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意地栖居单元检测试卷 语文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62.22 KB
- 文档页数:13
第二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传统中国基本是将财权集中于中央,但由于管理区域的扩大和公共事务的增多,到清朝时,地方政府在承担一定政治、经济、社会功能与责任的同时,自然而然被赋予一定的财政权力,甚至在晚清还出现了中央财权下移和地方分权的现象。
清代初期,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分野,但有以“起运”“存留”为标志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划分和调整。
“起运”与“存留”实质上就是中央与地方对于所征收钱粮按一定比例进行再分配。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皇权的高度集中导致财权的高度集中。
户部作为中央财政主管机构,制定财税征管政策,包括修订和编纂《赋役全书》以实现各省、州、县的赋役定额化;推行和利用诸如“易知由单”“实征红簿”“串票”“截票”等征税工具,以及滚单催征、顺庄编里等征收方法,确保赋役的足额征收。
与此同时,通过起运、存留制度调剂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收支比例,通过解款和协款制度调剂不同省份、不同地方之间的收支余缺,从而控制地方财政。
康熙以后还采取“悉数解司”与户部掌管“奏销”的举措,进一步强化中央对于地方财税的掌控。
各地征收钱粮“悉数解司”等于取消了以州县为单位的财赋存留,州县正项经费开支必须随时向布政司及其所辖的户部寄存库领支。
而清朝前期的奏销制度,除了由布政司汇总所属府州县当年的赋税出入数额,核造上报计簿(“奏销册”)给户部审核外,还由督抚另外“复核”题奏,以达到相互监督的目的,以实现其集权的目的。
从起运与存留的比例来看,清代中央有逐渐加强集权的趋势。
清初,存留与起运各占一半,随着军费开支和中央财政的匮乏,中央政府开始对地方存留进行削减,地方存留所占比例逐渐下降。
康熙中叶至嘉庆、道光年间,地方存留一般不超过25%,嘉庆末年甚至仅为17.4%。
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比例变成了头重脚轻的局面,形成集权型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B、卒起不意,尽失其度C、失其所与,不知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常以身翼蔽.项王②群臣怪.之③此其志不在小.④越国以鄙远.⑤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⑥素善.留侯张良⑦吾得兄.事之⑧项伯杀人,臣活.之⑨非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A、①⑦/②③/④⑤⑧/⑥⑨⑩B、①③⑩/②④⑤/⑥⑦/⑧⑨C、①⑦⑩/②⑤/③④/⑥/⑧⑨D、①/②③④/⑤/⑥⑨⑩/⑦⑧3、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寡人之.过也行李之.往来B、秦王还柱而.走倚柱而.笑C、君为.我呼入窃为.大王不取也D、因.击沛公于坐因.左手把秦王之袖4、下列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是寡人之过也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此亡秦之续耳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寡人之过也过:过错B、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谢:道歉C、发图,穷途而匕首见发:发现D、乃因其匕首提秦王提:掷击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小说与史传都是叙事散文,都同样有人物有情节有主题,都同样有作者概述和场景描写,它们的区别何在?司马迁的《史记》,抽出一个片断来,例如《鸿门宴》,那场景描写有行动有对话有细节,性格栩栩如生,可以说与小说没有分别。
但是,尽管它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却是史传而不是小说。
根据就在它是据实而写。
古代小说,特别是历史演义小说,其人物和情节也许是有一些历史依据的,但作者不过是借它们来抒发自己的胸臆,创作中不免要对原来的事实加以选择,加以强调,加以重组,加以虚构补充,总体上是作者主观想像的产物,本质是虚幻的,因此它是小说而不是史传。
明代谢肇淛说:“凡为小说及杂剧戏文,须是虚实相半,方为游戏三昧之笔。
第二单元测评(B)(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①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曾有一批才气很高的诗人,被称作“七月诗派”。
这个诗派的诗,现在还偶被人吟诵。
②在纪念阿垅百年诞辰的会议上,“七月诗派”的诗人鲁煤朗诵了《又见阿垅》,声音苍冷浑厚,有回旋的力度。
八十岁的老人能够有如此激越的声色,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都是普通的句子,没有奇异的词语,可句句打在心头。
诗如果是真情的盘绕,就是好的。
③鲁煤健谈,至今还恪守着纯粹的诗格,不媚俗,不趋时,缘情而文,因爱而诗。
他早期的诗很美,与那个时代的不少同派诗人一样,受过俄国诗人的影响。
作品虽不多,却是在苦海里寻找暖意的波光。
那都是从内心里流出来的,不矫情,无粉饰,即便幼稚,也有自己的能量。
