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污水治理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832.50 KB
- 文档页数:1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篇一一、引言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相对滞后,导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探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问题1. 现状:当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主要依靠简易的化粪池或自然净化等方式,处理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环保要求。
2. 问题:(1)设施落后:多数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导致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源地,严重污染环境。
(2)管理不善:部分地区虽然建立了污水处理设施,但由于管理不善,设施运行效率低下,甚至成为摆设。
(3)资金不足: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政府投入的污水处理资金有限,制约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针对上述问题,探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1.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当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技术之一。
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这种技术处理效率高、成本低,适用于农村地区。
2.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是一种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方式。
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利用植物、微生物等共同作用,净化污水。
该技术投资少、运行费用低,适用于土地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
四、结语综上所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
应加强技术研发、完善设施建设、加强管理、增加资金投入等措施,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
同时,还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农村污水治理技术探讨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污水排放问题。
这些污水不仅影响了当地环境卫生,还可能污染土壤和水源,危害农民的健康。
因此,农村污水治理技术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一、农村污水问题的现状农村污水治理技术探讨,首先需要了解农村污水问题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存在着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排放标准落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部分农村地区甚至存在着直接将污水排放到河流或地下水中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的卫生。
二、传统污水处理技术针对农村污水问题,传统的处理技术包括生活污水处理、畜禽粪便处理等。
生活污水处理通常采用化粪池、生化池等设备进行处理,畜禽粪便则采用堆肥、沼气池等方式处理。
这些传统技术虽然简单易行,但处理效果有限,难以达到排放标准。
三、新型污水处理技术为了更有效地解决农村污水问题,一些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应运而生。
比如人工湿地、植物污水处理、生物膜反应器等,这些技术通过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分解,达到净化排放的目的。
这些技术不仅处理效果好,而且对环境友好,成本也比传统技术低。
四、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是利用湿地植被和底泥以及湿地微生物的生物作用,降解和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降解,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物质去除或转化,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人工湿地技术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受到了广泛关注。
五、植物污水处理技术植物污水处理技术是利用植物的吸收、吸附和降解作用,对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物质进行处理。
比较常见的植物包括芦苇、莲藕等,这些植物能有效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降低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是一种经济、环保的处理方式。
六、生物膜反应器技术生物膜反应器技术是利用固定生物膜对水中有机物进行去除的一种技术。
通过生物膜的生长和附着,利用膜表层的微生物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分解,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这种技术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受到了广泛应用。
农村污水治理技术及其应用效果分析农村污水治理是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水治理问题日益突出。
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水体污染加重,给农村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污水治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当前常用的农村污水治理技术及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在农村地区,污水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牲畜养殖、家庭生活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水的产生量显著上升。
如果不及时对这些污水进行处理,将对当地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采用合适的污水治理技术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方面,自然处理技术在农村水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类技术利用天然生态系统及其生物链,通过自然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对污水进行净化。
常见的自然处理技术包括湿地处理、塘坝处理和人工湿地等。
这些方法不仅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盐,而且因其建设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更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
湿地处理技术是利用湿地植物的根系及其微生物资源进行污水净化。
在中国的一些农村,采用了人工湿地作为固态和液态污水的处理方式,效果显著。
通过植被过滤,湿地能够有效去除氮、磷等污染物,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与此同时,植物吸收的重金属减轻了土壤和水体污染。
另一种值得关注的技术是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这一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了重视。
该工艺主要依靠特定的厌氧菌种,在无氧环境下将氨氮直接转化为氮气,这样既省去了传统好氧法所需的曝气过程,降低了能源消耗,也避免了污泥污染的问题。
在一些中小型农村污水处理项目中,通过ANAMMOX工艺的引入,达到了去除氮氮达90%以上的效果。
另一方面,先进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同样在农村污水治理中取得了积极进展。
膜分离技术由于其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村污水处理。
膜技术主要包括超滤、纳滤及反渗透等,通过膜的选择性渗透原理,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病原体及少量溶解性污染物。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点与治理技术探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直是一个困扰乡村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难题。
