技术来进行网络演进,并为此制定了长期演进(Evdo packet core,EPC-增强分组核心网)方案LTE。
EPC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1]。
1.2 基于EPC系统架构的用户上网流程用户(手机或上网卡)上网的过程如下:Ue(终端发起附着请求-attach request通过无线网络enodeb(4G无线)给MME(移动性管理实体));MME通过APN(终端手机/上网卡上设置的接入点名(Aess point name),例如:cm)找到SAE-GW,SAE-GW收到请求后会给出响应给手机分配一个IP地址,手机/上网卡获取地址后与SAE建立连接,默认承载建立完成。
用户手机起上网业务时会发起serverce req(效劳请求),通过SAE-GW到公网inter,公网DNS解析手机发起的URL对应的公网IP地址后,返回新浪效劳器地址,这样手时机和效劳器建立连接,用户上网成功。
1.3 EPC-LTE建网策略EPC-LTE建网遵循“混合组网、同步部署”策略,TDD、FDD共享EPC核心网。
4G核心网要很好地兼容现有CDMA和EVDO网络,并与现有网络具备良好的互操作能力,确保用户在多种接入网络中业务体验的连续性;LTE和CDMA采用统一的PCC(policy control charge,计费控制策略)管控策略,PCRF同时支持DO和LTE两种接入方式进行策略调度、分发和控制,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策略控制和业务体验。
智能家居的无线组网技术论文智能家居的无线组网技术论文在整个智能家居中,其必定要包含科技、健康以及节能等特征,其中包含了家庭安防、网络以及照明等等相关的系统。
传统的有线式在智能家居中的使用存在很多问题,无论是在技术和实用性上看,无线网络技术在智能家居中有着很大的优势。
其不但是由于能够更加灵活的使用,更关键的是具有家庭网络成本低以及传输效率的通讯特征。
一、智能家居的相关概述智能家居网络系统是目前信息时代中出现的一种高科技产物,其是使用电脑以及网络进行布线的技术。
经过家庭信息管理平台,和家居生活相关系统结合在一起,其中包含了对智能家具设备以及系统的操作与管理。
智能家居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相应安全、舒适以及方便的居住环境。
完整性的智能家居系统通常要具有下面的功能:自动抄表功能;可视对讲;网络家用电器;电器自动控制以及家庭安防等相关功能。
在传统的智能家居中,其主要使用的是经过有线方法构建,例如比较常见的是CEBus以及X-10等,其中使用最普遍的是X-10,因为其具有着价格低以及用户能够自己组装的特点,不过上面三种技术使用在智能家居中都存在着布线复杂、对PC的依赖性比较强以及在标准不统一的缺点。
在这种情况下,无线网络就有着先天的优势,在技术的不断进步中也会大幅度的促使家庭家居环境智能化以及网络化。
在通信技术的发展中,人们对其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因此就出现了很多的无线通信协议,其中的标准也是用户和厂商十分关注的问题。
这些无线技术都各具其特点,要使用哪种无线组网方式,需要依据其产品要求以及市场前景进行选择,因此对这些无线组网技术进行仔细的分析具有实际性的意义。
其能够对智能家居的发展夯实坚固的基础,并且促使其能够健康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更好地服务。
二、智能家居中几种无线组网技术(一)无线wlan技术无线局域网的技术是在20世纪末期发展起来的。
WLANIEEE802.11为LAN以太网的无线进行扩展的。
在这其中的IEEE802.1,其物理层支持5.5Mb/s、11Mb/s、2Mb/s以及1Mb/s之间进行切换,能够在2Mb/s以及1Mb/s效率的时候和IEEE802.11相兼容。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局域网技术在现代企业、学校、家庭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对局域网组网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本次实训以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为目标,通过对局域网硬件设备的选择、网络拓扑的设计、网络配置与调试等环节的实践,使学生深入了解局域网组网技术,并掌握其相关技能。
本文将详细阐述实训过程,并对实训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局域网;组网技术;实训;网络配置一、引言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指在一个较小的地理范围内,通过传输介质将若干计算机互联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网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局域网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本次实训以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为目标,通过对局域网硬件设备的选择、网络拓扑的设计、网络配置与调试等环节的实践,使学生深入了解局域网组网技术,并掌握其相关技能。
二、实训内容1. 硬件设备选择本次实训选用以下硬件设备:(1)交换机:华为S2700-28P(2)路由器:华为AR2200(3)计算机:4台(4)双绞线:50米(5)水晶头:20个2. 网络拓扑设计本次实训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将4台计算机连接到交换机上,通过路由器连接到互联网。
网络拓扑图如下:```┌────────────┐│ 交换机S2700 │└────────────┘│││┌────────────┐│ 计算机1 │└────────────┘││┌────────────┐│计算机2 │└────────────┘││┌────────────┐│ 计算机3 │└────────────┘││┌────────────┐│ 计算机4 │└────────────┘││┌────────────┐│ 路由器AR2200│└────────────┘│││┌────────────┐│ 互联网│└────────────┘```3. 网络配置与调试(1)交换机配置①进入交换机Web管理界面,设置交换机管理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实践报告报告题目:关于无线局域网的组建技术的实践报告学习中心(或办学单位):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奥鹏学习中心指导老师:罗章职称:副教授学生姓名:焦阳学号: 201005734546专业:通信技术2011年10月 25日摘要:在这个“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时代,伴随着有线网络的广泛应用,以快捷高效,组网灵活为优势的无线网络技术也在飞速发展。
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从专业角度讲,无线局域网利用了无线多址信道的一种有效方法来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并为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多媒体应用提供了可能。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WLAN)是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从专业角度讲,无线局域网就是通过无线信道来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并实现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宽带化。
通俗地讲,无线局域网就是在不采用网线的情况下,提供以太网互联功能。
无线局域网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网络。
本文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组成、拓扑结构、优缺点,详述了几种无线局域网标准,并列出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和详细解决方案以及蓝牙技术标准与应用。
广阔的应用前景、广泛的市场需求以及技术上的可实现性,促进了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完善和产业化,已经商用化的802.11b网络也正在证实这一点。
