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计算机硬件系统(1)
- 格式:pptx
- 大小:776.83 KB
- 文档页数:40
大学计算机基础(科学版)电子教案第一章:计算机概述1.1 计算机的发展史1.2 计算机的分类与特点1.3 计算机硬件系统1.4 计算机软件系统第二章: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概述2.2 Windows操作系统2.3 Linux操作系统2.4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第三章:计算机网络3.1 计算机网络概述3.2 网络协议与网络结构3.3 Internet的基本应用3.4 网络安全与防护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4.1 程序设计概述4.2 算法与数据结构4.3 常见编程语言及其特点4.4 编程实践第五章:数据库系统5.1 数据库概述5.2 关系型数据库5.3 SQL语言5.4 数据库应用实例第六章:计算机组成原理6.1 计算机体系结构6.2 中央处理器(CPU)6.3 存储器层次结构6.4 输入输出系统第七章:计算机图形学7.1 计算机图形学概述7.2 图形表示与变换7.3 图形绘制算法7.4 计算机动画与虚拟现实第八章:算法设计与分析8.1 算法概述8.2 算法设计方法8.3 算法分析与评价8.4 常用算法及其实现第九章:软件工程9.1 软件工程概述9.2 软件开发过程与管理9.3 软件设计与测试9.4 软件项目管理第十章:计算机应用领域10.1 计算机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0.2 计算机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10.3 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10.4 计算机在教育与娱乐领域的应用第十一章:计算机编程语言11.1 编程语言概述11.2 高级编程语言的特点与分类11.3 面向对象编程11.4 编程语言的选择与使用第十二章:软件工具与开发环境12.1 软件工具的分类与作用12.2 集成开发环境(IDE)12.3 版本控制系统12.4 软件开发辅助工具的使用第十三章:数据库管理系统13.1 数据库管理系统概述13.2 关系型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13.3 数据库查询语言SQL13.4 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第十四章:大数据与数据挖掘14.1 大数据概述14.2 数据挖掘技术14.3 常用大数据处理工具与技术14.4 大数据应用案例分析第十五章: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15.1 网络安全概述15.2 计算机病毒与恶意软件15.3 数据加密与安全协议15.4 信息安全策略与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重点和难点如下: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库系统。
第三章习题(P90-92)一、复习题1.计算机由哪几部分组成,其中哪些部分组成了中央处理器?答:计算机硬件系统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五部分组成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中央处理器(CPU)。
(P72)2.试简述计算机多级存储系统的组成及其优点。
答:多级存储系统主要包括:高速缓存、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把存储器分为几个层次主要基于下述原因:(1)合理解决速度与成本的矛盾,以得到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2)使用磁盘、磁带等作为外存,不仅价格便宜,可以把存储容量做得很大,而且在断电时它所存放的信息也不丢失,可以长久保存,且复制、携带都很方便。
(P76-P77)3.简述Cache的工作原理,说明其作用。
答:Cache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程序访问的局部性的。
即主存中存储的程序和数据并不是CPU每时每刻都在访问的,在一段时间内,CPU只访问其一个局部。
这样只要CPU当前访问部分的速度能够与CPU匹配即可,并不需要整个主存的速度都很高。
Cache与虚拟存储器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把信息分成基本的块并通过一定的替换策略,以块为单位,由低一级存储器调入高一级存储器,供CPU使用。
但是,虚拟存储器的替换策略主要由软件实现,而Cache的控制与管理全部由硬件实现。
因此Cache效率高并且其存在和操作对程序员和系统程序员透明,而虚拟存储器中,页面管理虽然对用户透明,但对程序员不透明;段管理对用户可透明也可不透明。
Cache的主要作用是解决了存储器速度与CPU速度不匹配的问题,提高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P79)4.描述摩尔定律的内容,并说明其对于计算机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答:摩尔定律(Moore law)源于1965年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时任英特尔(Intel)公司名誉董事长)的一份关于计算机存储器发展趋势的报告。
根据他对当时掌握的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研究,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趋势:每一代新芯片大体上包含其前一代产品两倍的容量,新一代芯片的产生是在前一代产生后的18-24个月内。
计算机基础第一章 计算机的发展§1.1计算机的发展史1.ENIAC(埃尼阿克):战争催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30多吨重,170平方,速度却很低下,1946年(20世纪40年代)产于美国。
2.冯·诺依曼:现代计算机之父。
冯·诺依曼计算机原理:①采用二进制:在计算机内部,程序和数据采用二进制形式进行存储。
②程序储存,自动执行: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存储中,无需人工进行干涉。
3.发展历程:采用不同元件:①电子管:稳定性好,功耗和体积大;②晶体管:体积小;③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越高,体积越小功耗越低;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越高,体积越小功耗越低。
