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和说明办法
- 格式:docx
- 大小:94.79 KB
- 文档页数:4
修辞手法与说明方法
修辞手法是指作者为了表达思想或情感所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段,通过修辞手法可以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说明方法则是指作者以各种方式解释或阐释某个观点或概念的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对偶、排比等。
比喻是通过寓意相近的形象创造隐喻,使读者更易理解抽象概念;拟人则是将非人物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性格和形象,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夸张是夸大事物的程度和影响,以达到强调或唤起读者强烈感情的效果;反问则是以问句表达陈述句的修辞手法,用于强调某个观点或给予读者启示;对偶是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词或短语,通过对比凸显出某一思想或情感;排比则是用相同的句式结构排列并列的事物或观点,以形成韵律感和强调。
说明方法常见的有定义、解释、举例、比较、对比等。
定义是对某个概念或事物进行详细解释和阐述;解释则是对某个论点或观点进行详细说明和分析;举例是通过列举具体的实例来说明某个概念或观点;比较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照,突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对比则是通过对比两个相似或相反的事物或观点,强调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常常可以结合使用,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加强了说明方法的效果,使得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和深入人心。
修辞手法与说明方法修辞手法是指作者在表达意思的过程中使用的一些特殊的修辞技巧或手段,用以增强文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修辞手法可以分为词语层面的修辞手法和句子层面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词语层面的修辞手法有: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暗示另一个事物之间的关系,常用"如"、"像"、"似"等词语进行比较。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行为或感情特点,以增强描写的鲜明性和生动性。
3. 夸张:夸大修辞,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4. 对偶:通过并列的结构排比两个相反的事物,以强调其巨大的对比。
5. 排比:通过并联的结构排列一系列相同结构的句子,以强调其中的重要信息。
句子层面的修辞手法包括:1. 反问: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2. 修饰:通过添加修饰语来增加描写的细节和丰富度。
3. 设问: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的思考,以强调作者的观点或立场。
说明方法是指作者在表达观点、论述道理、解释现象等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方法或策略。
说明方法可以包括:1. 举例:通过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一个概念或观点。
2. 比较: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或差异。
3. 分类:将一组事物按照某种特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便于对其进行理解和解释。
4. 解释:对某个现象、概念或理论进行详细的解释,以增加读者对其的理解和接受。
5. 引证:引用他人的观点、数据或研究成果,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论述。
总而言之,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是作者在表达意思时采用的一系列技巧和策略,用以增强表达力和说服力。
这些手法和方法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有趣,同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修辞方法说明方法
修辞方法是一种语言和文学技巧,它用来增强语言表达的力度、感染力和美感,使语言语气更加丰富多彩。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方法及其说明:
1. 比喻: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借用一种形象的表达方式来描述另一种事物。
如“他的声音像一团火烧般热烈”。
2. 拟人:用人的语言、行为、性格等特点来描写非人物,使叙述更加生动、亲切。
如“大海在低声咆哮”、“风儿似乎在诉说”。
3. 排比:用连续几个相同的句式或短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以产生强烈的语感和情感色彩。
如“冬天的清晨,雾气迷蒙,雪花飘洒,大地沉默”。
4. 倍数修辞:用同义词或同性缀的几个词语来修饰名词,以产生倍数的强调效果。
如“百战不殆,千山万水”。
5. 比较:通过比较来突出两者相同或不同的地方,以描述事物的特点。
如“他的头像大海般浩瀚,神情却像小鸟般羞涩”。
6. 对比:通过对比来突出两种不同事物的差别,表现出一方的强烈感情色彩。
如“他在狭窄的路上奋力前行,一个坎坷不平;她则在平坦的路上优雅行走,一切从容”。
7. 象征:用一个物象来代替另一个抽象或具体的事物,传达出深层的意象和含义,让读者产生共鸣。
如“春日的阳光透过窗帘洒下来,仿佛大自然在默默地对我微笑”。
8. 借物:用生活中已经存在的物品或事物来形容所要表达的意思,以加深表达效果。
如“课堂上,老师的眼睛像两颗明亮的星星一样,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其中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作用,可以在语言表达中运用自如,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讲解,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拟人: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作用:提示事物本质,衬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7.设问: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清楚,构造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根底。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9.引用: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0.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局部代全体、整体代局部。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①局部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局部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土"〕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方法和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两个概念,它们虽然有些相似,但在实际运用中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就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和区别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方法是指作者在文学创作中所采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或者表达手段。
它是作者在作品中所运用的一种技巧或者策略,用来表达主题、塑造人物、描绘场景等。
