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的常见杂草
- 格式:ppt
- 大小:11.50 MB
- 文档页数:30
稗 草学名 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 .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别名 芒早稗、水田草、水稗草等。
广布全国各地。
主要为害水稻、小麦、玉米、谷子、大豆、蔬菜、果树等农作物。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align=left border=0>形态特征 秆丛生,基部膝曲或直立,株高50—130cm 。
叶片条形,无毛;叶鞘光滑无叶舌。
圆锥花序稍开展,直立或弯曲;总状花序常有分枝,斜上或贴生;小穗有2个卵圆形的花,长约3mm ,具硬疣毛,密集在穗轴的一侧;颖有3—5脉;第一外稃有5—7脉,先端具5—30mm 的芒;第二外稃先端具小尖头,粗糙,边缘卷孢内样。
颖果米黄色卵形。
种子繁殖。
种子卵状,椭圆形,黄褐色。
生态特点 生于湿地或水中,是沟渠和水田及其四周较常见的杂草。
平均气温12℃以上即能萌发。
最适发芽温度为25—35℃,10℃以下、45℃以上不能发芽,土壤湿润,无水层时,发芽率最高。
土深8cm 以上的稗籽不发芽,可进行二次休眠。
在旱作土层中出苗深度为0—9cm ,0—3cm 出苗率较高。
东北、华北稗草于4月下旬开始出苗,生长到8月中旬,一般在7月上旬开始抽穗开花,生育期76—130天。
在上海地区5月上、中旬出现一个发生高峰,9月还可出现一个发生高峰。
酸模叶蓼学名 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 .属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别名旱苗蓼、大马蓼、柳叶蓉等。
分布在全国各地,北方尤其普遍。
主要为害棉花、豆类、薯类、水稻、油菜、麦类等农作物。
0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align=left border=0>形态特征 茎直立,高30—100cm ,具分枝,光滑,无毛。
稻田主要杂草:秕壳草又名秕谷草。
形态特征有时具根茎,秆高30~30厘米,直立、丛生,基部倾斜而具鳞芽,节凹陷而被倒生微毛。
叶鞘无毛或有倒生小刺状;叶舌硬质,长0.1~0.2厘米,基部两侧与叶鞘边缘相结合。
叶片扁平,灰绿色,粗糙,长6~20厘米,宽0.5~1.5厘米。
圆锥花序疏松,长达25厘米,幼时基部常包于叶鞘内,分枝细弱,粗糙,具棱角,互生,长达11厘米;小穗柄长0.1~0.2厘米,顶端膨大;小穗长约0.7厘米,宽0.2厘米;外稃两侧具刺毛,脉上刺毛较长;内稃两侧亦被细刺毛,中脉上刺毛较粗而长;雄蕊2~3枚,花药长约0.1厘米,颖果长圆形。
生物学特性(1)休眠与萌发种子具体收藏期,在胚乳和芒中含有非水溶性的萌发抑制物质,秋天采收的种子,置于室内越冬,虽能解除休眠,但芽率低,而在自然条件下,由于冬春气温反复变化,有利休眠的解除;春季种子发芽率高,易形成高峰。
种子萌发起点温度较低,在变温条件下萌发率最高,最适温度为28℃,在此温度下,3天内大部分种子均可萌发。
萌发需要较高的氧气浓度,5%~30%是有利的萌发氧气浓度,1%以下抑制萌发,因此,在土壤水分过于饱和或淹有浅水的条件萌发较差,土壤湿润至饱和萌发最好。
另外,土壤表层及浅土层萌发较好,土层过深,氧气压较低,萌发差。
根茎越冬根茎萌发对温度、湿度及土层等外界条件的要求均较种子萌发为宽。
(2)营养生长稻田中秕壳草几乎与水稻同步生长,直播稻田与水稻同时萌发,移栽稻田与水稻同时进入分蘖期,拔节前与稻苗株高基本一致,拔节后即超出水稻10~15厘米。
秕壳草发芽至分蘖期,地上部分生长占优势,分蘖期后,地下匍匐茎生长占优势,晚秋,匍匐茎积累养分,准备越冬。
秕壳草生长需要较多的水分,保持水层有利生长,长期干干湿湿抑制分蘖及匍匐茎的伸长。
几种农田杂草的识别用途及检索鉴别农田杂草是指在农田中生长的一些对农作物有害的野生植物。
它们常常会抢夺农作物的养分、水分和阳光,导致农作物的减产或者死亡。
及时正确地识别和清除农田杂草对于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农田杂草,包括它们的识别特征、危害和检索鉴别方法,希望对农民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苦草苦草是一种常见的农田杂草,它喜欢生长在湿润的土壤中,常常在稻田和水稻田中出现。
