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计算机硬件与环境安全.pptx
- 格式:pptx
- 大小:408.83 KB
- 文档页数:86
防护(ppt3)CONTENTS •计算机系统环境安全概述•物理环境安全防护措施•网络环境安全防护策略•系统软件安全防护方法•应用软件安全防护实践•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策略•总结与展望计算机系统环境安全概述01环境安全定义与重要性定义环境安全是指计算机系统及其所在网络空间的安全,涉及硬件、软件、数据和网络等多个层面,旨在确保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重要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系统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环境安全对于保护个人隐私、企业机密、国家安全乃至全球经济稳定至关重要。
包括病毒、蠕虫、木马等,通过感染用户系统,窃取信息或破坏系统功能。
恶意软件如拒绝服务攻击(DoS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 )等,通过消耗系统资源或阻塞网络通信,使系统瘫痪。
网络攻击利用人的心理弱点,通过欺骗手段获取敏感信息或系统访问权限。
社会工程学攻击利用尚未公开的软件漏洞进行攻击,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和破坏性。
零日漏洞攻击常见威胁与攻击手段法律法规与合规性要求国际法规01如《网络犯罪公约》、《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等,对跨国界的网络犯罪和数据保护提出要求。
国内法规02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规定了网络运营者、数据处理者的安全保护义务和法律责任。
合规性要求03企业和组织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措施,确保计算机系统环境安全。
同时,应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置潜在的安全风险。
物理环境安全防护措施02机房选址与设计要求机房选址应避免自然灾害频发区域,如地震带、洪水区等。
机房设计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如《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等。
机房应具备良好的防火、防盗、防雷击等安全设施。
机房入口应设置门禁系统,严格控制人员进出。
重要设备应设置独立的设备间,采取额外的物理访问控制措施。
应对设备间进行定期巡检,确保物理访问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硬件安全保障及维护摘要:在当下,互联网的发展已然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计算机硬件安全保障以及维护成为当下网络环境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网络数据正常运行下,信息的同步交换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硬件的功能上,因此,对计算机硬件安全保障以及维护成为一个重要的善后工作,本文对这一问题展开系统分析。
关键词:网络环境;计算机;硬件;安全;保障;维护前言:当下信息时代,技术的发展在各个领域应用较广,人们的衣食住行和这些网络技术已经融合在一起,而这些数据传输也和我们日常生活中个人隐私相互的交缠。
在这样的背景下,计算机硬件安全问题不再是硬件本身的问题,而是内在的网络传输问题和人们个人隐私的问题。
如果计算机出现硬件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内在的网络还有可能继续网络传输工作,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隐私可能会被恶意的篡改和偷取,对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1.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硬件现状与隐患1.1病毒攻击隐患病毒攻击需要网络数据传输,将带有病毒的木马程序恶意入侵的电脑用户,恶意盗取信息数据和个人隐私,转而将信息隐私作为一种介质交换,换取相对应的利润。
也有一些编程人员内心缺乏道德的约束,使用病毒和木马盗取隐私和数据,从而作为某种形式来炫耀。
例如,计算机发展初期的熊猫烧香病毒,在短时间内席卷了全球大多数企业计算机,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通常情况下,网络病毒种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还具有较强的伪装性和隐藏性。
多数病毒会借助网络数据传输的便利隐藏于下载文件当中,当文件下载并且安装后运行时病毒就会进行恶意的攻击,从而影响计算机硬件正常运行或者直接死机无法运行。
这种病毒多数是隐藏性病毒,会具有强大的蛰伏期来对所攻击的目标进行严重的摧毁。
在网络病毒当中,不仅具有隐藏性病毒,同时还伴随着网络会产生一种即时性病毒。
这种网络即时性病毒会通过多种多样的传播路径,攻击范围广,密度大,很难做到真正的清除,这种即时性网络病毒同样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蛰伏期,待到时机成熟时能够迅速占领计算机系统中的主导系统,从而进行高强度、精准性的破坏,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和隐私外泄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