方法包括了故事情节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刻画、语言的运用等方面。
而修辞手法则是指作者在表达意义时所采用的一种修辞方式,通过对语言的运用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它是一种语言艺术手段,包括了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多种手法。
其次,方法和修辞手法的特点也有所不同。
方法在文学创作中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它是作品的基础,是作者构建作品的思维框架和表达途径。
方法决定了作品的结构和内容,是作品的灵魂所在。
而修辞手法则是作品的点缀和装饰,它是作者在表达意义时所使用的一种技巧和手段,用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修辞手法是作品的辅助手段,是作者在表达意义时所使用的一种手段。
最后,方法和修辞手法在实际运用中有着明显的区别。
方法是作品的基础,是作者构建作品的思维框架和表达途径,它决定了作品的结构和内容。
而修辞手法则是作者在表达意义时所使用的一种技巧和手段,用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在于,方法是作品的基础,是作者构建作品的思维框架和表达途径,它决定了作品的结构和内容;而修辞手法则是作者在表达意义时所使用的一种技巧和手段,用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综上所述,方法和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虽然有些相似,但在实际运用中有着明显的区别。
方法是作品的基础,是作者构建作品的思维框架和表达途径;而修辞手法则是作者在表达意义时所使用的一种技巧和手段,用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希望本文的说明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进一步提高文学创作的水平。
小学常见的五种说明方法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语言标志:例如、比如、据说、譬如……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更具体、更详细。
例句:云能预示天气。
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
——《看云识天气》(根据大的范围列举相应的例子)回答举例子的作用: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作比较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语言标志:比、而、相对于、较……好处: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例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中国石拱桥》(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回答作比较的作用: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3.列数字(列数据)(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语言标志: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与年代区别)好处: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例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中国石拱桥》(体现准确性)回答列数字的作用: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学术论文中常见8种修辞手法说明学术论文中的修辞手法是作者用来增强文章表达力和说服力的重要工具。
以下是学术论文中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及其说明:1. 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事物进行类比来进行表达的修辞手法。
比喻能够使抽象的概念更具体、形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在论文中使用比喻可以使观点更生动、有趣且易于记忆。
2. 比拟:比拟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相似性的对比来进行表达的修辞手法。
比拟通常用于展示事物之间的共同点或相似点,从而加强论文中的论证逻辑。
3. 排比:排比是通过将几个相关的事物或观点并列在一起来进行表达的修辞手法。
排比可以增加句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4. 对偶:对偶是通过将两个相对或对立的事物进行对比来进行表达的修辞手法。
对偶通常用于强调对立观点、加强对比效果或表达一种平衡感。
5. 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大或过分描述来进行表达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引起读者的注意,并帮助作者传达强烈的情感和观点。
6. 反问:反问是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来引起读者思考并表达观点的修辞手法。
反问可以用于引发读者的兴趣,激发思考,同时也可以加强作者观点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7. 比较:比较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照来进行表达的修辞手法。
比较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事物的异同、优劣和特点,加深对论文观点的理解。
8. 感叹:感叹是通过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强烈感受来进行表达的修辞手法。
感叹可以使文章更具情感色彩,加深读者的共鸣和情感体验,增强论文的说服力。
在学术论文中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能够有效提升文章的质量和表达能力。
然而,过度使用修辞手法可能会导致文章过于繁琐或难以理解,因此在运用时需要注意适度和平衡。
修辞手法及说明方法的使用修辞手法是指语言运用中常用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旨在增强言语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使文章更具艺术性和说服力。
说明方法是通过解释、引用例证和进行对比等方式,来阐明观点或说明事物的本质、性质、特点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修辞手法及说明方法的使用。
修辞手法的使用:1.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以形象地表达意义。
比如:“他的笑声如同春天的阳光,温暖了周围的每个人。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加形象具体。
例如:“大地含笑,万物苏醒。
”3.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以突出其特点或效果。
如:“他一声大吼,震得所有人耳朵嗡嗡作响。
”4.对比:通过对比两个相对的事物,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
比如:“他的态度冷若冰霜,而她的心却热如火炉。
”5.排比:通过连续使用几个相同结构的词、短语或句子,使文章更有节奏感和表现力。
例如:“她是聪明的、勤奋的、善良的,真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好人。
”6.修辞问答:即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自行回答,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说服力。
“我问你,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我们的孩子们将如何面对未来?”7.推理:通过逻辑推理来表达论点或说服读者。
例如:“猫爱吃鱼,这只猫是一只猫,所以它一定爱吃鱼。
”8.反问:用反向的方式来提问,引起读者思考。
比如:“这难道不是一个伟大的时刻吗?”说明方法的使用:1.解释定义:对一些观点、概念或事物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定义,使读者更好地理解。