苦草的茎细长而柔软,叶片狭长,带有深绿色。
当苦草生长到一定高度时,会在茎上长出许多叶状的小枝,这些小枝上长有一些大小不一的小颗粒,这些小颗粒便是苦草的种子。
苦草的繁殖能力非常强,一旦生长到一定程度便会迅速繁殖扩散,严重威胁到农田作物的生长。
检索鉴别方法:对于苦草的识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观察其茎和叶片的形态特征。
也可以进行种子的检测,苦草的种子较小而坚硬,有一定的韧性。
要想对付苦草,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清除,可以选择用草甘膦等除草剂进行喷洒。
二、谷子谷子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田杂草,它喜欢生长在干燥的土壤中,常常在麦田和玉米田中出现。
谷子的茎较为粗壮而挺拔,叶片呈线形,颜色较为深绿。
谷子的种子呈椭圆形,表面光滑而坚硬。
谷子的繁殖能力也非常强,一旦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会迅速占领田地,严重威胁到农田作物的正常生长。
检索鉴别方法:鼠曲草的识别可以通过观察其茎、叶和种子的形态特征,也可以通过嗅觉来辨别,鼠曲草有一种较为特殊的气味。
清除鼠曲草同样可以选择喷洒除草剂或者进行人工除草。
以上所述的三种农田杂草只是农田环境中的一小部分,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农田杂草,比如水稻田中的稗子、棉田中的旱蓬草等。
对于不同的农田杂草,也有不同的识别和清除方法。
农民朋友们在日常管理农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农田作物的正常生长。
在农田杂草的识别和清除中,传统的人工排除往往效率低下,耗时耗力。
可以考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农田杂草的识别和清除效率。
水稻田常见的杂草有哪些?水稻田杂草图
谱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很高的种植价值。
然而,在水稻的稻田里常常会生出杂草,通过与水稻争水、争肥、争光来影响、危害水稻。
那么,水稻田常见的杂草有哪些?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水稻田的杂草图谱。
水稻田杂草图谱
一、矮慈姑
二、节节菜
三、空心莲子草
四、李氏禾
五、莲子草
六、马唐草
七、陌上菜
八、牛毛毡
九、千金草
十、水苋菜
十一、碎米莎草
十二、鸭舌草
十三、野荸荠
十四、野慈姑
十五、异型莎草
十六、杂草稻
【本人结语】做好水稻田杂草的根除工作,是保证水稻种植稳产、丰产的关键,当引起重视。
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水稻田的杂草图谱,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3小结1优化用药处理和常规用药处理均可有效控 制移栽田水稻病虫草害,同时具有防衰增产的作 用,水稻成熟期植株青秀,籽粒饱满,千粒重髙。
2)优化用药方案无农药残留,收获前将稻谷、稻草送江苏省农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检测,优化用药 区农药残留检测为0常规用药区检出农药残留,但 符合安全用药标准。
3)优化用药方案与常规用药方案病虫防治费用基本相同,优化用药方案共选用1种药剂,髙效科並蚩农植物医生科曰思农ZHIWUYISHENG低毒低残留农药占100%,使用农药有效量共计 174.19g ;常规用药区共用1种药剂,低毒1种,占 80%,中等毒3个,占20%,使用农药有效量共计 540.75 g 。
优化用药方案农药使用量明显少于常规用药方案,较常规用药减少67.78%。
优化用药方案显 著降低了农药的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
从大面积 生产来看,农药减量的空间还较大。
4)2016年本试验区水稻病虫害发生轻,该方案还需在病虫害大发生的年份进一步验证。
K黑龙江省水稻田主要杂草种类及其发生规律王晓艳黑龙江省东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东宁157299黑龙江省水稻田主要杂草有禾本科杂草、阔叶 杂草、莎草科杂草及藻类杂草。