比如1945年那首《致普式庚(普希金)》:“在被二十世纪的蓝天笼罩的/东方亚洲的黄土上/作为一个中国的子民/为什么有你一样的忧愁?”④他后来的诗,基本都是从这样的惆怅里升腾出来的,忧郁,不屈,果敢。
他诗中的一些意象和艾青是接近的,虽然没有艾青那么柔润。
但他拒绝京派诗人和海派诗人的精致与灰色,向着太阳的饥渴从来没有消失过。
那是时代受难者的吟哦,在大地的荒草和野林间,他犁下了绿色。
⑤鲁煤的可爱还在于他常常解剖自己,比如,抗战刚结束,他就在《忏悔》中写道:“是我吗,朋友/那忘掉了自己的奴隶身份/在兄弟们被侮辱与损害的灵魂面前/大发绅士脾气的?……”⑥这或许是他精神的原色,在诗中没有自怜的声音,殊为难得。
一般的诗人常盘旋在小我的旋涡里,格调不高;而那些自认为掌握了真理的人的诗,则盛气凌人。
⑦鲁煤没有这些,他的境界是高的。
文字虽流于直白,却真实、可爱。
通读他的诗,感到他是一名战士,唱的是浑厚的歌。
他不屑于和权力及贵族为伍,自我是在时代的烽火里映照出来的,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的诗句,显现着历史的心灵投影。
⑧阿垅、绿原、鲁煤等“七月诗派”的诗人,都是个性鲜明的人。
第二单元诗意地栖居(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 (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杨景龙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
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
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
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显明,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绝密★启用前2019-2020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检测卷考试时间:10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
B.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
C.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
D.香雪的小木盒,因为..那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的呢。
2.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B.《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前。
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D.《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雪莱,法国诗人。
代表作有诗歌《西风颂》、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B.《沁园春·长沙》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没有多大关系。
“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是运用现代白话。
D.闻一多提出诗歌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4.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雪峰”“太阳”“蜘蛛”等意象,营造出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
B.《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所描绘的力的形象,可以看作是“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
统编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后附答案及解析)小蜜蜂教育资源第二单元一、基础积累1.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___把讲义夹在田埂上,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
B。
生命诞生以来,从原核到真核,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海洋到陆地,简单与复杂并存,繁盛与灭绝交替,奏响了一篇篇跌宕起伏的演化乐章,其间洋溢着生命诞生与繁盛的欢颂,伴随着物种灭绝与衰落的悲怆。
C。
___为革命站柜台的先进事迹广为传扬,多年来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赞扬,1977年以来就收到200多封热情洋溢的信件。
D。
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的眼光的检验。
2.下列选项中,横线处词语填写恰当的一项是()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蜕化聆听必需了的雄蕊。
他抬头售货,及时发现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顾客,随时退化倾听必须顾客的要求和意见,不断解决顾客的询问。