例如:“爱是一种无私的情感和奉献精神,它超越了个人的利益和欲望,是人类共有的情感。
”2.引用例证:通过引用史实、实例或其他人的观点,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例如:“据统计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明显高于没有高中文凭的人。
”3.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概念、理论或观点。
比如:“传统文化是一座丰富多彩的宝藏,比如中国的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对比对照:通过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来说明本质上的不同或相同之处。
常见修辞手法使用说明修辞是文学创作中一种重要的技巧,可以通过巧妙的语言运用,达到表达深意、增加效果的目的。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众多,其中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使用说明。
一、比喻1.直接比喻:直接将被比较对象和比较对象进行比较,明确点出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
例:他像个吃饱了撑的小猪,懒洋洋的在床上打滚。
2.隐喻:通过暗示、含蓄的方式来比较两种事物,给读者留下自由联想的空间。
例:她的目光如同夜空中繁星般闪烁,美丽而神秘。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物体或抽象事物赋予人类的特质和行为,在表达上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
例:树木在微风的吹拂下,欢快地舞动着绿叶,似乎在诉说着欢乐和生机。
三、夸张夸张是在表达中夸大其词,突出其中一种特征或效果,以便更生动地表达出情感或观念。
例:他一夜之间长出了一台小王子。
四、对偶对偶是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来强调其中一种东西的特性,以突出重点,增加表达的效果。
例:春江花月夜,夜深人静,江水波光闪烁,花儿含苞欲放。
五、排比排比是通过语言的平行结构,使各个事物并列呈现,以突出重点,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他的眼睛红红的,他的脸色发白,他的双唇发紫,他的手冰凉。
六、反问反问是通过提出问题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情感,常用来加强说服力或修辞效果。
例:你难道不怕失败吗?七、倒装倒装是改变语序,把谓语动词或情态动词放在主语之前,以突出主语、强调语气或实现其中一种修辞性效果。
例:Only through hard work can you achieve success.八、括号括号是通过加入附加的说明或解释,来丰富内容、增加语言的精度。
例:我明天(星期五)要去参加比赛。
九、双关双关是通过一句话或一句词含有两种或多种意思,以便实现语言幽默效果或达到表达深意的目的。
例:父母是家庭的衡量器,男人娶妻是家庭的添乱器。
综上所述,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倒装、括号和双关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的事物去描写抽象的事物。
作用: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天空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2、拟人:把物当成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例句: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蟋蟀有特别好的建筑工具吗?没有。
6、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7、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
(《白公鹅》)8、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常用修辞手法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
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
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
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
(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
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无疑而问,不需回答。
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
例:(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6、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
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
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7、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
(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说明方法一、打比方:是以人们常见、熟知的事物,比喻说明不常见、不太熟知的事物,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
例如:1、翼龙身体两侧长着翅膀,展翅高飞时,如同一架在天空中翱翔的轻型飞机。
2、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二、列数字:就是运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例如:1、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
2、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三、作比较:就是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互比较,使其特点显得更加突出。
说明方法、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论证方法作用大总结常用说明方法一.常用说明方法:(共10种)。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2)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3)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4)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比喻),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5)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6)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来展示事物的特点。
(7)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8)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
形式相同,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
(10)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
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练习:判断说明方法1.有智慧的机器人,据统计,日本有15000具,美国有3200具,西德有1000具,英国有200具.2.螃蟹在挖洞时,把四对小足当作“挖土机”,把“蟹钳”当作“挖土机”。
3.有一种虎鲸胃口大得令人惊骇,有人发现一头虎鲸竟能一次吞下60头海狗崽子.4.蓝鲸是动物世界的大力士。
一头蓝鲸前进所产生的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
小学阶段常用说明方法修辞及句式转换
说明方法:
1.举例说明:通过举例子来说明事物的特点、原理或过程。
