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 2.6 多位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 苏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643.50 KB
- 文档页数:1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多位数改写和大小比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多位数的改写方法,能准确地进行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多位数的改写方法,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2. 教学难点:多位数的改写规律,多位数大小比较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多位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多位数的改写首先,教师出示一些多位数,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它们的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多位数可以通过添加或去掉末尾的零来进行改写。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改写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出多位数改写的规律。
(2)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教师出示一些多位数,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比较多位数的大小,可以先比较数位,数位多的数大;如果数位相同,则从最高位开始比较,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3.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包括多位数的改写和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多位数改写和大小比较的理解。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多位数改写和大小比较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掌握了多位数的改写方法和大小比较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多位数的比较》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一、填空1.比较几个数的大小,位数多的数比较()。
【考点】整数大小的比较。
【分析】根据整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先看位数,数位多的数就大,据此解答。
【解答】解:根据整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几个数的大小,位数多的数比较大;故答案为:大。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整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要正确数出各数的位数。
2.亿以内的两个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就( );如果位数相同,数大的那个()就大。
【考点】整数大小的比较。
【分析】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据此解答。
【解答】解:据分析可知:亿以内的两个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故答案为:大、数。
【点评】掌握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 比较68243和6824的大小时,()的位数多,所以()大。
【考点】整数大小的比较.【分析】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首先看这两个整数的位数是否相同,如果位数不同,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如果位数相同,相同数位上大的数就大。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比较68243和6824的大小时,68243的位数多,所以 68243大.故答案为:68243,68243.【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
4.比较6453000和974500:因为6453000是()位数,974500是()位数,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所以645300()974500。
【考点】整数大小的比较.【分析】根据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如果位数相同,先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再比较下一位,依此类推。
【解答】解:比较6453000和974500:因为6453000是 7位数,974500是 6位数,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所以645300>974500。
教案:第二单元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改写-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正确比较整数的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符号进行数的改写,提高数学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多位数的大小比较2. 数的改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数的改写。
2. 教学难点:理解多位数大小比较的规律,灵活运用数学符号进行数的改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整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多位数的大小比较a. 引导学生观察整数的特点,发现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
b. 通过举例,让学生总结多位数大小比较的规律。
c.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
(2)数的改写a. 引导学生理解数的改写的意义,明确改写的目的。
b. 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数的改写方法。
c.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教案遵循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多位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改写”。
多位数的大小比较:在进行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时,首先比较数位,数位多的数大;如果数位相同,则从最高位开始比较,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多位数大小比较的规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数的改写方法,以及整数和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对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数的改写方法,理解整数和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改写方法,整数和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教学难点: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的实际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的主题。
2.数的改写: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并掌握数的改写方法。
3.分数的大小比较: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整数和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4.实践应用: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巩固所学内容。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的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1.改写方法:–去掉末尾的0–在末尾添上02.改写的原则:–改写后的数与原数大小相等分数的大小比较:1.比较方法:–先比较分母–分母相同,比较分子2.比较的原则:–分子大的分数大–分母大的分数小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二单元《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单位换算法则,将同类单位之间的数进行换算;2.能够正确使用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进行数的比较;3.能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大小比较和分数的比较;2.教学难点:分数的比较和小数的比较。
三、教学过程1. 热身阶段1.课前小测:出示数学错题,让学生猜测正确答案,并解释自己的答案;2.课前动画:出现一个数字,让学生快速写出这个数字的大写中文数字和小写中文数字。
2. 导入新知1.出示“5公里=____米”,请学生进行计算;2.引导学生归纳出单位换算的法则;3.出示一个数,让学生写出这个数的相邻整数;4.讨论相邻整数的数量和大小关系。
3. 主要知识讲解1.数的大小比较: . 相同类型数的比较; . 不同类型数的比较(分数、整数、小数);2.分数的表示方法;3.分数的大小比较;4.小数的大小比较。
4. 拓展训练1.让学生在纸上完成以下大小比较练习: . 3/4 ___ 1/2; . 0.25 ___0.35; . 4/3 ___ 5/4;2.引导学生讨论分数大小比较规律。
5. 作业布置1.课堂小练:出示一个数,在纸上写出这个数相邻的10个整数;2.书写作业:完成课本上的大小比较练习。
四、板书设计数的大小比较相同类型不同类型数数分数的表示方法单位换算五、教学反思这节数学课上,我通过导入一个计算距离的问题,让学生发现了单位换算法则,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了相邻整数的数量和大小关系,并引入了数的大小比较的知识点。