4.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年份&器件考的最多,其他不考)§1.2计算机的应用、特点和分类1.计算机的特点:(不常考)①高速精确的运算能力;②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③强大的存储能力;④自动功能;⑤网络与通信功能。
2.计算机的应用:①早期:主要用于大型计算;②现在:应用广泛:a.科学计算:·进行数值运算;推动科研技术的发展;·应用领域:基因测序/轨道计算/天气预报/云计算。
b.数据/信息处理:·进行非数值运算;图像、文字、声音等信息处理;·典型应用:OA办公系统。
c.过程控制:(实时控制)应用于工业制造;d.计算机辅助:·让计算机代替人的部分工作·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I计算机辅助教育;·CAT计算机辅助技术;CIMS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网络通信:购物、聊天、搜索;f.人工智能:游戏中的人机对战模式;g.多媒体应用:文本、图像、声音、视频;h.嵌入式系统:mp3、相机、手机、电视。
§1.3未来计算机发展趋势(不考?了解一下即可)1.发展方向:①巨型化:计算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功能更完善、可靠性更高、运算速度可达万万亿次/秒、存储容量超过几百T字节。
计算机硬件系统1.有关存储地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o [单选题]*A.地址与存储单元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存储单元的地址编号是人为手工划分的(正确答案)C.将存储单元按顺序编号,这些编号称为地址D.存储数据时必须先通过地址找到存储单元2.计算机指令通常包含以下()两部分。
[单选题I*A.数据和字符B.操作码和地址码(正确答案)C.运算符和数据D.被运算数和结果3.一条计算机指令中规定其执行功能的部分称为()。
[单选题]*A.操作码(正确答案)B.数据码C.源地址码D.目标地址码4.()是指示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它由一串二进制数码组成。
[单选题]*A.程序B.文档C.指令(正确答案)D.文件5.冯•诺依曼为现代计算机的结构奠定了基础,他的主要设计思想是()o [单选题]A.存储程序(正确答案)B.采用电子元件C.虚拟存储D.数据存储6.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o [单选题]*A.加减乘除运算B.与、或运算C.算术和逻辑运算(正确答案)D.初等函数运算7.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
[单选题]*A.指挥和控制计算机各部分协调工作(正确答案)8.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C.进行存取数据D.可以从控制器输出数据8,随机存储器RAM的特点是()。
[单选题]*A.RAM中既可写入信息,也可读出信息正确答案)B.RAM中只能写入信息C.RAM中只能读出信息D.RAM中既不可写入、也不可读出信息9.只读存储器ROM的特点是()。
[单选题]*A.可以读且可方便地写入B.只可写入C.可以读出但不可写入(正确答案)D.不可读也不可写入10. U盘中的信息必须首先调入(),然后才能被计算机运行。
[单选题]*A.硬盘B.控制器C.内存(正确答案)D.运算器11.计算机中的Cache是()o[单选题]*A.动态存储器B.高速缓冲存储器(正确答案)C.同步动态存储器D.可擦除可再编程12.计算机的主机包括()。
[单选题]*A.内存和CPU(正确答案)B.主机箱内的硬件C.运算器和控制器D.主机箱和CPU1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硬件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 理解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相互关系1.2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2. 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2.1 中央处理器(CPU)2.2 主板2.3 内存2.4 输入/输出设备3. 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相互关系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1.4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介绍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互动:组织学生讨论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相互关系。
4.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第二章:中央处理器(CPU)2.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央处理器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中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3. 理解中央处理器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相互关系2.2 教学内容1. 中央处理器的概念和作用2. 中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2.1 核心频率2.2 核心数量2.3 缓存2.4 制程技术3. 中央处理器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相互关系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2.4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讲解中央处理器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中央处理器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介绍中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
