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帝冈
- 格式:pps
- 大小:4.35 MB
- 文档页数:55
梵蒂冈范文梵蒂冈城国(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是世界上最小的主权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
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是一个“国中国”。
领土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宫和梵蒂冈博...国名梵蒂冈城国(英语:The Vatican City State, 意大利语: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 拉丁文:Status Civitatis Vaticanae)。
梵蒂冈在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地”。
面积0.44平方公里人口:1000人,主要意大利人。
官方语言意大利语和拉丁语。
宗教天主教。
货币欧元。
国际电话区号379首都梵蒂冈城(Città del Vaticano,Vatican City,the Holy See city)国花百合花。
国旗呈正方形,由金黄色和银白色两个竖长方形组成。
传说金黄和银白两色是耶稣12门徒之一圣伯多禄的两把钥匙的颜色。
右侧的白色旗地中,绘有教宗保禄六世的牧徽。
国徽即教宗牧徽,是梵蒂冈城国的标志。
为盾徽。
盾面为红色,其上有两把交叉着的钥匙和一顶罗马教宗的三重冠冕。
红色在历史上曾是天主教教堂的颜色;金黄色和银白色的两把钥匙是主给圣伯多禄(《圣经》中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象征把天上和地上的一切权力都交给他;三重冠是主教冠和人间的皇冠结合产生的。
按照天主教的说法,罗马教宗为基督在世代表。
节日国庆日:2月11日,即《拉特兰条约》签订之日。
教宗:约瑟夫·拉青格枢机主教在xx年4月19日的第265任教宗选举中当选为慈母教会第265任天主教罗马教宗,按照教会惯例,改名为本笃十六世(Bendict XVI pp. 265)是罗马天主教会的第8位德国教宗。
自然地理梵蒂冈属亚热带的地中海气候,年降雨量一般为500~1000毫米之间。
梵蒂冈位于欧洲,地理坐标(41°54′10″N,12°27′11″E)《面积0.4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由于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故称“国中国”。
描写梵蒂冈建筑的句子唯美(篇一)梵蒂冈,作为世界上最小的独立国家之一,其建筑精致华丽、充满宗教气息,引人入胜。
以下是我为您精心创作的一些唯美描写梵蒂冈建筑的句子,希望您喜欢:1. 梵蒂冈,一座孤立于城市喧嚣之中,却散发着无与伦比的神圣光辉的建筑群。
2. 建筑的壮观与细腻,在梵蒂冈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3. 唯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梵蒂冈建筑中散发的圣洁氛围。
4. 高耸的圆顶,仿佛指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虔诚朝圣者。
5. 在梵蒂冈的街角,一座座建筑彷如守护者般默默守望。
6. 梵蒂冈主教堂的建筑,犹如一个宏伟的艺术殿堂,給人无法言喻的震撼。
7. 建筑上的雕琢和细节处理,展现出了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
8. 每一座建筑都仿佛是为了讴歌上帝而生,散发出无尽的美丽与庄严。
9. 梵蒂冈建筑的每一个石块都散发着历史的气息,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信仰。
10. 梵蒂冈的建筑,像是楚门的天空之门,为人们展开了一个世界的奇妙之旅。
11. 漫步在梵蒂冈的街道上,仿佛置身于一个珍宝般的神秘世界。
12. 梵蒂冈建筑的精巧雕饰仿佛是艺术家们和建筑师对神圣的致敬。
13. 纵览梵蒂冈广场上气势恢宏的柱廊,感受到信仰与艺术的完美交融。
14. 每一处细节都散发出宗教的神圣氛围,在梵蒂冈这座城市中流转。
15. 建筑的设计灵感源自上帝的创造,它们彰显着创造者的无限智慧。
16. 雕刻艺术将梵蒂冈建筑点缀得如同一幅精美的宗教画卷。
17. 梵蒂冈的建筑群是世界上最美的宗教建筑之一,虔诚的人们在这里寻求心灵的安宁。
18. 美丽的拱廊和圆顶,似乎在向上帝敞开大门,邀请信仰之人进入心灵的圣地。
19. 梵蒂冈的建筑仿佛渲染出一种凝聚信仰力量的魔法,令人沉浸其中。
20. 梵蒂冈建筑的独特气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佛进入了一个仙境。
