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480.33 KB
- 文档页数:2
盾构隧道设计指导书1000字
盾构隧道是一种常见的地下隧道建设方式,尤其适用于城市环境下的地下道路建设。
隧道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盾构隧道的施工效果和使用效益。
下面就盾构隧道设计的一些指导原则进行简要介绍。
一、隧道选择
在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区域,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评估地质环境的复杂程度。
同时,需要从经济性、社会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确定隧道的最佳位置。
二、隧道断面设计
盾构隧道的断面设计既要满足对交通工具的要求,也要确保路面的舒适性和通风效果。
一般来说,隧道断面的高度应根据交通工具的高度和通风需求进行设计,宽度应考虑车辆车身宽度和路面宽度等要素。
三、隧道长度和弯曲半径 design
隧道长度和弯曲半径的设计取决于道路的使用规模和具体位置。
在设计时还需结合地质情况和使用条件,确定最合适的长度和弯曲半径。
四、地质条件评估
地质环境复杂的区域,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评估地下环境的复杂程度、土层的稳定性等因素。
同时这也是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避免地下水位、软弱土层、城市建筑物等对施工的影响。
以上就是盾构隧道设计的一些指导原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细化,确保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和实用性。
盾构隧道防水设计要点引言盾构隧道是一种常见的地下工程建设形式,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水利工程等领域。
由于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盾构隧道面临着严重的防水问题。
因此,本文将围绕盾构隧道防水设计要点展开讨论,旨在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防水设计的重要性盾构隧道防水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运营安全:防水设计不良可能导致隧道内积水,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甚至引发事故。
2、保护结构安全:水渗透会对隧道结构造成损害,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3、维护城市环境:防水设计不当可能引发地下水污染,影响城市环境。
4、提高工程效益:合理的防水设计可减少维护成本,提高工程的综合效益。
盾构隧道结构分析盾构隧道主要由盾构机挖掘的岩石或土壤圆形断面构成。
由于盾构机在推进过程中,前方会形成一定的超挖,因此隧道断面呈椭圆形。
在防水设计中,应注意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变形控制等方面。
防水材料选择在盾构隧道防水设计中,防水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目前,常见的防水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
具体选择哪种防水材料,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防水设计要点盾构隧道防水设计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自防水:通过优化隧道结构设计,提高其自身防水能力。
例如,在隧道衬砌混凝土中添加适量外加剂以增强其抗渗性能。
2、附加防水层:在隧道衬砌表面设置一层附加防水层,以增强整体防水效果。
常用的附加防水层包括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
3、排水系统设计:合理设计隧道内部的排水系统,确保积水能够及时排出,避免积水对隧道结构造成损害。
4、接口防水:针对盾构机挖掘和装配过程中形成的接口,应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
例如,在接口部位增设止水带或密封胶等。
5、监控与维护:在防水施工过程中及运营期间,应对隧道防水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渗漏问题,确保隧道防水系统的稳定运行。
注意事项在盾构隧道防水设计过程中,以下事项需引起设计人员的注意:1、充分考虑当地地下水文条件、地质条件以及工程要求,选用适合的防水材料和设计方案。
盾构隧道管片设计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交通需求不断增加,盾构隧道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地下交通建设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盾构隧道的管片设计是盾构隧道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隧道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下面将介绍盾构隧道管片设计的方法。
1.正确选择材料:在盾构隧道管片的设计中,首先需要正确选择材料。
一般而言,盾构隧道管片的主要材料有混凝土、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等。
要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型号,以满足设计要求。