3. 互动:组织学生讨论中央处理器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相互关系。
4.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3.1 教学目标1. 了解主板的定义和功能2. 掌握主板的主要组成部分3. 理解主板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相互关系3.2 教学内容1. 主板的定义和功能2. 主板的主要组成部分2.1 芯片组2.2 内存插槽2.3 扩展槽2.4 电源接口2.5 硬盘接口3. 主板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相互关系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4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讲解主板的定义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主板的重要性。
第三章计算机硬件基础一、选择题1. 64位微机中的64是指该微机(A)A.能同时处理64位二进制数B.能同时处理64位10进制数C.具有64根地址总线D.运算精度可达小数点后64位2.微型计算机的分类通常以微处理器的(C)来划分。
A.规格B.芯片名C.字长D.寄存器的数目3.微处理器处理的数据基本单位为字。
一个字的长度通常是(D)。
A.16个二进制位B.32个二进制位C.64个二进制位D.以微处理器芯片的型号有关4.ROM与RAM的主要区别是(B)。
A.断电后,ROM内保存的信息会丢失,而RAM则可长期保存信息,不会丢失。
B..断电后,RAM内保存的信息会丢失,而ROM则可长期保存信息,不会丢失。
C.ROM是外存储器,RAM是内存储器D.RAM是外存储器,ROM是内存储器5.计算机存储器主要由内存储器和(A )组成。
A.外存储器B.硬盘C.软盘D.光盘6.在下面设备中,不能作为微机的输出设备的是( D )。
A.打印机B.显示器C.绘图仪D.键盘7.存储器是用来存放( B )信息的主要部件。
A.十进制B.二进制C.八进制D.十六进制8.SRAM存储器是(A)。
A.静态随机存储器B.静态只读存储器C.动态随机存储器D.动态只读存储器9.16根地址总线的寻址范围是(B)。
A.512KBB.64KBC.604KBD.1MB10.下面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
A.个人微机键盘上的Ctrl键起控制作用,他必须与其他键同时按下才有作用B.键盘属于输入设备,但显示器上显示的内容既有计算机输出的结果,又有用户通过键盘输入的内容,所以显示器即是输入设备,又是输出设备。
C.计算机指令是指挥CPU进行操作的命令,指令通常由操作码和操作数组成D.个人微机在使用过程中突然断电,内存RAM中保存的信息全部丢失,ROM中保存不受影响11.在微机中,VGA的含义是(C)A.微机的型号B.键盘的型号C.显示标准D.显示器型号12.CD-ROM是一种大容量的外部存储设备,其特点是(A)A.只能读不能写B.处理数据的速度低于软盘C.只能写不能读D.既能写也能读13.在CPU中,指令寄存器的作用是(B)A.保存后续指令地址B.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C.保存将被存储的下一个数据字节的地址D.保存CPU所访问的主存单元的地址14.数据一旦存入后,不能改变其内容,所存储的数据只能读取,但无法将新数据写入的存储器称为(B)A.磁芯B.只读存储器C.硬盘D.随机存取存储器15.电子计算机的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单元及存储单元统称为(C)A.UPSB.ALUC.CPUD.主机16.磁盘存储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有4项,下面不属于这4项指标之一的是(C)A.存储容量B.盘片数C.磁道尺寸D.寻址时间17.微机外存是指(C)A.RAMB.ROMC.磁盘D.虚拟盘18.磁盘上的的磁道是(A)。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了解)1、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1642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加法机。
该机由齿轮组成,靠发条驱动,用专用的铁笔来拨动转轮以输入数字。
2、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673年发明了机械式乘除法器。
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的加法机,也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但它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减法,从而实现了乘除运算。
3、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在历经10年努力终于发明了“差分机”。
它有3个齿轮式寄存器,可以保存3个5位数字,计算精度可以达到6位小数。
巴贝奇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奠基人。
英国科学家阿兰 图灵(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图灵机:这个在当时看来是纸上谈兵的简单机器,隐含了现代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基本思想。
半个世纪以来,数学家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型都被证明是和图灵机等价的。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 诺依曼(计算机鼻祖)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应采用二进制简化机器的电路设计;采用“存储程序”技术,以便计算机能保存和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七十多年来,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仍然是“冯·诺依曼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计算机的类型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1.1.4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