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4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2节《离子反应》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2节《离子反应》。
第一章主要讲述物质及其变化。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1亿种。
对于这么多的物质和更为丰富的化学变化, 人们是怎样认识和研究的呢?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通过分类, 可以将纷繁复杂的物质分成不同的类别, 还可以从离子、电子等微观视角揭示化学反应的规律。
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 可以解释和预测物质的性质, 设计物质间的转化途径。
通过第一章学习, 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三节, 本课是第二节, 主要讲述离子反应, 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 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 【内容要求】“2.3 电离与离子反应: 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
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由此标准可以看出, 本课学习主题属于“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这一部分。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内容, 本节为概念形成课, 属于化学理论性知识, 是中学化学课程中有关离子最基础的学习内容, 是后续学习必备的基础。
同时, 承接了上节课物质分类思想, 对化合物进行再分类, 并为后边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 承前启后。
本课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 以问题导入, 共有“电解质的电离”和“离子反应”两部分内容。
具体来说, 先介绍了电解质的概念;继而分析了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性质及原因, 然后引出离子、电离概念及电解质电离方程式。
2―《离子反应》--知识点归纳一、电离1、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2、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不仅如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
二、电离方程式H 2SO 4 = 2H + + SO 42-HCl = H + + Cl -HNO 3 = H + + NO 3-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
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氯离子。
硝酸则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硝酸根离子。
1、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
酸 —→ H ++ 酸根离子2、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碱 —→ 金属离子 + OH -3、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 NH 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盐 —→ 金属离子/ NH 4+ + 酸根离子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KCl 、Na 2SO 4、AgNO 3、BaCl 2、NaHSO 4、NaHCO 3KCl == K ++ Cl ―Na 2SO 4 == 2 Na ++ SO 42 -AgNO 3 ==Ag + + NO 3―CH 3COOH == CH 3COOH ― + H + NH 3·H 2O == NH 4+ + OH ―酸式盐:NaHSO 4 == Na + + H + +SO 42 - NaHCO 3 == Na + + HCO 3―[小结]注意: 1、 HCO 3-(弱酸不能拆)、OH -、SO 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2、HSO 4―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
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 ①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2、总结: ①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电解质。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一节电离平衡.......................................................................................................... - 1 -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 - 5 -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 19 - 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 - 29 -第一节电离平衡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实验探究酸 1.0 mol·L-1盐酸 1.0 mol·L-1醋酸pH大小小大导电能力强弱与镁反应现象剧烈反应,产生气体缓慢反应,产生气体结论Mg与盐酸反应速率大,表明盐酸中c(H+)较大,说明在水中盐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的电离程度实验结论盐酸比醋酸电离程度大微点拨:①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度无关。
某些难溶盐,虽然溶解度小,但其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仍属于强电解质。
有少数盐尽管能溶于水,但只有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如(CH3COO)2Pb等。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和浓度),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达到电离平衡状态。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精品资源】临川一中新人教版化学必修1满分课堂--离子反应
我夯基我达标
1.下列物质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A.熔融的氢氧化钠
B.石墨棒
C.盐酸溶液
D.固态氯化钾
思路解析:物质导电的实质就是带电粒子的定向移动,即一要有带电粒子,二要带电粒子可自由移动,固态氯化钾中虽有带电粒子,但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能导电。
答案:D
2.在下列100 mL液体中,分别加入0.05 mol NaOH晶体,溶液导电性变化较大的是()
A.自来水
B.0.5 mol·L-1盐酸
C.0.5 mol·L-1H2SO4
D.0.5 mol·L-1NaNO3
思路解析:A项中自来水导电能力很差,加入强碱后导电能力大增;B和C项原来导电能力就很强,再加入强碱,生成的盐的导电能力与酸的导电能力相同,变化不大;D项中两种均易导电的物质混合后,导电能力翻了一番。
答案:AD
3.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CO2
B.HCl气体
C.BaSO4
D.NaOH溶液
思路解析: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氢氧化钠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二氧化碳在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导电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碳酸电离的离子。
答案:BC
4.对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能导电的物质
B.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
C.电解所得到的物质