2.优化管片结构:在盾构隧道管片的设计中,要根据隧道的特点和施工要求,优化管片的结构。
可以通过在管片的底部增加横隔板和撑筋来提高管片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同时减小管片的变形。
3.合理布置钢筋:管片的钢筋布置是盾构隧道管片设计中的关键步骤。
合理的钢筋布置可以提高管片的抗弯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增加其整体稳定性。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弯剪效应,确定合适的钢筋配筋率。
4.考虑盾构机施工因素:在盾构隧道管片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盾构机施工因素。
盾构机的旋转、推进和撑靠等施工措施会受到管片的约束,因此需要在管片设计中合理设置槽口和固定装置,以便实现盾构机的正常施工。
5.进行力学分析:盾构隧道管片的设计还需要进行力学分析。
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可以计算管片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进一步优化管片的结构和布置方式。
6.进行可靠性分析:除了力学分析外,盾构隧道管片的设计中还需要进行可靠性分析。
通过对管片进行静力、疲劳和耐久性等方面的分析,可以评估管片的安全可靠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7.进行模拟试验:为了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盾构隧道管片的设计还需要进行模拟试验。
通过模拟试验可以获取管片在加载过程中的力学性能数据,进一步改进设计方案。
总结:盾构隧道管片设计是盾构隧道施工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通过正确选择材料、优化管片结构、合理布置钢筋、考虑盾构机施工因素、进行力学分析、进行可靠性分析以及进行模拟试验等方法,可以设计出高质量、安全可靠的盾构隧道管片。
盾构隧道课程设计计算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盾构隧道的概念、分类及构造,掌握其基本工作原理;2. 使学生掌握盾构隧道设计的基本流程、参数计算及施工技术;3. 引导学生了解盾构隧道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盾构隧道设计计算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盾构隧道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盾构隧道工程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精神;2. 引导学生关注盾构隧道工程的社会价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专业课程,以盾构隧道设计计算为核心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盾构隧道概述:介绍盾构隧道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及适用范围;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盾构隧道构造与工作原理:分析盾构隧道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参数;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盾构隧道设计计算:讲解盾构隧道设计的基本流程、参数计算及设计要点;教材章节:第二章4. 盾构隧道施工技术:介绍盾构隧道施工工艺、施工组织与管理;教材章节:第三章5. 盾构隧道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盾构隧道工程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教材章节:第四章6. 盾构隧道工程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盾构隧道工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教材章节:第五章7. 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盾构隧道设计计算练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教材章节:第六章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课程共计16学时,教学内容按以上七个部分进行安排,每个部分分配2学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充分掌握盾构隧道的设计计算和施工技术。
盾构隧道断面设计及优化分析隧道工程作为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地铁、交通、水电、矿山以及城市发展等领域。
盾构隧道作为一种常见的隧道建设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风险低、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而盾构隧道的断面设计及优化分析,是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环节。
1. 盾构隧道断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盾构隧道断面设计时,需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合理利用地下空间:隧道断面设计应尽可能满足工程实际需求,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确保通行能力与安全性。
