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 格式:ppt
- 大小:9.14 MB
- 文档页数:106
1 总则1.0.1 为防止工业企业噪声的危害,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保证安全生产与正常工作,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与技术改造工程的噪声控制设计。
1.0.3 工业企业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噪声控制设计应与工程设计同时进行。
1.0.4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应对生产工艺、操作维修、降噪效果、技术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
1.0.5 对于生产过程和设备产生的噪声,应首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以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代替高噪声的工艺和设备,如仍达不到要求,则应采用隔声、消声、吸声、隔振以及综合控制等噪声控制措施。
1.0.6 对于采取相应噪声控制措施后其噪声级仍不能达到噪声控制设计限值的车间及作业场所,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1.0.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工作场所workplace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
2.0.2 脉冲噪声impulsive noise具有声压猝增特征的噪声,持续时间不大于1s。
2.0.3 A 声级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用A 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
2.0.4 C 声级C-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用C 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
2.0.5 倍频带声压级octave band sound pressure level频带宽度为 1 倍频程时的声压级,基准声压为2×10-5Pa。
2.0.6 噪声敏感建筑物noise-sensitive buildings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2.0.7 对噪声敏感的企业noise-sensitive enterprise内部工作性质或使用状况要求安静的企业。
2.0.8 噪声控制专用设备equipment specified for noise con-trol专门为控制噪声而设计、生产或制造的设备。
建筑噪音控制方案与技术应用建筑噪音是城市环境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噪音对生活质量和健康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因此,制定有效的建筑噪音控制方案并应用适当的技术手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建筑噪音控制方案的一些常见技术应用。
一、声学设计在建筑噪音控制中的应用声学设计是建筑噪音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的声学设计可以减少噪音的传播和影响。
常见的声学设计技术包括:1. 节能隔声设计:通过选择适当的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减少噪音的传播。
例如,采用吸声材料对室内进行隔声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外部噪音的侵入。
2. 噪声控制技术:可以通过使用噪声控制技术来减少建筑噪音。
例如,安装噪声屏障、隔音门窗和隔音墙等设施,阻挡噪音传播的路径。
3. 合理的室内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应将噪音控制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考虑。
合理的室内设计可以减少噪音的反射和共振,改善室内声环境。
二、振动控制技术在建筑噪音控制中的应用振动是建筑噪音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振动控制技术可以减少建筑结构和设备所引起的振动和噪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振动控制技术:1. 弹性支座:通过在建筑底部或重要设备的底部安装弹性支座,可以减少振动和噪音的传播。
弹性支座可以吸收振动能量,从而减少噪音的产生。
2. 振动分离技术:通过在建筑结构和设备之间安装振动分离装置,如橡胶垫或弹簧装置,可以减少振动传递,从而降低噪音水平。
3. 振动吸收技术:振动吸收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结构和设备所产生的振动和噪音。
例如,在设备周围安装振动吸收器或减震器,可以降低噪音的输出。
三、控制噪音源的技术应用除了声学设计和振动控制技术,控制噪音源也是建筑噪音控制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噪音源的技术应用:1. 声波消除技术:通过使用声波消除技术,对特定频率的噪音进行反向波干涉,从而消除噪音。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降低空调、风扇等设备的噪音。
2. 隔声罩设计:隔声罩设计是一种常见的噪音控制技术,通过在噪音源周围设计高度吸声的罩体,来减少噪音的传播。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噪声污染是指在工业、交通、建筑等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噪声,经过传播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有害影响。
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控制噪声污染已成为一个很有必要的措施。
一、噪声污染的危害噪声对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导致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危害。
长期接触强噪声会造成人体听觉系统的损伤,引起听力障碍和听力疲劳,轻者出现听力下降,严重者会造成永久性的听力损伤。
