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油田闪爆事故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6.86 MB
- 文档页数:35
青海油田工建事故2019年4月20日,青海油田第二采油厂工地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工建事故,造成了3人死亡,6人受伤。
事故经过当天下午2点40分左右,该工地一辆装有水泥的罐车正要进入施工区域,并准备倒卸货物。
可是突然一名工人没有放下卷扬机安全防护装置,导致卷扬机突然滑动致使罐车在倒卸水泥的过程中侧翻,严重压住了现场的工人和机器。
时间紧迫,现场工人紧急报警并通知现场管理人员。
经过数小时的救援抢救,最终3人不幸丧生,6人不同程度受伤。
此事故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也暴露出当前我国工建行业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事故原因事故酿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涉及以下方面:一、管理不到位该工地的管理人员并未对工人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培训和提醒,工人没有充分意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二、设备损坏及维护不及时工地使用的卷扬机已经存在问题,却没有得到及时维护和修理,最终酿成了此次事故。
此外,机器还存在着使用期限过长的问题,算上维护维修的时间,卷扬机已经被使用超过了5个年头。
三、环境因素当天在工地的天气较为炎热,导致罐车内的水泥发生变化,重力重心发生改变,罐车在倒卸时倒翻导致严重后果。
事故教训此次事故让我们认识到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了我们:一、要时刻关注管理工地安全缺乏监管,管理不到位,将直接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管理上要时刻注意工人的安全知识培训和提醒。
二、设备维护要及时在设备使用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设备的运转是否正常,并及时进行维护和维修,避免因为设备运转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
三、环境因素的重要性环境因素对于安全事故的影响非常大,工作环境的热度、湿度等因素都会影响设备和工人的状况,工作前一定要认真评估环境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
此次青海油田工建事故,教训深刻。
在未来的工地建设中,工人和管理者都要时刻关注安全管理和设备维护问题,同时环境因素的影响也需要时刻重视,简单的忽视和疏忽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关于青海英东油田“4·19”井喷事故的通报2013年4月19日7时15分,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部钻探公司)青海钻井公司40520钻井队在处置青海油田分公司英东油田英9-4-A5井井漏过程中,发生井喷事故,4月19日20时05分关井成功,险情得到控制,井喷失控历时12小时50分钟。
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毁。
现将事故情况通报如下:一、事故经过英9-4-A5井于4月11日4时一开,4月14日11时二开,钻至井深360米、404.5米发生两次漏失,分别经过水泥浆封堵,才恢复正常。
4月19日0时,螺杆复合钻进至井深1450米时再次发生井漏,漏速每小时3方。
1时20分继续钻进至1461米时井口失返,随即停钻,起钻换钻具,计划进行挤水泥堵漏。
起钻前从环空灌入堵漏浆18方,井口未见液面。
4月19日1时50分开始起钻,起钻过程中每起三柱钻杆、一柱钻铤,用钻井泵灌浆一次。
7时15分,起钻至井内剩余一柱钻铤时,钻台上副司钻和内钳工接钻铤提升短节,司钻下放游车至转盘上方5~6米处刹停等提升短节紧扣。
紧扣结束后,司钻准备继续下放游车,这时提升短节内溢出泥浆,接着从环空喷出一股泥浆,高2~3米。
紧跟着环空又连续喷出泥浆,喷高接近二层台,发生井喷。
前期喷出物是泥浆,逐渐转变为油、气、泥、水混合物。
井喷发生后,司钻发出长鸣警报,继续下放游车,副司钻和内钳工抢挂吊卡,因喷势过猛,抢挂吊卡未成功。
井架二层台上作业的井架工和外钳工听到警报后,发现液柱已接近二层台,迅速从井架撤到地面。
由于喷势越来越大,将井口一片大方瓦喷出,井内钻铤上顶,安全卡瓦挂在游车盖板上。
副司钻和技术员跑下钻台到远控台关井。
由于本井安装的双闸板防喷器两个闸板中,一个是全封闸板,一个是装有钻杆芯子的半封闸板,无法封控井口,关井失败。
钻台上内钳工见抢挂吊卡无望,随即撤离钻台到紧急集合点。
司钻见喷势渐猛,刹住刹把并用铁链固定后,撤离钻台到紧急集合点。
石化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报告引言:石化行业作为重要的工业领域,其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火灾和爆炸事故是其中最严重的安全隐患之一,既对人员造成威胁,也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
本报告通过深入分析若干石化火灾爆炸事故案例,以期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为今后的预防工作提供借鉴。