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蜕化聆听必需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
A。
退化倾听必须C。
蜕化聆听必需B。
蜕化倾听必须D。
退化聆听必需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采采芣苢(茂盛的样子)薄言采之(轻微,少)B。
多博村酤劳苦辛(求取)薄言有之(取得,获得)C。
毕廪归来真了事(粮仓)薄言掇之(拾取,摘取)D。
三夜阴霪败场圃(连绵不断的雨)薄言袺之(提起衣襟兜东西)4.下列选项中,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敏锐”“屏气静神”“欣喜”三个极富感染力的形容词,准确传达了___发现雄性不育植株时的心情,作者再配以“停留”“伸出”“抚摸”三个动词,更详尽地彰显了___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B。
___妻子回忆“被胁迫”领结婚证一幕,看似闲笔,实则体现了___性格上的外向热情,为人处世的雷厉风行,也为后文写___执着于植物学事业做了铺垫。
2020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一必修下第二单元检测题一、基础积累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一项是A.着手(zhuó)半晌(xiǎng)祈祷(qí)刽子手(guì)B.顷刻(qǐng)埋怨(mái)提防(dī)涔涔(cén)C.伺候(cìhou)煞尾(shà)尸骸(hái)牵累(lěi)D.罪愆(qiān)熏陶(táo)阡陌(qiān)离间(jiàn)【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项,读音应该是:半晌(shǎng);B项,正确读音为:埋怨(mán);C项,正确读音为:煞尾(shā);故选D。
【点睛】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考查的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
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
低沉湿潮的空气,使人异常烦燥。
B.你们不能用迂回宛转的方法,探出他为什么这样神魂颠倒,让紊乱而危险的疯狂困扰他的安静的生活吗?C.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就这样陨落了!D.为了防止万一,我已经当机立断,决定了一个办法:他必须立刻到英国去,向他们追索延荡未纳贡物;也许他到海外各国游历一趟以后,时时变换的环境,可以替他排解去这一桩使他神思恍惚的心事。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单元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应用(1~6每小题3分,7题4分,8题8分,共30分)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刀俎.(zǔ)目眩.(xuàn)忤.(wǔ)顷.之未发(qīnɡ)B.参乘.(chénɡ) 瞋.目(chēn)切齿拊.心(fǔ) 夜缒.而出(zhuì)C.偏袒.(tǎn)戮.力(lù)玉玦.(jué) 切而啖.之(dàn)D.飨士卒(xiǎnɡ) 彘.肩(zhī)被八创.(chuānɡ)目眦.尽裂(zì)解析:A项“顷之未发”的“顷”应读qǐnɡ,B项“参乘"的“乘"应读shènɡ,D项“彘肩”的“彘”应读zhì.答案:C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从属二主)越国以鄙.远(把……当做边邑)B.愿足下更.虑之(改变) 尽失其度.(常态)C.沛公起如.厕(往)杀人如不能举.(尽)D.比.诸侯之列(比较)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解析:“比”应解释为“并,列”。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杀人如不能举.②愿举.国为内臣B.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②轲自知事不就.C.①因.人之力而敝之②因.击沛公于坐D.①秦王必说.见臣②秦伯说.,与郑人盟解析:D项都是通“悦”,高兴.A项①尽,②全。
B项①登,②成功.C 项①借助,②趁机.答案:D4.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活用和例句相同的是()例句:群臣怪.之A.晋军.函陵 B.项伯杀人,臣活.之C.今太子迟.之 D.吾得兄.事之解析:C项和例句一样都是意动用法。
A项是名词用作一般动词,B 项是使动用法,D项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C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恐惧..不敢自陈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解析:A项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C项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
必修一语文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B. 翩跹(piān xiān)C. 蹉跎(cuō tuó)D. 恣意(zì yì)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精力充沛,仍然恣意妄为。
B. 她蹉跎岁月,终于在文学上取得了辉煌成就。