(2)满足施工要求:隧道断面设计应考虑盾构机的施工要求,如机器尺寸、转运通道、照明设备等,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充分考虑地质条件:隧道断面设计需结合地质条件进行优化,如软土地区采用较大断面;岩石地层采用适宜的支护措施等。
(4)应急通道设置:隧道断面应考虑设置应急通道,以保证遇到突发情况时的疏散和救援能力。
(5)考虑未来扩建可能性:根据城市规划和未来交通发展需求,隧道断面设计时应考虑未来扩展和改造的可能性,避免单纯追求短期利益。
2. 盾构隧道断面设计的关键参数(1)净宽:根据交通工具的通行需求、人员疏散需求,结合交通流量预测等因素,确定隧道断面的净宽。
(2)净高:根据交通工具的高度、通风需求、供电线路等因素,确定隧道断面的净高。
(3)基础设计:根据地质条件、土壤承载力等因素,确定隧道断面的基础设计,包括基础底板厚度、侧壁支护措施等要素。
(4)辅助设施:根据施工要求和功能需求,确定隧道断面的辅助设施,如排水系统、照明设备、通风系统等。
(5)应急通道:根据安全要求和应急情况考虑,确定隧道断面的应急通道设置方案。
3. 盾构隧道断面设计的优化分析(1)多因素综合考虑:在进行盾构隧道断面设计时,要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如地质条件、交通需求、施工要求等,进行多因素综合考虑,提出合理的断面设计方案。
(2)模拟分析与计算: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盾构隧道断面的模拟分析与计算,考虑不同断面方案下的沉降、变形、稳定性等问题,选择最优方案。
盾构隧道衬砌设计指南隧道是连接城市交通的重要通道,而盾构隧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隧道施工方法,由于其施工速度快、安全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地下交通建设中。
在盾构隧道施工中,衬砌是保证隧道结构稳定和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盾构隧道衬砌设计的一些指南和要点。
1. 衬砌类型选择盾构隧道衬砌一般可分为刚性衬砌和柔性衬砌两种类型。
刚性衬砌一般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在结构上能够承受地表和地下水压力,保证隧道的稳定性。
柔性衬砌一般采用钢板或聚合物材料,能够适应地质变形,减少地下水渗漏和隧道变形。
2. 衬砌材料选择在选择衬砌材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抗压强度、耐久性、防水性和耐腐蚀性等因素。
常用的衬砌材料有钢筋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
根据具体的隧道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3. 衬砌厚度设计衬砌的厚度设计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地下水位、荷载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盾构隧道衬砌的厚度应满足地下水位以上2米的要求,以保证隧道的防水性能。
另外,衬砌的厚度还需要考虑隧道的荷载情况,以确保隧道的结构安全。
4. 衬砌结构设计盾构隧道衬砌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隧道的荷载、地质条件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衬砌结构包括挡土墙、拱顶、侧墙和底板等部分。
挡土墙用于承受地表土压力,拱顶用于承受地下水和荷载,侧墙用于承受地下水和地表土压力,底板用于承受地下水和荷载。
5. 衬砌施工工艺盾构隧道衬砌的施工工艺包括模板搭设、混凝土浇筑、养护等环节。
在模板搭设过程中,需要考虑模板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浇筑质量,确保衬砌的强度和密实度。
在养护过程中,需要控制养护条件,使衬砌能够充分硬化和强化。
6. 衬砌质量控制盾构隧道衬砌质量的控制是保证隧道安全运行的关键。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和监控,包括混凝土强度检测、衬砌厚度检测、衬砌表面平整度检测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质量记录和质量追溯,保证衬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盾构隧道课程设计引言盾构隧道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技术,用于建设地下交通隧道等大型基础设施。
本文将对盾构隧道的课程设计进行全面的探讨,包括设计原则、流程、关键技术等方面。
设计原则盾构隧道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原则:1.安全性:隧道必须达到一定的安全标准,包括结构安全、地质灾害防治等。
2.经济性:设计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
3.可行性:设计方案必须符合实际施工条件,考虑现有技术和资源供应等因素。
4.环保性:隧道的设计应尽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噪音、振动、污染等。
设计流程盾构隧道的设计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前期调研1.项目背景:了解项目的背景、目标和需求,包括交通状况、城市规划等。
2.地质勘探:进行地质勘探,获取地质和地下水情况等必要数据。
3.隧道路线选择:根据勘探结果和其他条件,选择最佳的隧道路线。
初步设计1.结构设计:根据选定的路线,进行隧道的结构设计,确定隧道的断面形状、尺寸等。
