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心得体会:以政治标准多维度选出好干部-精选word文档 (2页)
- 格式:docx
- 大小:17.69 KB
- 文档页数:2
学习《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心得体会:贴好“政治过硬”这张红色标签学习《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心得体会:贴好“政治过硬”这张红色标签陈希部长16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强调要把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是干部必备素质。
建设又红又专干部队伍关键要把好“三关”:严把干部考察关。
突出政治标准主线,除了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总体原则外,重点考察干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情况。
重视经常性考察,开展一线考察、延伸考察,走进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了解干部在重要任务、重大事件、关键时刻的表现,从中考察识别其政治品德和政治素养。
严把试用考核关。
对干部试用期间,要在加强试用干部履职能力教育培训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试用干部思想政治素质。
试用期满后,可通过理论测试、谈心谈话等方式,全面考核干部政治素质,明确政治素质达标后,方可正式任职。
试用期间工作出现重大失误或严重错误,不宜继续试用的,提前终止试用期。
严把能上能下关。
将“思想政治素质不过硬”列为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之一,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上得来,对那些同党中央唱对台戏,对党中央大政方针态度暧昧甚至心怀不满,背离党中央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另搞一套,心术不正、有政治野心,“身在曹营心在汉”、同党离心离德的人,坚决采取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降职等方式进行组织调整。
政治过硬永远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第一位要求,讲政治永远在路上,当久久为功,驰而不息。
《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心得体会:精准考察,关键时刻见担当《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心得体会:精准考察,关键时刻见担当近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收录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中央党校校长陈希署名文章《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全文近4500字。
在该文中,他强调要突出政治标准选拔干部:一看政治忠诚;二看政治定力;三看政治担当;四看政治能力;五看政治自律。
以政治标准选拨干部,是党的政治属性所决定的,是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实现政治主张和政治目标所要求的,也是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所期待的。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历来把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
尤其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走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新征程,更需要持续抓好选人用人这个源头和风向标,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堪当重任的优秀干部队伍。
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把紧把严政治标准这个硬杠杠,从“点、线、面”多维度选人用人,切实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抓住闪光“点”,精准考察。
关键时刻见担当。
考察干部既要注重干部的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又从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特别是从关键时刻、重大关头的表现中,考察识别干部的政治品质和政治能力。
尤其是在改革进入“深水区”、脱贫攻坚面临“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等关键时期,党员干部站得出来、顶得上去极其重要。
这就要求考察干部既要有定性判断,更要用事实说话,既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笼统概之”,要用具体事例来阐述,用关键时刻的表现来支撑,找到“亮点干部”和“干部亮点”。
特别是对那些有魄力、敢作为、善作为但有易得罪人的干部,要为其撑腰、说话,如此才能更为精准地识别干部的政治品质和政治能力,最大限度地鲜明选人用人的良好导向。
紧扣工作“线”,深入考察。
工作圈是考察党员干部政治标准的“主场”,是选人用人的“主线”,工作中的言行举止能最直观地反映党员干部的政治品德和政治素养。
心得体会:选任干部要用好“政治标尺”“要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
”十九大报告释放出了选任干部要用好“政治标尺”的强烈信号。
政治标准是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政治坚定是选人用人的第一条件。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把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
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干部要又红又专。
邓小平同志提出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强调首先是要革命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鲜明提出了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和忠诚干净担当、“三严三实”、“四有”、“四个铁一般”等要求,归结起来就是干部首先要在政治上达标。
可以说,选人用人突出政治标准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一贯方针,也是实现政治主张和政治目标的必然要求。
选拔任用干部关键要把紧把严政治标准这个硬杠杠,真正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干部若政治上出了问题,其职务越高、平台越大,给党造成的损失就会越大。
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党内忽视政治、淡化政治、削弱政治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党组织政治功能弱化、管党治党责任缺失,选拔任用干部中领导和把关作用发挥不充分,让一些政治有问题的人混进领导班子。
政治标准是一把铁标尺,在选人用人上有着清晰的刻度和要求,主要体现在“五看”:看政治忠诚,是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看政治定力,是否坚定“四个自信”;看政治担当,是否坚持原则、敢于斗争;看政治能力,是否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看政治自律,是否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选拔任用干部要用好“政治标尺”,前提是把干部的政治表现考准考实。
要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干部,通过与干部谈心谈话,走进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听取多方面意见特别是知情人意见等各种方式,多方印证、全面掌握干部的政治表现。