21. 宏伟的建筑犹如大师之手的杰作,将人们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
22. 夜幕降临时,梵蒂冈建筑的灯光流转,如同神圣的星辰照亮了夜空。
23. 梵蒂冈建筑的设计造型典雅,令人流连忘返。
中国人不能去梵蒂冈吗
梵蒂冈可以去,没有不能去的说法。
但是去梵蒂冈要遵守当地的习俗,不能乱来:
1、梵蒂冈是一个以天主教为国教的国家,到梵蒂冈的话,一定要遵守当地的天主教的教义,以免同当地居民发生冲突。
2、到梵蒂冈之前,还要将人民币进行兑换成当地的里拉,里拉有两种,一种是意大利的货币,另外一种则是梵蒂冈的货币,这两种货币在梵蒂冈都是通用的。
3、梵蒂冈博物馆排队时间很长,建议早一点去,基本上排队时间在40分钟左右。
进入教堂不能带刀具等可以带水,会有类似机场的安检和一道服装检查。
着装要求比较严格,穿短裤(包括短裙膝盖以上)无袖的上衣是不能进去参观的。
5、梵蒂冈的主要语言是意大利语,讲英语的话也不会在当地受到一些限制,大多数当地的居民都会英语。
6、电气装置采用220伏,50赫兹的交流电,使用欧洲通用的圆孔电源插座,游客可提前准备好电源转接头。
梵蒂冈国家简介梵蒂冈城国(拉丁语:status civitatis vaticanae;意大利语: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简称“梵蒂冈”,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也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由于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故称“国中国”。
同时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
[1] 梵蒂冈是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高地的一个内陆城邦国家,简而言之,梵蒂冈城,是梵蒂冈的首都,亦即国家,故曰“城国”。
梵蒂冈也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
其前身为教宗国,自从年起以《拉特兰条约》确定为主权国家,接受圣座的直接统治,实施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
[2] 由于圣座的行政机构——罗马教廷大部分机关均座落于梵蒂冈城内,故人们在使用“梵蒂冈”一词时,可能指梵蒂冈城国、“梵蒂冈”地区、圣座、或教宗的居所,端看其使用的场合而定。
虽然梵蒂冈并未制定任何有关官方语言的法律,但以意大利语最为常用。
在年以前,梵蒂冈常以意大利里拉及梵蒂冈里拉作为其境内的通用货币。
意大利加入欧元区后,梵蒂冈与欧盟签订特别协议,发行小量铸造的属于梵蒂冈的硬币,作流通和收藏之用。
虽然梵蒂冈在地理上是一个小国,但因天主教在全球信仰人口众多,使其在政治和文化等领域拥有美国、中国、俄罗斯一样重要的影响力。
历史沿革梵蒂冈在罗马城西北角台伯河西岸,存留存有许多古罗马人建筑与生活遗迹。
从 4世纪末已经开始,利用西罗马帝国的衰败,罗马城主教乘机劫掠土地。
公元年,东罗马帝国攻占了意大利全境,查士丁尼大帝将罗马城的实际统治权授与给罗马主教。
罗马主教声称梵蒂冈地理位置自己为“教皇”,并修建圣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冈宫, 8世纪又加建提洛林宫。
法兰克王国国王丕平为施舍教皇帮助自己夺回王位,于和年两度发兵意大利,击败伦巴德人,并于年将罗马城及其四周区域赠送给教皇。
史称“丕平赠土”。
嗣后教皇权势日益收缩。
梵蒂冈城国梵蒂冈城国,全球最小的独立国家,是天主教乃至整个基督教世界的圣地之一。
位于意大利罗马市内,面积约为44公顷,人口不足1,000人。
梵蒂冈是教皇的居所和天主教教廷的行政中心,也是世界各地信众朝圣的目的地之一。
本文将从梵蒂冈城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和旅游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梵蒂冈城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这个地区曾是古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在公元9世纪中期,梵蒂冈成为教皇的官邸,随后成为教皇和教廷的主要行政中心。
在19世纪和20世纪,梵蒂冈被意大利王国割让给教皇,从而成为独立的国家。
梵蒂冈城国地理上完全被罗马市所包围,实际上是罗马市的一个飞地。
它位于尼禄花园西侧的丘陵上,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罗马市。
梵蒂冈的建筑和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最著名的是圣彼得大教堂,这座巨大的教堂是基督教世界中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