2.描述说明:用详细的描述来说明事物的外貌、特征或情况。
3.比较说明: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来说明。
4.因果说明:说明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即一些事物引起了另一个事物。
5.分类说明:将事物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然后说明各个类别的特点或情况。
修辞手法:
1.比喻:用具体形象的比喻词或短语来说明一些事物的特点或情况。
例如: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2.手工修辞:通过反复使用相同的词或短语,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他跑啊跑,一直跑到了终点。
3.夸张:通过夸大描述事物的特点或情况,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例如:他的胃口大得能吃下一头大象。
句式转换:
1.转换为反义句:
原句:她很高兴。
转换:她并不高兴。
2.转换为选择疑问句:
原句:他是个好学生。
转换:他是个好学生吗?
3.转换为否定句:
原句:他会游泳。
转换:他不会游泳。
4.转换为祈使句:
原句:你可以帮我一个忙吗?
转换:请你帮我一个忙。
5.转换为被动语态:
原句:小明吃了一块蛋糕。
转换:一块蛋糕被小明吃掉了。
●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初中阶段加上分类别和下定义。
●修辞方法小学六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初中:反复、对偶●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后,我们还要学会分析每种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1)举例子:即举出实物来说明事物。
其作用是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2)分类别:这是一种把说明对象按类分项(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逐一说明的方法。
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3)打比方:即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对事物作形象的说明。
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作比较:即选用具体的或人们熟知的并且和要说明的事物有着某种外部的或内在联系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或用数字等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一种方法。
其作用是更加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5)列数字:即用列举数字来体现说明特点的一种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得更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6)下定义:即用简明扼要的话对被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做周全、周密地规定地说明。
它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句式,揭示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
作用是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使说明对象更加严密。
●阅读议论文,首先要了解议论文的特点。
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
只有把握住议论的这些特点,在阅读时才知道从何入手,怎样去“读”。
一把握论点。
阅读议论文,最关键的是要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大多数文章,标题只是提出了一个论题,中心论点隐含在文章的论述中。
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那么,作为论点的标题,一般是个表判断、表肯定的句子或短语。
也有的文章,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还有的文章,在行文当中或篇末提出中心论点。
二弄清论据。
阅读议论文,在抓住论点之后,还要弄清楚文中是用哪些论据来证明论点的。
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
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记叙顺序、说明顺序、论证顺序汇总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其中大类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 ,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文,舛互。
(共计63种)二、描写方法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描就是描绘,写就是摹写。
描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作者一般综合使用描写、叙述等方法来塑造形象。
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五种,即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对人物局部细节的描写称为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描写按内容分,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按特征又可分为白描、细描、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情景交融等等。
(一)人物描写1.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她有着乌黑的头发,粉红色的外套称托出她那水灵灵的脸蛋。
2.动作描写:也叫行动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的区别
方法与修辞手法可以在写作中起到类似的作用,但二者在性质和使用上有不同。
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使用的一种组织思维、表达观点的方式或策略。
它是一种较为宽泛的概念,可以指一整套完整的写作流程、写作思路或逻辑思维方式。
例如,论证方法、比较方法、描述方法等都是常见的写作方法。
方法主要关注写作的整体逻辑结构和组织框架。
修辞手法是指作者为了达到一定的修辞目的,运用到文章中的表达技巧、文字语言的运用方式。
修辞手法在语言层面上强调对词语、句式、表达方式的选择和运用,常常通过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感情更加丰富、表达更加精准。
比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
总的来说,方法更多关注整体性、思路和逻辑,主要影响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修辞手法则更关注局部性、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主要影响文章的形式和表现力。
方法更注重文章的整体架构,而修辞手法更注重局部的语言艺术。
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类型及作用一、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复、反问、设问。
二、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画图表、下定义、摹状貌、引用。
三、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的作用: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或讲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读者易于理解。
2、拟人的作用:使描写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
