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砼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注意事项
- 格式:doc
- 大小:4.82 MB
- 文档页数:18
水工混凝土设计手册水工混凝土是水利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材料,具有良好的耐水性、抗渗性和耐冲刷性,因此在水坝、水库、渠道、防洪堤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指导水工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特编写本手册,介绍水工混凝土的相关知识、设计方法和施工注意事项。
一、水工混凝土的材料与性能1.1 水工混凝土的原材料水工混凝土的主要原料包括水泥、骨料、粉煤灰、外加剂等。
水泥应选择符合标准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者矿渣水泥,骨料应选用强度高、吸水率低的石料,粉煤灰应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掺量。
外加剂可以采用缓凝剂、减水剂等,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1.2 水工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水工混凝土应具有一定的抗渗性、耐水性和耐冲刷性。
抗渗性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添加外加剂来提高;耐水性则需要保证混凝土的致密性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耐冲刷性需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磨性。
二、水工混凝土的设计方法2.1 水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水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特性来确定,一般可以采用试配法和经验法相结合,以保证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水性。
在配合比设计中,应注意控制水灰比、骨料用量和粉煤灰掺量,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
2.2 水工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水工混凝土的施工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包括搅拌、浇筑、养护等环节。
在搅拌过程中,应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强度,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在浇筑过程中,应控制浇筑速度和坍落度,以避免混凝土的分层和孔隙;在养护过程中,应控制养护时间和养护条件,以保证混凝土的早强和耐久性。
三、水工混凝土的施工注意事项3.1 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混凝土的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特性合理确定水灰比。
一般来说,控制水灰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水性,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和裂缝。
3.2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管理混凝土养护是保证混凝土性能的重要环节,应合理安排养护时间和养护条件,包括保湿、遮阳、防风等。
水工砼配合比设计方法水工砼配合比设计是指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合理确定水工砼的水灰比、砂率、砂石比和选用适当的胶凝材料、骨料,以及控制砼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等指标的过程。
水工砼是水利水电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建筑材料,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因此,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对水工砼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1.确定施工方式和条件下的最佳配合比,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产生经济效益。
2.根据所采用的材料性能和使用环境条件,合理选择胶凝材料的使用量和类型,以及骨料的选用和配合。
3.控制砼的强度和耐久性指标,以满足设计要求。
4.保证施工性能,使砼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塑性和泵送性能。
5.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控制材料用量,降低工程成本。
配合比设计的步骤:1.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确定水工砼的强度等级和使用环境要求。
2.根据水工砼所处的环境条件,选择适用的胶凝材料,如水泥、矿渣、灰等。
3.根据胶凝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反应特性,确定合理的水灰比。
4.根据砂石的性质和骨料的种类和粒度要求,确定砂率和砂石比。
5.根据砼的强度要求和使用环境条件,选取适当的骨料种类和配合比例,以满足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要求。
6.根据以上参数,综合考虑施工性能,如流动性、塑性和泵送性,适当调整配合比。
7.进行小试块试验和大试块试验,验证配合比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8.根据试验结果,调整配合比,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9.制定控制水工砼原材料加工和施工的技术要求,实施质量控制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配合比设计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使用环境、施工工艺、胶凝材料的种类和性能、骨料的种类和粒度等。
同时还需要根据试验数据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配合比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总之,水工砼配合比设计具有很大的试验性和经验性要求,需要综合考虑工程特点、材料性能和使用环境等因素,灵活掌握各种技术指标和设计要求,才能制定出合理可行的配合比,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运行。