D.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思路解析:A项将电解质导电的条件绝对化,有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如硫酸钡在熔化条件下能导电,也是电解质;B项也是将电解质导电的条件绝对化,有些物质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化合物如氯化氢也是电解质;C项则将电解与电解质概念混淆了。
答案:D
5.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H++OH-H2O表示的是()
A.氢氧化钡和硫酸
B.氢氧化铁和盐酸
C.硝酸和氢氧化钠
D.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钠
思路解析:一个离子方程式往往可以表示一类离子反应,但前提是这一类离子反应的特征相同。
本题中离子反应的特征是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盐的反应,满足要求的只有C、D两项。
答案:CD
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钙和盐酸反应:-23CO +2H +====H 2O+CO 2↑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硫酸溶液:Ba 2++-
24SO ====BaSO 4↓
C.向稀盐酸溶液中加铁:3Fe+6H +====3Fe 3++3H 2↑
D.向硝酸银溶液中加盐酸:Ag ++Cl -====AgCl ↓
思路解析:离子方程式首先要符合化学反应事实;其次因为它是化学方程式的一种特殊形式,即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第三因为它反映的是离子反应的本质,所以须按电离的实际进行拆写。
A 项中碳酸钙不应拆写;B 项中还有水,不应拆写后抵消;C 项不符合化学反应的事实,因为铁只能被氢离子氧化为亚铁离子。
答案:D
7.将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u 2++2OH -====Cu (OH )2↓;CuCO 3+2NaOH====Cu (OH )2↓+Na 2CO 3
B. -23CO +2H +====CO 2↑+H 2O ;BaCO 3+2HCl ====BaCl 2+CO 2↑+H 2O
C.Ca 2++-23CO CaCO 3↓;Ca (NO 3)2+Na 2CO 3====CaCO 3↓+2NaNO 3
D.H ++OH -====H 2O ;2KOH+H 2SO 4====K 2SO 4+2H 2O
思路解析: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时,因为一个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一类化学反应,所以写出的答案往往是多个。
是否正确则可以将其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再与已知离子方程式进行对照即可。
答案:CD
8.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用稀硫酸清洗铁锈(Fe 2O 3)
(2)碳酸钠溶液与盐酸混合
(3)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4)向足量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思路解析:根据反应规律或事实首先写出化学方程式,再根据电离的实际将其改写为离子方程式即可。
答案:(1)Fe 2O 3+6H +====2Fe 3++3H 2O
(2)-23CO +2H +====H 2O+CO 2↑
(3)Cu 2++-24SO +Ba 2++2OH -====BaSO 4↓+Cu (OH )2↓
(4)Ca 2++2OH -+CO 2====CaCO 3↓+H 2O
我综合 我发展
9.(2010全国高考理综Ⅰ,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4NH 3·H 2O ====-2AlO +4+
4NH +2H 2O
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苏打溶液混合:Ca 2++OH -+-3HCO ====CaCO 3↓+H 2O
C.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 3+2H +====Ca 2++CO 2↑+H 2O
D.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 2++Cl 2====2Fe 3++2Cl -
思路解析:Al(OH)3不溶于过量氨水,A 正确写法为:Al 3++3NH 3·H 2O ====Al(OH)3↓+3+4NH ;苏打是Na 2CO 3,B 正确写法为:Ca 2++-23CO ====CaCO 3↓;醋酸是弱酸,C 正确写法为:CaCO 3+2CH 3COOH ====2CH 3COO -+Ca 2++H 2O+CO 2↑;D 正确。
答案:D
10.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Mg 2+、H +、Cl -、OH -
B.Na +、Ba 2+、-23CO 、-3NO
C.Na +、H +、Cl -、-23CO
D.K +、Cu 2+、-3NO 、-24SO
思路解析:溶液中离子能共存,即是发生了离子反应,而溶液中离子可大量共存则是没有发生离子反应。
A 项中氢离子与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可发生反应;B 项中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可生成沉淀;C 项中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可生成气体。
答案:D
11.某种溶液可能含有下列阴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24SO 、-23SO 、-23CO 、Cl -。
(1)当溶液中有大量H +存在时,则不可能有_____________存在。
(2)当溶液中有大量Ba 2+存在时,溶液中不可能有_____________存在。
(3)当溶液中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阳离子存在时,上述所有阴离子都不可能存在。
思路解析:溶液中离子能共存,即是发生了离子反应。
氢离子可与亚硫酸根和碳酸根反应,所以它们不能共存;钡离子可与硫酸根、亚硫酸根和碳酸根反应,所以它们在含有钡离子的溶液中不能存在;银离子可与氯离子产生沉淀,所以有钡离子和银离子的溶液中题干上的离子都不能存在。
答案:(1)-23SO 、-23CO
(2)-24SO 、-23SO 、-23CO
(3)Ba 2+ Ag +
12.对溶液中的离子进行鉴定,下列实验所得结论不合理...
的是( ) A.溶液中加入稀硝酸后,再加入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可能含有Cl -
B.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有-24SO
C.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加热后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可推测该溶液中含有+4NH
D.向溶液中加入盐酸,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放出,可推测溶液中可能含有-23CO
思路解析:离子鉴定的反应要符合反应规律和事实,同时现象要明显易观察。
溶液中加入氯化
钡后可产生的白色沉淀有多种,再加入稀硝酸,硫酸钡肯定不溶解,同时氯化银也不溶解,还有亚硫酸钡也可被稀硝酸氧化为硫酸钡而不溶解,所以B项中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答案:B
我创新我超越
13.在一烧杯中盛有稀硫酸,有一塑料小球(与酸、碱均不发生反应)悬浮于溶液中,如右图所示。
图2-1
(1)向烧杯中慢慢加入与稀硫酸密度相同(均大于1 g·cm-3)的Ba(OH)2溶液至恰好反应完全,在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烧杯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向烧杯中加入的不是Ba(OH)2溶液,而是锌粒,在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是物理与化学间的综合问题。
向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钡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中密度减小,浮力也随之减小,所以小球就会下沉;向硫酸溶液中加入锌粒,有气泡冒出,硫酸锌溶液的密度大于稀硫酸,所以浮力增大,小球上浮。
答案:(1)①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②塑料小球逐渐下沉Ba(OH)2+H2SO4====BaSO4↓+2H2O
(2)①有较多气泡从溶液中逸出②塑料小球上浮Zn+2H+====Zn2++H2↑。