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污水排放量逐渐增加,传统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污水治理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围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难点和治理技术展开探讨,以期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点1.生活污水来源广泛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分散,生活污水来源广泛,包括家庭生活污水、农村餐饮业污水、农村小作坊污水等,这些污水的特点是量大、分散、污染物种类复杂,给治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如何高效收集这些散落的污水成为治理的首要问题。
2.设施缺乏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缺乏,部分地区甚至缺乏污水处理厂。
由于缺乏相关设施,导致生活污水无法得到集中处理,大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农田、河流等环境中,造成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3.治理技术技术含量高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传统的处理方式效果不佳,需要引进新的治理技术,如膜分离技术、生物降解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引进和应用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因此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4.资金投入较大农村地区地域广阔、人口分散,治理难度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建设和改造,但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资金来源相对有限,如何调动各方力量,增加资金投入,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难点之一。
二、治理技术探析1.生活污水分类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不同来源的污水进行分类处理。
对于家庭生活污水,可以采用分散式处理方式,包括家庭生活污水处理池、厌氧发酵池等,将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后再进行集中处理;对于农村餐饮业和小作坊产生的污水,可以采取集中处理方式,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2.循环利用技术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污泥和污水,可以采用循环利用技术进行资源化利用。
通过生物降解处理后的污泥可以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田施肥,经过处理的污水则可以用于灌溉农田、园林绿化、城市道路冲洗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农村环境整治中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探讨农村环境整治是当前国家重要的工作之一,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进行探讨,旨在为农村环境整治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农村地区的污水治理一直是一个难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相对简单,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管理。
其次,农村人口分散,治理难度大、成本高。
此外,农村居民对环境卫生意识不足,自觉维护环境的意识较弱。
因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亟待改善和完善。
在农村环境整治中,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主要包括传统处理和新型处理两种方式。
传统处理方式主要包括生活污水收集、沼气池处理和厌氧处理等,能够达到初步处理的效果。
而新型处理方式则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如生物膜处理、人工湿地等,能够更好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在实际应用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进行选择和优化。
比如,一些地区可以采用沼气池和湿地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沼气生产和植物吸收的方法来处理生活污水。
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更适合采用人工湿地和污水处理厂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水质的净化程度。
此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的运行和管理非常重要。
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测体系,确保技术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同时,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卫生习惯,共同维护好清洁的生态环境。
在技术研发方面,应该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的投入和研究,不断创新和完善技术手段,提高其处理效率和水质净化程度。
同时,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的发展。
总的来说,农村环境整治中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探讨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
只有加强技术研究,完善管理体制,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才能够实现农村环境整治的目标,建设美丽乡村,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治理技术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为农村环境整治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总结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人口不断增长, 农村污水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污水带来的环境问题不仅污染了水源, 还对农田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
因此,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技术创新, 2024年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进步。
本文将对2024年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总结进行详细介绍。
一、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是农村污水处理的首要环节。
在2024年, 物理处理技术在农村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不断完善。
其中, 最常用的技术包括格栅除渣、沉砂池和沉淀池等。
格栅除渣技术通过格栅网将大颗粒杂质拦截, 防止其进入后续处理环节, 有效减少了处理设备的阻塞风险。
沉砂池技术采用沉降原理, 通过引导污水流经沙石层, 使颗粒较重的污染物沉积在底部, 以达到初步除去悬浮物的效果。
沉淀池技术则更进一步, 通过增加沉淀时间和缩小污水流速, 使污染物更充分地沉降和分离。
这些物理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得农村污水处理效果明显提高。
二、生化处理技术生化处理技术是农村污水处理的核心环节, 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 将有机物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在2024年, 生化处理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厌氧发酵和厌氧氨氧化等技术。
活性污泥法通过培养和使用活性污泥微生物, 使其分解污染物, 从而达到处理污水的目的。
厌氧发酵技术则依靠厌氧菌的作用, 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沼气和二氧化碳, 实现资源化利用和能源回收。
而厌氧氨氧化技术则主要用于氨氮的处理, 将氨氮通过厌氧氨氧化反应转化为N2和N2O。
这些生化处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大大提高了农村污水的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效率。
三、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农村污水处理技术, 主要包括超滤膜、反渗透膜和微滤膜等。