水工混凝土设计手册水工混凝土是一种专用于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和水利建设的混凝土。
它具有较好的抗水性、耐冻融性和抗渗性,可用于水坝、水库、渠道、堤防等水工工程的建设。
水工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对于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制定一份水工混凝土设计手册是十分必要的。
本设计手册将从水工混凝土的物理性能、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水工混凝土的物理性能1. 压实度:水工混凝土的密实性对其抗渗性、耐久性等性能影响巨大。
应重点考虑混凝土的压实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 抗渗性:水工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避免由于渗水导致的混凝土破坏和工程事故。
在配合比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确保混凝土的致密性和抗渗性。
3. 耐水性:水工混凝土在长期浸泡和潮湿环境下的性能应稳定,不会发生严重的质量变化。
水工混凝土应具备较好的耐水性,以保证工程的使用寿命。
二、水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1. 砂石比:水工混凝土中骨料的粗细比要根据具体工程要求进行调整,确保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渗性能。
2. 水灰比:水工混凝土的水灰比应根据混凝土的使用环境、坍落度和早期强度要求进行确定,避免因水灰比不当而导致混凝土的质量问题。
3. 外加剂:在水工混凝土的设计中,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耐久性能和施工性能。
三、水工混凝土的施工工艺1. 搅拌施工:搅拌施工是水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需要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和速度,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致密性。
2. 浇筑施工:水工混凝土的浇筑需要注意避免混凝土坍塌和分层现象,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
3. 养护施工:水工混凝土在初期养护阶段对其后期的性能影响极大,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初期湿养护和后期干养护的施工条件和周期。
四、水工混凝土的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环境:需确保施工现场通风良好、无积水、无杂物等,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 施工人员:施工人员需经过专业的培训,熟悉水工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和操作规程。
水工砼配合比设计方法水工砼配合比是指根据工程需要和材料特性确定水泥、砂、骨料、水和外加剂等材料的比例,从而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水工砼配合比设计是水工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配合比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确保水工工程的安全可靠。
一、经验配合法经验配合法主要根据类似工程实践的经验总结而制定的,适用于一些简单的水工建筑。
根据工程经验,适当地调整水灰比和砂率,可以保证砼的强度和工程要求的满足。
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没有严格的科学依据,对于特殊情况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
二、试验配合法试验配合法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确定适合工程要求的配合比。
首先根据工程要求和参考标准,初步确定水灰比、骨料基本体积比、砂率和石粉掺量等参数。
然后进行一系列混凝土试验,包括抗压强度试验、抗折强度试验、渗透性试验等等,根据试验结果调整上述参数,直到达到工程要求为止。
三、理论配合法理论配合法是根据混凝土材料的特性和力学原理,通过数学计算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主要包括水胶比法、最优配合比法和极限理论法等。
1.水胶比法:水胶比法是根据水胶比来调整配合比,水胶比是水的质量与胶凝材料总质量之比。
常用的水胶比是0.35-0.40,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和要求的最低抗压强度,选择相应的水胶比。
然后根据骨料的含量和吸水率调整配合比,使得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满足要求。
2.最优配合比法:最优配合比法是通过经验公式和理论计算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根据材料的特性和工程要求,确定最佳的水胶比、砂率和骨料的基本体积比。
通过试验验证和调整,得到最优配合比。
3.极限理论法:极限理论法是根据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强度理论来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通过计算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弯曲强度等参数,确定合适的水泥用量、骨料体积和砂率。
总结起来,水工砼配合比设计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经验配合法、试验配合法和理论配合法。
对于大型水工建筑工程,建议采用试验配合法或理论配合法,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满足要求,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注意事项及管控要点1 .基本原则1.1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且经济合理。
1.2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收集相关工程设计资料,明确设计要求:1)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强度保证率。
2)混凝土的抗渗、抗冻等级和其他性能指标。
3)混凝土的工作性。
4)骨料的最大粒径。