3、排比的作用:加强气势,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4、夸张的作用: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5、对偶的作用: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的作用:增强语气,突出思想感情。
7、反问的作用: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8、设问的作用: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使所要强调的意思更加突出。
四、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1、举例子的作用:真实、有力地说明了某事物的某一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2、分类别的作用:从多种角度阐述了事物的某一特点,使说明更清楚、更有条理。
3、列数字的作用:更具体、更准确地说明了某事物的某一特点。
4、作比较的作用:通过将A事物和B事物的比较,突出A/B事物的某一特点,化深为浅,化繁为简,更清楚、更鲜明地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
5、打比方的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某事物的某一特征,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便于读者理解。
6、画图表的作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某事物的某一特征,便于读者理解。
7、下定义的作用:科学、准确地说明某事物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
8、摹状貌的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某事物的本质特点,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9、引用(典故)的作用:用典故来说明某事、某道理,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兴趣。
修辞手法和说明办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修辞手法和说明手法
一、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
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
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
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
为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6、反问
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二、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作用: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能理解,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例句:云能预示天气。
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
——《看云识天气》效果:举了......例子,真实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2、作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更具说服力,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
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着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作用: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例句:“浅深春色几枝含,翠影红香半欲酣”,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是美好、馨香的。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还是自由、灵动的。
效果:引用诗歌使文章具有诗意美。
引用故事使文章具有趣味性。
3、作比较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作用: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例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中国石拱桥》
效果:把与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的特点。
4、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较多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作用: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更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例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米,两端宽米,中部略窄,宽9米。
和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米......——《中国石拱桥》
效果:,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科学性,更具说服力。
5、分类别
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作用:条理清晰,层次清晰,一目了然。
清晰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例句:按屏的建造材料极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说“屏”》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还有联想是一致的。
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作用:打了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中国石拱桥》
效果: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
7、摹状貌
摹状貌是一种通过描写事物的形状或面貌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用:使被说明对象更准确更详尽更生动。
例句:这些石刻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中国石拱桥》
效果:描摹了的特点,生动形象详细具体地说明了
8、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作用: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
例句: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统筹方法》
9、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在事物的某一特点做些一般性的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
作用: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更加理解。
例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中国石拱桥》
10、列图表
为了把十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就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了当。
作用: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条理清晰,直接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1、作假设
做假设是用假设的想法表示出将来会出现的情况。
作用:用假设的环境来预设将来可能要出现的状况。
例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