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时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20 KB
- 文档页数:5
春天的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从“春天”的旋律中感受到春天之美,感悟到春的美好和短暂。
2.通过学唱《春天来了》,熟悉这一为世界共同喜爱的旋律。
认识断音记号,了解断音记号的唱法。
3.通过看、听、唱、编等形式的音乐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感受以“春天”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快乐情绪,进一步增进对音乐和生活的热爱,能熟练演唱歌曲《春天来了》。
2、认识断音记号,了解断音记号的唱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播放歌曲《布谷》。
师:这首歌曲好听吗?请大家想一想,歌曲歌颂的对象是什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后问答。
二、新授歌曲《春天来了》。
1.学生听范唱,回答问题。
师:请同学们再听•首歌,你能听出歌曲的歌颂对象是什么?情绪是怎样的?2.用“啦”字哼唱全曲。
师:你发现那些地方容易哼错需要注意的?3.教授断音记号请学生把歌谱完整地唱一遍。
师:我们一起来唱整首歌曲的歌谱,注意断音记号,要唱得短促有弹性。
舌尖的动作要敏捷轻巧。
4.唱歌词。
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呢?学生思考后知道该用有弹性的声音来唱,再唱一唱。
5.改变速度演唱《春天来了》体会情绪的转变。
师: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我已经闻到了春天的气息,现在你跟我的琴声唱一唱体会歌曲的情绪是否发生了变化?用连音法唱。
学生用较慢的速度唱体会歌曲的情绪,体会情绪,然后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好,速度的变换影响歌曲的情绪,只要符合歌颂的对象,我们在唱歌的时候,也可以改变一下速度,让一首歌曲唱出几种味道来。
6.处理歌曲唱好歌曲。
教师:刚才我们用的是连音唱法,要注意有的地方不能连起来唱。
学生指出标有跳音的地方不能连起来唱,教师:如果进行一下强弱处理歌曲将会更好听,唱唱看哪里强哪里弱?7.看书完整的演唱。
注意强弱、断音和连音。
师:用你的声音来营造一个美好的春天吧!二、创编旋律师:《春天来了》这首歌同学们唱得的真不错,春天姐姐非常高兴(多媒体出现春天姐姐微笑,舞蹈的样子)她还想考考聪明的小朋友(出示:你能用花第里的音符和节奏编支春天的歌,唱给同学们听一听吗?),就从“风儿吹,鸟儿唱”开始编吧!让我们先看看花瓣里的音符和节奏你会读吗?1.(出示课件:花瓣里的节奏)带领生读节奏。
第1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第4课时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4及练习二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2、体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难点:准确、简洁地描述行走路线。
【教具准备】例4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提问:你去过米易县城哪些地方?你是怎样辨认方向,找到要去的地方的?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参观动物园。
(1)熟悉导游图。
师出示例4主题图。
提问:动物园里有哪些主要场馆,每个场馆都坐落在什么位置?
(2)了解学生的参观意向。
问:你最想参观哪个地方?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
学生一人当游客,一人当导游介绍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引领集体参与。
同桌二人各选一个角色参与到游戏中,再换角色,多次练习。
教师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说清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1。
《同学相伴》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在经历了前三课对自我的认识和对他人的了解后,这一课来到了同学相伴的集体生活中。
同学相伴的过程中有快乐和相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课是这一课的第一课时,侧重于体会同学相伴之间的快乐,通过正面引导促进学生融入集体,团结友爱。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孩子的一般年龄在9-10岁,在小学教育中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都有明显变化。
随着孩子情感生活的不断丰富,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孩子交往的重心由家庭逐渐转移到学校,同伴关系和友谊成为影响孩子的重要因素。
与二年级孩子明显不同的是,他们的朋友“突然”多起来了,互相联系,成群结队地玩耍,看上去他们的关系非常好,和同伴之间的互动也很快乐。
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为此,让他们体验同伴之间的快乐有助于促进他们对友谊的认识,有助于促进他们融入集体,团结友爱。
三、活动目标1.体会与同学相伴的快乐,乐于与同伴在一起。
2.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及讨论交流等方式,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融入集体,团结友爱。
3.在实践活动中提高集体意识。
四、活动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与同学相伴的快乐,乐于与同伴在一起,认识到同学和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中提高群体意识。
五、教法学法启发式和探讨式、合作讨论交流,亲身实践、情境表演六、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两块硬纸板、积分表、板贴、小组台卡、小组活动照片七、活动过程【热身游戏】一、小组命名团结队、齐心队、同舟队、共济队、合力队、和谐队、一心队迅速选出组长,得到各队台卡二、热身活动:小组手拉手小组成员手拉手围成一个圈进行两次,引出课堂约定。
【导入】1.播放动画大雁迁徙,了解雁群的迁徙离不开同伴。
单元备课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共5课时单元教学内容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单元教材简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单元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单元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具准备:课件、主题图等。