1.3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收集有关原材料的资料,并按有关标准对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砂石骨料、拌和水等性能进行检验,并符合标准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2.1计算配置强度:f cu,0 —f cu,k +t (T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 ――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t—保证率系数,T—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保证率和保证率系数的关系注: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T,宜按同品种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资料确定,当无近期同品种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资料时,T值可按下表取用2.2选定水胶比根据混凝土配置强度计算水胶比:W/(C+P)= A x f ce / (f cu,0 + A X B X f ce)式中:A、B——回归系数;A=0.46、B=0.07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仏一一水泥28天抗压强度实测值(MPa)。
根据《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对最大水胶比的限值,选取3〜5个水胶比。
水胶比最大允许值2.3选取混凝土用水量应根据骨料最大粒径、坍落度、外加剂、掺合料及适宜的砂率通过试验确定。
当无试验资料时,其初选用水量可按下表选取。
常态(普通)混凝土初选用水量表单位:kg/m32.4选取最优砂率最优砂率应根据骨料品种、品质、粒径、水胶比和砂的细度模数等通过试验选取。
即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并达到要求的工作性时用水量最小的砂率。
2.5石子级配的选取石子最佳级配(或组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以紧密堆积密度最大、用水量较小时的级配为宜2.6 外加剂掺量外加剂掺量按胶凝材料质量的百分比计,应通过试验确定,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水工混凝土的配置与施工要求作者:李晓村魏明磊王林来源:《科技风》2018年第34期摘要:水工混凝土是在建造过程中的一个很常见的材料,一般水工混凝土的体积比较大,多用于水上、水下和水位变动区,因为经常要与有水的地方接触,所以要求水工混凝土要有好的抗渗性、抗冻性、耐腐蚀性,有时还需要具备抗热性和低收缩性等,所以这要求水工混凝土的质量要好,水工混凝土在配置时要严格,在施工时更要注意,这样才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关键词:水工混凝土;配置;施工要求混凝土在施工时是最基础的原材料之一,由于硬化的混凝土中有许多气孔以及一些微小的孔隙和裂缝,再加上水工混凝土常常使用在有水的环境之中,所以常常容易引发腐蚀,威胁到建筑物的安全,所以要想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保障水工混凝土的质量是第一要素,所以在混凝土的选材开始,到配置以及施工时的使用等都要注意。
在选材时,就要拒绝劣质原材料;在配置时,要仔细严谨,寻找科学的配置;在施工时,多进行研究,找到施工的核心所在。
只有这样在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把控,一步步落实到位,才能提升水工混凝土在施工中的整体质量,才能展现出一个好的工程,为人们带来便利。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的要求在水工混凝土的工程当中,有很多的因素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而原材料的质量就是影响的因素之一。
比如,根据常用的计算混凝土强度的公式,鲍罗米公式可知,水泥的强度和水灰比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影响工程效果。
因此,在选择水泥时应该要注意选择那些质量高的大厂水泥,不要使用立窑水泥,这样的水泥才符合现在国家的标准,对于不同位置,作用不同的混凝土,要选择合适的水泥,比如,混凝土使用在水位变化区时,混凝土作用在外面,这就要求混凝土要抗冻,所以就要优先考虑硅酸盐水泥;而一些使用在建筑物内部的混凝土,是作用于水下,可以考虑使用一些中热硅酸盐水泥或者是低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所以水泥在不同的使用地方,有不同作用时的选择是不同的,水泥在使用时要有其品质的实验报告,还要严格地把控好水泥的复试实验等,对于水泥的要求还远远不止这些,还有许多细节上的要求,这都是为了保障混凝土强度所必须注意的地方。
dlt5330—2015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DLT5330是中国统一颁布的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它规定了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DLT5330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水工混凝土的组成和性能要求:规定了水工混凝土的材料组成、强度等基本要求,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满足工程需求。
2. 配合比设计方法:介绍了水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包括目标强度法、材料实际强度法、材料容重法等多种设计方法,以满足不同工程要求。
3. 材料选择和比例确定:指导选择合适的水泥、砂、骨料等材料,并确定它们之间的配合比例,以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性和性能。
4. 水工混凝土施工要求:对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掺合剂、混凝土坍落度、振捣等施工要求进行了规定,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坚固性。
DLT5330规程的实施有助于保证水工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个规程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水泥工程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主要考虑水泥的稳定性、抗压强度及性能的要求,以及水泥使用量、水泥细度和水灰比等。
1.水泥品种及等级:根据建筑要求,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等级,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水泥抗压强度:根据建筑规范要求,选择适当的水泥抗压强度。
3.水泥使用量:水泥使用量受水泥强度、抗压强度的影响,根据混凝土质量要求确定。
4.水泥细度:水泥细度应符合当地建设部门的要求,确保水泥混凝土空隙率、流动性等满足混凝土质量要求。