随着802.11a网络的商用和其他无线局域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局域网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关键字:无线局域网、通信、局域网标准、802.11b、蓝牙Abstract:In this "network is the computer" era, along with extensive use of cable networks, by an efficient, flexible networking, wireless networking technology for the advantage of also developing fast. Wireless LAN is a computer network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f the combination. From a professional perspective, use of wireless wireless LAN multiple access channel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upport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mputer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personalization and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possible. Wireless LAN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WLAN) is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product of the combination. From a professional point of view, the wireless LAN network through the wireless channel to communicate between devices and to achieve mobile communications, personalization and broadband. More simply, the use of wireless LAN cable is not the case, to provide Ethernet connectivity.Wireless LA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emergence of a new network.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basic components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topology,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detailing several wireless LAN standards, and lists the wireless LAN security issues and detailed solutions.Potential applications, a wide range of market needs and technology can be realized,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wireless LAN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ization, has been commercially available 802.11b networks are also confirmed this. With the 802.11a network, commercial and other wireless LAN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evolv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ill usher in golden age of development.Keywords: wireless LAN, communications, LAN standards, 802.11b,Bluetooth目录前言 (8)第一章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历史 (10)1.1 WI-FI(无线局域网)的发展 (10)1.2我国无线局域网的发展 (14)第二章无线局域网优缺点 (16)2.1无线局域网的优点 (16)2.2无线局域网的不足之处 (16)2.3有线局域网 (17)第三章无线局域网的相关技术及标准 (18)3.1WLAN技术 (18)3.1.1 WLAN技术的概念及特点 (18)3.1.2 WLAN标准 (18)3.1.3 WLAN安全 (21)3.1.4 WLAN前景 (22)3.2蓝牙(B LUETOOTH)技术 (22)3.2.1 蓝牙技术简介 (22)3.2.2 蓝牙技术优势 (23)3.2.3 蓝牙技术标准 (24)(2)更佳的省电效果 (25)2.蓝牙3.0技术规范 (25)3.蓝牙4.0技术规范 (25)第四章无线局域网的组网实现 (27)4.1组建家庭无线局域网 (27)4.1.1 选择组网方式 (27)4.1.2 硬件安装 (27)4.1.3 设置网络环境 (28)4.2组建办公无线局域网 (29)4.2.1 组建前的准备 (29)4.2.2 安装网络设备 (30)4.2.3 设置网络环境 (30)第五章无线局域网的应用 (33)5.1WLAN应用 (33)5.1.1 销售行业应用 (33)5.1.2 物流行业应用 (33)5.1.3 电力行业应用 (33)5.1.4 服务行业应用 (34)5.1.5 教育行业应用 (34)5.1.6 证券行业应用 (34)5.1.7 展厅应用 (34)5.1.8 中小型办公室/家庭办公应用 (34)5.1.9 企业办公楼之间办公应用 (35)5.2蓝牙技术应用 (35)5.2.1 居家应用 (35)5.2.2 外出应用 (36)5.2.3 娱乐应用 (37)第六章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及安全防范策略 (39)6.1无线局域网面临的安全问题 (39)6.1.1网络窃听 (39)6.1.2 AP中间人欺骗 (39)6.1.3 WEP破解 (39)6.1.4 MAC地址欺骗 (39)6.2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技术 (40)6.2.1 服务集标识符(SSID) (40)6.2.2 物理地址过滤(MAC) (40)6.2.3 连线对等保密(WEP) (40)6.2.4 Wi-Fi保护接入(WPA) (40)6.2.5 国家标准(WAPI) (41)6.2.5端口访问控制技术(802.1x) (41)6.3无线局域网常见安全防范措施 (43)结束语 (44)参考文献 (45)前言在这个“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时代,伴随着有线网络的广泛应用,以快捷高效,组网灵活为优势的无线网络技术也在飞速发展。
企业网络组网方案论文摘要企业网络组网方案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
其中涉及的硬件设备、网络拓扑、网络安全等方面都需要充分考虑,以确保企业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企业网络组网的目的、原则、步骤、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套适用于中小企业的网络组网方案。
一、企业网络组网的目的企业网络组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包括实现内部信息的共享、高效沟通、协同工作等。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效率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因此,企业网络组网的目的是建立一个高效、稳定、安全、可扩展的网络环境,以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二、企业网络组网的原则企业网络组网的原则是基于实际需求和可行性,从业务需求、技术标准、组网拓扑、网络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
原则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1.适合企业实际需求;2.符合相关技术标准;3.合理配置网络设备;4.安全可靠、易维护;5.具有可扩展性。
三、企业网络组网的步骤企业网络组网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网络规划在这个步骤中,需要确定企业网络的规划方案,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硬件设备、网络协议、网络域划分、IP地址规划、应用系统规划等。
2. 硬件选型在网络规划确定后,需要进行网络设备的选型。
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选购适合的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设备。
同时,要考虑设备的可靠性、扩展性、价格等因素。
3. 网络拓扑实施在硬件选型完成后,需要实施网络拓扑结构的构建,包括各设备的接线、交换机端口的配置、防火墙规则的设置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网络的可用性、冗余性等因素。
4. 安全措施实施网络安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必须实施针对不同威胁的安全措施。
例如,反病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安全策略等。
5. 测试和优化企业网络组网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和优化,并及时修复发现的问题。
同时还需要制定网络维护计划、备份计划等,以确保网络较高可用性。