一、案例一:XX公司原油罐区大面积火灾1. 事件概述:该公司原油罐区因未能及时处理泄漏原油而引发大面积火灾。
2. 分析结果:a) 原因分析:缺乏有效监测系统、应急响应机制不健全、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欠缺;b) 教训总结:合理设置监测设备、完善应急计划、加强操作人员培训与意识教育。
二、案例二:YY公司粉尘爆炸事故1. 事件概述:由于工艺流程不合理,YY公司发生了一起粉尘爆炸事故。
2. 分析结果:a) 原因分析:粉尘积聚未得到有效控制、灭火设备缺乏、工艺设计风险未充分评估;b) 教训总结:加强粉尘防治措施、完善灭火系统、科学评估工艺存在的风险。
三、案例三:ZZ公司管道泄露引发爆炸1. 事件概述:ZZ公司由于管道泄漏原料气体未及时修复,导致一次严重爆炸。
2. 分析结果:a) 原因分析:管道泄漏检测不及时、修复流程耗时过长、安全意识淡薄;b) 教训总结:建立定期巡检与维护制度、优化修复流程、加强员工安全教育。
四、案例四:AA公司储罐溢油污染环境1. 事件概述:AA公司由于储罐泄漏导致大量油品流入周边水域。
2. 分析结果:a) 原因分析:储罐老化未及时更换、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环境风险评估不完善;b) 教训总结:定期对储罐进行检测和更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环境风险管理。
五、案例五:BB公司工人误操作引发火灾1. 事件概述:BB公司一名工人在作业中误操作导致火花触发燃料泄漏而引发火灾。
2. 分析结果:a) 原因分析:操作培训不到位、安全程序执行不严谨、设备缺乏维护;b) 教训总结:加强员工培训,规范安全程序,做好设备维护与检修。
结论:以上给出的石化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是极为真实的典型案例。
石油燃爆事故分析报告根据石油燃爆事故的分析调查结果,以下是我们的报告内容:一、事故背景该石油燃爆事故发生于(具体日期)在(具体地点)。
事故发生时,有(具体人数)人在事故现场工作。
事故导致(具体伤亡人数)人死亡,(具体人数)人受伤。
二、事故过程事故发生时,(具体作业场地)正在进行石油开采作业。
事故的起因是(具体原因),导致石油泄漏。
石油泄漏后,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形成了可燃气体。
在此期间,(具体的触发因素)引发了火源,使石油燃烧并产生剧烈爆炸。
三、事故原因分析1. 设备失效:报告发现,作业现场的某些设备出现了失效或故障,例如(具体设备名称)。
这些设备的失效导致了石油泄漏的发生。
2. 工作流程不当:报告显示,在作业过程中,存在一些工作流程的不当操作,例如(具体操作)。
这些不当操作可能加剧了事故的发生并导致了泄漏情况的恶化。
3. 安全措施不力:调查还发现,作业现场的安全措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力,例如(具体问题)。
这些安全措施的不力使得事故发生后无法迅速控制石油泄漏,并导致了爆炸的发生。
四、事故影响分析1. 人员伤亡:事故导致了(具体人数)人死亡,(具体人数)人受伤。
他们遭受了燃烧、爆炸等严重伤害,给家属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2. 环境污染:石油泄漏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泄漏的石油流入水环境,对水生生物造成了巨大危害。
同时,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也对空气质量造成了污染。
3. 财产损失:事故导致了周围设施和财产的损毁。
火灾和爆炸对设备、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给企业和当地经济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五、事故应对与改进建议1. 设备维护与检查:加强对作业设备的维护和定期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故障和失效。
2. 工作流程培训: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他们正确的操作流程,遵循正确的安全操作规范。
3. 安全管理与监管:加强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浅谈青海油田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作者:魏辉秦德明来源:《文化产业》2014年第06期摘要:青海油田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经营范围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炼油、石油天然气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营及井下作业、建筑安装、油田建设、油田化工、机械制造修理、供水供电、物资供应、通讯服务、运输服务、生活供应、社区服务等业务,从火灾类型来看既包括工业火灾,又包括民用建筑火灾。
