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析:八年级上册第七课 友好交往礼为先
- 格式:doc
- 大小:9.24 KB
- 文档页数:6
教材解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山东肥城仪阳中学张衍澎【知识纵览高屋建瓴】【攻坚克难学海导航】1.礼貌是尊重,是本课的重点。
礼貌是人们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
礼貌首先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礼貌待人意味着平等待人,即每一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歧视他人,不中伤他人,不强求他人,这正是尊重他人的真正表现。
其次,礼貌体现了对自身的尊重。
礼貌是文明的体现,对人礼貌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重要体现。
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体现了自身的美好。
学习中要以生活中具体的问题为依托,层层推进,从平凡的事例中提炼出新意,透过事实的表层理解其中的深刻道理,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
如从奥运会刘国梁教练对佩尔森的道歉中来体会对对手的尊重和礼貌的重要性。
2.礼仪的作用,是本课重点。
掌握现代交往礼仪既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有利于恪守社会行为规范,塑造优雅的自我形象和社会形象。
对人来说,礼仪既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陶冶。
一方面,礼仪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是其中每一个人应该遵守的,按照礼仪行事就会得到肯定的评价;另一方面,注重礼仪的人,会表现得举止优雅、彬彬有礼,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都能起到陶冶身心的作用。
要结合生活实际来说明,从基本的生活问题入手,从常常受到人们忽视的问题入手,让学生透过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领悟做人的深刻道理。
如可从一个人的穿着打扮这一基本礼仪看一个人的道德风尚。
【命题预测把握方向】本课内容涉及礼貌、礼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要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考查时可结合不讲礼貌的行为,如:用语粗俗、态度蛮横、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考查礼貌的重要性和表现;可结合奥运会的礼仪,如:对待外国游客和运动员、观赛礼仪、微笑迎奥运等,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个礼仪之邦,礼仪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
考查方式多以选择和简答的方式出现。
第7课〈友好交往礼为先〉教学设计《礼貌显魅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礼貌,礼貌有什么作用:理解礼貌与尊重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学会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并在生活实践和学习的基础上,学会以礼待人。
教学重点;理解礼貌与尊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以礼待人。
导入新课:礼貌待人是人们崇高的美德。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强调“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西方也有“礼节是通行四方的推荐书”的谚语,礼貌和礼仪是个人素养最直接的外现形式,也是交往的最前沿。
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
一、礼貌显魅力(板书)1、礼貌是尊重(板书)提问:(1)、请同学讲一讲在我们班级中(或我们身边)有哪些不礼貌的行为?(2)、你有过类似的行为吗?如果别人对你不礼貌,你有什么感受?(3)、不礼貌的行为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后果?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以板书学生列举的不礼貌行为,及时点拨。
教师归纳小结: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礼貌就是尊重的具体表现。
礼貌反映了我们自身的素质,展示着我们的风采。
我们要讲文明、讲礼貌,对他人要尊重、宽容、谦让,要与人为善,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果对人不礼貌,不但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我们自己,妨碍我们与人交往,会使我们变成孤家寡人。
引导学生阅读书本79和80页的“相关链接”的内容,谈谈感想:实话实说,当别人对你说对不起,疤痕还存在吗?礼貌是尊重的体现,是文明的体现。
是否文明礼貌不只是个人的私事,也不是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
2、“谢谢”的魅力(板书)活动:“变质”的牛奶。
(具体的故事情节见书本80页)目的: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体会礼貌的魅力所在,明白从那几个方面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懂礼貌的人。
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教学内容指要]课程标准依据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礼貌礼仪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一门学问,需要专门的知道。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它具有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涵养道德、提升境界的重要作用。
讲礼貌、重礼仪是现代人的一项标志。
一个人是否讲文明礼貌,不只是个人的事,而且直接影响周围人乃至社会风气、民族尊严。
因此,注重自身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的幽雅礼仪,了解现代社会的交际方式,是学生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除引言外,设计了两框内容介绍礼貌和礼仪。