噪声还会对神经系统、循环系统产生影响,造成失眠、情绪不稳定、头痛等不适症状。
噪声还与心脏病、高血压、血管硬化等重大疾病有关联。
同时,噪声污染也会影响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
二、噪声控制技术噪声控制是指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噪声污染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噪声控制技术包括三个方面: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法律控制。
技术控制:技术控制是指采用各种噪声控制技术来降低噪声的强度。
常见的技术控制方法有:隔声、消声、降噪、吸声等技术。
隔声是指封闭或隔离干扰源的声波能量,使其不再向外扩散。
常用的隔声材料有泡沫塑料、玻璃纤维、岩棉、木棉等。
消声是指通过使用吸声材料,将声波的能量转化成热能或其他形式消失,达到消除或减小声波的效果。
常用的消声材料有吸声棉、泡沫塑料、玻璃纤维等。
降噪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噪声源进行降噪处理,减少噪声的发生。
最常用的降噪方法是使用噪声限制器、降噪器、音箱等。
吸声是指通过使用合适的吸声材料,将声波吸收,减少噪声污染的发生。
常用的吸声材料有吸声棉、泡沫塑料、岩棉等。
管理控制:管理控制是指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严格管理噪声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噪声污染。
管理控制能够适应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常用的管理控制方法有:过程控制、维护管理、加强监测等。
法律控制:法律控制是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规范噪声的来源和产生,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常见的法律控制手段有:环保法律法规、环保计划、环评等。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及其设备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及其设备噪声污染是指超过正常水平的声音对人类及其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噪声对人体健康和心理状况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也对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控制噪声污染,现代工程技术已经发展出了各种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及其设备。
噪声控制技术可以分为两种方法: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
被动控制主要通过隔声、吸声和减振等手段来减少噪声的传播和产生。
主动控制则是通过声波的干涉或相消,来使噪声减弱或消除。
被动控制技术主要包括隔声、吸声和减振。
隔声是指通过墙体、天花板、地板等隔音材料来阻挡噪声的传播。
常用的隔声材料包括隔声砖、隔音板等。
吸声是指通过吸声材料来吸收噪声的能量,避免其反射回来。
吸声材料常用的有吸音砖、吸音棉等。
减振则是通过减少振动源的振动,减少噪声的产生。
常用的减振设备有减振垫、减振器等。
主动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相消和干涉。
相消是指通过输出与噪声相反的声波,使两者相消,达到减弱噪声的效果。
常见的相消技术有主动噪声控制技术和无线电静噪技术。
主动噪声控制利用麦克风采集到的噪声信号,通过电子电路处理后输出与噪声相反的声波。
无线电静噪则是通过无线电信号相消的方法来消除噪声。
干涉是指利用声波的干涉原理,使声波进行干涉,达到消除噪声的效果。
常用的干涉技术有迪弗拉克衍射噪声消除技术和声学相干技术。
噪声污染控制设备是实施噪声控制技术的具体装置。
常见的噪声污染控制设备有噪声屏障、吸声墙、隔声窗等。
噪声屏障是一种用于隔离噪声的设备,常用于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需要降低噪声污染的场所。
吸声墙则是一种用于吸收噪声的设备,常用于工厂、体育馆等需要降低反射噪声的场所。
隔声窗则是一种用于阻隔噪声传播的设备,常用于住宅、办公楼等需要减少室外噪声的场所。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噪声控制设备,如减振器、噪声控制门等。
综上所述,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及其设备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噪声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建筑环境中噪声控制的政策与技术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环境中的噪声问题日益凸显。
噪声不仅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干扰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
因此,加强建筑环境中的噪声控制,制定相关政策并应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建筑环境中噪声的来源及影响建筑环境中的噪声来源多种多样。
首先,交通噪声是一个主要因素,包括道路上的汽车、火车、飞机等产生的声音。
其次,工业噪声也不可忽视,如工厂中的机器运转、加工生产等过程中发出的噪声。
再者,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机械设备、敲击声等也会产生较大的噪声。
此外,社会生活噪声,如商场、娱乐场所、居民小区内的喧哗声等,也会对建筑环境造成影响。
噪声对人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损伤,甚至引发耳聋。
噪声还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使人疲劳、焦虑、烦躁,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
对于心血管系统,噪声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问题。
此外,噪声还会干扰语言交流,影响人们的社交活动。