本文主要针对青海油田生产、生活中的火灾爆炸原因、火灾爆炸特点、火灾爆炸危险性、火灾爆炸预防及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青海油田;火灾爆炸;预防;中图分类号:F42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6-0022-02青海油田地理位置较为特殊,横跨青海、甘肃两省,油田的主要勘探开发领域在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油田工作区平均海拔高度2700-3000米,均为野外分散作业,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较为恶劣,主要生产场所的社会消防依托较差,石油工业产品主要是原油与天然气以及炼化产品,具有较高的火灾危险性,易发生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
油田现已建成敦煌、格尔木、花土沟三个基地,主要的矿区服务单位都集中在此。
为了切实做好防火防爆工作,对油田各单位生产过程中的防火防爆技术与管理进行研究并实践是很必要的,这方面涉及的内容很多也很复杂,本文只对一些基本问题进行讨论。
一、火灾与爆炸事故的基本原因火灾实际上是一种燃烧现象,而爆炸有时是伴随着火灾发生的。
火灾与爆炸事故的起因多种多样,且较复杂,因使用明火不慎引起火灾与爆炸比较多见;因暗火引起的火灾,如炉灶、烟囱的表面过热,烤燃靠近的木结构;库房里堆放的油布等因通风不良致使内部积热不散,发生自燃;可燃、易燃液体跑、冒、滴、漏,遇到明火即燃烧、爆炸;机械摩擦发热使接触的可燃物自燃起火;超负荷用电、导线接触不良、电阻过大发热、电线短路、开关闪出的电火花等等。
油田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案例背景某油田位于中国西部,是一家国有大型石油公司的探采作业项目。
该油田拥有大量的原油储备,是该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
然而,由于该地区的环境条件恶劣、气候多变,以及作业人员安全水平不高,该油田的火灾事故频发。
事故发生在某个夏季的一个炎热的下午,油田内的一口原油井发生了爆炸,并引发了大火。
据事故调查表明,起火原因是井口周围未能及时清理干净引起的。
由于火势太大,作业人员无法控制火势,并迅速蔓延开来。
现场的安全人员和消防队伍试图控制火势,但由于营救条件恶劣,如火焰、浓烟等,施救工作进展非常缓慢,原油的燃烧还导致了爆炸。
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了紧急应急预案,并通知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应急处理。
事故后果由于事故的爆炸和火灾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初步统计,共有10名作业人员在事故中丧生,20多人受伤,其中包括严重烧伤等。
此外,事故导致的火灾蔓延,严重威胁到了油田附近的居民区,导致了大量居民疏散。
大火还造成了大片的土地和植被的破坏,并导致大量的有毒气体泄漏,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环境。
事故原因事故调查表明,该油田的安全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首先,对井口周围区域进行清理和检查的频率不够,导致了井口周围的残留物没有及时清除,成为了事故的隐患。
其次,油田对于火灾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训练不够充分,导致了事故后的施救工作无法迅速有序地展开。
除此之外,油田的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也存在不足。
他们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工作中表现出了不足的技能和经验,从而导致了事故的扩大和后果的严重。
反思与改进此次油田火灾事故给油田公司和相关政府部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对油田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出了挑战。
在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立即进行了应急处置和调查,做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油田公司加强了对井口周围区域的定期清理和检查,确保井口周围没有残留物和隐患。
其次,加强了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青海英东油田“4·19”井喷事故调查报告2013年4月19日7时15分,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部钻探)青海钻井公司40520钻井队在处置青海油田分公司英东油田英9-4-A5井井漏过程中,发生井喷事故,4月19日20时05分关井成功,险情得到控制,历时12小时50分钟。
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毁。
一、基本情况(一)青海油田分公司英东油田开发基本情况英东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英雄岭构造带东段,花土沟镇东南36公里处。
2010年6月18日首钻砂37井,在9个层组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从而发现了英东油田。
英东油田上盘砂37区块2011年控制叠合含油面积9.5 平方公里,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0818万吨,控制天然气地质储量122.08亿方,具有埋藏浅、储层物性好、含油气层段长(340-2400米)、油层厚度大、储量丰度高、单井油气产量高的特点。
2012年开展试采工作以来,投产试采井24口,单井平均日产油6.9吨,投产注水井5口,单井平均日注水33方。