C. 他翩跹起舞,动作优雅,令人赏心悦目。
D. 面对困难,他踌躇满志,勇往直前。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猛虎,勇往直前。
B. 她的声音如同春风拂面,温暖人心。
C. 他的眼神如同利剑,直指人心。
D. 这朵花如同天上的星星,璀璨夺目。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落叶黄了,冬天的雪花白了。
C.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D.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歌词感人。
二、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指的是________。
2. 《史记》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作者是西汉时期的________。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________》。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__》。
5.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则其好游者不能undersetcdot穷也穷走到尽头B. 独其为undersetcdot文犹可识曰“花山”文文字C. 则或undersetcdot咎其欲出者咎罪过过失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undersetcdot相之相辅助帮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罪过过失”错误应该译为责怪句意有的人就责怪那个想要出来的人故选C.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B. “智取生辰纲”“倒拔垂杨柳”“景阳冈打虎”等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均出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C. 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样式D. 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史书”是我国历史的重要佐证其编写体例较多刘向的《战国策》为国别体司马迁的《史记》为纪传体【答案】A【解析】A项“射者中弈者胜”的“射”指宴饮时一种“投壶”的游戏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六艺”中的“射”指射箭技术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5分共计90分)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婴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吏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秦昭王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孟尝君“善养士”的一组是①孟尝君舍业厚遇之②献遗其亲戚③取所献狐白裘至④孟尝君客无所择⑤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⑥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A. ①②④B. ①③⑤C. ②④⑤D. ①②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分析能力首先审题把握对象及其特点“孟尝君”是对象“善养士”是特点然后再分析所给的句子采取排除的方法“孟尝君舍业厚遇之”“献遗其亲戚”“孟尝君客无所择”都是表现孟尝君”善养士” ③“取所献狐白裘至”是孟尝君门客所为○“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 这是写孟尝君为没有狐裘献给昭王宠妾而发愁问遍了宾客谁也想不出办法●“及孟尝君有奏难卒此二人拔之” 这是说孟尝君在奏国遭到劫难终于靠着这两个人解救了他这是说明孟尝君招宾客不分人等的做法这三个句子与孟尝君“善养士”无关故选A.4.(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叩其次即以名世对左右闻者无不代公股栗而上亦不以此罪公②故公再入专务韬默及踰年身殁上出前后三章付内阁4.(5)李光地在为官任职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A.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B.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C.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D.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子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答案】D【解析】根据句意断句“传谕”的对象是“安溪公” 排除AB 应在“每作书”后断句故选D 内侍李玉传皇帝指示给安溪公说“朕初学书法时每下笔写时同时分析缘由每次写字”【答案】B【解析】B.“清代桐城古文派的代表作家有张溥、姚鼐”有误桐城派还有一个代表作家是刘大櫆【答案】C【解析】C.