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消毒技术-畜禽尸体的消毒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11
生猪养殖场的常规消毒工作一、畜禽舍的消毒管理为避免尘土及微生物飞扬,清扫时应先用水或消毒液喷洒,然后对畜禽舍进行清扫。
畜禽舍清扫干净后,即可用消毒药喷洒或薰蒸。
消毒按一定顺序进行,一般从离门远开始,以墙壁、顶棚、地面的顺序喷洒,关门窗2-3小时,然后打开通风换气,再用清水冲洗料槽、地面等。
二、饮水和空气消毒使用水槽的养殖场要经常换水,保持清洁,水槽定期消毒。
通风换气是空气消毒最简便、减少空气中细菌数最有效的方法。
三、养殖场消毒池的管理养殖场场区出入口处设置与门同宽,长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内放2-3%的火碱溶液或5%来苏尔溶液和草包,以便人、车进出时进行车底和轮胎的消毒。
消毒液注意更换,一般不超过1周。
四、粪便的消毒管理粪便常用的消毒方法有:1、掩埋法:将粪便与漂白粉或新鲜生石灰混合,然后深埋地下,深度2米左右。
2、焚烧法:只限于患烈性传染病的畜禽粪便。
3、堆积发酵。
五、污水的消毒如污水量小,可拌洒在粪中堆积发酵;如水源被污染,每立方米水,加入漂白粉8-10克,充分搅匀,数日后方可启用。
六、尸体处理1、掩埋法:此法简单,但不彻底。
2、焚烧法:是销毁尸体、消灭病原体最彻底的方法。
非烈性传染病尸体不常用。
3、发酵法:将尸体抛入坑内,利用生物热的方法发酵,达到消毒灭菌作用。
将尸体投入坑内,盖封木盖,经3-5个月发酵后,即可完全腐败分解。
七、人员的消毒管理1、饲养员进入畜禽舍时,应穿专用工作服,胶鞋,并对其定期消毒。
工作服煮沸消毒,胶鞋用3-5%来苏尔浸泡。
2、饲养员除工作需要外,不准在不同区域或栋舍之间相互走动,工具不得互相借用。
3、所有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坚持场区门前踏3%火碱池,更衣室更衣,消毒液洗手,生产区门前消毒池及各畜禽舍门前消毒(盆),消毒后方可入内的消毒制度。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Code for the bio-safety disposal Of carcassesand by-productsfrom diseased livestock and poultry GB 16548――1996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的销毁、化制、高温处理和化学处理的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畜禽饲养场、肉类联合加工厂、定点屠宰点和畜禽运输及肉类市场等.2 处理对象2.1 猪、牛、羊、马、驴、骡、驼、兔及鸡、火鸡、鸭、鹅患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和中毒性疾病的肉尸除去皮毛、内脏和蹄及其产品内脏、血液、骨、蹄、角和皮毛.2.2 其他动物病害肉尸及其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参照本标准执行.3 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3.1 销毁3.1.1 适用对象确认为炭疽、鼻疽、牛瘟、牛肺疫、恶性水肿、气肿疽、狂犬病、羊肺疫、羊肠毒血症、肉毒梭菌中毒症、马流行性淋巴管炎、马传染性贫血病、马鼻腔肺炎、马鼻气管炎、蓝舌病、非洲猪瘟、猪瘟、口蹄疫、猪传染性水疱病、猪密螺旋体痢疾、急性猪丹毒、牛鼻气管炎、粘膜病、钩端螺旋体病已黄染肉尸、李氏杆菌病、布鲁氏菌病、鸡新城疫、马立克氏病、鸡瘟禽流感、小鹅瘟,鸭瘟、兔病毒性出血症、野兔热、兔产气荚膜梭菌病等传染病和恶性肿瘤或两个器官发现肿瘤的病畜禽整个尸体;从其他患病畜禽各部分割除下来的病变部分和内脏.3.1.2 操作方法下述操作中,运送尸体应采用密闭的容器.3.1.2.1 湿法化制利用湿化机,将整个尸体投入化制熬制工业用油.3.1.2.2 焚毁将整个尸体或割除下来的病变部分和内脏投入焚化炉中烧毁炭化.3.2 化制3.2.1 适用对象凡病变严重、肌肉发生退行性变化的除3.1.1传染病以外的其他传染病、中毒性疾病、囊虫病、旋毛虫病及自行死亡或不明原因死亡的畜禽整个尸体或肉尸和内脏.3.2.2 操作方法利用干化机,将原料分类,分别投入化制.亦可使用3.1 2.1方法化制.3.3 高温处理3.3.1 适用对象猪肺疫、猪溶血性链球菌病、猪副伤寒、结核病、副结核病,禽霍乱、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羊痘、山羊关节炎脑炎、绵羊梅迪/维斯那病、弓形虫病、梨形虫病、锥虫病等病畜的肉尸和内脏.确认为3.1.1传染病病畜禽的同群畜禽以及怀疑被其污染的肉尸和内脏.3.3.2 操作方法3.3.2.1 高压蒸煮法把肉尸切成重不超过2kg、厚不超过8cm的肉块,放在密闭的高压锅内,在112kPa压力下蒸煮1.5~2 h.3.3.2.2 一般煮沸法将肉尸切成3.3.2.1规定大小的肉块,放在普通锅内煮沸2~2.5h从水沸腾时算起.4 病畜寓产品的无害化处理4.1 血液4.1.1 漂白粉消毒法用于3.1.1条中的传染病以及血液寄生虫病病畜禽血液的处理.将1份漂白粉加入4份血液中充分搅匀,放置24h后于专设掩埋废弃物的地点掩埋.4.1.2 高温处理用于3.3.1条患病畜禽血液的处理.将已凝固的血液切划成豆腐方块,放入沸水中烧煮,至血块深部呈黑红色并成蜂窝状时为止.4.2 蹄、骨和角将肉尸作高温处理时剔出的病畜禽骨和病畜的蹄、角放入高压锅内蒸煮至骨脱胶或脱脂时止.4.3 皮毛4.3.1 盐酸食盐溶液消毒法用于被3.1.1疫病污染的和一般病畜的皮毛消毒.用2.5%盐酸溶液和15%食盐水溶液等量混合,将皮张浸泡在此溶液中,并使液温保持在30℃左右,浸泡40h,皮张与消毒液之比为1:lOm/V.浸泡后捞出沥干,放入2%氢氧化钠溶液中,以中和皮张上的酸,再用水冲洗后晾干.也可按100mL 25%食盐水溶液中加入盐酸1mL配制消毒液,在室温15℃条件下浸泡48h,皮张与消毒液之比为1:4.浸泡后捞出沥干,再放入1%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以中和皮张上的酸,再用水冲洗后晾干.4.3.2 过氧乙酸消毒法用于任何病畜的皮毛消毒.将皮毛放入新鲜配制的2%过氧乙酸溶液中浸泡30min,捞出,用水冲洗后晾干.4.3.3 碱盐液浸泡消毒用于同3.1.1疫病污染的皮毛消毒.将病皮浸入5%碱盐液饱和盐水内加5%烧碱中,室温17~20℃浸泡24h,并随时加以搅拌,然后取出挂起,待碱盐液流净,放入5%盐酸液内浸泡,使皮上的酸碱中和,捞出,用水冲洗后晾干. 4.3.4 石灰乳浸泡消毒用于口蹄疫和螨病病皮的消毒. 制法:将1份生石灰加1份水制成熟石灰,再用水配成10%或5%混悬液石灰乳. 口蹄疫病皮,将病皮浸入10%石灰乳中浸泡2h;螨病病皮,则将皮浸入5%石灰乳中浸泡12h,然后取出晾干.4.3.5 盐腌消毒用于布鲁氏菌病病皮的消毒. 用皮重15%的食盐,均匀撒于皮的表面.一般毛皮腌制两个月,胎儿毛皮腌制三个月4.4 病畜鬃毛的处理将鬃毛于沸水中煮沸2~2.5h. 用于任何病畜的鬃毛处理.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动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农业部动物检疫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仰惠芬、杨承谕、郑志刚.。