按照开发框架方案,2013年预计共钻新井225口,其中油井158口,注水井67口,新建产能30万吨。
当前该地区动用钻机19部,其中:西部钻探12部,长城钻探6部,川庆钻探1部。
截止5月9日,全区已完钻各类井122口,目前正常生产井30口,井口日产油300吨,日产气62738方。
其中2013年开钻90口,完钻79口。
(二)英9-4平台基本情况英9-4平台为注水平台,位于英东一号构造A断块较高部位,设计共钻注水井6口(该断块按照6套层系开发)。
该地区预计油气比50~300,有可能超过300,地层倾角6-8°。
目前在该平台已完钻两口井,分别为英东107和英9-4-A6井。
英东107井为评价井,2011年10月7日完钻,共钻遇油层95层250.4米,油层分布于370.3~1601.4米之间。
2012年6月24日投产试采1387.0~1390.3米层段(A断块4层系),初期日产油6.5吨,日产气521方,含水5%,目前关井。
青海油田公司“11.19”管沟坍塌事故检查各位领导,同志们:此时此刻,我怀着极其沉痛和万分愧疚的心情,就青海油田“11.19”管沟坍塌事故向集团公司党组和大会作出深刻检查。
在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大检查期间,青海油田发生“11.19”管沟坍塌事故,导致4名同志失去了宝贵生命,使4个原来欢乐幸福的家庭遭受了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给他们带来了难以承受的创伤和无法弥补的损失,严重影响了青海油田来之不易的大好发展形势,也给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我们痛心疾首,深感愧疚,有愧于集团公司的重托与厚望,有愧于肩负的职责与使命,有愧于油田广大员工的信任与期望。
11月19日,青海油田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五机组在武威支线穿越连霍高速沟内组对碰死口作业,12时55分左右,管沟突然发生坍塌,将正在对口作业的郭某压埋在塌方中,现场的4名职工及5名劳务工立即展开施救,正当大家全力施救时,管沟发生了第二次坍塌,又将正在施救的李某、朱某和刘某埋在塌方中,经过半小时左右的抢救,刘某、李某、朱某、郭某等4人被先后救出,但因压埋时间过长、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起事故是由违章作业导致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其直接原因是:管沟一侧两次坍塌,造成4人死亡。
间接原因:一是技术水平低。
顶管偏差较大,拉深了施工点的深度和管沟的深度,增加了管沟坍塌的风险。
对口作业未能在预留的作业坑内,对口位置变更在管沟内,没有重新开挖作业坑。
实际对口位置靠近沟壁,焊接难度大,多人下到管沟内帮助对口,没有对沟壁进行加固,没有其它防护设措施。
二是执行力差。
没有按照设计和相关规范的要求,对管沟进行放坡,实际放坡比仅为1:0.05。
顶管作业、预留坑挖出土,堆放的较近,小于设计要求。
堆放高度超过4米,也超过设计要求。
三是现场交接不清、责任不明。
机组长因参加公司“五型班组”会议,离开施工现场时工作交接不细,临时安排副机组长负责组织施工,安排安全监督员在驻地整理资料,指定实习生代理安全监督员,致使施工组织不到位,风险识别不落实,安全检查和监护流于形式。
青海英东油田“4·19”井喷事故调查报告2013年4月19日7时15分,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部钻探)青海钻井公司40520钻井队在处置青海油田分公司英东油田英9-4-A5井井漏过程中,发生井喷事故,4月19日20时05分关井成功,险情得到控制,历时12小时50分钟。
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毁。
一、基本情况(一)青海油田分公司英东油田开发基本情况英东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英雄岭构造带东段,花土沟镇东南36公里处。
2010年6月18日首钻砂37井,在9个层组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从而发现了英东油田。
英东油田上盘砂37区块2011年控制叠合含油面积9.5 平方公里,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0818万吨,控制天然气地质储量122.08亿方,具有埋藏浅、储层物性好、含油气层段长(340-2400米)、油层厚度大、储量丰度高、单井油气产量高的特点。
2012年开展试采工作以来,投产试采井24口,单井平均日产油6.9吨,投产注水井5口,单井平均日注水33方。
按照开发框架方案,2013年预计共钻新井225口,其中油井158口,注水井67口,新建产能30万吨。
当前该地区动用钻机19部,其中:西部钻探12部,长城钻探6部,川庆钻探1部。
截止5月9日,全区已完钻各类井122口,目前正常生产井30口,井口日产油300吨,日产气62738方。
其中2013年开钻90口,完钻79口。
(二)英9-4平台基本情况英9-4平台为注水平台,位于英东一号构造A断块较高部位,设计共钻注水井6口(该断块按照6套层系开发)。
该地区预计油气比50~300,有可能超过300,地层倾角6-8°。
目前在该平台已完钻两口井,分别为英东107和英9-4-A6井。
英东107井为评价井,2011年10月7日完钻,共钻遇油层95层250.4米,油层分布于370.3~1601.4米之间。
2012年6月24日投产试采1387.0~1390.3米层段(A断块4层系),初期日产油6.5吨,日产气521方,含水5%,目前关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