课时安排: 5 课时课时教案课题一认识东西南北总第 1 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 2 至 3 页例 1 及练习一第 1 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4课时《小小驼铃响叮当—》教案范文学校音乐三班级下册第4课时《小小驼铃响叮当》优秀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小小驼铃响叮当》,感受并初步表现歌曲欢愉快泼的心情与和谐的两声部效果。
2、通过歌曲学习,引导和培育同学乐观、坚毅的人生立场。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唱第一段歌词。
2、感受并初步学会表现和谐的两声部演唱教具预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铺垫导入1、关于沙漠的印象①播放图片"荒芜的沙漠"。
②请同学说说在沙漠中最渴望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驼铃声。
2、关于驼铃的联想用串铃跟随音乐仿照驼铃的音响〔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3、关于两声部节奏的练习①低声部:0 0 0 0│ 0 0│叮当叮当,叮当叮当叮当。
要求:留意休止符,表现驼铃的悦耳。
②高声部:* - -** │0 0 0 0 │哎哟哟,叮当叮当。
要求:表现骆驼的开朗稳重。
③高低声部合作练习〔读〕。
要求:声部间节奏要整齐;音量要适度;借助串铃帮助同学掌控两个声部的节奏。
4、高低声部旋律合唱①驼队中还时时常传来这样的歌声,听②学唱低声部旋律歌词。
音阶下行作渐弱处理;表现驼铃的悦耳〔小骆驼的活泼可爱〕。
③学唱高声部旋律、歌词。
第一小节表现骆驼作为"沙漠之王"的骄傲感;第二小节表现大骆驼的稳重。
④生生合唱练习。
二、歌曲新授1、歌曲导入:"同学们练得可真够仔细的,驼队中的小骆驼们不禁也想来唱上一首了,听"2、感受歌曲:请同学用串铃仿照驼铃,随歌曲录音进行伴奏,再次感受歌曲的欢快心情。
3、学唱歌曲:①齐唱部分A.随琴学唱,初步掌控。
B.提示同学:有规律的节奏表现骆驼坚实的脚步以及晃动的驼铃。
C.作2小节对唱练习〔师生;生生〕。
②合唱学习A.倾听合唱部分录音。
B.复习高低声部歌词的演唱。
C.两声部合唱〔师生合唱;生生合唱〕③尾声歌词学唱A.老师范唱,表现出不怕困难、乐观的心情。
B.同学学唱〔表现〕第一段尾声,留意休止符的表现。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时《昆虫备忘录》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3.阅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感受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难点:阅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感受自然的神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
提问:图上的昆虫大家都认识吗?如果认识,给大家介绍一下吧!学生观察图片,各抒己见,介绍这几种昆虫。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昆虫,看看它们身上还藏有哪些秘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昆虫备忘录)。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自读提示:(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注有疑惑的地方,批注感受深刻的地方。
(3)试着概括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1)字音:注意读准翘舌音“绸”,前鼻音“凡、款、斑”。
(2)字形:利用形近字识记。
3.学习多音字“蚂”。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畅所欲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份备忘录中记录了哪些昆虫?记录了昆虫的哪些秘密呢?2. 学习“复眼”部分。
预设: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学生小组交流,根据课文内容及课件概括复眼的作用:视觉灵敏根据课文内容圈画(蜻蜓苍蝇)3.学生可以从昆虫的名字、样子、颜色和习性这些方面来交流。
小组交流总结汇报。
(1)“花大姐”:瓢虫漂亮益虫害虫(2)“独角仙”:体型大头部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力气大(3)“蚂蚱”:尖头绿蚂蚱飞起来咯咯作响膜翅土蚂蚱吐褐色口水(1)这部分小标题叫“复眼”,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复眼是什么意思。
(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复眼对昆虫有什么作用。
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90页例4,教科书P92“练习十九”第6、7题。
▶教学目标1.学会用小数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运用不同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解决小数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用不同的策略、多样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课件呈现教科书P89情境图。
师:同学们,今天小丽要到新华文具店买些文具。
她想买一个文具盒、一个笔记本和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她带了10元钱,够吗?如果把那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换成带橡皮擦的铅笔,她带的钱还够吗?我们这节课就来帮小丽解决她遇到的问题吧。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阅读与理解。
师:我们先帮小丽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大家仔细观察情境图和小丽遇到的问题,把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收集信息并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收集了哪些信息?【学情预设】学生要想找出有用信息,就要学会观察,认真审题。