病死畜禽尸体处理方法7.4.1病死家禽的处理与利用方法(1)深埋法深埋法是将病死家禽埋人土壤中,在厌氧的条件下,通过肠道微生物及细菌酶的影响,发生腐败分解,可将大部分病原菌杀死。
用于深埋的坑要求深 1.2~1.5m,同时在尸体入坑前后各撒一层生石灰才能予以掩埋。
(2)焚烧法及高温煮沸法此法用于处理因患畜共患病而死的畜禽。
焚烧是将病死家禽尸体置于火中使其火化,从而杀死病原体。
在选择焚烧炉时要注意焚烧效率,为避免污染环境可选用二次燃烧装置。
而高温煮沸法是将尸体置于水中煮沸,一般100度的普通锅即可,不仅可彻底消毒,还可保留部分产品。
(3)饲料化利用方式病死家禽仍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尤其含有大量氨基酸平衡的蛋白质,将其彻底消毒后,可获得优质的蛋白质饲料。
可通过蒸煮干燥机对传染病致死的家禽进行高温、高压彻底灭菌处理,然后干燥、粉碎可获得优质的肉骨粉。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饲料不能用于生产猪饲料的企业,但可以用在其他的如猫、狗或其他特养型动物(比如龟、鳄鱼等)的饲料;也可将制备的粗蛋白经水解后制成氨基酸,作为动物饲料进行资源利用。
7.4.2病死家禽的污染防治建议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因病致死的畜禽养殖产品,一旦出现疫情,对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专业户生产将产生较大影响,而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不当,不仅会严重污染地表水体,也会给群众生活健康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鉴于台山市畜禽养殖总量较大、畜禽病害暴发风险也较大,妥善处置好病死畜禽尸体的工作需认真开展。
(1)应建设集中病死畜禽处理场。
应在当地养殖场比较集中、养殖数量较大、且远离水源和人类生活区的地方进行选址建设。
(2)病死畜禽尸体要及时处理,严禁随意丢弃,严禁出售或作为饲料再利用。
(3)畜禽致死方式多样,为防止高治病性禽流感疫情的传播,病死尸体的处理与处置应当符合《高治病性禽流感疫情处置技术规范》的规定。
(4)应加快病死畜禽收集转运站建设。
病死畜禽收集转运站应结合畜禽粪便收集转运站的建设,有效利用场地、工具和人员,收集的病死畜禽运往附近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
畜禽无害化处理标准流程今天咱们来唠唠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标准流程,这可是个很重要的事儿呢,关系到咱们的环境、健康,还有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哦。
一、什么是畜禽无害化处理。
首先呢,咱们得知道啥叫畜禽无害化处理。
简单来说,就是对那些生病死了的、或者因为某些原因不能正常进入市场的畜禽,用科学的方法处理,让它们不会传播疾病,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这就像是给畜禽安排一个“体面的告别”,既保护了我们人类,也保护了整个生态系统。
为啥要这么做呢?你想啊,如果生病的畜禽随便乱丢,那些病菌就会到处传播,可能会让其他健康的畜禽也生病,然后我们人类吃了这些生病畜禽的肉或者接触到它们,也会生病的。
而且,要是尸体腐烂发臭,那周围的环境得多难闻啊,土壤、水源都会被污染的。
二、处理前的准备工作。
1. 人员防护。
处理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工作人员可得保护好自己。
要穿上专门的工作服,就像那种防护服一样,还有手套、口罩、护目镜之类的。
这就像超级英雄的装备一样,防止那些病菌、脏东西沾到自己身上。
毕竟那些生病的畜禽身上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病菌,一不小心就会被感染啦。
2. 工具和场地准备。
我们得有合适的工具,比如说专门的搬运工具,像担架之类的,用来搬运畜禽尸体。
还有处理的场地要选好,要远离居民区、水源地,而且要通风良好。
场地还要进行消毒处理呢,就像给房子大扫除一样,用消毒剂把每个角落都喷一喷,杀死那些潜在的病菌。
三、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标准流程。
1. 收集。
如果是养殖场发现有畜禽死亡了,要尽快把它们收集起来。
不能让尸体在养殖场里放太久,那样病菌滋生得更快。
收集的时候要小心,尽量保持尸体的完整,不要弄破了,要是破了,里面的脏东西流出来就更不好处理了。
2. 运输。
运输过程也很关键哦。
要用专门的运输车辆,这种车辆也是要经过消毒的。
而且在运输途中,要防止畜禽尸体掉落或者泄漏。
就像我们带着宝贝一样,要稳稳当当的。
如果在运输过程中不小心泄露了,那一路可就成了病菌传播的路线了,多可怕呀。
涉疫村畜禽养殖场(户)消杀和病死畜禽无
害化工作方案
为做好涉疫村畜禽养殖场消杀工作,科学防范人畜交叉感染,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工作专班
成立畜禽养殖场消杀工作指导组,负责指导全县做好涉疫村畜禽养殖场消杀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主要职能
具体负责涉疫村庄畜禽养殖场环境消杀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督导落实;病死畜禽收集、转运、无害化处理,指导养殖场(户)病死畜禽尸体暂存与消毒。
三、严格落实消毒制度
1、养殖场要对进入车辆、人员进行严格消毒。
2、生活区、办公区及其周围环境每天清扫消毒一次。
3、生产区道路、环境、畜禽舍空地每天消毒一次。
带畜禽消毒每周 2 次。
4、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穿戴经过消毒的工作服、工作帽,脚踏消毒垫消毒,洗手盆洗手消毒。
5、养殖场至少备有两种以上的消毒药物,不同品种的消毒药物应交替使用。
6、消毒药物可选用火碱、生石灰、含碘消毒剂、含氯消毒剂、醛类消毒剂、季胺盐类消毒剂等。
四、病死畜禽尸体暂存和消毒
