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领型的结构制图
- 格式:doc
- 大小:623.50 KB
- 文档页数:30
第七章衣领结构第一节:衣领结构种类一、基本结构分类1. 无领2.立领3.翻折领二、变化结构分类在基本结构的衣领基础上,将其与抽褶、波浪、垂褶等组合起来,可构成各种变化结构衣领。
第二节:衣领构成要素一、衣领各部位名称和构成要素二、基础领窝结构原理(一)基础领窝的人体属性人体上自后颈椎点(BNP)经过侧颈点(SNP)到前颈点(FNP),形成的颈围线称基础领窝。
将基础领窝加大、变形后可构成具体款式的领窝。
(二)基础领窝的结构模型衣身的基础领窝线对应于人体的颈根围。
基础领窝结构模型的设计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基础领窝线的总弧长等于预定的领围大N;2)基础领窝的总领窝宽与总领窝深之比为1.3~1.4。
第三节:衣领结构设计一、无领结构设计一)基本无领结构设计无领开襟式领口(1)理论分析无领开襟式领口在裁剪前衣片时为使衣片符合人体要收省,如果没有收省就要要留出撇胸量1~2cm,然后再画领宽、领深。
门襟止口的上端有撇胸时,不能自带贴边,否则无法去掉撇胸量。
无领开襟式领口如下图:(2)基型变化和四开身无省基型相比主要做二点改变:其一,为使前胸部符合人体,前片做1cm的撇胸处理;其二,前领弧线由较凹状态变为较直状态。
二)变化无领结构设计例:抽褶型无领结构设计二、立领结构设计一)基本立领结构设计< 90°╱αb = 90°╱只有领座 > 90°——单立领1. 结构种类╲上口线为直、弧╲领座+翻领╱领座与单立领同╲翻立领╲翻领上口为直弧╱2. 立领结构模型要点:立领上口长 = N = 基础领高立领实际领高≥基础领高(与αb有关)3. 单立领制图方法* 实际领高应根据αb及领窝开深形状制定* 领下口的基础线l切线的确定与领座与领窝的相互关系确定,切点↓↑领座垂直程度↑↓* 领座的前部造型中的中线角应略大于立体造型中线角4. 翻立领制图领座的制图方法与单立领同翻立领的制图方法翻立领在长度、宽度上应加上里外层松量外口的形状可根据设计图任意设计5.应用举例Sk-1 基本立领结构设计1)单立领结构设计2)翻立领结构设计二)变化立领结构设计立领在平面结构设计时,其形状的变化直接影响其立体造型。
第六章:领子的结构设计第一节:领子的概述一、领子的分类(一)无领(二)立领(三)翻领(四)企领二、领口线的设计第二节:常见领型的结构原理与变化一、立领结设计原理与制图(一)立领结构设计原理(二)立领制图(三)立领的变化与运用二、翻领的结构设计原理与制图(一)翻领结构设计原理(二)翻领结构制图(三)翻领的变化与运用三、企领结构设计原理与制图(一)企领结构设计原理(二)企领制图(三)企领的变化与运用四、坦领的结构设计原理与制图(一)坦领的结构设计原理(二)坦领制图(三)坦领的变化与应用五、荡领的结构设计原理与制图(一)荡领的结构设计原理(二)荡领制图(三)荡领的变化与应用第三节:领子制图案例分析与应用第六章领子的结构设计第一节领子的概述衣领是服装的主要部件之一,与人体的脖子和肩部相接触,是服装设计的主要部位。
衣领的款式繁多,其结构也随衣领款式的变化而改变。
在衣领结构设计制图时,要充分考虑到领子款式、人体体形、个人审美心理、人体卫生学和运动特点等方面内容。
衣领的分类方法很多,从实用角度看,领子可分为无领、立领和翻领等基本领型。
其它领型则以无领、立领或翻领为基础进行变化制图,也可以运用剪切、展开、抽褶和收省等手法进行领子变化制图。
一、领子的分类(一)无领无领是领子结构设计中最简单的领型之一,无领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衣片领口线的处理。
无领在春、夏服装、内衣和礼服设计中使用较多,无领经常与首饰、丝巾、衬衣、毛衣等服饰搭配穿用。
无领的造型丰富,常见的无领有圆领、一字领、方领、“V”字形领、“U”字形领和花式领等。
(二)立领立领是指立着的领子,也称为竖领,其结构变化以人体颈部的造型为依据。
立领按其穿着状态可分为合体型立领、外张型立领和直立型立领三类。
1、合体型立领如图6-1所示,合体型立领与颈部的造型保持一致,为截面圆锥体。
旗袍领是典型的合体型立领,该领型的平面展开图为截面的扇形。
2、外张型立领外张型立领与合体型立领的造型正好相反,其外形为倒立的截面圆锥体。
常见领型的结构制图V领
注意