“在三藩作乱时向皇帝献《入闽策》原文为“盖由三藩播乱时以蜡丸献《入闽策》以编修擢内阁学士” 安溪公正好在家【答案】①(皇帝)询问方苞之后(还有哪些古文家)(李光地)就用戴名世回答然而皇帝也并没有因此惩罚他②所以李光地再入朝就只求隐匿沉默李光地去世交给内阁【解析】①叩询问其次方苞之后(还有哪些古文家)罪作动词译文(皇帝)询问方苞之后(还有哪些古文家)周围听到的人没有不代他感到恐惧得两腿发抖的②再二次韬默隐匿沉默过了一年之后译文所以李光地再入朝等过了一年以后皇帝拿出了他前后所进三篇奏章【答案】①敢于谏言不曲意逢迎敢为同僚说话③出世不张扬懂得收敛锋芒应对自如知人善任参考译文康熙己亥秋九月有客来看望我极力毁谤毁谤的话也侵损到了我唉只是遭遇有幸有不幸回忆癸巳夏四月供奉南书房皇上召编修沈宗敬到太阳下山到了傍晚(晡引申为傍晚)沈宗敬的父亲沈荃陪侍他就指出其中的问题到现在未尝不想起沈荃的帮助如果自以为是而厌恶正直之言引以为戒了英明果断、九卿不敢提出意见所以皇上对他颇为放心皇上单独留安溪公在南书房说话能有一段时间戴名世因为《南山集》而下狱官员建议判他车裂灭族他日皇上说“自从汪霦死后”安溪公说“只有戴名世案内的方苞能(安溪公)就以戴名世回答但是皇上也没有因为这个而怪罪他案件很长时间不能决断不久又下令诛杀其妻儿他跟皇上说的话比较隐秘根据我所听见的情况来看难道有世上那些曲意逢迎取悦君王之意吗?然而众人大多讥讽他责骂更是厉害安溪公正好在家三藩平定后忌恨的人就说安溪公一开始本就怀有贰心所以不能不有所敷衍应酬就常常闭门谢客由此合力排斥异己然而早晚入对(他应答的)只有惟《尚书》《周易》及朱子之书中的道理无论是否安溪公所熟知的其中实际情况皆可查验而忌恨者先攻击安溪公所荐举的人于是扬言安溪公仰仗皇上恩宠如果没有皇上对安溪公的深度信任所以安溪公二次入朝为官等到过了一年去世之后然后才知安溪公才到朝廷唉他对于时事也无所补救这就是古之君子难于用世!【解析】原文说到“公因奏对曰‘此即成汤改过不吝之心也苟自是而恶直言故上委心焉” 从不曲意迎合’叩其次左右闻者无不代公股栗在皇帝感慨没有回写古人的人才之时、方苞两个有罪之人敢为同僚说话原文说到“及得君既专所往还及显然荐达者无多人”闭门谢客原文说到“然公方柄用时上所诹度他熟读经书原文说到“而一时海内所号为廉吏皆得安于其位反映其为官清廉答案(1)D(2)B(3)C(4)①(皇帝)询问方苞之后(还有哪些古文家)(李光地)就用戴名世回答然而皇帝也并没有因此惩罚他②所以李光地再入朝就只求隐匿沉默李光地去世交给内阁(5)①敢于谏言不曲意逢迎敢为同僚说话③出世不张扬懂得收敛锋芒应对自如知人善任参考译文康熙己亥秋九月有客来看望我极力毁谤毁谤的话也侵损到了我唉只是遭遇有幸有不幸回忆癸巳夏四月供奉南书房皇上召编修沈宗敬到太阳下山到了傍晚(晡引申为傍晚)沈宗敬的父亲沈荃陪侍他就指出其中的问题到现在未尝不想起沈荃的帮助如果自以为是而厌恶正直之言引以为戒了英明果断、九卿不敢提出意见所以皇上对他颇为放心皇上单独留安溪公在南书房说话能有一段时间戴名世因为《南山集》而下狱官员建议判他车裂灭族他日皇上说“自从汪霦死后”安溪公说“只有戴名世案内的方苞能(安溪公)就以戴名世回答但是皇上也没有因为这个而怪罪他案件很长时间不能决断不久又下令诛杀其妻儿他跟皇上说的话比较隐秘根据我所听见的情况来看难道有世上那些曲意逢迎取悦君王之意吗?然而众人大多讥讽他责骂更是厉害安溪公正好在家三藩平定后忌恨的人就说安溪公一开始本就怀有贰心所以不能不有所敷衍应酬就常常闭门谢客由此合力排斥异己然而早晚入对(他应答的)只有惟《尚书》《周易》及朱子之书中的道理无论是否安溪公所熟知的其中实际情况皆可查验而忌恨者先攻击安溪公所荐举的人于是扬言安溪公仰仗皇上恩宠如果没有皇上对安溪公的深度信任所以安溪公二次入朝为官等到过了一年去世之后然后才知安溪公才到朝廷唉他对于时事也无所补救这就是古之君子难于用世!5.(1)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与例句画线词的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使使以闻大王5.(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5.(4)下列句子中属于荆轲取信于秦王的原因的一组是()①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②谨斩樊於期头③举国为内臣④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⑤见燕使者咸阳宫⑥献燕之督亢之地图⑦燕王拜送于庭5.(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持千金之资币物资币钱帛财物B. 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借助帮助C. 不得持尺兵尺兵短小的兵器D. 诸郎中执兵郎中朝廷大臣【答案】A【解析】(1)B项假借宽恕C项尺兵任何兵器D项郎中帝王侍从官的通称职位很低相当于卫兵故选A【答案】B【解析】(2)例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说A项向上名词做状语B项使……断开动词的使动用法C项认为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上前名词做状语故选B【答案】B【解析】(3)B项“声调慷慨激昂”表述有误应为“声调悲凉”【答案】C【解析】(4)②③⑥⑦都属于荆轲取信于秦王的原因也就是说荆轲的这些做法让秦王信任了他而①是荆轲为了取信秦王做的努力④是荆轲为了掩盖秦武阳的胆小的做法⑤是秦王的行为故选C【答案】B【解析】(5)B项“厚遗蒙嘉”不是正面交锋6.