养殖场(户)发生病死畜禽,尸体要使用密闭容器(如密闭塑料袋、装尸袋)保存,外包装消毒,等待无害化处理厂收集、转运,有条件可冷冻保存。
五、个人防护
消毒人员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收集人员采取二级防护,穿戴KN95/N95 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长袖橡胶手套、长筒胶鞋、护目镜。
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动物养殖场消毒制
度
引言概述:
动物养殖场是现代农业中重要的环节之一,而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则是保障动物养殖场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消毒制度的必要性、消毒方法、消毒频率、无害化处理和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消毒制度的必要性
1.1 提高动物养殖场卫生水平
1.2 预防动物疾病传播
1.3 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二、消毒方法
2.1 物理消毒方法: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
2.2 化学消毒方法:氯消毒、过氧化氢消毒
2.3 生物消毒方法:利用好氧菌、厌氧菌进行消毒
三、消毒频率
3.1 定期消毒:每周对养殖场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3.2 特殊情况下的消毒:如发生疫情或者疾病传播时,需要加大消毒频率
3.3 饲料、水源等容易受污染的地方需要增加消毒频率
四、无害化处理
4.1 废弃消毒剂的处理:不能直接排放,需要经过处理后无害化排放
4.2 废弃消毒物品的处理:如消毒布、器具等,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4.3 废弃动物尸体的处理:采取专业的无害化处理方式,防止传染病传播
五、监督管理
5.1 定期检查消毒情况:由相关部门定期检查养殖场的消毒情况
5.2 强化培训:对养殖场工作人员进行消毒知识培训,提高其消毒操作水平
5.3 加强宣传教育:向养殖场主、工作人员宣传消毒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消毒意识
综上所述,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对于动物养殖场的卫生安全至关重要,惟独做好消毒工作,才干保障动物健康,生产出安全的畜产品,维护农业生产秩序。
希翼相关部门和养殖场主能够重视消毒工作,加强管理,共同维护动物养殖场的卫生安全。
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动物养殖场消毒制度一、背景介绍动物养殖场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肉类需求的重要环节。
然而,动物养殖场中存在着疾病传播和病原菌滋生的风险。
为了保障动物养殖场的卫生安全,消毒制度和无害化处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物养殖场消毒制度的标准格式。
二、消毒制度的目的和范围1. 目的:确保动物养殖场环境的卫生安全,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保障养殖动物的健康和食品安全。
2. 范围:适合于所有动物养殖场,包括禽畜养殖场、水产养殖场等。
三、消毒制度的要求和流程1. 消毒要求:(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不同的病原菌和环境条件,选择具有广谱杀菌作用、低毒性、无残留物的消毒剂。
(2)消毒剂使用量:根据养殖场的大小和污染程度,合理计算消毒剂的使用量。
(3)消毒剂浓度:根据消毒剂的说明书,控制消毒剂的浓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4)消毒时间:根据病原菌的特性和消毒剂的要求,确定合适的消毒时间。
2. 消毒流程:(1)清洁预处理:在消毒之前,对养殖场进行彻底清洁,清除污物和有机物。
(2)消毒操作:按照消毒剂的说明书,将消毒剂稀释至合适的浓度,喷洒或者涂抹在养殖场的各个部位,确保充分覆盖。
(3)消毒时间:根据消毒剂的要求,保持一定的接触时间,以确保病原菌被有效杀灭。
(4)清洗后处理:消毒结束后,对养殖场进行彻底清洗,清除残留的消毒剂。
四、无害化处理制度的目的和范围1. 目的:将动物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 范围:适合于动物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粪便、尸体等有害物质的处理。
五、无害化处理制度的要求和流程1. 无害化处理要求:(1)分类处理:根据不同的有害物质,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如堆肥处理、沼气发酵等。
(2)无害化处理剂:选择合适的无害化处理剂,加速有害物质的分解和转化过程。
(3)处理设施:建立适当的处理设施,确保无害化处理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畜禽场对死亡畜禽身体的处理原则
畜禽场对死亡畜禽身体的处理原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及时处理:一旦发现畜禽死亡,应该及时将其身体移出存放区,以防止交叉感染和传播疾病。
2. 隔离消毒:将死亡畜禽身体单独隔离,避免接触其他健康的畜禽。
隔离区域应该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原体的残留。
3. 安全处理:处理死亡畜禽身体时,需要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例如戴手套、口罩和防护服,以保护工作人员免受潜在的疾病威胁。
4. 合理处置:畜禽场通常会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来处理死亡畜禽身体。
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焚烧、埋葬、化制、填埋或供食用动物食用。
5. 排查原因:死亡畜禽的尸体可能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有助于排查疾病或其它异常情况的原因。
因此,应该对死亡畜禽进行适当的检查,以确定死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总的来说,处理死亡畜禽身体的原则是安全、卫生和环保。
