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复发性喘息预测与治疗2017年
- 格式:pptx
- 大小:9.86 MB
- 文档页数:50
对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再认识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反复喘息的最佳治疗方案。
方法选取40 例反复喘息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 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使用普米克气雾剂吸入雾化治疗,观察对比二组的疗效。
结果实验组中13 例显效,6例有效,1 例无效,其有效率为95%,明显比对照组中的85%要好的多;验组半年内复发喘息患儿2 例,占10%,对照组复发喘息反复8 例,占4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结论普米克气雾剂吸入治疗婴幼儿反复喘息,其疗效确切,再发率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婴幼儿反复喘息;普米克气雾剂;疗效婴幼儿反复喘息多发生在3 岁以内的婴幼儿,常有温疹及其他过敏史,尤以肥胖者多发[1]。
病程较长有反复发作史。
临床表现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患儿低热或不发热,咳嗽以刺激性干咳为主[2],不咳时喉部常听到痰鸣音,喘鸣声大,但无明显呼吸困难、无喘憋表现,夜晚或清晨哭吵时咳喘加剧,似哮喘样,喘息严重进可出现紫钳 [3]。
因其反复性,故常难以根治,现对婴幼儿反复喘息的最佳治疗方案进行探讨性研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 年12 月至2012 年12 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治疗的40 例反复喘息的患儿,其中男18 例,女22 例,年龄3 个月到3.5 岁。
其中,诊断为喘息支气管炎12例,毛细支气管炎11 例,鼻后滴漏综合症9 例,支气管肺炎8 例。
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均未使用激素治疗。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上均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具有可比较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使用抗病毒、抗感染、解痉、止咳平喘等的对症治疗。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普米克气雾剂吸入治疗。
其中,普米克气雾剂每喷含2009g布地奈德,每次200ug,每天1-2 次。
急性喘息好转后,仍继续吸入3 个月作为干预治疗。
1.3 疗效评价每天观察并记录患儿的病情变化,包括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及肺部啰音等。
小儿喘息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概述喘息是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症状,是呼吸气流急速通过狭窄的气道所产生的一种高调声音。
小儿喘息性疾病是指一组具有喘息症状的呼吸道综合征,包括多种呼吸道疾病,但主要是指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喘息性支气管炎(简称喘支)、小儿支气管哮喘等三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发病机理毛支是一种小儿常见的间质性肺炎,多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尤以6个月左右的婴儿多见,可有多种病原体感染所致,但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近几年人类偏肺病毒感染也引起重视。
由于母传抗体不能预防感染的发生,所以出生不久的小婴儿即可发病,但新生儿少见。
毛细支气管因感染产生粘稠的分泌物阻塞气道,并有黏膜水肿及平滑肌收缩而发生气道梗阻。
近年来有关毛支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以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IL)-4为代表的T H1 /T H2型细胞免疫失衡与毛支发病有关。
毛支患儿的气道分泌物和血中发现大量类似哮喘病人的炎性物质,INF-α、INF-γ、IL-2水平降低,而IL-4、IL-5、IL-6、IL-8、IL-10及血清IgE升高;RSV 可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尤其T H1不能被激活,不能产生INF和IL-2等细胞因子,而释放IL-4的T H2则相应被激活,IL-4等分泌增加,从而使特异性IgE合成增多。
组胺、白三烯C 4、花生四烯酸等炎性介质也较非喘息性呼吸道感染者明显增多。
这些炎症介质都是支气管的强收缩剂,并刺激气道黏膜增生,参与日后的哮喘发作。
对毛支患儿给予吸入蒸馏水激发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儿,也提示毛支存在气道高反应性(AHR)。
这些病理变化与哮喘的发病机制基本相似。
喘支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只是诊断标准的差异,两者均存在气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及AHR,在刺激因素的作用下可使气道平滑肌过度收缩,造成支气管狭窄,导致气喘发作。
患毛支后,约33%~50%的患儿可反复喘息,最终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婴幼儿反复或持续喘息病因分析及诊疗程序-V1正文:婴幼儿反复或持续喘息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若家长不重视,可能会导致婴幼儿因缺氧而出现神经系统异常和发育迟缓等情况。
以下是对婴幼儿反复或持续喘息的病因分析及诊疗程序的详细介绍:一、病因分析1. 呼吸道感染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容易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导致呼吸道感染。
在患病期间,呼吸道粘膜受到刺激,容易引起反复喘息。