二、噪声控制的政策为了有效控制建筑环境中的噪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在规划层面,政府会对城市的功能分区进行合理规划。
将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等进行明确划分,避免相互干扰。
例如,将工厂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区域,减少工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在法律法规方面,制定了严格的噪声排放标准。
对于各类建筑工程、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等活动产生的噪声,都规定了明确的限值。
违反这些标准的单位和个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方面,出台了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要求建筑设计师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噪声控制,采用合理的布局和构造措施。
施工单位则必须按照规定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污染。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噪声污染的监测和管理。
建立了完善的噪声监测网络,实时掌握城市各个区域的噪声状况。
对于噪声超标的区域,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三、噪声控制的技术在建筑环境中,有多种噪声控制技术可供应用。
实验室环境噪音控制技术要点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噪音控制。
噪音不仅会干扰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会对实验员的身心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因此,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实验的可靠性,实验室环境噪音控制技术必不可少。
为了控制实验室噪音,首先需要了解噪音的来源。
实验室中的噪音主要来自于实验设备,例如离心机、振动仪器等,以及人员活动的声音。
因此,要想控制噪音,首先需要对实验设备进行检测和评估。
一种常见的控制噪音的技术是隔声技术。
隔声技术通过使用吸声材料、隔音墙等措施,将噪音隔离在设备内部,减少其传播到实验室空间的程度。
吸声材料可以吸收噪音并将其转化为热能,从而减少噪音反射和传播。
隔音墙可以通过减少声波传播的路径来降低噪音水平。
这些隔声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实验室的噪音水平,提供更适合科学研究的环境。
除了隔声技术,还可以利用振动控制技术来减少实验设备产生的噪音。
振动控制技术可以通过安装减振器和减振材料来减少设备震动的传播,从而减少噪音的产生。
减振器可以吸收设备产生的振动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减少噪音的辐射。
减振材料可以将震动能量吸收和分散,从而降低噪音水平。
这些振动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实验设备的噪音,提高实验室的安静程度。
此外,还可以采用声音交叉抵消技术来降低实验室噪音。
声音交叉抵消技术是一种使用相位和振幅调制的方法,通过发送反向的声波信号来抵消原始声音。
这种技术可以减少声波的干扰,从而降低噪音水平。
声音交叉抵消技术可以通过使用扬声器和麦克风来实现,将反向的声波信号与原始声音进行相互抵消,从而实现噪音的控制。
除了技术上的控制,管理实验室的人员也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噪音。
首先,可以制定一套合理的实验室行为规范,要求实验室成员保持安静和注意噪音控制。
其次,可以设置静音区域和噪音控制的时间段,让实验室成员有更好的工作环境。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实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以减少噪音的产生。
建筑物噪音控制规范要求与隔音技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建筑物噪音控制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噪音控制规范的要求以及隔音技术的应用都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噪音控制的相关规范要求,并探讨一些常见的隔音技术。
一、建筑物噪音控制规范要求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建筑物噪音控制都有相关的规范要求。
这些规范旨在保护建筑物内部的环境质量,防止噪音对住户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物噪音控制规范要求:1. 建筑物外立面的隔音要求:建筑物外立面的隔音性能要求主要是为了减少来自室外的噪音干扰。
这些要求通常包括建筑物外墙的隔音等级、门窗的隔音性能以及外墙的隔声设计等。
2. 房间内部的隔音要求:为了保护房间内部的环境质量,建筑物噪音控制规范还要求房间之间的隔音性能。
这主要包括不同房间之间的隔音要求以及与噪音相关的设备的使用要求等。
3. 室内装饰材料的噪音控制要求:室内装饰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也会对建筑物的噪音控制产生影响。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规范要求装饰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隔音功能,以减少室内噪音的反射和传递。
二、常见的隔音技术为了满足建筑物噪音控制规范的要求,各种隔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隔音技术:1. 隔音窗:隔音窗是一种常见的隔音技术,它通过使用隔音材料和特殊结构来减少外界噪音的传递。
隔音窗通常具有较高的隔音性能,可以有效地阻止噪音从窗户传入室内。
2. 隔音墙:隔音墙是在建筑物的内部或外部设置的一种特殊墙体结构,用于隔离不同房间之间或室内外的噪音传递。
隔音墙可以通过增加墙体的质量和使用隔音材料等方式来提高隔音效果。
3. 吸音材料:吸音材料是一种具有吸音特性的材料,它可以有效地吸收声波的能量,减少噪音的传播和反射。
常见的吸音材料包括吸音板、隔音毡等,它们通常应用于建筑物的墙壁、天花板和地板等部位。
4. 隔音门:隔音门通常采用特殊的结构和材料,以减少噪音通过门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