5.水灰比:水灰比受水泥使用量、水泥细度、水灰比影响,确保混凝土质量要求。
6.粗骨料使用量:根据混凝土的质量要求确定。
7.混凝土配比计算: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正确的方法,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水工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抗性能的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水泥强度、高强度、低孔隙度和低渗透性,可用来用于水工结构的建造。
在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方面,施工规范对建筑物的无害化、环保性、使用寿命以及耐久性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主要介绍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的各项内容,以期为准备水工混凝土施工的人员提供参考。
一、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1、水工混凝土施工要求:(1)施工前应进行技术讨论和安全研究,以确定适用的施工规范,并编制施工方案。
(2)施工前应编制细节设计图、施工流程技术卡,确定施工要求及预算。
(3)根据施工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和外加剂,制定水泥浆配比,并严格按配比施工;(4)混凝土搅拌机应做到转速均匀,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 分钟;(5)水泥浆配合比应在拌和前充分混合,必要时可加入不超过3%的水;(6)施工时应注意施工及现场维护工作,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严禁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体系。
2、施工现场管理要求:(1)在施工现场,应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全程对施工的安全进行认真的管理和操作;(2)施工过程中必须提供充足的施工工具及安全设备,严格遵守安全规程;(3)混凝土搅拌时,应注意环保,做到噪音、灰尘、污染控制;(4)施工现场应全面落实品质检查,把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合格率统计到现场管理质量检查报表中;(5)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告示牌,制定安全操作规程;(6)施工现场应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施工人员深刻理解安全意识;(7)施工现场应定期检查施工工具、设备、材料及料仓,并及时处理发现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三、应用技术水工混凝土施工技术包括施工准备技术、施工组织及施工技术等。
(1)施工准备技术:应编制施工安全及质量规程、备料计划表、材料数量核算及施工文件验收文件等,以确保水工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2)施工组织:施工须由施工单位、专业组织安排或外聘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其中应组织有有关施工的安全、质量、进度等方面的责任人,以保证施工安全质量、把控施工进度。
水利水电建筑中混凝土施工要点摘要: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混凝土施工管理直接决定工程的寿命周期、维修费用以及质量安全。
通过分析水利水电建筑中混凝土施工要点,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提高工程项目的总体质量,使工程早日发挥效益。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要点一、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管理现状在水利水电建设中,混凝土的施工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以混凝土大坝为主体的水利枢纽工程,其费用占工程总投资的一半以上。
我国水利水电建设起步较晚,但是随着近几十年国力的增强,混凝土筑坝等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但是受我国国情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存在着许多粗放型因素,这也导致了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管理力度不足,致使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通病时有发生。
混凝土工程是水利水电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挡水建筑物的堤坝,泄水建筑物的溢洪道,输水建筑物的水闸、隧洞以及水电站的厂房等等,都离不开混凝土工程。
因此,在水利水电建筑中,搞好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砼原材料组成及配合比砼原材料由水泥、骨料、外加剂等组成。
1、水泥根据其性能不同分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及粉煤灰水泥。
2、骨料包括细骨料,按细度模数fm又可分为:粗、中砂、细砂;骨料,按粒径可分为:特大、大石、中石、小石。
砂石3、外加剂减水剂:包括木质素减水剂,茶系减水剂,水溶性树脂(密胺树脂)类减水剂,糖密减水剂,腐植酸(胡敏酸)盐减水剂;缓凝剂:包括糖密、木质磺酸钙、柠檬酸、酒石酸、酒石酸钾钠;速凝剂:包括红星1号、711型、73型、23型;早强剂:包括氯化钙、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钙、硫化硫酸钙、硫化硫酸钠、三乙醇胺、三乙醇胺与氯化物复合。
4、硅模板工程模板工程是砼施工的重要工序之一,需要消耗大量木材、钢材、劳力和资金,其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模板的主要作用是对新浇的塑性砼起着成型和支撑以及保护和改善砼表面质量的作用。
水工混凝土设计规范水工混凝土是用于水工建筑的混凝土,包括渠道、堤坝、水闸、水泵站等。
水工混凝土设计规范是指在设计水工混凝土结构时需要遵守的规范和要求。
本文将介绍水工混凝土设计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
1. 强度等级和配合比:水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确定,通常采用C30、C35和C40等强度等级。
配合比的确定应遵循保证相对耐久性、流动性和可实施性的原则。
2. 材料的选择:水工混凝土中的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水泥用量不宜低于设计配合比要求。