四、网络组网策略在企业网络组网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策略。
OTN技术组网及应用论文摘要:OTN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的带动组网由IP over WDM 向IP over OTN发展,应用新一代的OTN组网技术除了可以更高效的完成传送业务外,还能实现对组网的优化,从而提高了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了资源的过度浪费,降低了网络维修和运用的成本,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方便。
关键词:OTN技术组网应用作为整个信息通信网络和业务发展基础的OTN技术,在近几年来不断的创新进步,容量越来越大,速率越来越高,业务越来越多,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目前的发展形势中我们可以看出,OTN 技术将出现全面的规模化应用,成熟的规范性发展要求也在渐渐地实现,首先我们详细的介绍一下OTN组网技术基础。
1 OTN组网技术基础在一个完整的OTN组网方案中一般包括传送平面、管理平面、控制平面和网络规划四个部分。
下面就对这四个部分做详细的介绍。
1.1 传送平面在传送平面中通常根据其交叉能力的大小划分为光层交叉、电层交叉和光电混合交叉等三大类。
首先,电层交叉,它比光层交叉在波长调整上更具有优势,它的子波长具有调整波长业务的能力,除此以外还可以进行业务汇聚。
在复合方式的支持中对子波长的灵活度进行了调整,而且电层交叉具有更强的业务调度和管理能力,但是它的交叉容量比较小,在同类产品中它的普遍水平是量级是Tbit,在多方向可以达到10T 左右的调度。
目前OTN技术研发的关键就是要解决机械机构和散热以及提升交叉容量等问题。
其次,光层交叉,它是在波长中进行交叉的,可以灵活的调整波长级,在各个方向都可以达到40到80波的范围,它具有成本小的优点,但它并不是完美的,存在着物理受限的缺点。
在光层交叉中主要以WSS为主,同时有的也用到PLC等器件。
第三,光电混合交叉结合了光层交叉和电层交叉两种形式,在进行业务调度中光层交叉和电层交叉相互补充,各有分工。
1.2 控制平面控制面板主要是为了自动发现资源,管理通道和管路资源的实现。
青海民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PTN(分组传输网)组网应用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院系: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班二○一二年三月三十日摘要随着新型业务的大量涌现和网络规模的飞速膨胀,通信行业的融合趋势表现的益加突出。
移动网络架构从2G到3G后续向4G演进,移动网络在向IP化,宽带化发展的过程中对传输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SDH/MSTP虽然具备高可靠性,高稳定性,易于管理等特点,但3G和全业务运营的来临,使得SDH/MSTP存在承载IP分组业务时效率较低、配置复杂,并且灵活性和扩展性差的弊端难以满足现实需求。
而传输网需要灵活,高效和低成本的分组传送平台来实现全业务统一承载和网络融合,所以分组传输网(PTN)技术应用而生。
PTN分组传送网络(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PTN)不但保持了传统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同步数字体系)传送网的优点,还增加了适应数据业务的特性,如分组交换、统计复用、采用面向连接的标签交换等。
这些特征使得PTN具有很强的传送能力,能够很好地适用于不同业务的需求,从而成为了全球炙手可热的话题。
目前PTN处于标准化状态,各厂家已推出相应PTN设备,各大运营商也开始产品测试,甚至开始建立PTN网络。
为此,我们紧跟时代潮流,本论文系统全面介绍PTN关键技术,应用场景,网络定位和部署策略等。
最后,论文根据西宁市联通网络现状以及移动,宽带,大客户三大业务网络的承载需求,分析西宁联通城域网目前面临的压力,进而论述PTN技术在西宁市本地传输网建设的必要性和构建西宁市联通城域网组网方案。
关键词:分组传送网,城域传送网,PTN T-MPLS, IP ,SDHAbstractAbstract: With a large number of new business emerging and the rapid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the network, the fus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industry trend of performance: add outstanding. Mobile network architecture from 2 G to 3 G follow-up to the evolution of 4 G, mobile network in to the IP, broadban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e transmission t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SDH/MSTP though a high reliability, high stability, easy to management features, but 3 G and all the business operation to come, make SDH/MSTP bearing IP packet when existing business low efficiency, complex configuration, and flexibility and expansibility difference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practical needs. Transmission and need to be flexible, efficient and low cost the grouping of platform to realize the transfer business unified carrying and network integration, so packet transmission network (PT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life.PTN Packet transmission Network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PTN) not only keep the traditional 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 Synchronous Digital system) transmission Network advantages, but also increased the data to the nature of the business, such as Packet switching, multiplexing, using connection-oriented label switching, etc. These characteristics make PTN has the very strong transmit ability, can is applicable to different business needs, to become the global hot topic.At present in the state PTN standardization, each manufacturer has launched the corresponding PTN equipment, each big operators also began to product testing, and even began to establish PTN network. For this, we follow the trend of The Times, this paper introduced comprehensively PTN key technology system, application scenarios, network positioning and deployment strategy, and so on. Finally,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xining city unicom network and mobile, broadband, big customers three business network load demand, analysis of xining unicom intracity networks are currently facing pressure, and then discusses PTN technology in xining local transmiss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necess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xining unicom intracity networks network scheme.Key words: Packet transmission network metropolitan area transport nets PTN T-MPLS