大部分学生能找出以下信息:小丽想买一个文具盒、一个笔记本和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她带了10元钱,她想知道带的钱是否够。
一个文具盒6.8元,一个笔记本2.5元,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0.6元。
【设计意图】提出探究问题后,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学生独立计算并解决问题。
2.分析与解答。
师:大家有答案了吗?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看看小组内其他同学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教学提示】探究新知中,阅读与理解提议是关键。
◎教学笔记◎教学笔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教案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内容教材P2—3页例1,P6页练一1、2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指南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升旗仪式吗?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什么位置升起的吗?2、揭示课题:东南西北(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二、自主研究(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3页内容)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甚么?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
指左边练表达:这边是北。
指右边:这边是南。
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三)自学检测1、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面。
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面。
(参看课本第3页)2、早晨当你面临着太阳,你的背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面。
3、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
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研究小组内互相交流。
)(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描述方法。
(1)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
指左边练表达:这边是北。
指右侧:这边是南。
练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甚么说一说?(2)在教室玩“走偏向的游戏”(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特点?四、达标训练1、早晨当你面临着太阳,你的背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面。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4课时《简单的路线图》当我站在三年级的讲台上,眼前是一张张充满好奇和期待的小脸,我知道,我将带领他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学世界——简单的路线图。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时《简单的路线图》。
我们将学习如何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来绘制简单的路线图,同时,学生也将掌握用北、南、西、东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词来描述实际生活中的位置和路线。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1. 理解并掌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2. 能够运用八个方位词描述实际生活中的位置和路线。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难点:运用八个方位词描述实际生活中的位置和路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路线图示例、卡片学具:练习册、彩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地球仪,提问:“如果我们想去北京,我们应该往哪个方向走?”学生回答:“往上,因为北京在上面。
”这时,我引入今天的课题——简单的路线图。
2. 讲解知识点:我讲解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绘制路线图,并用卡片展示八个方位词。
3. 例题讲解:我展示一张路线图示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线。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5. 课堂互动:我邀请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路线图,并讲解路线。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北南西东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绘制一张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并写上路线描述。
答案:例如,从家出发,往上走到红绿灯,然后左转,一直往前走,看到学校就在前面。
2. 请学生观察周围的建筑物,尝试用八个方位词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答案:例如,图书馆在学校的北边,商场在学校的东边,医院在学校的南边,电影院在学校的西边。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同学相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同学相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同学相伴的生活处处有快乐.同学相伴不仅能一起学习,而且还可以开展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2、在校园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因为种种原因冷落、排斥(pdi ch i )或者忽视了某些同学.3、与同学在一起是快乐的.可有的小朋友却认为,可以不和同伴在一起……简答题:.1、假如没有同学们的陪伴,你的生活会怎样呢?想一想,一个人能做什么?两个人能做什么?两个人以上呢?答:假如没有同学们的陪伴,我的生活会很单调(did。