骨料应选择筛孔合适、石块形状良好、强度高的骨料。
矿渣和粉煤灰的掺入比例不应超过20%。
3. 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湿浸法或振捣法,浇筑墙体时应采用交界插板,避免浇筑接缝。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天。
4. 钢筋的布置和连接:水工混凝土中的钢筋应按照设计要求布置,并采取合适的连接方式,如搭接、焊接或机械连接等。
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混凝土保护层的要求。
5. 温度和收缩控制:水工混凝土在浇筑和养护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收缩变形。
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可以通过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使用低温水泥或者采用冷却浇筑等措施实现。
混凝土的传统致收缩可以通过添加控制致收缩剂来减小。
6. 规则和安全性:水工混凝土的设计要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规范和要求,并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特别是在设计水泵站等水工设施时,应考虑设备的合理布局和防洪排涝的要求。
7. 检验和验收:水工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包括混凝土强度、骨料质量、钢筋的抗拉性能等。
验收工作应按照有关规范和要求进行,对于不合格的混凝土结构应及时进行整改或拆除重建。
综上所述,水工混凝土设计规范对于保证水工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设计人员在进行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应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长期的使用。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水工混凝土配合比与水工砂浆配合比设计方法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附录A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A.1 基本原则A.1.1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且经济合理。
A.1.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做到:1 应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型式,施工条件和原材料状况,配制出既满足工作性、强度及耐久性等要求,又经济合理的混凝土,确定各组成材料的用量;2 在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较小的用水量;3 在满足强度、耐久性及其他要求的前提下,选用合适的水胶比;4 宜选取最优砂率,即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并达到要求的工作性时用水量最小的砂率;5 宜选用最大粒径较大的骨料及最佳级配。
A.1.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主要步骤:1 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和耐久性选定水胶比;2 根据施工要求的工作度和石子最大粒径等选定用水量和砂率,用水量除以选定的水胶比计算出水泥用量;3 根据体积法或质量法计算砂、石用量;4 通过试验和必要的调整,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和配合比。
A.1.4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收集有关原材料的资料,并按有关标准对水泥、掺和料、外加剂、砂石骨料等的性能进行试验。
1 水泥的品种、品质、强度等级、密度等;2 石料岩性、种类、级配、表观密度、吸水率等;3 砂料岩性、种类、级配、表观密度、细度模数、吸水率等;4 外加剂种类、品质等;5 掺合料的品种、品质等;6 拌和用水品质。
A.1.5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收集相关工程设计资料,明确设计要求:1 混凝土强度及保证率;2 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抗冻等级等;3 混凝土的工作性;4 骨料最大粒径。
水工混凝土规范水工混凝土规范是指用于水工结构的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规范。
下面是关于水工混凝土规范的内容,总字数约1000字。
一、材料选择:1. 水泥: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专用复合水泥。
2. 砂: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细砂,具有良好的级配和稳定的性能。
3. 石子: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中粗砂、碎石等石子,具有坚硬、无裂纹等性能。
4. 混凝土添加剂: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添加剂,如减水剂、增塑剂、膨胀剂、缓凝剂等。
二、配合比设计:1. 水灰比:水灰比的设计应根据结构的抗渗要求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
2. 砂率和石子率:砂率和石子率的设计应根据混凝土的流动性、坍落度和强度等要求确定。
3. 添加剂掺量:添加剂的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需求确定,如减水剂的掺量应根据所需的减水率确定。
三、施工要求:1. 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基础清理,确保基础表面无尘土、杂物等。
2. 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模板工作,保证模板的平整度和尺寸准确性,避免漏浆和留沙现象。
3.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浇筑的连续性,避免出现冷浇口、夹层、离析等现象。
4. 混凝土的抹面工作应在混凝土刚凝固后进行,采用机械或人工抹面,确保混凝土的平整度和表面质量。
5. 混凝土养护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应注意保持养护期间的湿润度和温度,避免干燥和低温对混凝土的影响。
四、质量控制:1. 混凝土应严格按照配合比设计进行配制,控制水泥、砂、石子和水的用量,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流动性。
2.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养护保持期限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防止过早脱模或养护不足。
