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我们居住的地球(3)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28
我们居住的地球地球是我们当前所处的唯一已知宜居行星。
这个蓝色的行星以它生命的存在而出名,但它也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系统,由气候、地貌、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等多个因素构成。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地球的一些主要特征和挑战,以及我们对这个星球的影响。
地球的特征气候地球的气候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大气层、海洋、土地和生物等。
毕竟,地球是一个系统:任何因素改变都可能引起其他因素的反应。
然而,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近几十年的工业化和消费主义。
在全球变暖的同时,我们也经历了更多极端天气,如干旱、洪水和飓风。
地貌地表特征是地球上的其它重要特点之一。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具有海洋、陆地、山脉和平原等形态的行星。
山脉和火山的形成一般是因地球板块运动形成的;海洋则是因为我们行星表面的水分布以及地球的自转。
许多地貌变化是由缓慢作用的天然力量形成的,这些天然力量包括风化、水力学、风积作用和岩浆作用等。
生物多样性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总和。
地球上的生物各具特色,包括对环境的不同适应能力和适应机制。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食物的供应非常重要。
然而,我们的行为不断影响着生物多样性。
例如,森林砍伐和种植大规模单一物种的农业都在削减生物多样性。
人类活动地球上最活跃的生物是人类。
我们建造城市、开采矿物、燃烧化石燃料、放牧和伐林等等,这些活动对气候、地表特征和生物多样性都有深远影响。
一些人类活动如大气污染和捕捞已经导致了许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死亡或灭绝。
地球的挑战地球面临许多挑战,这些挑战包含了上面我们提到的特征所面临的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物种灭绝、环境污染和天然资源的过度使用等等。
尽管地球的贡献巨大,但人类活动正在威胁地球的生态平衡。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地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我们的工业活动和消费带来了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极端气候事件变得更加频繁。
地理知识点初一下册总结一、地球的构造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由岩石和金属构成的行星。
在初一下册的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构造,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板块的运动。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最热的部分,由固态内核和液态外核组成;地幔是介于地核和地壳之间的一层物质,其温度和压力较高;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由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组成。
2. 地壳板块的运动地壳板块的运动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地壳板块不断地相互移动和变形。
地壳板块的运动会导致地震、火山喷发以及地质构造的变化,对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水资源、土壤和植被等方面的内容。
在初一下册的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和世界的地理环境两个部分。
1. 中国的地理环境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地理环境的国家,包括广袤的山地、平原、河流、湖泊和海洋等。
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黄河和长江的水资源对中国的农业和工业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2. 世界的地理环境世界上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都有着不同的影响,比如欧洲的气候适宜农业和工业发展,非洲的热带气候适宜种植水稻和玉米,北极和南极的极地气候则适宜开展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
三、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的各种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壤、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在初一下册的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世界的自然资源两个部分。
1. 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比如水资源丰富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解决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土壤资源丰富的东部地区适宜种植粮食,西部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矿产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可以开发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
2. 世界的自然资源世界上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匀,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比如南美洲的矿产资源丰富,可以开采金、银、铜、锡等矿产资源;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比如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丰富,可以满足世界各国的能源需求。
第三章:探索宇宙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1、 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现象是:远处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月食时,月球的缺损面是圆弧形。
2、 通过观察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我们知道:黄色的区域是陆地,白色的区域是白云,蓝色的区域是海洋。
3、 通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短21千米左右,为6357千米,仅差0.33%,因此赤道看上去是很圆的。
它的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第二节:地球与地球仪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所有的经线垂直的线叫赤道。
地图1、 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表现在纸上的图形。
2、 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基本“语言”)为: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3、 比例尺:表示的是实际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4、 地图方向的表示法有三种: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
5、 图例:地图上用不同的图示符号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
第三节:太阳和月球一、太阳实际距离图上距离1、太阳的有关数据:直径:140万千米(地球赤道直径:12742千米)约为地球直径的109倍表面温度:6000,中心温度达1500万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2、太阳表面的结构:从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太阳黑子(光球层)3、太阳的活动:太阳表面的各种变化-------------------------- 耀斑(色球层)日珥(色球层)4、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的许多黑色的斑点,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它的大小和多少往往作为衡量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的活动具有周期性,其周期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太阳活动谷年。
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1周,1998年开始为第23周。