(1)填空①沧浪亭亭名“沧浪”出自先秦民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表达了作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追求②《沧浪亭记》不仅写景状物还寄寓了作者内心的情感画线句描绘了沧浪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景物画面)的景色这种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景物特点)的景物让作者“形骸既适” 生发议论由此反思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到了“自胜之道”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古诗文中“诗人与自然的关系”通常表现为诗人情感与所描摹的景物之间的关系为深入理解这种关系需要进行案例分析(2)请参照示例结合全文/诗分析材料二《饮酒·其八》中画线句的景情关系【示例】材料三澄澈明净的天空中群鸟翩然高飞消失在视线尽头一片孤云悠闲地漂浮着最后也不见踪影唯有眼前的敬亭山峰兀然矗立青翠可爱(描述景物画面)诗人借群鸟高飞、孤云远去后静寂空旷的环境勾勒出敬亭山的青峰历历与自己独坐的身影(概括景物特点)诗人不像鸟群和孤云一样越山而“去” 而是欣赏着山的静寂之美这是人不厌山山也不像鸟与云一样短暂易逝而是静默相伴这是山不厌人(分析景情关系)茫茫天地之中诗人与敬亭山默然相对如同友人一般似乎在进行灵魂交流表现了诗人独自向山而坐的清净闲适与情意悠然(分析与概括情感)6.(3)仿照对《独坐敬亭山》的分析根据提示信息填空《独坐敬亭山》中诗人与敬亭山互相凝望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将自然视为性灵之物彼此深情对话在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也体现了这样的关系①《沧浪亭记》中作者驾船游湖、饮酒啸歌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①__________________ 在《②__________》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句或概述皆可)也体现了这样的关系②《饮酒·其八》中诗人时常眺望挺拔的青松在凝霜萧瑟之时悬挂酒壶于树枝之上以表宽慰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④__________________ 在《⑤__________》中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句或概述皆可)也体现了这样的关系【答案】(1)①远离俗世名利争夺在自然中净化自己, ②被竹林与小溪环绕光线与影子杂错, ③无人扰动自然环境清新, ④自己曾经在官场上的争斗, ⑤陶醉自然与世无争【解析】(1)①根据“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可知沧浪亭亭名表达了作者远离俗世名利争夺在自然中净化自己的追求②《沧浪亭记》中画线句不仅写景状物还寄寓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描绘了沧浪亭的景色这种无人扰动自然环境清新的景物让作者“形骸既适” 生发议论由此反思“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即自己曾经在官场上的争斗找到了“自胜之道” 陶醉自然与世无争【答案】(2)郁郁葱葱的林中一棵松树挺立在杂草间冷霜使力量不足的草木枯死而那松仍傲然直立出类拔萃平日并不起眼的松在艰苦环境下显出它的劲疾来诗人抒写了松树在任何环境下都坚守高洁本性始终挺立的情景松树无时无刻不秉持本性不放弃操守就如诗人陶渊明一般陶渊明不向官场低头决绝离开仕途守着心中的本性与节操过上了田园生活以青松自喻表达了坚守本性、本心的志向与自己高洁的情操【解析】(2)参照示例结合全诗分析《饮酒·其八》中画线句的景情关系郁郁葱葱的林中一棵松树挺立在杂草间冷霜使力量不足的草木枯死而那松仍傲然直立出类拔萃平日并不起眼的松在艰苦环境下显出它的劲疾来(描述景物画面)诗人抒写了松树在任何环境下都坚守高洁本性始终挺立的情景(概括景物特点)松树无时无刻不秉持本性不放弃操守就如诗人陶渊明一般陶渊明不向官场低头决绝离开仕途(分析景情关系)守着心中的本性与节操过上了田园生活以青松自喻表达了坚守本性、本心的志向与自己高洁的情操(分析与概括情感)【答案】(3)①人在自然中闲适畅游乐于其中享受自然美景, ②赤壁赋, 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④以自然之物自比寄托其品性与追求, ⑤爱莲说, 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解析】(3)解答本题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沧浪亭记》与《饮酒·其八》中展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结合日常积累作答即可《沧浪亭记》中作者驾船游湖、饮酒啸歌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在自然中闲适畅游乐于其中享受自然美景在《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也体现了这样的关系《饮酒·其八》中诗人时常眺望挺拔的青松在凝霜萧瑟之时悬挂酒壶于树枝之上以表宽慰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自然之物自比寄托其品性与追求在《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体现了这样的关系7.(1)《史记》中的“列传”主要记载的是________7.(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纵其父而还自\underset\cdot系焉()(2)子其\underset\cdot治事矣()(3)不\underset\cdot私其父()7.(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7.(4)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7.