畜禽场应该建立相关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范,严格执行相关的卫生防疫措施,以确保健康畜禽的生产和消费安全。
病死畜禽尸体处理方法7.4.1病死家禽的处理与利用方法(1)深埋法深埋法是将病死家禽埋人土壤中,在厌氧的条件下,通过肠道微生物及细菌酶的影响,发生腐败分解,可将大部分病原菌杀死。
用于深埋的坑要求深 1.2~1.5m,同时在尸体入坑前后各撒一层生石灰才能予以掩埋。
(2)焚烧法及高温煮沸法此法用于处理因患畜共患病而死的畜禽。
焚烧是将病死家禽尸体置于火中使其火化,从而杀死病原体。
在选择焚烧炉时要注意焚烧效率,为避免污染环境可选用二次燃烧装置。
而高温煮沸法是将尸体置于水中煮沸,一般100度的普通锅即可,不仅可彻底消毒,还可保留部分产品。
(3)饲料化利用方式病死家禽仍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尤其含有大量氨基酸平衡的蛋白质,将其彻底消毒后,可获得优质的蛋白质饲料。
可通过蒸煮干燥机对传染病致死的家禽进行高温、高压彻底灭菌处理,然后干燥、粉碎可获得优质的肉骨粉。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饲料不能用于生产猪饲料的企业,但可以用在其他的如猫、狗或其他特养型动物(比如龟、鳄鱼等)的饲料;也可将制备的粗蛋白经水解后制成氨基酸,作为动物饲料进行资源利用。
7.4.2病死家禽的污染防治建议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因病致死的畜禽养殖产品,一旦出现疫情,对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专业户生产将产生较大影响,而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不当,不仅会严重污染地表水体,也会给群众生活健康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鉴于台山市畜禽养殖总量较大、畜禽病害暴发风险也较大,妥善处置好病死畜禽尸体的工作需认真开展。
(1)应建设集中病死畜禽处理场。
应在当地养殖场比较集中、养殖数量较大、且远离水源和人类生活区的地方进行选址建设。
(2)病死畜禽尸体要及时处理,严禁随意丢弃,严禁出售或作为饲料再利用。
(3)畜禽致死方式多样,为防止高治病性禽流感疫情的传播,病死尸体的处理与处置应当符合《高治病性禽流感疫情处置技术规范》的规定。
(4)应加快病死畜禽收集转运站建设。
病死畜禽收集转运站应结合畜禽粪便收集转运站的建设,有效利用场地、工具和人员,收集的病死畜禽运往附近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
畜禽场对死亡畜禽身体的处理原则
畜禽场对于死亡畜禽身体的处理原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及时处理:对于死亡畜禽,畜禽场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不得
放任不理或堆放在场地上。
及时处理可以减少对环境和其他动物的污染和
传染风险。
2.防止传染:畜禽场在处理死亡畜禽身体时,应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以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这包括穿着专门的防护服和手套、消毒工具和设备,以及遵循相应的传染病处理程序。
3.安全处置:畜禽场应将死亡畜禽身体安全处置,防止其对人类和环
境造成危害。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焚烧、埋葬、堆肥和高温处理等。
这些
处理方法既可以防止疾病传播,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无害化利用:在确保安全处置的前提下,畜禽场还应优先考虑无害
化利用死亡畜禽身体。
例如,可以将其用作有机肥料,用于农田或蔬菜种植,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此外,还可以通过高温处理将其转化为生物质
能源,用于发电或供热等。
5.符合法律法规:畜禽场在处理死亡畜禽身体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
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处理过程合法合规。
这包括按照当地环境保护要求进
行处理、办理相关手续并报备、遵循环境保护税收政策等。
总之,畜禽场对死亡畜禽身体的处理原则是及时处理、防止传染、安
全处置、无害化利用和符合法律法规。
这些原则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
防止疾病传播、利用资源、维护公共卫生和遵守法律法规。
死猪无害化处理方法死猪无害化处理方法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畜禽养殖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然而,养殖业在过程中难免会面临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动物的死亡处理问题。
为了避免死猪死亡后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我们需要进行科学的无害化处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死猪无害化处理方法。
1. 窖坑掩埋法:窖坑掩埋法是指将死猪尸体放入深达2-3米的坑中,然后用土壤将尸体埋葬。
这种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土壤,最好是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和肥力的土壤,以便尸体能够被自然分解。
- 坑的深度至少应达到2-3米,以确保尸体不会被其他动物发现并挖掘。
- 注意与水源的距离,以防止尸体中的有害物质渗入水源,对水质造成污染。
2. 高温消毒法:高温消毒法是指将死猪尸体放入高温消毒设备中进行处理。
这种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适当的高温消毒设备,确保能够将尸体完全无害化处理。
- 控制好温度和时间,确保能够彻底消灭死猪尸体中的病菌和病毒,避免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 处理后的残渣应经过综合利用,如作为有机肥料等。
3. 生物发酵法:生物发酵法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死猪尸体进行发酵处理。