IP SDH目录绪论 (1)1分组传送网(PTN)概述 (3)1.1 PTN技术简介 (3)1.2 PTN技术的原理 (3)1.3 PTN技术特点与形态 (3)1.4 PTN与SDH区别 (4)1.5 PTN的体系构架和网络功能平面 (4)1.6 PTN关键技术 (5)1.6.1 OAM技术 (5)1.6.2 PTN网络的生存性技术 (6)1.6.3 PTN网络的全业务提供技术 (6)2 PTN网络层次定位与网络应用场景分析 (7)2.1 PTN网络层次定位 (7)2.2 基于对城域网网络应用场景分析 (7)2.3 PTN网络的组建及组网模式 (11)2.3.1 PTN的组网模式 (11)2.3.2 PTN的组网结构 (11)2.3.3 PTN组网方案 (12)2.4 PTN发展现状 (14)3 西宁联通3G城域网PTN组网应用 (15)3.1西宁联通3G城域网PTN网建背景 (15)3.1.1 3G城域网对分组业务的需求 (15)3.1.2 西宁联通3G城域网现状及架构 (16)3.2西宁联通城域网PTN网络架构 (16)3.3西宁联通城域PTN建设策略与方案 (17)3.3.1建设策略 (17)3.3.2网络定位 (18)3.3.3西宁市城域网拓扑图设计 (18)3.3.4建设方案 (19)3.3.5网络管理方案 (21)3.3.6新建PTN传输网建设规模 (22)4 结论 (23)参考文献 (24)附录 (25)致谢 (26)绪论PTN技术产生背景经过多年的建设和优化,以SDH/MSTP技术为基础的中国移动城域传送网已经较好地满足了基于TDM的语音业务和少量数据业务的传送需求,但3G和全业务运营的来临,使基于I P的数据业务成为城域网传送的主体。
无线局域网的组网设计摘要无线局域网(WLAN)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网络技术,它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计算机通信,与传统有线局域网相比,WLAN具有速度快、可移动、易扩展、成本低等特点。
近年来,WLAN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了宽带接入的主要技术之一。
本文介绍WLAN的主要技术、应用发展及如何设计和建设WLAN网络。
文章首先介绍了WLAN的技术特点,对IEEE802.11协议体系做了重点介绍其中包括IEEE802.11的物理层传输技术、数据链路层的关键技术以及IEEE802.11的安全机制。
接着对WLAN产品及其应用发展进行了阐述,介绍了AP、无线网卡及WLAN 网络的拓扑结构。
文章介绍了WLAN在校园中的应用,对WLAN的应用发展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指导思想。
最后文章重点讨论了如何设计和组建WLAN网络,并通过组建WLAN网络的实际案例来阐述WLAN组网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WLAN、802.11b、AP、网络应用、网络设计、网络建设前言在这个“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时代,伴随着有线网络的广泛应用,以快捷高效,组网灵活为优势的无线网络技术也在飞速发展。
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从专业角度讲,无线局域网利用了无线多址信道的一种有效方法来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并为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多媒体应用提供了可能。
通俗地说,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WLAN)就是在不采用传统缆线的同时,提供以太网或者令牌网络的功能。
通常计算机组网的传输媒介主要依赖铜缆或光缆,构成有线局域网。
但有线网络在某些场合要受到布线的限制:布线、改线工程量大;线路容易损坏;网中的各节点不可移动。
特别是当要把相离较远的节点连接起来时,敷设专用通信线路的布线施工难度大、费用高、耗时长,对正在迅速扩大的联网需求形成了严重的瓶颈阻塞。
无线局域网就是解决有线网络以上问题而出现的。
无线局域网的历史说到无线网络的历史起源,可能比各位想像的还要早。
企业网络组网方案论文1. 前言现代企业的网络环境需要满足高效、可靠、安全的要求,因此企业网络组网方案的选择变的极为重要。
本文从信息安全和网络可靠性两个方面来讨论企业网络组网方案的问题。
2. 信息安全企业网络中的数据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是信息安全的三个基本要素。
企业网络中的机密信息、贵重资产、信用数据等需要得到保护。
以下是几个保持企业网络安全的重要步骤。
2.1 防火墙的设置企业网络的首要安全保护措施是设置防火墙。
防火墙可以关注网络流量并验证其中的数据包,以阻止攻击者在网络上发送恶意流量。
防火墙可以设置物理的和虚拟化的,物理防火墙的功能简单,而虚拟化防火墙可以在虚拟机之间隔离流量并提供高级的安全措施。
2.2 VPN的使用VPN是企业安全的另一个重要工具。
通过VPN,企业可以在全球安全传输数据。
虚拟专用网络(VPN)是一种建立连接的安全通道,在不可信网络上提供机密性和完整性。
2.3 数据备份和冗余数据备份和冗余是保持企业数据可靠性和完整性的关键步骤。
通过定期备份数据和使用冗余技术,企业可以保持自己的数据不会因为故障或攻击而永久丢失。
冗余技术可以在硬件或者软件层面上实现。
2.4 网络管理的权限企业员工需要适当的网络权限来执行他们的工作,但是过多的权限可以导致安全问题,包括内部攻击、灾难恢复困难以及数据泄露等问题。
因此,企业应该实施透明度高、权限明确的网络管理策略。
3. 网络可靠性企业网络可靠性是端到端度量上企业网络的可信性,在有信号的数据端口上接收并正确传送数据的可能性。
企业网络应该是高度可靠的,因为其故障会导致网络中断和数据丢失,从而影响业务运营。
以下是保证企业网络可靠性的一些步骤。
3.1 硬件冗余在企业网络中,基础设施中的所有设备都需要冗余备份,以避免单点故障。
企业网络中应该至少有两个核心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重要设备;同样,数据中心也应该备有冗余硬盘,防止硬盘故障导致数据损失。
3.2 监控和计划备份及时监控网络性能是保持网络可靠性的关键。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某中学局域网组网技术与设计2011 届电信工程系系专业通信技术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评定书摘要局域网是计算机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所有网络的基础,所有在因特网上实现的功能,都可以在局域网上实现,如果想要真正的掌握网络和运用网络,就必须从局域网开始。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小型局域网组网技术,从局域网组网原理,一直到局域网的规划与性能分析。
全面的介绍了局域网基本技术、以太网技术、局域网的组成及常见结构;并且以石家庄市某中学为例规划设计了其组网方案,详细介绍了局域网硬件和软件技术,包括:服务器、外围设备、传输介质、通信协议(TCP/IP)和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NT/2000)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对局域网未来的发展及功能做了一个展望。
关键词:虚拟局域网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服务质量视频点播网络地址转换目录前言 (1)1 局域网技术基础概述 (1)1.1局域网的定义 (1)1.2局域网的基本组成 (1)1.3局域网的选型 (1)2 局域网的类型 (2)2.1按网络的地理位置分类 (2)2.2按传输介质分类 (2)2.2.1 有线网 (2)2.2.2 光纤网 (2)2.2.3 无线网 (2)2.3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 (3)2.3.1 星型网络 (3)2.3.2 环形网络 (3)2.3.3 总线型网络 (3)2.4按通信方式分类 (3)2.5按网络使用的目的分类 (3)2.6按服务方式分类 (3)3 石家庄市某中学校园局域网设计 (4)3.1网络系统及业务需求分析 (5)3.2校园网拓扑图的规划 (5)3.2.1 由校园示意图设计网络拓扑图 (6)3.2.2 中心机房结构 (6)3.3设备选型及其应用 (7)3.3.1 设备的选型 (7)3.3.2 设备的功能 (9)3.4应用系统的简介 (10)3.4.1 多媒体课件制作管理平台 (10)3.4.2 网络多媒体教室 (10)3.4.3 网络虚拟实验室 (10)3.4.4 视频广播系统 (10)3.4.5 视频点播系统 (11)3.5VLAN的划分与IP地址的分配 (11)3.5.1 VLAN基础 (11)3.5.2 VLAN的划分方法 (12)3.5.3 VLAN的优越性 (13)3.5.4 本校园VLAN配置 (14)3.5.5 IP地址的分配 (14)4 网络管理系统 (14)5 结论 (15)参考文献 (16)附录A (17)前言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网络的重要性,通过网络人们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局域网组网技术论文推荐文章计算机无线局域网技术毕业论文热度:2017无线局域网技术论文热度:无线路由组网技术论文热度:无线网络局域网技术论文范文热度: 2017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论文热度:无线局域网结合了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信技术两者的特点,摈弃了传统的电缆而采用新型的无线通信技术,但是仍然保留了有线局域网的功能。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局域网组网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局域网组网技术论文篇一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技术研究摘要:无线局域网结合了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信技术两者的特点,摈弃了传统的电缆而采用新型的无线通信技术,但是仍然保留了有线局域网的功能。