1、V形领的前开深,除夜礼服外,一般最深开到胸围线附近(胸围线以上3cm处),如果继续开深,需添加挡胸。
2、贴边的肩线稍稍往前衣身移动一些,则挂面可以处理的更薄更好(也可以不移)。
U型领
变化领型
立领
尺寸设计:
领座高4cm,(后中4cm,前中3cm)无搭门量
尺寸设计:
后领高13cm,前领高12cm,起翘量。
在领底线长度不变的前提下,领底线向上弯曲是曲率越大,立领的上口越小,台体的特质越明显。
当领底线曲度与领口曲度完全一致时,立领特质消失,变为原身出领。
结构制图要点:
1、领座高可适当增高(本例设计为5cm)
2、根据领口造型设计下弯量(本例为2cm)
无领座衬衫领
特点:一片式构成,领座从后中到前中逐渐消失。
领角造型可设计
似有领座的翻领
特点:一片式构成,领座从后中保持到前中。
设计方法一:采用似有领座的设计方法,将后中心提高。
设计方法二:采用立领的设计方法,将前中心起翘。
有领座的翻领
两用领
普通扁领(领宽设计10cm)
海军领
翻驳领
翻驳领又称西装领,是在领口处绱合独立领片结构的同时,将前衣身的一部分翻折过来作为驳头的领型。
该领型由领座、翻领和驳头共同组成。
标准翻驳领
尺寸设计:
设领座则领面,翻领角,驳领角4,驳领宽。
戗驳领
尺寸设计:
领座,戗驳领角:翻驳领角=3:2。
一、款式特点及外形硬领长袖男衬衫,尖领;前胸左贴袋一只,直身腰;前门襟六粒扣,平下摆;袖口处开宝剑头袖衩,收两只褶裥,装中圆角袖头.(见图5-1)图6—1二、制图规格cm 号型部位衣长胸围肩宽领围袖长袖头宽170/88A 规格72 110 46 39 58.5 6三、制图步骤图6-2(一)前片(见图6—2)错误!基础线预留门襟挂面宽3.8cm,里襟挂面宽2。
5cm作一直线与布边平行为止口线。
○,2底边线作一直线与○1垂直.错误!上平线错误!~错误!等于衣长-4=68cm,作一直线与错误!垂直。
错误!落肩线错误!~错误!为B/20-1=4.5cm。
○5胸围线错误!~错误!为B/10+12=23cm.错误!领口深线错误!~错误!为N/5-1。
5=6.3cm。
错误!搭门线错误!~错误!为搭门宽2cm,与错误!平行.错误!领口宽线错误!~错误!为N/5-1=6。
8cm。
○,9前肩宽○7~错误!为S/2-1.2=21.8cm,与肩颈点相连为肩斜线。
错误!前胸宽由错误!进1.5 cm作一直线与胸围线垂直。
错误!前胸围大错误!~错误!为B/4=27。
5cm,作一直线与胸围线垂直。
错误!领口弧线直开领和横开领的交点与前中点相连为领口斜线,取1/3为凹势,用弧线画顺。
错误!袖笼弧线由肩端点经胸宽点至胸围大,用弧线画顺。
错误!底边弧线按底边线在摆缝处提高1cm,用弧线画顺。
错误!扣眼位在搭门线上,第一扣眼位在底领上,由领口深线提高1cm,领口深线下3cm为前衣片上扣位,末眼位由底边量上L/5+5=19.4cm.五粒扣四等分。
错误!胸袋由胸宽线错误!进3cm,胸围线错误!提高4cm为袋口位,袋口大B/10+0。
5=11。
5cm,袋长为袋口大+1。
5=13cm,袋底中间低下1。
5cm。
(二)后片、过肩(见图6-2)后片上平线由前片上平线低下1.5cm,胸围线按前衣片延长,底边线按前衣片起翘延长。
错误!背中线在胸围线上由前摆缝线量出后胸围大B/4=27.5cm,作一直线与胸围线垂直。
领子的结构制图一、立领结构制图立领结构制图可分为贴领式立领、离领式立领、偏离式立领,均是由领窝向上直立的领型。
由于人体领部前倾,前下颌向前探出,因此领子一周高度不宜相等,最好后领宽高于前领宽。
一般情况下,立领高度最低不小于1CM,最高不超过人体眼睛部位,女装最佳3~5CM,也有特殊款式的扇形领,前低后高至脑后超过头顶,贴颈式立领、离颈式立领、偏离式离领,均由改变领脚线的曲度、方向及大小所形成。
离领式立领近似于圆柱体,展开呈矩形,着装后领子在颈根部适体,在颈中部有较大空隙量,见图。
离颈式立领形成需要领脚线长度和立领高度两个数据,领脚线长度为领圈长度,立领高度,一般女装为3~5CM。
离颈式立领高度在超过下颏时要考虑加大领口弧线长度,使领子上口适体。
如果领上口线高度在人体颈部正常部位时,领子高度变高需要改变领脚线曲度。
贴颈式立领领上口线长度小于领脚线长度,着装后领子比较适合脖颈中部细处,。
传统制作领子结构制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直条领压叠1。
2~1。
5CM,画顺形成,见图。