这种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适当的微生物菌种,以确保能够迅速分解尸体。
- 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通风等。
- 控制好发酵的时间和过程,确保能够彻底分解尸体,并避免发酵产生的臭味扩散到周围环境。
4. 热压法:热压法是指将死猪尸体放入高温高压设备中进行处理。
这种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适当的高温高压设备,确保能够将尸体完全无害化处理。
- 控制好温度和压力,确保能够彻底分解尸体,并杀灭其中的病菌和病毒。
- 处理后的残渣应经过综合利用,如作为有机肥料等。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可以选用,如溶解法、燃烧法等,具体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进行。
总之,对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必要措施。
养殖场中尸体处理和无害化处理方法养殖业在现代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环境和卫生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养殖场中动物尸体的处理。
正确处理动物尸体对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至关重要,所以寻找合适的处理方法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养殖场中尸体处理和无害化处理的几种方法。
1. 埋葬埋葬是最常见的尸体处理方式之一。
养殖场通常选择合适的土地,将动物尸体掩埋于地下。
这种方法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能有效防止病原体传播。
然而,埋葬需要消耗较多的土地资源,并且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埋葬地点和密封尸体。
2. 焚烧焚烧是另一种常见的尸体处理方式。
通过将动物尸体放入专用的焚烧炉中,高温可以迅速将尸体燃烧成灰烬。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杀死病原体,减少它们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威胁。
但是,焚烧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设备投入,并且燃烧产生的废气和灰渣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在选择焚烧方法时需要考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3. 深埋处理深埋处理是一种将动物尸体埋入地下较深处的处理方式。
与普通的埋葬方式不同,深埋通常需要将尸体放入地下几米甚至数十米深的地层。
这种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尸体暴露在地表的时间,减少它们对环境的污染。
然而,深埋处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机械和时间,成本较高。
4. 发酵堆肥发酵堆肥是将动物尸体与秸秆、麦麸等有机物质一起混合,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尸体分解、发酵成肥料的过程。
这种方法具有环保和资源回收的特点,可以将尸体转变成有机肥料,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
但是,堆肥过程需要注意控制温度、湿度和氧气供应等因素,以防止产生臭味和病原体滋生。
5. 生物转换生物转换是一种将动物尸体通过昆虫或蛆虫的作用进行分解的方法。
这些昆虫(如蚂蚁、苍蝇等)以尸体为食,通过分解作用将尸体快速转化为营养物质。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环保和资源回收的特点。
然而,生物转换需要精确控制昆虫数量和生态平衡,以防止昆虫扩散和对其他环境造成破坏。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尸体处理方式外,还有一些创新的处理方法正在被探索和应用,如微生物处理、气化和分解器处理等。
养殖场消毒技术2畜禽尸体的消毒处理畜禽的尸体含有较多的病原微生物,也容易分解腐败,散发恶臭,污染环境。
特别是发生传染病的病死畜禽的尸体,处理不善,其病原微生物会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造成疾病的传播与蔓延。
因此,必须及时地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尸体,坚决不能图私利而出售。
一、焚烧法焚烧也是一种较完善的方法,但不能利用产品,且成本高,故不常用。
但对一些危害人、畜健康极为严重的传染病病畜的尸体,仍有必要采用此法。
焚烧时,先在地上挖一十字形沟(沟长约2 . 6 米,宽0.6 米,深0.5 米),在沟的底部放木柴和干草作引火用,于十字沟交叉处铺上横木,其上放置畜尸,畜尸四周用木柴围上,然后洒上煤油焚烧,尸体烧成黑炭为止。
或用专门的焚烧炉焚烧。
二、高温处理法此法是将畜禽尸体放入特制的高温锅(温度达150℃)或有盖的大铁锅熬煮,达到彻底消毒的目的。
鸡场也可用普通大锅,经100 ℃以上的高温熬煮处理。
此法可保留一部分有价值的产品,但要注意熬煮的温度和时间,必须达到消毒的要求。
三、土埋法是利用土壤的自净作用使其无害化。
此法虽简单但不理想,因其无害化过程缓慢,某些病原微生物能长期生存,从而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并会造成二次污染,所以不是最彻底的无害化处理方法采用土埋法,必须遵守卫生要求,埋尸坑远离畜舍、放牧地、居民点和水源,地势高燥,尸体掩埋深度不小于2m 。
掩埋前在坑底铺上2~5 厘米厚的石灰,尸体投入后,再撒上石灰或洒上消毒药剂,埋尸坑四周最好设栅栏并做上标记。
四、发酵法将尸体抛入尸坑,利用生物热的方法进行发酵,从而起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尸坑一般为井式,深达9 ~10 米,直径2 ~3 米,坑口有一个木盖,坑口高出地面30 厘米左右。
将尸体投入坑,堆到距坑口1 . 5 米处,盖封木盖,经3~5 个月发酵处理后,尸体即可完全腐败分解。