各地水稻田杂草群 落受栽培方式、除草剂的应用、自然环境变化等因 素的影响在不断发生变化。
掌握及识别水稻田主要 杂草的特征对防除水稻田杂草非常重要。
1水稻田主要杂草类別据田间调查,黑龙江省水稻田主要杂草可分为 四大类。
1.1禾本科杂草主要有稗草、稻稗、匍茎剪股颖(爬蔓草或鸡爪 草)、稻李氏禾、看麦娘、芦苇等。
1.2阔叶杂草主要有野慈姑(驴耳菜)、泽泻(水白菜)、雨久 花(兰花菜)、眼子菜(水上漂)、狼巴草(鬼叉)、花蔺、 宽叶谷精草等。
1.3莎草科杂草主要有多年生三棱草(扁秆薦草、日本薦草、三 棱薦草)、萤蔺(小水葱)、水莎草、异型莎草、针蔺、 牛毛毡等。
1.4藻类杂草主要有小茨藻、水绵等。
2水稻田杂草的发生及演变规律黑龙江省各地水稻田杂草群落近几年受开荒 种稻、浅水灌溉的影响,匍茎剪股颖、看麦娘、狼巴 草、稻李氏禾、芦苇以及草原杂草和湿生杂草进人 稻田,在局部地区为害严重。
大米草主要化学成分
大米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是一种常见的杂草,是稻田里最常见的杂草之一。
它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碳水化合物:大米草主要由碳水化合物组成,包括淀粉和纤维素等多种形式。
这些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体内起到储存能量和提供支持结构的作用。
2. 蛋白质:大米草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其中包括多种氨基酸。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之一,参与细胞代谢和生长发育等过程。
3. 氮化合物:大米草中含有一些氮化合物,包括氨基酸和蛋白质等。
这些氮化合物是植物生长和发育必需的重要元素,同时还可以作为植物对环境适应的指标。
4. 酚类物质:大米草中含有一定量的酚类物质,包括鞣酸和黄酮类物质等。
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
总之,大米草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氮化合物和酚类物质等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稻田主要杂草:疣草
形态特征茎细长,多分枝,匍匐,直径0.2~0.4厘米,有1列短柔毛。
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0.5~1厘米,叶鞘边缘密生短柔毛,聚伞花序通常退化成1花,稀2~3花,大多数生于叶腋。
苞片披针叶,长0.4~0.7厘米,花梗长1~2厘米;萼片长圆状卵形,长0.5~0.7厘米,散生紫色斑点,先端簇生短柔毛;花瓣淡紫色或淡红色,倒卵圆形,长于萼片。
发育雄蕊3,退化雄蕊3,顶端截状,花丝基部有毛,子房每侧具数颗胚珠,蒴果椭圆形,长0.7~0.8厘米,顶端尖,3室,每室具2粒种子,种子稍扁平,一端钝、一端平截,褐色,有细条纹,长0.2~0.3厘米,宽0.2厘米,一侧有凹陷的种脐,另一侧有圆形胚盖。
生物学特性(1)休眠与萌发种子具休眠期,冬季休眠期解除,萌发温度低,田间萌发较早,辽宁地区5~6月为萌发高峰期,疣草萌发对湿度要求较宽,在湿润至有薄水的条件下均能萌发,以土壤水分饱和时萌发最好。
(2)营养生长疣草幼苗期生长较慢,7月温度升高后匍匐茎生长加快,并相继产生1级、2级分枝,疣草适应性极强,耐旱喜温,以土壤水分饱和至有薄水时生长最好,喜光耐荫,以田边生长最好,并向田中蔓延,在稻丛中可依附水稻向上生长。
(3)开花结实疣草开花期较早,7~8月为开花期,植株边开花、边生长。
8~9月为结实期,种子较小,随成熟、随脱落,可随风、随水传播,也可由稻种、秸秆传播,种子在
土壤中寿命较长。
分布与危害疣草分布于东北、浙江、福建、台湾等地,近年来,由于常用除草剂对疣草防效较差,在东北、辽宁等地区稻田蔓延危害,成为这些地区危害逐年扩大的恶性杂草。
江苏省稻田杂草的发生现状与防控建议一、发生现状江苏省是我国重要的稻米生产区之一,但由于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稻田中常常会出现各种杂草。
这些杂草不仅会占用水、养分等资源,还会与稻苗竞争,影响稻田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甚至导致丰收的损失。