第一框“礼貌显魅力”由两目组成,第一目“礼貌是尊重”:强调对人礼貌是人的一种素质,礼貌是尊重人的具体表现。
强化学生礼貌问题的认识与体验。
第二目“‘谢谢’的魅力”:以服务员“微笑服务”的案例为线索,导出礼貌的魅力所在,从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方三个方面进一步展示礼貌的魅力。
最后,根据文明礼貌的要求,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提出改进方法。
第二框“礼仪展风采”由两目组成,第一目“因礼仪而优雅”:主要讲礼仪活动最能展示学生的风采,学生中存在不合礼仪之处,然后通过活动让学生探讨礼仪问题,掌握社交礼仪的一些基本要求。
第二目是“社交礼仪ABC”: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入手,探讨与不同人社交的礼仪,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中的礼仪,民族交往中的礼仪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对待礼貌和礼仪的态度。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礼貌和礼仪落到实处。
课时安排共2课时,每框1课时。
第一框礼貌显魅力[课堂纵横]本课学习交往中的礼貌问题,由两目组成:第一目是“礼貌是尊重”,第二目是“谢谢的魅力”。
本课依据课标中“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与沟通”帮助学生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课前鼓励学生搜集礼貌用语以及让学生组织小品等活动,课堂情景再现、小品演示、分组讨论、典故分析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来解决问题,进而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文明交往方式,并反思自己的行为,提出改进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什么是礼貌,理解礼貌与尊重的关系,了解礼貌的主要表现、作用、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在不同场合按礼貌行事的能力,培养文明语言、和蔼态度、得体举止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喜爱、追求礼貌的情感,以不讲礼貌为耻,以讲礼貌为荣;感受讲礼貌获得的尊重。
【教学重点】理解礼貌与尊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以礼待人。
【教学方法】活动式、体验式、讲授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动画:无礼的代价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总部底层的大花园中,销售部经理带着孩子散步,孩子边吃边扔,有一位老者跟着她们母子拣地上孩子扔掉的垃圾,母亲拉着孩子的手说:“如果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就像他一样做清洁工。
”老人在一旁默不作声……下午,公司召开全体中层干部会议,女经理匆匆赶往会议室。
推门进入,发现坐在主席台上的竟是上午的那位老者(他就是新来的总裁)……教师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为什么?学生积极发言。
过渡语:同学们设想的结果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这位女经理会为她的无礼而受到惩罚。
礼貌待人是人们崇高的美德。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强调“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西方也有“礼节是通行四方的推荐书”的谚语。
礼貌和礼仪,是个人素养最直接的外现形式,也是交往的最前沿。
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礼貌显魅力。
【新课教学】礼貌显魅力(板书)一、礼貌是尊重(板书)第一环节:礼貌是尊重播放动画:屠格涅夫与乞丐一天,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街上散步。
一乞丐向他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求道:“先生,给我一点食物吧。
”屠格涅夫寻遍全身却无一点可充饥之物,而且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有……他很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发抖的手,说:“兄弟啊!对不起!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这时,那乞丐站起身,脸上挂着泪花,紧握作家的手说:“谢谢您!我本已走投无路,打算讨点吃的后就离开这个世界。
第一框礼貌显魅力八年级上册第七课(教案)友好交往礼为先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什么是礼貌,礼貌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理解礼貌与尊重之间的关系;了解对人有礼貌的主要表现,礼貌的意义。
2.能力目标:辨别具体行为是否礼貌的能力;文明语言、和蔼态度、得体举止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喜爱、追求礼貌的情感;拥有讲文明、讲礼貌的态度。
教案重点难点教案重点:理解礼貌与尊重之间的关系。
教案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以礼待人。
教案方法:阅读指导法、研讨法、设疑解疑。
教案手段:多媒体教案程序一、导入新课(1)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为了增加我们的竞争能力,作为中学生我们更应该走在时代的前沿,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成为友好交往的表率。
今天,我们就学习友好交往礼为先这一课的第一框礼貌显魅力(板书课题)(2)故事赏析:故事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此时你想说什么?明确如果对人就会对人造成伤害,妨碍我们与人交往。
揭示主题——礼貌就是尊重。
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懂得在与人交往沟通过程中讲礼貌的重要性。
二、导学过程㈠明确目标(见上教案目标)㈡导学⑴导学提示:自学课本大字部分,发扬自主创新精神,独立思考如下问题①礼貌的含义。
②礼貌的重要性。
③礼貌的表现。
④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的要求和意义。
⑵自学抽查:(知识梳理)完成能力展现。
(详见导学案)⑶知识应用①引导分析几幅图画,分别说明每幅图的内容、主题。
A.早晨上学和爷爷奶奶说声再见体现了在家里也要讲礼貌。