这些膜分离技术通过不同孔径的膜材料, 将污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质和有机物分离出来, 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点与治理技术探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治理问题日益突出。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治理面临着诸多难点,主要表现在技术水平、资金投入和管理体系等方面。
针对这些难点,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的治理技术,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平,促进农村环境卫生保障和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点1. 技术水平低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主要采用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如简单的沼气池和渗滤池等。
这些技术在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上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和水质要求。
2. 资金投入不足相比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投资相对较少。
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小、设备简陋,难以达到较高的处理效果。
3. 管理体系薄弱农村地区缺乏健全的生活污水治理管理体系,导致治理工作难以持续、难以监管。
而且,农村地区居民的环保意识较为薄弱,缺乏主动参与和监督治理工作的意识。
二、治理技术探析1. 生物滤池技术生物滤池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膜或生物颗粒附着在滤料表面,通过生物降解去除水中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的方法。
其优点是工艺简单、易于运行和维护,处理效果稳定。
生物滤池技术在农村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能够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2. 植物人工湿地技术植物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利用人工模拟湿地自然过滤水质的方法,通过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该技术具有生态效益明显、投资、维护成本低等特点,适合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治理。
3. 家庭污水处理设备家庭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将生活污水在源头进行处理的方式,通过小型化的生物处理设备,能够有效去除家庭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
该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等特点,适合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治理。
三、技术创新与推广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难点,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水平。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对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水污染问题备受关注。
但同时,农村地区的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由于基础设施的落后和居民环保意识的欠缺,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也成为一大难题。
如何处理好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和对策。
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1.化学净化法化学净化法往往是农村地区的首选处理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一些化学物质来处理生活污水,将其中的污染物质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杀死细菌和病毒,但是最终处理的水质一般较差,无法直接用于灌溉、洗涤等方面。
2.植物净化法植物净化法是一种自然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农村地区,还可以用于城市地区。
它利用生物体(如植物)的生长来处理水质的方式来达到净化的目的。
将种植的有机物和有害物质分解为有机肥料,同时,植物的根系也可以吸附和分解污染物。
这样经过植物的自然净化后,水质得到改善。
3.沼气池技术沼气池技术是一种成熟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于古时期,农民们就利用厩肥沼气池处理生活污水。
沼气池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分解成沼气和有机肥料,实现了湿地生态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而且,沼气也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生物能源利用,可以用来供应热能、燃气。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对策1. 安装大规模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家中的家电设备越来越多,那么生活污水也日益增多。
因此,村庄可以考虑将生活污水全部集中处理,推广大规模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提高水污染的处理效果。
2.加强宣传教育农村的环保意识相对城市地区来说普遍较低,有些村民还将污水直接排放到沟渠或地下。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在农村地区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引导村民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政府的牵头,发放一些环保书籍、设立环保咨询站的方式,让居民能够自觉的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3. 加强监管要加强对农村地区污水处理的监管,实行定期检查,一旦查出污染环境或不按污染治理要求办理相关手续等问题,必须严肃处理,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点与治理技术探析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难点主要包括污水分散、规模小、治理成本高等问题。
而要解决这些难点,就需要探讨适合农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推动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保障农村环境卫生和居民健康。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点1. 污水分散。
在农村地区,由于户籍分散、地形复杂、建筑分布杂乱等因素,导致污水排放点分散,难以统一管理和治理。
这种污水分散的排放形式不仅使得污水处理的效率大打折扣,而且也增加了治理的难度和成本。
2. 规模小。
农村地区的人口密度较低,每个农户的生活污水排放量相对城市而言较小,导致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造成治理成本居高不下。
3. 治理成本高。
由于污水的分散排放和规模小,以及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复杂,使得要在农村地区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成本较高,运行维护成本也相对较高。
这就需要农村地区花费更多的经费来进行污水治理,增加了治理的难度。
1.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植物、土壤等自然生态系统对污水进行净化的技术,具有低成本、易维护、效果好的特点,适合农村地区的特点。
在农村地区建设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地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治理,提高水质净化效率。
2. 集中式处理技术。
针对农村地区污水排放点分散、规模小的问题,可以采取将分散的污水排放点进行集中式处理。
通过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将污水汇集到一个地方进行统一处理,可以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
3. 生态厌氧-好氧处理技术。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低负荷、变化性大等特点,可以采用生态厌氧—好氧处理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不同阶段的生物处理,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达到污水处理的要求。