5、耀斑: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耀斑,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巨大能量。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学员编号:年级:七年级课时数: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科学学科教师:程月玲课题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第1节我们居住的地球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第3节太阳和月球第4节观测太空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目的1.了解我们居住的地球。
2.认识地球仪和地图。
3.了解太阳和月球。
4.初步认识著名星座和恒星,掌握观测星空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教学内容【课前检测】1如果乘船出海,看到的港口灯塔会()A.塔顶先从视野中消失B.塔基先从视野中消失C.塔顶和塔基会突然从视野中消失D.塔顶和塔基会慢慢变小,然后消失2、下列各点属于东半球北半球的是()A.东经112°南纬30° B.东经170°南纬50°C.西经15°北纬70° D.西经100°赤道0°3、关于不同纬度的纬线的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形状不同 B纬度越高,长度越长C 长度不同 D长度都与经线相同4.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是()A.日核、光球层、色球层 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C.太阳黑子、色球层、日冕层 D.太阳黑子、耀斑、色球层5.在现代天文观察中,也常用星座中最亮的星构成的图形来认识星座,下列图形中,大熊星座是()答案:1-5:B C C B A【知识梳理】一.我们居住的地球提出问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形状?建立猜想:猜想1.3000多年前,古代中国人的“盘氏开天辟地”,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盖天说”;猜想2.古代印度人心目中的大地是个圆盾,由站在乌龟背上的三头的大象驮着。
猜想3.古代巴比伦人想象大地是个空心山;猜想4.古代埃及人认为天像一块穹窿形的天花板,地像一个方盒;猜想5.地球是个球体。
验证猜想:1.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帆。
2.在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另外一些星星却在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
七上3章第1节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第一篇:七上3章第1节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七上3章第1节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陈玉菊-20080512759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了解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3、知道一些能够证实地球是球体的现象与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通过互相合作完成模拟实验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人类探究科学的艰难历程;2、通过本节课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物质观、科学观。
四、STS间的关系:1、从宇宙空间看地球,发现一些地球的污染,意识到珍爱地球的重要性;2、科学引领人类逐渐发展;3、从我国的载人航天成功,了解STS间的相互发展促进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难点:证明地球形状的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篮球、铅笔(学生自备)、木板【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同学们,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球上的生物,也了解了一些组成我们生物世界的微观世界。
试想当我们抬头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茫茫的宇宙,这时候,你的脑海中会想些什么呢?对宇宙和地球是否充满好奇?你有什么疑问吗?让步学生讨论:1、宇宙有多大?中心在哪里?2、有没有外星人?知道什么是外星人吗?你认为它是从哪里来的?3、知道星星离地球有多远(最近距离)?(答案:比邻星,约为4.24光年。
光年长度单位,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有时间和速度计算出。
)这些都是与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有关系,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居住的地球”。
提问:同学们,我们在地球上生活了十几年,同学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同学们会回答到“地球的形状为球体。
”)同学们怎么知道的?其实在我们以前就有很多科学家、天文学家等等都在研究地球。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一、地球的形状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1)、古代中国人:浑天说,盖天说,天圆地方(2)、古代印度人:地球是一个大圆盾,有大象(一个民族的象征)驮着在龟背上。
地球的资料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是一个独特而神奇的行星。
本文将为您介绍地球的各种资料,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居住的地球。
1. 地球的基本信息•地球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体积约为1.08 x 10^12立方公里。
•地球的质量约为5.97 x 10^24千克。
•地球的平均密度约为5.52克/立方厘米。
•地球的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
2. 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由几个不同的层次组成,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2.1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外壳,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陆地地壳主要由硅酸盐和侵入岩石组成,而海洋地壳则主要由玄武岩组成。
2.2 地幔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位于地壳与地核之间。
地幔由岩石组成,温度和压力较高。
地幔的上部称为软流层,下部称为下地幔。
地幔对地球的热力和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2.3 外核外核是地幔之下的一层,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
外核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磁场的重要来源,地磁场对地球的生命起着保护作用。
2.4 内核内核是地球的最内层,是地球核心的部分。
内核主要由固态铁和镍组成,温度非常高,但由于压力极大,仍然是固态的。
内核的运动对地球的地磁场也有一定的影响。
3. 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是围绕地球的气体包围层,在保护地球生命和调节气候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地球的大气层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
3.1 对流层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的最下层,也是我们所生活的层次。
大部分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中,该层含有大部分的水蒸气。
3.2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温度开始逐渐上升。
平流层中的空气非常稀薄,通常用于飞机和火箭的飞行。
3.3 臭氧层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上,主要由臭氧分子组成。
臭氧层对地球上的生物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能够过滤掉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3.4 磁层磁层位于地球大气层的外部,主要由带电粒子组成。
磁层是地球磁场的一部分,能够阻挡来自太阳风的带电粒子。
4.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是蓝色星球,表面的超过70%都被水覆盖。
第一章地球与宇宙(七年级上第3章)(一)我们居住的地球中国人:天圆地方“盖天说”“浑天说”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印度人:大地是个圆盾巴比伦人:大地是个空心山2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帆船的远去和返回(2)登高望远(3)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的(4)麦哲伦环球航行(最早证明地球是个球体)(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6)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7)相同长度的杆子在地球不同地区的同一时间所形成的影子长度不同。