突出主题:对长辈有礼貌的孩子B来到学校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老师回礼。
显现了师生之间互相尊重的主题C同学之间更要有礼貌,无论是平时相互见面,还是在各种活动中都要相互尊重开口不忘礼貌用语。
如果发生误会还要做到及早握手言和。
D.在单位,同志之间打招呼、问个好,彰显单位社会的亲和力。
E.在公众场合见到客人主动问好。
教材解析: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教材解析: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知识纵览高屋建瓴】【攻坚克难学海导航】1.礼貌是尊重,是本课的重点。
礼貌是人们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
礼貌首先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礼貌待人意味着平等待人,即每一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歧视他人,不中伤他人,不强求他人,这正是尊重他人的真正表现。
其次,礼貌体现了对自身的尊重。
礼貌是文明的体现,对人礼貌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重要体现。
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体现了自身的美好。
学习中要以生活中具体的问题为依托,层层推进,从平凡的事例中提炼出新意,透过事实的表层理解其中的深刻道理,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
如从奥运会刘国梁教练对佩尔森的道歉中来体会对对手的尊重和礼貌的重要性。
2.礼仪的作用,是本课重点。
掌握现代交往礼仪既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有利于恪守社会行为规范,塑造优雅的自我形象和社会形象。
对人来说,礼仪既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陶冶。
一方面,礼仪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是其中每一个人应该遵守的,按照礼仪行事就会得到肯定的评价;另一方面,注重礼仪的人,会表现得举止优雅、彬彬有礼,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都能起到陶冶身心的作用。
要结合生活实际来说明,从基本的生活问题入手,从常常受到人们忽视的问题入手,让学生透过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领悟做人的深刻道理。
如可从一个人的穿着打扮这一基本礼仪看一个人的道德风尚。
【命题预测把握方向】本课内容涉及礼貌、礼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要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考查时可结合不讲礼貌的行为,如:用语粗俗、态度蛮横、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考查礼貌的重要性和表现;可结合奥运会的礼仪,如:对待外国游客和运动员、观赛礼仪、微笑迎奥运等,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个礼仪之邦,礼仪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
考查方式多以选择和简答的方式出现。
人教版八年级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礼貌显魅力》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直接以简笔画的形式设计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以活动为主,淡化说教。
充分利用活动资源(包括课本资源、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际、网络资源等),在生动活泼的场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感悟。
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平常的事,去领悟礼貌的深刻道理,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做文明礼貌的人。
二、教学依据:1、教材分析: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关系”中的“交往与沟通”部分。
该部分“内容标准”规定: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礼貌礼仪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一门学问,需要专门的学习。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它具有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涵养道德、提升境界的重要作用。
讲礼貌、重礼仪是现代人的一项标志,是学生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
2、学情分析:当代青少年文明礼貌方面的欠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少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智力的、学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礼貌、礼仪方面的教育,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礼貌,缺乏礼貌,甚至蛮横无礼。
现代的交往礼貌礼仪在一些青少年身上没有植根,青少年需要补文明礼貌这一课。
如何让学生感悟待人有礼的重要性,从而信服、内化为实际行动,这是本框题的重点和难点。
所以在本框题的教学中注重活动,淡化说教。
充分利用活动资源(包括课本资源、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际、网络资源等),在生动活泼的场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感悟。
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平常的事,去领悟礼貌的深刻道理,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做文明礼貌的人。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懂得什么是礼貌、礼貌有什么作用。
理解礼貌与尊重的关系。
2、能力目标在实际生活中,逐步学会以礼待人,与人交往时做到语言文明、态度和气、举止优雅,并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