在处理畜尸时,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将病畜的排泄物、各种废弃物等一并进行处理,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一、技术背景随着畜牧业快速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不断提高,动物组织、病死猪以及非正常死亡的畜禽动物尸体增多,已成为影响当前食品安全、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如果处置不当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传染疾病,直接威胁着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如何有效处理病死动物已成为当前畜牧业发展乃至社会发展遇到的新难题,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环境友好、经济可行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已迫在眉睫。
目前对动物组织及非正常死亡的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主要有三种方法,即焚烧、深埋、高温高压处理法.1、焚烧处理:焚烧不但设备成本高,一台焚烧设备一般在30万以上,处理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灰尘、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化物等污染物,对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焚烧的运行成本较高,例如焚烧一头100公斤重死猪消耗能源成本约50元左右,且还不包括人工费.2、深埋处理:此法对于规模养殖场根本不适用。
按照规定,死猪至少埋入2米以下的坑中,撒上生石灰后覆盖。
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问题:1)。
规模养殖场由于几乎每天有病死动物,没有那么多地方挖来埋掉,按照要求挖2米深的坑,一次操作至少需要人工费100元以上;2).实际操作中挖坑的深度很少超过1米,对防疫要求不合格。
3)。
灭菌不彻底,易产生二次污染和病菌再次传播,且对地下水、土壤等自然环境都会造成污染。
因此,现在演变成了化解池,将死猪置于污水或化学药剂中自然分解;耗时长,效率低,环境恶劣。
3、高温高压法:以台湾生产的整套系统生产有机肥料为例,存在以下问题:1)。
设备投入成本很大,每套至少40万以上;2.)规模养殖场无法满足处理的数量,而设备无论多少都需要相同的加温与发酵成本,处理成本很高;3).处理一次需要3天左右,无法将每天随时的病死动物随时处理,还需要建设配套冷库。
本公司开发的处理方法利用堆肥技术和菌种的强力分解作用,同时结合机械破碎,以扩大接触面,从而高效低成本分解处理动物尸体。
本技术彻底解决上述常用三种方法存在的问题,具有明显的优势,以年产万头猪场或年出栏50万羽家禽为例对比:1.占地面积小:30-50平方米全封闭碾碎处理区,加上500平方米的分解区,总面积600平方米左右,与其他技术比较减少60%;2。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是为了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扩散,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以及保护环境和公共卫生而制定的。
本规范详细规定了病死动物尸体及相关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方法的技术工艺和操作注意事项,包括焚烧法、化制法、掩埋法和发酵法。
一、焚烧法焚烧法是指在焚烧容器内,使动物尸体及相关动物产品在富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或热解反应的方法。
焚烧法具有高效、快速、彻底的特点,能够彻底杀灭病原体,减少病死动物尸体及相关动物产品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进行焚烧时,应注意以下操作注意事项:1. 确保焚烧容器的安全性和密封性,防止有害气体和灰尘泄漏。
2. 控制燃烧温度和时间,确保动物尸体及相关动物产品完全燃烧。
3. 对焚烧灰烬进行妥善处理,不得随意倾倒或填埋。
二、化制法化制法是指在密闭的高压容器内,通过向容器夹层或容器通入高温饱和蒸汽,在干热、压力或高温、压力的作用下,处理动物尸体及相关动物产品的方法。
化制法具有杀灭病原体、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的特点。
进行化制时,应注意以下操作注意事项:1. 确保高压容器的的安全性和密封性,防止有害气体和蒸汽泄漏。
2. 控制高温饱和蒸汽的温度和压力,确保动物尸体及相关动物产品彻底处理。
3. 对处理后的产品进行妥善处理,不得随意倾倒或使用。
三、掩埋法掩埋法是指按照相关规定,将动物尸体及相关动物产品投入化尸窖或掩埋坑中并覆盖、消毒,发酵或分解动物尸体及相关动物产品的方法。
掩埋法是一种简单、经济的处理方法,适用于少量病死动物尸体的处理。
进行掩埋时,应注意以下操作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掩埋,远离公共场所、动物饲养场、屠宰场、交易市场、饮用水源地、河流等地区。
2. 确保掩埋坑的深度和防渗、防漏措施,防止动物尸体及相关动物产品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3. 对掩埋后的场所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病原体传播。
四、发酵法发酵法是指将动物尸体及相关动物产品与稻糠、木屑等辅料按要求摆放,利用动物尸体及相关动物产品产生的生物热或加入特定生物制剂,使动物尸体及相关动物产品发酵或分解的方法。
畜禽场对死亡畜禽身体的处理原则以畜禽场对死亡畜禽身体的处理原则为标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安全与卫生处理原则在畜禽场中,对于死亡畜禽身体的处理,首要考虑的是安全与卫生问题。
遵循以下原则:1. 及时发现和处理:一旦发现死亡畜禽,应立即将其移出饲养区域,以防止其对其他健康畜禽的传染。
2. 隔离处理:将死亡畜禽隔离放置在专门的处理区域,以防止疾病的扩散和传播。
3. 个体处理:对每只死亡畜禽进行单独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二、环境保护处理原则在处理死亡畜禽身体时,也需要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遵循以下原则:1. 尽量减少污染:在处理过程中,采取措施减少尸体表面的脏物和污染物的外溢,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妥善处理排泄物:将死亡畜禽的排泄物与尸体分开收集,采取合适的方式妥善处理,避免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3. 科学处置:根据当地的环保法规和政策,采取合适的方式处理死亡畜禽的尸体,如焚烧、掩埋或通过特定的处理设备进行处理。