本文介绍了无线局域网(WLAN)的概念及特点,本文先对无线局域网技术及发展进行了介绍,探讨了无线局域网的组成以及应用。
关键词:无线局域网;组网方式作为无线网络之一的无线局域网WLAN[1](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利用无线技术在空中传输数据、话音和视频信号,是以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将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构成可以互相通信和实现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
它采用无线传送方式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所有功能,从而使网络的构建和终端的移动更加灵活,实现网络在WLAN系统规划热点的无线延伸。
1 无线局域网的概念无线局域网是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利用了射频技术代替了过去比较麻烦的双绞铜线所构成的局域网络,它以无线多址信道作为传输媒介,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的功能,能够使用户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随意的宽带网络接入。
2 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发展无线局域网的起源最早可以迫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应用。
1971年,美国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Hawaii) 的研究人员创造了第二个基于封包式技术的无线电通信网络ALOHNET,这被认为是最早的无线局域网络。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伴随着以太局域网的迅猛发展,无线局域网以其无需架线、灵活性强等优点赢得了特定市场的认可,成为有线以太网的有效补充。
基于CC2530的无线组网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是集传感器、无线通信和网络三大技术于一体的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主要用于实现不同环境下各种缓慢参数的检测。
最新的发展方向在于减小体积,简化布局以及在低能条件下尽可能延长生命周期。
而Zigbee技术拥有网络容量大,架构简单,低功耗,低速率等特点,十分适合用来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
本文以CC2530芯片为核心模块,基于Z-STACK协议栈设计了一个可以完成自动组网的系统,通过编写协调器程序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建,同时路由器能自动完成其父节点功能。
同时,对开发软件核心Zigbee协议栈的组成和实现方法进行了介绍。
给出了协调器节点的硬件设计原理图和软件流程图以及相应的PCB图。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CC2530;Zigbee;无线组网Research & Implementation of Wireless Network T echnologyBased On CC2530Abstract: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 setting sensors w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 is a kind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 mainly used to implement the detection of slow parameters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The newest development direction is to reduce the volume, to simplify the layout and to extend the life cycle in the low-energy conditions much as possible. However, Zigbee technology, with large network capacity, simple structure, low rate and power consumption ,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WSN.The paper presents a design of a system which can complete automatic network establishment with using CC2530 as the core module and base on Z-STACK Protocol Stack, through programs the coordinator to achiev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SN, meanwhile, the router can automatically accomplish the parent node function. Simultaneously,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the developing software core--Zigbee Protocol Stack. It also shows the coordinator node hardware design schematics and software flow chart and the corresponding PCB map.Key W ord: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C2530; Zigbee; wireless network establishment目录基于CC2530的无线组网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1)1 绪论 (3)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3)1.2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背景及意义 (4)1.3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简介 (4)1.3.1 国内外发展和应用现状 (5)1.3.2 未来前景展望 (6)2 IEEE 802. 15. 4/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标准 (7)2.1 IEEE 802.15.4通信标准 (7)2.1.1 物理层(PHY) (7)2.1.2媒体访问控制层(MAC)规范 (8)2.2 Zigbee技术概述 (12)2.2.1 网络层(NWK)规范 (12)2.2.2 应用层(APL)规范 (13)2.2.3 Zigbee协议栈中各层之间的关系 (14)2.2.4 Zigbee的网络配置 (14)2.2.5 Zigbee协议术语 (15)3 CC2530介绍 (17)3.1 CC2530的相关特性 (17)3.2 CC2530结构分析 (18)3.2.1 功能模块介绍 (19)3.2.2 引脚描述 (20)3.2.3 CPU介绍 (22)3.3 CC2530应用 (22)4 相关硬件设计 (22)4.1 主电路设计 (22)4.1.1 外围电路设计 (22)4.1.2 电源电路设计 (23)4.1.3 串口电路设计 (23)4.2 PCB的设计 (24)5 相关软件的设计 (25)5.1 Z-Stack体系架构 (25)5.1.1 Z-stack软件架构 (26)5.2 各个功能节点的设计 (28)5.2.1 协调器节点的设计 (28)5.2.2 路由器节点的设计 (29)5.3 操作流程原理 (29)5.3.1 怎样建立网络 (29)5.3.2 怎样加入网络 (30)5.3.3 怎样离开网络 (31)5.4 操作流程与代码 (32)5.4.1 启动过程 (32)5.4.2 协调器组建网络 (32)5.4.3 路由器加入网络 (32)5.4.4 协调器启动 (32)5.4.5 路由器启动并且自动完成父节点功能 (34)5.4.6 数据发送 (34)5.4.7 数据接收 (35)6 设计总结 (35)6.1 设计成品 (35)6.2 系统设计总结 (36)6.3 未来深入研究方向 (36)致谢 (37)参考文献 (37)1绪论1.1 选题依据和意义现今社会无线取代有线已经是信息通讯领域的一个主流趋势,用便捷快速的方式传递信息是信息工程的一个重要的研究目标。