(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2)废法纵罪非忠也7.(6)用文中的语言概括“循吏”的主要特征7.(7)节选的文字在塑造人物时用了不同的描写手法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解析】【答案】(1)拘囚、拘押(2)管理(3)偏袒【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1)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我们)老百姓将来要依附谁呢?(2)废弛法度、放纵罪行不是忠于君王的表现【解析】【答案】奉职循理【解析】【答案】子产对比、侧面描写石著述录其言行的正面描写【解析】8.(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8.(2)下列各句中加括弧的字与“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的“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8.(3)下列各句与“上不我用”的句式相同的一句是()8.(4)“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一句的意思是()8.(5)下列四组句子都没有表现萧何重视韩信的一项是()①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②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③上大怒如失左右手④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⑤顾王策安所决耳8.(6)从上下文看“王欲召信拜之”表现了刘邦()A. 信undersetcdot度何等已数言上度估计B. 不及以undersetcdot闻自追之闻听说C. undersetcdot若亡何也若你D. 王undersetcdot素慢无礼素一向【答案】B【解析】【答案】D【解析】【答案】B【解析】【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D【解析】。
第二单元诗意地栖居(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 (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杨景龙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
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
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
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显明,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3分)( )A.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唐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可说是活脱相似。
B.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晨钟云外湿”。
C.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D.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
答案 D解析A、B、C三项说的都是“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D项说的是古今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
2.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古典诗歌史的发展演变。
B.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
C.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
D.在广泛的意义上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有利于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
答案 B解析A项原文说“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而不是“中国古典诗歌史”,题干缩小范围。
C项错,原文是“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D项“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错,原文是“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来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
B.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
《尝试集》的作者胡适也认可这一观点。
C.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诗歌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D.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风格、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诗歌之间施受传承的脉络和痕迹。