3. 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应通过渗透试验进行检测,确保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4. 施工现场应定期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以监控混凝土的质量。
五、安全要求:1. 施工人员应按照相关安全规定进行作业,戴上安全帽、手套、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品。
2.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遵守施工现场交通规则,确保施工安全。
3. 施工人员应熟悉施工操作规程,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水利工程砼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水利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和防御水灾等活动的总称。
水利工程砼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
二、施工前准备1.确定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包括工程范围、结构形式、尺寸要求等。
2.开展场地勘察,了解地质和环境条件,确保施工安全和顺利进行。
3.准备砼原材料,包括水泥、骨料、水和掺合料等,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三、施工工艺1.地基处理:对施工基础进行必要的处理,确保基础坚实平整。
2.模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模板,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后的形状和尺寸准确。
3.配筋:按设计要求在模板内安装钢筋,提高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4.浇筑砼:将准备好的混凝土浇入模板内,采取适当的振捣措施,确保砼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5.养护:在砼浇筑后进行恰当的养护工作,保证砼的强度和耐久性。
四、施工注意事项1.混凝土搅拌站应设置在工地附近,保证砼运输过程中质量不受影响。
2.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避免出现坍塌和渗漏现象。
3.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卫生,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4.对未及时使用的砼要进行及时倾倒或处理,避免造成浪费和污染。
五、施工质量检验1.对每批原材料进行抽检,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对砼的坍落度、强度等指标进行检测,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3.定期对已施工部位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工程质量。
六、总结水利工程砼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整个水利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严格按照规范和方案进行施工,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施工人员应高度重视施工过程中的细节和质量控制,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为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水工砼工程施工规范是为了保证水工砼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控制等目标的实现,对水工砼工程施工过程进行规范和指导。
以下是水工砼工程施工规范的主要内容:1. 施工准备1.1 施工现场布置施工现场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环保、消防等方面的规定。
施工现场应做到道路畅通、排水良好、临时设施合理布置。
1.2 材料准备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过试验确定,并报监理单位审核批准。
1.3 设备准备砼搅拌站、输送泵、布料机、振动器等设备应完好,并能满足施工需求。
2. 施工工艺2.1 模板工程模板应平整、垂直、牢固,接缝应严密。
模板安装前应进行验收,不合格的模板不得使用。
2.2 钢筋工程钢筋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钢筋加工、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接质量应满足相关标准。
2.3 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坍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分层浇筑时每层厚度不应超过40cm。
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离析。
2.4 养护工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
养护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宜少于7天。
养护期间,应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受到撞击、振动等影响。
3. 施工质量控制3.1 质量检查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质量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产品不得使用。
3.2 施工记录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施工时间、施工部位、施工人员、材料用量等。
3.3 验收制度工程完成后,应进行验收。
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4. 施工安全与环保4.1 安全施工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施工人员应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
施工现场严禁烟火,易燃易爆物品应妥善存放。
4.2 环保措施施工现场应做好环保措施,防止噪声、粉尘、废水等对环境的影响。
5. 施工进度与投资控制5.1 施工进度施工进度应符合工程总体进度计划,施工单位应按计划完成工程。