局域网组网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1)交换网络使用100MB交换机,采用级联的方式,使用双绞线将交换机与各个PC连接起来。
同时,需要将IP参数设置为同一网段。
如果是通过集线器将网络中的计算机连接起来,那么属于共享式网络。
如果是运用交换机将网络中的计算机连接起来,那么属于交换式网络。
用交换机替代集线器有效地解决了线路碰撞问题,因为能够别离碰撞域。
采用交换机,能够彻底解决集线器和与之相连的主机无法全双工的问题。
交换机能够在两个交换数据的端口构建数据通道,该数据通道可以交换数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数据交换的工作效率。
在交换网络中,每个用户都有专用的信息通道,一把情况下,每个源端口与目的端之间能够同时进行通信,并且不会发生冲突,两个源端口发送信息的目的端相同的情况除外。
交换机需要对Ether包的包头信息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目标MAC的地址、信息的长度以及原MAC的地址等,当获得目标MAC地址之后,查询交换机中储存的地址对照表,确定包含该MAC地址的网卡的连接端口,最后再将该信息包传送到相对应的端口,这样能有效地防止播送风暴的发生。
但是,Switch交换机内部转发信包的背板带宽远远高于端口带宽,所以该信包是处于一种并行的状态,运行效率比拟高,也符合大型网络环境大量数据并行处理的规定。
2)路由网络交换机采用级联的方式,用双绞线将交换机与各个PC连接起来,再通过路由器来连接各个不同的VLAN的交换机。
对于同一VLAN的IP参数应该设置同一子网,不同的VLAN那么主要是通过路由器连接进行转发。
一般情况下,不同VLAN的IP参数设置在不同的网段,但是基于端口划分的VLANIP例外。
路由式局域网主要是指具备路由功能的设备将不同VLAN连接起来而形成的局域网。
当数据从某个子网传送到另一个子网时可以通过路由器进行。
路由器的功能是连接多个逻辑分开的网络,逻辑网络代表的是某个子网或者某个单独的网络。
现在很难正确地区分三层交换机与路由器,因为路由器与三层交换机都具备同时交换与路由的功能。
计算机组网技术论文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在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军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计算机最新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计算机最新技术论文篇一计算机取证技术研究摘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犯罪和网络安全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也逐渐引起重视。
文章对计算机取证的特点、原则和步骤进行了介绍,最后从基于单机和设备、基于网络的两类取证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取证数据恢复加密解密蜜罐网络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在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军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计算机犯罪和网络安全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虽然目前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护设备和措施,如硬件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网络隔离等,并通过授权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日志机制以及数据备份等安全防范措施,但仍然无法保证系统的绝对安全。
计算机取证技术是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遵照事先定义好的程序及符合法律规范的方式,全面检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查找、存储、保护、分析其与计算机犯罪相关的证据,并能为法庭接受的、有足够可信度的电子证据。
计算机取证的目的是找出入侵者,并解释或重现完整入侵过程。
一、计算机取证的特点和传统证据一样,电子证据也必须是可信的、准确的、完整的以及令人信服并符合法律规范的,除此之外,电子证据还有如下特点:1.数字性。
电子证据与传统的物证不同,它是无法通过肉眼直接看见的,必须结合一定的工具。
从根本上讲,电子证据的载体都是电子元器件,电子证据本身只是按照特殊顺序组合出来的二进制信息串。
2.脆弱性。
计算机数据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改变,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数据是不断被刷新和重写的,特别是如果犯罪嫌疑人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对计算机的使用痕迹进行不可还原的、破坏性操作后,现场是很难被重现的。
另外取证人员在收集电子证据过程中,难免会进行打开文件和程序等操作,而这些操作很可能就会对现场造成原生破坏。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论文题目:局域网络组网技术学生:指导老师:班级:计算机00级3班二○○四年~五月中文提要本论文本着实用的原则,全面介绍了局域网组建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实战方法和操作技巧。
全套论文由4章构成,分别介绍了组建局域网必须了解的基础知识,局域网的特点,网络软、硬件的选择方法,常见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以及附“学校局域网的组建和维护”的一个方案。
其中内容丰富,叙述清楚,详细而系统的介绍了组建局域网和管理局域网方面的技术知识。
关键字3. 非屏蔽双绞线和屏蔽双绞线5. 网络操作系统English indicative abstractThis thesis is in the light of the practical principle, introducing the bureau the foundation that area net set need when setting up knowledge, true war method with operate the technique plete set thesis from 3 composings, introduced a foundation for setting up bureau area net must understanding knowledge respective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reau area net, the network is soft, the choice method of the hardware, the familiar bureau area net sets up the method, and attach" an a project for setting up with supporting" of the school bureau area net.Among them the contents is abundant, describing clarity, detailed but the system introduced a technique for setting up bureau area net with managing bureau area net knowledge.Key Words1. CSMA/CD2.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etocol3. UTP and STP4. MAC5.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目录1. 网络基础知识 (1)1.1 认识网络 (1)网络的功能 (1)网络的分类 (1)1.2 局域网的特点 (2)局域网的组成 (2)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3)什么是局域网的规范 (3)什么是局域网中的半双工和全双工 (4)局域网的结构类型 (4)局域网中计算机数量的限制 (6) (7)什么是OSI参考模型 (7)TCP/IP协议简介 (9)2. 局域网中的硬件和软件 (11) (11)细同轴电缆的作用 (11)细同轴电缆的组成 (11) (12)屏蔽双绞线与非屏蔽双绞线的区别 (12)各类双绞线的特点 (12)双绞线的连接头 (12)双绞线的标准连接法 (13)双绞线的标交错接法 (13) (13)光纤的特点 (13)光纤的分类 (13)2.4 集线器的选择 (14)HUB的特点 (14)HUB的分类 (14)HUB的选择 (15)2.5 交换机的选择 (15)交换的概念和原理 (15)局域网交换机的特点 (16)局域网交换机的交换方式 (16)局域网交换机的分类 (16)局域网交换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17)局域网交换机选购要素 (17)2.6 路由器的选择 (17)路由器的特点 (17)路由器的选购 (18)2.7 网卡的选择 (18)网卡的功能 (18)网卡的选购 (18)2.8 服务器的选择 (19)服务器的功能 (19)服务器的技术 (19)服务器的类型 (19)服务器的选购 (20)2.9 局域网组建时操作系统的选择 (20)局域网操作系统的选择 (20)3. 附“学校局域网的组建和维护”的方案 (25)Internet接入方式 (25)3.2 组网硬件 (25)3.3 安装步骤 (27)3.4 Windows的连接共享 (30)3.5 常见网络故障与维修 (31)4. 小结 (33)1.网络基础知识1.1认识网络所谓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并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能够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集合。