三、资源利用处理原则在处理死亡畜禽身体时,还应考虑资源利用的问题,遵循以下原则:1. 充分利用有价值的部分:对于死亡畜禽的身体,如皮毛、骨骼等有价值的部分可以进行回收利用,如制作肥料、骨粉等。
2. 科学处理废弃物:对于无法回收利用的部分,应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3. 合理分配资源:在资源利用过程中,要合理分配各种资源,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四、疫病防控处理原则对于死亡畜禽身体的处理,还要考虑疫病防控的问题,遵循以下原则:1. 防止疫情扩散:在处理过程中,要采取防护措施,避免疫情通过尸体传播给其他健康畜禽。
2. 消毒处理:在处理死亡畜禽的过程中,要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病原体,减少疫情的传播风险。
3. 监测和报告:在发现死亡畜禽时,要及时进行疫情监测和报告,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阻止疫情的蔓延。
畜禽场对死亡畜禽身体的处理原则主要包括安全与卫生处理原则、环境保护处理原则、资源利用处理原则和疫病防控处理原则。
养殖场消毒技术2畜禽尸体的消毒处理畜禽的尸体含有较多的病原微生物,也容易分解腐败,散发恶臭,污染环境。
特别是发生传染病的病死畜禽的尸体,处理不善,其病原微生物会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造成疾病的传播与蔓延。
因此,必须及时地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尸体,坚决不能图私利而出售。
一、焚烧法焚烧也是一种较完善的方法,但不能利用产品,且成本高,故不常用。
但对一些危害人、畜健康极为严重的传染病病畜的尸体,仍有必要采用此法。
焚烧时,先在地上挖一十字形沟(沟长约2 . 6 米,宽0.6 米,深0.5 米),在沟的底部放木柴和干草作引火用,于十字沟交叉处铺上横木,其上放置畜尸,畜尸四周用木柴围上,然后洒上煤油焚烧,尸体烧成黑炭为止。
或用专门的焚烧炉焚烧。
二、高温处理法此法是将畜禽尸体放入特制的高温锅(温度达150℃)或有盖的大铁锅熬煮,达到彻底消毒的目的。
鸡场也可用普通大锅,经100 ℃以上的高温熬煮处理。
此法可保留一部分有价值的产品,但要注意熬煮的温度和时间,必须达到消毒的要求。
三、土埋法是利用土壤的自净作用使其无害化。
此法虽简单但不理想,因其无害化过程缓慢,某些病原微生物能长期生存,从而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并会造成二次污染,所以不是最彻底的无害化处理方法采用土埋法,必须遵守卫生要求,埋尸坑远离畜舍、放牧地、居民点和水源,地势高燥,尸体掩埋深度不小于2m 。
掩埋前在坑底铺上2~5 厘米厚的石灰,尸体投入后,再撒上石灰或洒上消毒药剂,埋尸坑四周最好设栅栏并做上标记。
四、发酵法将尸体抛入尸坑,利用生物热的方法进行发酵,从而起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尸坑一般为井式,深达9 ~10 米,直径2 ~3 米,坑口有一个木盖,坑口高出地面30 厘米左右。
将尸体投入坑,堆到距坑口1 . 5 米处,盖封木盖,经3~5 个月发酵处理后,尸体即可完全腐败分解。
在处理畜尸时,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将病畜的排泄物、各种废弃物等一并进行处理,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污水与粪便的处理消毒一、污水的消毒被病原体污染的污水,可用沉淀法、过滤法、化学药品处理法等进行消毒。
比较实用的是化学药品消毒法。
方法是先将污水处理池的出水管用一木闸门关闭,将污水引人污水池后,加人化学药品(如漂白粉或生石灰)进行消毒。
消毒药的用量视污水量而定(一般1 升污水用2 ~5 克漂白粉)。
消毒后,将闸门打开,使污水流出。
二、粪便的消毒处理畜禽粪便中含有一些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尤其是患有传染病的畜禽,病原微生物数量更多。
如果不进行消毒处理,容易造成污染和传播疾病。
因此,畜禽粪便应该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1 .焚烧法此种方法是消灭一切病原微生物最有效的方法,故用于消毒一些危险的传染病病畜的粪便(如炭疽、马脑脊髓炎、牛瘟、禽流感等)。
焚烧的方法是在地上挖一个壕,深75 厘米,宽75 ~100 厘米。
在距壕底40~50 厘米处加一层铁梁(要较密些,否则粪便容易落下),在铁梁下面放置木材等燃料,在铁梁上放置欲消毒的粪,如果粪便太湿,可混合一些干草,以便迅速烧毁。
此种方法能损失有用的肥料,并且需要用很多燃料,故很少应用。
2 .化学药品消毒法消毒粪便用的化学药品应含有2 %~5 %的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20%石灰乳,但是此种方法既麻烦,又难达到消毒的目的,故实践中不常用。
3 .掩埋法将污染的粪便与漂白粉或新鲜的生石灰混合,然后深埋于地下,埋的深度应达2 米左右,此种方法简便易行,在目前条件下实用。
但病原微生物经地下水散布以及损失肥料是其缺点。
4 .生物热消毒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粪便消毒法,应用这种方法,能使非芽抱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粪便变为无害,且不丧失肥料的应用价值。
粪便的生物热消毒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发酵池法,另一种为堆粪法。
( 1 )发酵池法、此法适用于大量饲养畜禽的农牧场,多用于稀薄粪便(如牛、猪粪)的发酵。
设备为距农场200 ~250 米以外无居民、河流、水井的地方挖2 个或2 个以上的发酵池(池的数量和大小决定于每天运出的粪便数量)。
池可筑成方形或圆形,池的边缘与池底用砖砌后再抹以水泥,使其不透水。
如果土质干枯、地下水位低,可以不用砖和水泥。
使用时先在池底倒一层干粪,然后将每天清除出的粪便垫草等倒入池,直到快满时,在粪便表面铺一层干粪或杂草,上面盖一层泥土封好。
如条件许可,可用木板盖上,以利于发酵和保持卫生。
粪便经上述方法处理后,经过1~3 个月即可掏出作为肥料。
在此期间,每天所积的粪便可倒入另外的发酵池,如此轮换使用。
( 2 )堆粪法此法适用于干固粪便(如马、羊、鸡粪等)的处理。
在距农牧场100~200 米或以外的地方设一个堆粪场。