答案 A解析A项原文第一段说“这种继承……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而不是“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4~6题。
情无赝周海亮四二年逃荒,爷爷把什么都扔了,包括那把壶。
一路上九死一生,待回来,壶仍然躺在自家院子里,染满尘埃。
擦了擦,釉黑,斑蓝;敲了敲,音色沉美。
壶是老祖宗留下来的。
时间越久,越有感情。
可是现在父亲病了,很严重。
他需要一笔钱。
唐钧就想到了执壶。
与妻子商量,妻子说,卖掉执壶,等于要了爸的命。
唐钧说,也许卖掉执壶,能救爸的命。
妻子说,你能保证不让爸知道?唐钧说,不告诉他就行。
妻子说,你以为你能瞒过去?唐钧长叹一声,说,能瞒多久就瞒多久吧。
唐钧找到朋友,说他有意出手那把执壶。
朋友听了,眼珠子当时就直了。
朋友也许比父亲更喜欢那把壶。
朋友是小城有名的收藏家,他知道一把品相极佳的执壶的价值。
几年前他曾有意买下这把壶,却被唐钧的父亲骂了一顿。
真打算出?朋友问。
真打算。
唐钧说。
老爷子同意了?同意了。
拿来!价钱好商量。
壶就卖了。
唐钧查过很多资料,价钱绝对是对得起这把壶的价钱。
现在父亲住进医院,他不知道父亲还能不能熬过来。
熬过来,他欠着朋友一份情;万一熬不过来,他想用这笔钱带父亲到处转转。
之前,父亲一直想去一趟西藏。
可是父亲突然很想看看那把执壶。
你哪儿来这么多钱?父亲问他。
借的。
我怀疑你把它卖了。
病床上的父亲说,这几天,我总是心神不宁的。
壶在家里呢。
他低着眼睛,不敢看父亲的脸,您那么喜欢它,我不会卖掉它的。
我想看看壶。
父亲固执地说。
没办法,唐钧只好再一次找到朋友。
朋友说,君子不夺人之爱——要不这样,壶你先拿回去,钱你也送回来。
唐钧只得把父亲病重的事情跟他仔细说了。
朋友想了想,说,君子不乘人之危——还可以这样,壶你拿回去,钱算我借给你的,你给我补张借条就行。
最终,唐钧既没有给朋友补一张借条,也没有把壶拿回去。
不过他捧回了一把执壶的赝品。
他问朋友,这样行吗?朋友说,相信我,别说你爸,就连业界专家,都很难分辨出来。
父亲捧着壶,细细地看,笑了。
他说,是咱家那把,看来你果然没有说谎。
唐钧笑笑说,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我怎会卖掉呢?心里,却隐隐地痛。
再痛,也认为自己做得没错。
他不否认执壶的价值,但他还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无价之宝,在父亲的生命面前,都不值一提。
父亲没能熬过来。
但父亲安然地死去,几乎没有痛苦。
父亲走后第九天,他将执壶还给朋友。
朋友细细看了看,擦过,小心地把壶收起。
唐钧问他,哪儿弄来的赝品?朋友说,这不是赝品,这就是你卖给我的那把执壶。
唐钧有些吃惊,忙问,为什么不弄个赝品?朋友笑笑说,你父亲对这把执壶的感情这样深,假如真是赝品,我相信他一眼就能够看出来。
他虽非专家,但是自家的东西,他绝不会看错的。
不会吧?唐钧有些不太相信。
找个世界上最像你的男人冒充你,你认为他能不能看出来?朋友说,当他发现你拿了赝品给他,他会怎么想?或许直到离去,他都不会安心。
可是万一我把它弄坏了呢?磕了,碰了,或者不小心打碎……我相信你肯定不会的。
朋友笑笑说,在你心里,只要父亲喜欢,哪怕它是赝品,也价值千金,需要小心呵护……万一我发现它不是赝品,死不认账呢?难道你不怕我昧下它?你肯定不会。
认识这么多年,我对你的这点信任还是有的。
朋友笑着说,这世上还有什么比一个儿子的孝心更有价值呢?(摘自《小说月刊》2017年第10期)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善于运用侧面描写,如借助唐钧妻子之口和朋友之口表达主人公的孝心,借唐钧父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衬托主人公的心理。
B.插叙唐钧朋友被唐钧父亲骂了一顿,既说明唐钧父亲对执壶十分珍惜,又让朋友产生疑问的情节合情合理。
C.“熬过来,他欠着朋友一份情”这句话既体现了唐钧对友情的珍视,又体现了唐钧对父亲的一份孝心。
D.文章以“情无赝”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充分说明人的一切情感都是真挚的,不像商品那样有真假。
答案 D解析“充分说明人的一切情感都是真挚的”属于架空分析,夸大其词。
5.简要分析执壶在小说中的作用。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执壶是小说行文的线索,情节围绕执壶展开。
情节可以概括为:为救父亲卖执壶,父亲要看执壶而儿子捧回赝品执壶,父亲死后儿子归还赝品发现竟然是真执壶。
人物性格围绕执壶而彰显,如唐钧朋友古道热肠的性格就在买卖执壶、借还执壶的过程中彰显了出来。
文章主旨借助执壶而突出,如父亲要看执壶,儿子以为拿回的是假执壶而内心隐隐作痛,体现了儿子的孝心,本文弘扬孝道的主旨因此得以凸显。
6.小说有效使用了延迟手法,试加以具体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为救父亲,卖执壶已成必然,但围绕卖执壶,夫妻商量,这是第一次延迟;唐钧找到朋友,说他有意出手那把执壶,朋友听了,眼珠子就直了,并产生疑问,这是第二次延迟;执壶已经卖出,父亲要看执壶,不得已,唐钧只好再一次找到朋友,朋友借给“赝品执壶”,父亲看执壶时细细地看,笑了,唐钧内心隐隐地痛,这是第三次延迟。
延迟使得情节波澜起伏、曲折有致,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徐志摩的另一面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
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