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苏教版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是整数乘法的重要部分。
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是学生在掌握基本乘法运算后的一次提升。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为后续的复杂乘法运算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规律,能够正确进行此类乘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发现、总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规律。
2.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规律,准确快速地进行运算。
四、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乘法运算,但对于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可能感到陌生。
因此,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规律,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情境导入法:通过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规律。
3. 练习巩固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学生的运算技能。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简单的乘法运算,激活学生已有的乘法计算经验。
提问:“如果我们在乘法计算中遇到乘数中间有0或者末尾有0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以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新知呈现几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让学生尝试计算。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时乘法的计算规律。
强调在计算过程中,0的位置对结果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处理这些0。
3. 互动练习分组进行练习,每组分配不同的乘法题目,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找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错误。
4. 巩固提升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600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数据的能力;2、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
所以让那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学来讲,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的学会。
3、自主探索:具体计算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
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
不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让学生搞清在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4、巩固练习设计的最优化: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
有目的性的练习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
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
同时根据学生在练习中所出现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集体议一议,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以巩固学生对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
还有在学习新知的时候,没有进一步让学生归纳总结。
我想了有了失败,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第二篇: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1800字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花溪小学魏婷婷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课本第78、7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在愉悦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探索乘法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体会计算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计算的快乐,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的教学反思1、《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的教学反思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零和任何数相乘都得零”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理解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算理正确计算,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课堂上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方法和简便算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上。
一、努力之处1.沟通联系促进迁移课堂开始我设计了几道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题,通过复习口算方法,让学生能在探索新知时能学会知识的迁移,即在相乘的时候让学生掌握先末尾的0可以不看,直接和一位数相乘,然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们多数会做,但是在叙述方法是语言不够严谨完整,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创设情境探索新知课堂开始我创设生活情境:“王老师就想去买电扇.于是他带了1000元钱来到了商店.电扇每台350元,王老师带的钱够用吗?请学生积极想办法帮王老师解决问题。
我先让学生估算后在尝试,然后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先尝试用竖式笔算,再让学生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评一评。
但是学生由于受数位对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只有5个孩子是用简便方法计算的。
于是我引导大家比较发现两种算法的不同,喜欢哪一种?了解体会简便算法的优越性,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较合理。
这样学生通过议一议、试一试、比一比、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提醒学生“书写积的时候应注意是什么?”一要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二要注意积末尾的个数,整堂课让学生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层层训练综合运用本节课的内容不多,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要达到正确计算的目标需要加强练习。
练习中不仅有基础的笔算题目,还有解决问题的内容,学生在练习交流中理解算理,强化算法。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2011-10-26
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0,用这样的计算方法可以使计算的过程简便一些。
学生在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中,曾经计算过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
而前面学生又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本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完善学生对乘法笔算方法的理解,提高笔算乘法的能力。
本节课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达到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的目的。
接着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列出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
通过学生的尝试练习,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经验,探究简便的笔算方法,注意到了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计算过程,算理的重点讲评。