2. 过敏性疾病有些婴幼儿经常发生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
过敏性疾病会导致的机体免疫系统反应使呼吸道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婴幼儿持续喘息。
3. 气道畸形有些婴幼儿因先天性气管软化症等原因,导致气道畸形,气道狭窄,容易引起反复喘息。
4.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也可以导致婴幼儿持续喘息,特别是心脏病、心肌炎等情况。
二、诊疗程序1. 科学喂养提供足够的营养是婴幼儿健康的关键,家长应该科学喂养,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过饱过饥。
2. 对症用药对于呼吸道感染和过敏性疾病这种庸医西药针对性比较强的疾病,家长应该选择对症用药,切忌盲目服用抗生素等药物。
3. 加强体育锻炼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提高婴幼儿的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机会。
4. 注意护理家长应该注意护理,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定期清洗婴幼儿的鼻腔,避免烟雾、尘埃等有害物质的摄入。
5. 就诊医院如果婴幼儿持续喘息或反复呼吸困难,请及时到医院就诊,经过专业的医生诊断和治疗,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对婴幼儿反复或持续喘息的病因分析及诊疗程序的详细介绍,家长们应该认真对待这种情况,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保障婴幼儿身体健康。
428Vol.32 N o.4Journal of Aerospace Medicine Apr2021的:Hi。
因此研究采取轴型复合组织瓣修复与扇形组织瓣修复相对照,旨在分析轴型复合组织瓣对唇癌患者者进行唇部修复手术后的恢复效果。
结果显示,采用轴型复合组织瓣进行修复后,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手术并发症显著降低,瘢痕情况、唇形情况、唇部功能恢复程度显著优化,且P<0. 05,有显著差异性。
此手术对自身组织进行有效利用,可适用于唇癌术后发生小中大面积缺损的组织瓣修复,而对于特大的面积缺损的患者这一手术方式不适用。
在国外最新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对于有特大的面积或者唇部全部面积的唇部面积缺损患者,在进行修复手术时利用脂质体的特殊结构来进行皮瓣修复术,经过发展成熟可应用于唇癌患者较重时期的修复或是自身组织缺陷的患者,以弥补患者自身唇部组织面积不足的问题;121。
综上所述,轴型复合组织瓣修复更能有效减少唇癌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并且明显改善患者的唇部外形以及功能的恢复。
轴型复合组织瓣修复可以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支持,在今后的唇癌患者的修复术中可多加应用。
参考文献[1]杨文娟,张桂云,吴在永,等.轴型复合组织瓣在修复唇癌术后缺损中的应用[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 52(2):115-117.[2]陈俊文,徐前,刘坤,等.改良M形瓣在下唇癌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口腔疾病防治,2019,11(9) :577 -581.[3]刘建华,张志愿,石冰,等.唇缺损局部组织瓣修复重建专家共识[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丨9,02(5) :89 -90.[4]易杰,黄桂林,胡小华,等.唇颊三角滑行瓣修复下唇癌切除后唇大部缺损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17,23(7) :112 - 113.[5]常世民,张宁,韩培彦.上唇滑行Z形瓣即刻修复下唇癌切除后缺损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5, 013(006) :334 -336.[6]苑绪光,李天竹,朱駿飞,等.改良唇颊扇形瓣修复下唇癌缺损的临床效果[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9 , 025(003) :221 -223.[7]陈俊文,李军.唇癌切除术后缺损修复研究进展[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 006(013) :22,24.[8]王耀钟,杨银辉,官群立,等.应用上唇动脉逆行血供邻近瓣和Bernard- Webster颊部推进组织瓣修复巨大下唇癌切除术后缺损: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中国口腔领面外科杂志,2019, 17(01 ):101 -104.[9] Chen L ,Wang L Z ,Zhang S,et al.A novel method forreconstruction of the lower lip after lip cancer ablation:double Abbe flap[J].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Surgery, 2019,23(07):119 - 120.[10 ]Xiyuan,Mao,Lili,et al.Adhesive nanoparticles withinflammation regulation for promoting skin flap regeneration.[J].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official journalof the Controlled Release Society, 2019,15(02) :222 -223.[11]牛良君,赵保军.不同游离组织瓣对耳鼻喉头颈肿瘤患者术中缺损与修复的应用价值对比[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 22(024) :67 -68.[12]胡恺,李建成,陈默,等.两种不同游离组织瓣在上颌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09) :1424-1426.(收稿日期:2020-09-19)支气管镜在小儿反复喘息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郭淼牛银萍刘长生[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支气管镜在小儿反复喘息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旨在为相关疾病的患者临床诊 疗提供参考依据。