4. 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对土壤和水的吸附、吸收、富集和催化降解能力,净化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土壤和水体的技术。
在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建设人工湿地、沼气池等设施,利用植物对污水进行修复,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农村污水治理模式与技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污水治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保问题。
农村污水的不合理排放不仅污染了水体,还可能对农田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村污水治理模式与技术不断发展创新,对农村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在农村污水治理模式方面,主要有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模式。
1. 分散式治理模式分散式治理模式是指将农村居民的污水进行独立的处理和利用。
这种模式相对灵活,适用于农村人口分散的地区。
常见的分散式治理模式包括家庭装置式处理设备、湿地处理、生态水域处理等。
家庭装置式处理设备如家用污水处理池、生态卫生厕所等,能够将农村居民生活污水进行初步处理。
湿地处理则利用湿地植物的吸收、降解和过滤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去除。
生态水域处理则将农村生活污水引入水中植物-微生物体系中进行净化,同时可以用于养殖业。
2. 集中式治理模式集中式治理模式是指将农村的污水集中收集、输送至中心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
这种模式适合于人口较为密集的农村地区。
集中式治理模式通常采用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处理等方式。
污水处理厂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使之达到排放标准。
人工湿地处理则通过构建湿地系统,利用湿地生态对污水进行净化。
集中式治理模式能够集中利用资源,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二、农村污水治理技术农村污水治理技术是农村污水治理中的核心,直接影响到治理效果和水质净化程度。
1.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将微生物作用应用于污水处理中,通过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和氮、磷的去除来净化污水。
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MBR膜生物反应器、生物滤池等。
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特性,将废水和活性污泥充分接触并进行反应,达到去除有机物的目的。
MBR膜生物反应器则是通过膜分离技术将生物反应器和固液分离膜耦合在一起,使反应器具有更高的水质净化效果。
2.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主要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色度、溶解性物质等。
论文题目浅析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课程名称化工环境工程概论任课教师罗桂林学院/系别文理学院(化)专业/班级应用化工技术11301 学号 33011136 姓名严欣辉任课教师评分浅析农村污水治理技术摘要:随着建设新农村的呼声渐起,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各方面的污水处理却成了新农村发展的重大问题。
农村污水处理成了难题,既没有资金支持,又没有技术扶持,农村生活污水已经影响到现代新农村的建设,所以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迫在眉睫。
关键字:农村污水污水处理技术清洁生产水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
农业水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水库等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总称。
水环境既是农业的循环系统,又是农业生产的生命之源。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的废(污)水排放总量已经达到了620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有近四分之一的湖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近60%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经影响到现代新农村的建设。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占有量仅22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并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到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
目前,全国各地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污水治理任重而道远。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和特点1.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
我国总计有乡镇45412个,村民委员会739980个,乡村户数23692.7万户,乡村人口达91960万人。
农村人口分散,人口数量多,没有任何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这使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
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80多亿吨,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据估算,农村环境问题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千亿元,我国农村环境与生态状况令人担忧。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能力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畜禽散养户的不断增多,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处理就直接排放,粪便污染逐年加重。
有资料显示,养殖一头猪所产生的废水是一个人的7倍,而养殖一头牛则是22倍。
这些有机物未经处理,渗入地下或进入地表水,使水环境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严重威胁着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2.农村污水特点农村生活污水的总体特点: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洗厕所用水,这些用水分散,农村没有任何收集的设施,随着雨水的冲刷,随着地表流入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其中有机物含量大是其主要的特点。
(1)水质特点a.农村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泛且分散,大部分没有污水排放管网;b.农村生活污水浓度低,变化大;c.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水中基本上不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生活污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一定量的氮、磷,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强;d.不同时段的水质不同;e.厕所排放的污水水质较差,但可进入化粪池用作肥料。
(2) 水量特征a.一般农村的生活污水量都比较小,除小城镇外,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水量相对较少,相应地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也较小;b.变化系数大,居民生活规律相近,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即无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c.在上午、中午、下午都有一个高峰时段。
(3)排放体制特征农村生活污水一般呈粗放型排放。
很多农村尚无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污水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放至就近的水体,只有少部分地区具有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
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含量高,N、P含量增多。