2.施工工艺设计:制定隧道的施工工艺和方案,包括盾构机的选择和使用等。
详细设计1.参数计算:对隧道的结构、地质等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确定设计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2.材料选择:选择适合的材料用于隧道的建设,包括隧道衬砌、防水材料等。
3.设备选择:对于盾构隧道来说,盾构机是关键设备之一,需要选择适合的盾构机型号和配置。
4.施工图纸:制定详细的施工图纸,包括隧道的剖面、开挖工程、支护结构等。
监理与验收1.施工监理:监督隧道的施工过程,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2.竣工验收:对隧道的结构、安全等进行验收,判断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关键技术盾构隧道设计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关键技术:1.地质勘探技术:通过地质勘探获取地下地质数据,包括地层厚度、岩土类型、地下水位等。
2.隧道结构设计技术:根据勘探数据和工程要求,确定隧道的结构形式、断面和支护方案等。
3.盾构机技术:盾构机是盾构隧道施工的关键设备,设计需要对盾构机进行选择和配置。
盾构隧道设计指导书一、引言盾构隧道是一种在地下挖掘的隧道施工方法,用于建设地铁、地下通道等工程。
盾构隧道设计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设计标准和指导,确保盾构隧道的安全、高效建设。
二、设计原则1. 安全性:设计应满足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地震等因素的要求,确保施工和使用阶段的安全。
2. 经济性:设计应考虑施工成本、维护成本和使用寿命,追求最佳经济效益。
3. 可持续性:设计应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设计内容1. 地质勘探: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包括地层特征、地下水位、地下岩石性质等。
根据勘探结果确定盾构隧道的设计参数。
2. 结构设计:根据地质条件和使用要求,确定盾构隧道的结构形式、尺寸和材料。
考虑地震、地下水压力等因素,进行结构计算和抗震设计。
3. 施工工艺:根据盾构隧道的结构和地质条件,确定施工工艺和施工顺序。
包括盾构机的选择、掘进方法、支护措施等。
4. 排水设计:根据地下水位和地质条件,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盾构隧道施工和使用期间的排水效果。
5. 通风设计:根据盾构隧道的长度、交通量等因素,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确保隧道内空气质量和温度的合理控制。
6. 照明设计:根据盾构隧道的用途和长度,设计合理的照明系统,确保隧道内的照明效果和能耗控制。
7. 消防设计:根据盾构隧道的用途和长度,设计合理的消防系统,确保隧道内火灾的及时发现和扑灭。
四、设计标准1. 地质标准:根据地质勘探结果,参考相关地质标准,确定地层特征、岩石强度、地下水位等参数。
2. 结构标准:根据盾构隧道的结构形式和使用要求,参考相关结构标准,确定结构尺寸、材料强度等参数。
3. 施工标准:根据盾构隧道的施工工艺和地质条件,参考相关施工标准,确定盾构机的选择、掘进方法、支护措施等。
4. 排水标准:根据地下水位和地质条件,参考相关排水标准,确定盾构隧道的排水系统和设备。
5. 通风标准:根据盾构隧道的长度、交通量等因素,参考相关通风标准,确定通风系统和设备。
盾构隧道设计知识点总结盾构隧道设计是现代城市道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在进行盾构隧道设计时,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包括地质条件、结构设计、施工工艺等。
本文将围绕这些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一、地质条件1. 地质勘探:在开始盾构隧道设计之前,必须进行地质勘探,了解地下的地层情况。
常见的地质勘探方法包括钻探、地震勘探和地下水位监测等。
2. 地质风险评估:根据地质勘探结果,评估地质风险,包括地层稳定性、岩土力学参数等。
这些评估结果将影响到盾构隧道的设计和施工。
二、结构设计1. 盾构机选型:根据地质条件和隧道尺寸要求,选择合适的盾构机。
盾构机的选型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施工效率、运输能力等因素。
2. 地下结构:在盾构隧道设计中,地下结构的设计十分重要。
它包括隧道的截面形状、支护结构、衬砌设计等。
要根据地质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
三、施工工艺1. 盾构施工流程:盾构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包括开挖准备、推进施工、掘进盾构机维护等。
合理的施工流程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 隧道施工监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隧道施工监测,包括地表沉降监测、土压力监测等,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四、其他考虑因素1. 环保要求:在盾构隧道设计中,需要考虑环境保护要求,采取合适的措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安全管理:盾构隧道设计中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需要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 经济性:在盾构隧道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经济性,尽量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效益。