作为天主教的圣地,梵蒂冈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艺术藏品。
梵蒂冈博物馆收藏了无数宝贵的艺术品,其中最著名的是西斯廷教堂的壁画,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等作品。
此外,梵蒂冈还保存了大量的宗教文献和历史文物,如圣彼得大教堂的圣歌合唱团书库,以及教皇宫殿的图书馆。
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来到梵蒂冈参观和朝圣。
梵蒂冈的旅游业是该国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游客可以参观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广场以及教皇宫殿等著名景点。
此外,每逢特殊节日和重要宗教仪式,如教皇的圣年宣布和复活节彌撒等,梵蒂冈都会举办盛大的庆典和活动。
除了文化和宗教活动之外,梵蒂冈还有自己的邮政系统、货币和警察部队。
梵蒂冈的官方语言是意大利语,教皇被视为梵蒂冈的元首,由枢机主教团选举产生。
教皇是梵蒂冈国的国家元首和教会的精神领袖。
尽管梵蒂冈城国是一个小国家,但它在全球政治和宗教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梵蒂冈是联合国的观察员,也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实体,与其他国家有着外交关系。
梵蒂冈在国际事务中发表独立的声明和观点,同时也担当起维护天主教教义和信仰的使命。
梵蒂冈为何没人敢打1、地理版图过小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还不如一个小村庄大,即使吞并了梵蒂冈,也无法实现侵略国家想成为面积大国的野望;2、经济无利可图梵蒂冈估计是全球最小的经济体,它的常驻人口才四五百人,根本无法创造出高GDP,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1亿美元;梵蒂冈的国家收入主要靠旅游业,赚外地游客的钱,外加上发行邮票、教徒捐款等,使得梵蒂冈几乎没有多余的资本,甚至每年还多支出六七千万欧元;这样一个梵蒂冈,被攻打了,怎会有暴利可图?!3、资源贫乏梵蒂冈境内除了有一些圣彼得大教堂等古老建筑之外,几乎没有任何自然资源,像天然气、石油、煤炭、矿物等,统统都缺乏,导致梵蒂冈没有工业,纯靠第三产业存活下去,纵然自己被攻打,也不可能给侵略国家带来巨量财富。
所以说,外国攻打梵蒂冈,真的没必要,一个营的兵力,就能把它打灭亡。
毕竟梵蒂冈没有海陆空正规军,只有110人负责保护教皇安全的瑞士近卫队,以及130人维护社会治安的宪兵,外国何必要大动干戈去招惹梵蒂冈呢?完全是费力不讨好的事。
除此之外,梵蒂冈还有两大护身符,能保证自己不受外界侵犯。
第一是:梵蒂冈的国中国区域位置。
梵蒂冈地处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的高地上,只有一个邻国,那就是意大利;梵蒂冈和与圣马力诺、莱索托是全球仅有的3个国中国之一,领土全部被另一个国家完全包围。
这种优越的位置,决定了国中国必须与包围他的国家处理好关系。
尽管在1870年梵蒂冈的前身教皇国曾被意大利军队完全占领,但是到了59年之后的1929年2月,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与庇护十一世教皇签订了《拉特兰条约》,正式解决了教皇国被占领的问题,并且意大利还向取代教皇国的梵蒂冈城国做出了保证,承认它为主权国家。
从此以后梵蒂冈城国和意大利和平共处生存了93年时间,没有发生任何军事冲突,甚至在二战时期,意大利还是法西斯国家,都没有动梵蒂冈一丝毫毛。
如今,意大利成为与法国、德国齐名的欧盟三驾马车,在欧洲和全球都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和影响力;梵蒂冈有了意大利的保驾护航,任何国家要想打梵蒂冈的主意,必须先从意大利的尸体上踩过去;所以说只要意大利不倒,梵蒂冈就没人敢打。
梵蒂冈 Vatican 梵蒂冈城国The Vatican City State■世界最小的袖珍国/气候■人口与语言■历史■国旗/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机构■独特的经济活动/经济管理的主要机构■梵蒂冈图书馆/梵蒂冈博物馆/新闻出版■旅游 国土 因梵蒂冈高地而得名。
在耶稣诞生之前,梵蒂冈高地就以占卜者的活动场所而闻名,拉丁文意为占卜之地或先知之地。
其名也有“教廷”之意。
●世界最小的袖珍国 梵蒂冈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的高地上,被称为“国中之国”。
其领土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教皇宫、政府大楼、梵蒂冈博物馆、梵蒂冈图书馆等地。