但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1.学生在做两个乘数末尾都是0的乘法算式时,容易漏写0;2.在进行竖式计算时,学生容易把因数末尾的0对错位;3.个别学生在学习因数末尾有0乘法的笔算后,会与之前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没有0的乘法混淆,造成竖式对错位以致计算结果也出错。
改进方法:1.通过计算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最后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2通过笔算及口算的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发现算法间的联系,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3.对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有0和没0的笔算进行区分,并加强巩固练习。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今天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继续远行,知之·行之·思之。
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新课时,我没有参照教师用书上的思路,(先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条件提出乘法问题,并请全班同学帮助列式解答:850×15,板书两种计算过程,让学生自己比较哪种简便,再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而是直接提问学生:你们认为850×15的竖式应该怎么列?学生有了上学期的计算经验,很一致的提出要先用85乘15,再根据乘数末尾有一个0的情况,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我感觉学生既然已经能够明确这样计算比较简便,又何必带着学生绕个圈子再回来呢?在课堂上孩子们的反应还是比较好的,但在完成课堂作业是出现的错误还是不少的。
回头细想,我在一些细节上处理得稍显粗糙,造成了一些疏忽。
在教学“试一试”时,书上已经给出了前两步竖式的过程,请学生回答:“170的后面应该添上几个0?”我在教学时,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可我忽视了竖式书写上的要求。
结果反馈上来的作业,有的把0全挤在一个数位上或没有和相应的数位对齐。
另外,学生在计算500乘36时,有的学生没有把500放在36的下面进行列竖式计算。
正是这些小小的疏忽,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我在备课存在着不足。
我的备课还停留在备教案、备教法上,没有充分的“备学生”。
作为教师每一节课都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他们已经学会的不要讲,他们不会的要重点讲。
我觉得,课前调查是很有必要的。
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程度,也可以从中调查到一些新问题和新观点,可以大大的提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最新资料推荐------------------------------------------------------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教学反思《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教学反思【1】苏教版第六册第四单元《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我是让学生理解乘数末尾有 0 的简便算法,因此我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体讨论;从而掌握乘数末尾有 0 的简便算法。
这是一堂计算课,不但要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胎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宏,培养估算意识,还要噪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洲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夺。
综合整堂课的教学,咏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合。
1、创设生活情趟境:让学生经历数学与名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蔗学生分析问题、处理数旗据的能力; 2、用绩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培釜养估算意识:对于一些旭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崎难。
所以让那些掌握较鼠好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扎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砧学来讲,能起到示范作哟用,使他们在别人的帮骸助下慢慢的学会。
棘 3、自主探索:具体计鹰算时,让学生尝试用自垦己的计算方法探索。
1 / 5给镶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涧生自主探索。
对于学生助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语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耘加以肯定。
不要求学生袜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串法。
重点放在讨论竖式俯的计算方法上,让学生携搞清在计算时需要注意赠什么。
4、巩固练找习设计的最优化:练习被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心、有指导的教学活动。
狱有目的性的练习就是要寥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傍时,要悉心钻研教材,悠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纬安排。
也就是说教师在级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掺一道题的练习意义,确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声到位。
小学数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心得交流小学数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掌握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并且已经能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所以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在想想做做中还应渗透一种新的估算方法,那就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还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乘数估计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算,因为之前学习的估算方法都是把两个数一起估算的;想想做做第5、6题更要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由于知识点比较多,所以导致最后的时间也没把握好,最后一题没有来得及解决。
一节课下来,感觉有三点比较满意:一、善用迁移,把整十数乘整十数和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迁移到本课教学中。
1. 口算:320 820 132 1183020 8200 1320 1180学生口算结果,指名说说这一组题的算式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2.用竖式计算师:这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请你选择一题用竖式计算在自备本上。
2603 8106指名板演,其余自做。
教师巡视,注意检查竖式的写法,集体订正。
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乘整十数的笔算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说说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下面的新课学习打好基础。
二、重视学生数量关系的理解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去参观小明家的奶牛场,看!(出示例题)提问: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今天一共挤了多少千克牛奶?追问:要求今天一共挤奶多少千克?该怎么来解答呢?生:每桶牛奶25千克乘今天挤了30桶等于今天一共挤了多少千克牛奶。
由于平时比较重视数量关系的训练,因此学生也很有默契,一般看到解决问题,他们总是先说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这点我还是比较满意。
不足的是,数量关系说的不够简洁,今后,还要开始慢慢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来说出数量间的关系。
《乘数末尾有0乘法》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乘数末尾有0乘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乘法》部分的第六课时。
教材安排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是0的乘法"的情境,理解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乘法的笔算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说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计算这类题。