【知识纵览高屋建瓴】【攻坚克难学海导航】1.礼貌是尊重,是本课的重点。
礼貌是人们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
礼貌首先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礼貌待人意味着平等待人,即每一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歧视他人,不中伤他人,不强求他人,这正是尊重他人的真正表现。
其次,礼貌体现了对自身的尊重。
礼貌是文明的体现,对人礼貌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重要体现。
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体现了自身的美好。
学习中要以生活中具体的问题为依托,层层推进,从平凡的事例中提炼出新意,透过事实的表层理解其中的深刻道理,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
如从奥运会刘国梁教练对佩尔森的道歉中来体会对对手的尊重和礼貌的重要性。
2.礼仪的作用,是本课重点。
掌握现代交往礼仪既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有利于恪守社会行为规范,塑造优雅的自我形象和社会形象。
对人来说,礼仪既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陶冶。
一方面,礼仪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是其中每一个人应该遵守的,按照礼仪行事就会得到肯定的评价;另一方面,注重礼仪的人,会表现得举止优雅、彬彬有礼,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都能起到陶冶身心的作用。
要结合生活实际来说明,从基本的生活问题入手,从常常受到人们忽视的问题入手,让学生透过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领悟做人的深刻道理。
如可从一个人的穿着打扮这一基本礼仪看一个人的道德风尚。
【命题预测把握方向】本课内容涉及礼貌、礼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要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考查时可结合不讲礼貌的行为,如:用语粗俗、态度蛮横、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考查礼貌的重要性和表现;可结合奥运会的礼仪,如:对待外国游客和运动员、观赛礼仪、微笑迎奥运等,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个礼仪之邦,礼仪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
考查方式多以选择和简答的方式出现。
【关注社会链接热点】1.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多次“笑脸”令人动容:舞蹈演员用柔美的舞姿,在巨幅“画卷”的一角画出一张笑脸。
当参加演出的演员将手中一张张来自五大洲的巨幅照片倏然举起时,全场掌声雷动;演出后期,“鸟巢”上部几米高的沿壁上,各种不同肤色的笑脸被映射出来;开幕式上放出的焰火礼花,绽放出迷人的笑脸。
有人把开幕式上的这些笑脸称为“北京笑脸”。
在奥运村公共活动区域,不少运动员不时对前来采访记者露出满意的笑容;在各比赛场地,在媒体村,遍布着志愿者,他们的面孔上始终洋溢着笑容,他们真诚、主动的服务,处处令人感动。
而在京城的各个居民区,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在“奥运人家”,人们的笑脸随处可见。
“北京笑脸”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举办奥运会的热情,体现出北京办好奥运会的真诚,表达了“北京欢迎你”的友好态度。
【回眸中考总结提升】1.(2008•西宁)《晏子春秋》中说:“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a.贵人肯定是有礼貌的人 b.讲礼貌是一个人基本的道德修养2.(2008•烟台)“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这些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人应该礼貌待人,讲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b.礼貌其实是讨人喜欢的手段d.人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参考答案:a。
点拨:对格言警句类的选择题,首先要弄懂其内涵,抓住关键词“色”“口”“礼”,可知都强调礼貌的重要性。
3.(2008•泉州)下列做法符合“迎奥运、办农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要求的有()①车辆、行人各行其道②对犯规的运动员扔矿泉水瓶,以示警告③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耐心热情回答陌生人的问询④观众有序进出比赛场馆4.(2008•咸宁)材料一: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自古就有“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的古训。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礼仪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更加彰显,已成为现代人的处世艺术,成功者的潜在资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
和睦家庭、和美生活、和谐社会需要礼仪、呼唤礼仪。
材料二:为迎接北京奥运会召开,我国制作了大型公益广告“礼仪传天下,北京欢迎你”,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礼仪风范古国,唤醒同胞们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更加积极向上地“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阅读上述材料,结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关礼仪、礼貌的知识,以《迎奥运话文明》为题,写一篇政治小论文。
要求:(1)紧扣材料;(2)观点正确;(3)联系实际;(4)语句通顺;(5)字数在300字以内。
5.(2008•广州)2008年8月,第29届夏季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首次获得奥运会举办权。
中国体育健儿将首次参加全部28个项目的比赛。
本届奥运会有205个国家和地区报名参加,将是奥运历史上参加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一次。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奥运会是向世界人民展示一个开放、繁荣、文明的中国形象的好机会。