国土大致呈三角形,在台伯河的西岸,除东南面有开放的圣彼得广场外,国界以梵蒂冈城墙为标志。
总而积为0.44平方公里,小于安道尔、摩纳哥和列支敦士登等其他欧洲的袖珍国。
城内有火车站、监狱,但无教育和医疗设施,长途旅游用意大利航空公司的飞机。
●气候 属于亚热带的地中海型气候,平均气温1月为7℃,7月为24℃,5~9月为旱季。
年降雨量一般在500~1000毫米之间。
社会 ●人口与语言 全国人口为1400人,常住人口540人。
85%是意大利人,15%人口来自瑞士和其他国家。
公民有特殊的许可证,一旦离开城市,公民权便被取消。
官方语言为意大利语和拉丁语。
信奉天主教。
是天主教世界的中心。
历史 “教皇”原是对基督教一般高级神职人员的尊称。
公元2世纪产生主教制后,用以称呼所有主教。
罗马城主教因驻帝国首都,其政治、经济势力较大,便希图凌驾其他主教之上,后其影响日盛;同时,利用西罗马帝国的消亡,乘机掠夺土地,到公元6世纪便独占“教皇”之称。
公元756年,法兰克国王丕平把罗马城及其周围区域送给教皇,自此教皇权势日益扩张。
在意大利中部以教皇为君主、罗马为首都的教皇国产生了,其直辖领士达4万多平方公里。
在数世纪之久的时间内,教皇为争取罗马主教的权力能居于所有基督教教会之上,进行了顽强斗争。
11世纪,教皇的地位大大巩固了,12世纪建立了教会的中央机关——罗马教廷。
城市国家梵蒂冈
圣彼得广场、带穹顶的大教堂,以及梵蒂冈各种建筑。
圣彼得广场
广场、柱廊、方尖碑,布拉曼特(意大利建筑师、画家,文艺复兴盛期建筑风格的代表)设计建立的大教堂的外立面,有1506年放置的壁角石。
圣彼得大教堂
现在的这座大教堂是在康士坦丁(教皇名)大殿上建的,开始1506年4月18
日,并于1626年完成。
...广场四周的一排排石柱廊之间…
南喷泉是马德尔诺1613年的作品而北喷泉则是贝尔尼尼(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雕刻大师)1675年的作品。
图中的是马德尔诺的作品
教皇的安全防卫
瑞士卫队站于在青铜大门口,右边的柱廊结束处是教皇宫的一个入口。
持有星期三觐见教皇的门票的人才有可能接近卫队。
圣彼得大教堂
卡罗·马德尔诺的门廊-前厅和门户
圣彼得大教堂
前厅天花板
St Peter Basilica
前厅天花板–细看
圣彼得大教堂
青铜圣门是1950年雕塑家维科• 康索利所建
圣门上的圣彼得马赛克像
圣水酒杯
圣彼得大教堂
该教堂的长度,刻记在地板上,令人印象深刻,700英尺(211.50米)(包括柱廊),611英尺(186.30米)(不包括柱廊)…
…144英尺(44米)高,圆顶有446英尺(136米)高。
细看室内天花板
祭坛-贝尔尼尼作品,1656年到1658年之间建造
室内场景-贝尔尼尼的祭坛华盖最注目
华盖–一个巨大的遮棚,庇护着教皇祭坛和圣彼得大教堂的圣物。
它是用暗青铜制造、用金藤叶强化视觉效果,在乌尔班八世贝里尼教皇指示下由洛伦佐•贝尔尼尼1624到1633年制作。
95.1英尺(29米)高。
圣彼得大教堂
这些螺旋柱的形状来源于由康士坦丁所建原教堂中的柱子,曾传说认为它们
来自耶路撒冷的所罗门圣殿。
前面是华盖,后面是祭坛,右侧是古希腊人的雕塑。
特写镜头–雕塑表现的是古希腊人。
殉道纪念间,17世纪的沉沦教堂圣彼得履行的忏悔,导致他
在梵蒂冈山殉难。
圣彼得铜像是出自13世纪后期的雕塑家阿诺弗•迪•卡比诺之手。
圣彼得墓是在帕利乌姆壁龛的后面,即照片中照明的部分。
总览:忏悔室,华盖和祭坛
约翰保罗二世主持的弥撒
从中央圆顶处俯视教堂中殿右耳堂
米开朗基罗的圆屋顶内观;鸽子代表贝尔尼尼的天盖之下金色霞光里的圣灵。
圣彼得大教堂圆顶是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1546年他成为首席设计师。
米开朗基罗圆顶的内部
圣事礼拜堂的入口处
圣彼得大教堂
圣事礼拜堂-这个华丽而庄严的教堂,是艺术瑰宝,装饰由贝尔尼尼设计。
这里是进行祈祷的最佳地方而倍受关注,这礼拜堂被称为“大教堂真正的灵魂”。
讲坛西端的天花板
拱的顶部
细看斯图尔特纪念碑-安东尼卡诺瓦,1817年至1819年
大圣巴西略礼拜堂–吉罗拉马·穆兹安诺所作的圣巴西略的第一张画已被马赛克画所取代。
米开朗基罗的最著名作品《哀悼基督》(Pietà)
...去开个会议,谁知道,也许一个秘密会议。
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墓,由雕塑家贝尔尼尼1671-1678年创作。
下方,有一个真正的大门,象征着死亡之门。
教皇克莱门特十三墓,安东尼卡诺瓦作的狮子近镜。
查理曼大帝雕像-阿戈斯蒂诺科尔纳基尼1725年作。
教堂的地下墓室,沉默庄严宏伟令人印象深刻,这里安放着多数已故的教皇石棺。
教堂地下室里的教皇墓
教皇约翰二十三世的遗体在被宣布进了天国后,从教堂地下室被移放到圣杰罗姆的祭坛之下,从此后这里已成为一个受欢迎的祈祷场所。
最后一个礼拜堂包含施洗礼的圣水盆。
在洗礼池上是基督洗礼的马赛克图。
约翰保罗二世庄重堂皇地躺卧着。
在波兰出生教皇保罗二世的葬礼上的波兰悼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