二是用角度计算领脚线曲度方法求出,从领子外效果看,采用以上两种方法制作的立领容易出现领子在两侧肩颈点处压迫脖颈以及前止口与领子前领嘴不平行三、正装圆袖结构制图圆袖也称为西服袖,为两片袖结构。
一般在正装、西装、职业装、礼仪装等结构中使用。
现代品牌服装要求袖山头前圆后登,袖肘有弯势,袖子与衣身贴体程度强。
在两片袖制图时,一般采用单独制图方法,这种方法打制的袖子不能达到袖山深浅与BL线水平时袖子,在衣身的前后位置正,需要移动袖中线前后位置与SP点的对位,来调整袖子与衣身的位置。
事实上,这样已经破坏了衣袖的丝缕平衡以及袖山截面与袖窿截面形状的对位。
为了达到衣袖丝缕平衡、袖山吃势量合理、袖子服贴、袖低无多余皱纹,我们采用最新的袖子制图方法,按转移省后的袖窿进行袖子结构制图。
目前,在袖子结制图中,也有采用在袖窿基础上进行袖子制图的方法,但袖子效果往往不佳,主要原因是在没有转移省前的袖窿基础上进行袖子结构制图。
第五章衣领结构原理与设计第一节衣领的分类一、关门领由底领和翻领组成的一类衣领。
底领较高,而围于人体颈部的衣领。
1. 单立领:只有底领没有翻领的一类衣领。
如中式领、学生装领等。
2. 翻立领:由立领作底领,翻领作领面组合而成的一类衣领。
如衬衫领,中山装领等。
3. 连衣立领:领子前端的一部分与衣身相连的一类衣领。
4. 翻折领:底领和翻领相连的一类衣领。
5. 坦领:后底领领高在0.5-1cm,前底领近乎为零,领子平摊在衣身上的一类衣领。
二、驳折领由领子前部及衣身组合的一部分共同翻折形成的敞开式的一类衣领。
其底领可相连,也可分离。
三、花式领直接在衣身领窝上造型的一类衣领。
四、衣领结构线名称衣领各结构线名称。
其中a-底领宽,b-翻领宽。
五、领窝线结构若基本领窝线的大小用L表示,根据人体颈根部的几何形态,并保证在样板缩放时领口不走样,经过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基本领窝线的制图条件为:前领窝:前领口深=2L/10前领口宽=2L/10-0.7cm弧外对角线MN=2/5前领口宽后领窝:后领口深=L/20后领口宽=2L/10-0.5cm弧外对角线=4L/100第二节立领的结构原理与设计一、设计方法(一) 审视效果图,确定领子的立体形态及各部位尺寸若领子的上口围度为L2,领座线(下口线)围度为L1,根据上下口线的围度差可分为:垂直型立领L1=L2 α1=α2=90°内倾型立领L1> L2 α1>90°α2>90°外倾型立领L1<L2 α1<90°α2<90°(二) 做出衣身上领窝线的形状,测出其大小,作为装领线的设计依据(三) 做出相应的立领结构立领结构图的绘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独立制图法。
它是根据立体着装效果,领上下口线差,凭借经验,确定装领线的翘度或弯曲度的大小及位置,具有简便、迅速的特点。
另一种是依靠前衣身的制图方法,它更有助于了解立领与衣身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成型后的细部形态。
常见领型的结构制图V领
注意
1、V形领的前开深,除夜礼服外,一般最深开到胸围线附近(胸围线以上3cm 处),如果继续开深,需添加挡胸。
2、贴边的肩线稍稍往前衣身移动一些,则挂面可以处理的更薄更好(也可以不移)。
U型领
变化领型
立领
尺寸设计:
领座高4cm,(后中4cm,前中3cm)无搭门量
尺寸设计:
后领高13cm,前领高12cm,起翘量2.5cm。
在领底线长度不变的前提下,领底线向上弯曲是曲率越大,立领的上口越小,台体的特质越明显。
当领底线曲度与领口曲度完全一致时,立领特质消失,变为原身出领。
结构制图要点:
1、领座高可适当增高(本例设计为5cm)
2、根据领口造型设计下弯量(本例为2cm)
无领座衬衫领
特点:一片式构成,领座从后中到前中逐渐消失。
领角造型可设计
似有领座的翻领
特点:一片式构成,领座从后中保持到前中。
设计方法一:采用似有领座的设计方法,将后中心提高。
设计方法二:采用立领的设计方法,将前中心起翘。
有领座的翻领
两用领
普通扁领(领宽设计10cm)
海军领
翻驳领
翻驳领又称西装领,是在领口处绱合独立领片结构的同时,将前衣身的一部分翻折过来作为驳头的领型。
该领型由领座、翻领和驳头共同组成。
标准翻驳领
尺寸设计:
设领座2.5 则领面3.5,翻领角3.5,驳领角4,驳领宽8.5。
戗驳领
尺寸设计:
领座2.5,戗驳领角:翻驳领角=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