堆粪的方法如下:在地面挖一浅沟,深约20 厘米,宽1.5~2 米,长度不限,随粪便多少确定。
先将非传染性的粪便或垫草等堆至厚25 厘米,摆其上堆放欲消毒的粪便、垫草等,高达l.5 ~2米,然后在粪堆外再铺吧上厚10 厘米的非传染性的粪便或垫草,如此堆放3 周~3 个月,即可用以肥田。
当粪便较稀时,应加些杂草,太干时倒入稀粪或加水,使其不稀不干,以促进迅速发酵。
通常处理牛粪时,因牛粪比较稀不易发酵,可以掺马粪或干草,其比例为4 份牛粪加1 份马粪或干草。
带畜(体)消毒饲养畜禽的过程中,畜舍和畜禽的体表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不断的孳生繁殖,达到一定数量,引起畜禽发生传染病。
带畜(体)消毒就是对饲养着畜禽的舍一切物品及畜禽体、空间用一定浓度的消毒液进行喷洒或熏蒸消毒,以清除畜禽舍的多种病原微生物,阻止其在舍积累。
带畜(体)消毒是现代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综合防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畜禽舍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
实践证明,坚持每日或隔日对畜禽群进行喷雾消毒,可以大大减少疫病的发生的可能。
一带畜(体)消毒的作用( 1 )杀灭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能通过空气、饲料、饮水,用具或人体等进入畜禽舍。
通过带畜(体)消毒,可以彻底全面的杀灭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并能杀灭畜禽体表的病原微生物,避免病原微生物在舍积累而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 2 )净化空气带畜(体)消毒,能够有效地降低畜禽舍空气中浮游的尘埃和尘埃上携带的微生物,使舍空气达到净化,减少畜禽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确保畜禽群健康。
( 3 )防暑降温在夏季每天进行喷雾消毒,不仅能够减少畜舍病原微生物含量,而且可以降低舍温度,缓解热应激,减少死亡率。
二、带畜(体)消毒药的选用1 .选用原则( 1 )有广谱的杀菌能力。
( 2 )有较强的消毒能力。
所选用的消毒药能够在短时间杀灭入侵养殖场的病原。
病原一旦侵入动物机体,消毒药将无能为力.同时,消毒能力的强弱也体现在消毒药的穿透能力上。
所以消毒药要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杀灭病原的目的。
( 3 )价格要低廉,使用方便。
养殖场应尽可能地选择低价高效的消毒药。
消毒药的使用应尽可能方便,以降低不必要的开支。
( 4 )性质要稳定,便于贮存。
每个养殖场都贮备有一定数量的消毒药,且消毒药在使用以后还要求可长时间地保持杀菌能力咨这就要求消毒药本身性质稳定,在存放和使用过程中不易被氧化和分解。
( 5 )对畜禽机体毒性要小。
在杀灭病原的同时,不能造成工作人员和畜禽中毒。
( 6 )无腐蚀性和无毒性。
目前,养殖业所使用的养殖设备大多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以在选用消毒药时,特别要注意消毒药的腐蚀性,以免造成畜禽圈舍设备生锈。
同时也应避免消毒引起的工作人员衣物蚀烂、皮肤损伤。
带畜(体)消毒,舍有畜禽存在,消毒药液要喷洒或喷雾或熏蒸,如果毒性大,可能损害畜禽。
( 7 )要不受有机物的影响。
畜禽舍脓汁、血液、机体的坏死组织、粪便和尿液等的存在,往往会降低消毒药物的消毒能力。
所以选择消毒药时,应尽可能选择那些不受有机物影响的消毒药。
( 8 )要无色无味,对环境无污染。
有刺激性气味的消毒药易引起畜禽的应激,有色消毒药不利于圈舍的清洁卫生。
2 .常用的带畜(体)消毒药带畜消毒药物种类较多,如下消毒药效果良好。
( 1 )百毒杀为广谱、速效、长效消毒剂,能杀死细菌、霉菌、病毒、芽孢和球虫等,效力可维持10 ~14 天。
0.015 %百毒杀用于日常预防性带畜消毒,0.025 %百毒杀用于发病季节的带畜消毒。
( 2 )强力消毒灵是一种强力、速效、广谱,对人畜无害、无刺激性和腐蚀性的消毒剂。
易于储运、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不使衣物着色是其最突出的优点。
它对细菌、病毒、霉菌均有强大的杀灭作用。
按比例配制的消毒液,不仅用于带畜消毒,还可进行浸泡、熏蒸消毒。
带畜消毒浓度为0.5 % ~l %。
( 3 )过氧乙酸广谱杀菌剂,消毒效果好,能杀死细菌、病毒、芽孢和真菌0.3 % ~0.5 %溶液带畜消毒,还可用于水果、蔬菜和食品表面消毒。
本品稀释后不能久贮,应现配现用,以免失效。
( 4 )新洁尔灭有较强的除污和消毒作用,可在几分钟杀死多数细菌。
0.1%新洁尔灭溶液用于带体消毒,使用时应避免与阳离子活性剂(如肥皂等)混合,否则会降低效果。
另外还有益康、爱迪伏、百菌毒净、1210、惠昌消毒液、抗毒威等。
3 .带畜(体)消毒的方法( 1 )喷雾法或喷洒法消毒器械一般选用高压动力喷雾器或背负式手摇喷雾器,将喷头高举空中,喷嘴向上以画圆方式先后外逐步喷洒,使药液如雾一样缓慢下落。
要喷到墙壁、屋顶、地面,以均匀湿润和畜禽体表稍湿为宜,不得直喷畜禽体。
喷出的雾粒直径应控制在80 ~120 微米之间,不要小于50 微米。
雾粒过大易造成喷雾不均匀和畜禽舍太潮湿,且在空中下降速度太快,与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尘埃接触不充分,起不到消毒的作用;雾粒太小则易被畜禽吸人肺泡,引起肺水肿,甚至引发呼吸道病。
同时必须与通风换气措施配合起来。
喷雾量应根据畜禽舍的构造、地面状况、气象条件适当增减,一般按50 ~80 毫升/立方米计算。
( 2 )熏蒸法对化学药物进行加热使其产生气体,达到消毒的目的。
常用的药物有食醋或过氧乙酸。
每立方米空间使用5 ~10 毫升的食醋,加1 ~2 倍的水稀释后加热蒸发;30 % ~40 %的过氧乙酸,每立方米用1~3 克,稀释成3 %~5 %溶液,加热熏蒸,室相对湿度要在60 %~80 %。
若达不到此数值,可采用喷热水的办法增加湿度,密闭门窗,熏蒸1 ~2 小时,打开门窗通风。
4 .带畜(体)消毒的注意事项( 1 )消毒前进行清洁带畜(体)消毒的着眼点不应限于畜禽体表,而应包括整个畜禽所在的空间和环境,否则就不能全面杀灭病原微生物。
先对消毒的畜禽舍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洁,如清扫地面,墙壁和天花板上的污染物,清理设备用具上的污垢,清除光照系统(电源线、光源及罩)、通风系统上的尘埃等,以提高消毒效果和节约药物的用量。
(2)正确配制及使用消毒药带畜(体)消毒过程中,根据畜禽群体状况、消毒时间、喷雾量及方法等,正确配制和使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