网络组网技术分析论文论文关键词:软交换;可靠性;承载网;QoS论文摘要:软交换作为下一代通信网络的控制核心部分,对其在网络中的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
本文在对软交换的技术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软交换技术中承载网组网技术,重点分析了软交换承载网在基于QoS保证的实现技术。
并对承载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了研究。
一、引言从当前电信业务发展的大趋势看,IP业务将成为未来业务的主体。
特别是随着下一代因特网以及新一代网络的发展,IP向传统电信业务的渗透和传统电信业务与IP的融合步伐将大大加快。
现有的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虽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将是提供实时电话业务的基本技术手段,但是已经不能适应未来以突发性数据为主的业务,因此建设新的对数据业务最佳的新一代网络将势在必行。
在传统的电路交换中,提供给用户的各项功能或业务都直接与交换机有关,业务和控制都是由交换机来完成的,交换机所需要提供的业务和交换机提供的新业务都需要在每个交换机节点来完成,硬件平台封闭,不利于业务的开发和应用。
如今需要将业务与控制分离,将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这就出现了下一代网络(NGN)的概念。
下一代网络采用开放的分布式的网络架构,将网络分成网络业务层、核心控制层、传输接入层和媒体层,NGN的主要设计思想是分布式的结构,也就是将业务层、控制层与传送层、接入层分离,各实体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
为此,通信网络从电路交换向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二、软交换中承载网的QoS分析(一)影响承载网QoS的指标在影响软交换承载网的QoS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抖动问题根据实验测量得出,当抖动大于500ms是不可接收的,而抖动达到300ms时,是可以接受的。
此时为了消除抖动会引起较大的时延,综合时延对语音质量的影响来考虑,要求承载网的抖动小于80ms。
抖动所引起端到端的时延增加,会引起语音质量的降低。
影响抖动的因素一般和网络的拥塞程度相关。
南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报告完成人:班级:学号:专业:实验报告一.设计目标网络配置静态路由,使得各主机能够互通。
配置访问控制列表,禁止子网10.69.0.0/16访问主机E,但允许其它网络访问主机E。
二.设计规划1.设置主机A,B,C,D,E的IP地址,网关。
HostA IP地址:10.65.1.1 255.255.0.0 gw:10.65.1.5HostB IP地址:10.66.1.1 255.255.0.0 gw:10.66.1.5HostC IP地址:10.69.1.1 255.255.0.0 gw:10.69.1.5HostD IP地址:10.70.1.1 255.255.0.0 gw:10.70.1.5HostE IP地址:10.72.1.1 255.255.0.0 gw:10.72.1.52.设置路由器A,B,C的IP地址RouterA:f0/0 IP地址:10.65.1.2 255.255.0.0 ;f0/1 IP地址:10.66.1.2 255.255. 0.0;S0/1IP地址:10.68.1.2 255.255.0.0 ;RouterB:f0/0 IP地址:10.69.1.2 255.255.0.0 ;f0/1 IP地址:10.70.1.2 255.255.0.0 ;S0/0 IP 地址:10.78.1.2 255.255.0.0 ;RouterC:f0/0 IP 地址:10.72.1.2 255.255.0.0 ;S0/0 IP 地址:10.68.1.1 255.255.0.0;S0/1 IP地址:10.78.1.1 255.255.0.0 ;三.网络配置过程(1)设置主机A,B,CD,E的IP○1设置主机A的IPPCA login: root //登陆用户Password: linux //登陆密码[root@PCA root]# ifconfig eth0 10.65.1.1 netmask 255.255.0.0 //设置主机A的IP [root@PCA root]# route add default gw 10.65.1.2 //添加默认网关[root@PCA root]# ifconfig eth0 10.65.1.1 netmask 255.255.0.0[root@PCA root]# ifconfig //查看IPeth0 inet addr: 10.65.1.1 mask: 255.255.0.0loopback inet addr: 127.0.0.1 mask: 255.0.0.0[root@PCA root]# route add default gw 10.65.1.2[root@PCA root]# route //查看网关default gateway: 10.65.1.2○2设置主机B的IPPCB login: rootpassword: linux[root@PCB root]# ifconfig eth0 10.66.1.1 netmask 255.255.0.0[root@PCB root]# route add default gw 10.66.1.2○3设置主机C的IP,代码如下:PCC login: rootpassword: linux[root@PCC root]# ifconfig eth0 10.69.1.1 netmask 255.255.0.0[root@PCC root]# route add default gw 10.69.1.2○4设置主机D的IPPCD login: rootpassword: linux[root@PCD root]# ifconfig eth0 10.70.1.1 netmask 255.255.0.0[root@PCD root]# route add default gw 10.70.1.2○5设置主机E的IPPCE login: rootpassword: linux[root@PCE root]# ifconfig eth0 10.72.1.1 netmask 255.255.0.0[root@PCE root]# route add default gw 10.72.1.2[root@PCE root]#(2)路由器配置○1RouterA配置router#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outer(config)#int f0/0 //进入f0/0端口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0.65.1.2 255.255.0.0 //设置f0/0端口的ip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端口router(config-if)#int f0/1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0.66.1.2 255.255. 0.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config-if)#int s0/1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0.68.1.2 255.255.0.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clock ?router(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 配置时钟赔率router(config-if)exirouter(config)#ip routing //启动路由router#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outer(config)#ip routingrouter(config)#ip route 10.69.0.0 255.255.0.0 10.68.1.1 //配置静态路由router(config)#ip routingrouter(config)#ip route 10.70.0.0 255.255.0.0 10.68.1.1router(config)#ip route 10.72.0.0 255.255.0.0 10.68.1.1router(config)#exit //退出router#show ip route //显示配置的路由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I - IGRP,B - BGPR - RIP, O - OSPF, D - EIGRP, i - IS-ISC 10.65.0.0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0C 10.66.0.0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1C 10.68.0.0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0/1S 10.72.0.0 [1/1] via 10.68.1.1 Serial0/1 //出现静态路由S 10.69.0.0 [1/2] via 10.68.1.1 Serial0/1S 10.70.0.0 [1/2] via 10.68.1.1 Serial0/1○2RouterB配置router>enablerouter#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outer(config)#int f0/0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0.69.1.2 255.255.0.