64• 临床研究 •喘息反复发作患儿潮气呼吸参数与哮喘预测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赵凌丽(辽宁省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儿内科,辽宁 丹东 118000)【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喘息反复发作患儿的潮气呼吸参数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哮喘预测指数之间的联系。
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喘息反复发作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参与研究,另选择该时间段在我院进行体检的4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参与研究。
对比治疗后各组儿童的潮气呼吸参数,分析潮气呼吸参数和哮喘预测指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 治疗后,哮喘预测指数呈现的阳性的患儿与哮喘预测指数呈现阴性的患儿以及对照组儿童相比,其TPEF/TE和VPEF/VE明显降低,并且吸气时间T1和MV数值也明显降低,但是BF数值显著提升,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
采用Spearman法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患儿的TPEF/TE和VPEF/VE和哮喘预测指数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结论 喘息反复发作患儿的潮气呼吸参数变化与哮喘预测指数呈现显著的相关性,对于患儿病情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临床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喘息反复发作;潮气呼吸参数;哮喘预测指数;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13-0064-02哮喘预测指数是指患者喘息发作的次数在1年时间内达到4次以上,同时患者伴有1个或以上主要危险因素,或者患者伴有2个或2个以上次要危险因素[1]。
主要危险因素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患者的父母任意一方存在哮喘病史;二是患者经过诊断后存在特异性皮炎;三是患者存在吸入变应原而出现过敏的情况[2-3]。
如果患者的喘息预测指数表现出阳性,则代表患者需要接受相应的哮喘治疗,但是部分情况下患者会出现过度治疗的情况。
因此本次研究针对喘息反复发作的患儿的哮喘预测指数进行了分析,查看其与患儿潮气呼吸参数之间的关系,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报道如下。
婴幼儿反复喘息并非必然都是支气管哮喘关于婴幼儿哮喘的诊断,过去的教科书里面有“评分法”、“主症法”等方式,若是按教科书里面的诊断方式,给很多小儿过早戴上“哮喘”的“帽子”,加上某些厂商宣传,进行所谓的“正规医治”,过度用药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专门大的经济负担,同时过度的医治也对小儿带来专门大的副作用,严峻阻碍小儿的健康成长。
早在10年前,我就极力反对那时专家们制定的“诊断标准”,可是人微言轻,没有多在的作用。
最近几年来,随国外对婴幼儿喘息熟悉的进展,国内专家们的观点也在改变,可是还有很多的“专家们”,给小儿乱戴“哮喘”的“帽子”,为此,写了这篇文章,供大伙儿参考。
一、喘息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病症喘息是婴幼儿罹患下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病症,喘息的病理基础是由于细支气管的炎症,粘膜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加、粘液栓塞使气道狭小所致,由于婴幼儿排痰困难,因此在患下呼吸道疾病时,咳嗽与喘息常同时存在,常见于毛细支气管炎。
由于婴幼儿气道发育尚不完善,喘息常常反复发生。
大多数婴幼儿喘息的发作和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相关,最多见的病毒有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
研究觉察,某些婴幼儿可能仅有单次、轻度的喘息,持续2-3天,常是由于第一次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毛细支气管炎症。
另一些婴幼儿,可能每次受凉后即有喘息发作。
二、婴幼儿反复喘息并非都是支气管哮喘有专家以为,婴幼儿反复喘息在除外异物等其他喘息性疾病后要考虑支气管哮喘,并主张初期激素吸入医治。
其实婴幼儿反复喘息并非必然都是支气管哮哮喘。
反复喘息是支气管哮喘的要紧诊断标准之一,但并非所有儿童的反复喘息都是支气管哮喘。
有证据显示在儿童中有几类以反复喘息为要紧特点的呼吸道症候群,其中一部份病程远比支气管哮喘短,病毒相关性喘息确实是要紧类型之一。
病毒致使的喘息性疾病中最多见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性毛细支气管炎,该病恢复后常表现以反复喘息或哮喘样病症为特点的反映性气道疾病,同时该病也是支气管哮喘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
婴幼儿反复喘息的预后随访及持续喘息的危险因素分析胡晓光;俞红梅;吴秋萍;林立;张海邻;李昌崇【摘要】目的:调查0~3岁儿童反复喘息的预后及持续喘息的危险因素,检验当前哮喘预测指数预测效力,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住院的0~3岁反复喘息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在出院4年后对其进行随访。
结果:出院4年后仍有喘息者30例(占28.3%),改良哮喘预测指数(m API)阳性者在调查时占44.2%(23/52)仍有喘息,而m API阴性者占13.0%(7/54)仍有喘息,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6,P〈0.01),优势比(OR)为5.33,OR 95%可信区间为2.03~13.97。