请你以“礼貌显魅力、礼仪展风采”为主题设计一份行动方案,方案要求具体可行。
参考答案:(1)主题突出。
礼貌方面,围绕“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等展开;礼仪方面着重突出在公众场合的社交中人们应该如何表现出“举止文明、动作优雅、姿态潇洒、收拾得当、表情自然、行为检点、仪表端庄、着装得体、讲究卫生”等方面展开。
(2)具体可行。
符合客观的社会实际,贴近公民的生活实际,具有可行性,而且有利于展现中华民族和当今中国人民良好的精神面貌。
比如可以围绕“诚信在的士”、“请讲普通话”、“志愿者的形象包装”等方面展开。
点拨:行动方案的设计要符合主题,这是活动的中心;要贴近实际,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学以致用达标测评】一、单项选择题1.材料:“在此贴广告者全家三代死光光。
”──某地居民提示;“保护环境长命百岁,乱丢垃圾断子绝孙。
”──某小区提示;“24小时坦克出入,压扁恕不负责。
”──某车库提示。
关于以上这些提示语言说法正确的是()a.这些提示表明了我们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b.这些提示语会使人改正错误d.这些提示会造成精神伤害2.当前一些青少年,说什么都是“妈字当先”,句句都不堪入耳,经常说一些暴力威慑语言,或者是粗俗肮脏的语言。
面对这些暴力、垃圾语言,我们应该()a.自己坚决不说并进行劝说b.偶尔说一下没关系d.以暴易暴,说得比他们还难听3.奥运会礼仪小姐是北京奥运会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礼仪小姐身着丝质旗袍,头发挽成整洁的发髻,既美丽又优雅,让无数奥运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奥运礼仪小姐的优异表现()①能使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勇创佳绩②能反映我们的自身素质,展示我们的风采③展现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魅力④说明我国国民素质都是高的4. 2008年4月30日至5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浙江宁波深入基层看望广大劳动者,与坚守生产一线的工人共度“五一”国际劳动节,并向他们表示节日的祝贺。
5月1日中午,他在港口集装箱三期码头慰问看望一线工人时,走进职工食堂,用托盘要了两个包子,一份西红柿炒鸡蛋,一份炒笋片,一碗紫菜汤,坐到工人们中间边吃边聊。
从中我们感受到()①温总理平易近人、宽厚慈祥的亲和形象②温总理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和谦逊平和的长者风范③温总理也是一个普通人④温总理对事业的执著,对人民的爱5.我国春秋时思想家荀子曾说“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
”我们现在可以理解为()a.礼仪仅仅是一种形式,我们不必过于拘泥b.礼仪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6.下列做法符合中学生礼仪的是()a.不拘小节,在人前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b.与人说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d.乱扔纸屑杂物,随地吐痰7.苗族人民忌讳其它民族称他们为“苗子”,而喜欢他们的自称“蒙”。
不喜欢吃羊肉,忌讳吃狗肉,禁止杀狗、打狗。
和苗族人嬉闹时,不能用绳子或布带捆他们。
苗族人在门口悬挂草帽或插青树叶,或者苗族人在举行婚丧祭祀等仪式时,客人不要进屋。
路上遇到新婚夫妇,不能从他们中间穿过。
因此和苗族人民打交道我们要注意()a.按照我们的习惯行事,因为我们是汉族b.无所谓的,各自按照自己的习惯做就行d.告诉他们这些习俗是不科学的,应该摒弃8.“您现在可以使用闪光灯了。
”2008年8月17日,国家体育馆,女子自由体操决赛刚刚结束,志愿者小齐对身边的一位观众说。
刚才,这位观众想记录场内的精彩瞬间,拍照时用了闪光灯,被小齐给制止了。
观众在比赛使用闪光灯拍照的行为()①是一种不遵守观赛礼仪的行为②很可能会影响运动员的发挥,闪光灯是体操比赛中的大忌③是为了让效果更好些,没什么不对的④体现了观众的奥运热情9.张娜放学回家时,家里有客人。
妈妈对张娜说:“快向阿姨问好!”心情不好的张娜应该()①不用理客人,径直回自己的卧室②显示出非常热情的样子并向客人问好,帮妈妈招待客人③在离开时要向客人有礼貌的告辞④对妈妈说,“心情不好需要静一静”二、非选择题10.《说岳全传》上有这么一段: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
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老人不但没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
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
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便耐心地给他指路。
(1)上述事例说明了什么?(2)列举身边对人无礼的事例,对此你是怎么看的?(3)有关礼貌的名言很多,请搜集几条写在下面。
11.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项目自启动以来,形成了由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社会志愿者、“迎奥运”志愿服务、奥组委前期志愿者、奥运志愿者工作成果转化等六个工作项目和“微笑北京”主题活动组成的总体格局。
8月1日,在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一周之前,奥运会、残奥会10万赛会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百万社会志愿者和20万拉拉队志愿者全部集结完毕,在各自的岗位进行赛前集中培训和演练,并开始全面参与奥运志愿服务。
假如你是一名志愿者,需要外国游客接触。
你认为同他们交往时应注意些什么?为什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0.(1)礼貌待人的重要性。
(2)举例略。
对人不礼貌,会妨碍我们与人交往,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讲文明、讲礼貌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礼貌反映我们自身的素质,展示我们的风采。
这是通往友好交往的道德桥梁。
语言文明是礼貌的重要表现,文明用语能使交往和谐,牛皋的话没有做到这点,对人缺乏必要的尊重、礼貌。
(3)“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礼貌是一种回收有礼貌的尊重的愿望;礼貌虽然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好言相待,舒心暖怀;恶语伤人,结怨招灾;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