以上仅为盾构隧道设计的一些知识点总结,详细的设计将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进行。
在实际盾构隧道设计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盾构法隧道主要设计原则
1)盾构区间结构净空尺寸应满足地铁建筑限界和其他使用及施工工艺等要求,并考虑施工误差、结构变形和位移的影响。
结构综合净空余量:按半径方向采用100mm。
2)盾构法施工的区间隧道的覆土厚度不宜小于一倍隧道外轮廓直径,如特
殊地段埋深较浅时,应采取相应保证措施。
3)盾构法施工的平行隧道间的净距,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埋置深度、盾
构类型等因素确定,且不宜小于一倍隧道外轮廓直径。
当因功能需要或其它原因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在设计和施工中采取必要的措施。
4)盾构区间隧道所选择的盾构机,必须针对本地铁特殊的工程地质和水
文地质条件、管片厚度、管片长度、管片分块形式等有较好的适应性。
5)装配式管片的尺寸应考虑制作、吊装、运输以及施工的安全和方便。
接
头设计应满足受力、防水、耐久性要求。
城市地铁盾构法区间隧道的设计地铁盾构法是一种常用的地铁隧道施工方法,其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铁线路的安全、顺利运行,下面将从设计意图、设计要求以及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地铁盾构法区间隧道的设计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地铁车辆的正常运行。
设计时需要考虑到隧道的纵横断面尺寸、弧线的半径、坡度等因素,以确保地铁车辆在隧道内能够顺畅运行,同时在设计时也要考虑到隧道的排水、通风系统,以保证车辆安全运行。
2.确保隧道的结构安全。
设计时需要考虑到隧道的地质条件,以及隧道所经过地下设施的影响。
合理选择隧道的结构形式和材料,使隧道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能力,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情况要有相应的处理措施。
3.提高盾构施工的效率。
设计时要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和施工情况,合理选择盾构机的类型和规格,以及刀盘的转速和刀盘的类型等,从而提高盾构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其次,在设计地铁盾构法区间隧道时需要满足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是地铁隧道设计的基础,需要对隧道所经过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探和分析,包括土层的厚度、土壤的类型、地下水位、地下设施等情况,从而为隧道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2.盾构机选择和设计。
根据地质情况和施工要求,选择适合的盾构机类型和规格,并进行相应的设计。
盾构机的选择和设计需要综合考虑隧道的纵横断面尺寸、路线曲线的半径、坡度等因素,以及盾构机的施工工艺、可靠性和效率等因素。
3.结构设计。
隧道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
同时需要对隧道的承载能力、防水性能、挠度控制等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确保隧道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
最后,在设计地铁盾构法区间隧道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设计方法。
1.直接切削法。
通过盾构机直接对地质进行切削,同时在切削过程中进行支护和封固,确保隧道的结构安全。
这种方法施工效率高,但对于地质条件要求较高。
2.预支护法。
盾构隧道设计基本概念(1)盾构隧道设计基本概念1盾构管⽚的⼏何设计1.1隧道线形的选择—平纵断⾯的拟合隧道的中线是由直线及曲线组成。
设计常常采⽤楔形衬砌环(见图1-1),来实现盾构隧道在曲线上偏转及纠偏,楔形衬砌环最⼤宽度与最⼩宽度之差称为楔形量。
⼀般来说,楔形量的确定具有经验性,应考虑管⽚种类、环宽、直径、曲线半径、曲线区间楔形管⽚环使⽤⽐例、管⽚制作的⽅便性、盾尾操作空隙因素综合确定;管⽚楔形量还必须为施⼯留出适当的余裕。
如下图所⽰,阴影部分是管⽚的平⾯投影图,圆弧是隧道设计中⼼线,圆弧中⼼点O1是隧道的转弯半径所在的中⼼点,O2是理论上能拼出的最⼩转弯半径时的圆⼼,则O2P<O1P。
a)普通环b)单侧楔形环c)两侧楔形环图1-1 楔形衬砌环(β-楔形⾓、△-楔形量)图1-2 楔形量与转弯半径⽰意图⽇本曾统计管⽚外径与楔形量的相关关系,如下图所⽰。
图1-3 楔形量的施⼯统计《盾构⼯程⽤标准管⽚(1990年)》规定管⽚环外径与楔形量的关系如表1-1所⽰。
表1-1 楔形量与管⽚环外径的关系⽬前,多采⽤楔形衬砌环与直线衬砌环的组合、左右楔形衬砌环以及通⽤型管⽚。
1.1.1标准环+楔形环管⽚拼装时,根据隧道线路的不同,直线段采⽤标准环管⽚,曲线段采⽤楔形管⽚(左转弯环、右转弯环)⽤于隧道的转弯和纠偏。
楔形环的楔形⾓由标准管⽚的宽度、外径和施⼯曲线的半径⽽定。
采⽤这类管⽚时,⾄少需三种管⽚模具,即标准环管模、左转弯环管模和右转弯环管模。
a)直线段b)曲线段图1-4 标准环+楔形环拟合线路通常,以短折线拟合曲线,在设计时常以2标准环+1楔形环来拟合;不得以(极端困难)时,以1标准环+1楔形环来拟合。
⼀般地,短折线偏离圆曲线或缓和曲线量不宜⼤于5mm,也有⼈提出控制在10mm。
这就意味着环宽与直径如何匹配是设计需要进⼀步考虑的问题。