5.2 投资控制施工单位应合理控制工程投资,确保工程投资不超过预算。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注意事项及管控要点1.基本原则1.1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且经济合理。
1.2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收集相关工程设计资料,明确设计要求:1)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强度保证率。
2)混凝土的抗渗、抗冻等级和其他性能指标。
3)混凝土的工作性。
4)骨料的最大粒径。
1.3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收集有关原材料的资料,并按有关标准对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砂石骨料、拌和水等性能进行检验,并符合标准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2.1计算配置强度:f cu,0=f cu,k+tσ式中: 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t——保证率系数,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保证率和保证率系数的关系注: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σ,宜按同品种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资料确定,当无近期同品种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资料时,σ值可按下表取用。
2.2选定水胶比根据混凝土配置强度计算水胶比:W/(C+P)= A×f ce / (f cu,0+ A×B×f ce)式中:A 、B——回归系数;A=0.46、B=0.07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e——水泥28天抗压强度实测值(MPa)。
根据《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对最大水胶比的限值,选取3~5个水胶比。
水胶比最大允许值2.3选取混凝土用水量应根据骨料最大粒径、坍落度、外加剂、掺合料及适宜的砂率通过试验确定。
当无试验资料时,其初选用水量可按下表选取。
常态(普通)混凝土初选用水量表单位:kg/m32.4选取最优砂率最优砂率应根据骨料品种、品质、粒径、水胶比和砂的细度模数等通过试验选取。
即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并达到要求的工作性时用水量最小的砂率。
2.5石子级配的选取石子最佳级配(或组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以紧密堆积密度最大、用水量较小时的级配为宜。
2.6外加剂掺量外加剂掺量按胶凝材料质量的百分比计,应通过试验确定,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7掺合料的掺量掺合料的掺量按胶凝材料质量的百分比计,应通过试验确定,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8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其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含气量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混凝土的含气量不宜超过7%。
2.9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计算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m c+m p)、水泥用量m c和掺合料用量m p按下式计算:m c+m p=m w/[w/(C+P)]m c=(1-P m) (m c+m p)m p=P m(m c+m p)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砂、石采用绝对体积法按下式计算V s,g=1-[m w/ρw+m c/ρc+m p/ρp+α]m s= V s,g S vρsm g= V s,g(1-S v)ρg式中:V s,g—砂、石的绝对体积,m3m w—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m c—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m p—每立方米混凝土掺合料用量,kgm s—每立方米混凝土砂料用量,kgm g—每立方米混凝土石料用量,kgP m—掺合料掺量α—混凝土含气量,%。
S v—体积砂率,%ρw—水的密度kg/m3ρc—水泥密度kg/m3ρp—掺合料密度kg/m3ρs—砂料饱和面干表观密度kg/m3ρg—石料饱和面干表观密度kg/m3。
列出混凝土5个组成材料的计算用量和比例,各级石料用量按选定的级配比例计算。
3.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和确定3.1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3.1.1按计算的配合比进行试拌,根据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离析等情况判断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对初步确定的用水量、砂率、外加剂掺量等进行适当调整。
用选定的水胶比和用水量,变动4~5个砂率每次增减1%~2%进行试拌,坍落度最大时的砂率即为最优砂率。
用最优砂率试拌,调整用水量至混凝土拌和物满足工作性要求。
然后提出混凝土试验用配合比。
3.1.2混凝土强度试验至少采用3个不同水胶比的配合比,其中一个应为确定的配合比,其他配合比的用水量不变,水胶比依次增减,变化幅度为0.05,砂率可相应增减1%,当不同水胶比的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与要求值的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可通过增减用水量进行调整。
3.1.3根据试配的配合比成型抗压试件,标准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根据试验得出的抗压强度与其对应的水胶比的关系,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与混凝土配置强度(f cu,0)相对应的水胶比。
3.2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3.2.1按试配结果,计算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用量与比列3.2.2按确定的材料用量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