3 .地球概况: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
(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赤道半径:6378千米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两极半径:6357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地球由三部分构成(从外到内):地壳、地幔、地核【配套练习题】一.选择题1.第一个提出“天圆地方”的国家是 ( )A.古代印度 B.古代中国 C.古代巴比伦 D.古代埃及2.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他认为天与地的关系就如同鸡蛋中的蛋白与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天包在当中,大地是一个圆球,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下列对于张衡的这一理论的认识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A.张衡的这一理论是完全错误的B.张衡的这一理论虽很不科学,但在当时条件下却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大飞跃C.张衡的这一理论与“地心说”一样,应该遭到批判D.张衡的这一理论基本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3.为什么海面上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 )A.海水越来越深,淹没了船身B.人的视力有限C.海面是弯曲的弧面,船身先被遮住视线D.人站得不够高4.葡萄牙航海家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用实际行动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位著名的航海家是 ( )A.哥伦布 B.麦哲伦 C.达·迦玛 D.郑和5.关于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是方形的 B.地球是个正球体C.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D.地球是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二.填空题6.地球的卫星照片大部分区域是_______色,这些地方是_______,其中黄色的区域是_______,白色的区域是_______。
2020年(春秋版)浙教版科学七上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测试及答案(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B.地球由外到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C.地球上的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D.地壳像“七巧板”一样拼接而成,全球由七大板组成2 . 以下信息中不能证明地壳变动的是()A.悬崖上弯曲的岩层B.海洋底部古人类的遗迹C.河谷中有崩落的大岩石D.青藏高原上海洋生物化石3 . 火山喷发在给我们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多的资源。
下列有关火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火山灰富含矿物质养分能使十地更肥沃,是一种天然的肥料B.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一般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C.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但是两者的分布不一样D.火山灰进入平流层会阻挡一些太阳辐射能,进而可能使局部地区气温下降4 . 下列常见的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A.花岗岩B.玄武岩C.石灰岩D.大理岩5 . 某同学把某地的地理位置记作:东经116°、纬度40°这个地点在地球表面有()A.一处B.两处C.三处D.四处6 . 请在四幅地图中找出比例尺最大的一幅()A.B.C.D.7 . 关于四川叙述正确的是()A.四川属于盆地地形,地形平坦、交通便利B.四川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C.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农业发达D.四川简称四和蜀,行政中心是成都8 . 发生地震时,位于震中的人,其震感是()A.左右摇晃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B.上下颠簸D.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9 . 下列说法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A.远去的帆船总是桅杆先消失,船身后消失B.地球仪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C.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D.从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10 . 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形成的主要外力因素是()A.流水的溶蚀B.流水的沉积作用C.风的吹蚀作用D.冰川的移动作用11 . 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之国”,该国的爪哇岛有许多农民搬到火山附近居住,主要原因是()A.欣赏壮丽的火山爆发景观B.气候凉爽,适宜居住C.温泉众多,为疗养养生D.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12 . 温州东部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形成了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形。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与宇宙 (七年级上第3章)(一) 我们居住的地球中国人:天圆地方“盖天说”“浑天说”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印度人:大地是个圆盾巴比伦人:大地是个空心山2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帆船的远去和返回(2)登高望远(3)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的(4)麦哲伦环球航行(最早证明地球是个球体)(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6) 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7)相同长度的杆子在地球不同地区的同一时间所形成的影子长度不同。
3 .地球概况: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
(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赤道半径:6378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地球由三部分构成(从外到内):地壳、地幔、地核一.选择题1.第一个提出“天圆地方”的国家是 ( )A.古代印度B.古代中国C.古代巴比伦D.古代埃及2.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他认为天与地的关系就如同鸡蛋中的蛋白与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天包在当中,大地是一个圆球,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下列对于张衡的这一理论的认识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 )A.张衡的这一理论是完全错误的B.张衡的这一理论虽很不科学,但在当时条件下却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大飞跃C.张衡的这一理论与“地心说”一样,应该遭到批判D.张衡的这一理论基本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3.为什么海面上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 )A.海水越来越深,淹没了船身B.人的视力有限C.海面是弯曲的弧面,船身先被遮住视线D.人站得不够高4.葡萄牙航海家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用实际行动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位著名的航海家是 ( )A.哥伦布B.麦哲伦C.达•迦玛D.郑和5.关于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是方形的B.地球是个正球体C.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D.地球是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二.填空题6.地球的卫星照片大部分区域是_______色,这些地方是_______,其中黄色的区域是_______,白色的区域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