①楔形量确定⽅法可采⽤下式计算:式中R——隧道中⼼曲线半径(mm);——楔形量(mm);m——楔形环数;n——普通环数;B T——楔形环的最⼤宽度(mm);B——普通环的宽度(mm);D0——管⽚外径(mm)。
盾构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盾构隧道是一种地下隧道施工方法,其通过利用盾构机进行施工,克服了传统施工方法(如开挖法)的一些缺点,如大面积地面沉降、破坏性较大等问题。
盾构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在盾构隧道施工前,根据具体工程条件,对施工方案进行规划、设计和组织,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质量和进度。
一、施工方案设计(一)工程概况分析:包括隧道的位置、长度、横断面形式、地质情况、环境要求等。
(二)盾构参数设计:根据地质情况、隧道设计要求和现有盾构机性能,确定盾构机的参数,包括钻探直径、推进速度、排土方式等。
(三)施工工序设计:根据盾构机的推进速度和隧道的长度,确定施工工序和分区,并确定施工方法及顺序。
(一)项目管理机构:包括项目经理、技术经理、安全经理、质量经理等管理人员的配置,明确各职责,确保施工的统一管理和协调。
(二)施工班组组织:根据施工工序和施工步骤,确定不同施工班组的配置和人员配备,明确各班组的职责和权限。
(三)设备管理与维护:对盾构机以及其他辅助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四)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各施工工序的顺利进行,并能应对突发情况的发生。
(五)材料和物资采购计划:根据施工工序的需求,提前进行材料和物资的采购安排,以确保施工所需的材料的及时供应。
(六)安全保障措施:根据地质情况和盾构施工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通风、防火、防爆等,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七)质量控制措施:建立质量检测和控制机制,对施工材料和工艺进行监控和检测,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证隧道施工的质量。
(八)环境保护措施:对施工现场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如噪声、振动和扬尘控制等。
三、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一)组织会议:召集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会议,明确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确保各方人员的知悉和理解。
(二)定期培训:培训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盾构隧道工程
设计标准》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21.09.08
•【文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21年第162号
•【施行日期】2022.02.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定额
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2021年第162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盾构隧道工程设计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盾构隧道工程设计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1438-2021,自2022年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公开,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21年9月8日。
盾构隧道设计
发表时间:2018-10-25T09:59:07.76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上作者:李帅远周鹏方保江
[导读] 盾构机是现在常用的一种地下隧道挖掘设备,被广泛应用与我国的隧道建设中,本文以汕头市苏埃通道为力,根据地质情况,才去明挖逆作施工法进行施工,进行盾构隧道设计提供相应的方案,并以此为例为其他盾构隧道
(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摘要:盾构机是现在常用的一种地下隧道挖掘设备,被广泛应用与我国的隧道建设中,本文以汕头市苏埃通道为力,根据地质情况,才去明挖逆作施工法进行施工,进行盾构隧道设计提供相应的方案,并以此为例为其他盾构隧道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结构设计
ABSTRACT: Shield machine is now a common underground tunnel excavation equipment, widely used in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this article to shantou Sue Mr Channel,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to Ming dig top-down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construction, shield tunnel design to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other design of shield tunnel.