人们无意识的排放和雨水的冲刷,使大量的有机质和N、P等物质流入湖泊等水体,如果不加以处理利用,常常会引起富营养化,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二农村水污染的原因1、农村养殖业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畜牧养殖业迅猛发展,全国猪常年存栏量、家禽出栏量日趋增加,但是农村养殖场大部分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大部分是直排入河。
例如,博白县境内70%的河流因养殖场的污水排入,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变成了污水河。
县里生猪养殖较为集中的水鸣镇有养猪场100多家,全镇年饲养量为32万头,出栏量约20万头,其粪便排放量约为200公斤/头。
养殖场往往把未经任何处理的禽畜粪便等直接排放,严重污染河流和水库,造成水鸣河变成黑水河,河里鱼虾死绝,村民饮水困难,村民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2、乡村企业发展、农村小作坊式企业的影响随着城市环境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强,一些重污染企业改弦易辙,从城市“转战”到农村。
设备落后、科技含量低的高污染项目,严重污染农村水质。
例如,北流市小造纸厂造成的水污染比较严重。
北流河流源头——平政镇,全镇建有小纸厂98家,其中年产土纸200担以上的有25家,年产500担以上的13家。
这些小纸厂厂区简陋,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直接排放或渗漏进入河流,往往是一家小造纸厂就污染了一条河。
兴业县卖酒乡以鞭炮扬名,乡镇圩上差不多家家户户造鞭炮纸,规模以上的纸厂有102家,这些造纸厂使得清湾江成了红水河,绵延6-8公里。
博白县水鸣镇大搞木茹淀粉加工,每年冬春季,这些淀粉厂直接把污水及废渣往河里倒,臭气可达几公里。
3、农村农业生产及生活的影响一是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等农用化学品带来的水体污染。
据调查,我国化肥施用量一年比一年需求量增加,更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安全上限225公斤/公顷。
在大量使用化肥的同时,农药施用量逐年增加。
大量残余农用化学品及其分解产物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
二是农村生活垃圾及污水普遍缺乏有效治理。
据调查,100%的村庄没有任何生活污水处理设施;96%的村庄没有完整排水系统;89%的村庄将垃圾随意倾倒,这样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呈上升趋势。
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1.污水处理技术路线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财力状况薄弱、农民实际承受能力较低这一普遍情况,处理工艺的选择不能盲目攀比,不能一味地选择时髦先进、处理效果好、自动化控制水平很高的处理工艺,而着重应该考虑选用既成熟可靠,又适合农村特点和实际的污水处理适用技术。
建议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优先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达标排放或回用;二是注重经济适用,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简单。
目前国内外应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处理技术比较多,名称也多种多样,但从工艺原理上通常可归为两类:(1)自然处理系统。
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又称为生态处理系统,常用的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等;(2)生物处理系统,又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
好氧生物处理是通过动力给污水充氧,培养微生物菌种,利用微生物菌种分解、消耗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常用的有:普通活性污泥法、AO法、生物转盘和SBR 法等。
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气的情况下把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常用的有: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
2.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有条件的村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灌排渠道与附近的荒地、废塘、洼地和沼泽地等,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分自然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自然湿地就是自然的沼泽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使污水处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新技术。
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生长有象芦苇、香蒲等沼泽生植物的土地上,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并经过多层过滤,来达到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的目的,它是一种充分利用地下人工介质中栖息的植物、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介质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净化的天然与人工处理相结合的复合工艺。
湿地处理系统工艺设备简单、运转维护管理方便、能耗低、工程基建低、运行费用低、对进水负荷的适应性强,能耐受冲击负荷,净化出水水质良好、稳定。
缺点占地面积大,易受气候影响,表面径流的臭味比较大。
3.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分散的几户或十几户人家适合采用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予以工程化、实用化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小规模污水净化工艺技术,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一定构造、距地面约50cm深和具有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
投配污水缓慢通过布水管周围的碎石和砂层,在土壤毛管作用下向附近土层中扩散。
表层土壤中有大量微生物,作物根区处于好氧状态,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被过滤、吸附、降解。
所以地下渗滤的处理过程非常类似于污水慢速渗滤处理过程。
由于负荷低,停留时间长,水质净化效果非常好,而且稳定。
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建设容易、维护管理简单,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
整个处理装置放在地下,不损害景观,不产生臭气。
4.好氧生物处理系统好氧生物处理系统是新农村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技术。
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众多,各有优缺点,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仔细论证和比选,注重经济适用。
生物处理法就是通过风机等设备给污水输氧,培养生物菌种和微生物,通过菌种和微生物把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少部分合成为细胞物质,促使微生物增长,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使污水得以净化排放。
如SBR法,集曝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不断地转换,省去了传统的污泥回流设备,大大降低了建设费用;A20法具有脱氮、除磷功能,还有如生物转盘处理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等。
生物处理法和自然处理系统比较,占地面积小,抗气候等外界影响的能力强,建设的地点选择范围大,处理稳定,处理效率高。
但基建投资、运行成本要高于自然处理系统。
5.厌氧生物处理系统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生活污水厌氧生物法的开发和研制工作,许多形式各异的无动力或微动力的低能耗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得到应用。
如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无动力厌氧生物膜技术,工艺流程简单,不耗能,全部埋于地下,也无需专人管理。
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技术设备的基建投资略高于好氧处理,无日常运行费用的支出。
厌氧生物法目前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物处理效率较低,尤其表现为氮磷去除率很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