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config-if)#int f0/1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0.70.1.2 255.255.0.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config-if)#int s0/0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0.78.1.2 255.255.0.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ip routing //配置静态路由router(config)#ip route 10.70.0.0 255.255.0.0 10.78.1.2router(config)#endrouter#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I - IGRP,B - BGPR - RIP, O - OSPF, D - EIGRP, i - IS-ISC 10.69.0.0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0C 10.70.0.0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1C 10.78.0.0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0/0S 10.70.0.0 [1/1] via 10.78.1.2 Serial0/1router#ping 10.78.1.1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0.78.1.1, timeout is 2 seconds:! ! ! ! !router#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outer(config)#ip routingrouter(config)#ip route 10.72.0.0 255.255.0.0 10.78.1.1router(config)#ip route 10.72.0.0 255.255.0.0 10.69.1.1router(config)#endrouter#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I - IGRP,B - BGPR - RIP, O - OSPF, D - EIGRP, i - IS-ISC 10.69.0.0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0C 10.70.0.0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1C 10.78.0.0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0/0S 10.70.0.0 [1/1] via 10.78.1.2 Serial0/1S 10.72.0.0 [1/1] via 10.78.1.1 Serial0/0S 10.72.0.0 [1/2] via shutdown connect error!○3RouterC配置router>enablerouter#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outer(config)#int f0/0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0.72.1.1 255.255.0.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config)#int s0/0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0.68.1.1 255.255.0.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config-if)#int s0/1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0.78.1.1 255.255.0.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clock ?router(config-if)#clock rate 64000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ip routingrouter(config)#ip route 10.69.0.0 255.255.0.0 10.78.1.2router(config)#ip routingrouter(config)#ip route 10.70.0.0 255.255.0.0 10.78.1.2router(config)#ip routingrouter(config)#ip route 10.65.0.0 255.255.0.0 10.68.1.2router(config)#ip routingrouter(config)#exitrouter#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ip route 10.66.0.0 255.255.0.0 10.68.1.2router(config)#ip routingrouter(config)#endrouter#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I - IGRP,B - BGPR - RIP, O - OSPF, D - EIGRP, i - IS-ISC 10.72.0.0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0C 10.68.0.0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0/0C 10.78.0.0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0/1S 10.65.0.0 [1/1] via 10.68.1.2 Serial0/0S 10.66.0.0 [1/1] via 10.68.1.2 Serial0/0S 10.69.0.0 [1/1] via 10.78.1.2 Serial0/1S 10.70.0.0 [1/1] via 10.78.1.2 Serial0/1router#四.验证测试(1)设置完成之后,验证测试[root@PCA root]#ping 10.66.1.1 (通) A ping B [root@PCA root]#ping 10.69.1.1 (通) A ping C [root@PCA root]#ping 10.70.1.1 (通) A ping D [root@PCA root]#ping 10.72.1.1 (通) A ping E[root@PCC root]#ping 10.65.1.1 (通) C ping A [root@PCC root]#ping 10.66.1.1 (通) C ping B [root@PCC root]#ping 10.70.1.1 (通) C ping D [root@PCC root]#ping 10.72.1.1 (通) C ping E[root@PCD root]#ping 10.65.1.1 (通) Dping A [root@PCD root]#ping 10.66.1.1 (通) Dping B [root@PCD root]#ping 10.69.1.1 (通) Dping C [root@PCD root]#ping 10.72.1.1 (通) Dping E[root@PCE root]#ping 10.65.1.1 (通) Eping A [root@PCE root]#ping 10.66.1.1 (通) E ping B [root@PCE root]#ping 10.69.1.1 (通) Eping C [root@PCE root]#ping 10.70.1.1 (通) E ping D[root@PCB root]#ping 10.65.1.1 (通) B ping A[root@PCB root]#ping 10.69.1.1 (通) B ping C[root@PCB root]#ping 10.70.1.1 (通) B ping D[root@PCB root]#ping 10.72.1.1 (通) B ping E(2)配置访问控制列表,禁止子网10.69.0.0/16访问主机E,但允许其它网络访问主机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