Keywords:tunnel, structure desig
引言
本文以汕头苏埃通道为研究路线全长6680m,其中北岸路基长250m,南岸路基长360m,南岸互通立交长770m,隧道长5300m。
工程跨越三个不同的地貌单元。
南部为丘陵区,基岩埋藏浅,地形高低起伏,建筑物少。
北部为滨海三角洲平原区,基岩埋深大,地势低平,为居民区,其间高楼林立,巷道纵横。
中部为海区。
本文重点对结构进行设计,为工程施工进行参考。
1 盾构隧道设计方案
图0-1 盾构隧道路线图
盾构接收井采取明挖逆作法施工,第一道环框梁(3500mm×1800mm)、第二道环框梁(3500mm×2500mm)与砼支撑同时施工,设置一道中隔墙,厚1200mm。
底板为1500mm,侧墙为1200mm,中板为400mm,顶板为800mm。
风塔底板为1000mm,侧墙为1200mm,顶板为800mm。
见图1-1北岸盾构接收井结构形式。
图1-1 北岸盾构接收井结构形式
1.2盾构始发井的设计
南岸盾构始发井位于围堰内,盾构始发井尺寸为25m(长)×49.9m(宽)×26m(深)。
基坑围护结构采用1200mm厚地连墙,竖向设置六道斜砼支撑,中间设置临时中立柱(采用460mm×460mm格构柱),柱下采用Φ1200mm的钻孔桩基础。
盾构始发井采取明挖逆作法施工。
第一道环框梁(1000mm×1200mm)、第二道环框梁(3500mm×2500mm)与砼支撑同时施工。
设置两道厚1000mm中隔墙,底板厚度为2000mm,侧墙厚
度为1200mm,中板厚度为400mm,顶板厚度为800mm。
结构形式见图5。
图1-2 南岸接收井结构形式
2隧道设计
盾构段设计为两条单洞隧道,隧道内径为13.3m,外径为14.5m,内设安全通道、应急通道、电缆管廊、管沟及烟道。
1)盾构管片设计
本盾构隧道工程采用的管片内径13.3m,外径14.5m,环宽2m,厚600mm,通用双面楔形环,楔形量48mm,采用“7+2+1”分块模式,错缝拼装。
管片结构采用C60高性能耐腐蚀混凝土,抗渗等级P12。
2)内部结构设计
①烟道板
隧道顶部烟道采用预制混凝土板与现浇牛腿结合的方式施作,预制板幅宽1.2m,厚200mm。
②车道板下结构
盾构隧道车道板将隧道内部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行车空间,下层为逃生及管线空间。
盾构段横断面结构见图2-3所示。
图2-3 盾构段横断面结构图
3 结语
为解决城市地面交通拥挤情况,城市地下交通迅猛发展。
在这期间盾构隧道设计的技术得到了迅猛成长。
本文通过对汕头市苏埃通道为力,根据地质情况,才去明挖逆作施工法进行施工,并给出了接收井、始发井和隧道设计方案,并以此为例为其他盾构隧道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馈,冯欢欢.武汉三阳路公铁合建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设计方案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4,51(04):168-177.
[2]肖明清.国内大直径盾构隧道的设计技术进展[J].铁道标准设计,2008(08):84-87.
[3]盾构掘进黏土地层泥水劈裂伸展现象研究[J]. 袁大军,黄清飞,李兴高,郭璇,小泉淳.岩土工程学报. 2010(05)
[4]盾构法修建水下隧道的关键技术问题[J]. 孙谋,谭忠盛.中国工程科学.2009(07)
[5]盾构隧道施工中刀盘泥饼的形成机理和防治措施[J]. 严辉.现代隧道技术.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