在讲解分数和小数的大小比较时,我通过拓展训练和讨论规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些知识点。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分数和小数的大小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我会在下一堂课中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和训练。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规律,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掌握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多位数的改写和比较数的大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多位数的改写和比较数的大小》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写法和读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两位数、三位数的改写和比较,旨在让学生掌握改写和比较多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概念和基本的运算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多位数的认识和改写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内容,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来逐步掌握。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的关注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改写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改写。
2.让学生掌握比较多位数的大小方法,能够准确地进行比较。
3.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多位数的改写方法。
2.多位数的比较方法。
3.学生对多位数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多位数的改写和比较。
2.采用讲解法,讲解多位数的改写和比较的方法和规则。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练习来巩固和掌握多位数的改写和比较。
4.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如购物时遇到的金额,引入多位数的改写和比较。
2.新课讲解:讲解多位数的改写和比较的方法和规则,让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练习,巩固和掌握多位数的改写和比较。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方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多位数的改写和比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单元《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改写方法和大小比较方法。
2.能够运用数的改写方法和大小比较方法进行计算、比较和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改写方法和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景导入、讲授引导、互动探究、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1)教师利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图表或实物进行引入,例如多米诺骨牌、计数器等,引导学生了解数的基本概念。
(2)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
2. 讲授引导(1)数的改写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大小比较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数的比较方法的讲解与练习。
(4)数的改写的练习。
3. 互动探究(1)在课堂上给学生几组数字,让学生进行改写和比较。
(2)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4. 巩固练习(1)完成课堂上的练习。
(2)完成作业,并在下节课上交。
5. 归纳总结(1)复习所学内容。
(2)归纳总结数的改写方法和大小比较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中的开展互动探究和巩固练习,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布置作业并在下一节课上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机会。
七、板书设计1. 数的改写方法•拆数法•换数法•合数法 ### 2. 大小比较方法•直观比较•零头比较•分段比较。
教案:多位数的改写和比较数的大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改写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多位数的改写;让学生学会比较数的大小,能够准确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精神,树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多位数的改写方法,比较数的大小。
2. 教学难点:多位数的改写方法,比较数的大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多位数的改写①引导学生观察多位数的特征,发现多位数的改写规律。
②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改写方法,并进行验证。
③通过例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多位数的改写方法。
(2)比较数的大小①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发现比较数的大小的规律。
②引导学生总结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进行验证。
③通过例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3.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多位数的改写和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 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多位数的改写和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
3.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否积极参与,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如何调整。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多位数的改写和比较数的大小”的教学过程,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关键环节。
5、多位数改写和比较数的大小-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多位数的读法,例如:325 ——三百二十五。
2.能够将多位数改写为各类数码的组合形式,例如:325——300+20+5。
3.能够在多个多位数之间进行大小比较。
教学流程
1. 数的认识
•向学生展示一张由各种数字组成的卡通图,要求学生辨认数码。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与同桌的电话号码,从中教会学生多位数的读法,例如:电话号码137****5678可以读成“一三七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2. 数码的组合形式
•采用拼图游戏来教授多位数的构成以及数码之间的转换。
例如:将300,20,5三个数字拼出325,再改写为300+20+5的形式。
•让学生自己组合三个数码,然后通过相应的计算方法将其转换成不同的形式。
3. 比较大小
•引导学生先讨论一下两个数比较大小的问题。
•给出一个练习题:比较9825和9326的大小。
让学生先将两个数以相同的
位数表示出来,然后再一位一位进行比较。
4. 扩展训练
•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总结各位同学的生日,然后用更多的实际例子进行训练巩固。
教学小结
以上的教案主要是针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多位数改写和比较数的大小进行教学。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字的认识及其运用方法,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为了加强他们的思考能力,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并总结出相应的方法。
最终,通过反复练习,学生们可以更轻松地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
(教案)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改写-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两个内容:1.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2.数的改写。
二、教学目标1.能比较多位数的大小,并能够正确排序。
2.能够将数的各位数字加1、减1、乘以10、除以10、调换位数等进行简单的数的改写。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2.教学难点:各种数的改写。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完成课本上有关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改写的练习。
步骤二:引入新知通过视频或PPT引入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改写的相关概念,让学生能够初步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
步骤三:多位数的大小比较1.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子的方式,教学生们如何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2.让学生通过练习,理解多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3.教师通过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们通过比赛的方式,掌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步骤四:数的改写之加减11.通过练习,让学生们熟悉把数的各位数字加1、减1的方法。
2.让学生们进行一些书写和计算的练习,让他们能够初步掌握这些方法。
步骤五:数的改写之乘除101.经过讲解和例子的演示,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将数的各位数字乘以10、除以10的方法。
2.教师通过练习,让学生们学会使用乘除10的方法进行数的改写。
步骤六:数的改写之调换位数1.通过教师演示和组织活动,让学生们初步理解调换位数的方法。
2.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调换位数的方法,并且在实际运用中掌握这些技巧。
步骤七:小结课堂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总结本节课讲授的知识,巩固所学的内容。
五、教学评估通过作业和课堂测试,对学生进行考核,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分析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和完成的作业,反思本次教学的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