目前江苏省稻田的主要杂草有以下几种:1.水稻莠竹:它是江苏省稻田中最常见的杂草之一,具有快速生长、繁殖多、扩展能力强等特点。
莠竹会与水稻竞争土壤养分和水分,降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茨藻:茨藻是一种水生杂草,生长在水面上,形成茂密的茨叶。
茨藻会消耗大量养分,阻碍稻田中水稻的正常生长。
3.田鼠尾草:田鼠尾草是一种喜欢潮湿环境的杂草,经常生长在田间边沟中。
它会与水稻竞争水分和养分,直接影响稻田的产量。
以上几种杂草都对稻田的正常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防控建议针对上述杂草的发生现状,下面给出几点防控建议:1.合理耕作制度:合理设置稻田的杂草岸,加大水稻开沟时搬除杂草的力度,减少杂草的发生。
选择适宜的稻作控制工作,对杂草进行轮灭、迥同的防治措施。
2.科学施肥:科学管理稻田的施肥过程,合理掌握施肥的时机和剂量。
尽量减少肥料量,避免过度施肥产生的滞后现象。
3.物理防控:利用物理手段对杂草进行防控。
可以通过人工除、拔、铲、刈等方式对杂草进行有效控制。
也可以利用烧、堆积等方式进行清除。
4.化学防控:采用化学草甘膦等草莠甸措施,对杂草进行化学防治。
但在使用化学草甘膦等化学制剂时,需注意剂量和使用时机,以免对稻田产生不利影响。
5.生物防控:推广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如种植日本草来控制田鼠尾草的生长。
推广利用微生物制剂,提高稻田的微生物活性,促进健康生长,降低杂草发生。
CATALOGUE 目录•碎米莎草的基本信息•碎米莎草的识别与分类•碎米莎草的防治方法•碎米莎草的生态影响与控制策略•碎米莎草的防治实践与案例分析植物学特征分布范围生境描述分布与生境•对农作物的危害:碎米莎草是稻田中常见的杂草之一,会与水稻争夺养分和水分,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特别是在潮湿的田边、河边、湖边等水旁环境以及空旷地,碎米莎草的生长繁殖会更加迅速,对水稻的危害也更加严重。
危害概述株高叶形花序颜色形态特征生态分类030201分布范围生长条件地理分布03合理耕作农业防治01精选种子02水稻收割时齐泥收割放养鸭子鸭子可以啄食碎米莎草,从而减少其数量。
种植竞争性杂草通过种植竞争性杂草,可以减少碎米莎草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从而控制其数量。
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使用除草剂针对碎米莎草,可以选择一些专用的除草剂进行防治。
严格掌握用药量在使用除草剂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量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对水稻造成伤害。
对稻田生态的影响控制策略与技术人工拔除通过人工拔除的方式去除碎米莎草,但费时费力,不适合大规模应用。
化学除草剂使用化学除草剂可以高效地去除碎米莎草,但可能会对环境产生污染,需要谨慎使用。
生物防治利用某些昆虫或病原菌控制碎米莎草的生长,具有安全、环保的优点,但应用范围有限。
未来研究方向开发新型除草剂针对碎米莎草的特殊生理机制,开发新型高效、低毒的化学除草剂。
生物防治研究深入探究对碎米莎草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提高防治效果和适用范围。
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生态农业技术,通过优化田间管理措施,降低碎米莎草的生态影响。
010302防治实践:以某地区为例防治措施通过人工拔除、化学除草等方法进行综合防治,有效控制了碎米莎草的繁殖和生长。
防治效果经过防治实践,碎米莎草的数量明显减少,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某地区碎米莎草的分布与危害生长,导致其广泛分布在水稻田中,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严重威胁。
成功案例分析成功案例一成功案例二防治碎米莎草的关键在于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人工拔除、化学除草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