《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读后感:培养年轻干部要多措并举《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读后感:培养年轻干部要多措并举如何把年轻干部培养好使用好,是各级领导班子抓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大题。
年轻干部是我们党的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当前,我们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和使用,推动我们的干部队伍“可持续发展”,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具体说,要做到以下几点:对年轻干部既要放心,又要关心。
年轻干部普遍具有化层次较高思想活跃开拓创新意识较强的特点。
他们多数受过正规的教育,有较好的化素养和较宽的知识面,特别是专业知识水平较高;他们所处环境比较宽松,思想上很少受条条框框的束缚,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较快;他们精力比较旺盛,工作热情高,干劲足,敢于创新,勇于探索。
年轻干部的这些特点,是他们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开创进取的内动力,也是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驱动力。
因此,我们培养和使用年轻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相信年轻干部有能力干好组织交办的各项工作,放心让他们去干去闯,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同时,年轻干部也具有工作经历单一,阅历较浅,实践经验不够丰富,解决复杂问题和驾驭全局工作的能力稍弱的特点。
因此,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就要更加关心年轻干部的成长,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工作家庭生活等等;要根据新时期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对年轻干部既要放手,又不能撒手。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人才,只有大胆使用才能培养出。
对于选拔出的年轻干部,必须放在实践中锻炼。
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消除“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用人顾虑,多在发挥年轻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上做。
要全面客观地看待年轻干部,既要清醒地看到他们的不足和缺点,更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
对于看准了的群众认的能力素质强的年轻干部,要充分信任他们,相信他们的能力,使他们能在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提高本领。
范文
《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读后感:讲政治、讲规矩,守住“高压线”
1月16日,人民日报刊发的陈希部长署名《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中“选拨干部五看标准”迅速“走红”,这不仅让全国人民看到了我党的执政决心,同时敲响了警钟:全体党员干部要讲政治、讲规矩,守住“高压线”。
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更应该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基层工作者与老百姓的关系如农民与庄稼的关系,只有基层工作者这台“耕耘机”工作状态良好,党的政策才能在群众“庄稼”地里长出美好果实。
这是第一道关,也是党的政策与老百姓最直接、最关键的一关,只有老百姓认可的政策、认可的政党,政策才能“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党的政治地位才能“坚不可摧”。
因此,选拔基层工作者的应该慎之又慎,既要运用“五看”法,也要从其品德和能力上综合考虑。
要多方面、多角度、多方式考察,从工作和生活中“听其言”、“观其行”,从干部、群众中侧面访谈,确保甄选出能“耕田”的“老黄牛”,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学习永无止境。
《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读后感:用好干部标准
选出好干部
《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读后感:用好干部标准选出好干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
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
十九大报告的内容让选人用人的导向更加明确,干部选拔标准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国家要治理好,就离不开在各个岗位上积极担当作为的好干部。
要选出好干部,则必须要有好的干部选拔标准。
一、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良好的道德品行是选拔干部的最基本标准,干部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行是干事创业的重要保障,也是我们保持良好的党风、政风的重要前提。
二、突出政治标准,匡正选人用人风气。
干部是否拥有政治定力,是否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直接关系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三、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
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
《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读后感:加强党的领导夯实执政根基
11月16日,人民日报刊发陈希部长署名文章”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一文,文中讲到”选拔干部看五个方面”,“第四看”中讲到看政治能力,是否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加强两新党组织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是推动现实发展的现实需要。
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强两新党组织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落实两新党建工作要求,坚定不移地做好各项工作。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坚持德才兼备,把好选人用人标准关。
党管干部的主体是各级党组织,要在选人用人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在动议环节,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加强推荐前的酝酿沟通,力求形成最大共识;勇于担当,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选拔任用干部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出现问题能够追究到人。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处理好大小共抓和注重细节的关系。
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既要把大的方向,也要把小的程序、小的细节,大的方向是要把握好用人的标准,树立好干部使用的导向,要大力选用那些“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坚决不用那些理想缺失、信念动摇,品行不端、能力不强,急功近利、脱离群众,因循守旧、消极懈怠的干部,通过用与不用让干部看到党组织的用人导向、明白自己的工作目标。