3.2.3按公式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δ=m c,t/m c,c式中:δ—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m c,c—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计算值,kg;m c,t—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实测值,kg;3.2.4按校正系数δ对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进行调整,即为调整的设计配合比。
3.3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3.3.1当混凝土有抗冻、抗渗和其他技术指标要求时,应用满足抗压强度要求的设计配合比,进行相关性能试验。
如不满足要求,应对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直到满足设计要求。
3.3.2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调整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1)对混凝土性能指标要求有变化时。
2)混凝土原材料品种、质量有变化时。
4.混凝土碱含量的计算方法4.1.1中热水泥混凝土碱含量混凝土中碱含量(kg/m3)=中热水泥碱含量(%)×水泥用量(kg/m3)+0.2×粉煤灰碱含量(%)×粉煤灰用量(kg/m3)+外加剂中碱含量(%)×外加剂用量(kg/m3)4.1.2低热水泥混凝土碱含量混凝土中碱含量(kg/m3)=低热水泥熟料中碱含量(%)×水泥熟料用量(kg/m3)+0.5×矿渣中碱含量(%)×矿渣用量(kg/m3)+0.2×粉煤灰碱含量(%)×粉煤灰用量(kg/m3)+外加剂中碱含量(%)×外加剂用量(kg/m3)。
5.施工配合比调整5.1一般当现场砂细度模数与配合比的砂细度模数偏差每超过0.2时调整一个(1%)砂率;5.2细度模数大增加砂率。
细度模数小,减小砂率;5.3石子超逊径调整:例如20-40逊径1%,则20-40增加1%质量,5-20减少相应的质量;5.4每增减胶凝材料50公斤/方相应增减砂率1%,泵浇砼另加砂率4%;5.5掺粉煤灰的胶凝材料为水泥加煤灰总量。
6.对于影响混凝土坍落度的因素分析6.1坍落度主要是指混凝土的塑化性能和可泵性能,影响混凝土坍落度主要有级配变化、含水量、横器的称量偏差,外加剂的用量容易被忽视的还有水泥的温度几个方面。
6.2坍落度是指混凝土的和易性,具体来说就是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其中包括混凝土的保水性,流动性和粘聚性。
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是否易于施工操作和均匀密实的性能,是一个很综合的性能其中包含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
影响和易性主要有用水量、水灰比、砂率以及包括水泥品种、骨料条件、时间和温度、外加剂等几个方面。
6.3坍落度的测试方法:用一个上口100mm、下口200mm、高300mm 喇叭状的塌落度桶,灌入混凝土后捣实,然后拔起桶,混凝土因自重产生塌落现象,用桶高(300mm)减去塌落后混凝土最高点的高度,称为塌落度.如果差值为10mm,则塌落度为10。
6.4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断面、钢筋含量、运输距离、浇注方法、运输方式、振捣能力和气候等条件决定,在选定配合比时应综合考虑,并宜采用较小的坍落度。
6.5影响混凝土因素6.5.1混凝土原材料影响机制砂由于存料时间和批次不同,含水量不稳定,且通过试验确定含水量时局限性较大,粗骨料一般情况含水量比较稳定,但有时也会变化,原因是骨料厂多为开敞式存放,在雨后骨料含水量发生变化,拌制混凝土时骨料吸水率不同会造成混凝土坍落度不同程度的偏差。
6.5.2机械和搅拌时间影响混凝土搅拌时间长会造成骨料吸水量加大,使混凝土熟料中的自由水份减少,造成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
6.5.3称量系统的影响混凝土搅拌机械计量系统误差也会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混凝土配和比是通过精确计算并经过多次试配调整得出来的,任何一种材料由于计量不准确,都会使单位内材料比表面积发生变化,材料比表面积变化越大,坍落度经时损失也越大。
6.5.4混凝土运输机械的影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距离和时间越长,混凝土熟料由于发生化学反应、水份蒸发、骨料吸水等多方面原因,自由水份减少,造成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混凝土皮带运输机、串筒还会造成砂浆损失,这也是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重要原因。
6.5.5混凝土浇筑速度的影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熟料到达仓面内的时间越长,会因为发生化学反应、水份蒸发、骨料吸水等多方面原因使混凝土熟料中的自由水份迅速减少造成坍落度损失,特别是混凝土暴露在皮带运输机上时,表面与外界环境接触面积较大,水份蒸发迅速,对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影响最大。
根据实际测定当气温在25℃左右时混凝土熟料现场坍落度在半小时内损失可达4cm。
6.5.6混凝土浇筑时间的影响混凝土浇筑时间不同,也是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早上和晚上影响较小,中午和下午影响较大,早上和晚上气温低,水份蒸发慢,中午和下午气温高水份蒸发快,水份损失越快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越大,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等越差,质量越难保证。
参阅规范:1、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SL352-2006附录A)7.当为桥梁施工时:7.1桥涵混凝土的粗骨料,应采用坚硬的卵石或碎石,应按产地、类别、加工方法和规格等不同情况,分批进行检验,机械集中生产时,每批不宜超过400m3;人工分散生产时,每批不宜超过200m3。
粗骨料的试验可按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执行。
表11.2.2-3 砂的坚固性指标≤5℃的天数不超过145d的地区;②对同一产源的砂,在类似的气候条件下使用已有可靠经验时,可不做坚固性检验;③对于有抗疲劳、耐磨、抗冲击要求的混凝土用砂,或有腐蚀介质作用或经常处于水位变化区的地下结构混凝土用砂,其循环后的质量损失率应小于8%。
表11.2.2-4 砂中杂质的最大含量于3%,其中泥块含量应不大于1.0%,云母含量不应超过1%;②对有机质含量进行复核时,用原状砂配制的水泥砂浆抗压强度不低于用洗除有机质的砂所配制的砂浆的95%时为合格;③砂中如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则要进行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满足要求时方能使用;④杂质含量均按质量计。
7.2粗骨料的颗粒级配,可采用连续级配或连续级配与单粒级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