2.在研究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3.在学习中不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难点: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四、说学情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和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了解了竖式乘法计算,本课的学习是由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坚式计算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按要求进行竖式计算,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进一步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五、说教法学法: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所熟悉的情境和事物,让学生在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学习和鱼塘边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的检索方法。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班今天来了一位小客人,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好,闭上眼睛3,2,1,睁开!(课件演示:喜羊羊动画)生:喜羊羊!(喜羊羊:大家好,我是喜羊羊,很高兴能来到你们班做客,早就听说你们班学生个个都很聪明,数学顶呱呱,所以今天特地前来,想请大家帮我个忙,帮我救出被灰太狼关在山洞里的美羊羊,要想进山洞需要闯关,每一关都需要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要知道,我对付灰太狼还行,可是解答数学问题可不行,你们能帮我这个忙吗)生:能!师:好,那我们就出发吧!(课件出示:口算题)3×2= 13×2= 95×0= 21×4= 4×300=学生完成口算练习,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在教授《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这个课程时,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反思。
首先,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这个题目的概念理解不清楚。
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了混淆末尾有0的乘数和末尾有0的乘积的情况。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给出题目时没有明确强调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明确地解释这两个概念,让学生对它们有更清晰的理解。
其次,我在讲解解题方法时没有提供足够的例子和练习机会。
学生对于这个题目的解法不够熟悉,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
我意识到应该增加更多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巩固所学的知识。
下次我会设计更多的练习题,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另外,我还发现有些学生在解题时没有用正确的步骤和顺序。
他们可能会直接乘以一个带有0的数字,并得出错误的答案。
这可能是因为我没有提醒学生首先要将乘数分解成一个10的倍数和一个整数。
这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并避免错误。
下次我会在讲解时特别强调这个步骤,并提醒学生按照正确的顺序解题。
最后,我还发现有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给出的条件。
他们可能会漏掉末尾有0的乘数这个条件,导致解题过程出现错误。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仔细阅读题目或者忽略了一些关键信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鼓励他们在解题前先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理解题目的条件和要求。
综上所述,教授《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这个课程时,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反思。
通过这个教学反思,我意识到需要更加明确、详细地解释概念和步骤,提供更多的例子和练习机会,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苏教版第六册第四单元《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我是让学生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因此我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体讨论;从而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计算课,不但要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培养估算意识,还要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
综合整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数据的能力;2、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
所以让那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学来讲,能起到示范作用,教学反思《《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使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的学会。
3、自主探索:具体计算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
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
不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让学生搞清在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4、巩固练习设计的最优化: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
有目的性的练习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
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
同时根据学生在练习中所出现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集体议一议,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以巩固学生对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
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反思
今天上的内容是《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
这是一节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是在刚学完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
因此本节课只要抓住新知与旧知的结合点,抓住几十几个十乘几的积是几百几十后在几百几十的末尾添零这个重点,学生即可较好的掌握。
我分三个环节实施了我的教学预设,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先2×2和20×2等的题组练习,以及0×5的计算,以唤起学生对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回忆,到达能使旧知迁移到新知。
第二部分尝试练习,提炼建模。
是让学生进行240×2的尝试口算,并说明采取这种口算方法的理由,及本课的一个重点,然后由学生进行尝试笔算。
在笔算过程中,学生用的是普通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教师提示如果按照口算24个十乘2的方法进行笔算,那么竖式先算什么?板书格式,用虚线表示你思考的过程,再追问24×2等于48,这个48表示什么,如何在竖式的积中表示。
在进行试一试的练习,说说题中的0为什么变成2个?最后提炼出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是分层练习,加以巩固。
练习中增加了乘数中间有零和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比较。
我设计预案时遵循这样的两个原则:让学生通过我的引导和追问进行自主的探索,让学生在离真知不远的地方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地拨开云雾,获得清晰的思路。
鼓励口算方法的提炼就是为学习简便的笔算方法而设计的,笔算的简便方法也是通过学生的尝试获得的。
在练习中,我让学生上黑板完成后,有学生进行批改,对于批改的是否正确再有学生指出,把判断正误、发现错误及如何修改全权交给了学生。
第二个原则,就是体现在完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突破难点。
本课的难点就是如何不让学生忘记积的末尾添零。
整堂课中我没有再三强调在积的末尾添零,而是根据每题前半部分算到的积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表示来突破这个难点的。
在学生的计算过程中,学生始终牢记这一点,积末尾的0就不容易忘了。
在课堂的随堂练习中,只有一个学生忘了积的末尾添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