m API预测该组患儿持续喘息的敏感度为76.7%(23/30),特异性为61.8%(47/76)。
医生诊断的湿疹史(x~2=8.17,P〈0.01)、食物过敏(x~2=7.25,P〈0.01)、非上感因素引起喘息(x~2=22.95,P〈0.01)及父母鼻炎史(x~2=22.83,P〈0.01)是持续喘息的相关因素。
其中父母鼻炎史、食物过敏及医师诊断的湿疹史是持续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我国婴幼儿人群中m API阳性者可能仅有不到40.0%左右在学龄期仍持续喘息;父母鼻炎史、湿疹史及食物过敏可能是学龄期持续喘息的独立风险因素。
【期刊名称】《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46)005【总页数】4页(P365-368)【关键词】反复喘息;哮喘预测指数;婴幼儿;哮喘;危险因素【作者】胡晓光;俞红梅;吴秋萍;林立;张海邻;李昌崇【作者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呼吸科,浙江温州325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6儿童哮喘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其患病率在不断上升。
哮喘患者有80%以上在3岁之内首发喘息[1-2],而普通人群约有50%以上在学龄前有过1次以上喘息病史,但仅有约20%的患儿其喘息可持续到6岁以后[3]。
3岁以下患儿反复喘息的相关因素研究张雪医;亢杨;白明辉【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28)036【摘要】目的探究≤3岁患儿反复喘息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523例喘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年龄均≤3岁,依据患儿喘息发作次数将其分为反复喘息组(喘息次数≥3次)和对照组(喘息次数≤2次).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3岁患儿反复喘息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患儿出生方式、纯母乳喂养时间、家族过敏史、其他个人过敏史、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感冒次数、血嗜酸细胞(EOS)、胎龄、体重增长、食物过敏史、湿疹、被动吸烟、饲养宠物及肺炎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进一步分析,剖宫产、纯母乳喂养时间≤4个月、有家族过敏史、有其他个人过敏史、血清IgE>60IU/ml、感冒次数>6次、血EOS>5%、有湿疹、有被动吸烟、有饲养宠物、有肺炎史为≤3岁儿童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对具备危险因素的≤3岁反复喘息患儿加强监控,以期降低其反复喘息的发生率.【总页数】5页(P100-104)【作者】张雪医;亢杨;白明辉【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儿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儿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儿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6【相关文献】1.5岁以下儿童住院死亡病例相关因素研究 [J], 李敬风;吕义荣;胡艳萍;邹佩霞;胡要飞2.红塔区7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相关因素研究 [J], 冯民华;杨丽萍;李征雄3.165例5岁以下反复喘息症状患儿的相关过敏原检测及意义 [J], 陈晓;张融;徐金梅;李婷婷;蒋丽军4.2岁以下小儿单纯性肥胖相关因素研究 [J], 欧阳峰;余红艳5.2岁以下小儿单纯性肥胖相关因素研究 [J], 荆莉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婴幼儿反复喘息的预后随访及持续喘息的危险因素分析胡晓光;俞红梅;吴秋萍;林立;张海邻;李昌崇【期刊名称】《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46)005【摘要】目的:调查0~3岁儿童反复喘息的预后及持续喘息的危险因素,检验当前哮喘预测指数预测效力,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住院的0~3岁反复喘息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在出院4年后对其进行随访。
结果:出院4年后仍有喘息者30例(占28.3%),改良哮喘预测指数(m API)阳性者在调查时占44.2%(23/52)仍有喘息,而m API阴性者占13.0%(7/54)仍有喘息,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6,P〈0.01),优势比(OR)为5.33,OR 95%可信区间为2.03~13.97。
m API预测该组患儿持续喘息的敏感度为76.7%(23/30),特异性为61.8%(47/76)。
医生诊断的湿疹史(x~2=8.17,P〈0.01)、食物过敏(x~2=7.25,P〈0.01)、非上感因素引起喘息(x~2=22.95,P〈0.01)及父母鼻炎史(x~2=22.83,P〈0.01)是持续喘息的相关因素。
其中父母鼻炎史、食物过敏及医师诊断的湿疹史是持续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我国婴幼儿人群中m API阳性者可能仅有不到40.0%左右在学龄期仍持续喘息;父母鼻炎史、湿疹史及食物过敏可能是学龄期持续喘息的独立风险因素。
【总页数】4页(P365-368)【作者】胡晓光;俞红梅;吴秋萍;林立;张海邻;李昌崇【作者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呼吸科,浙江温州325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6【相关文献】1.护理干预对婴幼儿反复喘息预后及家长心理行为的影响2.婴幼儿反复喘息危险因素Logostic回归分析3.婴幼儿反复喘息的预后随访及持续喘息的危险因素分析4.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研究5.哮喘危险因素对0-3岁反复喘息婴幼儿气道炎症指标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