学习《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心得体会:党员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公文学习《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心得体会:党员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11月16日,人民日报刊发陈希部长署名文章”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其中讲到“选拔干部要看干部是否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在所有党的纪律中,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最重要、最根本的。
党员干部必须把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安身立命的“压舱石”,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政治纪律是党员干部行事做人的高压线,是我们政党蓬勃发展的生命线,也是管党治党的根本。
严守政治纪律也是新时代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应该做到的自我要求。
那么,党员干部如何坚守政治定位,严守政治纪律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稳固我们的“压舱石”。
一要严于修身。
要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筑牢思想防线,从思想上武装起来,让党员干部形成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思想意识,夯实党性修养。
要学习法律法规,用法治思维干事创业,强化自我约束,自我纠正,真正从内心深处筑牢法治意识的精神防线。
要学习传统文化精神,树立党员干部的文化自信,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二要严于齐家。
党员干部不仅要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更要做好家风建设。
习总书记也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纵观一些案件,很多腐败分子的违纪违法行为中,往往有“家族腐败”因素。
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帮屡见不鲜,甚至“全家总动员”,把公权力变成“私人订制”,最终一起走上不归路。
因此党员干部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让家庭成为自己谋事创业的坚强堡垒。
三要勇于平天下。
在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期,党员干部要勇于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敢于履行党和群众交托的重任,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工作材料
《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读后感:讲政治、讲规矩,守住“高压线”
1月16日,人民日报刊发的陈希部长署名《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中“选拨干部五看标准”迅速“走红”,这不仅让全国人民看到了我党的执政决心,同时敲响了警钟:全体党员干部要讲政治、讲规矩,守住“高压线”。
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更应该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基层工作者与老百姓的关系如农民与庄稼的关系,只有基层工作者这台“耕耘机”工作状态良好,党的政策才能在群众“庄稼”地里长出美好果实。
这是第一道关,也是党的政策与老百姓最直接、最关键的一关,只有老百姓认可的政策、认可的政党,政策才能“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党的政治地位才能“坚不可摧”。
因此,选拔基层工作者的应该慎之又慎,既要运用“五看”法,也要从其品德和能力上综合考虑。
要多方面、多角度、多方式考察,从工作和生活中“听其言”、“观其行”,从干部、群众中侧面访谈,确保甄选出能“耕田”的“老黄牛”,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范文材料。
【优质】《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心得体会:以政治标准多维度选出好干部-精选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心得体会:以
政治标准多维度选出好干部
课件 9
《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心得体会:以政治标准多维度选出好干部
近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收录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中央党校校长陈希署名文章《培养选拔干
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全文近4500字。
在该文中,他强调要突出政治标准选拔干部:一看政治忠诚;二看政治定力;三看政治担当;四看政治能力;五看
政治自律。
以政治标准选拨干部,是党的政治属性所决定的,是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实现
政治主张和政治目标所要求的,也是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
生活向往所期待的。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历来把政治标准作为选
人用人的首要标准。
尤其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走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
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新征程,更需要持续抓好选人用人这个
源头和风向标,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堪当重任的优秀干部队伍。
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把紧把严政治标准这个硬杠杠,从“点、线、面”多维度选人用人,切实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抓住闪光“点”,精准考察。
关键时刻见担当。
考察干部既要注重干部的一贯
表现和全部工作,又从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特别是从关键时刻、重大关头的
表现中,考察识别干部的政治品质和政治能力。
尤其是在改革进入“深水区”、脱贫攻坚面临“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等关键时期,党员干部站得出来、顶得
上去极其重要。
这就要求考察干部既要有定性判断,更要用事实说话,既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笼统概之”,要用具体事例来阐述,用关键时刻的表
现来支撑,找到“亮点干部”和“干部亮点”。
特别是对那些有魄力、敢作为、善作为但有易得罪人的干部,要为其撑腰、说话,如此才能更为精准地识别干
部的政治品质和政治能力,最大限度地鲜明选人用人的良好导向。
紧扣工作“线”,深入考察。
工作圈是考察党员干部政治标准的“主场”,是
选人用人的“主线”,工作中的言行举止能最直观地反映党员干部的政治品德
和政治素养。
对此,要想选好人用好人,把握工作主线、深入考察是重点。
要
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深入干部的工作圈,把“听其言”和
“观其行”结合起来,把日常观察和综合考察结合起来,把材料汇报和走访座谈结合起来,通过与干部谈心谈话,与其领导、同事、服务对象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