),会少很多乐趣. 一个人可以看书、写作业,两个人可以讨论问题、下象棋、一起上学,两个人以上可以打篮球、踢足球、拔河、玩多人游戏。
2、说说你和同伴之间的美好回忆.有一次我过生日,我和小静一起去公园玩,在公园里小静把偷偷藏起来的礼物送给了我,还给我唱生日歌.3、你知道团结的力量吗?举例说明.团结就是力量.一只蚂蚁的力量小,但是成群结队的蚂蚁可以顺利搬运大块的食物.1.好朋友就应该()互相借抄作业B.互相帮助共同进步C.相互包庇错误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背后说同学坏话B.运动会上,我们团结合作C.春游时我们一起游戏,分享食物班级中有成绩优秀的同学,也有成绩差的同学,对于成绩差的同学我们不应该()A.鼓励他,给予他学习上的帮助B.发现他身上的其他优点C.嘲笑他、讥讽他,不和他玩D.帮他树立自信,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当你的压力较大时,可以采取()来缓解压力。
A、玩一天电子游戏 B.找同学聊天、谈心C.自己一个人闷在心里 D.心情很难过3.你和同学朝夕相处,一定有许多快乐的事情。
写写你和同学相伴的快乐往事。
①;②。
答案解析【解答】在校园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因为种种原因冷落、排斥或者忽视了某些同学,我们应该团结合作,不让一个人落下,不让任何一个伙伴掉队, 好朋友就应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B是正确的选项;AC错误,是不讲原则的表现。
三年级生命安全教育第一单元第4课《人的生命周期》教案【教材分析】《人的生命周期》是三年级生命安全教育第一单元第4课。
本课以人的一生要经历的阶段为导语引入新课教学,编排有“情境园”、“智慧屋”、“训练场”三部分。
教材第二部分配有一组图,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周期。
教材最后安排了“锦囊小卷”和“我的收获”,有助于巩固教学。
【教学目的】1.知道人的生命周期是如何划分的,有哪些特征。
2.知道人的一生要经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又有什么不同。
我们要关爱生命,珍惜健康。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人的生命周期;懂得关爱生命,珍惜健康。
2.难点:懂得关爱生命,珍惜健康。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命安全意识,但安全意识不强,自律能力较差。
另外,学生还不能认识到生命历经的周期,也不能主动做到关爱生命,珍惜健康。
因此,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通过生动的事例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可贵。
【教学方法】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搜集资料。
【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师:人的一生要经历幼年、青年、成年和老年等几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多变化。
2.提问:人的生命周期是如何划分的?有哪些特征?你知道人的一生要经历哪几个阶段吗?每个阶段又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人的生命周期二、讲授新课。
(一)情境园1.师出示小明0——8周岁的身高和体重数据表。
2.生阅读,思考、交流问题:从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小明从小到大身体长高了,体重也增加了。
3.师:出生以后,除了身高体重发生变化以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还发生着其他什么变化?(1)生小组内交流。
(2)生汇报,师讲解:6~9个月开始长牙了,学会爬行了。
1岁可以扶着沙发走两步了,虽然还不太稳当。
2岁行动更加敏捷了,能用手捻书页,一页页地翻书。
3岁好奇心特别强,喜欢问“为什么”5岁可以独立地做事情了,如“换上拖鞋”“洗洗小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人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4课时,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我们将通过实际情境引入,让学生理解经过时间的概念,并学会简单的经过时间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经过时间的含义,学会简单的经过时间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经过时间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经过时间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经过时间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经过时间的含义,能够准确地进行经过时间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时间卡片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引入本课时的内容。
例如,小明早上8点从家出发去学校,他步行了20分钟后到达学校,问小明是什么时候到达学校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经过时间的概念。
2. 自主探究(10分钟)3. 小组交流(10分钟)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究的结果,分享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4. 教师讲解(10分钟)5. 课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几道经过时间计算的题目。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帮助。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经过时间的计算开始时刻结束时刻 = 经过时间七、作业设计(1) 7:30到8:00经过了多少时间?(2) 5:40到6:15经过了多少时间?(1) 小华下午2点开始做作业,他用了30分钟完成了作业,请问小华是什么时候完成的作业?(2) 小明早上7点出门去学校,他步行了25分钟到达学校,请问小明是什么时候到达学校的?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复杂的经过时间计算,例如计算经过时间中含有小时和分钟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